看到这名字还以为是什么清新恋爱治愈片,没注意导演是那个园子温。
注意:
剧透严重
剧透严重
剧透严重
电影集齐了青春,血腥,社会性和悬疑等多种元素,稍不留神就显得冗余啰嗦。不过园子温自有他的残酷美学,如果你看过《循环自杀》、《真实魔鬼游戏》,也听说过日本北九州囚禁杀人事件,那么这部影片至少可以给你3星的观影体验。我多给一星,女主之一像极了森绘梨佳,太好看啦。
————
以下是影片内容图解。
影片分若干条线。过去线里,就读于女校的美津子陷入对朋友懵懂的爱恋,然而这感情还没来得及表露就终结于一场车祸。
车祸后,同为演剧部的几个女孩消沉不已,商量集体自杀。喝了药之后站在天台,只有美津子一人没有掉下去。
砸到车上侥幸活下来的女孩妙子在失去朋友的打击下沉沦堕落,落下脚疾。美津子沉溺于幻想中的恋人,活在高压的父母的管制下。
园子温安排了与《自杀俱乐部》构图极其相似的集体跳楼。
现在线中:若干年后,从爱知上京的青年信遇到了东京的两个怀抱导演理想的青年杰和深见。一见如故的三人混在一起,想通过拍摄短片获奖成为导演,三人通过妙子认识了美津子。乍一看美津子无论是发型还是妆容都地味老土,而且房间里还放着去世女孩的照片。
妙子想鼓励她走出过去,叫她体验一下男人,而美津子沉浸在境子专属于自己的幻想里。
随后,几个人的人生在遇到村田后急转直下。村田在几年前就凭着高超的说服力欺骗了妙子一家,被识破后消失;如今他又化身同学熏子的堂哥,假借还钱引诱天真的美津子成为他的奴仆,又与美津子的妹妹发生关系。
信和杰想帮妙子击破村田的伪装,让美津子离开村田,于是决定把村田的行为拍成电影。然而村田以一套诡辩说服了他们,甚至加入他们一同拍摄。
村田极其善于攻破人心,他带着妙子和美津子两个x奴和其他人假称拍摄实际逃亡,躲避警察追捕,并在过程中不断对众人施虐。看似村田就是逍遥在外的连环杀人犯。妙子痛苦不堪,却始终无法逃离。
拍摄团队随着人员死亡不断缩水。杰在拍摄中被美津子勒死,并被分尸灭迹;妙子试图游泳逃走,被枪杀。
村田带着剩下的人回到东京隐匿在美津子家中,还威胁美津子的父母,用电刑和洗脑话术把两人变成了新的奴隶。美津子的妹妹也成了他的奴仆和帮凶。
一群人陷入疯狂而丧失伦理的生活,在电刑和群体压力的作用下失去自我,一切都按照村田的命令进行。
事情的发展逐渐失控,美津子不堪压力出逃,被抓回来后受到了电刑入院。
医生发现了美津子的伤痕,想让妹妹报警,可惜他不知道世界上有的恶魔会用声泪俱下来掩饰自己,村田一番表演化解了危机。
出院后美津子被带到森林里,迎接生命终结。原以为愿意咽下村田吐出来的啤酒、亲手给父母上电刑的美津子已经彻底被洗脑,然而美津子却告白,自己才是隐藏最深的人。美津子其实根本不如表面这样无知天真,她辗转在各个男性之间,对自己妹妹的交往对象下手,憎恨着偷偷接吻的境子与妙子。
美津子最初就识破了村田是骗子,识破了信才是在逃中的杀人犯,但她希望借他人之手把憎恶的情敌、父母、妹妹一个个除掉,于是一直忍耐。
来自远处的注视,别有深意,依然是原有配方。说起来《真实魔鬼游戏》中女主角的名字也是ミツコ,不知道导演对这个名字有啥执念。
信依照美津子的愿望杀死了妹妹,接着杀掉了美津子。没能杀死村田,在路上载了一位新的受害者。
其实按常理来说影片可以停止在这里了,但是也许想用善恶有报来治愈一下观众,安排死于车祸的境子出现在结尾。
看到境子的信疑惑地抛下车进入森林,而开车载村田的女性也是境子,村田问她去哪里,她说go to hell,也许真的会将这个毁灭他人人生的恶魔带到地狱去吧。
影片结尾是女孩子们欢笑的画面,直到字幕出现,还能听到夏日蝉鸣和鸟叫的声音,仿佛一切都只是夏日的一场噩梦,醒来后朋友仍在身边。
这场悲剧的起源可以说是来源于美津子对复仇和恋人的妄执,然而谁又能责备她呢。年轻时我们太容易对一些小事耿耿于怀,一句被遗忘的誓言,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能让我们铭记多年。
可这才是青春吧。因为有足够充沛的情感和足够多的时间,才有熊熊燃烧的可能。变成游刃有余的成年人后,大家都小心翼翼,斤斤计较地保护着自己,谁还有心力去计较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
————
电影为了保持节奏,多少牺牲了一些描写铺垫,比如村田这个人的启动资金从何而来,比如他如何俘获那么多女性的芳心却从未遭到报复,村田的存在更像是刻画人性变化的残酷背景。
而深藏不露的杀人犯信在开头就有这样的镜头:一个装满装饰物的小储藏柜,不难猜出这里都是受害者的遗物,这个杀人犯在收集纪念品。
重看了一遍,影片开头提到了案件发生地大见川,信也说了自己来自名古屋。
搜了下大见川,还真的在爱知一带。猜测信的行进路线就是经过静冈去到东京的吧。
说到洗脑,为什么影片里的人会这么简单地被洗脑?如果有这样的疑问,推荐大家搜索一下前面提到的囚禁杀人事件,真实情况比起电影还要可怕数倍。
其实人是一种很容易失去自我的生物。一旦进入到某种情境,就很难自主脱离,一切不合理都变得合理。举例:wg,传销,邪教。最常见的,就是我们在柜台被柜姐游说,被商店精致的气氛吞没,不由自主地掏出钱包买下本来不想要的东西。
女主美津子的表演十分有层次,我中间甚至好几次想确认是不是换演员了。带着框架眼镜眼神呆滞的她和勒死杰的她完全是两个人,可能要梦到这个咬牙切齿的表情了。
如何不被他人牵着鼻子走?保持思考,保持跟自己的对话。
他人的情绪,无论是不是表演,都应该思考一下再选择是否参与。问问自己——“我”想不想这么做?“我”愿不愿意跟这些人呆在一起?
“我”,很重要。
在园子温导演2019年10月上映的《在无爱之森的呐喊》中,有人说这是一部纯爱电影其实恰恰相反这是一部反纯爱,而且重要的是可以发现今年年初园子温性丑闻的“铺垫”,进而真正了解这个人。  电影中的电影是陈述村田的真人真事,而放在我们这一层这个电影陈述的也就是园子温的部分经历了。因为村田丈这个人物其实就是以园子温的原型来塑造的,一个油嘴滑舌敢于性侵的骗子,用自己给自己包装铸造的权力来玩弄女性。一个中年流氓通过狡猾的各种手段,最后变成导演,从那些丑闻中我觉得他不热爱电影,或许和村田一样把导演当做一个赚钱的职业、一个挑选女演员权力,或许是想像阿杰一样像在影片中做现实中违法的事情。影片中村田也表达了“人生就是笑话”“人格有一堆缺点”“为了将谎言化成真实”,所以如果导演有分类的话,园子温导演应该就是以展现出人的邪恶欲望为吸引吧。  他对社会中的伪装的体面表示反胃,用暴力的方式冲击了源自中国传统的隐秀也就是日本的幽玄,说白了就是含蓄,将周围所有人的本性撕裂、揭露出来。他坦言到电影就是人生,影片中的话语其实也就是导演的话语,对放纵性欲他表态是顺从人性。独立电影是很私人的作品,虽然没有去了解,但我猜测园子温一步步成为导演可能就是践踏了某青年的电影梦,而性侵时给到带“罗密欧”伤疤的镜头也是在批判自己伤害了别人的感情吧。我愿意发散一下,把杀手看做是一种实在界的惩罚吧,也就是导演本人所批判的社会,结尾以巧妙周旋的方式逃过了现实的惩罚,可以说是导演向现实妥协,在认清了社会的残酷后选择同流合污,利用谎言来生存。他深感庆幸但是内心余存的惭愧让他坐上了开往地狱的车,这算是一种对自己的诅咒吧。这个电影塑造了三种女性形象 ①美津子 极端的纯爱 被村田评为和自己一样的变态 也是电影表达的重点 很乱的一个线出于对崇高化爱情的追求 在经过了背叛和失去后 就彻底变成一个“死去世界的人了” 出于被妙子的激将法 她才与村田有了故事 因为他们都是变态所以他们互相也都产生了一些来之不易的感情 所以为什么这是一部反纯爱电影 纯爱就是变态最后只能和变态才有纠缠②后期的妙子 迷恋上了村田这个变态沦为收虐狂 迷失人生方向 因此希望她的好友可以走出纯爱幻想③亚美(津子妹妹)用导演的话就是年轻的冒险家,但我觉得就是受到家庭压抑和一种冷落的空虚寻求肉体的结合沦为肉欲承载体 所以不难看出园子温还是厌女症 崇拜的深渊 权力 爱情 的滥用 纯情与青春梦想的幻象崩塌 现实和幻想的互相渗透 精神的崩塌和情感的消逝 热血到冷血的转变 整个电影 不 是变态把情感逐渐扭曲了 观众也要警惕被其扭曲 家庭的社会的荒谬给下一代带来了无法还原的破碎 看此类电影就只能欣赏镜头 图一乐
时隔了好久好久,终于又看了园子温的电影。园子温是一个映像风格和内容表达都特别明显的导演,以至于我现在还记得《冰冷热带鱼》、《地狱为何如此恶劣》、《爱的曝光》。这些电影好看吗?我认为不“好看”,甚至会让第一次看这类型电影的人产生一些生理反感,园子温大概最讨厌拍那种城市爱情、职场奋斗的剧吧,他的电影世界里的人都疯狂、偏执和神经病一样,你觉得不真实,只是因为你不够关注这个世界而已,现实只超乎想象。在园子温的映像里,故事离经叛道,画幅充满诗意。没有套路,没有因为所以,没有预料之外情理之中,存在即合理。看完园子温,总是会很丧,会胡思乱想,对世界产生怀疑。大概也真的是成年人无所畏惧,看完《无爱之森的呐喊》后竟然没有什么丧的情绪,就很丝滑。当所有人都朝着镜头大声呐喊时,当你开始下跪认错道歉时,当你第一次以及反复被电击时,你就知道,你和电影里的所有人都一样,你,被他骗了。这世界只有一个园子温,而园子温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他。
来补一个后劲儿:哼着卡农入睡。
#在无爱之森呐喊# 园子温真猛都这岁数咋拍出来和年轻时候有过之无不及
女主故事线有几分挪威的森林味道
椎名桔平邪魅狷狂就是一个彻头彻尾恶的化身 并没有社会迫害没有别人看不起没有xx强权。
看完你会想恶人啊本身就是因为恶,这比很多洗白暴力的片子高明多了
扮演妙子这姐姐很适合演真人攻壳的素子啊。
下面涉及不明确剧透,但不是剧情梗概。不影响观影
1此次的故事仍然是借用真实事件作为原型改编。
2关注的两条线索:
一:青春的伤痛对人成长的摧残。这点和挪威的森林类似,只是园子温关注的是摧残,村上写的是折磨和影响。前者更直白和血淋淋一些。
而关于摧残,岩井俊二的莉莉周也有同样探讨。所以我一直觉得他两是好基友,一正一邪,洪七公和欧阳锋。
二:xie教的模型。人的劣质化。片中椎名桔平,如果看的比较少园子温的电影的观众可能会觉得有点扯。
但实际上园子温就是把他设计成一个恶的化身,没有道德,没有同理心,无视一切社会规则的极恶。他就是恶的本身恶凝聚在一局肉身当中。
这也很好的为后来无爱之森的最后残杀团圆的成立达成了铺垫。
而且这一次的众角色和剧情的反转,更直白的表明了他的立意:
一个人变成恶魔,其实真的是因为本身他就是恶魔而已。
因为片中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了离开或者更高的救赎——离开。
关于xie教园子温似乎特别喜欢探讨,故事主线设定1995年不知是否故意为之,据不确定信息此案原型为2002(望指正补充)
而在爱的曝光,和另一些片园子温似乎也特别钟情多少关于95年日本地铁事件相关内容。
其中伊藤步主演的一部片中,一个报警亭的外墙他还可以用了当年的通缉真理教成员海报。
3片中的色情血腥镜头依然够分量,
令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在长野别墅那一段。气氛质感特别像贵志佑介那部《天使的呢喃》(对,就是玩血源都特爱那部小说)中,
最后一幕疗养院人体大爆炸那一场戏。我之前还设计过用看不见的脸阵容做的假海报和人物介绍。
当时像的最佳导演就是园子温。
4一些花边
女主蓝头发造型真的非常草薙素子。期待来一版押井守自己的攻壳,女主就这样预定了。
另外园子温还真的是满岛姐弟伯乐啊。那个开始的车库影棚好像就是全l导演那个影棚吧,感觉有点像。
jay无眉哥好像就是之前东京暴族的男主角,园子温还真喜欢用固定班底。
所以日南响子已经是下部女主预定了吧。
园子温这个怪物,他不会变老吗?
《在无爱之森呐喊》很园子温风,本片是根据日本九州发生的监禁连续杀人真实事件改编的。我一直对这个案件挺感兴趣的,一些心理学书一讲到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时,这个案件必榜上有名。
之前看过两部关于这个案件改编的电影:第一个叫《毛骨悚然》不咋好。第二个比第一个强点,用构图表达压抑的气氛刻画精神控制,但叫什么名儿忘了,哈哈!"看场电影不知啥名,喝瓶汽水不知开瓶"--就酱傻了巴叽活着挺好。
本来期待园子温和Netflix合作能是王炸,觉得园子温能拍出《冰冷热带鱼》擅于探讨家庭关系,因为九州这个案件家庭灭族式变态。还有《真实魔鬼游戏》的血腥美也是威名远播。至于Netflix更不用说了和BBC、HBO都是质量精良的保证!网飞的《爱X死X机》是至爱;BBC出品的《王国》中动物Kings的气场在我心中到现在还有余威;HBO与台湾合作的《我们与恶的距离》既本土又有HBO视角,超有深度!所以对《在无爱之森呐喊》这次神仙组合有很高期待,然而并不符想象 。
如果是仅仅喜欢Cult Movie,那影片后半段嗨到起飞,虐待、分尸、乱伦,满屏幕血浆和锅煮肠子内脏,然后用榨汁机搅拌,碾骨成渣制成小饼干…对于一个从小边吃饭边看《群尸玩过界》的选手来说,简直是乐园。这部分给园子温导演点个赞
但对于深植人性和家庭成员之间内心微妙关系描绘得就没那么好了--家庭被灭族始于一个百合女孩的嫉妒,太牵强了,逻辑不通。基于这案件本身的不可思议性:什么样的精神控制能让七个人被一个人控制却不反抗,什么样的家庭过往能让一家人互相施虐残杀,子女杀死父母、儿童给父母分尸、母亲天天目睹自己的幼子被虐待却成帮凶,仅仅是电击吗?可能导演也无法弄得很清晰才华就到这里了。
即便是这样我仍然觉得这部比之前看过的两部同题材影片要好,毕竟导演用直观画面把变态到匪夷所思程度的真实人性传递给我这样的普通观众,这种真实人性的恶令人作呕。我不怕血腥,但我怕人性的丑恶!恶心的我头天晚上看的电影,第二天中午吃饭还难以下咽。
我去他大爷,我看了个剪辑,以为是毛片。。。结果尼玛就这?
全片在光影黑白交错之间展现的一切美好完美都是假象,如果把男主理解成日本社会,那就能很好的理解导演要表达的内容了。
九分作品肯定是有的。很少看恐怖惊悚片,后面的镜头稍显血腥。
这个140字的限制就尼玛艹蛋,豆瓣沙币。沙比就算了,数都数不清了。艹泥马的。
对这种风格真的不感冒,何况全片充斥着意淫,全天下的女人都是弱智,都是受虐狂,都可以没有底线地爱一个人吗?
总结这部电影有万能关键词:性、谎言、暴力、权力…非常风格化,但是两段分尸真实让我感到生理不适…
导演现在的节奏差了好多
园子温每部戏,都会有一群压根不喜欢园子温的人来打差评…这都不是新导演了…了解一下再看不好吗?也省得浪费自己时间。
这把年纪还能继续这么狂气逼人、才华傲人,一点不服老,破坏力十足,园子温可以的,剪辑、色彩、运镜、演员都很棒,继续从真实案件里寻找灵感,整合出属于自己的哲学思考和美学风格,兽性十足又空虚至极,血浆背后是泪水,杀戮背后是寂寞,《爱的曝光》《冰冷热带鱼》那股劲儿回来了。人生就是电影,电影就是人生,流氓的电影,必须带着流氓气质,这个台词好啊!估计又是电影旬报十佳,个人年度十佳候选。
太烂了,又臭又长。园子温一直在不断重复,畸形的家庭关系、神经质的人物性格、乱伦、杀戮、分尸,看太多真的没啥新意了
但是,每次园子温拍新片,你就是想看对不对
看完这部主要角色都是疯子的作品之后,整个人神清气爽了许多。
园子温重回癫狂之作。当一个洗脑诈骗犯,一个变态杀人狂,一个心灵扭曲的心机少女碰到一起,其效果绝非变态乘三,而是变态的三次方。诸如拉拉、自杀、洗脑、乱伦、SM、电击、杀人、分尸,如上情节轮番上演。病态之根,结出癫狂之果,在无爱的森林里,遍地开花。
园子温现在的情况主要是太重复自己了,摄影、剪辑、主题、各种元素的呈现,都可以在他之前的作品中找到对应,只是故事不同,其他仿佛在看同一部电影。
“很简单的,就分个尸”,挺园子温。
老年园粉给园导祝寿了。
最后竟然不断想起现在的拉斯冯提尔,在重现自己经典桥段与手艺的时候,也将作为“杀手”的导演自己演绎了出来,从70年代一直传承半个世纪到现在的寺山与舞台感,到执着于拍摄电影大声喊cut的导演之魂在最后“go to hell”,元性不下反色情片,而诗意更胜真实魔鬼游戏。对原事件的演绎反而变得很次要了,这便是与热带鱼和恋之罪时代最大的不同:到了这个年纪,叙事、说理与象征都让位给了某种生命体验。只不过那个年轻人不断内耗的过程,还是让我想起联合赤军和山岳据点,那个追求着否定而导致自我毁灭的死局。
不喜欢园子温还是别看了,个人化风格太突出,始终觉得他是一相当自恋的导演,喜欢重口的可以挑着看看。电影改编自“日本北九州连续监禁杀人案”,电击虐待监禁致使亲人互相残杀,有人不理解,长期电刑可致人精神崩溃身心残废,医院治疗精神病马戏团驯服动物就是一样的道理。同案件《暗金丑岛君》里也有一版改编,只是较为清水,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2.5星;如果冲着北九州监禁杀人事件去看,可能会失望,毕竟这算是软性改编(或受事件启发)。坂井田俊的独立片《僕は人を殺しました》或许更沾边些。整个片让我比较深刻的大概是园子温在片子中的作者色彩:PIA电影节的指涉、“映画监禁”和《Bad Film》的1995既视感。
年度WTF电影,园子温的回勇。1.不断穿插的少女回忆极尽纯洁美好,逆光、过曝的慢镜令人想及岩井俊二式的青春残酷物语,主线似[冰冷热带鱼]的升级版(PUA心理控制狂人与连环杀手织造的死局),纯净的过往之恋与愈发残虐血腥的现实如此古怪而肆意地交织混融。2.致敬黄金时代电影与日本新浪潮,拍摄独立电影一举成名的梦想渐次堕为梦魇,在一次次反客为主声嘶力竭的“Start”“Cut”中,现实与电影逐渐模糊了界限,直至达成死在片场的成就。3.集体服安眠药坠楼自尽的仪式恍如[自杀俱乐部]变奏,落地后如享受高潮般的挣扎真是惊到我了。4.椎名桔平对变态大叔的演绎无懈可击,医院中哄骗医生的表演在一瞬间让人无法分清幻真虚实。5.部分舞台化的布景令人想及[神秘马戏团],奇异的祷告时刻则仿若穿越回[爱的曝光]片场。6.真实案件改编+灵异收尾。(9.0/10)
镜头语言很奇怪,让人觉得很不舒服,黄暴也看了很多,黄暴也有自己的一套美学,但这个片子里毫无美感可言。
非常任性得堆叠着自己从少年时期到现在的心爱之物。犬神一家式的西洋别墅(说自己家里祖上有大别墅被烧了)、寺山修司式的小剧场(看了抛掉书本离家出走)、制服美少女的百合情结(在三流影院看了无数情色类型片)、濒临崩溃的日式家庭(从纪子餐桌就延续的主题)、邪教一般的精神控制(园子温在新兴教团生活过)、血腥肢解桥段(在美国期间爱上了B级和C级片),最后纯爱与诗意(穿牛仔裤的朔太郎可是写诗出道的家伙啊)。烂是挺烂的,园子温也是挺园子温的。
一个不合格的总结:【分尸】—【冰冷热带鱼】,【死了都要拍电影】—【地狱为何恶劣】,【原生家庭之罪】—【神秘马戏团】,【杀人,真实事件改编】—【恋之罪】,【暴力+色情+精神控制】—【爱的曝光】,【白色内裤+校园jk】—【我们都是超能力者】,【美津子】—【园子温初恋女友】;但电影本身绝不是只有这些过往作品的身影,中二而反叛之余:虚妄的爱,始终脱离不了园子温的电影。
可以想象园子温弹着烟灰吹着啤酒沫狂草完本片厚厚的一摞剧本稿样时的洋洋得意,他将自己近年来最为国际影展和评论界青睐的数部作品叠加成了这部“Shion Sono”拼盘片:诗人对文学的童真,不可战胜的摄影机,在畸情与血肉中绽放的纯爱浪漫,女性意识的凶猛觉醒,善恶理念的调侃颠覆,以及最终的冲破一切束缚奔上自由之路的牺牲圆满,皆在本片中一一奉上演绎又一段影像示威大游行,若不是身体原因导致由剧集缩减成电影,这种连火车厢感还会更加明显,而除却这点,并未有突破,借新兴流媒体巨头向全球总结推销自己,倒也可以原谅,真正的贡献,还是为无数微信电影公号贡献了又一轮“耸人听闻”的推送头条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