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失去了身体》,刚看开头就产生了极大的不适感,这个号称今年最好的法国片一如很多欧洲文艺片那样,首先带来的是扑面而来的压抑吊诡和极其鲜明的“”个体主义”。但这种不适很快转换成沉浸式的共鸣。 一只断手在找寻身体主人的路上经历着各种冒险,也随之展开了身体主人的往事。影片中所有人的面目表情都是冷峻甚至麻木的,即便男主经历悲惨的变故以及生活的打击,没有一滴眼泪出镜。而这只断手的表演却丰富得多,难过的、惊恐的、温柔的、陶醉的... 这是一个完整的鲜活的生命。 命运是早已安排好的还是由一个又一个违背原意的选择组成的呢?苍蝇的意象就像是对命运的注解。你永远无法轻易地手握住命运,你越想把握住它,越会遭遇一些意外。你以为这是意外,或许这才是你摆不脱的命运。 而这只断手,意外地离开了身体,离开了束缚,却选择找回身体并在找回身体的路上经历一次次的意外冒险。它成就了身体主人想要冒险的心愿,但这场冒险丝毫不美丽。它知道身体主人的梦想是当一名宇航员,冒险接近终点时它和宇航员的梦想告别。这只手离不开身体的束缚,离开了只不过是无助的个体,除了孩子、醉客、动物能感知到它,钢筋水泥的都市里它是仅仅想要生存下来的过客。 身体主人在最后挑战命运的一跃,到达了他力所能及的最高点。站在塔车上的那一刻,他终于感受到自由无束。可之后呢?或许他不得不回到人群中,极不可能的另一个结局是他纵身一跃,但无论都是令人丧气的,谁也逃不过命运强于地表的束缚。 这是一部很丧的影片,好在只有一个小时,但中间分分钟都有温情的场面,且精准地营造出最能使人产生共情的节点,很诗意地展现出“”温柔的悲伤”。创作人应该是很爱《盖普眼中的世界》,“在盖普眼中的世界,我们都患了末期癌症。” 最后推荐一下本片的音乐很棒。
影片
【苍蝇】
电影里的苍蝇隐喻人生里那些无可奈何却又无法不与之共存的悲剧,隐喻生活里那些要逃避却无法驱赶的糟粕。寓意无法摆脱的命运。
生活顺遂、人生如意时,它们埋伏在你的身边;生活窘迫,人生失意时它们是目击者。
父亲说要预先判断苍蝇下一步可能落下来的位置(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悲剧)便能抓住它,电影里劳伍菲尔试了很多次都落了空,唯一一次抓到了,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且苍蝇也逃离了他的手心。寓意悲剧无法预料,命运无法改变,我们能做的就是接受它,与之共存。
【断手】
“断手”隐喻劳伍菲尔自己,也隐喻劳伍菲尔失去的双亲,隐喻那些人生无法找补回来的遗失。
一、“断手”隐喻劳伍菲尔自己。
它们同样遭遇了意外、灾难变成现在的样子;他们都是broken 的一个状态;他们都被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排挤;同样在找寻自己的归属、意义后发现不过是一场失意。
一只手曾触摸阳光,曾感受流沙,曾弹出美妙的音乐…然而这只手变成了断手被搁置在冰箱里。
小男孩劳伍菲尔拥有一个温馨的充满爱的家庭,父母陪伴左右,父亲想让他成为宇航员,在母亲的影响下,他梦想成为一个钢琴家…然而长大的劳伍菲尔成了一个被老板训斥的披萨外卖员。
故事的双线随着“手是谁的手?那只手是怎么断掉的?” “在劳伍菲尔身上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他变得不幸?”的双疑问展开。
随着两条线展开,讲述了断手遭遇工作事故以及劳伍菲尔童年遭遇双亲车祸身故的原因导致他们现在broken的一个状态。
断手在城市里虐心的经历着排挤它的鸟、面对垃圾车里轧机压扁的危险、地铁里老鼠的追赶和疯咬,被封在湖面冰层下危机,脱离狗口,被人当老鼠追打…成为披萨外卖员的劳伍菲尔被亲人“欺负压榨”,被老板训斥,被顾客无视投诉,陌生人撞到他的摩托车后逃逸…他在逆来顺受的继续失败地送着披萨,漫无目的的过活着。断手和老伍菲尔一样,弱小、无助、悲惨,被视作异类,不被社会接受。
断手一直在城市里奔走,像是无论如何要去到某个地方,它在找寻自己的身体。劳伍菲尔认识加布丽尔后开始了新的工作,找寻自己的新生活新方向以及活着的意义。
断手历尽千辛万苦找到它属于的身体后,即便它将自己置于本该在的位置,却再也无法属于他的身体。劳伍菲尔终于走进加布丽尔的生活里,在向她坦白他是谁时却被质疑他的行径和意图。他们在找寻归属,找寻意义找寻生机,找寻希望,他们都努力了,却发现不过是一场空想、徒劳。
二、“断手”也隐喻劳伍菲尔失去的双亲及人生里那些无法找补回来的遗失。
断手在工作意外中被截掉,无法再回到他曾经所属的身体,成为它曾经所属身体的一部分。
劳伍菲尔双亲遭遇车祸身故,他们无法再复活,他也无法再回到曾经双亲都在的幸福生活。
他们都无法回到曾经的原点。他们都是人生里无法找补的遗失。
断手以及父母车祸身故都和劳伍菲尔有着直接的关系,甚至可以说都是因他造成的。咎由自取的悲惨里让我们不禁心生怜意,抱怨命运弄人。
人生或许在转变某个方向,做一个出乎意外的决定而可能有所改变,却也可能无事于补,命运依旧在那里,似乎我们能做的就是与之共存。
男主很惹人厌,是他不成熟的行为间接和直接影响导致了父母和自己意外的发生,然而这却是整片核心所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于我很简单:
所有迷失的孩子都有自己的诗
每一句,都撰着冥冥注定
你读不懂,没关系
那不是献给你的诗句
我明白,就好
可是
要是你也明白,那该多好。
————
我知道你,从未长大过。
你无法要求一个孩子去像一个30岁的成年人一样用上帝视角把一切利弊好坏都看得那么清楚明白,如今的你又是否还记得自己孩童时的心绪?
他只是想做一个风一样的男子,怎会知道家人的别离就在不远处,躁郁时劳动发泄忽然又被苍蝇抓走了心,哪知道会断手。当你颇为利弊结果抠心时,他只是在顺从本我让一切发生。
他当然会后悔,可是即便重来会有不一样吗?这就是他眼中的所谓命运啊。
他的一切行为都很孩子气,难(ming)能(wan)可(bu)贵(ling)的是年岁增长也未曾改变他的本我,情绪化且浮气,敏感而又细腻,内心浪漫海阔天空,我猜想导演和编剧应该是投射了不少个人人格于角色中。
对理性的人而言,这是一个惹人厌的家伙,对感性的同志来说,怕是颇能从男主的心绪和行为找到些许自我。喜欢的会很喜欢如同照镜子般涌起共鸣,讨厌的怕是也很讨厌吧,充斥着你不爱的丧绪幼稚和非理性判断。
他会因为各种未兑现的许诺欣喜万分(父母的各种许诺,自己对女主各种自以为的付出和期盼),也会因为生活的不如意丧气万分。
可是他真的很单纯,女主偶然的一丝善意就打开他阴霾许久的人生,在前半生不如意的泥潭里蹉跎,难道是命运给他开启了另一扇窗?他疯狂的想要抓住,这黑暗里的光,救命稻草,一场理所当然的命运邂逅。
我就想要你,我不需要你付出任何东西,不要任何承诺,只要能停在你左右答我都好开心,我喜欢你就愿意为你你默默付出,尽管什么也得不到。看到一个陌生人都会好吃醋。
男主就连爱人,都是这么幼稚且单纯,渺小到悲哀,只要活在自己的脑海中的你是美好,就好。
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以为世界会按照自己以为的剧情发展,似乎一切都是命运暗中注定,女主成为了他的一切,他的太阳。可是当真相揭晓,他没有等到自己以为的结局,沉稳的女主一声呵斥与离开,击碎了他一切幻梦。
这也是命运吗?
难道不能跳脱吗?
所以,那只从未抓住的苍蝇,在这个“合适”的时刻抓走了他的心。
苍蝇终是飞走了,他,遁回自己的晦暗,或许这才是命运于“我”的本来面目。
我失去了身体,和女主,多么丧的双关。
可是导演和编剧在主流的观众,所谓的社会三观的裹挟下,会允许这样的结局发生吗?那活在灰暗里的人生还有什么希望?
所以剧情开始跳脱所谓的命运束缚,断手复活了,开始一场不屈服于宿命的奇妙冒险,目标明确,斗智斗勇,机关算尽,这是感动大家的戏码,却也是成年人才有的决绝,这只手作为男主的另一重分身替他完成了自我意识的成长,说白了,叫做长大,这不再是那个恣意妄为仅凭着喜好去行动的情绪化孩子。
双线叙事,恍若照镜,却又绝然不同。
所以他找到了他,却再也回不到过去。
剧情的最终,我们需要一个大团圆结局,happy ending,男主那纵身一跃,仿佛跳脱了自己的命运一般,肉体虽然分离,却在思想层面完成了本我和分身的合一与升华。
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他或许死了,或许活着,他和女主到底还有没有故事?
这结局,是导演和编剧的善意,
等等,这真的是善意吗?
或者,这才是导编狡黠的残忍现实?失去踪影的是男主的身体和本我,一直向我们讲述故事留存到最后的,却是那只手。即便女主最终理解了男主,那又如何?
我们确实跳脱了那个过往的自己,可是真的出离了命运,进入了另一个拐角吗?正如同女主问男主的那个问题一样,你跳过去又会发生什么?
你确实长大了,新的自己把过往的痛苦都覆写掉,却把孩童的自己永远地留在了那个雪地里。当我们用爱的代价学着长大后,真的还会有人把被你遗弃掉的那个自己打开来看吗?即便用快进把过去现在的你都看个清楚明白,生活又会有本质不同?而消弭掉的那个自己去哪寻觅?我失去了身体,是否也遗失了美好。
————
所有迷失的孩子都有自己的诗
不,是所有迷失的孩子都曾有过自己的诗
你还记得那诗句吗?
还是依旧在只手前行,孑然一人。
1.在开场前导演Jérémy Clapin介绍,这是一个特别单线又奇特的故事,在完成之前,大家都不知道要如何在荧幕上展现。但仍然会以一种很奇特的方式讲这个故事。
2.故事改编自一本2008年出版的叫《happy end》的小说。编剧:it's a joke.
3.电影名字叫《我失去了身体》。选择了和书的结构相同的双线进行,在主线手在寻找主人的过程中,插入闪回手和主人的共同记忆。而Raoul也是在寻找Gabrielle的。他们甚至想过更差的名字,《我丢失了一只手》《我找我的身体》《我把手给锯了》,但还是想要保留以手的视角为主题。
4.编剧Guillaume Laurant做过很多很有名的电影,包括天使爱美丽在内。而这部电影其实是导演Jérémy Clapin的第一部长片剪辑,预算也非常有限。
5.在预算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他们选择了制作一部现实主义的动画作品。街景完全采用巴黎的3D真实场景,地铁、河流、大楼和垃圾车。然后再绘制和添加近景的2D人物和场景。当然也有被很多人指出的帧数过低,只是因为预算问题。可能会感觉很亚系风格,但其实本意是想要呈现一部让人可以体会到现实的科幻作品。
6.Dan Levy的配乐非常让人惊叹。完完全全体现情绪,而且大多数时间是非常阴郁的情绪。Guillaume很喜欢让配乐和电影完全贴合,就像天使爱美丽那样。但在这部电影中,因为实在太挂钩了,在后期制作时候听到音乐就知道电影走到了哪一段。
7.导演去邀请一些音乐制作人,留了一些电话留言,也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Dan Levy是第一个回应他的。制作过程中,先做了一些草稿,然后Dan同步创作。剧本和剪辑也像是这样边构思边制作,比起事先全部编排好,Jérémy更喜爱不同灵感的碰撞。
8.除去音乐以外,声音也是精心设计。这是一部关于声音的电影。Raoul喜欢录音,父母都喜欢音乐,自己也想要成为钢琴家。Gabrielle的耳机,Raoul的耳机,甚至party上的吵闹的音乐都是非常明显的暗示。雨的声音,风的声音,下雪和假装下雪的声音。Gabrielle家门禁前的对讲机的声音也是故事最重要的线索之一。
9.在构思Gabrielle的人设时,就想要她有一幅非常吸引人的嗓音,但又让人觉得亲近。只凭声音就可以在Raoul人生最灰暗的那个瓢泼大雨的夜晚给予他希望,让他可以跨越35层的距离,和这个世界产生联系,找到她的希望作为生活的转折点。
10.雪屋是一个符号,就像宇航员一样。在被孤单和大雪充斥的白茫茫的单调世界里,雪屋可以象征很多事情。每一个观众都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在影片最后一部分,巴黎下了好大的雪,落在小屋的窗户和天台上。
11.那个装扮成乌鸦的人其实也是个符号,而且小说里并没有出现。手看到了乌鸦人,启发了他一些事情吧。还是让观众自己去猜。虽然我猜大多数观众都和我一样都会觉得有点儿莫名其妙。
12.手去寻找的故事和Raoul自己的故事在第一部分并不连贯,有些难想通到底是怎样的故事。Jérémy承认他是故意做成这样,毕竟手丢失了身体,自己也迷路了,想要观众也有点跑丢,看得时候需要动一下脑子,自己组装串线。或者去看第二遍(笑)。
13.在展现手的视角的时候,即使是动画片,也故意做成有镜头在观察拍摄的样子。并且镜头是在80cm距离外追踪,因为80cm通常是人和人之间的安全距离,在这个距离下,观众会觉得自己在观察和介入的边界上。
14.我真的超级喜欢手的大冒险,有点像马达加斯加的creepy版。尤其得益于对生手指,它可以边走边用自己!可以点打火机,抓栏杆,做一切手可以做的事。但它是用手指走路,用手腕看路,尤其用五根手指走并不是很最优解,明明可以用两三根走,剩下的或抓或爬或保持平衡的嘛。(嗯,我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都在笑……)
15.导演想展示的是一只有自己的思考和决定的手,所以有些想把它做得更现实,更像人类。所以会看到它有时候会坐下,或者会像双膝跪地。用五根手指走路,是真的有意想要做得吓人,不能走得很可爱或者滑稽,不然在宝宝房间里那一段就没有那些反差了。
16.手经历了这么多之后到达主人房间,想要把自己和主人连接起来,却失败了。它或许觉得已经没有必要再去向主人主人自己的存在,或许觉得分享相同的回忆已经够了,总之他们觉得比起打扰,见证主人的离开才是更好的选择。
17.应该不会有续集,除非Guillaume写出来(笑)。
18.Guillaume甚至没想起来为什么手最一开始会在冰箱里!好像小说里经历了非常多事情,没有及时冷藏就医导致不能再接回手臂上,然后又非法买卖之类之类。但电影里就从冰箱里直接开始旅程了。搞不好其他那些器官都是活的,除了那颗眼球是真的死透了。
19.法国11月4日正式上映,在中国和美国会有小部分场次。Netflix法国以外地区也在月底上架,法国貌似会有36个月的限制。
我个人真的非常非常喜欢这部电影。是真的很现实主义,情绪传递非常精准,几乎是让人瞬间就觉得不适了。感同身受到看不下去的痛苦。一些生活惯性中的小错,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一步一步失去生存的希望。而我们甚至做不到责怪他咎由自取,因为几乎马上就要变成自责。用一种诗意和阴郁的方式,描绘像我们一样,冰冷的钢筋丛林里,一具具艰难的行尸走肉。
一部很有门槛的成人动画。
在声音方面,这部动画做得非常好。一是音效非常棒。可能是因为男主有收集声音的癖好,所以在音效方面做得很细致、很逼真。苍蝇振翅的声音,风声,打火机的声音,地铁压过轨道的声音,孩子的笑声、咀嚼声,刀尖割开木板的声音,脚踩雪地的声音……都让我印象深刻。二是BGM很好听,拉紧心弦和放松后的BGM很喜欢,有一种很空旷、很寂寞的感觉,十分贴合整个作品。
但是,对故事本身,我可能理解得并不深。
我认为这部作品的主题还是“孤独”,这仿佛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男主小时的生活单纯而幸福,父亲母亲都是亲切而开明的人。他的梦想是成为能上太空的钢琴家,而平时最大的兴趣爱好是用便携式卡带收集生活中的声音。但有一天,正是因为收集声音,他的父母永远离他而去了。从此他的生活不再明亮,慢慢变成了每天混日子的大人。
终于有一天,他遇到了女主,多一句的关心为他孤独的生活点亮了一盏灯。也难怪他会丢掉防备,鼓起勇气去靠近光亮。无奈“孤独”还是包围着他,女主对他只是平常态度。他的那个小小的冰屋,挡住了灰暗的天空,冰冷的温度,但生活依旧平静。最后,我觉得他有点“痴”了,所以——失去了手。
而片名的“我”不是我,而是这个手。这只手,却展现了与“我”不一样的人生态度。手用自己的力量穿越了整个城市,它勇敢对抗老鼠、机智应对变故、多次展现“跑酷”技巧,但同时也包含温柔,为婴儿捡起掉落的奶嘴、偷偷坐到盲人音乐家身边静静凝听他的钢琴声、最后轻轻地回到“我”的身边。后面这两个情节,现在想起来竟然有点想哭。坐在那里凝听钢琴声的时候,它回忆起了自己很久以前也曾弹奏钢琴的模样,小时候的一切都回不去了。难过的是,偷听被发现,还要被当做过街老鼠,被棍棒打、被狗狗追咬。而最后终于回到“我”身边时,它已经筋疲力尽了,它只想回到最初的位置好好休息一下。但导演残忍地在我以为作品走向玄幻的时候,把我拉回了现实。
整部作品几乎都是灰暗的色调,唯一明亮的地方是第一次看到女主真人的时候,那一点明亮的薄荷绿。而在他向往的北极,也是茫茫一片真干净。这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一定十分常见,他们没有什么目标,只是沉浸在孤独当中,寻找着一丝一点的光亮,然后努力去抓住,最后再次被生活折磨得遍体鳞伤。
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接受孤独”。孤独是人的常态,人是独自来到这个世界的,也将会是独自离开这个世界的,眼睛、鼻子、双手、身体和大脑都是属于我们一个人的。所以,我们必须接受孤独,用自己的双手去点亮打火机,而不是将生活的希望寄托在他人散发出的光亮上。
男主在最后也是接受了这种孤独吧,所以他将自己的孤独也用卡带记录了下来。那场跳跃是一次面向死亡的狂欢,是一次自我解放。我不知道他最后是自杀了,还是活下来了。但我知道,那只“手”欣慰地“放手”了。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乖僻,今天才在书里看到关于“乖僻”的点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点“癖”,但这种无法与他人相处的孤独的“癖”,不知道有没有必要“治”呢。
2020.1
太可惜,也太可气
我刚刚见到你
你是春天里的花朵
长在秋天里
为什么没有人告诉你
这个迷失的季节
你说你其实已不在乎
你还说你愿意
你说你愿意
在这迷失的季节里
你说你愿意
你说你其实不在乎
你还说你愿意
别生气,也别着急
我刚刚见到你
你是冬天里的花朵
长在我的心里
为什么没有人告诉你
有人在追求你
你说你对爱情已不在乎
你还说你不愿意
你说你不愿意
在这迷失的季节里
你说你不愿意
你说你对爱情已不在乎
你还说你不愿意
丧,极度致郁,个性鲜明,风格诡异。导演一定是个男性,描绘底层小人物的悲苦人生,遇到女主是他人生中唯一温度,自己把一切搞砸却认为是命运不公,自怜自艾。我作为一个女性来讲如果真见到这种男人会觉得非常可怕,心机都不放在正地方。
A / 手的运动质态既是跳跃的团块,又是冰层下的水流,又是飞旋的雪与风乃至宇宙尘埃。感官的记忆追逐着身体,而身体又追逐着你。而当思绪试图越过身体去触碰记忆,切割的疼痛带给我们最切肤的身体在场性。幸运的是,哪怕被分离,我们依然可以想象身体记忆的留存,并与无法触碰的他人开启新的共鸣。这微观的感知之力又是何等宏大呢?
想象力爆棚的法国动画,导演与编剧此前拍出过[精神分裂症],而另一位编剧则是[天使爱美丽]的作者。犹如惊悚动作片般的断手视点、主人的童年与近日的往事交叉剪辑,不仅在观者中激活了一种全新的身体感知,更可贵的是在过去与当下相遇后并未止步,又大胆作出了惊人的一跃,让生命延展到短暂超克宿命的、与混沌的自由意志相接壤的未来之中。影片的配乐可谓是年度最佳之一,与影像无缝交叠在一起。鸽子,老鼠,冰屋,磁带,血红的起重吊臂,旋转升腾着的雨伞。(8.5/10)
今年最有创意的超现实动画,主角居然是一只失去身体的断手。手的历险和手主人的回忆穿插,平平淡淡的成长故事一下拍出了喜怒哀愁。失去父母,失去恋人,失去身体,哪怕人生一直在失去,依然没有放弃生活。配乐太有感染力了!
年度最佳。谁能想到20年代伊始了,还能用穿插在彩色里的黑白诱发最本能的感伤啊?所有通俗与普适到濒临失效的语言,都因为知觉与情绪的完全牵引,释放了四两拨千斤的独特与多义。没有过时的语言,只有衰老的感知。一定要继续相信影像。/只有手能行动是概念的,手具备知觉与情绪记忆的设定是完全由形式与形式的牵引、互动效用一砖一瓦建立起来的。彩色对过去的突然介入首先带来了无数暧昧——比如窗户上画冰屋,你以为是现在的手;一个动作打通了两个时空,你思索为何又黑白,然后马上发现被打通的不是过去,是“属于过去的未来”,知觉和情绪记忆在那一刻交融并成立了——因无懈可击的形式而成立,而形式又是因无懈可击的感知而确立的。→21.1.10 时隔一年大银幕重温。万物有灵。会是经典。开启20年代。©法国文化中心/杰赫米大师课视频。
好像明白了:手不是手,是温柔的宇宙
我离我的身体91厘米,他人离我却隔着一个星空的距离。
-,剧作不节制,大可去掉“我失去了身体”线,几乎无意义。
音乐太棒了!手的部分也很棒~观感真的超舒服
希望成为钢琴师,也想成为宇航员,抓住苍蝇,逃离命运。在所有感到被这个世界疏离的夜晚和雪天,我想记得可以触碰到的昆虫、海沙、夜风、炫目如梦境的川流的霓虹。
年度动画,配乐好听得让人融化。冰屋、苍蝇、声音、方糖,我们最大的喜悦竟不是实现梦想,而是跳出命运摆弄的奋力一跃。手回归身体得不到完整,却能见证命运之外的奇迹,飘过高速公路,像Mary Poppins一样去找到你。
今年奥斯卡提名名单里的惊喜之作,也算是“丧人美学”的极致。抓不住苍蝇,抓不住命运,以为可以一个假动作,逃离命运,“一味奔跑,自求多福”,其实是终将垂直坠落,还幻想粉身碎骨可以迸裂出一粒明亮。很凄厉,也蛮美。
我穿过街道滑过天窗,在肮脏的水渠与群鼠决斗,在刺骨的冰河从犬口逃生。他避开拥挤拨开人群,在下雨的门外送一份快送披萨,在城市的房顶造一座木质冰屋。我离我的主人那么近,他离他的爱人却那么远。断手凝望夕阳有多寂寞,男孩跳上塔吊就有多孤独。找到你是没法愈合的伤口,找到她是没法完整的拼图。
好久没看过这么独特而精彩的动画片了,尤其是前半部分大量运用蒙太奇和音乐(而非对白)叙事,把一只手的郁闷悲伤害怕和幽默通过一个个close-up表现出来,难度不小。本身选择用手做主角就挺复杂的,手是人身上最富表情但也最难画的部分。
最喜欢两个人隔着门禁聊天的一段
苍蝇是命运的幽灵,总在身边左右嗡嗡;右手是儿时的罪疚,成年后潜意识里始终有模糊的自戕冲动。人生有多少失去之物,或许早已写进了命定。解开命运符咒唯一的方法是——“猛的一下,你跳上了起重机,用一件突发奇想、完全不可预测不可理喻的事情,用一个假动作,绕开命运的围堵”。“然后呢?”“然后你一味地奔跑,尽量远离它,交给天意,自求多福”。
男主经历的一切何其像为不可挽回的过错而自责的你我。。。这部戏的配乐太带情绪了,悲怆感,孤独感会不由自主包围你
8/10。男孩和他的手两条线路平行进行,手找到身体似乎是种找寻自我的象征。结局男孩毫无所获。人生并没有想象中顺遂,他失去了父母,埋没了成为钢琴家和宇航员的梦想,以送比萨营生,直到遇到喜欢的女孩。为了接近女孩他去做木工(之类的)学童,并亲手铸造她梦想的事物。女孩知道了一切都是他的设计后愤而离去(这里脑回路有点长,女孩为什么如此快的反感他的所作为)。之后他劳工时意外失去了一只手……每次苍蝇的出现都预兆了厄运。像他所说,一切都如命定,而真正的生活是非理性的决定,就像他忽然从楼顶跳到远处的起重机(之类的)——他做到了。不过是这样。毫不相干的一跳,却是对其既定命运的挑衅。结尾很感动。自己的人生也不过是,期待着跳出常规的时刻带来的感动,是我唯一以为的浪漫,跳脱禁锢仿若是自由的。 05/09/2019
la vie de Pairs,虽是动画片,但那个轻盈跃升的动作却比绝大多数和巴黎有关的电影,更触动内心,更沉重地落向了情感暧昧的深渊。
一只手的回家路,一个丧B找到自己人生的旅程,脑洞大开的冒险交织着记忆的过往,很感官、很细腻同时又很有呼吸感,而本质上其实是一个颇为高级的励志片,展现失去的痛,却也不忘生活下去的光芒,配乐的情感冲击力也是相当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