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总结——没钱就别拍达芬奇,想拍玛丽苏就别拍达芬奇
此剧和之前的《美第奇家族》是同一个制作团队,所以剧本、服化道等各方面都很像,以我个人的标准就是欠了口气,不能令人满意。而尤其是服装造型非常糟糕,最为拉胯,但似乎由于近些年古装戏集体粗劣化导致很多观众意识不到这一点,所以也是我作为服装史和戏服设计研究者写此文时要重点说的。
先简单讲讲剧本和演员部分我的看法。剧本的好处是故事完成度不错,人物鲜明,没有什么逻辑硬伤,最巧妙的地方是给达芬奇的几个名作撰写了背景故事还能串联起来,突出达芬奇对于人的心理与情感的探寻这点是好的。演员最为加分,颜值高且演技都在线,除了主角外,吉内薇拉女士很有气质,萨莱非常可爱,蒙娜丽莎虽然戏份极少却是大亮点。
但坏处是,此剧以真实历史为依托,其中大量名人,剧本却对他们的形象刻板化甚至扭曲严重(或许对这段历史完全不了解的观众才能不觉得违和吧)。韦罗基奥是个刻板化的恶师(说恶师有点夸张,但反正不是良师,不符合历史上他对达芬奇的精心教导),卢多维科·斯福尔扎是个刻板化的暴君(而历史上他虽然狡猾却以温文尔雅闻名),切萨雷·波吉亚是个刻板化的野心家(而历史上达芬奇评论他有“宁静如天使”的美)·····再加上刻板化的恶棍狗腿子、竞争者、执法者等等。看没看出有种什么感觉?这样一群人设是要衬托出个什么形象?
是的,就是玛丽苏。事实上我们的男主达芬奇就是被扭曲得最严重的那个,被搞成了个常见的玛丽苏小白莲女主的性转版。我朋友认识的意大利人非常不满,说这完全不是达芬奇,我自己看过后也表示同意。从各种史料,还有当时人们的书信可以看出,达芬奇的形象更像是近现代那些交游广阔的时尚大师。积极、自信地主动去开拓职业市场,和各种当时最强权的人士热情交往,性情张扬喜欢打扮,爱好娱乐(♂),事业上既有理想化的发明家一面,又有拜金功利没大有原则的一面,对不富裕的客户即使是贵族都爱答不理,见某一方对自己的发明不大情就能立刻跑去敌对方兜售。这就是很典型的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形象,艺术以及捞钱。
再看看剧中这位,除了确实才华出众别的几乎什么都没有,仅有那么寥寥一两次才爆发出他本该一直绽放的光辉,根本不够看,其他时候则全程被童年伤痛的阴影裹挟着,无辜可怜地瞪着大眼睛蹙着眉,说话战战兢兢,连笑的时候都小心翼翼充满脆弱,甚至搞基都搞得仿佛被大狐狸抓走的小白兔(拜托,人家可是当时的交游广阔大名人好吗),活像个重度社恐。所以剧中他极少有主观能动性地去争取、解决什么,总是一遇到事就束手无策甚至放弃逃避,总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迟钝样,动不动眼瞅着职业生涯要完蛋,只能弱唧唧地等女主或者权贵或者徒弟出面想办法。你跟我说这叫达芬奇??
想把人抬高却各种扭曲历史,把人搞成智熄的剧本,其实近期很流行。且不提国产“大女主”剧中这种套路早就泛滥,同样的模式在这个制作组之前的《美第奇家族》就很已经明显——第一季科西莫被抓入监狱差点被毒死只能等老婆出面(历史上则是他主动运筹帷幄保住自己的命并改为流放),第二季洛伦佐各种理想主义,爱好和平而净是敌人帕奇家族发起战争,主动攻击(历史上发动战争的却偏偏正是洛伦佐自己,而且帕齐阴谋也有洛伦佐处处和帕齐家族做对把对方逼到跳墙的原因),第三季历史上著名的猛女母老虎卡特琳娜·斯福尔扎却张口就是想要和平,搞得十分无聊。结果现在《列奥纳多》变本加厉了·····为啥这些主创不玛丽苏就不能活,他们真以为小白兔能建功立业??
于是被这么个苍白无力的男主严重拖累了可观性,明明挺紧凑也很跌宕起伏的剧情却叫人觉得温温吞吞像白开水,硬加进去的贯穿全剧的探案线也十分鸡肋,甚至最后的反转都不能令人感到丝毫兴奋。此剧刚立项时我还特别期待,因为艾丹·特纳符合我心目中达芬奇的俊美张扬,结果他的演技根本无处发挥。反之女主就丰富多了,我甚至一度觉得这剧别叫列奥纳多,还不如叫卡特琳娜传。
————————————————————————————————————
接下来,就是服装研究的疯狂吐槽时间。
就算剧本再有问题至少还不算很糟,而且还有好演员们加持,真正最减分的是服化道啊!!!
我说这从头到尾灰不溜秋、粗劣不堪的服设,和各种美丽的名画摆在一起,像话吗?
但看到评论区以及微博上不少人觉得此剧服装精致、符合历史等等,我就意识到很多人确实对文艺复兴意大利时尚多么美丽强大完全没概念,也没看过以前一些好的古装作品,下边就把剧的截图和一些我按照真实时间、地域找来的画像做个拼图对比看看。
(提前说明一下,此剧把实际历史上三十年跨度的故事压缩进了十一年,所以我是根据剧集时间线放的资料,如果按照历史时间线那此剧服设就错得更严重了)
其不论这两件戏服色泽多么脏,我是真不明白为啥现在这些古装戏非要让男性角色敞着领口(但其实也并不性感),还动不动把内衣松垮垮地露在外面。你去给大客户画像或拍照时这么衣冠不整仿佛刚起床从洗衣机里掏出忘了洗的衣服随便套身上的形象真的像话吗?而且达芬奇是出了名的讲究打扮啊(米开朗基罗那种邋遢大王反倒是异类)。
女主当工人或女仆时穿的衣服不仅形制是不对的,而且刻意做得像乞丐。现在很多设计师和观众都笼统地误以为古代平民就等于穿着破破烂烂,没有色彩,但平民也有穷到什么程度以及生活环境之分。你不能以为所有人都是流浪汉,浑身破洞穿不齐整。而且此剧中还出现了女主穿着破衣服却戴着珠宝和头纱的组合,就更逻辑不通了。
吉内薇拉女士是佛罗伦萨大富商的女儿,所以她的衣服算是全剧第一梯队的。结果这啥奇怪的面料,皱巴巴暗沉沉,做工也不细致。形制大致接近历史但其实深入研究一点就会发现错误很多。当然发型也是如今流行的影视化“古装头”,完全没有历史味。
她画像时这套衣服是直接从肖像复原的,但基本就暴露了设计师没怎么考据的真相。腰线和上身形态都有问题。而且身前的开口是纯装饰性的,真正的开口在背后这一设计更是令人无语。(文艺复兴服装研究者说明一下,这时期的女装长裙,名为gamurra。它或者在身前有穿脱衣服用的一条长开口,从领子一直开到小腹高度,或者在两边腋下到臀部两侧有两条开口,调整系带宽松以确保衣服穿得合身,或者这三条开口都存在。没有剧中这样的。)
但问题最大的地方其实是从米兰剧情向开始。米兰公国的宫廷是当时整个意大利最最华丽最最豪奢最最恢宏的时尚中心,这里的男男女女的穿着打扮之时髦让整个欧洲为之瞩目。结果剧中啥样↓
卢多维科·斯福尔扎,先后担任米兰的摄政与米兰公爵,是当时意大利穿着最豪华的男人·······
卢多维科的夫人贝阿特丽切·德·埃斯特,这位意大利文艺复兴伟大的女士之一,更是她那个时代最光芒璀璨的时尚偶像。虽然只活了21岁,但正是她定义了米兰时尚之都的地位。无数当时的书信盛赞贝阿特丽切多么善于装扮,顶尖级的服装师和各种艺术家蜂拥去讨好她。她17岁出使威尼斯时,威尼斯贵妇们穿着最贵重的衣服,戴满珍珠宝石来迎接她,结果被她精巧的衣着一比顿时黯然失色。
此外大家应该注意到了,这时候以米兰为中心的伦巴第地区的女士发型很特别,是将头发全部梳成一条大辫子,用金银线、缎带束起来,后脑用一个华丽的头巾或发网或小帽子兜住,然后戴一条嵌珠宝的头绳。当时意大利也有几种不同的时尚风貌,这是伦巴第和佛罗伦萨等中部地区形成区分的重要特色,结果剧中仍是影视古装头,啥都没看出来。
戏剧情节算是斯福尔扎夫妇打扮最精致的一场戏了,恰好这对夫妇还有一个全家福画像,对比一下,形制问题和高低之分一目了然。我很疑惑的是,明明贝阿特丽切的演员之前在《美第奇家族》第二季演了米兰公爵夫人萨伏依的博娜,那时候确实是梳了辫子头,怎么到这里又不对了。
还有小公爵吉安·加莱亚佐·斯福尔扎,几乎全程灰黑色,真对不起历史上此人超喜欢穿好衣服,以及米兰男人打扮得像孔雀的作风。
然后咱们再来个群像对比。
看到这里时我就寻思着,这剧组是在想什么,除了蓝灰黑灰蓝绿色就想不出别的了吗?
女主难得几件最好的衣服也是一样的德行,而且发型也不对。我看到她身上偶尔出现色彩亮一点的天鹅绒和花纹简直都要感动哭了,我也差点失去自己的坚持,堕落了。
而即便是女主要打扮成体面一些的佛罗伦萨人,无论衣服的形制还是配色还是做工也完全不行。
后半段剧情转到十年后,已经进入16世纪初了。这段时期正是意大利服装一个巨大的转型期,整个时尚风貌大变样。但你以为剧集会展现出来吗?怎么可能!
这时期的服装和之前的贴身修长风格不同,而变得宽松化,袖子是蓬大的袋状袖,领口很宽,裙摆变大,处处显得丰满圆润。而头发也不是紧实的发髻或辫子,而变成松松垂落再用发网兜起来的样式(发明这一造型的正是贝阿特丽切的姐姐,曼托瓦侯爵夫人伊莎贝拉·德·埃斯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尚教母,最伟大的夫人)
而剧集用的还是十年前的形制,主要女性角色身上一点都没表现出这一变化。实在是太偷懒了,从这儿就能看出设计师非常懒于考据,连这么容易找的资料都不愿意花心思。
但奇怪的是蒙娜丽莎因为要根据画像做,倒确实穿了这时应该的袋状袖(虽然上衣在长袍下看不出具体样式),设计师既然都做出这么一件衣服了,就没意识到问题所在吗?
男装也应该有蓬大化的趋势,而且帽子形态也变了。但根本别指望能展现出来。
造成以上这些情况的原因有两个,首先就是肉眼可见的穷。很显然服装组没什么经费。我真心不明白为啥这些制片方一边想要拍上流社会相关的内容,一边却不舍得花钱。
另一个原因就是服装师Alessandro Lai实在令人无法夸赞的古装设计水平。
这位设计师做的近现代戏都还不错,但一碰到古装就抓瞎,不仅形制考据得糟糕,更严重的是用色能力很不行。其实他早年不是这样,出道时做的几个古装电视电影虽说不很优秀但还算良好,也不知怎么回事,越到近几年,经验丰富了反而做得越差。可能是现在流行赚快钱也就没啥认真态度了。 对这种情况我很反感。现成的史料那么多,作为设计师本就该认真学习,如果配色能力不足也应该多研究,而不是直接用灰不溜秋的颜色和粗制滥造的做工糊弄人(而且尤其权游火了后,这几年好多设计师都来这一套,古装设计圈没落得非常严重)。 他之前设计的三季《美第奇家族》的服装就很粗劣灰暗,而且一季比一季糟,没想到《列奥纳多》比美第奇还要差很多。唉。
更糟心的是,这位设计师还是伟大的皮埃罗·托西和达尼洛·多纳蒂一派的弟子,而托西派设计师向来以考据严谨,对用色和面料的精到而闻名,偏偏出了这么一个拉胯的。咱们看看这一派其他人做的同时代背景设计。
两位师祖的作品:
Piero Tosi设计的舞台剧《Dommage qu elle soit une putain》,罗密·施耐德与阿兰·德龙主演。
Danolo Donati设计的《罗密欧与朱丽叶》1968版
两位老师的作品:
Gabriella Pescucci设计的《波吉亚家族》
Maurizio Millenotti设计的《我,莱昂纳多》
再看看他两个师兄弟的作品:
Carlo Poggioli设计的《罗密欧与朱丽叶》2013版
Massimo Cantini Parrini设计的《达芬奇:米兰的天才》片场照
对比一下,看看差距多么大......丢人啊,一个意大利设计师把辉煌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做成这样,真的是在侮辱自家。
而且这还是跟专业设计师比,咱再来看看民间复原的水平↓
这是波兰的The Princes Czartoryski Museum与克拉科夫国家博物馆近期合作举办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舞蹈表演,服装由捷克的民间历史服饰复原小组Nomina Rosae制作。用的也是15世纪后期伦巴第宫廷服饰,看看这形制的把握,看看这配色,直接把《列奥纳多》的服设碾压成渣了。其实上图这些也都是经费不多的廉价作品,但态度认不认真一目了然。
我作为服装史爱好者,一种担忧感在日益加重。很多人对古代风貌有很大的误解,草率地认为某种样子就是真实历史,而且既定印象固定后还形成了某种自以为是的逻辑,很难扭转。比如我怎么都没法让一些人明白并不是古代(尤其中世纪)就等于灰暗粗糙,并不是平民就要穿得像乞丐。因为大众并不都有精力和能力去研究历史,所以说到底这都是不认真的影视剧和设计师把观众们洗脑导致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多少人曾经以为唐代几百年的打扮全是簪花仕女图那样,清代几百年的打扮全是晚清那样,因为影视剧就是这么演的。而观众轻易接受、让步,影视剧也就会随之做得越来越差。我对此做不了别的,也就只能像这样传播一下知识好了。
——————————————————————————————————
补充:前不久发现原来还有一集制作特辑,我看了看服化道部分,就更加无语了。主创是真敢吹啊·······
服装设计师您不是明明知道这是过渡时期吗?您不是明明知道佛罗伦萨和米兰不一样吗?那为啥没做出来?
对,确实不难,因为压根都没做对啊!
观众可能还真不知道,毕竟不是谁都研究过这个时代的风尚,所以才这么容易被你们一句两句就蒙住。
下边吉内薇拉女士这件衣服也很说明设计师的偷懒。虽然有点钉珠,好歹不像别的衣服那么丑,但可以清晰看到款式是直接照搬了《美第奇家族》第二季的样式。然而实际上这种上臂部分挺括蓬起,旁边有刺绣或钉珠的设计是在十五世纪中期流行的,所以放在美第奇第二季的时代可以,但到达芬奇开始活跃的十五世纪后期,恰好这种设计就过时了,袖子则变成了以很多开口装饰的窄袖。只要稍微有点研究这时期的服装史就不该出这种错,但设计师显然并不认真。
这种制作特辑经常变成让演员来吹他们自己并不了解的方面。(这就让我想起之前《小妇人》的制作特辑,也是演员们出来吹服装多么好,设计师多么懂行,结果她们夸赞的方面都只是作为服装师该懂的最基础知识罢了,而实际上那个设计师也没做到。)
要是不吹“考据”、“复原”,我或许还觉得自己吹毛求疵,但既然敢拉出这幅大旗,那么我也不客气。现在这些古装戏的主创是怎么回事,扎堆地打服化道牌,但问题是做得并不好啊。像咱们这边的古装剧更是如此(最典型的就是于某),各种在wb吹戏服多么考究多么华美,甚至恨不得说自己是文化传承人,结果做得都是什么鬼,纯属糊弄观众。
或许别人还能被你们忽悠,但你们不幸碰上了我。
意大利联合英美法西四国共同拍摄。主角——列奥纳多•达•芬奇——一生传奇述之不尽,在历史迷雾中绽放光芒的艺术巨星!
要想还原这位文艺复兴巨匠的人生以及那一时期城邦割据和艺术百花竞放的灿烂而动荡的历史画卷,必然要求豪华的制作班底,技法上取长补短,才会打磨出这部透着凝重和华丽的高分历史剧集。
比起《达芬奇的恶魔》里不修边幅的夸张演绎,该剧在更注重纪实氛围的前提下,同时不乏瑰丽的想象。
所以在这部剧里,你将会看到BBC历史纪录片的质感,美剧悬疑剧的冲突剧情,法剧浪漫迷人的味道,当然拍摄地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策源地,米兰、佛罗伦萨,古老而美丽的城邦尽收眼底…
最为迷人的是,你将见证许多达芬奇名作的诞生过程,肖像画和它背后的女人。
当你“亲眼目睹”湿壁画《最后的晚餐》怎样在修道院的一面大墙上运用透视法一点点铺展成型,最终呈现在观者的眼前,那种“人人皆为信徒、人人皆在画中”的震撼感,绝对会令你汗毛悚立、头皮发麻…
那些伟大的作品,其实我们都在画册上、博物馆里和网络数据库中无数次浏览过、观摩过,并为之啧啧称奇!
然而,又有谁会真正关心它们背后的故事?以及为了创作它们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那背后隐秘闪耀着的就是——孕育伟大艺术的伟大人格…
真尼玛好看!抛开“列奥纳多达芬奇”这个极具艺术噱头的名字,其实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缺爱男孩获得到爱学会爱的成长故事,但又正因为在这一个传奇的艺术背景的衬托下,使得这个关于“爱”的故事变得波澜壮阔,厚重非常。
整个剧集不仅仅通过达芬奇从最初所追求的“art is truth”最终转变到获得自我救赎时所领悟的“love is truth”的故事内容,在明面上表达了爱即艺术的真理,还通过剧中出现的一系列达芬奇传世作品如蒙娜丽莎等所带来时空跨越感,更进一步隐晦地阐述了爱与艺术的关系——“爱使艺术存在,艺术使爱永恒”。
让我想起星际穿越里的台词“Love is the one thing that transcends time and space.”,如本剧集一样都是利用时空的距离感来营造一种不可到达感从而诠释爱的定义,只不过是一个是历史长河不可到达,一个是宇宙星空的不可到达。
自从Netflix的《布里奇顿》后,好久没有遇到令人心动并垂涎的颜值了。
爱看「舔屏剧」的伙伴,举起你的爪爪来。
一部新播出的《列奥纳多》 ,送给大家。
《列奥纳多》
Leonardo
共8集
《列奥纳多》,讲述了一代传奇人物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故事。
主演阵容全都是一顶一的颜值担当。
列奥纳多·达·芬奇由大帅哥艾丹·特纳主演。
艾丹·特纳,爱尔兰男演员,他是电影《霍比特人》三部曲中被捅死的那个最帅的矮人;
他还是BBC出品的《无人生还》中,最帅最性感的雇佣兵,剧情那个无限低的浴巾让人至今难以忘怀。
《波尔达克》中,艾丹·特纳出演男主罗斯·波达克,凭颜值实力圈了一大票观众。
艾丹·特纳身上自带忧郁气质,扮演大艺术家达芬奇,再适合不过。
另一大男主角Stefano Giraldi,则由美少年弗莱迪·海默扮演。
他是《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的查理、《八月迷情》里的音乐小天才、《贝茨旅馆》里的变态杀人魔诺曼·贝茨、大热美剧《好医生》中患有自闭症的天才医生肖恩·莫菲。
在《列奥纳多》 中,弗莱迪·海默一改以往出境中的少年感,蓄了满脸浓密的络腮胡,差点没认出来。
当然,舔颜剧中少不了性感尤物来坐阵。
女主Caterina Da Cremona由马蒂尔达·德·安杰利斯扮演。
意大利演员,曾出演《无所作为》中的性感少妇,怎么形容她呢,每个毛孔都散发着性感的味道,一个飘忽的眼神都能勾人不要不要的。
至于故事,以两条故事线一齐展开:
一条是达·芬奇因涉嫌谋杀卡特瑞纳而被逮捕,吉拉尔迪长官调查此事。
另一条故事线,则发生在达·芬奇与卡特瑞纳初识之时,达·芬奇是一个学画画的学生,卡特瑞纳是一位贫穷但高傲的女模特。
我们所熟知的达芬奇,是世界著名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设计师、理论家、工程师和科学家,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全能天才,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
但是,这并不算真正的了解他。
《列奥纳多》则讲述了发生在他身上的种种神奇,他的绘画生涯,他的每部传奇作品背后的故事,是什么样丰富多情柔软的内心,让他创作出来这部部影响后世深远的作品。
剧中处处都充满着浪漫的、诗意的、流动的美。
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撩拔,一次触碰,都动人心弦,是美的各种表达、是心的向往、是欲望的诠释、是压抑的释放。
卡特瑞纳身上的伤疤,在列奥纳多的梦境中,成为了翅膀生长的地方。
看不见摸不着由没有颜色的空气组成的天空,对列奥纳多来说,是令人心动的迷。
光与影的反射,映照着世界万物,呈现着不同的情绪。
列奥纳多那丰富多情的内心,在剧中可见一斑。
《列奥纳多》也是,让人越看越着迷,喜欢这类浪漫艺术题材的伙伴们,这坑必须要入呐。
《列奥纳多》讲述的是充满传奇色彩的达·芬奇一生的起起落落,但却只是用“列奥纳多”这个相对普通的名字作为剧名。导演在采访中所说,尽管达·芬奇生活的年代距离今天有几百年了,这部剧集的内核却是非常现代的——编剧把重心放在了主人公如何追求内心梦想,如何摆脱童年阴影,学会爱与被爱这一条主线上。
一、惊世之才
达·芬奇的杰出才能在许多影视作品中都有体现。他是世界闻名画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作品的创作者,除此之外,他还是充满奇思妙想的发明家。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者的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成就,因为这些成就是人格的附产品,是从属于人格的。列奥纳多的才能来源于他的人格特质——好奇、敏锐、忘我。大自然的一切都让列奥纳多得到审美的启迪,鸟儿在空中飞翔的轨迹还有奔马优美有力的姿态都让他记忆犹新。列奥纳多的能力在青年时期就体现了出来,他师从的大师看到他的素描后便决定让他成为第一学徒。
列奥纳多时常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自己的新想法,内容涵盖解剖学、工程图纸还有他的新设计。朋友打开这个本子后非常惊讶,好奇达芬奇为什么要做这些记录。达芬奇回答,自己只是想要了解各种事物的原理。
他的长期积累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危机。他运用杠杆原理帮师从的大师完成教堂修筑的任务,他通过长期配置颜料了解到的药理救治了被下毒的公爵。
列奥纳多认为自己的身份是艺术家,但他的好奇心使他在不同领域都颇有成就。他的热情一面大网,囊括着世间万物的真相。
二、被诅咒的灵魂
“他们说得对,你被诅咒了。”达芬奇的亲生父亲对他说。
作为一个因为意外降生到世上的私生子,达芬奇从小被送到老人家里养大,对于当公证员的父亲来说,这个孩子是一生的污点,所以他很快抛开过去,拥有了新的爱妻与孩子。
父亲愿意为他的绘画事业出资,但是相当在意列奥纳多是否把这笔钱顺利赚回来。每当列奥纳多的作品没有让客户满意时,父亲就会暴跳如雷——因为他的投资白费了。
卡特琳娜是列奥纳多的一位模特之一,她注意到这个年轻人总是离群索居,说话方式有些奇怪,便对这个人有了好奇心。令她疑惑的是,列奥纳多似乎不愿意和她有肢体接触,这在卡特琳娜见过的男人中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她后来知道了列奥纳多的秘密,他似乎对男人更加偏爱,于是选择成为他的朋友。
卡特琳娜个性敏感、热情又自尊心强,她时不时会抱怨列奥纳多心里只放得下艺术,没有他人。但她也逐渐理解了列奥纳多几近崩溃的内心,他问卡特琳娜:“要是我当不了艺术家,我又能是谁?”他们不断争吵、绝交,又不断写信和解,互相到彼此的城市拜访,永远支持着对方。
也许是上天注定给天才一些磨难,列奥纳多的绘画事业起步很不顺利。他的原则是只画真相,有的客户却因此拒绝为他的画作支付酬劳。
他画中即将出嫁的贵族女子眼中是幽怨的,因为在画肖像的过程中,他了解到她并不愿意嫁给不爱的人,她无法反抗家族嫁给自己真正所爱的人,于是列奥纳多在她的肖像上添加了她爱的男子的家族徽章上的植物;他的作品成为当今世界的传世之作,但委托的客户却不喜欢,拒绝支付任何酬劳。
列奥纳多时不时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他很难向父亲开口要钱,于是被迫选择了向显赫家族自荐,也因此卷入了残酷的政治阴谋中。
三、救赎
“我们这些小时候没有得到爱的人,会一辈子寻找被爱的感觉。”得知列奥纳多父亲刚刚逝世的消息,本来作为竞争者的米开朗琪罗放下敌意,告诉列奥纳多,自己心目中,达·芬奇是这个时代无法超越的。
失去父亲后,列奥纳多在一段时间内陷入了精神危机。他十分感叹生命短暂,怀疑世间是否有永恒之物。
“也许,对于世界上的凡人来说,走向永恒的方法是爱。”有着神秘微笑的朋友夫人蒙娜丽莎的一句话点醒了困顿中的艺术家。
回想起一生中和自己有交集的人,列奥纳多发现自己和自己有着最深刻羁绊的,不过是几个人。
像精灵一般跃入自己生活的卡特琳娜永远相信自己。她无数次施以援手,帮助不善言辞的列奥纳多争取机会,让别人发现他画笔下的奇迹。或许是因为两个人都个性高傲,他们也曾互相指责,但最后总会和好如初。卡特琳娜和列奥纳多的关系是一种柏拉图式的感情,两人始终愿意彼此支持,即使有了恋人也相互交换心事。于是,列奥纳多甘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设下最后的局来保护卡特琳娜和她的儿子的安全。
两位学徒不仅仅是他的工作助手,也为四面受敌的他带来了莫大的支持。他们在面对别人诋毁自己的老师时,和对方大打出手——列奥纳多没有想到自己的助手会对捍卫自己的荣耀如此看重。
在米兰遇见的小公爵是一个刚满十三岁的孩子,也是这座城市未来的领导者。小公爵爱艺术、孤独又充满好奇心,达芬奇和他一见如故。他看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孤苦无依,没有同伴。他愿意成为孩子的老师,带他到森林中作画,可惜小公爵后来被歹人毒死,达芬奇永远失去了一位挚友。
他曾经的信念是艺术高于一切,但生命中出现的人让他明了身边之人的珍贵。在走上绞刑架时,他心里丝毫没有恐惧,因为如果世人认为卡特琳娜是被自己所杀,真正的卡特琳娜和她的孩子就会永远在世界上的一个角落安全活下去了。
不过,睿智的执政官发现了列奥纳多证言中不合常理的地方,他笃信列奥纳多绝不会杀害自己爱的卡特琳娜,眼前的线索其实是假象,于是用一封宣称是背后隐情的空白信纸在绞刑架前救下了他。
卡特琳娜、列奥纳多还有他的学徒历经磨难终于见面,为了安全,列奥纳多知道自己和卡特琳娜需要永远分别。
卡特琳娜转身告别了和她有着半生羁绊的列奥纳多,从此隐性埋名生活,而他选择用后半生完成蒙娜丽莎的肖像,履行对卡特琳娜的誓言,创造可以永远存留世间的杰作,让自己的灵魂因完成自己本身的使命终究得到救赎。
他的一生颠沛流离,生前的赞誉也并没有人们以为的那么多。是个私生子,对母亲记忆模糊。
他有绝世的科学艺术造诣,对这个世界观察细致入微,热爱自然。听过一个讲座,认为达芬奇与耶稣有几分相似。他有绝世的造物才华,也屡遭背叛。他是个全才,确实啥都想学,都感兴趣,也都半途而废。成作很少,蒙娜丽莎也是个半成品。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达芬奇作画都是用消隐的轮廓,他认为自然中所见的都是不存在边际的,不会有明显的轮廓。剧中这个观点好像是韦罗基奥跟他说的。不太了解是不是史实。
剧中展现了达芬奇非常敏感的一面。我喜欢的地方是,剧里想突出的是,达芬奇是天才,也深陷于人间各种爱的纠缠里。有两句我很喜欢的台词。
“作为凡人,我们希望了解的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爱。”
“一个成长过程中不懂爱的孩子,会倾其一生去追寻爱。”
是的,有点俗套的一些台词。但是我看着还挺能感同身受的,达芬奇与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对话我甚至很感动。
我总是想,他成为同性恋,是否与他从小父爱的缺失有关。他时而似受惊一般的惶恐不安,需要依赖一个具有父性的男人。又或者,如果不是一生都受到背叛,他会不会倾其精力去追求一个个完美的艺术作品。
他眼中,艺术高于一切。他又有极度的理智,希望追求真理。我们都知道他把艺术和科学融为一体。在此之前,艺术似乎多为感性的,当时的科学相对较为理性。
他为什么会将二者结合呢?
我想的是,如果不是对“爱”的质疑和否认,理性远远压倒了他感性的部分,他可能想不到将二者结合的。他是个孤独的挣扎者,他害怕爱,害怕betrayal,他发现自己与米开朗琪罗为了reputation的竞争都是nonsenses。因为这些带来的孤独和空虚,他可能会更加着迷去探索世间的真理。
天才要承受痛苦,或是苦难成就了天才。我崇拜达芬奇,又很害怕成为达芬奇。当然,我没有能力成为他。
但是今天的人类可以。随着科技发展,我们似乎可以探寻到越来越多真理和真相,但是当我们知道得越多,思考得越理智的时候,我们的孤独和空虚似乎是只增不减了。某种角度看,人类正在成为达芬奇,成为宇宙里挣扎的孤独者。
我们早晚要承担理性所带来的后果的,也许是需要直面残酷的现实,也许是深刻剖析人性之后对爱的质疑。总而言之,是我们很多人无法承受的。
但是,但是我们也像达芬奇一样,除了理性,别无选择。
把它当作一个剧集而不是传记还是拍的挺好看的,艾蛋版的达芬奇太迷人太可爱了,为这个剧加分太多。
达芬奇同人作品
作為傳記片,它缺乏深度、現實主義和獨創性,一個本該有著重大成就的一生不該淪為一部平淡庸常的古裝情節劇,然而Aidan Turner卻是一個視覺奇觀。
#剧集剧集# 301 列奥那多做学徒的时候,老师是不大可能说什么"按解剖学原理"画素描的呀。就算学徒期不能由着性子穿大粉大紫,这个列奥那多未免也太man太直了!而且怎么上来就是米兰时期卷入杀人案,他不只在佛罗伦萨因为疑似同性行为被关过几天吗?没勾标签里的 传记,这撑死了也就是个同人。
以为是个传记,其实是悬疑剧。前面就很好看,最后一集突然高能了
以為又是一部模糊了性向或者胡編的作品,結果很驚喜並沒有那樣,Aidan演得好棒,幾個階段的演繹堪稱完美,好喜歡那脆弱渴望的小眼神,幾段調情、戀情的描寫都很妙,滿臉鬍子的海默還是很幼齒,非誠勿語裡面的小哥哥這麼多年了也沒怎麼變啊。
拖了下生肉,Freddie Highmore是来表演还是来念台词的?越来越觉得他的演技差到不行,只能演那么一点类型的角色。
以揭秘一桩虚构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为主线,尽可能贴近史实地串联起了达芬奇的一生,更为许多历史谜题提供了答案。结尾有反转。服装太质朴不像达芬奇可能是唯一缺点。涉及到的作品与史实:E1 韦罗基奥门下的学徒时代:基督受洗。作为彩蛋的托比亚斯与天使。为圣母百花大教堂穹顶加铜球。岩间圣母手稿图的模特是女主;E2 吉内薇拉·德·本奇的创作及下三分之一被截掉的由来。博士来朝拜没完成的原因;E3 军事器械研究草图。在米兰的庆典设计工作;E4 未完成的斯福尔扎人马像。伴侣萨莱出场;E5 最后的晚餐。与切萨雷·波吉亚的会面;E6 在切萨雷手下的水利工程和地图绘制工作。蒙娜丽莎开始绘制;E7 与米开朗基罗的壁画对决。达芬奇的是安吉亚里之战。米开朗基罗的名作大卫也有出镜。父亲之死。E8 解剖研究;丽达与天鹅何以遗失。继承人梅尔奇的真实身份。
最后难免会热泪盈眶。Oh Leonardo... 这个列奥纳多有些闷闷不乐并不飞扬甚至有些内向,对自己的作品有几乎病态地追求完美的强迫症,不懈地追寻时间万物的Truth. And yet you smile.
2021.04.19 ~ 2021.04.30格局有点小,但蛮真诚的,反正我觉得挺好看。这三人行实在怪有爱的~~
一集弃
《达芬奇的恶魔》里将达芬奇神化,而这部直接走了个相反的极端,将达芬奇完全平民化了,塑造了一个从小缺爱以致自私自卑拼命想要证明自己的才华却总是遇阻不得志的悲剧形象,可能与观众心里期待的天才形象相差甚远,同时整部剧的台词太过于直白和现代化,前几集的台词直接照搬致现代都市剧也毫不违和,总体来说整部剧略显偏颇,对达芬奇一生的成就的展现太过于隐晦,但是达芬奇和一大群男配之间的dynamic瞬间无疑是一大亮点。
我只想看达芬奇搞事业,不想看谈恋爱……
有被男同恶心到、每集标题:1第一门徒2男同竟是我自己3 u r flying4大马5失败的壁画6丽莎美人7此时只有咪咪意识到了不对劲8阿珍完全爱上了阿强
看了第一集,剧本不错,就是里昂那多和我感觉中自信招摇过市的形象相去甚远,看在演员很帅的份上,算了。第二集开始渐入佳境(加1星),后段太煽情不喜欢(默默拿走1星)。
看海报以为主演是Ben Whishaw 迷失了小半集 终于认栽了
喜欢艾丹, 打光也好舒服, 服化也不错, 剧情的话若不追求历史准确度, 可以一看. 尽管再多美术细节填充, 从剧情初始设定看来, 显然地最终会落入俗套. 整体看来, 该剧既不informative也不educational, 难以称为佳作.
一方面我感激上帝造了达芬奇这样执拗的天才,但另一方面他的一生也是注定为孤独的悲剧。
达芬奇是最接近神的人,音乐,绘画,数学,物理,医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无所不知
美化米开朗基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