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大家都会死 活着也没意义 就算没有意义 偶尔也会有好事发生的 在这种世界也?大概吧 你看景色多美啊”
“遇见你们真是太好了 我们听过好几遍了 不只是帮忙作业 让其他人见证这一时刻 才是最重要的 有人见证了 就一定能成为历史 ”
“这里是墓地 一定是留下名字和物品 是为了让别人不忘记这些人的标志 可是连我们这种路过的人都没有了 等世界上空无一人了 谁来记住他们呢 ”
“话说 要破坏那个大机器 就是说要杀了它吗 这取决于生命的定义 我们都是活着的 那条鱼也活着 虽然大机器不会说话 但是感觉能「共感」大概因为它活着”
“又剩我们两个人了呢 至今以后都只有我们两个人 寂寞吗 小千才寂寞吧 我是觉得尤会寂寞 你又来真不坦率 我不寂寞 有小千在”
人是栖息在连接中的猴子,以意义为食。
怎样理解:
社会的本质是连接。
人生没有意义,只有意义感。
我们从来只能“感到有意义”。
这个世界并不存在先验的被赋予的意义。
社会,宗教,资本,文化…
无时不刻不再试图赋予存在以意义。
我们生长在一定的语境中,于是就以为
先天的意义等于先验的意义。
我们生存在社会中,生存在与外界的连接中。
即无意识地放弃了自由赋予事物意义的权利,以此换取了存在意义的不焦虑。
有一些人破除了这一认知局限性,认识到意义的虚无。
人,因此痛苦,因此孤独,因此焦虑。
但是,我们要明白。
意义从来是被赋予的。
我们直面了人生的无意义,同时也取得了赋予事物意义的自由。
这是人生最大的自由。
所以,我们要活下去。
要利用好这一份自由。
好好活着,活得好好的。
不要再孤独了。
不要再抑郁了。
走出去吧。
看看外面踢足球的人,看看外面美丽的花。
走出去吧。
只要走出去,一切都变得美好了。
毕竟我们不能只靠自己啊。
我们是栖息在连接中的猴子,以意义为食。
看番性质:补番
观看进度:动画看完,漫画看完
前言:
终于轮到补完《少终》,动画做得很精致,在非常忠实原著的同时对漫画做了很多细节的补足,放弃做到结局也在情理之中,给人一种少女的旅途一直在继续的感觉,但若是想要完整体会作者想表达的内容建议可以把后续漫画补完。《少终》的观感跟一开始的期待差了很多,一开始我以为是讲述战争末日里仅存的两个少女在废墟中努力生存,最终被荒芜打败而控诉战争的故事,没想到故事的格局比想象的要大很多,而不局限于探讨战争和人性。因此片中的生存困难也被人为淡化了许多,主要体现在虽然主角一直在找食物,但也一直没表现过饥饿的场景;主角也几乎没有受伤、生病。在此背景下两位少女从生存者变成了两位见证者,一路走去,见证着沿途的事物,见证着背后的人类的历史。
《少终》的主题其实很杂,作者想要探讨的东西很多,从人文到自然,从生命到文明,而且在片中还隐晦地给了一些很低落的答案,显得作品整体很悲观致郁。接下来就着片中展示的几个主要主题来分析一下这部作品。
主题:
1.反战?历史的反思?
反战是这类作品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但在《少终》这部作品里比起其他的一些主题,反战显得并不那么重要,主要是因为战争过后剩下的人太少,并没有展现过多的因为战争的人文伤怀。在主流的一些反战作品中作者都会着重描写因为战争相关联的人们的心理灾难,这更动人更和我们息息相关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而在《少终》里几乎没有存活的人,仅存的几个人也没有表现对战争过多的伤感,只是平静地面对战后结果。主角们对待战争后的废墟,犹如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在对待另一个文明的历史,一路走来,遇到有用的就捡上带走,带不走的让它们发挥一下余热,这也和主角“见证者”的身份相吻合。
在《少终》里作者并没有对战争过多的谴责,而是将战争灭世当做人类这个群体文明发展的必然,来衬托另一个更大的主题。
2.生命的意义
作品的主题是层层递进的,描述的战争灭世,和故事中出现的自称文明清理者的蘑菇生物,还有片中其他生命的行为就引出了作品的生命存在的意义的思考。
首先出现的关于生命的探讨是那位养鱼的机器人讲述的生命因为基因突变而进化,会变化
在这里要提一下漫画后期出现的那位自杀的人工智能,它说永恒的生命加上不会忘却的大脑让它生不如死,会变化、会忘却、会死亡才是生命应该有的样子,一代传承一代,随着突变而进化。
那么进化的终点是什么?大约就是像人类这样的智能体,但智能体的结局是什么?战争灭世。作品用一种极端的环境来强调战争灭世的结果(人类基本完全灭绝),蘑菇生物也透露着像这样的生物进化轮回过去已经重演过很多次了,这无疑是想说生命即使努力地改变、进化,到头来都是一场空。
3.人类的意义
在这里特别强调一下,人类可以认为是一般生物进化的终点,是有别于一般动物的智能体。主要体现在比起实现生命的价值(继续进化等),人类更倾向于实现人类个体的价值,和人类文明的价值。
人类个体的价值体现在人类个体总是需要一个目标才活得下去,无论是地图男还是飞机女还是两位女主,都是抱着目的在坚持着,但在梦想幻灭后都几乎没了活下去的动力(地图男和飞机女明确说明已经死了,两位女主根据结局估计也是再也没有醒过来)。这其中地图男和飞机女的经历似乎也暗示了人类群体在探寻生存意义时的结局:在对内探索自身失败(画地图),对外探索深空也是失败(飞向远方)。
《少终》里描写人类文明残骸的场景总是让我想到《三体3》里最后人类在冥王星建立博物馆试图留下一点人类存在过的痕迹的那种感觉,无论是片中经常出现的像一群墓碑一样的场景,还是漫画最后出现的那个超大的图书馆,都展示了人类文明存在过的痕迹。即使蘑菇生物说他们会吃掉人类制造的一切高科技物品,重启生命的进程,也就是说无论人类作为智能体多么努力,最终还是回到了生命轮回的圈子里,这样一个悲观的结局。但在漫画里人类航天队有一支飞向了宇宙深空,也许保存了一些人类文明的火种,也算是难得的一点希望吧。
总结:
很久没看这种纯致郁番,总的来说作品的思想还是比较深刻的,但也如作者在结语里说的那样,很多内容他都没有想好要怎么处理,但少女已经来到了终点,如预料般空无一物,那就结束吧。其实片中还有很多内容,包括两位女主的日常互动,片尾仪式感爆棚的丢弃一切身外之物到达顶端的情节等,严格来说都是一些深化主题的细节。
但最后还是想谈谈两位女主不那么是工具人的一面。在见证者之外两位少女还是有着“末日生存者”这一层角色的,千是旅程的主导者,有知识,有理性,代表着两人组里挣扎求存的一面;优则看似是旅途的拖累者,懒惰、愚笨、些许自私、生死看淡。特地要提一句,优在故事里是一个把“吃”比“活着”更重要的,在某种意义上只能说两个人其实没有差别,只是选择的目标不一样而已。优的名句“和绝望和平共处”正是她的生存法则,事先接受了绝望,所以对一切结果都可以接受。这种状态大概就是地图男和飞机女失败后的那种状态吧。千的日记就代表这她的希望,这个希望大概在摩托坦克报废的时候就被她放下了,在最后的登顶旅途中他把日记充当了燃料,也终于和绝望和平共处了。
总的来说《少终》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其中有很多细节我都没说全,其中表达的一些氛围和感觉还是更适合意会,推荐大家可以补一补这部番。
这部两个少女世界末日后的生存旅行动漫,是如此的简单或是无聊,但又如此吸引我们,甚至比许多宏大的影视作品或故事都要精彩,或许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虽然理智告诉我们一切终有尽头,但人类心里却还是充满着对那些过往成就和辉煌岁月,却最终不可避免烟消云散,不留任何痕迹的伤感和留念。
动漫里借两个少女在高大却逐渐腐朽的超大规模的空寂的城市寻找生存的物资的故事,展现高度发展后人类世界走向末路的无可奈何和孤寂,对于千户来说世界充满了未知,她想知道更多了解更多发现更多,但她生存在一个不属于她的时代,因为人类的历史已经走向终结,那些希望已经燃烧殆尽,无法挽回,而对于尤莉来说她不去思考,只追求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想找到更多的食物和生存物资,为一些小事而开心,单纯的想和千户一直走下去,尽管他们心里都知道终有一天会因为食物,车辆等原因而无法旅行下去,消失在旅途中,但他们只是想尽力的活下去。
他们在旅途中发现了无数先进的技术,产品,武器,机器,但却没有了支撑极少数人类生存的物资,甚至生物,植物,有的只是文明的残存记忆。虽然手里和身边有无数威力巨大的武器,可是再也没有了可以使用这些武器的意义和敌人,甚至同类,有的只是空空如也的世界。他们已经无法理解过去人类社会形成的体制,生活方式,语言,文字,甚至无法理解和熟练使用人类铸造的无数科技产品和物品。他们不明白一代代同类用无数时间,智慧以及巨量工作后制造的城市和机械,为何只剩下空荡的街道,腐朽的武器,唯独没有人类。
旅途中他们发现威力巨大的战争机器,荒废的建筑,幸存的同类,遗留的神庙,黑夜的灯光,拍照的相机,雨中的音乐,无人的公寓,月下的啤酒,最后的人类飞行员,枯萎的食品工厂,衰败的智能机器,最后养殖的鱼儿,过去的影像,废弃的潜艇,伤感的电波音乐,无人祭奠的墓地等等一切,都显示人类在走向终结。
末世难道不是今天。今天何尝不是末世。
漫画看完了,动画正在补。讲真,原作黑白漫画有些地方真的没看太清楚,看了动画有些细节算是更加清晰了。不过这并不影响整体观感。
个人而言十分钟爱末世题材,曾经也试图创作此题材的小说。不过终究没能写下去。因为当你去思考末世的时候就会发现,网络爽文和各种漫画描写的末世不能算末世,因为末世既是现实概念,更是哲学概念。
作为读者,从少旅来看,这个末世透露着无尽的衰败、绝望、终结,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在这里消失,而与之对抗的是两个小小的少女,她们也战斗到了可以战斗的最后一刻(漫画结局)。她们的战斗与结局透露着悲壮,然而,却又显得毫无意义——毫无意义也是作者的创作主题之一。
那么作者为何如此创作?或者说,真的没有意义么?许上帝视角来的确如此,但“旅途便是家”,“迈步向前就是意义”这其实就是千和优的意义。
所以,那个问题更加本质的问法是:为何人们喜欢在毫无意义的终末世界寻找生存的意义?
人们并不喜欢在那里寻找生存的意义,人们只是在寻找自身在今天的生存意义。
我们处于这个世界,末世也好,盛世也罢,所面对的绝望,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而末世,剥离了光怪陆离的繁琐世界,生存,或者说活着,成为了最后的意义,成为了我们终于可以看清楚的生存的意义。而与此同时,对于人来来说,除了最终的灭亡,也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是可以百分百确定的。如何生存,如何面对最后的终结,在时间尺度下自然而然地成为人追求的终极奥义。
作者在漫画最后写道:“这个世界太过巨大且复杂,很多事情都没弄明白的情况下就这么结束了。但不论在什么时候,活着的喜悦都是不会消失的,千户和尤莉对此深信不疑,我也想要相信这一点......”
嗯,这个被文明、规则、自由、束缚所粉饰的世界,迷惑了我们,以至于我们有时候不得不甩脱这所有的一切,去末世寻找今天存在的意义,从野蛮中寻找文明的种子,从绝望寻找希望的原因。我们无法判断这个故事到底是治愈还是致郁,恐怕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千和优是否真的快乐,我们不知道今天的自己是否快乐或者如何快乐。
而更可能的是,忧伤的是我们,而不是她们。虽然她们面对着终结,但一口军粮、一池热水就足以开心;作为最后生存的两个人,活着的喜悦让她们成为最幸福的两个人。
在看到她们在吃下最后的口粮时露出的幸福微笑,我问自己,为什么会落泪?怜悯她们迎来终结的命运?伤感这快乐的苍白?还是羡慕她们末世中依然拥有这样的幸福瞬间?看着千和优,你会发现,所谓末世,不是身处末世之人的末世,而是我们这些身处盛世之人的末世,只是它尚未到来。
千和优代表了一种伟大,在这种伟大面前,没有末世;而其他人,早已死在终结之前。 很不幸,现在的我,和概率意义上的大部分人,恐怕都是后者:迷惑的后者,懦弱的后者,愚蠢的后者,走投无路的后者。
且让我一杯敬千优,一杯洒坟头——埋葬着自己的坟头。
*搬运自b站自己的长评
参考了 YouTube 上 Mollythelag 的视频。
首先就是贯穿始终的 HK 101 小型半履带摩托车(Kleines Kettenkrad),二战中的德军装备
尤莉的装备:手拿三八大盖,头顶德式 M40 钢盔
小千的装备:英国布洛迪钢盔,美国 M51 系列野战风衣,德国 ZF4 狙击步枪瞄准镜。
有点像德国二战时使用的 Juwel 34 汽油炉(不过不是)。
图 95 战略轰炸机,世界上噪音最大的飞机之一。
大名鼎鼎的托卡列夫 TT-33,右上角可以瞥见一把卡拉什尼科夫(AK)。
M134 加特林机枪,射速 6600 的战场收割机。
人见人爱的老干妈勃朗宁 M2HB 型 12.7 毫米大口径机枪。
日本的九七式中型坦克。
T 型起爆器。
苏联的 T34/76 中型坦克。
大概是苏联 1939式 52-K 85mm 高射炮。
巴雷特 M28A1 狙击步枪。
大概是苏联 BM-14 多管火箭系统,发射 140mm M-14 火箭。这种火箭炮继承自二战的“喀秋莎”。
德三的突击虎式。
大概是美国的鹦鹉螺号核潜艇。
片中有时会描绘一段千潜意识中对优作为他者的恐惧,让二人最后作为“最后两个活人”关于“寂寞”的对话,有了微弱的连接感,不再指向无。她们和人们相遇,目睹文明最后的遗迹,虽然最后再没有别人,她们关于他人或自己的记忆都无法作为历史向下传承或扩散,但却在这种彻底的“属己”里找到庄严。
大概是十月新番里面唯一觉得能追下去的,制作质量不错,简约而不简单
从第一集抢巧克力追索战争本质,到第二集芥川龙之介讽刺人类社会的小说《河童》就已经很自然的透露出想表达的思想了吧?说废萌贫乏看不下去的,我只能说,思想是由人而生的。
虽然是末世题材,可是这个画风真可爱呀。
只要有你在,世界末日又怎样呢。
最彻底的绝望来自最简单的希望。最骇人的恐惧来自最熟悉的撕裂。最深邃的思考来自最浅显的描述。“活着就是螺旋啊~”人类是这样,生命是这样,世界也是这样。
看似世界末日,但其实也就是两个废萌的公路片而已。稍微看看还可以,就是怀疑往后是不是都有情节,纯粹卖萌就没意思了。
末世仿佛又回到那个物质爆炸之前的真诚、有耐心和容易满足的时代。
末世里,万籁俱寂,她们简单随性、幸福相依。盛世里,繁华喧闹,人们制造黑暗、互相倾轧。到底谁在末世谁在盛世?
想起看过的小说里一句话“我们在废墟上寻找花束”。太温暖也太蕴藉哀伤了,我心都化。
一部成人童话,一部现代寓言。对卖萌和哲学高度进行调和的一次尝试。节奏虽然偏慢,但揭露和启示许多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就像行进在川陀的废墟
追了!感觉会是这一季的神片。
没有人类的世界,却又如此美丽。
咱别脑补了行不?就是废土卖萌片而已。你不能说它谈了一两嘴战争一两嘴宗教就说它有深度有内涵。你只能说它卖萌中有着一丝认真和凄凉,是个特点,也仅此而已。台词信息量低,画面信息量低。信息都没有,瞎探讨什么呢?
冷冰冰 暖融融
就很莫名,觉得剧情节奏慢的,画面内容上要带给人足够的享受才行,结果就一片黑蒙蒙。剧情节奏往往和剧情密度相关,对毫无进展的片子没好感。而且也不觉得废萌哪里可爱了。
(9/10)两部旅行番基本是这一时期的最爱了。
四星半吧,哲学动画基本入门级别
让人脸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