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由贾德·阿帕图(Judd Apatow)制片,莉娜·杜汉姆(Lena Dunham)自编自导自演的HBO新剧讲述四个住在纽约的年轻女孩的故事,她们的工作,爱情,梦想和生活...23分钟一集的轻喜剧犹如“新生代版”的《欲望都市》。
舞会惊魂4:血咒满月酒 滿月酒另一个佐伊顺云月光下的异世界之旅 第二季黑雪道 第一季心厨清泉河的呼唤妈妈别哭2008恋恋红尘权力的游戏 第四季向南方自由之路我的儿子哈啰少女南非致命毒蛇万尼亚舅舅完全和平手冊下一站:幸福我有特殊沟通技巧丰年公寓54激情俱乐部超级少女甜心俏佳人第三季慾魔连环杀手之家古宅心慌慌极限送达最后的跳水蒋筑英未来闪影死亡占卜2:恶灵始源老将新生攻壳机动队(粤语版)破裂鬼入侵第一季你和我2023北少林南跆拳2013年,我本科毕业之后研究生去读电影。第一年的课程很恐怖,对于我这样没有电影制作基础的人来说更是刺激。9月开学之后生活就像登陆的台风一样一发不可收拾,迅速陷入疯狂凌乱的无限拍作业循环之中。更别说对于一个本科四年在大陆高校读文科——约等于荒废了四年人生——的人,突然开始人生中第一次如此密集需要输出创意的节奏,感觉整个人精神上都被榨干。
自然班上的大部分同学(包括我,都来自大陆)都有些焦虑。所有人都在疯狂模仿任何自己能够想到的,或者手边能够摸到的一切风格——一方面,你根本没有什么时间去认真追问自己想要做什么;另一方面,competition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情。倒不是因为想要得到什么,而是我们接受的教育已经让大家自然而然进入一种“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最好是要尽量得高分”的思想状态。所以至少我——我不确定别人是怎样——开始搜刮我看过的所有不同种类的东西,一样一样模仿。一方面美其名 曰“experimenting”,另一方面也可以显得自己比较有品味。
第一季播出没多久的Girls就这样进入了我的视野,最后变成了我某一个课堂作业的模仿对象。讽刺的是,我当时连第一季都没看完。准确地说,我只看了第一集。而且并不喜欢。但是我立刻总结出了几个关键词:女性、当代、情感、话痨,仿佛被Instagram滤镜过的轻微褪色都市画面,看起来酷酷的但并不总是符合逻辑的对白,以及背景音乐里那些Taylor Swift所谓的“indie records that are much cooler”。于是照葫芦画瓢一样飞快写出一段剧本,找了四个女同学把作业拍完了。然后给自己打上女性主义活地·阿伦的标签。
成品当然是非常雷人的。尤其是现在看来我完全没搞清楚Girls在讲什么,当时的心态也就只能写出四位女孩子在一起对着生活/情感发牢骚之后硬扭到一个莫名其妙鸡汤结尾的东西。以至于在片子做完,课堂上放完,都过了几乎一年之后,帮我演戏的一位女同学在偶尔提到这个片的时候还半开玩笑的说我写的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完全搞不懂。
我觉得我这一代人里面凡是搞点文艺创作的,可能都会发现一个悲惨的事实:生活在大陆的城市,即使是北上广,也面临着一种让人绝望的无聊。一方面,从最浅薄的层次来说,大陆城市的建设和规划就很少有让人提得起兴趣的。迄今为止我唯一觉得有趣并且喜欢散步的都市区域就只有北京的鼓楼area以及上海的老城区。而这两个地方的有趣无一例外都是与与现在相去甚远的时代有关。至于当代社会,没留下一丁点有意思的东西。其次,不得不说,生活在这些城市里面的人也让人失望。
90后这一波的人生到目前为止还真的是无聊。张艺谋镜头里的封建压迫和我们几乎无关,贾樟柯眼中的改革开放与城乡巨变已经提前结束,娄烨作品里涌动着的时代浪潮也已经逐渐平息。我觉得90后人生最大的波折大概就是现在正在发生的新冠疫情了。所以无怪乎SNL那条著名的模仿Girls的sketch里,Tina Fey扮演一个来自阿尔巴尼亚的中年妇女。在她进入这四位女孩的生活之后,Hanna面对Tina Fey说出的自己第三世界不知名国家里不可思议的人生经历之后,说了一句“Seriously, your life is much more interesting than mine”。简直太政治不正确了。
所以我觉得我和很多同样在城市里的人的生活缺少了很多诗意。直到新冠疫情让我面临了毕业之后最严重的职业危机之前的三年多时间里,我也仿佛是这些无聊的人里的一员:基本处于一直在工作的状态,即使中间有自由的休息,也会在即将进入某种独处状态之前被下一份突如其来的工作打断。然后在工作中都是一些迎来送往、言笑晏晏。你的确是在增加经验、学习技巧,但是你真的几乎没有时间和自己独处。偶尔那么一两个灵魂出窍的瞬间也会被第二天无法阻挡的mundane所快速淹没。
于是我感觉自己不论写作什么题材——除非就像是Girls这样完全同龄人的故事——都无法让人信服。我没有切身经历过任何与人性的大悲大喜所直接相关的情形。我的关怀都会看起来惺惺作态。我只有自己机械冰冷的生活聊以自慰。然而试图从无聊之中产生有趣是极小概率的困难事件。
然而更伤心的是,我连Girls里面那样的“无聊”都没有。我身边的人都不如Hanna的朋友那么“有趣”。我所在的城市没有里面描述的那种整个Brooklyn和半个Manhattan都会来的“epic party”。我喜欢的大学老师也不会邀请我去他举办的什么朗读会朗读自己的文字作品。我甚至都没办法像第一季结尾的Hanna那样在地铁上睡过头然后拿着一块朋友的婚礼蛋糕迷失在自己生活城市的某个不知名角落。我做过最相似的事情大概是在香港读书时某个周末和一群刚认识没多久的、关系要拐好几个弯的朋友在兰桂坊喝酒快到天亮之后,游荡在空气灼热潮湿、却又夹杂着几丝太阳出来之前为数不多的凉风的几乎无人的港岛街头,发现地铁还要一小时才开门,最后找了个麦当劳趴在桌子上睡了一觉。
有人大概会反驳,那在你的城市,肯定还有别的类似的事情可以做。毕竟我们没有party文化,我们没有date文化,我们的夜生活基本就只有啤酒烧烤小龙虾。我们只是没有那些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而已。
大概一想好像是有点道理。那我现在是不能,还是不肯呢?
《纽约巡游》里,Tim,一位世俗身份是观光车导游,然而大概本质是上帝派来的诗人的有点怪咖的男生,面对世界各地的游客,能够如数家珍般地告诉你美国不长的历史上,一定有某位在文化领域颇有影响力的人物就曾经住在观光巴士现在正开过的某个街区里。他可以对着帝国大厦发出“真特么有男子气概”的感叹,也可以沉醉于市政大楼外墙砖瓦上的线条和它独特的材质,以至于差点高潮。他看到街边睡在一床肮脏棉被下面的流浪汉之后就可以联想到人生的终极意义。他也可以轻松自如地夸赞自己观光巴士车上一位来自阿根廷的女性游客的着装。
当然他也的确在布鲁克林大桥上,和自己生命中所有给他带来过痛苦的人来了一场缺少反方的辩论。最后,他走到当时还完好的世贸中心双子塔的正中间,原地旋转,之后抬头仰望,任凭两座塔在自己的眼前脑中坠落崩塌。
所以上一份工作,我去赫尔辛基出差,有几个晚上,我就漫无目的的出门游荡。有时候是走路(反正中心城区也不大),有时候就走上一辆我已经买了通票的有轨电车。有时候我去一些我没去过的地方,但有时候也会走一走曾经走过好几次的路。有时候在google地图上搜到一个电影院或者书店,到了之后发现已经关门(那边的上班时间真的太短),只好在门外张望张望便又花几十分钟回到住处,看起来一无所获。大部分时候我渴望遇到别人,但大部分时候我又都是一个人。大部分时候我一路无话,但大部分时候我又在脑袋里起飞。
我会感到一种矛盾而奇怪的间离感。我在一个我认识的人不超过10个的异域他乡。我明明是一个人,但我又明明感觉到我和身边经过的每个人都能发生某种连接。换言之,我很寂寞,我不孤独。
Tim告诉我,你如何和城市相处,就会如何和自己相处。纽约这个臭名昭著的天堂和地狱的双生花,一定有人最后离开也有人一直留下。Tim让我羡慕,他至少和他所在的城市媾和了,虽然说不清是孽缘还是良姻。
Girls的故事也发生在纽约,几乎不用想就能看出来。第一集开始的时候Hanna刚大学毕业两年,24岁。我2013年第一次看的时候还在读书,22岁。现在想想看不懂也正常,毕竟当时我还处在“chained to the rhythm”的学生时代,真正独立的生活经验还是很少。中国的孩子学生时代拉得太长,所以大部分都晚熟。也不奇怪我现在快30岁了,在真正经历了一阵子人生危机之后,才对Hanna感同身受了许多。Hanna既是我值得向其索取人生经验的前辈,又是一个经历着所有这个爆炸的时代带来的各种新的旧的挣扎的小孩。
Hanna的人生并没有错位,是我看她,再看自己,发现了错位。
说自己格格不入,确实会有点太自恋了。
我认为自己模仿Girls写的那个短片最失败的一点是,我没认识到这四个女孩其实彼此依然是孤独的这个事实。我在自己的剧本里让他们搅和在了一起,像和稀泥一样,管她们愿不愿意,强行去熬一锅鸡汤,最后当然是惨绝鸡寰。
写到这估计有人要骂人了。所以我到底想说啥?一会渴望连接一会又依然孤独的,有病吧?
大家都有病,但是一边孤独,一边又渴望不孤独,也不矛盾呀。
所以我觉得对于Lena Dunham来讲,书写Hanna是她缓解自己孤独症的一剂良药。虽然孤独症只可被缓解,无法被治愈。而且写成连续剧的好处是,它不是一个闭环,而是一个和生命本体类似的流动的躯体。你想继续就可以继续,想在哪停就在哪停。因为任何一个停止,在宏观层面来看,都不具有什么休止的意义。你只是从水里爬出来了而已,水还在流。
擦擦身子,擦擦头发,继续往前走吧。
我是因为无聊才看这剧,看得很无奈憋屈,不是很喜欢。因为我比女主还要废,至少她还有自信她的写作很好以后会是个作家,然而我却一事无成还在啃老。生活已经不如意网上还看感觉是挖苦自己的剧,越看越伤感。一直看到最后一集男朋友要跟她同居她竟然怕了然后找了前任同性恋男友来跟她合租,瞬间让我觉得这女的是傻逼,最后一集男主骂她想做婊子就别来谈感情,就因为第一季这最后一小段让我觉得这是一部好剧,我希望我也能像这男的一样活的这么清晰!
A friendship between college girls is grander and more dramatic than any romance......
最近在看Girls,我这样跟室友描述看完的感受
“It is supposed to be a comedy, but successfully and expectedly, made me cry”
生活像是一场荒诞无比的狂欢party
所有的悲欢离合同时上演
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
每个人都是个自私的animal
还记得Marnie和Hannah的好朋友之争
“You‘re the bad one and I’m the good one!”剧中的两人争得面红耳赤
说来讽刺
在这场离经荒诞的派对里
工作,爱情,生活
我们都自顾不暇
又有谁,哪里来的时间
消化别人的眼泪
别说我们分手是因为性格不合
这样的理由听着觉得悲凉
Ray的老板一语道破天机,
“她根本不想要一个拉丁语博士,而是能供她下半辈子随心所欲买那些fucking purses”
(She doesn’t want a Latin scholar, she wants somebody who can support her for the rest of her life so she can keep buying purses shaped like different bread products)
Marnie 在听到前男友过的顺风顺水后
试尽一切办法挽回两个人的关系
以前觉得的软弱束缚现在变成了温柔绅士
以前觉得的性格不合现在变成了需要磨合
原来那个装修豪华的22层办公写字楼可以改变一切
Lucky as her,Charlie还一直爱着她
终于又在一起之后,Marnie眨着单纯可爱的眼睛诚恳的说
“I just want you to know, that I don’t love you for your money. Seriously, I have no idea how much money you have”
轻叹一声,只是觉得Marnie幸运,有一个人愿意在她的生命里等着她,慢慢grow up
第二季结束在Adam的奔跑里
其实看完两季,最心疼的人是Adam
一个最害怕受伤最拒绝敞开心扉的孩子
很悲催的遇到了中二病青年Hannah
她逼着他接受打开心门,逼着他接受爱情
当他终于勇敢地开始面对开始习惯爱情存在之后
得到的却是Hannah的一句
我再也不想看到你了
她还很耐心地笑着问他,”Is it okay?”
哗啦啦,心像撕开了一个口子
漏着风,血肉模糊
他绝望地恳求,别离开不要走
回答他的只有呼啸而过的风,四下无人的静谧
忽然想起了有一集,Adam让Hannah在做爱的时候扮演一个在街上走失的孩子,拿着便当盒
其实Adam更像一个走丢了的小孩
走失在光怪陆离的成人世界
光着脚丫子,身上的衣服也破破烂烂
想张口呼救,却发现身边早已空无一人
最后说说Jessa
她是这里面我最喜欢的角色
不矫情不做作 无视规则
当然也有可能只是迷恋她性感的英国口音…
Anyway,这是一个来去如风一样的女子
当她和Marnie喝酒被有钱人搭讪的时候
Marnie心花怒放巧笑倩兮,Jessa却不屑一顾冷眼旁观
而当她深入了解这个人之后,又被他的才华深深打动 和他闪婚
对于Jessa来说,人生这场游戏并没有输赢
或者说她just don’t give it a shit
来的时候,一无所有,嬉笑怒放,不受约束
走的时候,肆意洒脱,骄傲任性,不留痕迹
超喜欢这段lines:
这是当Shosh捧着一本物化女性的“恋爱宝典”当作圣经读出来的时候,Jessa一脸受到了冒犯的样子转身就走......简直不要太帅好吗?!
最后来说说Shosh吧,这个四人闺蜜团中最晚踏入成人世界的小妹妹,在纽约大学勤勤恳恳地读着书,幻想着怎么早日脱处(⊙﹏⊙|||)其实长得还蛮可爱的,但真的受不了她连珠炮似的美国强调(扶额)
但是,该长大的还是会长大
不论早晚
忘了是在第几季末
Shosh穿着最华丽的婚纱,手挽着帅气而多金的未婚夫
向其他三个人微笑告别
略有怅然
每次看Girls为什么都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呢。。。
那些下雨的清晨,滴答滴答的声音
你收拾好了行李,却发现盖不上盖子
朋友敲门带来了热热的咖啡
好不容易盖上行李盖
却发现花瓶被坐碎了
你说生活都是些什么shit
没人聆听的音乐,不得不告别的感情
从来不被人理解的执拗
一些细碎的情绪和心底的突然泛起的感伤
无处诉说 无人倾诉
任由内心翻江倒海
表面的笑容还是那么温煦可爱
我说,we are being polite
你无奈的笑一笑
这该死而又漫长的青春期
终于零零碎碎把衰姐们六季补完了,跟前几季的感觉很不相同,后来的故事情节开始向一个不可预测的荒诞式道路延展。这也大概是很多“青春”“家庭”类美剧治不好的顽疾,故事讲得越来越没有逻辑性,看得观众很是心累。
不过大概这就是生活吧,艺术程式化之后沦为彻彻底底的狂放荒唐。非常狗血,非常离奇,只是我们活在这盘棋局中,因为感知不到“presense”,才有权力judge别人的生活。
因为我知道你终有一天会走,因为我知道我什么都带不走,因为我知道在这故事的最后,我们终究会消失在这茫茫人海,所以,让我当这个fucking asshole吧,
让我先转身离开。
文艺女屌丝感同身受。。。喜欢汉娜。。。新一部美剧。。。开始追了。。。
荒诞到真实, 还是真实到荒诞? Hannah这个角色最成功, 你恨她嫌弃她, 但她身上有那么一两点和你很像, 恰好那又是你最不想承认的一两点.
比GG之类的好多了
一不小心就躺中了。
我恨你!...你没有我恨我自己!人不纠结枉少女,我们都是老少女.
没什么比看到别人就像看到自己一样和狠狠的戳中我了,我们都是这样的坚强又这样的贱,离开一个拥有的安全感拼了命去寻找另一个。
第一集弃了 因为我想把女猪铺在地上用鞋拍死
都拿年轻版SATC来称呼这部喜剧,可惜相像处仅止于四位女性主角和纽约,本剧甚至还要通过Virgin类屌丝角色“嘲笑”下SATC的女性启蒙作用。差别就在于金融危机前的年轻女性还有空需要“时尚”的Carrie独白来发泄感情与意淫,现在的年轻人只想看Hannah拿着蛋糕迷路在纽约,然后轮回在自我憎恨的循环中。
第一季的剧终真是凄凉。现在的年轻人,谁不和hannah一样,恐惧,自卑,又像个刺猬一样把他人的爱拒之门外 - 偌大的城市里我们似乎都没有资格说自己是世界上最讨厌自己的人吧。我擦,中枪啊。但还是要怀抱希望活下去。
第一集索然无味,坚持看到第二集我终于承认我是真心看不懂这部剧了。
全年度最爱新剧,没有之一。如此真实,毫不做作,该直接的就直接,该含蓄的就含蓄,如同生活本身一般,剧本实在太牛掰,OST更是要收藏!完全没想到季终集居然如此出色,还要从头到尾把全剧再看一遍...!【播出了两集就已获HBO第二季续订】
desperate 20s./每个女孩都有一颗Hannah的心,防爱玻璃心。/虽然每一集都不如前一集有所期待。
【No one could ever hate me as much as I hate myself, okay? So any mean thing someone's gonna think of to say about me, I've already said to me about me, probably in the last half hour!】sadest line ever
/7.9/伍迪艾伦在拍欲望都市。
模仿SATC的四人组,女猪和另外一个女配长得好丑,其中有两个满美的。无亮点,果断弃。
本年度最佳新剧,没有之一。
主要因Adam Driver棄劇。
Hannah太写实,焦躁,没有安全感,有缺陷,事业低谷,感情挫败,不自信。多像现实中的自己,年轻得一事无成,却又对未来不肯放弃希望,对幸福迫切地充满向往。城市太大,或许我们都只是想找到那么一点微乎其微的存在感,和被爱的感觉。
仿佛在审视自己的人生:失败,顾影自怜,振作,然后失败
没身材没长相没工作只有个贱货男盆友 我越发觉得这就是我 除了我连个贱货男盆友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