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部哥哥的被杀不过是在玩弄喻意,后半部弟弟的赴死才是喷薄的激情。
感性的人类就如肉食动物,心脏永远先于大脑。
所以他是张彻,所以我们爱阿尊。
白衣永不如黑衣适合他。
刘海比手中的刀更尖锐。
全片油画般的色彩感,是真实民国旧日的记忆碎块。鲜亮到触手可及,又注定触手即逝。
漫天的杀意层层逼近,杀意里紧紧包裹举目无依的彷徨,势单力孤的绝望。
没前奏,没尾声。只一曲断篇。曲尽人亡。
角色除此身外再无所有,剧情便除报仇外都无必要。
多余的要求,全不是知音。牛嚼牡丹,彼此无趣。
少年不要前程。
如同游乐园里几分钟的云霄飞车,惊魂未定却转瞬已结束一切。
少年必死,刀必断。
只需要好好地看完这个过程。
本片是狄龙为大卫胯刀,只胯了前十八分钟,但是这十八分钟确实至关重要。因为它解释了张彻在所有电影中一直酷爱的桥段——盘肠大战与死前打滚+慢动作。我之前一直不懂,但看到《报仇》这部影片,我终于明了了。张彻应该是个京剧老票友,他把京剧中对于情绪的表现手法运用于了电影之中。
大家可以去看看前18分钟狄龙在台上演出的《界牌关》,我去查了查,这段京剧别名《盘肠大战》(听听,耳熟吧),讲的是猛将罗通在车轮战之下腹破肠流,但他将肠子盘至腰间继续苦战,终于杀光敌军之后方才死去,是为盘肠大战。张导应该是非常喜欢这场戏的。《报仇》中狄龙是个武生,主打剧目便是《界牌关》,而其之后的人物命运也与这场戏完全契合。狄龙在台上演出时,最后盘肠大战结束,空中一个俯瞰镜头下去,他将肠子塞回肚子,足足在台上转了八圈方才死去。这便是京戏表现人物痛苦与惨烈的手法,很外露很直接。所以朋友们,现在能看出这种表现手法与死前打滚慢动作的异曲同工之处了吗。
而我对于这部电影的最喜欢之处,也是这种寓人物命运于戏中戏的手法,关玉楼、关小楼兄弟死前都有过界牌关这段戏的闪回,也都同样运用了慢动作,尤其是关小楼死前的这一段,虽说同样是滚,但大卫哥哥滚下楼梯的一幕的确太有美感。最后身着染血的白衣挣扎着死在这栋宅子相对最干净的一个所在,开满鲜花的花坛。死前依然想为女朋友摘一朵花,但够不到了。这个悲剧性的细节实在太赞。
但是本片关于关小楼,这个人物我反倒觉得稍显扁平,因为报仇这个主题太过于简单直接,这个人物不及骆逸之深情又倔强、游侠儿之灵动又悲情、李存孝之矫健又娇憨、雷力之隐忍又悲愤,但关小楼的形象确实是最酷的,也难怪凭借本片大卫哥哥拿了香港第一个影帝,一时靓绝东南亚。当然啦,也有可能我不喜欢的原因是他全程都没笑,实在是太喜欢大卫哥哥笑了。
最后放几张酷酷的小楼哥哥
前天晚上看了《报仇》,之所以在那么多张彻的片子中选这部,一个是由于:姜大卫就是因这部片成为了第一个拿到亚洲最佳男主角的华人男演员;另一个原因是据说李碧华就是因为这片子而对京剧产生了兴趣,从而写了《霸王别姬》,连段小楼这个名字都是由姜大卫所饰演的“关小楼”而来的,看来李碧华确实是姜的超级粉丝(据说亦舒也是)。在这两个动因促使下,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报仇》,我倒要看看长得像周杰伦的姜大卫要如何来迷倒这两位才女。
片子一开始,便是狄龙在戏台上唱界牌关。刚刚百度了下,知道了界牌关的典故,感叹导演的这个细节安排。狄龙果然是俊俏非凡,连武生扮相都那么俏。开场大概20分钟,狄龙大哥便遭奸人陷害,早早领了便当,看样子阿尊的戏份是非常非常多了。
镜头一转,幽静昏暗的夜,皮鞋的踢踏声低调地传来。随之出现的,是一个背影,清冷而孤傲的背影,这个便是小楼了吧。那个时候的阿尊是最瘦的,纤细的身躯包裹在黑色的中山装中——缩水版基努李维斯(囧)。等小楼走到了旅馆前,一转身,镜头给了个正面,一张冷峻的脸,一双警觉的眼。细细观察小楼的穿着,黑色修身中山装加白色立领衬衫,长长的头发整齐的梳成三七开,怎一个酷字了得?绝对是黑客帝国中基努李维斯扮相的开山鼻祖啊~之后的几场打斗便是阿尊的个人装酷秀。当小楼遇见花正芳时,便是侠骨柔情的时刻了——没几句话就滚床上去了(囧)。完事后,小楼穿着敞胸白衬衫,在一缕月光下吐着慵懒的烟圈,孤独而清冷。这样的场景是最罗曼蒂克的,怪不得能偷走那么多少女的心~
一个场景:小楼用纤细苍白的手指轻抚花正芳的面颊,脸上浮现出温暖的神情,眼神温柔,语调柔软,轻轻地轻轻地吻上花正芳的唇。这个镜头也征服了我,我似乎能感觉出小楼柔软的唇,这个特写是那么生动。我不禁感叹,原来除了番茄汁和滚来滚去之外,张彻还有拍浪漫爱情片的潜力。
之后便是一路追查一路打打杀杀。
最后一场打斗,本片高潮,重头戏。小楼早早便穿好了张彻为其准备的赴死白衣,依旧带着张扑克脸去报仇。他挂在悬梁上的那镜头还挺不错的,充分显示了身材短小精悍的好处,如果是基努李维斯,只怕要藏也藏不住吧(囧)。最后的打斗依旧充满张彻一贯的个人爱好,喽喽们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推便倒,车轮战对主角是没用的,主角像台永不知疲倦的机器一样左一拳右一腿。等到时间差不多的时候主角开始见红,然后是慢镜头+主角身体夸张的扭动+主角开始滚滚滚。几乎所有此类镜头我看着都觉得很欢乐,真的是太好笑了(我承认,我应该更严肃一点)。最后,当小楼终于完成滚戏后,他开始进行生前回忆:慢镜头配合从前他和狄龙一起在戏班练功的情景,确实很温馨很兄弟爱。怪不得李碧华会把《霸王别姬》写成一部BL文,原来是受此启发(笑)。
看完全片儿,觉得真是太有爱了,阿尊在此片儿中酷得一塌糊涂,那酷劲儿绝对是基努李维斯的师傅级别的。虽然狄龙的戏份不多,但是也很出彩,那两个女人基本可以忽略,只是作为推动剧情和渲染英雄柔情之用。
古往今来,果然摆酷是俘获少女心的不二法宝。
张彻真的好偏心,为阿尊量身定做这部电影,把他捧上了影帝宝座,也造福了我们这些HC女。
界牌关 听说是这部电影促发了李碧华后来写霸王别姬 确实好片子 年轻的姜大卫有无法言语的魅力!~~
就姜大卫那小身板儿还打打杀杀呢?头发还很销魂的说。很喜欢影片开始狄龙打架的场景穿插着唱戏的台景。(还有开始狄龙被插双眼那效果简直是西红柿揉碎了直接乎眼睛上了好嘛!武指袁祥仁。
慢镜头,平行剪辑,姜大卫一身白衣的复仇形象十分经典。
1.不够Cult,不够大快人心,个人觉得不如《残缺》。2.有些动作部分的调度真的非常出彩,但是剧本编的又有不少让人搔头的漏洞。3.不知什么原因是豆瓣上评分最高的张彻片……
这个片实在是太适合对我尊发花痴了【当然面对我尊随时发花痴无鸭梨】这个片的设定有问题,大嫂居然能给龙大伯这种美男戴绿帽,怎么可能!除非他是基佬【呃……】大家都说本片是黑客帝国的炫酷祖宗,我觉得大家说的很对,我尊一袭黑衣真是完美。
平行剪辑。头可断,发型不可乱;终极大战必穿白衣;狄龙又惨死,陈观泰还连死两回
東瀛感濃重。捧姜大衛,在海報上卻又不得不用狄龍的胸脯撐場面,真可謂掛羊頭賣狗肉(大衛在這裏標誌性動作是甩頭髮……不讓大衛脫衣服實在是明智之舉)。聖母-妓女對照如故。值得關注的是夾雜其間的南北意味,去南方可以開始新的生活,沒有險惡,沒有仇怨。
黑▪白▪红,一场绚丽的死亡之舞
姜伟年先生与汪萍小姐不解纽的几段“床戏”,还不如他与谭富荣先生练功的一幕暧昧缠绵,即便是临死前的一刹回忆,呜呼,张彻老先生,你是让关小楼去报仇还是一往情深去赴死?
配乐绝了,与剧情天作之合,纷纷入扣,紧抓人心;慢镜头妙了,渲染情节,突出表现力度。
哪有那样的少年,人比纸薄,锐如刀锋,一袭黑自暗夜的青石阶踢踏而来.他回过首,全世界都到抽了口凉气.--我就是关小楼.
还真就是黑色电影!加入了现代舞!剪辑也很棒~充满美感的镜头!要翻拍就找周杰伦!
“别怕,小芳,我们有多亲热就多亲热。”说完都不带笑的。
平行
8.0 重看。不以硬桥硬马的武打做卖点时,变焦被收起来,而用手持与慢镜来映衬惨烈,这次更加上各类闪回的蒙太奇。刚好《报仇》有关戏剧,从戏台上的《界牌关》我们很可以看出动作场面的原型何在,各种夸张而非真实的武术动作,兵器并不真正沾身而不过轻飘飘划过,盘肠大战不消说,简直就是张彻武戏的代名词,罗通将死前的绕圈旋翻正对应各个英雄男儿令人发指的打滚。如友邻所说,亮相才关键,因此姜大卫绝不会脱下自己的白衣,在武戏本身都看起来像是缺点的这些老旧武打片里,白衣染血的气概才是最重要的。关小楼为关玉楼报仇了这么久,只在结尾唯一的镜头里,他们才真正共处一镜。
张彻还真是爱姜大卫啊,白西服关小楼太帅气了
看到那鲜红的液体,不敢相信那是血。。不过小楼死得太帅了,郁闷的是狄龙的角色每次都比尊的死得早,而且无比惨,新独臂刀里是腰斩,这次是双目刺瞎加穿肠破肚,飚血飚得凶猛
张彻最好的电影,每个动作都踩在节拍上,节奏控制极强...
这个街道,这个狙击枪,这样的情节,有木有让你想到noira啊~貌似见到陈观泰了,然后有个死人眼睛眨了一下...
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