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看了,第一感觉是,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震撼,特别是成龙线的剧情,貌似对电影剧情发展没啥大推动。
但是我注意到一个细节,电影结束之后特别说明影片改编自小说中国人,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故事的主体其实不是英国政治,而仅仅是关玉明这个中国人呢?
中国有句古话,有恩必偿,有仇必报。当然,全世界都是有仇必报的,但是中国那些老故事,豪侠传记,都有一个特点,报仇,血债血偿,定要亲手复仇。父亲死了儿子上,哥哥死了妹妹上,大多数都是练一身武艺,拿个大刀砍下仇敌的头颅。
所以这么想,我认为那些说关玉明线剧情没啥意义的人,说法也许是不准确的。个人认为,这个电影恰恰是在恐怖袭击背景下,一个中国人信条的诠释。下面,我给出几点作证。
第一,关玉明在女儿房间与警察对话,他先问你们会抓坏人么,沉默了一下又问,他们受惩罚么。一般在语言产生递进的情况下,人其实只关心最后一个问题,所以这里关玉明其实只关心恐怖分子是否会遭受惩罚,翻译一下,你们会击毙恐怖分子么。警察说,先生,请你放心,我们会搞定。这里,关玉明在座位上扭动了几下,他开始担心,万一恐怖分子没被找到咋办。
第二,显然关玉明是不相信警察的。他作为老百姓,惧怕政府的无能和低效。所以他不停的去找官方人员,宣泄他的不安,通过督促他人试图令自己心安。但是显然,效果不明显。关玉明对政府和恐怖分子的解读,也说明他怀疑他们是一丘之貉,这种心态下,我胡乱推测,也许关玉明觉得,即是坏人被抓住,也不一定会死,所以亲手复仇的想法此时愈演愈烈。
第三,电影里的关玉明,其实是一个非常不讲道理的人。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故事主题其实是在塑造这个中国人的形象。讲道理,关玉明就是个恐怖分子。在没有理由的情况下,因为单纯觉得老007知道名单,我就威胁你,炸你,虽然没杀人,但是钉子陷阱和直接炸汽车,我觉得这个已经不符合西方传统英雄的道德底线了。所以关玉明所扮演的绝对不是英雄,他就是个中国人。而且关玉明通篇万念俱灰的眼神,只传递了一个信号,当你伤害了中国人,他们会变得,固执,危险,不讲道理,不留情面。
第四,核心重点。当英国部队封锁了恐怖分子的住处,关玉明是溜进去的。他在车屁股偷看了部队监视人员一眼。这个细节说明关玉明已经知道政府控制局面了。所以为什么关玉明线看上去没有任何必要,从破案角度是这样的,但是关玉明打一开始就不是冲着破案去的,他就单纯想要亲手复仇,开枪的时候都是照着杀人去的,也没想过审问下一个炸弹在哪里,这些都不是他关心的。所以全片流程没毛病,政府查出来又不会告诉关玉明名单,那关玉明自己查不是很合理么。而且最后,房顶被炸开,关玉明是很淡定的,拿起一件衣服穿上,遮蔽了伤口,然后离开的。如果他不知道有警察,会这么淡定么。当然有人觉得,老兵这个素质很OK,但是我还是觉得,关玉明一直是有计划的。
从女儿死,到手刃仇人,也许,这才是这个故事的核心。不是简单的政治惊悚片(不觉得很惊悚),而是讲,什么才是中国人的有仇必报,血债血偿。
第一次写,有啥不对,轻喷
恐怖主义是眼下位于风口浪尖上的话题,每一个生活在恐怖主义阴影下的人都或多或少提心吊胆,担惊受怕。所以敢拍《英伦对决》的英国人还挺有种的,整个故事的基础是英国和爱尔兰几百年来的历史遗留问题,北爱尔兰究竟应该独立,还是继续留在英国,民粹主义者、日不落帝国主义政客、投机分子在这个无解议题的裹挟下兴风作浪,永无宁日。
本片英语片名直译为“外国人”,指的是成龙作为一个中国人,卷入了看似和他毫不相关的这场政治斗争。以一个外国人作为北爱事件主题电影的线索,本片在故事层面给观众带来了新的认知角度。
今年年初的《功夫瑜伽》里,成龙就已经开始走大龄英雄的路线,打斗的过程中安排了不少力不从心的情节,不过整体上还是武打明星的人设。《英伦对决》里的成龙挑战年纪更大的角色,扮演70岁的退役特种兵,腿脚不如年轻时灵便了,但是还有体力完成实战级别的搏击和战术化的野外格斗。做打星很难,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更难。
在导演马丁·坎贝尔劝说之下,成龙能接下这个角色,就说明他已经充分做好心理准备,不是作为打星,而是作为演员出现在影片中,虽然孤身一人与爱尔兰恐怖分子激战的戏份也不少,但是出现在观众眼前最多次的反而是一位失去亲人的孤寡老人花白的头发、深陷的眼窝和绝望的表情。
主动放弃让自己获得影坛地位的角色类型,对于成龙来说当然是一种勇气;同时也算是成龙在大银幕上给观众提供一个心理过渡的渠道,任何一个武打明星都不是神,都不可能在影视作品中打到耄耋之年,喜欢成龙的观众也应该接受他已经63岁这个事实了,如此高龄仍然愿意突破和创新,很值得珍惜。
可能只有马丁·坎贝尔这个段位的类型片导演能说服成龙了。这位导演堪称类型片领域的一代宗师,拍过两集007系列电影《黄金眼》《皇家赌场》,捧红两代007演员皮尔斯·布鲁斯南和丹尼尔·克雷格,号称“两次挽救了007”。皮尔斯·布鲁斯南在《黄金眼》之后22年再次和坎贝尔合作,与成龙演出对手戏。听着布鲁斯南在《英伦对决》里纯熟地道的口音,我才知道这位扮演英伦特工的儒雅男星的老家就在爱尔兰。
所谓导演这一行的高手,就是我绝对不担心你抓不住故事情绪的矛盾点,所以我就非常从容地拍,我也不用一些很刻意的手段,比如很出位的剪辑、很出格的音效,就可以成功创造紧张情绪。坎贝尔拍的作品节奏都很稳,影片开场就是一场爆破事故,导演没有使用音乐加强情绪的传递,因为在胸有成竹的坎贝尔看来,故事本身足够打动观众,一切其他不必要的因素通通舍弃;故事的格局要到影片中后段才能完全看清,影片大部分时间都能在剧情方面给观众传递新鲜感,该到一笔带过的时候坎贝尔也不含糊,没有冗余剧情,没有尿点。
该到加强剧情紧张感的地方,坎贝尔也不吝惜应有的电影形式主义。皮尔斯·布鲁斯南和同僚争吵的一场戏,揭示了二者投机分子的真实面目,坎贝尔把镜头推上去,给了两人半张脸的大特写,这是片中唯一一次用到如此极端的人脸镜头。故事中一场重要的恐袭戏,坎贝尔的剧组在未通知伦敦兰贝斯桥上行人的情况下爆破了一辆公交车,抢拍了爆破现场无辜吃瓜群众的真实反应。
《英伦对决》是一个非常好的样板,告诉我们不用特效、不耍花活,只靠一位武打片传奇人物的突破和坚持,只用最基本的镜头组合招式,也能做出一部质量上乘的类型片。
看完《英伦对决》的预告片,第一感觉这该是成龙版的《飓风营救》!而影片涉及的恐怖袭击题材又让人联想到《奥林匹斯的陷落》、《伦敦陷落》、《惊天危机》等一批商业动作大片。看完影片后才明白:其实《英伦对决》不是那种没头没脑一打到底,看似火爆华丽的gun porn——毕竟导演是马丁·坎贝尔不是“卖拷贝”呀!
要形容这部影片,我脑海中首先出现的是六七十年代一批谍战/政治惊悚片的名字,比如《秃鹰七十二小时》、《伊普克雷斯档案》、《柏林谍影》、《窃听大阴谋》,特别是题材类似的《豺狼的日子》等;而在七十年代谍战电影味道之外,本片又融合了九十年代动作/惊悚片例如《谍海军魂》、《爱国者游戏》、《燃眉追击》、《最高危机》等的风格。大家都知道导演马丁·坎贝尔是动作片的大腕,出品过《垂直极限》、《007与黄金眼》、《佐罗的面具》、《佐罗传奇》、《007大战皇家赌场》、《绿灯侠》等经典动作片。《英伦对决》其实更像导演之前两部比较低调的惊悚/犯罪电影《刀锋冷》和《黑暗边缘》!
所谓七十年代谍战电影味道,包括了阴郁低沉的气氛、沉稳简单的色调、模糊纠结的角色、写实自然的镜头、复杂灰色的政治背景等等特点,在本片中都有所体现。《英伦对决》拍得很沉稳,没有《速度与激情》那种华丽夸张的镜头,但动作及爆炸等场景却也非常精彩,同时继承了九十年代动作/惊悚片那种干净利落、扎实有力的风格。比如成龙与反派侄子有一场森林遭遇战,双方利用地形、身边物体等缠身格斗,在此段动作场景中,成龙既有的“杂耍”功夫与“谍影重重”式的简单凌厉融合在一起,颇为独特。
从叙事角度看,《英伦对决》没有采用现今商业动作大片一根筋的叙事模式:《变形金刚》等系列影片,基本上都是铺垫环境、面临危机、组合力量、大对决解决危机的故事线,堪称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英伦对决》一开场,就是一起炸弹爆炸事件,如果用一般商业动作大片思路拍下去,就该是成龙追查线索为女儿复仇,反派恐怖分子准备更大的袭击,成龙与英伦警方合作(但关键时刻单打独斗)掌握了恐怖分子的线索,在最大的危机来临之际,警方错误判断,只有成龙一人看穿恐怖分子把戏,最后成龙与反派一场死斗,终于消灭仇人,拯救了英伦……这种路子,热闹则热闹,却不禁琢磨,没有回味,看多了更会觉得腻得慌。
《英伦对决》通过成龙和皮尔斯·布鲁斯南两个主角,制造了更复杂的故事线,看得出导演并不想把影片拍成英国版《虎胆龙威》:当成龙准备追查线索,找到了皮尔斯·布鲁斯南饰演的英国在北爱尔兰的副部长汉尼斯。这个汉尼斯是个游走于各种势力之间的影子人物,他当年就是恐怖组织北爱共和军成员,后来洗白上岸,名义上为英国政府工作,背后却仍然与北爱的组织藕断丝连。这个当年主张暴力革命,亲自造过炸弹的角色,现在则成了一名政客,利用各种势力为自己谋取政治利益。由此,《英伦对决》的双线叙事令整个故事开阔复杂起来——一方面,是恐怖袭击中无辜丧女的成龙血亲复仇,寻找恐怖分子;另一方面,则是英国反恐部门与中间人汉尼斯以及一众IRA(北爱尔兰共和军)老将们勾心斗角,互相博弈,寻查这个新崛起的恐怖组织到底是何来历,由谁主使。
一般涉及恐怖袭击的动作片,善恶非常分明,无非是正义的主角(国家/平民)与邪恶的恐怖分子之间的对抗——比如《虎胆龙威3》里的麦克伦警长与到处搞爆炸的恐怖分子西蒙。但《英伦对决》中的关键人物汉尼斯,却难以让人判断其善恶好坏。他一直在谴责新恐怖分子,要求旧IRA成员追查这些人的踪迹,但背后,却又以此为筹码,与英国政府周旋,试图令被关押多年的IRA成员获释。成龙最开始找上汉尼斯让人感觉有些莫名其妙,很快我们就发现这背后确实疑云重重。在《英伦对决》中,恐怖分子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那些暗地里用各种手段操控着恐怖分子,自己双手看似干净无血的政客。成龙一路复仇,用各种极端手段寻找炸弹客,并在最后关头抢先英国特种部队一步手刃仇人,但我们真不知道这是否就是复仇的终点,还是他不过被人利用变成了杀人工具……
成龙饰演的这个“中国佬”(原著小说名)形象,在好莱坞商业大片中显得非常独特有新意。以往此类影片里中国人的形象,无非是善良懦弱,毫无存在感与个性。本片中的主人公“关”,外表苍老迟缓,不善言辞,实际上却是炸弹专家加上铁血战士构成的复仇天使、独行杀手!他行动果决、执着凶狠,尽管每一步都给对方留有余地,却又步步紧逼,不断升级,令汉尼斯不胜其烦,越来越恐惧。成龙的表演摆脱了他一贯的滑稽、轻松风格,尽管他身手仍旧很棒,但最有戏的不是他的动作或语言,而是那张表情细腻丰富的“中国佬”面容——一张化妆得格外苍老,满是生命中三个女儿及妻子离去带来的悲苦、绝望、悔恨、麻木的面容。这个形象,真的是成龙近年来表演上的突破之作,甚至在他今后拍的动作片中也难有超越!
影片结尾,成龙默默回到自己已经交出去的饭馆,一直单恋着他的女人(刘涛饰)闻声过来抱住他,年级不轻的男人女人含泪相拥。复仇也不能再让他苍老绝望的脸上浮现出笑容。这个“中国佬”所得到的,只有无尽的伤痛与怀念。复仇成功了吗?正义伸张了吗?到全片结束,恐怕我们也难以说清。
很遗憾,我认为马丁·坎贝尔在成龙追踪皮尔斯·布鲁斯南这条线上还缺乏点逻辑关联(为何“关”要死咬住汉尼斯不放?),如果设计得更合理,整个电影会非常通顺恰当,甚至有成为经典的可能!(它还让我联想到波兰斯基的《影子写手》!)此外,就是故事背景对中国观众而言颇有点门槛。要想真正看明白,最好对英国与北爱尔兰共和军及新芬党的一段历史多少有些了解,才能细细体会到影片背后的深意及其独特魅力。
尽管有惊险的爆炸、打斗、枪战,《英伦对决》却绝非一部普通商业动作大片,马丁·坎贝尔试图讲述一个比复仇故事更为复杂,更为深刻,甚至把历史、政治融于其中的故事:有背叛、有欺诈、有阴谋、有牺牲……它让我们意识到恐怖袭击背后有着何等复杂诡谲的权谋。但不管各种政治势力主张如何,最终承担痛苦的,总是普通的老百姓,那些完全与政治无关的活生生的躯体——无论本国人,还是外来者。
对演员的了解就是作品,对成龙的了解就是电影,中国功夫电影。一次机缘巧合,在拉萨因”北京成龙基金会”赞助了一个200万的公益活动项目而结识成龙大哥。见到本尊与屏幕截然不同,没有丝毫架子,见到任何人都是微笑😊面对,对工作亲力亲为,一丝不苟,人总是生龙活虎,目光炯炯。
63岁的“中年人”,从踏实拉萨那一刻就马不停蹄的投入慈善活动,还时不时地告诉我们心率不快,人大家放心。很多人找他签字也是微笑着签完,直到医生发现口唇有缺氧表现,要求休息才停下来。这就导致了我没有大哥的签字哦。
那天大哥在电脑上给我们放了《英伦对决》的宣传片,还有电影插曲,告诉说9月30日上映。当时就感觉与以往的中国功夫片截然不同。尤其是那双眼睛,阴郁、隐忍与愤怒交织在一名老人脸上。大家表示上映后一定支持。今天终于实现。
大哥一改以往武打风格,演绎了一个失去最后一个亲人-女儿后,替女杀仇的故事。故事情节不复杂,但关玉明(成龙饰演)的内心是复杂的。成龙一向以动作表达人物,而这部电影是用眼睛表达一个人愤怒到极致的状态。而动作只是眼睛的助手罢了。
与女儿在一起时,千叮咛万嘱咐慈爱的看着女儿的眼睛;废墟中抱着女儿尸体时悲痛的眼睛;无数次打电话和请求见面,要求惩办凶手而无人理睬时无助的眼睛;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复仇时坚毅的眼睛;与对手周旋时机敏的眼睛;复仇成功后,与林宝怡(刘涛饰演)相拥泣极泪目的眼睛。自始至终成龙的眼睛都在打动我心。我被他的演技彻底征服。
超出预期的硬四星半!扣半星送给莫名其妙扮老的亚洲女性,有点风情好吗拜托🙏
华人和爱尔兰人一番激战,英国人躲在背后玩政治。完成度非常高的政治惊悚片。成龙不是作为打星,而是作为演员出演。故事进行到中后段才能看清格局全貌,剧本很有技巧。马丁·坎贝尔执导风格太沉稳,充分挖掘故事原生的紧张感,电影完全依靠故事的内力推进。
人物塑造很扎实;预留可探讨的空间很大。应该给成龙一个影帝,不管哪个奖的。
成龙流水线里还比较精彩的一部,马丁·坎贝尔的调度还不错,63岁的成龙作品还能有这样的完成度,真的是努力的前辈。
上一次见到这样的成龙,还是在新宿事件,真是久违了
上访大爷怒怼爱尔兰政客,手撕恐怖分子,腐国坐收渔利的故事,不一样的成龙,也是近几年最好的成龙。马丁坎贝尔对电影节奏和情绪铺陈驾驭不错,简单的剧情完成度很高,黑暗边缘+特工爷爷+非法制裁,成龙刻意作出的老态脱俗无伤,唯有打斗还能看到昔日大哥的影子。成龙还能打,只不过换了风格
很好。好在特别个人主义。每个英雄的内在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世界里,家庭比什么都重要。政客不在乎是非对错,只在乎利益,关键时刻可以牺牲普通人。但普通人也不是好惹的。近年来最好的成龙电影,恰恰是这一部不那么成龙的电影。推荐。
成龙很沉默,这很好;整体工整无聊,悬念撑不起好奇,结局又不会让人惊讶;bug很多不能细究。60岁的人,半生平凡,活动活动手脚就能重新变回以一打多,打的还都是顶级安保人员?最近这设定怎么都和越战干上了?最后那句别小看中国人太突兀了,关先生早就已经是英国公民了
居然是一部减少杰森伯恩戏份的《谍影重重》,冲着飓风营救来的观众势必大失所望,然而成龙居然给自己开发出了政治片这个类型,算是一大惊喜了(以及,不管到了什么电影里,有家具的成龙都是无敌的)
成龙版《谍影重重》,我们熟悉的那个成龙又回来了。不得不说63岁的成龙,比64岁的皮尔斯·布鲁斯南硬朗太多。他一旦严肃起来简直无敌,不愧是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得主。最令人唏嘘的是成龙年轻的照片,仿佛在说:我曾经也年轻过。
比想象得严肃费脑,上一次大哥这么认真搞创作可能要追溯到《新宿事件》。今年国庆档片子全看了,王晶和成龙都奉献了十年最佳,太有意思
成龙的每一场动作戏,都为他揪心.....
我相信这个代表着第三世界上访难民的面孔,收起笑容,怒目圆睁,试图挑战欧洲中心论秩序时,会获得更大基数的观众。从滑稽逗乐到眉头紧皱,“中国不高兴”由隐性变显性,被动变主动。
这一次成龙收起了微笑,我们露出了微笑
毫无3D必要,一反闹哄哄的成龙电影,扎实动脑颇有可观性。层层递进,互相牵制,拍得老当沉稳。不能说它文戏太多,悲绝成魔的父亲一路搞爆破,不为打而打,风格就是严肃政治片。这角色算是成龙演过最惨绝人寰的了……但大哥可能是想到颁的终身奖掉头演了一场,随后重回流水生产线,珍惜。
其实除了关玉明,被侄子睡了老婆、找的情人还是眼线,而且时时刻刻在背锅的007也深深值得大家同情,不是吗?
译名毁了片子系列。一个失去祖国的北爱尔兰人和一个始终被所有人称为中国佬的英国人,这不是为女儿复仇的《英伦对决》的故事,而是两个迷失国籍与身份的《异邦人》的故事。
成龙用演技所建立起来的好感 在片尾曲响起的那一刻坍塌
三星半,并不是典型的成龙功夫片,其实他更像是一个功能型角色,整部电影的设定还是一个典型的政治惊悚片路数,不过,由于有成龙的加盟,使得这部电影在动作部分变得更精彩。这也是成龙这些年表演得最严肃的一回,非典型成龙。唯一的遗憾是成龙与布鲁斯南两条线的互动与必要性还是不够,缺点关联
唯一的好人皮尔斯布鲁斯南,反对暴力反对恐怖袭击,主张和平解决问题,被成龙用炸弹袭击威胁,被侄子带绿帽子,被老婆坑,被情妇坑,最后身败名裂,而成龙的所作所为对整个事件毫无推动作用,他和刘涛两个人让人想起《钢铁侠III》国内版中的王学圻和范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