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不让你发财,可能是为了你好。
以我短暂的人生与狭小的生活环境,也确实遇到过杜比西这样的人。他们的性格注定了其失败,总是在成功前的一刹毁掉一切。
换一个角度,即使成功,对他们自己以及周围亲友乃至社会都未必是好事。有些人注定是乱世枭雄盛世烂泥,另一些人则相反。
杜比西的成功得益于老人和兄弟,最终却被其亲手总结。
整个故事充满非常古典,像极了警示良言之类的话本小说。既有对财富的不屑、也有对报应、命运的信仰,真的是一个时代的价值观。
不仅是我们,在48年的美国对道德的重视也远胜于今。电影末尾,杜比西驱赶驴群来到城前,镜头前他和驴一起饮水,其中褒贬一目了然。杜比西因一双靴子而非金沙被劫杀,讽刺意味十足。
主角们竟然对杀人犹豫,杜比西因“杀掉”队友更加疯癫,都让人惊讶:原来美国电影还有如此“圣母”的时代,果然是阅片量不足,对美影更多是血浆印象。
但是,非常讨厌的一点是“安贫乐道”,所谓的心灵满足胜于物质。
三人在电影开始前住着大通铺,靠乞讨打零工生活,基本物质生活得不到保障,更别提尊严。
难道不是贫困让杜比西短视、贪婪,他在坦皮科工作被骗的经历难道不是他心思深沉疑心病重的原因之一?
基本的物质得不到保障,何谈心灵美?对物质的渴望不能被简单否定。
三人中老者最为包容可爱,他理解甚至原谅杜比西的背叛和谋杀。
鲍勃和杜比西都认为金钱无论好坏 ,最终却走向相反结局。
不过这种人性的讨论实在是太无聊了。
影片围绕美国西部淘金这一母题展开,展现了杜比西、科汀以及霍华德三个典型的人物形象。亨弗莱·鲍嘉饰演的杜比西一改《马耳他之鹰》中的硬汉侦探形象,也不同于《卡萨布兰卡》中的多情绅士,而是一个贪婪、莽撞的亡命徒,他也成为了推动叙事的关键人物。沃尔特·休斯顿饰演的霍华德则完全是杜比西的反面,他沉稳老练、博学睿智且勇敢果决,他有丰富的淘金经验,也深知黄金的罪恶,他是这次淘金之旅的支柱,维系着三个人之间的平衡。同时他充满对于土地和生命的敬畏,和对印第安民族文化的尊重,在竹篮打水一场空后豁达释然的笑容让他成为了这部影片中圣人一般的存在。而科汀则介入二者之间,如果说这场淘金让杜比西一步步迈入深渊,那么科汀则通过这场淘金寻找到了生命的意义。科汀只是一个普通人,他会因为黄金而犹豫是否要救助被矿洞塌方压在下面的杜比西,但也愿意分出自己黄金的一部分去抚慰科迪的妻女,保护霍华德的财产。他不算完美,但有着质朴的善良,使他免于黄金的腐化。
黄金是贯穿影片的核心意象,在影片的开始,导演就借助霍华德之口表达了影片的主题,黄金可以改变人的灵魂,黄金本无罪,但它会引发人的欲望,人一旦得到黄金就会想要更多,欲望的扩大会招致灭亡。而杜比西作为男主角无疑是这一箴言的践行着,在讨薪过程中,杜比西在打倒帕特后,只索要了属于自己和科汀的那部分工薪,并自掏腰包赔偿了酒馆的损失,可见他良知尚存,且遵守原则,因此命运女神眷顾他,让他喜中彩票。但随着黄金累计的数量越来越多,猜疑和贪婪使他不断异化,最终为观众贡献了一个报应不爽的结尾,在众叛亲离后,命运女神不再垂怜他,被强盗围困,而成了刀下亡魂。影片在批判人类的欲望同时,也是通过黄金来叩问观众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最终三人辛苦淘来的黄金消散在漫天黄沙之中,回到了他们原来的地方,显然在导演看来,黄金无异于尘土,意义并不在此。三人在一个夜晚发表了各自对未来的不同看法,科汀希望拥有自己的一片果园,霍华德想要开个五金店,做一些小生意安度晚年,唯有杜比西只想挥霍,却对未来没有半点想法,这也为后文三人不同的命运埋下铺垫。影片中段科迪的加入,是影片的关键转折点,他的死亡一方面重新将三个人团结在一起,另一方面也暗含着影片对于人生的意义的看法。通过科迪妻子的信可以得知,科迪有美满的家庭,爱他的妻女,这一切都在他命丧荒山后荡然无存。不难看出,导演在此想要强调幸福知足的生活比荣华富贵更为重要。
影片并没有跳出时代的局限,对于印第安人的丑化和联邦警察的美化,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牛仔帽、马丁靴、左轮手枪和披肩这些经典的元素未曾缺席,但影片不同于《关山飞渡》英雄美人的浪漫叙事,而是通过三角的人物关系架构出一场紧张的对决戏,就像莱昂内影片中的延宕的远景和特写镜头一样,影片通过叙事将这种仪式化的场景具象化,牵引着观众的呼吸和心跳。影片并没有设置绝对的主角,杜比西作为一个“坏人”让观众无法产生认同,但科汀的镜头多是客观镜头,难以缝合,观众仿佛是这场淘金之行中的第四人,看着悲剧的发生却无能为力,以留给观众更多反思的时间。
看完每部电影我都在想,这部电影讲了些什么?当然,导演想说什么,和我“看到了什么”肯定会有差距,但这不是问题,毕竟“娱乐”这词的主语应该是“我”(较真的话是“被娱乐”)。
怎么看这都是一部有很强道德寓意的影片,但它是哪一种寓言?
1. 金钱是万恶之源?
2. 人性本恶?
3. 环境导致了恶?
换一种方法来提问,人类面临的究竟是制度问题(货币作为政治经济制度)、道德问题(每个人自己的道德责任)、还是自然条件的问题(是否环境左右着我们)?
这部电影好看之处就在于,导演并没有画公仔画出墙,将他的答案赢塞给我们。
“金钱是万恶之源”听起来是陈词滥调,但在当代它又被重新赋予了洞见(见“债:5000年”),而电影的结尾那场哈哈大笑,给出了强烈地暗示。另一个线索在电影的开始,当主角和搭档走进旅馆时,老人家在给大家讲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人性本恶”可能看起来更在理一点。因为似乎整部电影从头到位都集中在刻画主角的“性格缺陷”,以及其带来的后果。这也和很多人普遍的生活经验相符合(”他从小就那么坏“)。不过,难道作者拍这么个电影是为了警告我们”你身边有这种人,你要小心“吗?还是”你可能就是这种人,你要反省“呢?
那么,是“环境导致了恶”么?当然金子也是环境的一部分,而那险恶的高山、艰苦的工作、危险的社会、以及各种现在无法想象的自然条件,看起来也是电影极力去刻画的东西。是这些东西鞭打着剧中的人物,让他们去选择自私,选择恶吗?毕竟,电影中面临的第一个选择,三个人物都拔了枪。似乎在那种情况下,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
但故事并没有这样发展下去,在相同的情况下,人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而主角的搭档在犹豫之后从塌方里救出了主角,老人家选择了去救助溺水的印第安儿童,而读完那封信之后两人也都选择将1/4的金子送与寡妇。
作为寓言故事,这部电影当然强调了我们是有选择权的,但它同时也展现了制度和环境的因素。每一种不同的政治倾向都可以从这个故事中找到有利自己的成分,叙述自己的世界图景。
当然,我并不处于政治光谱的正中心,我看到的是这么一个故事:在制度和环境的双重压迫下,人们当然会铤而走险,当然会相互怀疑甚至相互残杀,但这不代表我们无法通过自己的选择去建立互相之间的信任,相互协助走出困境。最后回望,毕竟剩下的两个人都找到了那个Treasure(The Treasure of the Sierra Madre)。
世上总有这么一处地方,任凭历史的车轮碾过,它依旧能用独特的美挽留来人之心。何谓经典?我想就是无论到了什么时代,无论这个世界变得多么肮脏堕落,其传达给大众的精神价值观都永远不会过时,都永远有警示作用。 这部拍摄于1947年的《碧血金沙》无疑已经做到了这一点,他向我们完美的展示了人性的善与恶,让人得以在行走的过程中得以检省己身,发现那些比黄金还要珍贵的事物。 弗雷德的索取有度,不贪婪。(酒馆里的打架事件) 科汀的仁义与善良。(两次救了弗雷德的性命,主动提出要给出自己的1/4抚养科迪的妻儿) 霍华德的睿智沉稳,知恩图报。(总是调解其他两人的矛盾,挖金完毕后不忘把坑填好,“就像我们刚来的时候一样”) 还有三人的互相信任与互相理解。 当然以上都只是影片向我们展示的冰山一角。 社会的丑恶与不公与穷苦人的悲惨生活。(雇佣弗雷德的骗子老板和他的情人;卖彩票的小孩被泼水仍不放弃推销彩票;科迪远离妻儿淘金。) 人性在利益面前的抉择。(不言自明) 仍然存在的那么一些好人。(三次给弗雷德钱的西装男子) 以及更多的沉思与反省。 谈到这部电影的质量,我想当年三项奥斯卡奖已经替我回答了这一切。 论剧情,不拖沓或跳跃过大,且都有足够的铺垫和前因后果,主人公的经历能让观众感同身受,所作所为能给人思考。 论角色的表演水平,三个主人公的性格被提姆 霍尔特(科汀),沃尔特 休斯顿(霍华德),亨弗莱 鲍嘉(弗雷德)表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弗雷德的多疑、自尊心强,和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还是科汀的重信重义。至于霍华德,我已经拿不出任何语言来形容他这个可爱的老头了(老头爽朗笑),最佳男配角实至名归。 诚如影评大师罗杰伊伯特所言:“本片未落脚于美国的西部掘金史,而是把关注点放在人们的信任危机上。”三人因信任而相识,也因不信任而相杀,弗雷德也因此丢了性命。至于黄金,早已随着人性的狂风远去。在此我也想感谢导演约翰 休斯顿,他给电影史留下了一个以与众不同的西部生活气息缔造自身的光影传奇,也让我们这些来人以及未来更多的来人得以清醒的审视自身,这部充满着如沙漠般苍茫的男性主义电影(没有女主角,女人都很少见),虽如最后霍华德和科汀离别一样随着历史的狂风离我们远去,即使到了世界末日,我也始终相信,这样的电影会永远闪光于人类文明史之中。 “黄金本身没有罪恶,关键在于它的拥有者是否适合拥有它。”此句是为结尾。
2023.02.08
1925年的墨西哥坦皮科,美国人弗莱特·C·杜比斯是个沿街乞讨的流浪汉,但是他只向美国人乞讨,而且总是那句“能赏给美国老乡一口饭吃吗?”第一次讨到一个比索买了一盒烟,第二次又讨了一个比索他去理发店剪了一头,那个理发店老板服务周到,动作夸张,翘着兰花指,精雕细琢,剪完后又是洒香水,又是扑粉,把杜比斯给整了个溜光水滑,光鲜亮丽,出门戴帽子发现头小了一圈。
眼前走过一个穿着白西装的美国人,上去一句“能赏给美国老乡一口饭吃吗?”没想到被那人一顿呵斥“从没见过你这么厚颜无耻的,今天中午时我给了你一块钱,我擦皮鞋的时候又给了你一次,现在你又来跟我要,帮帮忙好吗?偶尔也去别人那里要点,真是烦人”。合着这一会都是逮着一个人要的呀,杜比斯连忙道歉“我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脸,只会注意他们给的钱和给钱的手”,一看就不是专业乞讨的,不那人还算不错,又给了他两个比索,还鼓励了他一番。
杜比斯终于找到个钻井的活,虽然活累点,每天八美元的报酬倒是挺诱人。结果一个月干下来后,老板帕特·麦考密克跑了,他和另一个美国人科汀都被骗了。两人只好找了一家最廉价的旅店寄宿,进门就听见一个老头唠唠叨叨的在说合伙淘金的事,杜比斯问老头,你有钱了为什么还在这四处乞讨?老头感慨的说了一段话,黄金腐蚀人的灵魂,成也黄金败也黄金,黄金诱发人的贪欲,随着金子的增加,烦恼随之而来,兄弟反目成仇,情谊付之东流,最终失去全部所得。杜比斯和科汀不以为然。
白天无所事事的两个人在路边长椅上继续聊着淘金的事,他们不相信金子可以改变一个人,他俩相信因人而异,关键是选对了合作伙伴。正说着发现那个欠他们工钱的老板帕特·麦考密克就在街对面搂着个女人逛街呢,三个人来到酒馆,麦考密克还想继续忽悠他俩不成,就突然出手,一开始人高马大的麦考密克占了上风,打的两人鼻青脸肿,但是毕竟双拳难敌四手,渐渐的两人反败为胜,把麦考密克打的倒地不起,两人终于拿回了属于自己的工钱。
有了钱后两人决定去找那个淘金的老头,他们要赌一把。没有想到这个叫霍华德的老头是个爽快人,三个人一拍即合,可是三人凑了五百美元,还差一百美元,结果好运从天降,杜比斯买的彩票中奖了,正好凑够了六百美元。于是他们购买了装备和武器乘坐火车出发了,中途遭遇土匪劫车,他们还跟乘客一起和土匪打了一场激烈的枪战,打死好几个土匪,下了火车,他们买了三头毛驴,向着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继续进发。一路上霍华德一口水不喝,一直走在前面,两个人明显跟不上他,一天下来,杜比斯和科汀累惨了,倒头就睡,霍华德却又吃又喝,精力十足,吃饱喝足还吹起了口琴。
就在杜比斯和科汀累的要打退堂鼓的时候,霍华德告诉两人,我们站在金山上了。两人第一次见到用水淘出来一粒粒的金子,惊奇不已,杜比斯说他一直以为是找金子,现在才知道金子要从地下采出来,再用水淘出来的。他们安营扎寨,从山上引下来山泉水。随着金子数量的增加,当金子积攒到五千美元的时候,杜比斯建议把它分了,科汀不同意,霍华德由此提起了信赖和诚实的话题,霍华德很有经验的说现在可以信任你,可是等到金子攒够300盎司的时候,你就可能动贼心的。这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它可以延伸到私有制的诞生。贪婪是动物的本能,也是人的本性,有钱能使鬼推磨。当然每个人做人底线大有不同,有人不为五斗米折腰,视金钱为粪土,也有人为一点小钱就敢杀人。美国电影《桃色交易》把这个话题演绎的淋漓尽致。他们最终还是把金子分成三份,个人保管个人的。
随着金子数量的增加,每个人的心态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杜比斯在洞里采矿时发生塌方,在外面的科汀跑到洞口时犹豫了一下才冲进去把杜比斯救了出来。杜比斯因为科汀一句玩笑的话翻脸索要更多的金子份额。虽然是戏言,没有激化矛盾,但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事态悄然朝着霍华德预料的方向发展。夜里有一个人的铺位空了,另两个人就会恐慌不安,烦恼时刻在袭扰着他们,杜比斯最先绷不住了,他经常自言自语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开始无缘由的猜疑霍华德和科汀有事瞒着他,合起伙来对付他,最后发展到剑拔弩张,拔枪相对。
在一次下山采购的过程中,科汀被一个名叫科迪的美国人盯上了,几次拒绝还是跟踪上了山,发现了他们秘密,科迪表示想要从中分一杯羹,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三人投票决定杀之而后快。就在他们要动手之际,发现山下来了一群劫匪,于是四个人只能先齐心合力对付外来之敌。一番枪战,科迪被打死,他们从科迪身上翻出一封他妻子写给他的信,证实科迪也是来淘金的,又是一个枉死的淘金者。
他们开采的这一脉金矿资源已经贫瘠,这个时候三个人平均每人也攒到了差不多四万五千元,他们决定见好就收,收拾行囊把家还。半路上霍华德医好了一个印第安小孩的命,被印地安人盛情留下做客,杜比斯和科汀带着他的那份金子继续赶路,一路上两个人龃龉不断,相互提防。科汀实在支撑不住,打了个盹,瞬间被杜比斯缴了械,一不做二不休,先下手为强,杜比斯连开两枪打倒了科汀,准备天一亮就挖坑埋了他,然后告诉霍华德,正如霍华德预料的那样,此时的杜比斯已经疯狂到被欲望之火完全吞噬。
早上起来后杜比斯发现科汀不见了,顿时惊恐万状,慌了神的四处乱找,他想到也许科汀的尸体被叼进了虎洞,于是心情坦然的牵着毛驴走了。此时的霍华德在印第安聚集地享受着皇帝般的的待遇,喝着美酒,吃着新鲜的水果,美女环伺,左邻右舍送来无尽的土特产。就在霍华德腾云驾雾的时候,印第安人告诉他发现了他负伤的同伴,科汀述说了事情的经过,霍华德决定追上杜比斯,要回自己的金子,他们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一路向北追去,路上见到死去的驴和遗弃的行囊。在一条河边,正在饮水的杜比斯遇到了那伙劫匪,他想夺路而逃,不想枪哑火,劫匪残忍的砍死他后把他埋了,至于那三袋藏在皮货里的金子,劫匪以为是增加重用的沙子。霍华德他们来到小镇时听说杜比斯被劫匪杀了,并把他埋了,他们在附近找到了两个盛金子的袋子,已经被撕破,霍华德明白了,一定是劫匪不识金子,所以给撒了。
没有想到他们被命运之神开了个大玩笑,十个月劳役般的艰辛付之东流,金子又回到了发现它们的地方去了,已经过了知天命年龄的霍华德开怀大笑,笑的止不住,科汀也跟着笑了起来,这是天意,这又何尝不是一个最好的结局。笑过之后,两个人商量各自的去处,霍华德决定继续做巫医,而且印第安人已经邀请他去做长老了,这不比有多少金子都安逸。霍华德建议科汀去看望科迪的妻子,霍华德意味深长的告诉科汀那里正是采摘水果的季节,只要人活着,一切都在希望中。尘埃落定,到了一场空,他们回到了原点,似乎又不是原点,恶有恶果,善有善报,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归宿。
精彩绝伦的剧本和表演。人性之恶在金子面前越发至恶,而人性之善在金子面前也越发珍贵。。最后那个狂风金沙的镜头,和库布里克《杀手》里那个狂风中百万纸币的镜头有得一拼,都是机关算尽,天意弄人。
我喜欢帅老头儿和Curtin 他们俩儿个很humanity 并不贪婪 我也喜欢结局 那些沉甸甸的黄金只会让人变的贪婪与自私 没有了它们 其实人会活的更轻松
约翰.休斯顿凭本片同时获得最佳导演及最佳编剧两项金像奖,他父亲沃尔特.休斯顿则获得最佳男配角金像奖,创下父子同台获奖的佳话。
9.4 圈。画完了才知道走回了原点,付出时间,收获生活。
这部影片应该算是很传统的,讲述人类在金钱面前的堕落,没有什么特别奇异的地方,不过,偏爱个性的我看的还是津津有味。鲍嘉的电影我看得比较少,这次给我留下一个深刻的贪婪且多疑的形象。形象过于深刻,我怕会影响鲍嘉将来给我的印象。
【B】鲍嘉居然连提名都没有?!太冤了吧!之前以为是西部片一直没什么兴趣看,超出预期的精彩。
1.最后两个男人的放生大笑,然后果断地给了这片5星,那是无奈的笑,笑到最后已是豁达,性格决定人生;2.人性之恶,得金皆显;3.金归尘,尘归土,一切飘散在风中。4.情节还是有点拖沓,但3个男人的演技让我看得实在不枯燥。
鲍嘉少有的反面角色,老休斯顿演的真棒,要不是一部群戏为主的影片完全可以竞争下最佳男主角,他的智慧善良和侃侃而谈充分诠释了一位有丰富生活阅历的老人,在本片中风头完全盖过了鲍嘉。主题依旧是人性的欲望和贪婪终将吞噬掉自身。整个故事一波三折异常精彩,对于心理的刻划也极其充分,绝对是一部两小时无尿点的影片。
绝对的五星!把人类的贪婪本质表现得淋漓尽致,结尾他们获得了比金子更有价值的东西。三位主角的演技都很到位。30年后休斯顿的《大战巴墟卡》本质上也是建立在《碧血金沙》的基础之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金钱是检验良心和人性的试金石。结果到最后却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只见那金沙在风中飘荡。电影主题直指人性内心最深处的部分,故事完成度极高,情节和包袱设定十分恰当,环环相扣,一步步营造环境和氛围,让观众无法分散注意力。若干细节简直可称为经典
约翰·休斯顿导演,亨弗莱·鲍嘉主演,1948年奥斯卡电影。剧本精彩绝伦,三位男人的表演火花四溅,最后的结局让人嗟叹,本片因对人性在财富诱惑面前的贪婪险恶之本质的揭露而名垂影史。(8.5/10)
【B+】在时代的限制下,仍然在角色二元化塑造的大纲下完成了极端的性格转变,精准的切中了「人性本欲」的特质。至于影片的观赏性,无论是剧情推进,还是场景转换,都恪守着一种“平均”准则,执着于通过角色的移步展现景观,外加几处莎翁式人物独白,是肉眼可见的叙事代沟,却并不生硬。荒野上扭曲诡异的树丛,篝火所投射出的光影,以及荒诞无奈的结局,综合以上种种,可以断言Film Noir与西部片的语境交错完美和谐,也不奇怪本片会影响《杀手》与《血色将至》了。
荒野淘金中架设的一场罗生门式的人性争斗,剧本不错,但是一些细节斟酌不够仔细,经不起推敲,结局太过完美,被西部片范畴套的太牢。故事还告诉我们,和心数不正的人做朋友可能练重新翻盘的机会也没有。
透着一股老好莱坞的匠气,但剧本、剪辑不错,导演亲爹、老头儿的感染力不错。
非常好的剧本!Bogart的自言自语和本片的喜剧环节也非常出彩,看得出本片对吴宇森《喋血街头》的影响!
张力十足,汁多味美。
吹尽狂沙始得金,路遥日久见人心;千淘万漉虽辛苦,狂风乍起作浮萍。
好人有时会有好报(霍华德拯救小男孩被其族人优待),但也不时会遇到人善被人欺的情境(矿洞崩塌,科汀刚开始也犹豫要不要进去救弗雷德,但随后还是冲进去救他,可尽管如此还是得不到弗雷德的信任,一度怀疑他要贪图他的金子,……,后来弗雷德甚至为了一己之私而对科汀开了枪……)。—— 霍华德:好像杜比西带着我们的东西向北跑了…我想我们不能太过责备他…我想他不是真正的杀手,像杀手那样做。我想他跟其他人一样正直,至少差不多。唯一的错误就是给你们10万美元,把你们里留在荒野,这是很大的诱惑,伙计,相信我……我要是还年轻,在那种环境下,我也会被诱惑的。…… —— 看到结尾两人相视而笑谈吐接下来的计划,真是替他们心酸又欣慰。
"I think I'll go to sleep and dream about piles of gold getting bigger and bigger and bigger."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