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前看过,今天重看一次。
成熟的浪漫爱情电影。
最后的场景是梁朝伟与杨千嬅在堆满商品庆祝圣诞的商场里相拥亲吻,完全就是一个物质社会的幸福模版。
“在人群里我们擦肩而过,在城市的呼吸中沉默游走。”
城市人在地下铁里穿梭,心里满是对求而不得爱情的幻想和遗憾。
婚姻介绍所老板梁朝伟和视障女孩杨千嬅原本是不可能有交集的二人,就算因一通电话二人吃了饭,但送她至地铁口后故事也该就此结束。如何让故事继续下去呢?编剧的代言人天使用了魔法,通过“如果他突然瞎了该怎么办”来将他拉进她的生活,那原本他永远不可能有机会理解的生活。
最喜欢他俩坐在公园听声音的那一段,日常如此耐听,狗声车声学校声,扣表盘的声,拉盲棍的响,辗转鞋底的不安。
最搞笑的是梁朝伟一早醒来发现自己看不见了赶紧给朋友打电话问:
“之前买的保险如果我突然瞎了能赔多少?
哦,没什么,我想我瞎了。”
看梁朝伟演绝望真的很好笑,因为他真的很绝望,但你又知道那是假的,所以很安心,很好笑。
张震与董洁的跨国情愫也很动人,跟梁和杨那种港式的嬉笑怒骂的爱情不太一样,他俩更像是当年台湾与大陆情感暧昧时的样子,那种彼此好奇、互相吸引着充满甜蜜气息的好日子,早就一去不复返了。
03年末的电影,在2020年的寒冬里却看起来感觉很温暖。03年电影宣传的时候,王家卫就提到过希望在sars肆虐的一年里,给大家在寒冬里带来一点安慰。这些安慰,坐上时光机,带给了十七年之后的我们。
同样是冬天,同样是病毒肆虐,这次的病毒发作比sars更甚,人类毫无还手之力。听着窗外的风声,不禁想到如今人类社会也面临巨大的寒冬,寒冬不仅来自于病毒,更是来自于如今意识形态的分崩离析。电影里的跨地恋爱,不同地方的年轻人能只靠感情便能互相理解,在如今看来像是一个幻梦。
02年是香港电影的临界点。中国的《电影管理条例》发布,中港合拍电影由“境外电影”变为“境内电影”。由此香港本土电影正式脱离独立姿态,开始大量与内地合作,并为两岸三地观众打造。这部《地下铁》也是一部试水,电影元素稍显混杂,但可以看出是为了刻意抹去地域特点,而打造放之四海而皆合理的“都市电影”。但虽然电影的地域特点被可以抹去,但无论从主演,还是故事结构,还是情感,都可以看出其背后的团队依然是那个专业的香港电影团队。
导演马伟豪,监制王家卫,风格完全不同的导演,带来两个风格迥异的故事。梁朝伟和杨千嬅的故事是马伟豪的爱情喜剧,而张震和董洁的故事则是王家卫擅长的文艺片。
电影本身没什么可讲的。这是一部没有坏人的电影,这是一部真诚的渴望融合之作。从此望去,香港电影逐渐失去其独特性,一方面靠传统的警匪、动作类型片来拉拢内地票房,另一方面则在独特的香港地域特色内越走越远。真诚试图讲述互相理解的电影,比如去年的《花椒之味》,显得格外难得,却在如今的情景下显得费力不讨好。
呼,看到豆瓣上点赞最多的两篇影评,分别写于07年和08年。言语之间的真诚在如今看来显得很罕有。那时他们对电影里的浪漫是认真的。这真诚,即便在如今看来有些幼稚,却显得尤其珍贵。他们曾是相信一些什么的。而十几年间,我们失去了什么?
难道生活温暖的不是一些可爱的小事,小细节吗?电影很多时候温暖,也许是因为它让你回忆起某些相似经历,这些回忆过滤加温后在身体里窜来窜去。
虽然和之前看过的漫画《地下铁》完全不一祥,可是还是觉得很温暖。 ⭐电影里️海约(杨千嬅)的笑容好甜好纯真啊,有彼此喜欢的人,哪怕眼睛看不见这个世界,内心也会繁花遍地吧。 ⭐有一段,️旭明失明后,海约和旭明一起拉手坐在长椅上,用耳朵凭声音感受这个共通正在发生的世界,感觉好浪漫。
⭐️地铁穿梭的画面,想起几年前经常在地铁观察来来往往的人群和发呆的时光。也想起地铁启动时,站不稳,旁边有喜欢的人拉着手。
⭐️海约帮旭明的刮胡刀,手机贴上星星做记号。旭明认为贴上星星的东西就是属于自己的咯,就在海约手背贴上一个粉色星星。然后海约也在旭明脸上贴上一个星星。
因为笑点低,然后好多好笑的细节,反复看了几次。️例如旭明失明后,几个男生好朋友陪他睡觉打呼噜和没被子盖那段以及打麻将摸错牌还硬糊的那一段。还有拿着伞当拐杖,逞强不让人家扶他,伞已经打开了,还硬往前走。
有时想想,真的很感恩有一颗敏感而笑点低的心。哈哈哈~
all 4 O.S.T, especially 4 主题曲——也许是2.5流才子才情的顶峰。
伟仔连声音都有戏。当他发现自己眼盲,摸到电话,问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上次买的那份保险,如果眼瞎有用吗?”让人哑然失笑之后,却又用无比茫然的口气,说了一句“我想我盲了。”后来打电话给远在加拿大的妈妈,也是故作无事,却又让人心疼。为伟仔加多颗星。马伟豪早期的爱情片比现在好多了。
奇幻、浪漫、温暖。确实是几米的风格。这样一部电影,情节发展什么的,已经完全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表现这个温暖的过程。断续的黑屏和虚焦的运用,给观众以盲人视角,非常贴合主题。人物设定也是尽量简单,尽量漫画化,以不打扰这个温情的故事为准。全片氛围富有童话色彩。往对方身上贴星星的行为,真是太浪漫了啊!美中不足的是,董洁的表演忒矫情,她的声音也太出戏了,是唯一拉胯的点。最后,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睡觉一定要关窗户,不然中了风,可是会瞎的啊!8分。
最开始被吸引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它和几米的一本漫画绘本同名。我喜欢那本漫画绘本! 下一站,会有人在出口等我吗? 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独处与自言自语,在硕大的城市里练习从一个陌生的小站出发,前往另一个陌生的小站。一路上,我们总是努力寻找希望,生怕幸运就在身边,却被我们粗心错过。 电影改掉了漫画绘本的很多东西,可是这一点保存下来了。 我们一路努力,想要找到最甜最美的那颗樱桃,可是有时候也许是因为靠的太近,反而视野模糊起来了。 看电影,好喜欢那首插曲,一首法语歌。听不懂歌词,可是喜
梁朝伟的形象不太符合以外,其他还好。@Home CCTV6
天使甲把梁婚姻介绍所的广告留给杨,杨打电话意外解救了梁的砸场子风波,梁承诺免费给杨介绍男朋友结果没有人愿意约会盲女,梁只好亲自上阵,唯一的动画场面还挺漂亮。梁突然变成盲人,自暴自弃故作镇定后终于学着做盲人,与杨越走越近。圣诞节两人分开选礼物,梁吃了天使送的糖,突然恢复了,却刻意隐瞒,杨生气离开。杨爸安排两人见面和好。天使调换了两封信的内容,张的告白贺卡送到了董手中,董和张一样经历着单恋,两人一起讨论恋爱的真谛,渐渐互生情愫。天使假扮的老头引导两人在地铁里大冒险。副线爱情来的太快太莫名,主线也有点随意,剧情进行不下去的时候天使是工具人。
张震和董洁的部分既不能和男女主角同级成为平行线,又和主线毫无关系,显得突兀且无意义,桂纶镁更是沦为龙套。但梁朝伟还是挥洒自如,让其余众人黯然失色。
你的圣诞愿望是什么?你知道单思的味道么?
没有漫画的浪漫感觉
我以为《孽子》是范植伟唯一动人的戏了,其实这部也是;董洁的念白很好听。
一年过年电视看的,当时还蛮喜欢的,今天看听风者,突然想起这是那是他第二次演盲人
本片根據几米同名漫畫改編,是馬偉豪罕見的愛情文藝片,連他一貫的御用搭檔楊千嬅都丟下“大笑姑婆”的包袱,不再誇張演繹,開始認真地演起戲來。此片與同時期港產片諷刺時局或者以嬉戲玩鬧逃避現實不同,而是以愛情故事作為基本元素,串聯起不同世界與人物,大團圓結局除了圓滿市場要求外,更滿足觀眾對太平盛世的嚮往,當中張震與董潔這一對兩岸男女,除了陳腔濫調的愛情格局外,從互不相識到互生情愫在一起,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大陸與台灣渴望息事寧人,希望大一統的心願。而香港一段,失明失意的梁朝偉在同樣失明的楊千嬅寬慰下,走出對現實的恐懼,也有為經濟風暴後現實中的香港男性觀眾提供一個慰藉之意。
2003 年 过年和MM一起看的
除了《地下铁》的片名和编剧署名有【几米】还有某些“人物与场景设定”,我实在想不出这片子跟同名绘本有毛关系了?绘本,只是取材童话中的一个画面,而电影的作用是将绘本的故事进行填白完善并有所创新,可这片子大量的不合理剧情实在是有够矫情,俨然没有绘本那种浪漫温馨的灵气;演员表名单加一星。
还特意租碟回家看的,失望不已。在香港,连梁朝伟这样的演员都要演这样的片子,甚至比这更烂的片子……
大量的特写镜头无比好看,拍得像广告似的!喜欢张震和董洁的扮相!音乐运用得也很喜欢,没有被绘本所拘泥!比《向》要好得多!
整部電影看下來,就是窩心。很適合聖誕看的一部電影。千嬅的演技開始爆發了(最後也獲得金紫荊的提名)。整部電影浪漫又不失幽默(主要是梁朝偉的功勞)。唯一敗筆竟然是結尾前聖誕大餐一幕中發聲的兩個跑龍套小孩,沒有演技,完全是在背台詞,那個女孩子以為自己是在詩朗誦嗎?!真是氣死!!
看了《地下铁》,本来冲着王家卫去的,看完要大跌眼镜为什么王导如此童话,才明白是个兼职。。。。不过整部电影童话色彩之外,还是有他观念的身影,比如海边董洁说话那段音乐一下子上来,她说起她的暗恋,好像东邪西毒中似曾相识。不过我更喜欢,我闭上眼睛,全世界都是你的感觉
3星半 没看过几米的原作,但片子还算不错吧,毕竟王导监制,不少地方还是有些小浪漫的,尤其适合情侣。梁朝伟与杨千嬅那段比张震和董洁那段有韵味,双盲者间的爱火真的十足可爱,两人的性格也尤其互补,一个傲娇自尊,一个宽容耐心。我一直觉得眼盲者能比健全者感觉到更多东西,毕竟不是用眼,是用心的
不错啊,几米的绘本里的故事,没有太大的颠覆,感情把握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