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末》是阿根廷新人导演卢西奥·卡斯特罗的处女作,讲述了阿根廷诗人Ocho(巴贝里尼饰)和西班牙人Javi(普霍尔饰)的同性爱情故事。
电影最主要的特色是模糊了三条时间线,三段时空以“性”为纽带联结。第一段时空里两个男人一见钟情,在做爱没有避孕套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起身去买,炙热的欲望不会因此消退。在这一段结尾两人的交流中,观众得知了Ocho有一段长达20年的感情,而Javi已婚有了女儿。第二段时空是年轻时Ocho的性觉醒与解放,他会追随陌生男子让他口交,会和Sonia的男朋友Javi暧昧上床,又独自离开。导演很巧妙的在这里闪回到了第一段的交流,第一第二段时空变得模糊又暧昧,一如两人的感情。Ocho得知Javi在自己离开后和Sonia坦白了一切并两人分手,Sonia发生车祸逝世了。Ocho想挽留Javi,却只得到了一句再见。独自一人的Ocho踩到一只橡皮小鸭,导演顺势开启了第三段时空,在这个时空中,Ocho和Javi结婚了,那只橡皮小鸭是他们的女儿的。第二第三段的时空产生联结,而他们的婚姻就像踩到了那只橡皮小鸭,硌脚了。这一次,他们没有了激情,做爱体位也发生了变化。Ocho在楼上向下探看见了年轻的Javi,时空交织,一如二十年前。
三段时空交互,导演使用了不同媒介来转换,如转场拍照的相机、kiss衫、橡皮小鸭、一空一满的两种冰箱状态等。同时“水”也在电影里象征着“性”,第一段两人在海中相会,周围流动的海水比喻情感的流动,两人浸在试探和爱欲里;第二段Ocho在喷泉旁写信,随后他就遇到了让他动心的陌生男子,和《湖畔的陌生人》一样跟他走了,喷泉喷出的是磅礴的欲望和性解放的勇气。
电影真的是讲一段求而不得的同性爱情故事吗?若没有第三段时空,我认为是,两个人因为误会错过了,因缘再会却时过境迁,最终有缘无分。导演加入了第三段两人的婚姻故事,要讲的不仅仅是朱砂痣和蚊子血的对比,是Ocho对自由的追求。Ocho是个有原则又谨慎的人,他会因为约炮软件上没有喜欢的人而把手机仍在一旁自慰,会因为在美术馆被剧透而提出自己的意见,会因为口交后害怕得艾滋而查阅资料。这样一个人,在这20年间从一个主动问别人“喜欢小孩吗”的人变成了听到“你没有小孩很奇怪”后露出尴尬笑容的人,他信誓旦旦得说“不要小孩,世界会被狭隘、偏见、有种族歧视的人霸占”,但有了小孩后呢?或者有了婚姻后呢?书上写着“如果我能找到一种方法,永远都在中转,保持失联和不熟悉,我就能永远留在自由里”,婚姻和孩子已经困住了这个渴望自由的人。同志电影里的女性角色一般都是配角,有些甚至无关紧要。在这部电影里一共出现了两位女性,一位是女儿,另一位是Sonia。Sonia在分手后选择自杀却活了一下,又因为追逐梦想死于意外,碾死她的还是垃圾车,很讽刺。她的歌声代表了死亡,Sonia、Ocho和女儿三人同框是在临近结尾的街上,Sonia唱着死亡之歌,Ocho抱着束缚自己的女儿,相顾无言。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是那件被丈夫说无用的kiss衫,牺牲自由换来的只是爱的消耗殆尽。他如美术馆里飞翔的鸟那般投奔哭泣的太阳。
很有意思,Ocho可以看作阿根廷的化身,Javi是西班牙的化身,而阿根廷曾经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他没有自由。所以导演借Javi之口像Ocho道歉:“我很难过你病了,我以这个城市的名义向你道歉”,细想有一丝浪漫啊!再往外延伸,Ocho不学经济学改学文学,是否在暗示曾经经济辉煌的阿根廷的没落呢?
导演将Javi的职业设置成电影导演,在电影里拍电影,我认为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世纪末的每个人都对2000年感到焦虑,电影是这些经历的投影。最终,电影里的那部电影没有完成,因为Javi更多审视自己的体验,更少审视自己的爱好。而Ocho认为爱好是体验一种,真实的导演是在和自己内心的矛盾对话,拍摄完成了这部《世纪末》
作为一部新人导演的处女作,我会给它好评,它有想法,有设计,有作者表达。在“世纪末”这个宏大的主题下,聚焦如此小的感情波折,倒像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倾一座城来相聚,到世纪末却分离。但它里面的情感细腻程度不及马可·伯格的电影,对话给人的感受也远没有侯麦那么舒服,甚至两个同性主角换成一男一女,故事也是可以发展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将同性题材去猎奇化,但抽真空抽到如此空,不知道对影片是利多还是弊多。同样的,两位主演容颜不变这个设计也会给人带来迷惑性。摄影很平淡,结尾的空镜头太像PPT展示了,功亏一篑。
1:14am 耳机里在放着酷玩的Daddy 刚刚看完了世纪末 莫名其妙地又想要分点讲,不过总觉得这破坏了整段文字的美感。那种行云流水的,携带着情感的,使人共鸣的文字。 就像是一部好的片子一样,也许也像是一段不算完美的爱情一般。 哈维是一个典型的似乎严谨且无趣的德国男人,“我”是一个感性的,体验者。但哈维又是一个穿kiss衫,细心照顾人,安静的,看似有很多故事的男人。“我”似乎困在一种情感与人格的来回里,向前是攻击性的,向后是隐忍的。 “我和一个人生活了20年,但我很确定那个人不是你。” “我知道那不是你,这是我唯一确定的事。” 看到这里,似乎迎接我们的是某种释然式的悲伤结尾,某种20年后的新的生活,那些在所有无助、无趣、无感的碎片中所曾向往过的状态。但是“我”接着向下,然后“我”看到穿着kiss衫的哈维。他似乎向“我”告别,他远离,消失在昏黄的路灯下。但我总觉得“他”在这座城市的某个地方,仿佛知道他在这座城市里,这个事实,就让“我”感到开心。我们可能在某一刻相遇,在超市里撞面,亦或“我”再次从阳台喊住他,一段新的相知相识。 此刻我便觉得一切变得合理。那些所谓的“开放式婚姻”,伴侣间的“性疲惫”,“索尼娅的死亡”,他们不复存在。 爱一个人,便是爱他的全部。电影只不过将这些不同时刻的情绪戏剧化。 哈维向你抬杠,刺破你幻想的那些美好瞬间,生活不再像你所想的浪漫与戏剧化。 然后哈维会换上kiss衫,在街道上,向上看,朝着你微微笑,像是邀请。 生活本就无趣,它是日复一日的时光拼凑的循环结构,但生活总是存在某种kiss衫的时刻,那些定义时间、塑造记忆的瞬间,一个微笑,一个吻,一段舞,一次注视。 我爱电影,就在于电影可以用它独有的手法去叙述一个故事,一个本该戏剧化的生活,它告诉我们生活是充满情感的,一段长串的独处,大笑,大哭。它有关体验。 这是一部可以看第二遍的电影。
依我的理解不存在平行空间和想象
20年前的相遇从此二人在一起相守,大胡子精神层面不愿意接受终点,只想中转停留永世自由,用能说服自己的理由说服自己,强迫到记忆混乱,失忆。不要小看精神力的强大,男主是想到可能染病都能逼自己紧张到呕吐生病,臆症就是这么来的。
而Javi就是一直陪伴他20年的丈夫,两人一直生活在这里,两人用Ex的卵子抚育了一个女儿,女儿的玩具橡皮鸭子就是时间的信标。
大胡子一直是那个不愿接受安定下来现实,爱上阳台,爱自由,爱孤独的理想主义者。Javi看到那本书也明白大胡子“生病”失忆的原因。
悬疑中透露着感动,Javi一直配合大胡子出演,不生气不自怨自艾,两人反而有自己的独特情趣,比如假装不认识求搭讪,谎称自己家就住这栋楼,假装另有丈夫是open marriage,假装要扔掉重要的记忆信标KISS T恤…
就像初恋五十次一样,就像每天回到家发现老婆在装死一样,Javi是愿意一直陪他玩的人,于我是最大的浪漫和感动!
两人初吻fall in love 的歌Space age love song选的太棒了👏
在2019的结尾,一个人窝在被窝里看完了这部可与《喜欢,轻吻,快跑》和《周末时光》媲美的同志电影。
影片分为三个部分,用大量的平常化却又十分精炼的对白,细微的生活物件和两个男人的火花向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温暖的,美丽又哀伤的故事。提醒我们“请勿善忘”。
每个部分都配有一个高潮点去推动情节,而KISS T恤作为贯穿全片的线索,巧妙地连起了三个时空点。
不同的人因经验,心理需求等因素会对电影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而我的解读和夕爷的《约定》写法一样:前半段是真的,后半段是假想的。
在影片最后Javi穿着KISS T恤离去后,Ocho穿上假想前(P1时空)的灰色T恤,回到现实生活。
下面想按影片顺序分部分讲一下我的看法和感想。
Part1 孤独和炙热的心将我们连接
第一部分用了很长的篇幅交代了男主Ocho(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孤独、渴求,划着Grindr头像、走在街上日夜寻求着,却只能以自慰来收尾一天的疲惫、失落和欲望。
这时,在第三次(第一次是海滩前的早上在阳台上,第二次是在海滩)遇见男二Javi时,两人产生了联系。交合的方式是下半身连接,没有接吻(不同于P2、P3的连接)
P1的高潮点在于天台上的对话,用开诚布公的对话将两人的情感状态及爱情观拉开帷幕,并延展出Part 2.
Part 2 拥抱代表想拥抱
P2作为影片的中段,很出色地完成了将影片推向高潮的任务。且这段有几个的细节完成得非常好。
1)两人都产生了生理呕吐(类似表现手法可参考《断背山》和《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前者Ocho的呕吐引出了两人的初次碰面,而后者Javi的呕吐则是因为对方的离开。
导演用无法抗拒的生理反应去映射生命中无法避免的相遇和分离。
2)拥抱代表想拥抱。一旦你对一个人有好感,就会想进一步触碰对方、了解对方。牵手、拥抱、亲吻、交合等。
在P2的高潮点,两人在房内忘情起舞时,正因为Ocho抱了Javi,两人才开始亲吻,产生两人的第一次身体连接。(不同于P1,P3的连接)
3)快乐使人忘掉天地。两人亲吻后,Javi第一时间推开了Ocho,后来二次亲吻后还是Javi先主动停止接吻。因对女友Sonia愧疚和自我认同怀疑,捂了下眼,脸上闪过一秒的空虚、愧疚驱使其不得不靠烟来麻醉自己。(此时两人皆还有女友)
4)生病往往会伴随着身体上的新生和思维上的启发。疾病让我们不得不停下脚步思考,同时更新身体机能。Ocho在睡觉中迷迷糊糊被好友Sonia的歌声吵醒,(唤醒)了自己去追求真正喜欢的写作事业,而不是继续读商科。
Part 3 灿烂假期结束,没法让节目延续
I'm getting closer to the coast and realize how much I hate arriving at a destination. Transition is always a relief. Destination means death to me. If I could figure out a way to remain forever in transition, in the disconnected and unfamiliar, I could remain in a state of perpetual freedom.
随着我开始靠岸,我意识到自己多讨厌抵达目的地。中转永远是轻松的,抵达终点对我而言意味着死亡。如果我能找到一种方式,永远都在中转,保持未连接和不熟悉的状态,我就能活在永恒的自由里。
虽然P3的篇幅非常短,却在后半段完成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反转。同时呼应了Javi在书上看到的Ocho的心声 - 想要永远保持中转,不想抵达终点。这里的终点既代表着Ocho觉得婚姻/永久伴侣是亲密关系的终点,也代表着Ocho不想离开Javi,对中转假期的依恋。
而P3的高潮,很明显是看了十几遍的床戏部分(并不是阳台对话)。
两人终于完成了完整的全身连接,既交合也亲吻了。(P1、P2都分别只完成了一个,没有达成完整的交合)。
同时两人在做之前Javi对Ocho说:“有时候一个人想要的欲望强一点,另一个冷淡一点是伴侣间很正常的事情。”(呼应了P1天台Ocho说自己与20年的男友已经有成熟地去面对这些问题。)
男主最终在幻想中告知对方,我知道这些和你生活已久的记忆并不是真的,你并不是和我一起生活20年的人。你只是在我舍不得离开你而产生的幻觉里和我成了长久伴侣。
聊完后Javi回房间了(离开了),此时影片再次切回到P1时空里,Javi本就应离开的场景。
他穿着贯穿全片的线索KISS T恤,回头看了一眼。
而Ocho穿上了P1时空里的灰色T恤(此时本没穿T恤,而在P1时穿着灰色T恤。同时冰箱也回到P1的空荡,没有P3里堆满食物和家庭生活气息的状态),接回到P1的场景,代表回到现实。
结语 - 请勿善忘
导演用影片想告诉我们的是,要珍视自己爱人的能力,并且相信自己的爱,拥抱这个世界。
关于如何正确去爱一个人,拥有爱人的能力,可以参考我写的这篇文章。
P.S. 我有个公众号Water森,主要写一些乐评、旅行感悟、生活见闻,欢迎你来拜访:D
处女作能有此功力,所以给四星。
三段叙事,如果说第二段是第一段的“前尘往事”,那么第三段只是男一脑中的臆想。如果当时他和男二没有擦肩而过,而是相知相守二十年,最后的情形也只是“成熟地面对各自不同的需求”。
说实在的,当第二段结尾,男一留男二在家时,我非常怕男二毫不犹豫地说:好!因为眼前的这位毕竟是他二十年前穷尽一切找寻的对象,现在他终于又和他在一起了,而且两人显然很投契。
还好,男二说,他和丈夫约定,开放关系下,无论如何不让自己陷入这样的境地(两人约定还是走下去)。这,与男一和爱人相守二十年分手,找寻所谓的“孤独的自由”,是个明显的分别。
无论最开始的烈火有多少猛烈,最后还是要回归到开门七件事的普通生活。
回头看第二段里引用的这句话:
I'm getting closer to the coast and realize how much I hate arriving at a destination. Transition is always a relief. Destination means death to me. If I could figure out a way to remain forever in transition, in the disconnected and unfamiliar, I could remain in a state of perpetual freedom.
这所谓的永恒的自由,存在吗?
这段英文,大概是理解第三空间故事的关键。 I'm getting closer to the coast, and I realize how much I hate arriving at destination. Transition is always a relief. Destination means death to me. If I could figure out a way to remain forever in transition, in the disconnected and unfamiliar, I could remain in a state of perpetual freedom. 第三空间应该是臆想吧,二十年后再相逢,他回想当年奉为圭臬的这段话,或许有些后悔,于是臆想如果自己是和他处在联系和熟悉的状态会怎样,能否获得期待的自由状态。 两个男人的三个空间,其实也是三种典型感情故事:激情偶遇,怅然重逢,朝夕相守。哪一段都可以很美好。
我在夜空的阳台弯身凝望着你,你在路灯下的身影像走进下一个似曾相拥的世纪。你在清晨的树荫仰头看见了我,我在晚风中抽完一根烟沉睡在上一个层叠交错的时空里。
用二十年来遗忘,用一天来记起,再用余生去回味。太美了,一切都太美了。
大失望。故事性乏善可陈,中间20年前的闪回如果只是为了介绍Ocho和Javi两个人的相识大可不必,最后的plot twist, 中年同志对婚姻生活的二次幻想?I don't see the point. Ocho第一次离开Javi拿起书读的那段特效让我想起XP系统的桌面保护,差点在电影院喷出来。此外,Ocho的骨盆前倾太糟心了,搞得只有Javi的肉体值得看。
世纪末有过一首中文歌叫 或许可能应该,歌名暗合了这个在回忆和幻想间漂移的三段体故事。当年方寸大乱的恐艾进化成淡淡一句我在吃prep,二十年改变了一个群体一代人,长大才知道平权不是终点,自我追寻永远在路上。想与你乘着流失的时光,不在乎是沙漠或海洋,就算全世界都暗淡,你始终在我的心上。
6年前被垃圾车辗死的索尼娅不可能借卵子给4年前认识2年前结婚的夫夫生女儿,且20年前后人物的妆容着装都没变化,只因为一切都只是奥乔亚的癔症发作,全片只有67分钟至79分钟是真实的。其实1999年(世纪末)奥乔亚就和哈维在一起了,后来奥乔亚得了癔症经常内心自导自演独身放浪爱自由的小剧本,而哈维却一直不离不弃甚至迁就他找活得好好的索尼娅借了卵子生了个女儿……这么一想哈维还真是一个守护天使。
“随着我开始靠岸,我意识到,我多恨抵达目的地。中转永远是轻松的,抵达我意味着死亡。如果我能找到一种方法,永远都在中转,保持失联和不熟悉,我就能留在永恒的自由里。”
缩水男版《穆赫兰道》。一颗星给一个天菜。天菜只和天菜恋爱。
我对这种类型的同志片已经有点免疫了,两位男主除了身子和颜值可以拿来馋之外,人物刻画也太平了吧,完全没有代入感
电影呈现一种朦胧梦幻欲说还休的感觉,以二十年为基准讲诉了一个相遇失联重聚白头的故事,颇有种将「爱在」三部曲浓缩在90分钟的意味。如果说前两段时隔二十年的一夜情还中规中矩,那么第三段超现实部分则完全将影片升华到另一个层次,不论是脑中幻想过完一生还是平行时空白头偕老,解读可以存在多义性。最后一幕阳台上回到现实挥手告别,又让人想起《莫里斯》里聚散有时缘分天定的结尾:充满遗憾的人生总会让人慨叹啊!
叙事技巧略显笨拙,时空的“幻变感”没能很好地体现出来。但对每一段“当下”的刻画却浪漫可爱又令人眷恋的,非常喜欢两人跳舞那场戏。最后那个小“诡计”玩得很妙,一场跨越时间与记忆的失落。假如当初没有错过你,那会是什么模样?或许二十年前的那场高烧,也只是我虚无的幻想吧。
#硬盘清理计划# 如果影片存在奇怪的晦涩,那么很大程度要归咎于创作的小说思维而非电影思维。在描绘时间上,两者显著的区别是电影的时间是具有物理性质,在银幕点亮的瞬间,街道景观以及人的容貌都也被照亮了,因此无论是描述过去时还是畅想将来时,它们在同一条时间线上都是有明确落点的,从而无法如小说一般被隐藏。
两个男人,三个时空,同一个世纪末。总是会遇到,总是会约炮,甚至会幻想在一起二十年,就着巴塞罗那的绯红日落下酒。然而缘分太短,记忆太长,有种美好叫遗忘(男2越看越有味道...)
解读1: 第一段是现在第二次见面,第二段是过去第一次见面,第三段是男主臆想两个人在一起但不愿接受一直在一起的状态。解读2:男主失忆,男二通过营造约炮的关系,讲述两人初次见面的情况,男主踩到小鸭子唤起两个人在一起的画面,最后还是没有接受两个人二十年的记忆。
如果当初没有错过一个人的话,二十年会怎样,导演用了这样的方式拍出来,非常棒的一个命题,拍法并不是很适合,导致情绪整体上有点跟不上,好在故事的设定比较容易加分,但导演最终的主题表达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可能这就是中年同志在平权后婚姻合法化之后的心态吧,本质上跟异性恋没有任何区别,悲观谈不上,可能这就是中年人的世界,我们就把这当成一种同志片的进步吧。
二十年容颜不变有些困惑
第三段平地乍起高楼,他在楼上向下探,时空交织,一眼望穿二十年,待回过神来,楼下的他遁入夜色,世纪末的一场梦交换了身份终于此刻醒来,无限怅然。
D+ / 总感觉导演看过《恋爱症候群》,但是那种时空转换的错愕或是惶惑好像都没有拍出来。
3.5 今年的[周末时光]。人生的可能性带来不一样的二十年,一转眼物是人非。两个演员火花四溅,见证了同志史上最近的二十年。上个世纪的情愫要到这个世纪来还。导演本人坦言男主和自己很像,看来一定是Kiss铁粉。(导演说故意20年前后不变妆,因为聪明的观众都能看出来😅)
导演真是自信过头。
3.5 三种不同时态之间的每一次转换都处理得很暧昧,所以时态之间又可以相互转换且特别迷人。在这种变换不定的时空交替中存在始终不变的常量,那就是在世纪末的巴塞罗那爱上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