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个mission from GOD,好哥俩招惹了警察、红脖、辣脆、走在街上被火箭筒轰、住的旅店被炸得稀巴烂......然而,就是这么倒霉俩人,挨了炸毫发无伤,被轰到天上落了地甚至还能从支离破碎的公共电话里白捡一把零钱。就连那辆破破烂烂的老警车也是神勇无比,闪转腾挪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等把兄弟俩载到目的地之后才散落成一地零件。要说哥俩没有老天相助,那还真不好解释。
John Belushi和Dan Ackroyd二人都是Saturday Night Live的初代卡司,the Blues Brothers也是他们十分经典的一个Sketch。所以,本片可以看作是第一批SNL电影之一,片中能有如此多巨星甘当绿叶,很大程度也是看SNL的面子。和SNL一样,本片就是一个盛大的趴体,一条简简单单的故事线成了大家疯玩疯闹的依据,再怎么无厘头都不过分。无论是孤儿院充满“宗教神秘感”的自动开关门、车子飞得比天高的辣脆分子、警车怼怼乐,还是“莱亚公主”理发店的招牌“Curl up and dye”这样的谐音梗,总有一个能戳中观众的笑点。
更值得一提的当然贯穿本片的布鲁斯情怀,或许说广泛的音乐情怀。片中几位惊艳出场的艺术家基本涵盖了美国从20世纪30年代到电影拍摄时期最为重要的几个乐派:饰演看门人Curtis的Cab Calloway在舞台上一开嗓,众人仿佛梦回爵士年代;James Brown在教堂里高歌一曲,同时致敬了以自己为代表的Funk和黑人福音歌;街头卖艺的John Lee Hooker演唱了自己的R&B代表作Boom Boom;而乐器店老板Ray Charles和餐馆老板娘Aretha Franklin当然代表了Soul的最高水准。同时,电影也没忘了Country和Rock'n roll,先让主角们在红脖酒吧里唱了一晚上牛仔们最爱的歌,最后又以一首Elvis的Jailhouse Rock为电影收了尾。
愿望纯真、勇往直前,偶尔还能唱唱劲歌热曲,别说观众了,老天爷都很难不爱啊。
看《大空头》开头有个镜头,让我想起了这部《the blues brothers》,记成Bruce brothers 搜索半天才找到 之前第一次看的时候,就觉得很爽! 现在重温还是一样的感觉,这种玩世不恭的态度,这份对修女玛丽及孤儿院的温情,以及那份安定自若的傲气……太喜欢了 后来才知道里面的助演都是摇滚大师,我当时就觉得这个宝莱坞的歌舞,是两个概念。 就电影本身而言,一条主线很明显就是为了报恩筹款,召回乐队,找场地……逐步展现出人物的内心,并非只有表面看起来的罪犯,我行我素的个性同时办了很多出格但很爽快的事,让人由厌转爱,演唱会达到一个高潮,缴款拉回温情,其它来追的人相比之下又反衬得很荒诞。两个主角爱情小片段,又让人意犹未尽,处理得恰到好处。这哪里是在讲电影故事,是在讲摇滚。当然片中的音乐表演更是经典。
刚看完,看的原因是剑桥《世界音乐的历史》中blues章节下提到the blues brothers使用了几乎所有与蓝调有关的音乐形式,成为最好的宣传片。 情节很搞笑无厘头,很多部分黑色幽默而破坏性太大了(这拍摄成本得多高)但还是想说说音乐 很难得看到ray Charles, Aretha Franklin和James brown客串。 广义blues的形式转变过渡体现:最早的凄凉与伴奏单纯的,到二三十年代大乐队类型的,到ray Charles和Aretha Franklin的soul/R&B,以及某些较为纯粹的country形式,最后又被抓进监狱里的jailhouse rock已经算到了Elvis Presley的rock时代。总之,乐曲用的比较恰到好处,更惊艳的是ray Charles开始弹琴唱时的那段氛围。 还有一段James brown在教堂里专门做的Gospel与踢踏舞swing的结合。
整体来说,是一个简短的blues介绍,并且大部分内容靠近发展后期,特别早期的blues里的东西呈现较少,风格不是纯粹的单一而是更加集中在四十年代之后。其实效果不如单独听主要blues musicians的代表作好,还是以碎片和断状的音乐信息呈现。只是应景而让人感到律动,严格逻辑意义上并不按照音乐史来。(20世纪美国流行音乐讲真也太乱了,没法明确分出来个先后因果所以然。)
就冲卡布卡罗维也得看看 这个曾是七十年代最有名的喜剧秀的电影啊 剧情荒唐 带小品感 但一如既往的 这两人有点疯狂 这才是美感所在啊 再说一句好了 福禄双霸天 太会音译意译的结合巧妙了 酷
太摇摆了!看到最后我都跟着跳起来了。剧情其实极简单,黑西装双人组为了给教会孤儿院筹款,一个一个的拉回他们昔日乐队同伴,要办一场公益演出。要看歌舞,这有雷等一干高手,双男主风骚精确的歌舞也让人怀疑他们是专业的,灵魂乐布鲁斯等等花团锦簇的;要看无厘头,这里有一路追杀他俩但直到结尾才揭露身份的女人,各种大场面的堆砌几乎歇斯底里,片尾为了抓双男主,警方天上地下的出动了不止上千人,各种飞车戏也是同样不计成本且没有必要,这么一本正经的搞笑也是很自信了。但遗憾的是,纳粹、被冒名乐队和警方几条线在演唱会上并无出彩的交汇。双男主演的很好,那种寡言、憨厚又专业的状态浑然天成,郭利斯马基的作品似乎受此影响,周星驰的《功夫》里用了段本片的旋律。那个舞台前装铁丝网而观众一直狂仍酒瓶的酒吧太屌了
太欢乐,太闹腾,太浮夸,太无厘头,太脑洞大开。就像一杯烈酒,喝起来很嗨,再深度一点的,没有了。
即二又帅!蓝调兄弟实乃破坏之王。James Brown,Ray Charles,Twiggy,Carrie Fisher及一堆不认识的家伙们
布鲁斯无非就是大逃亡,大混乱,无家可归和救赎.如果那年那晚在德国没看过这部片子,不知道我现在会是怎么样.We're on a misson from G.O.D.
high到无敌,虽然Blues不是我的菜,还是看得超兴奋,兄弟俩像是从郭利斯马基的电影里走出来的,这狂欢劲儿又让人想起库斯图里卡,都是我的大爱啊!
布鲁斯拯救教会孤儿院。有音乐片中少有飞车追逐镜头,场面不小。导演约翰·兰蒂斯,《美国狼人在伦敦》和《不死传说》的导演
基本上70年代影片的类型和风格icon都能在本片中找到了,兰迪斯真心是个多面手啊
最后这尼玛都是些啥啊......又疯又闹但是一下也没笑出来,还是动物屋玩剩下的玩意嘛,而且很多地方明显兰迪斯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拍才好了索性全部破坏掉.......不过能看到Ray Charles、James Brown、Aretha Fraklin和JL Hooker出现在同一部片里的机会估计不会再有了吧
MD这是谁译的破名啊,哪怕<蓝调兄弟>这个译名都好多了哇,毕竟是蓝调音乐片嘛.歌曲极好极好,是我最喜欢的歌舞片(歌舞片黄金时代的那些歌不喜欢).哥俩造型趣致,追逐大战后车子散架让人不禁莞尔.此片创下了撞毁警车的最高纪律,后来被续集打破.这可是没有CG的1980年拍的!极好
笑得我嘎嘎叫……好多大牌啊直到Minnie the Moocher才惊觉Curtis是Cab Calloway!冲着临近结尾那段搞笑惊险又荒诞的追捕戏(和在乡村酒吧唱的Rawhide…西部土老帽狂喜)也要夸一夸,就是车迷看着可能上百辆报废的汽车心痛得要命。全场最佳之一:车子落地前纳粹干部to老领导:其实我一直深爱着你。
芝加哥;we'll play anywhere for anyboby;we're on a mission from god;gob;
#PCC #Cinematic Jukebox 电影整体结构属于非常标准的《英雄之旅》,但风格和音乐实在太棒了,无厘头指数飙高,看到了很多周星驰电影对此片的致敬(斧头帮跳舞那段儿配乐超像),真是太爱了,而且……这都是啥级别的配角呀…看这几个大佬唱一曲我都觉得值了。片中不光梗多,涉及的讽刺也是超多,种族歧视,白人至上,自由民主,男女平权等。还有这影片经费燃烧看得我瞠目结舌,很难想象如此无厘头的影片制作如此宏大。音乐在影片中占比极重,歌词非常契合主题,跳的舞蹈更是精彩,镜头剪辑和运镜也是属于天马行空,很多镜头就带有一种喜剧感。
大學最後一個學期選修了搖滾樂史。考試出現過一選擇題是:請問以下哪個音樂傳奇人物出演了The Blues Brothers?
9.0/10 分。初看,02:27:46 加长重制版蓝光。前面还比较简单,后面好无厘头,好多车,好多人,坦克飞机,各种夸张。。。音乐真的是大大的好评。。。可惜这些老音乐人我一个都不认识。。。男主,约翰·贝鲁西,1982年3月5日死于“急性可卡因和海洛因中毒”,果然是疯狂的八十年代疯狂的好莱坞。。。
8.5/10。两个某前蓝调乐队成员(其中一个因抢劫而坐过牢)为了拯救将他们养大的孤儿院而四处召回人马重建乐队赚钱,最终成功帮孤儿院凑够钱。影片无厘头笑点不断(比如开车闯进商场那段以及各方人马一起追俩男主那段),整体水平≤8.5(无厘头再搞笑上限就是8.5,因为逻辑不严谨)。
看完算是明白了为什么此片为必看经典。ray charles那段很不错。
《福禄双霸天》由约翰·贝鲁什和丹·艾克罗伊德这对耍宝明星出演,是美国无厘头式电影的典范。虽说现在看来这部片子并不太能戳中我们的笑点,但片中的众多歌星影星及顶尖的音乐还是给片子增色不少:詹姆斯·布朗、阿瑞莎·弗兰克林、雷·查尔斯...还有快结束才出现的斯皮尔伯格。
这俩人又贱又冷又命大,各种戳中我笑点,史上最欢乐最恶搞的摇滚电影啊哈哈哈哈!
剧情什么的很简单 没啥笑点歌不错但对布鲁斯欣赏无能 看的我死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