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为了制造话题点、以及充斥着拍摄组苦不堪言吐槽的精简版,加长版的料显然要更丰富、更扎实(这个电线杆狂魔)。痞子真是个善良的老实人,为了作品可以不要命的【作品至上主义】,让他必须要承担起对他人的责任以及做好背锅的觉悟。痞子的上限太高了,如果不给自己设定deadline,EVA永远无法完结,好在痞子出于责任感,也有着一定要有始有终的觉悟。相对的,在痞子手下工作,也得做好不要命的觉悟。看看鹤卷全程的苦瓜脸,大抵就明白这种痛苦是何等扭曲了。(A part推翻重来这种操作,我直接心肺停止) EVA的故事,就是痞子人生的特写。 旧EVA是痞子极度扭曲心态下创作出的产物,亲生父亲因残疾而将对世界的憎恶发泄在自己身上,从而有了对【残缺美】追求的癖好;“社会父亲”宫崎骏的紧逼,有了“要么开EVA,要么滚”的冷血抉择;寄刀片、死亡警告等网友暴力,让他数次尝试自杀的同时,也在动画中做出了反击,比如真嗣手冲、分尸香香…… 而到了新EVA,痞子的心态也转变了,EVA也从纯粹的作者作品,发展成更为工业化的团队作品。并在难能可贵维系初心的同时,尝试植入了更多有趣想法和创意,让其成为日本动画产业的制作标杆,更成为制作者们梦想的集合体。正如痞子的自述:“因为我把所有有趣的东西都放到了EVA中,以至于后面的新企划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EVA的影子。与其这样,还不如重新制作EVA。” 前田真宏也说了,《终》的结局会很普通,但这份普通是非常有份量的,意味着庵野突破了个体的烦恼与众多的顾虑。换句话来说,普通是对于观众的,而份量是对于庵野的。这个60岁还没有长大的“万年青年”,终于完结了执念,摆脱了“EVA的诅咒”,可以兴高采烈地去做《新奥特曼》和《新假面骑士》了(挠头 (最后多说一点,痞子简直工作狂……EVA停更的八年里,他去给宫崎骏的《起风了》做主角配音、策划了日本动画人博览会、拍了《新·哥斯拉》、担当《龙的牙医》的音响监督、担任《新·奥特曼》制作人和编剧、策划《新·假面骑士》……为了对抗抑郁症,痞子太拼了。创作果然是最好的解药啊)
看到纪录片中痞子和各位staff们辛勤努力的工作,还有绪方姐姐的那一句「さよなら,すべてのエヴァンゲリオン」时,差点绷不住。直到一切都尘埃落定时,痞子走进工作室,各位制作人员就仿佛tv版大结局一样对着他鼓掌(dna动了,这也是对结局一堆人围着shinji鼓掌的响应吧),配合耳边响起的tv版op残酷な天使のテーゼ。一瞬间我的眼泪直接流下来了。当我看到结尾痞子在家乡的车站奔跑时,又想起了剧场版终结尾时真希波拉着真嗣的手在车站的楼梯上奔跑,也真正意识到eva真的完结了。感谢,剧场版终的所有制作人员和声优,感谢庵野秀明。让我的青春真正的迎来一次完结。
再见了,所有的evangelion
一部让人动容的纪录片,(如同jump流一般)向我们揭示了这些日本艺术家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故事。 其中包含了庵野秀明在制作eva时的偏执(艺术家共有特质),热爱(这是基础,只不过内化衍生为别的东西),态度(认真到严苛的地步,也是偏执的表现之一),他(艺术家)眼中的美,表达欲,野心(抱负)…超越了困顿,疲劳,低迷,绝望(自杀),迈向eva的终了。 那种追逐艺术,追逐完美的艺术家特质让人倍感美好和希望。也是对那种在自身领域(艺术家)取得大成功的向往 1.他果然喜欢电线杆直线塔,只不过程度到了痴迷的地步(看剧中特写可见) 2.乡间景象让我很喜欢,如同对新剧场版里的取景,特写的喜欢 3.音乐好听 4.失落:出众的艺术家往往有鲜明又坚定的个性,些许悲哀 PS:以上仅为个人观后感,个人能力所限,远没到达影评的水平还望见谅
仅从纪录片制作角度来看,我简直忍不住要骂一声“什么东西!” 只有五六分的水平 非要达到豆瓣九分的话多出来的应该是全点给了情怀。摄像跟个傻子似的 拍不会拍 问不会问 我愿称之为摄像界低配版鲁豫。感觉制作团队只想做个同人衍生作品或者向娱记发展 就算不是以此为目标但最后反正结果是这样的 如果对eva或者庵野秀明没兴趣的话就没必要看。 托庵野秀明的福 内容总体上依然保持了一定的有趣 但是显而易见 各个方面都可以更好 而且有很大的“更好”的空间。观看过程中总是会让人不禁脑海中闪过“不该是这样的”之类的想法同时不停皱眉 实在是难以夸出个好来 很难想象这是来自2021年的NHK出品的作品。
第一次看EVA是1998年,跟几个高中同学一起。
今年看了终,时隔23年,跟胸部很大的老婆一起。
看完感觉并没有很激动,只是很开心,当年那个阴郁恶心的男孩,终于开朗地跑入阳光……
啊,结束了
但,后来,看到这部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于我而言,才是真正的完结。
在片尾,视角跟着60多岁的庵野一路跑出宇部新川站时,止不住的泪水淌流下来
恭喜你,真嗣
谢谢你,庵野秀明
再见了,所有的Evangelion
奔跑起来吧,少年……
这部纪录片的转折点是庵野决定普通结局的时刻
这样结束eva不仅是作品的结束,也是庵野在20多年以后对自己人生和作品的和解。
庵野作为一个导演艺术家,或者说被奉为天才的艺术家也有我们普通人的烦恼。
这种烦恼成为了庵野对作品较真,想要做更有趣作品的燃料。只是这种燃料对于一个60岁的人来说,在理解了世界之后,很难再像30岁一样可以突破。
30岁的突破是逐渐认知自己的能力,将自己的过往与新鲜融为一体。就像我们在儿童时期创作出一个莫名所以的绘画,这会让我们感到快乐。
60岁的人生我想应该很难再有这种快乐了。越是见的多,越难以创作出认知以外的事物。
庵野选择的普通结局我认为这恰好是庵野对生活的最好总结。EVA经历了青春期(tv),经历了壮年期(前几部剧场版),最后以一种“平静”的方式结局。
这种结局不是结束,恰恰是一个开始。
只有当一个人对自我有了认知,与自己和解之后,这种平静的感觉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谢谢庵野愿意把工作的一切记录下来,让同样进入30岁的我来说有了新的人生体验。
大概年初看了一遍,现在看过《终》又看一遍,这次看出了镜头的用心,宇部市的对照部分几乎和动画里一样。庵野做梦,鹤卷和哉解梦,其他人圆梦哈哈哈哈。果然一切不过是与人的和解,无论是与父亲的童年相处模式,还是现在和安野梦洋子的新起点。庵野大概是完美现实主义者。在重刷TVA和新剧场版时,突然想到从职场剧角度来理解,真嗣是托老爸关系进NERVE的新员工,没想接二连三就遇到开发问题。葛城是组长,律子是资深架构师,老同事绫波丽是个不带感情的工具人,外派来的同事明日香虽是大佬但老是骂他又不指导。虽然是SEELE集团的子公司,他爸暗想搞读研阶段那一套,把冬月拉来校企合作,准备第三次大版本更新。对于新人,公司里有太多审批流程、会议沟通、行业术语,同事全是谜语人。大结局则告诉大家,尽快从中二切换到社畜立场,早日重返社会(血压拉
从2017年9月28日到2020年12月21日试映会完成,三年零三个月,总计1214天的跟踪拍摄。上篇有些混乱,庵野秀明总是指导跟拍小姐姐不要总拍自己,拍这些没用,要拍模型、拍同事、拍外景,甚至还专门开会讨论拍摄纪录片的问题。上篇和动画本体有关的,是先由声优动作模拟,3D建模找出最有趣的镜头角度,然后再会去分镜作画。下篇信息量多出许多:回到家乡,讲述童年时代的经历,父亲因伐木工少了一只脚,影响很深,所以总是追求残缺的美,机体总要断手断脚。初二时迷上宇宙战舰大和号,上绘画课就画出漫画来。大学时跑到原画师前辈去讨教,随后又有了去吉卜力画《风之谷》巨神兵的经历。自认35岁是创作巅峰,推出EVA。到2012年的Q上映后陷入抑郁状态,被宫崎骏拉去配音《起风了》走出阴霾。再接回制作终的工作,2020年遭遇疫情延期上映,好在顺利完成了。
新·鹤卷受难记
这个版本剪得更好,怀疑是被庵野骂了重新剪的
与行家本色的剪辑不同 庵野秀明的1214日是对福音战士更具感情的告别
100分钟扩大版不是比80分钟版好多了么。非要被骂了才肯跳出模板重新剪,上海人所谓“蜡烛”
加长版基本重组了整个纪录片思维,这才是NHK电视纪录片应有的水准。(误删补标)
就可笑…明明已经看过短版…正在吃饭的我居然看了一分钟就开始哭,断断续续到了7分钟都没停下来😂,只能先退出,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哭着吃饭”成就get)…有人说大卫鲍伊是像要特立独行的人的保护伞,让大家觉得自己并不孤独。那我觉得庵野秀明和他的作品也是伞,给那些更不善于与这世界相处的,不知道如何长大,想要解脱但又怕痛的人的,脆弱的伞。我永远懂你♥️喂,而且你那种工作方式,我可以
当末尾熟悉的Op响起时我想 人还是要有赤子之心才行呐 おめでとう、庵野監督、こんな立派な作品を一生懸命作り上げて、長い間お疲れさまでした。
看到他2012年开始抑郁,然后暂停做终篇,然后去给宫崎骏的片子配音男主,去拍哥斯拉,然后又重新鼓起勇气去拍结局,一路扣细节,然后拖到covid面对困境亲自做画监督…这个过程就像差点难产的读博一样,好在终于毕业,也羡慕他一路都在做内心想做的东西。最后在车站奔跑的真嗣,其实就是庵野本人啊。
才留意到《终》的署名导演有四位,但任何人都清楚这是属于庵野的电影。纪录片内容跟预想中差别也不大,创作总是充满了疲惫和痛苦,对于庵野和剧场版终章尤其如此。庵野的个人秉性和自我意识强化了镜头的在场感,你能明显感受到镜头背后站着一位怯生生的摄影小姐姐,而且推着时间推移,你也能明显看到镜头和剧组逐渐磨合的过程。
211017 21-05-20时写了个长热评 好像涉及到庵野素食什么的 居然被管理员彻底删了。 我服了
难为跟拍记者了,摊上庵野秀明这么一个自我意识特别强的采访对象,上半集几乎都是他在对着镜头指挥:不要拍我,拍我没意思,你去拍团队的困惑,你去拍外面的暴雨…人家NHK行家本色的主题是先生您吧。故乡的片段有触动,庵野秀明居然也敞开心防,剖析自己喜欢残缺的不完美的东西大概是源于父亲的残疾和怨怒。宫崎骏说他不在我这工作为好,两边都会觉得自己做得更好哼哼!下半集很喜欢,创作就是这样一个痛苦的过程,何况还在最后关头遇到新冠,再见了,所有的福音战士。
比正片更好。庵野秀明的工作室,小小的,和我上班的地方没啥两样,一群人为了完结这个老头年轻时开启的梦想,前后用了8年时间,把《终》做出来。文化难道不是一个人最强烈的幻像么?在幻像中,人保持着热血、些许幼稚的情怀,以及工作狂热,对爱的渴望和与世界的一种虚拟联系,成为所有观众的眼睛。《终》无法被单独当作一个动画作品来看待,这是一整代人的渴望,被阻滞的青春期,依靠几个纸片人传达的触不可及的爱。要说庵野在艺术观上小家之气,可是他却做了最难的尝试(也是所有有梦想的acg作者会去尝试的)——把人的内心和这个世界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要说他中二,他能中二到底;要说eva要表达的情感其实很简单,可是他的文化符号面具却如此繁琐。影像从来不是奇迹,制作才是。再见了,所有的新世纪福音战士!
《行家本色 庵野秀明特别篇》的100分钟加长版,说是加长版,实际上算是完全重新剪辑过了,整个纪录片的气质都变了。
宫崎骏:当时还以为来了个宇宙人。穿着从朋友那里借来的西服,上下身一套,而且光脚穿着海滩拖鞋来的。一打眼就觉得“啊,这小子有意思”,所以对他说“你画吧”。…… 巨神兵发射光线引发了仿佛核爆一样的场面,他找来一堆核爆录影带的资料不停地看,我心想“这家伙脑子有毛病”。…… 之后特意不一起工作,否则肯定会吵架。因为双方绝对会自以为是。…(给宫崎骏导演作品《起风了》主角配音。-庵野秀明:被宫先生要求,没法拒绝。-宫崎骏:我可老高兴了。)… 偶尔见面,问他“《福音战士》还没完结?差不多赶紧结束吧”。说过这话 但仅此而已。庵野还是那个庵野,庵野做他自己就行了。“总之加油吧!” 只对他说了这话。“我已经十分腻烦了,你小子不继续加油可不成啊!”
前半段看的蛮气人,摄制组显然不怎么了解庵野对作品的重视和EVA这个作品本身,惯性地当成无限光辉的庵野个人秀去拍。甚至还要庵野多次暗示(不会真的有人把这当做是庵野的自谦吧)多注意整个工作室和作品本身。后半段渐入佳境,但也已接近尾声。总的来说是意难平咯,还是很感动的。
虽然很着迷EVA,也很喜欢庵野秀明,为了做出完美的作品而不惜一切,最后也很感动。但说实话,完全不想跟庵野秀明一起工作。所有的创作靠的是一遍遍试出来,几乎只有他一个人知道想要什么,而且还只是个模糊的概念,总是不断提出新的想法,所有团队都在疯狂加班,没有一个镜头拍到员工说“那我就先下班了”。大概就是跟天才一起工作确实会很困扰吧。不过日本动画业大概本来就是几个天才带着无数劳动力堆积出来的产业。
在看「终」前后分别看了75分钟版和100分钟版。樋口真嗣:在反复的试错和否定里,被否定的东西横尸遍野,最后正确的东西是用尸体堆出来的,所以必须要用碎片去填满深坑。庵野秀明,辛苦了,谢谢你,也期待你新的作品。
庵野秀明,就是碇真嗣,就是绫波丽,就是明日香,就是渚薰,就是零号机到量产机庵野大神亦或老贼,从圆谷英二到宫崎骏汲取,从《风之谷》到《巨神兵》精进,从动画到电影再到特摄,从TV到剧场,从Air/真心为你到序、破、Q再到终我看到了一个蜕变的庵野,看到了屠龙少年变成恶龙又回归少年的秀明等你的奥特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