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最后那两个孩子怎么办
电影看到最后,在所有人都欢呼的时候,最后那两个孩子却成为了我真正的担心,那他们以后怎么办,在他们捏着小拳头,两眼泪汪汪说出要报仇的时候,我倒是不觉得这个故事有多么完美。
整个故事,童年的缺失与成长后的补救,是最表面的一条线索。
父亲的文具店是姜美娜整个糟糕童年的根源,以至于长大之后,父亲卧病在医院她也不愿意去看望。可惜,工作与爱情的失意把姜美娜逼回了自己童年的噩梦——文具店里,如何处心积虑的卖掉文具店成为她当时最大的人生目标和动力,即使父亲那么坚决的反对,也显得无济于事。
于是,一个电影里经常出现的救赎之梗出现了,姜美娜在经营文具店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自己童年的影子,一个同样不被所有同学待见的小姑娘。只是,和她不同的是,这个小姑娘碰到一个天真无邪的老师,而这个老师,则是姜美娜童年唯一的玩伴,一个同样不受待见的小男孩,这两个同样不受待见的小孩子,在同样的境遇下心心相惜,成为了福祸相依的患难队友。
若所有人所见,小女孩被老师救赎了,偷东西的梗被重新解读,小女孩给每个偷了的东西记了一笔账。而这个偷东西,则带出来姜美娜的父亲,一个多么善良的老爷爷,这也为唤起童年那个为自己付出了很多的父亲打开源头,童年所有的不愉快的原谅,从这里谈出来希望的脑袋。
可是,我不喜欢这样的梗,这种在我看来自欺欺人的狂欢根本不存在于真实的世界。
如果电影的结尾停留在了姜美娜回到公务员的职位抓住那个变态男结束,反而可以在我这儿多加上几个分数。回到小镇上的做法,完全不值得恭维和祝贺。现在的解决,就好像大家常常说的,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然后呢?然后呢?
回到全文最开始的那两个小孩,在最纯真的年代遭到了彻彻底底的背叛,这个,会像文具店伴随姜美娜一样影响他们很长很长的时间,至于他们有没有幸运像姜美娜如此狗血的结局得到解脱,谁又知道。千万不要小看童年的影响,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些孩子,差不多就是这个年纪吧。
别跟我讨论关掉文具店那些心心相系每天玩在这里的孩子怎么办,那个画里有山有木有田的孩子怎么办,就像多米诺骨片,倒下的一瞬间,最终牵连到什么,谁也不知道。太复杂了。
可是,这个世界的本质难道不就是复杂吗,那些太过于简单的线索,看得多了,人就变傻了。不要说,环境让人变化,谁谁谁,你怎么变成这样了,如果中国的年轻人真有那么多选择,一个精神荒芜的世界,怎么还会存在呢。
有人说,现在互联网的这波人,都是在78年左右出生的。那么问题来了,是时代造就了英雄,还是英雄造就了时代?亲爱的,你是在跟我讨论哲学吗,哈哈哈,咱不闹好吗?
2 ) 回忆无敌
和母亲一同整理旧物,在床底的箱子里翻出好多小学时收集的还珠格格粘贴还有同系列的笔记本。还有满满一盒子的笔,有中性笔圆珠笔自动铅笔,各式各样的,大部分已经不能用了。母亲不理解我为什么要一直留着这些东西,我明明已经长大了,再也不需要它们了。
我说是回忆。
念小学时,正是还珠格格最火热之时,当时不知有多迷这部剧。大人不让看电视,就偷偷看,为看电视,发明了很多方法。甚至用涂改液将电视上的小红灯涂上色。也做过把冰块放到电视后降温的蠢事。那会儿可谓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听到大门传来响动,立马一个箭步窜到电视机前关掉开关。然后,又若无其事地坐在书桌前温习功课。心里其实怕死了。女孩子都喜欢买还珠格格的粘贴,然后贴在专门的小本子上。我几乎把所有的零用钱都贡献给校门外摆小摊的阿姨了。母亲是不许我买这些无用之物的,但我偷偷买,买来了就藏到写字台下的柜子里。可久而久之,还是被母亲发现了,她和父亲决定给我一次深深的教训,母亲说她把所有的粘贴都丢掉了。我伤心极了,为此还和他们大吵一架。那可是我的全部心血啊。但他们认为我不务正业。
直至读初中,母亲有一次去床顶的壁橱收拾东西,才忽然对我说起那些粘贴的真正去向。母亲只是撕了几张,绝大部分都被藏在屋顶的壁橱里。可惜那会儿,我再不如从前热衷。
但十多年后的今天,我突然回忆起往昔,心里生出一种甜蜜的酸涩。
而今我也是一名老师。和电影中的主角有相似的心情。
一个人长大了,总会有些怅惘。那是属于大人的真正的怅惘。
怅然若失。
我的学生也都是小孩子,他们总是买很多的笔,总是去买各式各样的小食品。我看着他们,制止和说教都不顶用。好像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些,不经历就都不会完整。我小时候也会去街边摊吃东西,买五毛钱的辣条,一毛钱可以买两个小淘气糖。吃那种带汤的豆腐皮。
崔江熙一直都是我很喜欢的韩国女演员,她可能外表不够漂亮,但绝对是演技派,很有亲和力,也很有喜感。
晚间去散步时,突然觉得回忆无敌。
大学毕业已经三年了。越加觉得还是读书时最好。没有烦恼。只有一颗傻傻的单纯的心。
我们都会长大的。长大不那么好,也不坏。是我们都要接受的。但庆幸的,还有这些回忆。常常温习,真是美丽的事。
一个地方平淡无奇,或是无比耀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地方有一个人在,有回忆在,因而才变得不一样。
特别的不一样。
而只有我自己知道。
回忆无敌。
3 ) 泪点高的谨慎观看
我觉得韩国电影的典型特征就是以小见大,而这部电影恰恰将这个特征发挥到了极致。
看电影的时候我在想如果是中国导演他们会怎么拍这样一个文具店的故事。没有华丽的场景,没有著名的演员,没有使人为之一震的情节却足以让人心头一热。
美少女贴纸,跳皮筋,抓石子,蜡笔画,游戏机......我所感受到的韩国人不再是一江之隔的外国人,就像是我童年时的伙伴,我曾做过和他们一样的事,拥有同样的回忆。
电影采取的叙事手法有点类似另一部韩国电影阳光姐妹淘。虽然回忆穿插式的叙事手法并不特别,但难得的是这部电影并没有出现温情电影容易犯的错误过度煽情。每当我看到一个泪点,下一幕总会是出其不意又自然衔接的笑点。没有没完没了的音乐和人物特写但依旧让人感动。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第一次让我流泪的场面,是我看到的这部电影的第一个价值主题的呈现。影片中作为男一号的老师让同学之间互相称赞,只有一个女孩子经常受到排挤,而她在之前和老师的谈话里明白了,不是别人排挤她,而是她先逃离了别人,所以在全班沉默的氛围下还是一个一个说出了那些排挤过她的人的优点。这一幕就这样切换了过去。我以为关于这个小女孩的故事就会这样结束,没想到影片最后才是小女孩的真正结局。无法预测大概是韩国电影和韩国电视剧的最大区别。
这不电影总体来说还不错,健康向上的价值观融合到一个小小的文具店故事里,上下衔接很好,过度自然。唯一不足的大概就是最后的叙述没有掌握好节奏,显得有些虎头蛇尾,特别是女主回心转意辞掉公务员工作回到文具店的情节少了些说服力和描写,毕竟扔掉的是金饭碗,但也可能女主本来就是性情中人。
4 ) 温情电影,带给我的是最真实的感动
昨天看了这部片子,一部很小众很无名,如果不是风行打分略高可能我永远不会关注到的韩国电影,《米娜文具店》。
家里没人,然后三更半夜我一个人没开灯扯着纸巾哭得惊天动地,哭的直抽抽(╯□╰)。
其实并没有多么的感人,不是爱情不是友情也不完全是亲情,讲的多是旧时光,有关于旧时光的那些事。
电影中一个在首尔工作朝九晚五的女公务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围堵凶狠阿扎西纳税。青春无几相貌平平一日偶然发现苦心经营的感情中自己竟然是个第三者,遭遇接连打击后还在路上平白无故被人别车。忍无可忍小小报复后换来停职两个月。女公务员心不甘情不愿的回到乡下接替摔伤的父亲经营小小的文具店,文具店在米娜眼里幼稚可笑,她不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存在。但对孩子们来说,这里却是一个充满奇幻和满足的地方。与孩子们从厌恶到亲近的相处中孩子们帮助米娜重拾儿时并不美好的记忆,帮助她看清了自己不曾细心体会的父爱,也使她与儿时的玩伴重逢,重拾旧缘。
就是这样一个很简单的故事,看到开头就能猜得到结尾。
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不浮夸,不做作,没有美丽的不可方物的女主脚,倒是有个其貌不扬但看起来善良淳朴的男猪脚,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温暖,真实,回味无穷。
米娜初回文具店,她站在破败不堪牌匾上丢了一个字的文具店前感觉天都阴了。店里堆满幼稚的儿童玩具,印着幼稚图案的本子铅笔,杂乱无章,无从下手。米娜坐在店门口,回想起小时候自己因为家里开文具店被同学们起外号叫“屁屁”(韩语文具店和屁屁发音相似),同学,文具店,和开文具店的爸爸,她一起痛恨着,牌匾上缺失的字就是米娜用弹弓带着怨气射下来的。
谁没个外号呢,有过童年的人都有外号,小小年纪戴眼镜的被人叫“四眼天鸡”,头发黄又少的被人叫“黄毛”,皮肤黑的叫“小黑”,眼睛大眼皮总是肿肿的就叫他“大青蛙”,还有名字,谐音谐意总会有个外号应之而生。我记得我小学的时候总是被贱贱的同桌叫“鸭子”,因为变声之前的我说话声音很哑很糙很难听,他说我说话就像一只鸭子叫,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叫我鸭子,当时的我觉得鸭子是世界上最讨厌的动物,它为什么要叫,为什么叫得那么难听,为什么不把所有的鸭子做成板鸭!
小学毕业后我就变声了,再没人叫我鸭子了,看到纠结造型奇葩肤色的烤鸭时也会缅怀一下它们可爱毛茸茸的曾经了。
恩,没有外号的小时候是不完整的小时候。
小店重开,一群熊孩子蜂拥而至,米娜并不想开业,凶狠的赶走了热情高涨的孩子们。闲来无事自己玩抽奖的小道具,抽到没有奖的小纸牌像小时候一样垂头丧气。一对小小情侣穿着萌萌的嫩黄情侣衫来买戒指,大的太贵小男孩买不起,又挑个买得起的小一点的,俩小屁孩晃着小手秀甜蜜,米娜故意对他们说,500韩币的对戒有铅毒,以后手烂掉带不上卡地亚或宝格丽。可小女孩怎样都好哄,花型的戒指也是宝贝。
小时候最喜欢的事就是放学去小卖店,一毛钱也没有也要进去转转,塑料珠子是钻石,自动铅笔上印的是童话故事里的公主,编手镯的丝线或许就是织女缝制天衣的那种丝线,本子封皮上的米老鼠会永远那样色彩鲜艳不会褪色。
小学时候吧,有一种雪糕叫魔杯,杯底是掏空的,里面有橡胶材质彩色的数码宝贝,为了集齐数码宝贝内一块钱的雪糕我可是吃了不少(小学时要求吃一块钱的雪糕可是件需要讨论协商的事儿),那堆小玩意儿我一直攒到初二,第N次被我妈撇出去又被我捡回来之后我妈彻底怒了,于是我终于没有集齐并且丢失了他们,现在回想起来仍觉得遗憾。
连带着丢掉的还有一小盒戒指,钢圈的,完全塑料的,钢圈上缀着塑料的,一个塑料钻的,三个塑料钻的。过家家最爱玩儿的就是大家都拿出自己的戒指,公主戴彩色钻石的,皇后戴没有钻石显得老气的,越是得宠的公主戒指上的钻就得越多,我凭着那个缀着三个红绿钻的戒指当时可谓是风光无限,现在回想真是不忍吐槽一下儿时的审美,红配绿丫,赛那啥丫,当时还没有这句话丫。
丢掉的不只是这些,还有那些捡不回来的简单的快乐。
无聊时发现一个女孩子偷偷把一个笔袋塞进自己的袋子里,追了几条街才追到,带到班主任那里理论,班主任为女孩辩解,女孩却承认了自己的过错,之所以去偷东西是想引起注意。
女孩叫素英,爸爸进监狱妈妈偷偷逃走了,与奶奶相依为命。因为在监狱的爸爸和有些自闭的性格,素英在学校里被孤立,被同学们欺负,没有朋友。又一次和小男孩泰拳打架之后被老师用玩具手铐铐在一起增进感情,素英不进男厕所泰拳尿了裤子,素英泼了泰拳一身水,化解了他的尴尬。老师给泰拳风干裤子,问他打架的伤口还疼吗,泰拳摇头,老师又说,你的伤口看得见可以治疗,但是素英的伤口看不见所以无法擦药也不容易治疗,你可以帮助她。泰拳说我帮助他同学们就会说我喜欢素英,老师问那你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素英的呢,泰拳说二年级的时候。发现自己说漏嘴时马上捂住嘴巴。这段真是戳中萌点。
你被孤立过吗?你孤立过别人吗?
学生时代就是在孤立与被孤立中一路走过来的。
孤立一个人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理由,她不讲卫生,他不爱说话,她爱哭,他不爱笑,她喜欢给老师打小报告…小孩子的世界,屁大点事儿都是天大的事。你不喜欢他,我也不喜欢他,于是我们在一起,更多人在一起,最后由几个人不喜欢他变成所有人不喜欢他。我们聚在一起嘲笑着他独来独往,没有人敢跟他在一起玩儿,那会被人叫叛徒,那时谁懂什么是叛徒呢,反正就是叛徒了。
在大团体中孤立别人,在小团体中会被人孤立,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袋零食,被孤立的原因复年后是无论如何都再想不起来的,但是那种滋味隐约记起像是被蚂蚁咬了一小口,只是一丢丢的小小痛。
那时的我们谁都不会去想,有个孩子,被大家孤立的孩子,被很多只蚂蚁咬着,他会是有多痛呢?很多年后他再想起被所有人孤立的日子,那痛是会被遗忘到不值一提还是加剧到铭刻于心呢?或许我们当时善良一些就好了。
对被我们孤立的人说一声对不起,对不起其实我并没有那么不喜欢你。
对孤立过我们的人说一声谢谢你,谢谢你让我知道我是不完美的自己。
米娜为了早点关门大吉想出一个招数,用买三赠一等促销手段吸引孩子们上门,这样货就能早点儿卖完。米娜不再是凶狠的阿姨,她陪孩子们做游戏,与孩子们越来越亲近。要买下店面的是一对夫妇,谈话中米娜发现他们眼中只有钱,如果他们接手店面那孩子们的快乐也许就消失了,米娜犹豫了,推迟签署契约。
老师指责米娜是无良商家卖垃圾食品给小孩子们吃,米娜与他争吵,同乡来劝架,老师崔强浩认出米娜就是小学时的“屁屁”,米娜也想起,他就是儿时另一个被孤立的小男孩,他们曾是彼此唯一的伙伴。两个小人儿曾转着圈儿跳交谊舞,一起用粉笔在围墙上画花,一起偷按别人家的门铃后逃跑;米娜学骑车叫喊着强浩不要放手,米娜打破牌匾的弹弓就是强浩教的,米娜和强浩一起扮家家酒。
你还记得你小时候的小伙伴吗?
一群熊孩子,是比田地里的害虫还要可怕的存在。
小时候在农村住,男孩子一根高粱杆儿舞的呼呼生风,女孩子把地瓜叶折成人生中的第一条宝贝项链宝贝耳环。大大的井盖是我龙宫里的石桌,常年不断水的水槽是我龙宫里的独特景色,小龙女我独坐家中烧菜做饭坐等一个不流鼻涕不尿裤子还会采果的王子娶我。
小时候最讨厌的事情是坐在小院儿里练二胡,我这吱扭吱扭痛苦的拉二胡,那帮没良心的兔崽子们就故意很大声的数一百个数我抓住你了!然后我奶奶就斜着眼睛来一句“是不是心里又长草了”。于是我继续心不甘情不愿的拉二胡,等终于磨蹭完两个小时飞奔出小院儿那帮小犊子都回家吃饭去了。哎,惨不忍睹的童年。
记忆最深的是有一年元旦,开完联欢会要出去玩儿,于是就被拐带着去钻一家福利院的下水道,又长又黑,站在这头只能看见一丢丢亮光在那头,八九个熊孩子就战战兢兢的进去了,前几十米还好,能看见一点儿,后百十米完全是睁眼儿瞎的状态,不知道踩的是啥一心向着亮光去,现在回想一定有死耗子蟑螂啥的,哭了是肯定的,几个女孩子最后是挂在三个男孩子身上飞奔出来的。哭够了之后又顺着来时的路走回去的,路不再那么黑了,不再那样可怕了,甚至还讨论这个是不是下水口,会不会忽然有一泼水泼下来。
小屁孩时代的小屁孩们总有那么一两个他们有奸情,她吃了一脸饭粒他给她擦嘴,他拉臭臭擦屁屁时她给他捏着鼻子,末了他跟她说我今天吃了什么吧啦吧啦,她瞥一眼臭臭嫌弃的说我都知道了。
我的那些无关爱情的小男孩儿们,他们现在长成男子汉了吧,正守护他们的小龙女吧。
米娜在强浩那里得知,爸爸曾给同学们玩具,让大家与自己交朋友,但是小朋友们为了得到更多玩具愈发的欺负米娜。米娜开始发现,爸爸一直无言的爱着自己。整理爸爸的东西,米娜发现一本爸爸的笔记,里面贴着米娜的奖状,贴着米娜爱吃的菜的菜谱,有米娜绑头发的皮筋,有米娜任性撕掉的画报被重新粘好,还有一张教怎样绑辫子的图示。米娜想起小学运动会的早上,爸爸笨拙的给自己绑辫子。还有一双运动鞋,爸爸买错了号码,米娜光脚跑了第一名。
有时觉得,如果在“____的父爱”这道填空题里最适合的词那便是“无言”,在“____的母爱”中最合适的是“唠叨”。
父爱与母爱不同,父亲总是沉默无言默默爱的样子,不温不火,却一直都在让人感觉踏实。
小米娜呲着牙咧着嘴喊疼,她一定不知道,笨手笨脚的父亲多年后回想起这一刻会有多满足,多幸福。
米娜辞掉了公务员的工作,回到了米娜文具店,强浩帮他用白漆刷好了牌匾上的字。
故事结束了。
看着结尾冬天到了,米娜围上围巾,孩子们换上厚衣服,愈加温暖,并且希望冬天快点儿到来。
夏天是炎热,冬天裹着厚厚衣服捧着热茶,那才是温暖。
朴有天有这么一段话-------{听到‘太阳’想到的是什么?太阳很大而且非常热,于是就会存在一堵无法靠近的墙,这样就好象两者之间有距离似的,所以我想到了‘冷漠’这个词。}
喜欢这段话。
喜欢这种韩国电影,故事简单不华丽,串联起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细节,用最简单的故事带来最实在的感动。
对比来看中国的电影,大制作大场面,看着那么的不真实,为了票房为了口碑,都不肯静下心来好好讲一个故事。讲故事的想要的太多,听故事的看故事的没有心情给你想要的那么多。
《致青春》里那么激烈的爱恨不属于平凡的灰姑娘,《小时代》里那么耀眼的火树银花里也永远不会有一个丑小鸭。
我会报以惊叹和艳羡,但从始至终不会流下一滴感动的眼泪。
5 ) 幸福的麻烦
下载电影时瞥了一眼简介:一个锋芒毕露的女公务员心不甘情不愿的回到乡下接替摔伤的父亲经营小小的文具店,而这个小小的文具店也成为了她重新看待人生与情感的契机。
感觉怎么样?是不是有些眼熟?压力重重的年轻人,在都市生活中迷失方向,受到挫折以后暂避乡村休养生息,总有那么一个让主人公心存芥蒂又不得不面对解决的麻烦存在,让主人公浮躁之余得以经历一番灵魂的洗涤,最终往往不是人解决了麻烦,而是麻烦实现逆袭,反而解决了主人公的心灵课题,让她/他得以开始新的人生征途。这个套路中有人找到了了爱情《情归阿拉巴马》《闰年》,有人献身于伟大的职业《入殓师》,但也有人不那么幸运经历到恐怖事件《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
看到这样的套路到如今还有电影在用,说实话心中竟然还有些小小的期待:毕竟是老梗了,总得想点新意出来才好卖吧?于是盛兴而来,但看完之后,我发现我错了……编剧之所以敢用老锅炒老菜,不是因为想出了新菜式,而是因为他启用了电影所向披靡盖世无敌三大法宝之一:小孩!
形形色色的孩子们在这部影片里负责担当给主人公制造麻烦的角色,美娜初来文具店不知深浅,还想着在2周里全身而退,到后来为了让文具店得以顺利卖出不得不屈尊讨好小孩子们,于是一个个可爱养眼的,单纯天真的,搞笑逗趣的孩子发挥各自的魅力,就连问题小孩也有叫人不得不爱上的理由,最终的结果当然是小孩子大力量,力挽狂澜得把迷失的主人公从都市之路拉回来,好吧,美娜的都市梦输的不算冤枉,意料之中,顺理成章。
除去可爱的小孩子,文具店这样一个封闭空间也是讨巧的场景,发生在同样的空间中现在与过去的种种相呼应的情节,再加上一些充满着童年情节的怀旧道具,这些元素推动并展现美娜和父亲的心结被一一打开的过程,应该说这部影片努力用这些观众喜闻乐见的元素引起共鸣,但它终究还是落于俗套了些,没有给出意料之外的惊喜。
6 ) 其实开文具店也不错
随着新一代影迷的成长,这代人童年或青年时的回忆逐渐进入电影镜头的视野。韩国去年的《阳光姐妹淘》或许已经让与主人公年龄相仿的大妈们感慨万千了,何况青春的各种关键词对于每个时代的人几乎都是类似的。华语片市场上的《那些年》《致青春》《合伙人》等也是这个路数,在引发讨论的同时也饱受争议。比如我本人就非常不喜欢《致青春》,演得跟舞台剧似的,青春就是瞎嚷嚷,成熟就是装忧郁,太戏剧性脸谱化。
其实《文具店》也不是没有做作的痕迹。我看电影的时候就已经有评论说韩国商业片套路真成熟、看到开头就猜到了结局之类。但我宁愿相信这些并不是批评,我个人也觉得没什么好挑剔的。前不久看到有文章分析《富春山居图》这样一眼便知的烂片为什么有市场,简言之无非是片中有各种吸引眼球、简单易懂好宣传的要素,大多数花钱进电影院的人图的就是轻松过瘾,而不是费劲地去理解体悟。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更支持《文具店》这样的“烂片”。贴近生活,适时煽情。童年乐趣、父爱如山和纯真友谊这三条线交织在一起,自然而不杂乱。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获得感动点:也许你小时候是受气包,有难听的外号;也许你上学时流连于学校门口的文具店;也许你父母不理解你的苦恼,总是付之一笑却又努力让你开心;也许你工作生活皆不顺,而一件本来麻烦的无聊事却开导了你。。。这些事,恐怕每个人都会经历。蓦然回首时,往往少了许多沉重,可以微笑着讲出来。
我在看的时候,自然也回忆起了我的童年(顺便淘宝了一堆韩国文具= =)。我的大学就在小学旁边(。。。。。。),出去吃饭经常路过小学门口的小卖部。让我惊讶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卖东西的依然是那对中年夫妇,可能除了卖的东西变了以外(还送走了一茬又一茬熊孩子),他们的世界依旧如此(当然肯定有变化只不过他们还是在开小卖部)。当时的第一反应不是温馨的怀旧感,而是觉得这种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好可怕。初中校门口的小文具店是我真正流连最多的地方,彼时我喜欢收集圆珠笔,年轻的老板久而久之也熟了,还会告诉我有人一次买过20多块钱的笔(以当时的消费水平和店的规模还算是不小的数字)、这次又进了新货。。。这家店在我们毕业后不久就关了。高中的时候住在新校区,校内超市附带承担了文具店的角色,只不过东西往往比较贵。真正有感情的还是音像店老板和书店老板娘,苦逼的高中就靠他们提供的盗版碟和各类书报杂志了。后来回去看望老板娘时,她已经由当年几乎白手起家(不过肯定还是有本钱有关系的,不然怎么能盘到郊区千人大学校这种孤岛里的店)变成了小富婆。。。
被电影感染以后,我突然觉得其实卖文具也不错。女猪脚小时候就非要去首尔,长大了考上京畿道公务员,总算不是乡下土包子了,看上去光鲜亮丽,其实也总遇上有苦说不出的事(还遇上了金三顺里的厨师长老板哦呵呵呵)。在老爹的小破店里每天对付熊孩子,刚开始很烦,但也总是有乐趣有收益的。当初我觉得守摊子的人生很绝望,但也没谁不允许守摊子之余看看书旅旅游的,人生不也就是这样么。如果我找不到工作,干脆卖文具去好了,反正至今仍然对文具很着迷。再怎么说也学过点marketing,算是专业对口了。
No.647 文具店不仅坚守了孩子们的乐土,更是坚守了一代人的童真
还不错
爆米花电影。。。怀旧色彩不错
20130805 女主演的不错呀 一开始就能猜到的温情结局 还是要多些可爱的细节呀!比如为了自家文具店卖力的两兄弟
一部遵守规则的中规中矩的电影,奉太奎虽然长得不咋地,不过,人缘不错。
儿童牌真的是亲情片的一招必杀技,可谓无人能敌,此片算是轻松幽默的标准温情小品,充分体现了棒子们骨子里的乐天精神
小清新啊
每位小童鞋团体都有一个根据地!
很容易被忽视的韩影,小朋友们好有爱,奉太奎的班主任造型毫无气场。
奉太奎不要这么颓废啊
剧情简单温馨,起码我看哭了。想变回小女孩向爸爸撒娇的愿望估计会一直一直在。
1.因为我有个女生朋友叫“美娜”,所以才花时间下载并看了这部电影;2.难怪觉得在崔爸爸身上看到我高中的舍友平平的一点点影子,因为他跟像我舍友的石山同学蛮像;3.电影整体感觉就还行,再可爱的孩子也无法弥补故事的不合理和搞笑的刻意,关于美娜对文具店从最初的厌恶到最终的喜爱的转变不够自然....
固有韩式风格,就那样呗。
女主就是个小号的金河娜
小孩好萌~
为什么海报上的这件衣服在电影没见着
在首尔看的唯一一部电影,一般温情,也不刻意煽情,演技不出彩,主线埋的还算不错。我现在依然很爱逛文具店。
爱学韩国女人的中国妇人
很暖,我们都会有那么一段记忆,存放在小学校门口的小商店里。
小学那会儿,上学路上总会路过个小卖铺,店主是个女的窝们都叫她老板娘,那会儿的小学生女的玩儿抓石头子儿跳绳,男的都拍画片打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