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轻时不敢太激进,免得到老年时变得过于保守”
——R.弗罗斯特
彼得·切尔瑟姆导演的《谈谈情,跳跳舞》翻拍自1996年周防正行指导的同名作(中文译名),前者也基本继承了后者的叙事和文本结构。两部影片上映时间间隔接近十年,对照形成了关于不同社会结构和大众心理分析的跨文化读本。
选取了与日本版本同样的阶层视点(城市中产阶级)的切尔瑟姆,在2004年让这部作品登上银幕或许并非偶然决定。显然,这部作品并不能够简单归类进那一时期如《芝加哥》《红磨坊》等为主要作品的新歌舞片行列,在形式上,某种程度上本片更类似于史蒂芬·戴德利的《跳出我天地》。抛开片中不足以称之为类型段落的歌舞情节,本片作为城市生活情节剧的讲述路径则与《美国美人》和《革命之路》等影片更具亲缘性。在片中导演切尔瑟姆有意致敬了古典时代明奈利导演的《篷车队》(看电视墙情节),但在各个方面,此片都没有续接好莱坞古典歌舞片的传统----舞台场景的歌舞表演和“淘金女郎”表现主义式的宏达大规模。片中舞蹈比赛桥段参演人数众多,调度相对复杂,但对比相对正统的巴兹·卢曼,本片显然并未在导演层面试图完成强烈的类型风格建设。以至于斯派克·李《黑潮》中的歌舞桥段甚至都比切尔瑟姆处理得更有复古意味,(李言他拍摄那一段落模仿约翰·克伦威尔的《自君别后》)但总不能说那部描写马尔科姆的影片是”试图尝试歌舞类型”的。
周防正行作品有关日本社会范式的调查是广场协定生效后,直至二十一世纪来临前的“泡沫化”年份危机的体现。协定签署的第一个五年(1985-1990)日元过热化升值,泡沫化带来的经济崩溃的社会影响和停滞性通货膨胀在第二个五年集中爆发,日本社会矛盾加剧,1995年初东京地铁沙林毒气案成为那一时期社会症候的符号化展现。创作于1996年的《谈谈情,跳跳舞》中描写的阶层样本,即役所广司的角色,其所具备的时代身份,实际上正对应着在80-90年代成为社会生产和消费主体的日本战后“团块世代”或“后团块世代”。
晚于周防作的美国版本,理查·基尔饰演的主角在其人物前史的另一时空中,也能够找到作为二十世纪60年代殖民解放-反文化主体的青年的时空背影。值得注意的是,此片创作于小布什执政第一个任期的第二年,片中理查·基尔“从中年危机的婚姻中出走的中产阶级”形象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其自身在青年时期被收编的“叛逆性”的复归。在80-90年代成为银行家,大学教授和律师的精英人士们,很可能也是在60年代伯克利呼啸而过的造反学生。经过激进社会运动后迅速保守化的美国社会,经过里根和老布什的苦心经营,在经历克林顿时代短暂的宽松回潮后,在小布什执政时期经由9.11事件的刺激加速,驾轻就熟地依靠在新自由主义价值的“宗教千禧年主义”的怀抱中。但不同于七八十年代带有清教色彩和“警示自由主义”目的的《克莱默夫妇》和《婴儿热》等影片,《谈谈情,跳跳舞》中塑造心猿意马的中年男性势必带有与保守主义社会价值的不合。片中男主角在中年婚姻生活中情感的突然“绽出”及其妻子面对私家侦探时的暧昧态度,都在超越影片文本的时空中对应了他们作为70年代主体,在年轻时的告别保守社会价值的离经叛道。70年代青年群体的造反运动同时也是美国社会对于越南战争的条件反射。而这样一种群体性的历史记忆则被导演用以比照了美国中产阶级面对伊拉克战争的日常反应,并将之以“舞蹈课”的外部形式赋予片中角色行为上的合理对应。通过作为家庭生活的“例外空间”的舞蹈教室,来打开洞悉美国中产阶级在2003-2008年间的内部紧张和外部压力。或许这种有些高明的手段借鉴了怀尔德在《桃色公寓》中对于艾森豪威尔时期的评论。
在2003年入侵拉克到2008年大规模次贷危机和经济崩溃之间,并有2001年恐怖袭击和2003与2004年接连发生的SARS和“查理”飓风的不良回忆,在新自由主义并不能够完善兼容的美国后冷战社会中,中产阶级不可避免地成为了被动接受“受外部危机影响的内部变奏”的社会主体。虽然他们仍旧接受新自由主义所许诺的社会价值和威廉·克里斯托尔等人借亨廷顿理论所描述的“美国的文明体系”的愿景;仍旧愿意接受在9.11事件后以对“邪恶轴心”发动圣战的名义,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及在中东的势力扩张;仍旧愿意接受放任自流的“反新政自由主义”的弗里德曼教条;仍旧愿意接受福音教友派的家庭价值。但越战的创伤阴影和布什“战时资本主义”战略的调正仍旧勾起了美国中产阶级的隐忧和内部早已被收编的“阶级他性”的再次跃动。那一时期其他有代表性的反中产阶级伦理作品:《史密斯夫妇》(2005)《新抢钱夫妻》(2004)《野蛮人入侵》(2003)。及表达社会不安情绪的作品《迈阿密风云》(2005)甚至哈内克自我翻拍的《隐藏摄像机》(2005)都是极具时代特性的。
这当然不是中产阶级家庭对于新保守主义的全面放弃,更多是一种类似撒娇的自我抒情,也可以看作敲打布什政府的过分出击战略。并且,片中或许还给布什政府指了一条明路:李察基尔婚内不忠幻想的的爱欲对象——拉丁裔的詹妮弗·洛佩斯——提醒美国政府,回头看看自家的拉美后院,门罗主义的战略平衡或许才是最优解答。
这是一部洋溢着快乐荷尔蒙的电影。 《星光俏佳人》里的帅绅士已经老去,淡淡的笑容融化着额头上性感的皱纹。我依然能感受到李察.基尔的优雅和不老的情调。电影外的自己,看着电影里的SHALL WE DANCE ,竟然也身不由主的跟着好听的音乐而摇摆,在午夜最安静的时候感受着律动的快乐。它是可以让人暂时忘记烦恼,专心投入的。 片子没有主角,每个人都在寻找,克拉克希望唤回生活激情,而不是律师事务所里不胜其烦的询问,与清算人生的压抑感;女舞者因一时的失败而落寞,尝试重新找回舞蹈里的信任和爱;芭比执著真实的可爱,就是为了把梦想的舞蹈展示给成千上万的观众。光头先生随着舞蹈的进程,逐渐褪去伪装,上演自信与激情;蜜姿女士不再为教舞而烦闷,重新找回着当初舞蹈带给她的快乐;克拉克夫人的寻找虽然被动,但却开始了又一个主动寻找的旅程。邋遢侦探也勇敢的开启寻找的门,用舞蹈再荡起生活好看的涟漪。 电影真实的温馨让我感动,克拉克的爱让我落了泪,那一句“我不能说我不快乐,因为我不想我最心爱的人受伤害”。克拉克夫人的心胸与浪漫给我启发,那一句“婚姻不是一纸简单的契约,而是来自另一个人对自己的人生的关注与见证。没有人关注你的人生,我关注;没有人陪你见证人生,我见证。”这是比爱情本身更令我感动的理解。 女舞者与克拉克在橘黄色调里的舞,飘出舞伴间带着味觉呼吸的情感暧昧,两个人在恰好的环境里有动心的理由和可能。但我看到了完美的收洒自如,点到为止。谢谢,让我看到了生命里洁然优雅自制的灵魂。 如果,这是一段婚外情,我只会闭着眼睛回想一秒钟。可是它不是,快乐的寻找,结尾的幸福,我想我一闭眼可能就会想起它带给我的感动。每个人都可能走上生命一段平直压抑的旅途,请寻找合适自己的方式舞蹈吧,SHALL WE DANCE?
非常不错的休闲电影。比日本版的更为轻松、幽默。Jennifer的舞姿了得,it's so beautiful~
對某種事物有了興趣就會忽略掉心中的一些不滿生活總是這樣的For one thing I have been proud of in my whole life is that you are happy with me. If i could not tell you tha
很明显理查蜀黍不会跳舞,而洛佩兹美女的身材曲线突出到一跳舞就只看到屁股。。。不过重看却有许多新发现:比如gotan project做的bgm,假发2人组的狂野腔调,shall we dance?连最自暴自弃的人都要挺起胸膛深吸一口气,好准备投入到某个旋转的闪亮舞台中。。。
几乎是原封不动的故事还原,而且原版“多”出来的半小时竟然就是之前SIFF看觉得“如坐针毡”忍不住看表的时间...其实原作中的“跳舞”和俱乐部伙伴们最后的彼此陪伴更对应日本压力社会的疏离和孤独的人际文化,会更加成立;置换到美国只能是婚外生活的小插曲,唤醒的是舞蹈的激情。J.Lo给本片注入了这份能量,Bobby Cannavale好可爱(*╹▽╹*)
爱情片。给五星是因为李先生一身晚装手持玫瑰从电梯上缓缓出现的镜头,帅到牛叉。以至于我们反复后退看了几遍
垃圾! 唉, J Lo 一滴氣質都冇,浪費了岸川舞老師, 好慘! 音樂又不配跳舞畫面,雖然... gotan project 係好聽... 唉。
我真是讨厌他女儿 死孩子
在飞机上看的,还没看完就下了飞机,很是遗憾。对男女主角那种人到中年却仍然爱,而且也懂得以不同与年轻时的方式去爱,很为感动。或许,岁月留不住一些东西,但内心总有一些东西。抓住它...
开头依旧是一个毫无生气没有激情的中年男人,是舞蹈让他焕发了青春赢得了朝气~但是相对老版本各方面感觉都弱了些,理查基尔一看就是老手,舞姿和步伐那么正,演新手藏不住嘛!照顾到詹妮弗的狂野与力量美,这片的基调比较靠伦巴,更活泼些,少了原版淡淡的朴实与温馨。哦那迷人的大屁股,你还是好美!
詹妮弗·洛佩兹真美丽啊,舞跳滴真好~故事被讲的挺单薄,林克跟芭比才是亮点嘛,胖子我也喜欢( ̄ˇ ̄)
个人对詹妮弗不太待见。理查吉尔同学你老了。而且还要让我痛心地无体面地演一个这么无亮点无新意的片子,加重了你的过气气质。看的时候时刻能猜测到日本原版的影子,日本社会的原则和日本人的性格。
可以作为舞林大会的全民宣传片。。。。我相信日版的一定比较贴近现实生活。。
Richard Gere也太帥! 讓人從頭到尾心情都很好 雖然主角一開始動機不太純....XD
The Book of Love真好听。最大的改编是把日版的出轨在中途就转化掉了,化解为朋友之间的激励。将日版中对家庭关系对固化模式的讽刺降到了很低的程度,完全成为了一部娱乐片。
不是最好的故事,却是最好的电影。当看到李察基尔注视J LO的时候,我以为剧情不会那么单纯,这是需要反省的。另外,最近看J LO的片子比较多,必须要说,她谈不上什么演技,但从男人角度,她是艺术品,天生尤物,无怪这演技也能拿那么高的片酬。最后,美国中产天天坐地铁回家这算硬伤吧?
我觉得是他女儿的一嗓子 毁了他的光辉 不然他可以拿奖...不过这样也好 让他更爱他的妻子
01.27 重温日本原版《谈谈情跳跳舞》后,就有想顺便看下美国翻拍版《谈谈情,跳跳舞》,然而当时一时没看片就给搁置了。04.03 机缘巧合之下又想起此片,这次终于来观影了:有些许失望的翻拍,少了原版的生活韵味,也没了好些搞笑段落(如男主刚开始学跳舞时的笨手笨脚等);故事情节性虽然增强了,但对人物行为心理动机的叙述反倒不如原版(如女主为何在舞蹈室当老师等),因而使得剧情发展的合理性减弱了。另外,舞蹈教学没日版那般循序渐进(役所广司初学时是菜鸟新手,而后勤学苦练才慢慢进步;而理查·基尔感觉一开始就有些功底了,后续学得挺快);与男主一起学舞蹈的瘦男配角被改为同性恋者;竹中直人饰演角色的奇葩人设与精彩表演没能通过斯坦利·图齐得到很好的延续(图齐与基尔再现男厕练舞搞笑戏时,两人最后演到笑场倒地);……★★★☆……
詹妮弗洛佩兹真是好看啊……当然和原作对比能发现好莱坞本土化的改造,其实最主要的点就是消减了日版当中心里层面的东西,而简单变成了一个轻松温馨的片子。舞蹈老师,侦探,妻子这些角色都被简化了。
结婚是生命的见证——好多年前的一天,不知是什么事情令我领悟了这句话,当时还未开始第一段感情。现在又遇到这句话,在我看来结婚应该不止是见证,远比其包含的多。只要你愿意,就若浩瀚星空,也如你所愿,会收于针尖。我喜欢这份选择的自由。
理查基尔怎么老演翻拍日本的片子啦,剧情一点没改的基础上还要画蛇添足可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