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镜 第四季

第6集

主演:杰西·普莱蒙,克里斯汀·米利欧缇,吉米·辛普森,比利·马格努森,米凯拉·科尔,奥赛·伊克希尔,罗丝玛丽·德薇特,布伦娜·哈丁,欧文·泰格,安吉拉·弗恩特,尼古拉斯·坎贝尔,保罗·布朗斯坦,安德丽娅·赖斯伯勒,安东尼·威尔士,乔治娜·坎贝尔,乔·科尔,乔治·布莱顿,格温妮丝·凯沃斯,杰西·卡芙,玛克辛·皮克,克林特·戴尔,道格拉斯·霍奇斯,利蒂希娅·赖特,丹尼尔·莱派恩,亚历山德拉·罗奇,亚伦·保尔,布赖恩·佩蒂福,阿明·卡丽玛,詹姆斯·伊莱斯,阿曼达·沃伦,阿尔迪斯·霍吉,萨拉·阿伯特,卡伦·索尼娅·塞沃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黑镜 第四季 剧照 NO.1黑镜 第四季 剧照 NO.2黑镜 第四季 剧照 NO.3黑镜 第四季 剧照 NO.4黑镜 第四季 剧照 NO.5黑镜 第四季 剧照 NO.6黑镜 第四季 剧照 NO.13黑镜 第四季 剧照 NO.14黑镜 第四季 剧照 NO.15黑镜 第四季 剧照 NO.16黑镜 第四季 剧照 NO.17黑镜 第四季 剧照 NO.18黑镜 第四季 剧照 NO.19黑镜 第四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黑镜 第四季美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卡里斯特号》:罗伯特(杰西·普莱蒙 Jesse Plemons 饰)是一家游戏公司的技术总监,却因为内向怯懦的性格而无法得到同事和下属们的尊重。然而这一切都无关紧要,因为在家里,有一个甜美而又邪恶的秘密等待着他去享用。  《大天使》:马莉(罗丝玛丽·德薇特 Rosemarie DeWitt 饰)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不受伤害而加入了“大天使”计划。  《鳄鱼》:面对曾经犯下的错误,是勇敢的面对,还是不惜一切手段消灭所有会导致秘密曝光的可能性?  《DJ下台》:当人们的相爱分离全部交由精密的科学计算和管理软件来定夺,我们会迎来一个更好的世界吗?  《铁头》:在一个人类快要被机器狗赶尽杀绝的世界里,为了得到唯一的希望,你愿意付出什么?  《黑色博物馆》:妮希(莱蒂希娅·赖特 Letitia Wright 饰)步入了一间神秘而又古怪的博物馆之中,在那里,一件曾经人人趋之若鹜的稀世藏品等待着她。人鬼情未了国语51区事件一夜2016亲密Close银河奥特曼S剧场版: 决战!奥特10勇士!鬼吼断魂刀特别突击队双襟兄弟1984一去不返重生大小姐正在攻略龙帝殿下惊天刺杀咒怨:终结的开始帕丁顿熊英语走神拳王车库拍卖神秘案件4:结婚礼服第九号悬案罗宾汉一家不可抗拒2020不眠之夜2020金融丑闻:揭发Wirecard诈骗案金秋桂花迟寂静岭原声我们都是动物奔跑吧梦想良家妇女1985根源/奇巧计程车的路线天在上陌生人2023爱的艺术2018女王2011七秒暗夜导演一座城池弄江湖之情到深处死刑 Казнь阿松2022月印飞驰人生热爱篇我亲爱的表哥亲爱的她们

 长篇影评

 1 ) 这面黑镜不够黑,也不够深了

熬夜看完前3集后的感想:肯定不算烂片,但作为黑镜粉,我的失望也是真真切切的。 首先一个最大的感受是,这季真是彻彻底底、原汁原味的美国化了。第一集恶搞的对象是《星际迷航》,桥段是完完全全的好莱坞式的(人的最大弱点必须是子女,人的最大信仰必须是自由,人必须在一个脆弱的瞬间剖白自己内心的创伤),精神内核是彻彻底底的美国信念(英雄拯救一切,群众打败独裁,自由照亮宇宙),人物设定是美式的(技术宅必须内向而迷恋星际,大眼萌妹必须勇敢倔强不服输),人物的表情语言是美式的(直白到了稍显浮夸的地步),连风景也是美国中部的红土地。当然我并不觉得美国化是不好的。老实说这一集我看得挺带劲,因为黑星际还算挺有娱乐价值的(然而奋进号上明明到处都是温(澎)暖(湃)的友(基)谊(情),干嘛黑我们柯克舰长!)。但是黑镜招牌的深刻、尖锐和反转我真的一个也没找到。坏人被关在无边的虚构宇宙中,大家就这么愉快地HE了。我个人觉得这一集就算故事不变,讲故事的方式也完全可以更好,比如说从女主的现实生活切入,让我们先看到她莫名其妙收到恐吓邮件,再逐渐揭开另一面的故事,就会有悬疑感,就会更引人入胜。这一集实际上的讲述方式有点太平铺直叙了。 但第二集和第三集我就真的觉得有点无聊了。首先,主题的深度比前几季差太多了,父母过度保护子女,杀了人为了掩饰只能一错再错之类的,真的都是些老生常谈了。这两集不要说探讨哲学问题了,我简直都不好意思打上“剖析人性”的标签,我觉得顶多就是两个讨论社会问题的小品吧。在我看来黑镜前几季的魅力,就在于通过科技这面镜子,照亮我们平时不曾仔细想过的人性角落。这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人类无处遁形的丑恶、无助、和可悲。在那些看似科幻的故事里,随处藏着刀刃般寒光闪闪的玻璃碎片。那是一种让人冒冷汗甚至反胃的震撼感,因此才当得上神剧两个字吧。(我至今都记得102,202,304给我带来的震撼)。但402,403真的没有给我任何震撼。黑镜第四季的宣传是“darker than ever”,我不禁觉得编剧的路线有些问题:并不是堆砌一些青少年怀孕、毒品、凶杀之类的东西就够“黑”了。黑镜的“黑”不是丧,也不是重口味,而是照亮黑暗角落的那一道寒光啊!402、403不仅那束光不给力,而且照的都是些我们早就知道的东西。就算抛开主题不谈,故事也不算精彩,情节可预测性很高,大反转没有,小反转缺乏冲击力(对我来说最大的反转就是:居然没有反转,居然又没有反转......) 当然如果不抱神剧预期,就当个普通的社会问题剧看,第四季也还算是个好看的片子。我会调低预期看完后三集,希望能有意外惊喜。 —————————————————————————————————————————————— 第四集: 还行吧(反正比2和3强)。有人在不满意的关系里为了完成任务而度日如年,有人找到心动的感觉却因为“系统”说那是错的人而匆匆分手,有人因为一件愚蠢的小事破坏了原本岁月静好的幸福,这些恋爱中的种种,无关科技。然而,我看的真的是黑镜?总感觉自己大约是穿越到了《恋恋笔记本》或者《真爱至上》或是《about time》里面去了。科技再怎么物化人类也战胜不了真爱?剧组你还可以更正面更爆米花一点吗?新的黑镜试图给我们糖水和希望,但我就是怀念以前它给我的冷汗和思考怎么办(其实我也如同那个想着前任度日如年的人了吧)。 第五集:我还比较喜欢。虽然故事很简单,但拍的很有风格,留白和余味也比较足。我觉得那些黑狗可以理解为命运,或者独裁恐怖之类,它夺走了人们珍贵的东西(玩具熊可以象征很多东西,比如自由、童年、梦想、甚至人的基本权利),它无穷无尽地蚕食人们所有的希望。面对这种东西,我们毫无胜算,从来没有有胜算,也似乎永远不会有胜算。但为了那箱玩具熊,为了那一点点希望、回忆、信念、人性、或者别的什么东西,我们还是会抗争,这个女人死了,还会有下一个,一定会有。我们渺小可悲,却也伟大可敬。 第六集:情节紧凑,有悬念和反转,本季最佳。虽然梗实际上是旧的(上传意识和永生梗来自304《san junipero》,无穷无尽折磨死刑犯的梗来自202《白熊公园》,讨论代码是不是人的梗来自圣诞特别篇《白色圣诞节》),但组合变形以后可看性还蛮强的。只能说黑镜前几季好的梗实在太强大,炒冷饭都能炒出佳肴来。 总的来讲,这季的缺点是没有新梗,也几乎放弃了哲学思辨或者对人性的深入挖掘。优点大概是娱乐性更强,更接地气,以及更乐观吧。看到在我心中独一无二的《黑镜》几乎变成了另一部剧,还是挺惋惜的。

 2 ) 如何毁掉一个孩子?《黑镜》的答案是:保护Ta

你的父母控制欲强吗?

也许他们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在你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指手画脚。

也许他们用360度无死角的“关心”,逼得你透不过气来。

家长对于孩子的关爱和照顾是本能,但每一个孩子长大的过程都一定伴随着独立和放手。如何平衡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也许是每个家庭都需要面对的。

《黑镜》第四季中的一个故事,就引发人们关于亲子关系、养育方式、以及人性的思考。

(剧透预警!

Sara是个可爱的小女孩,她三岁那年的一次走丢,激发起了妈妈强烈的保护欲。

妈妈决定,一定要保护好女儿,再也不让她受到外界的伤害。于是,妈妈通过一个叫做‘方舟天使’的程序给Sara的脑子里植入一枚芯片。

通过一台平板电脑,妈妈可以随时看到Sara的位置。

监控Sara当前的身体状况。

看到Sara眼前正看到的景象。甚至,可以控制女儿看到的内容:只要出现让Sara产生压力的画面时,比如少儿不宜的黄暴场景,她眼前就会自动打上马赛克。

妈妈选择了开启这个滤镜功能。在这之后,平时邻居院子里总会吓到Sara的恶犬、男生打架流血,这些画面令Sara害怕而导致生理指标变化,系统检测到之后,她看到的画面就是一团模糊的马赛克。

但芯片带来保护的同时,也隔绝了Sara接触一切外界危险的可能性。面对中风摔倒的外公,Sara仍只看到一片模糊,因为眼前的景象让她紧张。

甚至,连外公去世后,妈妈脸上悲伤的表情都成为了Sara的压力源,她无法看到任何负性情绪的表达。

但越是看不到就越好奇。愤怒和无力之下,Sara开始试图用铅笔扎自己的手,想看一下流血的样子。

Sara自残的举动震惊了妈妈。意识到事情发展的不对之后,她带女儿去见了医生。

医生给Sara做的测试表明,她判断人类基本情感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她不知道应该如何表达愤怒,也无法理解画面中发生冲突的人们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让我想到了很多家长对待孩子方式:想尽一切办法去避免伤害,于是把孩子裹得严严实实的,不让Ta接触世界。强大的保护层,却让孩子丧失了自己长出铠甲的能力。

医生指出了问题所在,方舟天使存在很多技术和伦理问题,已经在很多地区被禁了。

妈妈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关掉了芯片系统,不再监视女儿。

但已经习惯了被滤镜保护的Sara,在面对真实的世界时,却没有与之匹配的风险评估能力,她却一无所知的状态下,暴露于暴力、危险的环境中。

失去了“保护层”的Sara逐渐长大,情况并没有变好,她在毫无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和男孩发生性行为。还因为好奇,缠着男孩给她毒品尝尝。

而这一切,其实都被因担忧而又一次偷偷打开监控程序的妈妈看在了眼里。

这时,护女心切的母亲与青春期叛逆的孩子终于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当Sara发现了妈妈仍一直在监控自己的事实之后,盛怒之下,她用监控的平板电脑狠狠地砸向妈妈的头。

Sara残忍的举动看似疯狂不合理,但这也正体现了,她的应激反应是不健全的,因为从来没有真正认识过愤怒、危险,所以也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毫无概念。

平板电脑被砸碎了,随之一起碎掉的,是母女间的信任和亲密。

最讽刺的是,从头到尾妈妈的目的都是保护女儿的安全,但在剧的末尾,Sara离家出走,在公路上随意搭上一辆陌生人的卡车远去了,带着一大片的未知和危机。

相信大部分父母的初衷,都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好家长,可遗憾的是,他们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所以只能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法把孩子保护起来。

剧中为了使妈妈的保护欲情有可原而做了很多铺垫:女儿的走失,她在生孩子时以为孩子差点死掉,她自己小时候就被父亲不细致地养大。这一切都成为了妈妈监控女儿的理由,让她一点点突破边界,最终酿成悲剧。

所谓边界(感),就是分清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而彼此只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而妈妈的养育方式——在美国被称为“helicopter parents”: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子女生活的上空监视,在中国被叫做“为你好”的父母——错就错在,无视亲子之间的边界,认为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可以用一切手段去控制孩子。

妈妈每一次都是暗搓搓地偷窥监视,而不是光明正大地询问引导。

例如,在她发现女儿说谎、吸毒之后,整个过程并没有和女儿进行任何直接的情感沟通,每次想了解女儿的情况却从来不亲自问,而选择直接打开屏幕,直接去找那个“把女儿带坏”的男生。

所有的管教都是通过一枚芯片在背后发生的,这剥削了女儿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应有的自治(autonomy),也让母女之间的边界消失殆尽。直到最后冲突爆发,妈妈还在解释“我只是想保护你,我想让你好好的”。但错误的手段不但掩盖了善良的本意,还造成了背道而驰的结果。

“你总说为她好,可她过得并不好”

《黑镜》总能用科技感、反乌托邦的外壳,把生活真相包装得更为残忍,熟悉《黑镜》系列的人可能知道,它的故事多为悲剧,而其中很多故事的悲剧内核就是:科技管了它不该管的事情。以这集来说,它无视孩子成长中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科技也丧失了边界感

很难说到底是谁引发了悲剧,其中母亲、男孩、和女孩自己都有责任,只是因为‘方舟天使’芯片的介入,放大了在家庭养育中的冲突,也将解决方式极端化了。

无论是恋爱、婚姻、还是家庭养育,这些事务属于人类可以应付得来的范围内,但都被一套侵入式的程序所掌控,也许刚开始会给人们带来惊喜和便利,然而背后所引发问题,终会以让人震惊、或哀叹的方式浮现出来。

与其自以为是地去控制另一个人的人生,不如选择去相信孩子,相信他们有能力自己长大。


「我们每天都在闭着眼跳下悬崖,但这里是一片柔软的土地。」

点了喜欢?不如顺便关注下我们,有温度有态度的心理学知识,全都给你给你~(๑•ᴗ•๑)

 3 ) 《黑镜》第四季中有哪些值得玩味的细节?

在最开头我想抛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系统判断完美匹配的标准是两人必须反抗系统吗?

《黑镜》第四季看完了,网上褒贬不一,不过大多数人的感受是,这一季的黑镜没有那么“黑”了,没有让人看完后背一寒,倒吸一口凉气的感觉了。不过我倒是想特别推荐第四集《hang the DJ》,有人觉得它是最温暖的一集,我觉得它是最黑暗的一集。 以下涉及严重剧透,谨慎阅读

《hang the DJ》剧情一开始,男主Frank女主Amy通过一个智能系统被匹配到一起,并且设定有12小时的约会时间。他们都说是“第一次”使用这个系统,也是第一次约会。在晚上回到酒店后躺在床上谈到这个系统在谈恋爱这件事情上带来的“好处”。这个系统为大家省去了自己去摸索尝试的过程,给你做好了所有选择,甚至连时间也给你设定好了,只需要尊重系统指示就可以,连分手的过程也都省了。

这“初次”约会之后,Amy和Frank又各自和其他系统分配的对象进行了短至几小时,长至几个月甚至几年的约会。在他们分别和其他人约会期间,聚会上一对成功配对情侣在台上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感想:“一定要对系统有信心,因为它真的能帮你找到完美对象”。

这个场景和电影《龙虾》很相似,但两个剧情设定有所不同,《龙虾》中设定是单身人士在这个未来社会中必须在45天内找到一个匹配的伴侣,否则会被变成动物,而《hang the DJ》的设定是系统会为单身男女进行匹配,匹配度高达99.8%。

之后又有一次,系统将两个人分配在一起,但是这次女主希望两人都不要去看设定的约会时长,她已经受够了系统给她安排的短暂的露水情缘,不想要再重复这样的约会。两人握手协定。

再次被系统匹配在一起Amy和Frank在一起很开心,有次两人散步的时候,女主开始质疑这个系统: “但你怎么知道对象是完美匹配的?或许系统做的,只是不断消磨我们的耐心和期望,让我们经历一段又一段恋情,时间是随机的,顺序也是随机的?每次你都变得更顺从,更千疮百孔,直到最终它给出一个终极对象,告诉你这就是你的真爱。到了那时候,因为你的受挫感很强烈,精疲力尽,你会直接接受,将就过日子,接着,你的余生都必须不停地告诉自己并没有将就。”

在相处了几天之后,Frank还是忍不住偷看了系统设定的时间,原本是五年,但是因为他单方看了时间,系统的时间一直在缩短,最后缩短至几个小时。“为什么会这样,能不能不要再缩短时间了?”Frank问系统,“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系统回答。

女主得知以后很生气也很失望,两人就此结束了关系,而此后也一直郁郁寡欢,这件事成了两人的心结。 最后系统提示明天将为他们进行最终完美对象的匹配。在此之前他们还有机会和其中一个匹配过的对象进行交谈,有利于打开心结。女主立刻选择了男主,虽然没有给男主做选择时候的镜头,但是看到两个人重逢后相拥吻的场景,料想,男主也是这么选择的。两人决定违背系统的“完美匹配”,逃离这个地方。等他们爬出城墙的时候,进入到一个空间里,这里面还有很多对他们,每一对都是一次系统模拟的结果,而在1000次系统的模拟测试中有998次两个人反抗成功。这一次也是其中一次。

到这里我们大概了解这个系统测试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前面的部分就是系统其中一次模拟的男女主在一起的整个过程,而我们没有看到的,还有999次其他的场景模拟。像在《黑镜》其他剧集中运用的技术一样,类似于提取人的意识副本放于系统中,系统模拟1000个场景,记录每次模拟的结果,系统认为若两人共同反抗则是通过了测试,将达到998反抗的对象认为是完美匹配对象。

在这个过程中女主开始渐渐意识到这是一个测试,女主从在湖边打水漂的时候,问:你有打过超过或少于四个水漂吗?

因为他们每次打的水漂不管什么样的姿势都是四个,而这一点也不像正常生活会发生的情况,倒像是被设定的。男主也曾推想,是不是我们被困在了模拟的场景里。

他们都没有来到这个地方之前的记忆,见第一面的时候,女主感觉两人好像以前就认识一样,非常熟悉。意识到这是一个测试,就是反抗的开始,才逐渐推动了男女主最后反叛地逃离这个地方。

结尾在酒吧里Amy和Frank各自拿着手机,看到手机上提示99.8%的匹配对象,两人相视一笑,酒吧里放着《hang the DJ》。

很多人奇怪这集的标题《hang the DJ》到底是什么意思,只是因为最后酒吧里放了这首歌吗?这其实是英国乐队The Smiths 1986年《panic》歌曲的副歌,歌词部分:Burn down the disco焚毁迪斯科

Hang the blessed DJ绞死那个DJ

Because the music that they constantly play因为他们时不时放着的那音乐

IT SAYS NOTHING TO ME ABOUT MY LIFE并没有告诉我半点关于我的生活

Hang the blessed DJ绞死那DJ

Because the music they constantly play

因为他们时不时放着的那音乐

On the Leeds side-streets that you slip down在你滑过的利兹的小巷

Provincial towns you jog 'round你慢跑经过的地方小镇

Hang the DJ, Hang the DJ, Hang the DJ

Hang the DJ, Hang the DJ, Hang the DJ绞死DJ歌词其实就是对这最后看似美好的结局的最强讽刺。“他们放的音乐并没有告知我半点和我生活有关的事情,绞死那个DJ”他们在模拟的系统中反抗系统为他们所做的匹配,但在现实生活中却还是依照着系统告诉他们的,和系统为他们匹配的99.8%match进行约会。而更讽刺的是,系统判定只有在1000次模拟中做出998次反抗的人才是那个“完美匹配”的人。

这个恋爱测试看似时间跨度这么长,但实际上它在电脑中只需几秒甚至更短时间就能完成。它的的确确就像最初男女主躺在床上聊天时说的那样——这个系统把一切都安排好了,省去了人们去摸索的过程,找不到对象或者面临分手的苦恼。你也不用去经历一次又一次让你伤痕累累,千疮百孔的不会“长久”的恋爱,但是如果把一个人和你“匹配”的概率和他将陪伴你的时长量化成数据摆在你眼前,你就能坦然、欣然地接受,不会再考虑其他,不会再反抗了吗?

所以,等有了这样能找到99.8%match的系统,你要用吗?其实也不用等,现在的各大相亲交友网站,父母亲戚为你匹配的对象,不也是类似的系统吗?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系统设定只有做出反抗的人才能有可能成为“完美匹配对象”?我觉得这也是这一集隐藏的暗黑 一个设定,其实这可能只是那个未来社会中一个被大众广泛接受认可的完美爱情的标准,而爱情的模样千千万,你要按照这一种来判断是不是所谓的完美匹配吗?

PS:另外由评论里晚晚妹子的评论中我又想了一些,再补充几点。 提取副本这种形式,在黑镜中很常见了。副本的确是无法影响本体的,副本经历的痛苦快乐,或在经验中吸取的教训得到的成长,都是独立于本体之外的。模拟的过程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基于两人之前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等一系列数据做出的一些推断,比如进行1000次不同的推断。但是这些模拟都是基于这个时间点的这两个人的信息做出的推断。然后系统模拟中认为1000次里有998次反抗行为的情侣,极大可能会产生完美爱情。 假设我们接受这个的标准设定,也就是说在那个当下,按照系统的预测两个人可能是匹配的。 但是人是会随着经历而不断成长的,也在不断变化的。而人一旦发生成长变化,也就与系统当初提取的副本数据不一样了,所以理论上模拟的结果肯定也会发生改变。就像男主单方面偷看了时间之后,系统就一直在重新计算两人剩余的时间一样。我们也看到男女主两人在不知道时间之前的那段时间,相处的很开心。但最终男主还是忍不住,希望知道准确的时间,比如五年,十年,想知道这段感情究竟会持续多久。就像我们在开始一段恋情的时候,也总会通过各个方面来去考量,想去预测它会不会长久一样。 而在剧中我们也看到,真的知道了确切的时间之后,似乎也就知道了这恋情什么时候会结束,结局是什么,也没有办法享受其过程。 在感情中我们一直追求“安全感”,希望一切变化的因素都能在自己掌控之中,或者最好像剧中一样能让我们预先知晓。而等我们真的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它也会反过来影响当下的我们。 所以这样的匹配从长时间线来看,肯定是会存在问题的。这可以说是剧中的BUG,也可以说是这个系统的BUG。 私以为这也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设定。 剧中女主提出对系统的质疑“但你怎么知道对象是完美匹配的?或许系统做的,只是不断消磨我们的耐心和期望,让我们经历一段又一段恋情,时间是随机的,顺序也是随机的?每次你都变得更顺从,更千疮百孔,直到最终它给出一个终极对象,告诉你这就是你的真爱。到了那时候,因为你的受挫感很强烈,精疲力尽,你会直接接受,将就过日子,接着,你的余生都必须不停地告诉自己并没有将就。” 这也不正是很多恋爱中或结婚后的伴侣的写照吗?不论是谁,我想肯定也很多次在恋爱中,婚姻中,人生里自我质疑过,“这个人真的是我一生的伴侣吗?这个决定我做的真的正确吗?” 但是爱情这件事情,本来就没有固定的计算方法,标准的答案,选择权最终都还是在你自己。那些体会经历,痛苦难过快乐幸福,最终都会沉淀到你的人生里。

 4 ) S4E5Metal Head-被很多人诟病的第5集究竟说了个啥

先说明一下,看到第五集完全是机缘巧合,完全是因为拿到的资源里这集中字出的最早。看完第一遍以后和大多数人一样,有”这想表达个啥?“的疑惑。遂放下其他几集重新看了几遍,不敢说看懂(其实这集自身就语焉不详),但至少大概不像第一遍结束那样一头雾水了。

(以下只是个人看法!个人!【大写加粗】 欢迎各种交流不欢迎上来就撕!)

(内有剧透!)


先从黑镜这部剧集说起。都知道它表达的是”科技让生活更美好“(呵)的主题,至于风格嘛调性嘛,大家心里也都明白。从第一季至今,关于其”越来越不黑镜“的讨论越来越多,Metal Head这一集也是如此。观看完毕确实让人一脸懵逼并一脸问号:连想表达啥都不知道,更毋论风格问题了。然鹅倒回重看,我却恍然发现,这一集的绝望,夹枪带棒的讽刺,还是带着“黑镜风”。


来到剧集,我们先看剧情:其实剧情还是挺简单的,就是一个三人组开场来到一个仓库搜寻东西,不幸激活杀人机器狗,两位男性队友不幸领便当,剩一位女性疯狂逃离机器狗追杀,在过程中与机器狗杀手斗智斗勇的故事。

但问题在于经典的“人生三问”(机器狗的暂且叫做“狗生三问”吧):即这些人(机器狗)是谁(什么)?从哪儿来?又要到哪儿去?片中都没有给回答。我们只通过谈话知道开场三人背后仍有幸存者,他们是出来为未露面的幸存者找东西的,顺带希望着捞辆车,捞点电池等补给回去。队友惨遭屠杀,女主独自踏上逃亡之旅。

整个逃亡过程惊心动魄又异常疯狂,女主已经算是普通人里战斗力比较强的典范了,然而毕竟是人,割开伤口拿掉追踪器、狂跑一天还得时刻提防着不能睡觉这些事情确实也是损耗太大。机器狗则不然。一边是有血有肉受伤与体力都是掣肘的人类,一边是不知疲倦即使丢了一条腿也照样能打的机器狗,黑白的影片底色中,这种对比似乎更加鲜明。在女主逃亡的路上,我们顺带着也能看见大环境——如行尸走肉片场一样的末日感,空旷土地上Mad Max一般的废土风。剧集里没有交代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但从机器狗与人对抗中的凶残战斗力、女主在逃亡至一所豪宅时看见的被屠戮的主人看来,机器狗是这种环境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机器狗的疯狂战力,其实本身也是科技的一种体现。我们并不知道是什么导致了机器狗对人类的屠杀,但从片中来看,以人的肉身与这样毫无血肉没有情感的机器对抗,几乎毫无胜算。最后女主爆头了机器狗,得到的也不过是玉石俱焚的结局。当今的科技,已经足够到一道指令就能让机器“死心塌地”去做一件事情,不知疲倦,不问原因,不达目的不罢休。然而当这样的特点融入到Killing Humanity这种任务上,就足以令人类心惊胆颤。我们甚至不需要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可怕的事件,或者说,在找到原因并且解决这件事之前,对人类来说,这就是灾难。

整个形似于终结者的故事是主线,也是这一集的第一层。机器啊AI啊能有多强大,我们其实都明白,确实不新奇。


在这个不新奇的主线上,我们看看还能有什么小彩蛋吧。

在整集只剩一个人类之后,关于对话能给的信息就更少了。因此开篇和女主通过对讲机说的话就显得尤为宝贵。开篇三人关于“猪”的对话看似是对猪满满的嫌弃,其实还牵扯到了“Dignity”和”Equal Society“这样的问题。但在机器狗而言,人和猪它们皆没有放过,在这些Killing Machine里,生物大抵都是一样的,都是要屠杀的对象而已。而这些和猪有类似特征,因为头部和臀部在一条线上,被人类所瞧不起的东西,却恰好是人类的噩梦所在。在这一点上,Vox上有一位评论者引用了一句话,倒是觉得有些贴切:

The Creatures outside looked from pig to man, and from man to pig, and from pig to man again;but already it was impossible to say which was which.-George Orwell, Animal Farm

于是在豪宅打斗那场戏里,一首音乐出现了。

《Golden Brown》http://www.xiami.com/song/1768964050

这首歌在《偷拐抢骗》里出现过,同好们要是看过都会会心一笑。当然在此我们就不邀请盖导来做客了,来听一下这集里放的是哪两句歌词:

Every time just like the last/ On her ship tied to me mast

这句词我去翻了翻乐评,还真有一篇干货:

Golden Brown 的乐评: //music.douban.com/review/3122975/

在这句词里,隐藏着《荷马史诗》里女神喀耳刻把奥德赛的船员都变成猪的故事。来我们随手一截图。

要是这首歌和之前的对话没有关系,要是不想通过这些小心思表达点儿什么,我是不太相信。


那么究竟想表达什么呢?这其实是个开放式的问题。看完第一遍之后的我尝试去寻找所有蛛丝马迹,想去看明白到底起因如何,结果又要怎样。但正如在导语所说,这本身就是个模棱两可的问题。我们去探寻整个故事的起因——机器狗的泛滥可能来自于一场只为清除异己的冲突,或许是人类自己作妖到无法控制,或者只是一个疯子科学家不小心为之。其实无论原因如何,这都是一场灾难。我们为之骄傲的文明,我们不满的社会不平等,在这场冷酷又绝望的灾难降临前还真不知道都算什么。有些科技本身就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在力量不受控制末日来临的那一天,作为人类的小聪明没有太大用途。

片中机器狗执行杀人的行为也耐人寻味:一枪爆头,以此致命。不像我们平日看到的丧尸片那样开肚子掏肠子,相比之下简单冷酷,非常高效。科技本就如此,在程序上,套用捷豹的那个广告词,它们focus and precise。但是用在杀人上呢?我们对这样没有理由,精准高效的工作是否还能拍手称赞?其实机器狗这个意象本身也就很微妙,我们总说”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然而机器狗杀起人来,可是丝毫不含糊。我们想当然的认为对我们忠诚的又何止于此(说明:此处不针对狗狗!只是说明看法!)

但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也能通过女主看见人性之光。她会为了小外甥能走的好过点儿而不惜冒险,也在豪宅里看见那些乐器的一瞬间眼里透出光芒。她在逃亡的路上会脆弱害怕,也通过对讲机在最后平静的对丈夫和家人说出我会永远爱你们。那或许是她唯一的希望。


更新*最后的熊代表什么

感谢有道友贴出了导演采访,记者也提出了这个问题。问题和导演的答案如下:

大抵就是导演David想给这个故事里唯一一个比较温情和给人以安慰的东西,而他认为这箱玩具熊是这种感觉的直接体现。或许也是因为如果只是一箱Fidget Spinners(一种旋转式陀螺玩具,可以拿在手上玩儿,炫酷点儿还能发光)的话就太荒谬了。

【我理解我理解,我第一遍其实也希望这箱熊代表个啥,但越到后面越觉得其实它就是一箱熊(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确实和很多人说的一样,挺无聊的)就像导演最后说的,这个看似意义重大,女主还通过写在手上的号码来辨认的东西就像一箱placebo,for dying children.不过这样确实也更无奈,更绝望。


【最后的脑洞大开】

理(qian)性(qiang)分析到此结束,接下来是不负责任的脑洞大开时间。

看多了行尸走肉,总觉得被爆头的人类在某一时刻也会转化为机器狗,因为没有头了嘛,所以自行长出了metal head。【别理我我知道我深夜写稿脑回路有点不正常

这集的画风私心还是很喜欢的啊。

2017.12.30 3:40


其实看完相关的采访之类的我也并不是很喜欢这一集的故事,只是觉得这集的画风,从摄影到音乐使用(和闪灵的cue很像,难怪听着难受),以及这种苏屯儿景色还是挺符合自己的喜好的。之后大概觉得编剧和导演想表达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没有前因后果一头雾水,但通过这种状态能看到这种杀人机器泛滥的可能性,而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又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很多人觉得太美式太英雄主义,其实……三个人才弄死一个机器狗,确切的说是三个人给一个机器狗陪葬这种事情真的英雄主义吗?

作为观众,我们都希望一个故事能有因有果,跌宕起伏。这一集恰恰不是如此。它就是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末世场景,当强大的机器人足以让我们毫无招架之力时,世界会怎样。

也别说毫无现实依据,波士顿动力公司的一款机器人(狗)长的跟metal head还挺像:

//m.weibo.cn/1642088277/4209827032852850

2021.8.10 更新

朋友们这不就也挺像

//m.weibo.cn/1749127163/4668772382413864

总之想表达的是虽然我开篇就被这一集坑了还写下了这么一大堆最后也不是很喜欢这集,但说“烂”这种事情,还是不应当出现在“我没看懂所以这一集很烂”的情况下吧。不是只针对这集啊,对其他剧集和影片都适用。

 5 ) 不尽如人意的走向 与 《黑镜》的未来

首先作为一个《黑镜》系列的忠实粉我给前三季分别给出了五星、五星、四星的高分评价,所以不至于以先入为主的态度来批评这个剧集。但是,如果说第三季给我一种虽全面弱化但强在独立的具体问题与具体技术上的印象的话,这一季则是没有真正的进展。这种没有进展的状况并非是因为团队不去突破,而恰恰是他们所诉求的突破引入了一个奇怪的贯穿于本季多集背后的预设——意识的虚拟化/意识上传。这种没有实证科学支撑的预设实际上是一种创作上的退步,在「思考」实在问题的质量上大打折扣。我的理解是,这一情况体现了剧组一方面对可探讨问题的穷尽(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社会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对《黑镜》系列主旨——对当下社会问题的科幻介入——的某种背叛,第四季的故事核心几乎完全重复了前三季的社会问题,唯一的创新仅仅是将这些问题建立在意识上传假设这个伪技术设定上(即使这一技术设定也是由圣诞特别篇中Oona Chaplin的那个小故事延伸出来的)。关键在于,意识上传作为一种纯粹技术想象设定了意识「复制」的可能,一方面完全不是《黑镜》剧组的创造,而是在科幻历史上悠久的技术想象传统只不过被挪用于此罢了,另一方面则完全把关注点从具体的具身的人与社会问题转移到了一个我们根本无法知道其存在可能与存在样式的(复刻版)虚拟意识上。也就是说,如果《黑镜》前三季既关注了当下社会问题又想象了现有技术的实在延伸可能,那么第四季则在这两个方面都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下面,我想通过对《黑镜》剧集的发展考察来支持我得出的这个结论。

我们都知道《黑镜》前两季(Channel4时期)的成功在于其短小但极度震撼。每季三集,分别切入三个技术-社会问题:

第一季: 1. National Anthem 国歌 —— 社交网络时代的信息技术+民意与民主政治; 2. Fifteen Million Merits 一千五百万点数 —— 大众传媒技术+劳动力-消费主义(生命政治)-民意; 3.The Entire History of You 你所有的历史 —— 记忆与视觉技术+私密与分享

第二季: 1.Be Right Back 就回来 —— 记忆技术-人工智能+什么是爱的真谛; 2.White Bear 白熊正义公园 —— 记忆技术-主题公园+什么是真正的正义(民意道德主义); 3.Waldo Moment 瓦尔多时刻 —— 社交网络时代的信息技术-动作捕捉动画+民意与民主政治

在这两季里,社交网络与记忆技术作为最核心的技术问题得到了很富有见地的预测与拓展,从而得以将现有社会问题在一个极有可能的近未来进行放大。这两季的社会问题则主要涉及民主政治与民意在社交网络技术下存在的内在问题、记忆与视觉技术对个体意识的外在化所造成的对私密与分享界限的模糊、以及爱情是什么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在很具体且具有很大实现可能的技术想象基础上被突出,继而达到一种惊悚效果。第一个问题涉及的政治讽刺,无论是选举政治(1.1,2.3)生命政治(1.2)还是法律正义(2.2)都具有鲜明的现时性,直接映射新媒体时代的政治气氛与政治景观。第二与第三个问题相对更加私人,主要处理了记忆技术对未来个体关系(尤其是伴侣关系)的可能性冲击,并且在后来的剧集中得到更加充分地发展。可以说,前两季名至实归。

2014年的圣诞特别篇 White Christmas作为一个套层叙述实际上包含了四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关注了社交网络时代的直播与视觉(共享)技术,探讨了私密与分享的问题,第二个故事则第一次触及意识上传/虚拟意识复制技术,探讨了虚拟意识的权利问题,第三个故事同样关于视觉(屏蔽)技术导致的人际(伴侣)关系问题,以及框架故事基于的虚拟现实技术与虚拟意识复制技术的结合,讨论了新技术带来的正义问题。我个人的感觉是这个特别篇不逊于前两季但在气质和倾向上有较大变化,技术上不再紧咬可能性较大的增强现实技术而更多开始涉及虚拟现实和较为纯粹想象的虚拟意识(复制)同时所关注的社会问题不再以政治为核心,而更多转向个人。这个转变在转手Netflix之后变得更加鲜明。

第三季: 1.Nosedive 暴跌 —— 社交网络时代的信息技术+民意与民主政治(民意道德主义); 2.Playtest 试玩 —— 虚拟现实与现实(体验真实)+人际(亲子)关系; 3.Shut Up and Dance 闭上嘴,来跳舞 —— 社交网络时代的信息技术+(黑客道德主义); 4.San Junipero —— 虚拟现实+什么是爱的真谛; 5.Men Against Fire 人与火的对战 —— 虚拟现实与现实+生命政治; 6.Hated in the Nation 民众之敌 —— 社交网络时代的信息技术+民意与民主政治(民意道德主义-黑客道德主义)

第三季虽然在讨论的社会问题上更加具体,但依然很好保留了《黑镜》前两季对技术和社会的有效介入,在政治社会议题上更是扭转了圣诞特别篇较为保守的气质,重新回到与道德、正义、民主相关的问题上。这一季在技术上一方面继承了前两季的社交网络时代信息技术,另一方面则着重开发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可能,两者基本上都扎根于我们已经实现的与即将实现的技术能力。前者的讨论同时继承所涉及的民主政治与民意问题、民意的道德主义问题等等,是一次很不错的回归,尤其是3.1、3.3与前两季风格最为相近,因其直接可以实现的现时性而具有很强的政治惊悚效果。3.6虽然关系到现未成形的微型AI技术,但核心依然是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网络暴力问题。基于虚拟现实几集里,3.5没有什么新意基本上抄了《未来学大会》而3.2和3.4则非常之精彩!3.2提出了基于参与者(潜)意识生成的套层虚拟现实,深入讨论了恐惧在虚拟现实技术中的升级可能同时也触碰到了人际(亲子)问题,真正置人于死地的恐惧之最是没接妈妈打来的电话,可以说相当之惊悚。

那么在第四季里《黑镜》团队继承了什么,又做出了什么样的调整呢?

第四季: 1.USS Callister 卡李斯特号 —— 虚拟现实-意识上传/虚拟意识+虚拟意识权利?; 2. Arkangel 方舟天使 —— 记忆与视觉技术+私密与分享; 3.Crocodile 鳄鱼 —— 记忆与视觉技术+私密与分享; 4.Hang the DJ 绞死DJ —— 意识上传/虚拟意识+什么是爱的真谛; 5.Metalhead 金属头 —— 人工智能+人与机器; 6.Black Musuem 暗黑博物馆 —— 意识上传/虚拟意识-知觉技术+虚拟意识权利?-私密与分享

如我前面所说的,这一季突出了意识上传/虚拟意识(复制)技术。在《黑镜》传统里最早出现于圣诞特别篇,但也是我个人理解的圣诞特别篇最薄弱的环节。在4.1里,我们看到了两个全然不同的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男主有社交障碍、不成熟、且由于经常瞪着漂亮妹子看及其他古怪举动被同事孤立、被合伙人看不起)另一个则是男主开发的游戏虚拟世界(男主主导一切,掌控所有同事-人物的命运,完成他幼稚的「宇宙和平」使命)表面上,这一集是对虚拟现实技术与虚拟意识(复制)技术的综合,但实际上重点完全是落在后者上面,剧作表达比较单一,男主直至最终都未被同情,而是成为自己所设计程序的牺牲者。首先,在技术上,我们暂且不论提取一个人的DNA残片数码复刻此人意识这种无稽之谈,虚拟现实技术需要主体「转变」为虚拟意识的形式存在是一个很不合理的假设,这个假设我们在《刀剑神域》里面也看到了,即游戏玩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潜入虚拟世界,被困在虚拟世界之中则体现为现实世界的休克状态。这种假设自然是一种「大脑=意识」的误解,也与主流虚拟现实重在具身浸入体验之「界面技术」的思想背道而驰。其次,剧作自始至终强调了男主的变态,最后以众人消灭这个社会异类作为「胜利」结局体现了非常糟糕非常保守的剧作思想。在叙述上,恐惧并不来自同事对男主的态度,却是仅仅来自男主是个死宅变态。这种态度跟2.2的白熊正义公园一集极度讽刺与辩证的处理方式差距过大以至于差点没认出是《黑镜》4.6作为又一个套层叙述,在形式上复刻了圣诞特别篇,技术上也非常不成熟地使用了纯粹想象的虚拟意识(复制)技术。所涉及的议题也有重复嫌疑,除去Dawson医生的神经知觉共享装置小故事,将女伴意识复刻放入大脑共存、放入玩具的故事接近于2.1的记忆技术故事,而复刻杀人犯意识以供民众无限期地道德惩罚则类似于白熊正义公园。框架故事对所提几个技术的综合一方面在形式上延续了圣诞特别篇,另一方面在主题上试图强调技术中立而邪恶使用者有罪的论断(类似于4.1)4.2继承了圣诞特别篇里的视觉共享技术,但用在了一个很不一样的社会议题——家长监护上,还是颇有新意的,但最后的处理让技术变得不再重要,似乎没有这个技术,偷窥女儿日记或者暗中监视女儿也会有相似叙述产生的可能。4.3是1.3记忆技术的延续,两者都触及了个体记忆外在化并与公共安全直接挂钩的社会发展可能,其所导致的私密与共享界限的模糊化可能牵连出的一系列涉及自由的问题。虽然女主作案动机存在一系列的不合理性,但确实得到了较为充分地开发。从起初下意识就认为要报警的她到最终为了守护现有利益而做出的连环杀人。4.5比较特殊,不属于《黑镜》创作传统,很多友邻也说到这集拍得极差,我的理解是这本来应该是这一季的一个突破点,即推陈出新的地方,但剧本确实写得很不好,即使在影像执行上很好地营造了悬疑但过于单调乏味,主题过于牵强。

那么到此为止,我梳理了《黑镜》几季以来的内在剧作形式表达与内容的关系,试图说明剧组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变化倾向。但我留了一条线索没有谈,那就是爱情故事。爱情主题是我个人最喜欢的《黑镜》母题,一方面,这些故事在这一系列中最反黑镜主旨,也最能体现科技温暖一面,另一方面,爱情主题也是对《黑镜》剧作良好辩证姿态的某种综合体现。这种主题在许多集中都有体现,从1.1中首相夫人与首相的关系,1.2中为爱贡献自己劳动的男主,1.3中爱人不忠在技术辅助之下的反目成仇,2.1中失去爱人的悲痛,圣诞特别篇里男主迟到的对女主不忠真相的发现,3.4中虚拟现实技术提供给人们在现实中无法承受的爱情可能,4.4中基于虚拟意识(复制)技术模拟结果的高度可靠相亲软件,以及4.6中从失去妻子的悲痛到时刻共享知觉的苦恼。其中第一季的爱情主题比较负面,除了第二集开放式结尾中喝着橙汁桌上摆着企鹅看着虚拟屏幕上的美景的男主,基本上都是被技术所曝光的虚假爱情。毕竟虚假爱情比虚拟现实要假的多。第二季对爱情本身的触碰很不深入,在表面上则和同年的《她》有异曲同工之处,同时相似情节在4.6的小故事中重演。圣诞特别篇的爱情主题也比较负面,基本上是1.3的一个变奏。反而是3.4和4.4的爱情议题要有趣的多。先说4.4,在主叙述层的故事世界是一个人人需要接受配对试验的社会(类似于《龙虾》)男女主在一见钟情后却不得不分开以继续接受系统的配对要求,而当系统再次将他们配到一起时他们选择了反抗,一起逃出这个邪恶系统追求自己的爱情。如果到此为止这个故事确实给人以信心和温暖,但同时又过于俗套。而最后框架故事可以说进一步毁掉了这个故事,它告诉我们男女主仅仅是数千次虚拟意识在虚拟世界的模拟,而这些模拟仅仅是现实中男女主角使用的配对软件对他们各自虚拟意识(复刻体)在虚拟世界中的操作,而对于现实中的他们,这不过是一款高级版的配对软件罢了。那么我们可以说4.4虽然在主体叙述层探讨了有趣的爱情议题却在框架叙述上彻底把爱情权力让渡给所谓虚拟意识技术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3.4 San Junipero,这是整一个《黑镜》系列最让人动情也是唯一让我有点泪花的一集。不同于4.4,3.4的两个爱人不仅超脱了社会对爱情的限制,更是超越了性别、婚姻与死亡。然而同时,超越死亡的意识上传(天堂)并未被吹上天,而是在Kelly对Yorkie的拒绝中得以深化。在死亡(如Kelly死去的丈夫与女儿)与永生(如Yorkie死后的pass over)之间做出选择是艰难的,需要对自己具身意识与存在的真正认识,需要勇气,需要对爱情坚定的信任。也就是说,整一个《黑镜》最终似乎只有在3.4里,这个虚构的意识上传/虚拟意识(复制)技术才真正给予了人们选择的机会,技术才真正露出它与主体的互动与互相生成的本质。其余的则似乎只剩下形而上的推演与假设。

 6 ) 《黑镜》第四季的哲学课:自由意志抑或决定主义

自从黑镜移交给美国佬,我就再没追。前几天出去旅行,大概是受寒着了凉,头疼了一路,幸好火车上wifi信号强,就找了第四季黑镜来看。之前看评论,都说六集黑镜质量分布一般是三集还行,两集不错,还有一集非常棒;这季也符合这个规律,我觉得最好的是终集Black museum(暗黑博物馆S4E6),第2和第四集绞死DJ(hang the DJS4E4)不错,其他一般。

自由意志和决定论是黑镜的老主题之一了,这次绞死DJ里玩了点新花样。我们不如就用它做案例,来聊一聊自由意志和决定论这个经典哲学问题吧。

先简单解释一下这两个术语,“自由意志”和“决定论”。你一定问过自己,人是自由的吗? 我们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自由的。我们可以选择喝水还是不喝水,吃饭还是不吃饭,我们可以选择这份工作或那份工作。这些选择让我们感觉到,我们所有的信念和行动,完全出于自己的意愿和决定。这种观点,也就是认为人拥有完全自由行动的能力,被称为自由主义的自由意志论(libertarian free will)。但同时,也有很多人认为,凡事有因有果。所有现在发生的事情,都是之前发生的事情的结果,而所有现在发生的事情,也都会导致之后事情的发生。这种观点,我们可以将其称为强决定主义(hard determinism。所以一句话,在回答“人是自由的吗?”这个问题时,前者点头,认为人通过自由伸张意志而是自由的,而后者摇头,too young too simple,人就像是因果律的牵线木偶,任何看似自由的发展都不过是由“看不见的线”牵扯。

你或许会问,自由意志和决定论和我有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为什么重要?暂且不说这个问题本身的哲学重量,你只用想一想它在我们生活中的延展就会发现,它规范了我们的道德、塑造了我们所处社会的法律,承载了我们发展的希望。试想现如今的司法制度,如果杀人犯小明不过是个牵线木偶,那他还应该为他的行为负责吗?国家机器还能正当地惩罚他吗?试想你因为自己懒惰没有完成工作,而你却以决定论为由去领工资,老板应该付给你工资吗?你看到了吧,法律法规、社会习俗的边界正是建立在我们如何看待人是否有、有多少自由意志的基础上的。那么,人是自由的吗?

绞死DJ故事里,单身男女frank和amy利用约会软件寻找真爱。刚开始,他们都是不自由的:他们利用约会软件,确定约会对象和约会时长;千篇一律的餐厅和酒店房间,即便非常不喜欢对方,也要遵从系统指示。第一次个人意志的浮现,是在frank和amy美好的、系统给予仅仅12个小时的第一次约会结束之后。frank和amy显然都对对方有好感,可又被迫过早结束,都在询问系统,“你怎么知道他/她不是the one呢?” 但这时候,他们的意志非常有限,也很薄弱,被系统稍加糊弄就放弃了,继续听从系统安排无间歇相亲。frank被迫和一个毫无乐趣的女人度过一年,而amy在短暂的恋情间跳跃;两个人都在思念对方。

这时候,系统安排了frank和amy的第二次相遇。这次相遇时,两个人都有了个人意志(喜欢对方并愿意和对方在一起),并且选择使用它(悬置系统支配)。但是frank忍不住查看两人得以相处的时长,并因单方面查看而引发系统变动,原本定的五年缩短为10个小时,amy因frank的“背叛”而伤心离去。第二次相遇,两个人都有了个人意志,并且愿意使用它;但两个人的意志不统一,存在冲突。双方又跌回系统设定好的生活中。

直到amy被告知,系统找到了她的真爱。amy定好和frank最后一次见面。第三次相遇,两个人的个人意志重新凸现,并且变得坚定、统一。frank对amy说,我不想要系统设定的那个真爱,我想要你,而amy回答,我也想要你的时候,两个人的意志成形了。它明确、坚定,并且出于个人真心(不受外界支配)。但这还不是自由意志的全部含义;自由意志还需要人因意志而驱动的具体行动来完善。Frank和amy共同对抗系统,真正迈出腿爬上高墙的时候,他们的自由意志终于完整了:这时候,他们是自由的。所以一句话,人要有所谓的“自由意志”,这意志必须是明确、坚定、真诚的,并且还要带动具体行动

但黑镜并没有在这里结束。镜头一转,我们发现之前这一束自由意志的发芽开花结果,只不过是系统的一次模拟。系统模拟了一千次frank和amy的约会,其中998次他们都以反抗告终;真实世界中,amy和frank在酒吧相视一笑,他们的历险才刚刚开始.

这个结局是个绝佳的反转。它难道不是决定论的最佳演绎吗?1000次从高塔上抛出苹果,998次落地。frank和amy规律如此明确的行为模式,难道不符合因果律的解释吗?他们的998次反抗,难道不刚好证明了他们被因果律决定的猜想吗?我们在第998次看到的个人意志的发展和成熟,难道不是强因果律之下“自由意志”的幻象吗?

所以,人可能自由吗?

你可以把绞死DJ这一集,看做一场哲学论辩。自由意志者在上半场滔滔不绝,却无法应付决定论者最后五分钟的反击。如果frank和amy的相爱是必然的,他们还可能是自由的吗?他们为之辗转反侧寝食难安的爱,还有意义吗?

(欢迎留言说说你的观点。黑镜如果好,就好在激发我们思考那些真正重要的问题。Don‘t accept what you can not change, change what you can not accept! 送给大家。)


补充:为什么英文标题叫“Hang the DJ”?

Hang the DJ英文标题至少有两个关联点: 1.歌词和含义:“hang the DJ”出现在片尾曲panic中,如果你仔细读这首歌的歌词,会发现这首歌跟主题密切相关、恋爱的焦虑比对广泛而不理智的panic,“hang the blessed dj, because the music that they constantly play, it says nothing to me about my life...”(绞死DJ,因为他们持久演奏的音乐,和我的生活毫不相关)剧中的系统,恋爱coach,就像是一个蛮横的DJ,它把你生命中的碎片拿来演绎编曲,试图说服你这就是最真实的你,但确实如此吗?hang the blessed DJ! (blessed用的好) 2. DJ和命运的关联。DJ-Music这组意向非常好地表现了文中命定-自由意志的角力。 所以说,好的作品中每个细节都是高度关联的,都指向同一个主题。你觉得呢?

附加上这首歌的歌词:panic by the Smiths Panic on the streets of London Panic on the streets of Birmingham I wonder to myself could life ever be sane again? the leeds side-streets that you slip down i wonder to myself hopes may rise on the grasmere but honey pie, you're not safe here so you run down to the safety of the town but there's panic on the streets of carlisle dublin, dundee, humberside i wonder to myself Burn down the disco hang the blessed dj because the music that they constantly play it says nothing to me about my life hang the blessed dj because the music they constantly play on the leeds side-streets that you slip down provincial towns you jog 'round hang the dj, hang the dj, hang the dj hang the dj, hang the dj, hang the dj hang the dj, hang the dj, hang the dj hang the dj, hang the dj hang the dj……

 短评

最爱第四、第六集。1游戏角色反杀控制狂程序员,2家长控制过滤信息而懒于用耐心的方式教导,孩子青春期反而更好奇,3仓鼠的记忆都可以提取,4在1000次模拟测试中,998对他俩选择反抗系统配对只想在一起,match率99.8%,这集真是暖。5为拿给孩子的玩具,丧命于metalhead. 6黑色博物馆,意识受体转移。

8分钟前
  • 岁月何须溪上记
  • 推荐

3>1>4>6>2>5 这一季和上一季一样已经不那么“黑镜”了,但是上一季至少有第四集那样的佳作,而这一季出彩的单集可以说没有。有几集很像命题作文,太浅太生硬。

10分钟前
  • Enigma
  • 推荐

第4集放在黑镜一贯的反乌托邦立场中来看像篇跑题作文,倒给了个老大哥的控制为你带来幸福的玫瑰色乌托邦结局,偏重爱情寓言,对科技伦理的探讨色彩淡薄。第5集呈现人类试图与机器力量抗衡时的脆弱无力绝望,对那些声称拔掉插头就能控制人工智能的人,不啻为讽刺。第6集有趣在于顺便给出了第5集的谜底。

13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刚出资源马上连夜刷完,太好看了!人性的善恶复杂 + 对未来科技统治人类的讽刺和警示 + 亲情和爱情 + 开到天际的脑洞,依然是那个《黑镜》啊!

16分钟前
  • 曹笑天
  • 力荐

为了第一时间看你我连生肉都开始啃了………………………………

17分钟前
  • 悟饭婆婆
  • 力荐

第一集:别惹程序猿;第二集,别惹单身妈妈;第三集,别惹卖保险的;第四集,别惹虚拟红娘;第五集,别惹机器狗;第六集,别惹死囚犯。《黑色博物馆》内容最好,metalhead节奏气氛最好,其他也就那样。当然值得当天一口气刷完,但确实不如前三季。不怨编剧,只是对未来和人性的恐惧议题也就那些了。

18分钟前
  • frozenmoon
  • 还行

喜爱程度排名:1.速配约会App 2.星际迷航 3.怪奇博物馆物语 4.冰天雪地连环杀人案 5.疼痛青春 6.金属狗统治世界

22分钟前
  • 水包酱
  • 推荐

4>3>6>1>2>5。最喜欢E04以如此另类而浪漫的方式诠释爱情与缘份;E03的血光寒意逼人最为惊悚;E06感觉拍得像八十年代分段式B级片似的;E01反思余地泛泛但也有足够的娱乐性;E02可预见的走向无甚惊喜但讽刺意味深;E05索然无味过目即忘。总体来说还是挺好看的,只是神剧光环已不再。

23分钟前
  • LeungChanXXX
  • 推荐

第4集很棒!能打动人的爱情故事通常不是在讲爱这个东西本身,而总是揭示了人在爱情中的真实处境。

28分钟前
  • 老晃
  • 推荐

科技不能让人性进步

32分钟前
  • 大島
  • 力荐

披着科幻剧外皮的大型公益广告,倡导我们健康生活。E1《少吃点外卖,对身体没好处的》,E2《安安心心睡觉,少玩电子产品》,E3《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以及 《前任是傻逼》,E4《谈恋爱真他妈费劲》,E5《提倡文明养犬,共建和谐家园》,E6《走路不要看手机》以及《空调吹多了有害健康》。

33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关于太阳穴的n种用法

34分钟前
  • 云kk
  • 力荐

第三集Crocodile应翻译为鳄鱼法则,意指如果当鳄鱼咬住你的手臂,若不能自断其臂,整个身子都会被鳄鱼吃掉。个人最佳是第四集,真的感动到了,如果现实里哪个人能利用大数据作出这个软件解决人类最难的情感和繁衍问题,大概就是下一个世界首富了。另外,黑镜养高了人们胃口,我想人应该学会知足。

39分钟前
  • L.C.
  • 力荐

e01、06和其他的是一季的吗…这两集都是对虚拟中人格或人性的阐述,不去深究技术的bug。02,emm福斯特明显和孩子之间有矛盾。不怎么喜欢03,05。04对感情的处理角度很有趣。那个说第一季就爆了的,后面都那啥了。。

40分钟前
  • crush
  • 还行

最喜欢E01、E06和E04。E01:又名社恐的复仇。低配马特呆蒙主演。我也想把我喜欢的人和讨厌的人关在某一世界观里,做全能上帝。E04:又名单身配对系统能否帮你找到真爱。很难概括E06,科技概念汇总成一座博物馆,充满痛苦和奇思妙想。E05表现最差,不如去翻拍PKD短篇小说集《少数派报告》里的第一篇。

45分钟前
  • Syfannn
  • 推荐

非常棒,下降的是豆瓣观众的欣赏水平。人云亦云的觉得后面不如前面厉害。这一季不但汇聚人类最前沿的思考,依旧瞄准人性和科技的矛盾。再有一集黑色博物馆做到了系列单元剧形式的创新。能思考的豆瓣观众是不是不喜欢发言了。比起前几年真的差好远啊。

47分钟前
  • 响指
  • 力荐

自从成了美剧之后,这部剧也就走下了神坛!这一季的六集能给你的只剩编剧技巧带来的叙事快感了,也只有第1集有足够的戏剧张力,第2、3、5集都快看不出这是《黑镜》了,当年这剧讲“科技的副作用”,看完后会让人细思极恐,比如当年的首相干猪,如今就算是压轴的第6集也只是当年圣诞特别篇的水准。

5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比上一季好。虽然弱化了英剧时期的犀利和非主流,但已经很棒了。黑科技脑洞清奇,有趣,震撼,价值观主流但不廉价。那些言必称前两季的黑粉,想对你们说:要啥自行车啊?

52分钟前
  • 麻绳
  • 力荐

黑镜系列从科幻惊悚剧变为现实伦理剧的速度在加快。想想十年前的手机,想想现在的天眼,想想未来的AI。别惹技术宅!欢迎来到美丽新世界。

57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力荐

看到了各种前梗的重复,好多故事其实可以one step further的。最爱的是第4集。第6集的台词太黑了:"Go home, put your feet up, and binge a mini series"… 以及第6集好像2014的圣诞集。

59分钟前
  • Sophie Z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