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都等了几十年,耐着性子看完,也算是有始有终吧。晶哥应该也不会想到真的会有观众认真的写影评,分析剧情演技什么的。点评一句都多。
但是,但是,这个周芷若真的。。。不说老版邱淑贞张敏那样的素质,但就算请不动圆圆,晶哥你老老实实潜个花瓶网红不好吗?你喜欢的那些球星呢?为什么要这样委屈自己虐待观众???
赵敏竟然意外的还行,林峰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流水作业。小昭不能说不好看吧,就是脸看起来有点怪,总感觉哪里有问题。其他配角基本都是打酱油,方中信豹子头基本没浑上几句台词。大家也看出来,最后这段话只是被迫凑字。
行吧。
【原载于第十放映室】
这个春节档,有两位老师的微博相当活跃。
他们都在为呕心沥血的新作大声疾呼、日更不辍。一位是韩寒老师。另一位是王晶老师。
但文风略有不同。韩寒老师如下。
至于近年来以如假包换的爱国热忱感动万千网友的王晶老师,此番虽然翻车,却依旧不改快人快语的敢言风格、横刀立马的英雄本色:面对个别网友的出言不逊,王晶老师放下架子、及时耐心地以问候其母的方式与其互动,令人肃然起敬。毕竟身为《导演请指教》的顶级大咖,又是说出过“我看过的电影唯一挑不出什么错误的就是《教父》”的业界前辈,谁敢不服、哪个不敬。
“护犊子”的心情可以理解。毕竟,“电影就跟孩子一样”,随便就说人孩子不好,谁不跟你急呢?但“父母”若指着展览“孩子”赚钱的话,那孩子也不是普通孩子。被收了钱的人民群众还是有资格说上两句的。
吐槽的话言尽于此。接下来,我将尽量不掺杂任何主观情绪的就作品说作品。或许,我们会惊讶地发现:网上大部分针对新版《倚天》的批评的确有失公允。
一
首当其冲遭受抨击的是饰演小昭和周芷若的两位女演员——也就是引发汹汹舆论的“网红脸”。
首先,让我们放低影迷的高姿态,承认一点:跟所有人一样,“网红”,也不容易。而“网红”不“网红”,其实是个大众审美问题。如果在王晶老师心中,新时代的小昭和周芷若就长这个样子,那他当然有选择属意人选的权力——就像我们有批评的权力一样。至于猜度导演与女演员的私人关系,没有必要。
二来,谁也不是生来的演技派。演员总得靠一部又一部的作品磨练,要是拍坏一部就要承受如此的谩骂和心理压力,莫说对当事人不公,我们根本就看不到演员了。当年张嘉译在参加艺考时唱“阿门阿前一颗葡萄树”时,脸上的表情也颇为滑稽。但现在的我们,会报以宽容善意的一笑。
两位新人演员真正的问题是:刨除人物形象是否符合原著设定、大众期待跟影迷记忆的过分要求,单拿表演来说——演成这个样子,那“一条条”是不能过的、导演也是绝对不能喊“cut”的,所以表演的锅,最终得由王晶老师来背。
仅各举“一条”例子,至于什么人物弧光、内心世界的都不提。因为没有。
分别是小昭挨掌与芷若刺剑这两个时刻。
小昭接灭绝三掌这一情节照搬自93版《倚天屠龙记》,原著中接掌的是张无忌。无论从叙事效率还是人物性格的角度考虑,93版的这幕创新改编都不赖。只是这回,王晶老师选择了向自己的经典致敬。
“致敬”并非简单的重复——我们看到新版小昭两次都是被灭绝震晕,之后“诈尸”而起。
为什么要这么改呢?值得好好想想。
我的猜测是:如果拍摄二人同框接倒地不起的画面,就不可避免地要呈现小昭“痛苦”的表情。而“及时给一个痛苦的反应”对新人演员来说,可能有点难。
所以比起老版邱淑贞两次倒地痛苦不已、挣扎起身的场景,新版选择让小昭学会了沙加的假死大法,再一口老血喷在地上——这样闭眼的时候便能好好想一想:“痛苦”的表情该是什么样。
很不幸,反射弧虽被拉得很长。可那口血吐的依然像是春节宿醉后的反胃。
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那就与个体审美和童年滤镜都无关了。这个演员必须被换掉。
再看周芷若刺张无忌的那一剑:也是同样的道理。大家可以注意一下那个镜头:是先拍张无忌中剑的特写,画面从张无忌的肩膀摇到后背再缓缓露出芷若的脸......这个摇镜是如此别扭,张无忌的大脊背全是虚的,正常情况下都不会这么去拍。
原因大概只有一个:就是师命难违、爱人受伤这份心情过于复杂,演员需要镜头摇一圈的时间来准备......
好在,新版芷若多少成功传递了些“痛苦”出来,虽然眼神有点飘:其实并不需要先盯着伤口再缓缓抬眼望向无忌——那么近的距离,确实刺中了,无须怀疑。
所以,对网红实施人身攻击不对是一个问题;而网红适不适合做演员,又是另个问题。以前的香港小姐,有些也很会做演员。
也罢,新人说多了没啥意思。我们看看老戏骨的表现:100岁的张三丰修炼到了何种修为、抵达了怎样的境界,会不会伸出手指、指着灭绝咬牙切齿、忍辱负重地念台词?会不会说出“滚”这个字?还一个问题是:如果他挥一挥衣袖,就能刮起狂风让五大派滚走,张翠山是不用死的——不管是自杀还是他杀。
甄子丹的演技没问题,可他演的不是张三丰。就像古天乐、林峯、文咏珊都没大问题。但他们演的不是张翠山、张无忌和赵敏。且不说“我就这么被人嫌弃”这话绝不会出自郡主之口,文咏珊说话的那个语速,都是不对的——这片里演员的语速普遍偏慢,经常一字一顿,不知何故。
最后说说久违了的“情怀杀”——华山二老。这俩角色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您还甭说,原作中,他们除了负责开黄腔、增强“娱乐性”外,还真的别有用处。在金庸的武侠世界中,人多势众、擅长一拥而上的“群豪”向来大有深意:他们惯于轻信、动辄“惊呼”,往往先声夺人,再酿成血祸。想想《天龙八部》的聚贤庄大战和张三丰的百岁宴就明白了。
因此华山二老这两个武林败类是混在“群豪”中的极端分子:原版中他们的话虽然龌龊,却将“正义之师”各怀鬼胎、假公济私的丑恶嘴脸揭了个底朝天。而新版中,碍于审查的原因,华山二老的言论尺度收缩不少——变成两个纯傻X。那么,安排这两个傻X耍宝的目的何在呢?为了缓和紧张气氛?这部作品有哪个场景的“气氛”达到了“紧张”的高度?倒是由始至终弥漫着一股塑料气氛。
演员,就说到这了。一句话总结便是:无一可取——除了那个饰演小周芷若的小朋友挺可爱。
二
其实不该将注意力集中在演员身上。香港演员青黄不接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因此不必过分在意张三丰、张翠山、张无忌一脉相传的“波浪卷儿”,那你要51岁的古天乐和42岁的林峯怎么办?想象一下:他们的岁数顶起老版中吴镇宇、李连杰的发型,会是什么效果?
再说演员的表演固然重要,但对一部作品来说却不是根本。一剧之本,当然还是剧本。这就说到让王晶老师最敏感的那个话题,虽然他以一句“什么剧本、你识字吗”的霸气回怼让质疑的网友自惭形秽、退避三舍,但我们还是要不识好歹、迎难而上地补充一句:剧本跟识字,不是一回事。
若说新版《倚天》有剧本,那就是老版殷素素递给张无忌的那根糖葫芦——有几颗还风干了。
较之老版开场的画外音,新版的画外音贯穿两部、从始至终,将那一个又一个“糖葫芦场景”忙不迭地串将起来,有时勤快的毫无必要——比如在重返冰火岛的场景过后,先前字正腔圆的雄浑男声再次响起,就一句:
“张无忌和周芷若坐着小昭留下的小船,回到光明顶。”
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画面就是光明顶。而我们也从先前小昭的台词中,知道她将船留给了张、周二人。
所以:这是在给连环画配音吗?
“剧本”到了这一步,再说什么情节魔改、造型魔幻、衔接生硬、转变突兀一类都没意义了。糖葫芦嘛,自是勉强串在一起,一个不挨一个的。要什么起承转合?
而且魔改也不是不行,前作也魔改,可这回的魔改bug太多:《九阳神功》既然是谢逊传给张无忌的,他自个儿为什么不练上一练?又琢磨不出屠龙刀的秘密,还不抓紧这次机会,不想找成昆报仇了?
让我们停止这些无伤大雅、细枝末节的纠错,回到一个根本问题:原版《倚天》究竟好在哪里,非要重拍的话,按理应该怎么拍。
去除明星光环和童年滤镜后,我们会尴尬地发现:老版《倚天》也就是一部贩卖明星的寻常商业片。在当年那个武侠片风起云涌、方兴未艾的时代,绝称不上多么出类拔萃。尤其让很多人至今称道的动作场面,什么“少林龙爪手”一类,搁同时代李连杰的另两部作品——徐克的《黄飞鸿》和袁和平的《太极张三丰》面前,都是被吊打的份儿。
那个九阳神功就是“砰-砰”的光波拳,乾坤大挪移则是“唰-唰”的光波位移。说句实话:这究竟有多好?
93版的确有它好的地方,却鲜有人提及,那就是六大派决战五行旗的场面。在当年那个制作周期普遍20天、资金捉襟见肘的环境下,能让几百号群演这么拉开架势、真刀真枪地比划已然不易。
当六大派弟子被“闪瞎眼”的锐金旗逼退、灭绝抽出倚天剑一顿乱削时,黄霑作词、叶倩文演唱的主题曲《欢笑之歌》也适时响起:“湖海中穿梭,求心花一朵”的张无忌心声配合着血肉横飞、断肢飞舞的杀戮战场,残酷悲凉范儿一下就给烘起来了。主题、甚至张无忌优柔寡断的性格都出来了。虽然黄霑并不知道王晶老师把张无忌的性格魔改了......
一晃三十年过去,演员早已深入人心、情节早都滚瓜烂熟。若是重拍,最忌讳的就是内容增量——再增,能大得过原著?应该借机弥补前作的短板和发扬前作的优势。
六大派围攻光明顶的行军路线能不能拍清楚?五行旗的布防攻略能不能拍详细?我想:很多金庸迷最想看的其实是这个。另外,动作能不能稍微设计一下——这可是香港电影赖以扬名、享誉世界的命根子。这回据说三年筹备、4亿投资,那时间跟金钱都有了。
结果五行旗在哪呢?省了。老版中最出彩的一幕被直接放弃。
那动作怎么样?不要被“大风车”似的风云月三使给糊弄住,“三头六臂”的花活儿有钱很好弄。说一个细节:玄冥神掌就是速冻、而张三丰挨了一下后就像甩雪花一样把手上的冻气甩掉......如此创意,让我不由怀念老版《倚天》中洪金宝扮演的张三丰一屁股把灭绝撅走。
实在不忍心再例举其它场景了。
三
先前一直称呼《倚天屠龙记》为“作品”。它当然是。因为不严格地讲,它也不能被称为电影。它不具备电影的任何一点要素:无论编剧、镜头、表演还是动作设计。不称王晶老师的作品为“作品”,那它还能算是什么呢?这就是个和《逐梦演艺圈》差不多的东西。
有人说王晶老师恰烂钱、卖情怀,这我也不同意。若干年前的什么《黑白森林》才叫恰烂钱,《精装追女仔2004》之流,才称得上卖情怀。
当然王晶老师拍得烂,也有一点客观因素——那就是金庸的武侠世界,还真不是有钱有闲有特效就能搞掂的。
关键你得有人——这专指人的心态。
人在足够年轻的时候才能相信并融入那样一个简单纯粹的幻想世界。想想八九十年代的香江影坛吧:黑道猖獗,“资本恶臭”,比起粗制滥造的喜剧片和卖弄情色的三级片,金庸的江湖就是艺术、就是有吸引力、就是便于演员沉浸在角色里。毕竟《阮玲玉》那样的文艺片一年到头也没几部。
所以前一年刚演完《赤裸羔羊》的性感女神何以又能一转眼化作一往情深的小昭而毫不违和呢?——主要是演员相信她的角色。其实《赤裸羔羊》也很简单、也很纯情,“情色”与“纯情”有时就是一体两面。
而人只会从简单走向复杂,人生更是。回头路是迈不动的。张国荣只能先有《倩女幽魂》,再拍《霸王别姬》。顺序倒一下,他成了程蝶衣再去扮宁采臣,他还扮得动吗?古天乐《黑社会》都拍了十几年,影帝也早攥在手,你让他以现在的心态体会张翠山的内心,回到27年前他还是“过儿”的时候,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所以也不是故意恰烂钱,就因为小鲜肉熬成了演技派,这样的角色他们已经无福消受了。
当然,虽有社会变迁、物是人非的因素在,但这也不是王晶老师为我们奉上如此“作品”的理由。
讲真:如果一个导演近十年都鲜有超过5分的电影问世却仍孜孜不倦地“创作”,如果他到了无法判断角色的情绪该通过演员怎样的表情来反馈这一荒谬绝伦、匪夷所思的地步,那他真该悬崖勒马、功成身退了。
否则,演员演不出痛苦,我们看得很痛苦。
也不必轻易上升到“港片已死”的高度,我们还有《智齿》、《浊水漂流》一众优秀电影——其实三十年前的商业环境,也未必出得了这么高水准的电影。
该死的,是王晶的商业“作品”。以及那个可能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昔日江湖。
不熟悉金庸的00后观众或许会觉得:满大街都元宇宙了,你还给我看什么九阳神功?
而上了岁数的朋友又感到心力交瘁:8孩他爹都直播卖货了,你这“乾坤大挪移”挪得过现实么?
第一部也写了影评。抱着有始有终的心态看了第二部。不同于第一部的敷衍了事,第二部明显要好了很多,至少剧情流畅,唯一生硬的地方是大结局的戏份。张无忌和赵敏就这么并排走了,屠龙刀、倚天剑就那么留在地上。就算明教的人会来捡,那周芷若的尸体也留着别人来捡么?在这部电影里,周芷若是夺走张无忌处男身的人,是他的第一个女人,这么安排实在不妥当。
第二部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交代了剩下所有的剧情,还能做到流畅自如,实在不简单。当然这个不简单是相对于第一部来说。第一部里做到了交代所有剧情,但是就堆砌的磕磕巴巴,留下不少莫名其妙。剧情被魔改的让人无法接受。
而圣火雄风里,赵敏的聪慧终于有人拍出来了,这是我在其他倚天屠龙中没有看到的。她看穿成昆奸滑,看破圣火令的关键。在被周芷若陷害的时候,没有第一时间找张无忌告状,而是联系信任自己的手下,收集周芷若的罪证。厉不厉害,她都看透了张无忌,知道他已经对她不信任了。这一部里的改编让人信服。张无忌如果没有和周芷若有夫妻之实,就不会那么着急成亲,后面的剧情就没有说服力。而且张无忌那种优柔寡断,摇摆不定的性格,面对周芷若赤裸裸的主动,他有这种反应很正常,尤其他刚误会了赵敏。恕我直言,如果小昭临走请他留个后,估计他也会同意。
第一部叫做九阳神功,和剧情的开头呼应了,然后整部戏就和九阳神功没什么关系。它的出现只是为了解毒和给乾坤大挪移打个底。为何电影名不取成乾坤大挪移。
第二部叫做圣火雄风,这就有魔教教主的影子了。在影片结尾,张无忌就是靠圣火令破了成昆的金刚不坏,呼应了本片的名字。还记不记得当年的张无忌是在影片的最后部分才登上了教主之位。这一部更像王晶的作风。可惜,导演并没有很大胆的去拍这部续作,当年影片中的诙谐幽默无厘头,在新作里荡然无存。当年的大胆创新塑造了讲脏话的张三丰、腹黑深沉的张无忌、灵动自信的赵敏,多么新鲜的角色啊。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形象一直留存在我们心里。但是续作却没有做到这一点,看完电影才发现,这么多人物一个也没记住。除了演员自己的粉丝,新作整体来看中规中矩,的确没有留下印象深刻的人物。
这两部续作不温不火,只能算个及格。
我问你们,知道为什么中世纪那么多聪明的、有文化的、有阅历的人依然无法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执意要维护旧的科学体系和思想吗?那就是因为人们都有盲目的“尊古贬今”“先入为主”的劣根性。就好像拍的最早的一定是经典,当下拍的一定是垃圾一样。 同样的全明星无脑喜剧片,《东成西就》竟然成了所谓的经典,《澳门风云》就是烂片。我1993年出生,小时候就觉得《东成西就》的笑点很尬,有隔靴捞痒的感觉。 就好像剧情魔改、人设崩塌的翁美玲射雕能被捧成经典一样。现在的剧哪怕一点不如意就被揪着骂,很久以前的剧就无比宽容,要么推给“时代技术原因”,要么直接承认自己的思维僵化“因为是我的童年,我就是喜欢,就是经典,咋滴”。 最明显的一点暴露你们无知的地方,就是很多以前被骂的狗血淋头的明星,过了十年,无数人来说“她其实还不错”“是一代回忆”云云,然后继续大骂现在出来的新演员新歌手。我活到了快三十岁,这种现象见到了很多次,很是为你们的智商感到奇怪。 我就想问:不被情怀绑架,拥有与时俱进的独立思想对你们来说就这么难吗? 如果确实是烂片,可以骂。比如逐梦演艺圈,比如很多网大,比如十年一品温如言等等(你们恰恰对网大特别宽容,好像就莫名仇视当红演员一样,如果是个陌生的草根面孔,哪怕演的跟屎一样,你们也会夸“吊打小鲜肉”,一个类似的例子就是充满页游气息的爱情公寓决战紫禁之巅特效被跨为国内特效天花板。),但要是真是还行的片子,就不要吹毛求疵,拿出对待老片的宽容心态,很多你们口中的烂片其实非常好。 不能说因为是老片,技术特效差就宽容,那剧情演技台词等等总和时代没关系吧?要是真的尊重老片老演员,就不要莫名其妙的宽容,更不要因为是小时候看过的就盲目的加情怀分,在这一点上,我虽然是93年的,但我比你们都有脑子。因为打分不是你一个人躲在家打了自己看,而是发布到网上,会影响这个片子的风评和世人的导向,所以不能就因为儿童时期看过,就闭着眼说经典,我儿童时期看的《快乐星球》,我现在依然敢说“演员演技差!部分剧情三观不正!”你们敢吗,有这个脑子吗? 说到很多人说这个电影里面“女演员都是整容脸”“满屏玻尿酸”的问题,我想问你们: 一口一个满屏玻尿酸,你们有她们整容的证据吗?还是说对于现代年轻演员,长这种脸型的有一种莫名的仇视?我前女友从小就是这脸型,也没去整过容,万一哪天拍电影是不是也要被”先入为主党”喷为整容脸?
洪金宝刚70出头,前两年拍特工爷爷还挺生猛,应该能胜任。
其他人除了不在世的,应该都可以接着演。
张无忌等了27年才去大都,现在50出头,李连杰虽然老了点,但年纪也算符合。
两方阵营一见面,张敏版赵敏说,等了你27年,六大派几千号人马我养了27年,我大元朝生生被这群饭桶吃垮了。😄
有了第一部做预警,这部烂成什么样也有心理准备了,期待值不高,自然也就可以凑合看,可即便如此,这三十年后大都终相见的念想儿还是被影片毁得不要不要的。
最基本的一个问题,金庸的这部小说从故事本身角度来讲,已经是非常精彩且精致的完美剧情,人物关系、行为逻辑还有各种暗线铺垫矛盾冲突等都是天然的现成剧本,这种经典作品就怕乱改,即便是改动一点情节都会影响故事整体的流畅性,更别说像此片这样大改特改了,曾经令人翘首以待激动人心的大场面变得如鲠在喉,新编的部分更是群魔乱舞,王晶在电影中给人传递的只有糊弄两字,上集硬捧云千千,这集狂推邱意浓,可你自己看成片了么,周芷若丑成了这样真的没人告诉你么?最后的结尾是秀智商么?满屏特效打斗是致敬漫威超能战士么?人老了就踏踏实实颐养天年吧,几十年积累的那点名声真都快彻底臭了。
圣火雄风真的不是一个伟哥的牌子吗?
2022年,张无忌终于到了大都。依旧的烂,为了文咏珊强忍着看完。史上最丑的周芷若令人窒息,黑化之后丑上加丑。所谓张无忌腹黑化就是睡了“邱芷若”。成昆明明隐世为僧,但全世界都知道他叫成昆。各种情节取舍和衔接莫名其妙。
上下都看完了,整体满意。12块钱,全家两个下午,不比出门去电影院挨冻停车排队一张电影票100实惠多了吗?要什么自行车?
这周芷若丑绝了!
挺失望的,说好的“腹黑张无忌”没拍出来,剧情改编也没什么亮点,尤其结尾更是收得十分庸俗。不怕魔改就怕改得没有野心啊,倒还真不如沿用老版的喜剧风格,好歹有点新意能图一乐,现在这种就感觉拍出来没啥意义。
邱意浓的演技和麻豆的女演员不相上下!
周芷若和小昭,多看一眼我都觉得对不起金庸。
张无忌睡了周芷若…赵敏骂周芷若骚浪小X妇…被张无忌的电风扇旋转打戏雷死…
稍微比第一集合理了一点,因为大大精简了故事线。完全流水线剧情,很多的角色打酱油,玄冥二老居然能被箭射死,还有金刚不坏神功也拿过来了最后还得嗝屁。武功真的完全靠电脑后期,展示跟漫威超级英雄似的。最后,感觉张无忌除了作打手几无存在感,女性角色居然只有一个紫山龙王好看,看来是我老了。4
周芷若丑得出戏
张无忌和周芷若乘坐“旁白”回到了光明顶
唉,一个个苦大仇深的表情,大过年的,何必呢?真的是一点灵性都没有~
《倚天屠龙记之三令搓火》😂😂😂
二十年前,观众:选邱淑贞还是张敏还是黎姿,这是个问题。二十年后,文咏珊:都是同行的衬托。
灭绝都比芷若好看。。。
团建片。太他爹好笑了,太他爹好笑了。
就像二十多年没见的前女友,没见的时候犹豫要不要见一下,见了又觉得不是那个味道。
气,赵敏怎么会说「我就这么招人嫌弃」这种话?结局竟然是周芷若在将死之时把张无忌让给赵敏?
讲道理比上部还鬼扯,但是文咏珊戏份比上部重,多少从观感上安慰了一下
比第一部好一点点,赵敏算是找回点智商,小昭偷偷给母亲报信去冰火岛是亮点,值得给一星。和第一部一样剧情太赶了,结尾潦草。王晶拍烂片不是没有才艺,他是那种能糊弄就糊弄的烂,泛着一股老油子的鸡贼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