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1930年德国结束魏玛时期转入法西斯时期,人们从高度的政治体制中解放,陷入今后将要如何发展的选择泥潭,对未来的迷茫造就了这部影片,到底是继续还是停止成了那个时代的主题。那个时代向女主角劳拉一样令人感到神秘而又充满着魅力,让人深深的不可自拔,教授艾玛拉斯(爱米尔·强宁斯 Emil Jannings 饰)代表着魏玛时期的高度集中的军事化体制,他严肃没有学生不怕他,同时他又有着极高的地位,但是他却是一个老光棍,当这个老光棍见到属于消费文化的劳拉时他被深深的吸引并无法自拔。渐渐地他开始违背他的所谓的行为准则,最终他是去了地位如小丑般死在自己所工作过的学校死去,这不仅引人深思这样的发展到底是否正确,也是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最强音。
教授对歌女见色起意,想摆脱无聊的教学生活。但是他本身教的并不好,是一个令人讨厌的老学究,而正是这份教师工作带来的尊荣和地位才让他获得歌女的尊重,为了和歌女在一起生活,为了所谓的爱情,放弃被爱的资本,愚蠢。
其实教授原来就看不懂吧!最后教授死死地抱住讲台,也是觉得活的方式、地位比较重要吧!
本没有所谓爱情,全都是门当户对的匹配,美丽交换地位或者财富或者美丽,失去了可以交换的东西也就失去了“爱情”。
本以为可以获得“爱情”,但不仅没有得到,还失去了原有的“地位”。可怜!
曼纽尔·拉斯教授是位很古板严厉的教师。他的一班学生晚上偷偷溜去看歌舞表演,美丽迷人的劳拉吸引着每一个人。去剧场找学生的伊曼纽尔·拉斯教授也控制不了自己爱上了她,被学校开除后与她结婚。婚后落魄的教授只能在剧场做小丑的工作,因为无法接受身份的落差和劳拉的背叛,教授疯狂后在教室中自杀。 一、 (一) 画报 本片开始的片段,教授的女仆就在家门口看见了蓝天使的海报,她在清扫之余也站在海报前比划,模仿着海报中的动作摆出饶人的姿势,以及后续在学校中,学生们吹着明信片中劳拉的裙子,一边在老师的本子上戏弄老师。 这些片段的作用: 1.为后续蓝天使的情节做铺垫 2.体现出了蓝天使和学校两个地点代表性的不同,学校代表着压抑、严苛,可女仆和学生的动作无不一体现了对性感的追求 3.是一种性与压抑的对抗 (二) 鸟鸣 在本片的开头,教授用口中发出的声音逗弄小鸟,凑过去看却发现小鸟已经死亡。而在教授第一次在劳拉家中过夜醒来后,却听见了小鸟欢快的歌唱,这两个片段形成对比,教授的生活从死水从此变得鲜活。也可以说,笼中鸟也是教授的一部分,鸟的死亡或许也暗示了教授的死亡。 (三) 教授 教授作为本片的主角,对他的刻画非常丰富。教授认真、严厉,在课堂上,他不听学生的解释,大声擤鼻涕,或许是一种对强权的刻画。而在他第一次去蓝天使,被劳拉引诱之后,他擤鼻涕的动作不再肆无忌惮,也体现了他内心的心虚,一种心理的变化,直到最后在学生的起哄中他再也无力抵抗。 教授和学生的关系,可能说明教授身上多少是有些腐朽在的,这也是促成他这个人物注定的悲剧结局的一部分。 (四) 舞女与天使 在蓝天使的画报中,劳拉展现出妩媚的姿势,而在她的脚踝中,则有一个小天使模样的小男孩抱着她的脚踝。这一画面,正好与教授和劳拉过夜后,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的教授模样相仿。而在本片中,还有很多突出教授拜倒在劳拉石榴裙下的画面,如教授在劳拉的脚底捡因为紧张而碰掉的香烟、为劳拉穿丝袜等。 (五) 小丑 小丑作为蓝天使中的一个角色,既没有展现任何多余剧情,又在剧中多次出现,甚至有些画面,小丑只是站在背景中,观看着故事的发生,无人注意到他,他也很少做出回应。很难不说,小丑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或许代表了在本片中,致命欲望的产生和不可抵挡,而最后,小丑也成为了教授的新身份,这或许是教授被欲望所驱使带来的报应。 (六) 歌声 劳拉几次歌唱的歌词都非常应景,如和教授相遇时,或者演出时,唱的都是“风情万种的金发女郎”,比较特别的是,片中有首歌歌词是类似于“第一次见面我们就坠入爱河,我把爱情当成玩物”,在教授和劳拉相恋的时候出现了一次,最后教授被劳拉抛弃时又唱了一次,两次的情感各不相同,第一次甜蜜温柔(教授在这里还微妙的盯着一边的裸女雕塑走神了几秒钟,我想也代表着一种欲望的勃发,教授在这里的表演真的清纯不做作,好纯情好甜蜜又不会太夸张),第二次则妩媚绝情。 (七) 魔术 教授最后沦为魔术师的助手,这一结果也有一个很长的脉络,在初次见面时,教授就因为相仿的着装和魔术师打了照面,此时劳拉向魔术师解释,他是真正的教授,而不是魔术师,也与最后教授沦为魔术师的助手做了铺垫,更加体现出教授身份的落差,这一落差也成为了教授疯癫的原因之一。 同时,在劳拉与教授的婚礼上,魔术师通过一个鸡蛋戏法,让教授在劳拉的逗弄下不体面的学习鸡叫,引起众人大笑,而在教授充当魔术助手时,魔术师想要再现这一场景,教授却因为看到劳拉的背叛而说不出口,最后疯狂的鸡叫着追逐劳拉和她的情夫,劳拉和他之间爱情的落差,劳拉的背叛也成为教授疯癫的原因之二。 这一场魔术的片段无异是剧中的一个高潮,而在这一段高潮之中,教授自杀的两个原因微妙的同时展现出来,极其富有张力。 (八) 自杀 教授每次到达学校都是通过学校的钟声来转场,钟表下回转的天使也带给人回转的命运感。唯一一次错过钟声就是在劳拉家过夜那次,这也是教授开始进入劳拉的世界的分界点,而最后,教授同样死在了学校的钟声,再次回到了他自己的世界,他死死扣住桌板,再也不愿意离开。 二、 视听 作为有声时代早期的一部影片,它的声音运用有很多比较刻意的部分,比如随着开门关门,逐渐传来的场外音乐声,全片几乎没有配乐,大多数的bgm都是由此而来。 三、 内核 可能是描绘了不同世界的人注定不能一起好好生活,也可能只是描绘了教授因为自己被压抑的欲望外露从而不可抑制的堕落的过程,无论如何都属于命运注定的悲剧。
太惨了。。我们教授。。恋爱的时候那么甜。。我见犹怜
一些细节和照应无疑是很好的 如两次拉远的镜头 心脏病的铺垫 关门即可完全隔绝的喧嚣 斯坦伯格显然也有内蕴想表达 身份决定地位 归宿取决于性格 戏子不安于室之类 可惜 正好比那些露骨显眼一目了然的歌词 完成得甚至超出那时代电影独具的舞台剧性 尽管E强宁斯演得极为传神生动 也救不了全片大节奏错乱
#重看#3.5;爱情是一道迷狂火焰,焚毁的不止是前途和自尊,最终还会死于心碎,但他真的也曾幸福过。印象最深的多处对称颇为精心:1、严谨庄重期的死鸟与歌女闺房中婉转啼鸣,暗示枯木逢春的欢愉。2、婚礼上的学鸡叫与扮小丑时被迫的落魄绝叫。3、告别校园和离世时的镜头后退,都是一种告别。4、舞台上的聚光灯与手电光圈的呼应,皆是人生舞台上不同形式的演出。5、烫发钳焚去的飞逝时光与真实时间的对应。
1930有声片,开关门的音效起落很唐突,不过展现情绪却是刚好。为一个不该属于自己的悸动,放弃自己能够拥有的一切,这个悲伤的小丑变成了一只愤怒的老公鸡。
约瑟夫·冯·斯登堡代表作 & 玛琳·黛德丽成名作。改编自海因里希·曼的名作《垃圾教授》(不过与原著差别不小,作者本人也对本片不甚满意),讲述德国一位文理中学教授爱上歌舞厅中的万人迷女郎后自甘堕落的故事。影片仍有德国表现主义的遗风(尤其是室外戏的房屋布景),叙事稳中有快,Emil Jannings(亦是第一届奥斯卡影帝)贡献了令人难忘的精湛表演,黛德丽则诠释了一个影史留名的风流欲女形象。影片细节丰富,导演设置了多处伏笔与照应,如笼中死去又“重生”的啁啾之鸟、拥有三教九流人偶的报时钟、舞台上的追光灯与夜晚学校看门人的手电筒等。最有深意的隐喻当属在影片前半段频繁登场的小丑,借开门与关门外化了垃圾教授内心难以遏制的情欲,而在影片最后,教授自己也至终沦为了供人戏谑嘲弄的小丑。(8.5/10)
还是男性电影,而且无论黛德丽多么出彩,也比不上Jannings的那个表情,当然这也要感谢默片对视觉的重视。
觉得教授两种身份的变化过程中没有拍出挣扎、隐忍,突然就跳跃到他在婚后的处境,显得有点突然,最后在观众席里应该给几个以前同事或学生的表情特写。不过男主表演出色,让人心疼,Dietrich年轻时候的声音意料之外的纤细,原声相当好听~
最后的结尾,老师紧紧抱住曾经的讲台去世,好悲伤。原来这就叫做心息散场。果然应了那句老话,“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劳拉劳拉的歌在前半部分出现时还没什么特殊感受,结尾时老师再听到,会发现其实正印证了他的故事吧。梦想和现实果然有差距。没觉得拍得Sernberg拍女人有多性感啊。
太有名以至于我一直以为这是传说中的大女主片,结果女主风情万种也不过还是照片上的欲望对象,走出照片就要强行为男主的愚蠢背锅,为了成全男主的悲剧,上一个镜头还有情有义下一个镜头就毫无理由放荡不堪。。男主虽然表演生动,但人设这么愚蠢这么猥琐最后一切让女主背锅自己在悲剧中升华,这咋共情。。
强宁斯在舞台上一学鸡叫,爷就彻底玻璃心了~
不佳;感叹除了极个别的导演 其他人均无法避免有声早期的稚拙;有一些卡里加里的遗风
海报太经典了,在多部电影中出现,比如《戏梦巴黎》中theo手淫时对着的就是。影片对于老教授到底是什么态度,应该是同情的。表明了什么呢?在金发的劳拉完全被等同于“魔鬼”的情况下,当金发的劳拉完全处在色情观看对象(对影片描述的故事中,而不完全是观众的次级认同),这部电影就成为了一个告诫故事,正直清白的男子小心了,“当你看见金发女郎,就要小心了,因为你可能正在陷入危险”,片中劳拉唱出了导演意图。否则,教授的下场就是你们的下场,若被魔鬼诱惑,这就是惩罚!
风骚吧,盛开吧,荡妇最美丽
#天山电影院 这两天的电影总结:如果不好好当公务员为人民服务 就会得到悲剧下场 german propaganda
婚礼上学鸡叫那段真是哈哈哈,前两幕的喜剧和第三幕的悲惨形成落差和冲突,戏剧效果凸显。PS.千万别下The.Blue.Angel.1930.RERIP.720p.BluRay.x264-GECKOS 版本来看,该蓝光压制版本有问题。
7/14@天山 7。花瓶化的黛德丽。伪君子难免也享有追求幸福的自由,认为这是悲剧的人本身已成为历史的悲剧。默片-有声片 / 表现主义-写实精神的影史转角,迭代痕迹明显:街景、剪影、过曝的小丑。
重看。同一首歌黛德丽两次唱大概是印象最深的地方,第一次千娇百媚,第二次铁石心肠,令人遍体生寒,只这一点便看出冯斯登堡的精确细腻。作为一部早期talkie,虽然默片痕迹犹重,也已经有了使用声音的意识。
情感确实浓烈,然而前面节奏其实可以改进的。还有和同年的好莱坞电影一比,early talkie的一些常见槽点很少……这个故事和一些短评充分说明,即便是因为男人自己靠下半身思考造成的悲剧,还总有人把错推到女性身上,呵呵
生活是一场大魔法。活活把教授变成小丑,却又无法改变潘金莲的本性。
玛琳·黛德丽的成名之作,片中她的演技可谓技压群雄,而在本片中以性感女神形象登场的她,后来却屡次在公共场合以男装亮相。二战时期玛琳以情歌《莉莉·玛连》走红世界,成为盟军、德军双方的共同偶像。法斯宾德拍摄的电影版《莉莉玛莲》,女主角汉娜·许古拉的唱法有明显模仿黛德丽的成份。
德国早期有声片尝试,商业上同样大获成功,歌舞部分占比较大;讽刺的是主演其实是个因英语极差而被好莱坞赶回德国的演员,而他在本片扮演了一位英语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