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忍着倦意看完电影频道被弄得支离破碎的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我想起了《时代》周刊对于这次颁奖典礼的评价:奥斯卡又回来了,这是最好的颁奖典礼之一。是的,歌舞片风格的音乐和布景,两位美式幽默绝顶高手的主持,精致的设计(配乐欣赏、激励人心的台词、卡通的采访、人物的推荐,无一不是地道的热爱电影的人充满专业和想象力的结晶。),最重要的是好电影很多,是的,好电影很多!按我的理解有:
天才导演的创造:詹姆斯·卡梅隆《阿凡达》/ “Avatar” James Cameron ,凯瑟琳·毕格罗《拆弹部队》/ “The Hurt Locker” Kathryn Bigelow ,昆汀·塔伦蒂诺《无耻混蛋》/ “Inglourious Basterds ”Quentin Tarantino 。
社会电影:《珍爱》/ “Precious” Lee Daniels ;
传记电影:《成事在人》/“Invictus”,《疯狂的心》/“Crazy Heart”;
爱情片:《在云端》/ “Up in the Air” Jason Reitman ;
史诗片:《年轻的维多利亚女王》/ “The Young Victoria” ;
动画片:《鬼妈妈》/ “Coraline”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Fantastic Mr. Fox” ,《公主与青蛙》/ “The Princess and the Frog” ,《凯尔斯的秘密》/ “The Secret of Kells” ,《飞屋环游记》/ “Up” Pete Docter。
当然还有科恩兄弟的,《严肃的男人》/ “A Serious Man” ;纪录片,《海豚湾》/ “The Cove”,《缅甸起义:看不到的真相》/ “Burma VJ”等等优秀的影片使得这次奥斯卡小金人成色十足。感谢那些天才把他们自己、别人、历史、想象的对生命、人生和社会的看法、思考和感情用我最喜爱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电影万岁!好莱坞万岁!(虽然它有多问题)而最让我关注的是《Precious》(《珍爱》)这部电影。因为它直面了社会的问题,直面了人性黑暗,直面弱势群体;因为它说了一个自我救赎的故事;因为它的博爱精神对于人的启迪足以让那些怀有偏见、歧视和傲慢的人无地自容;因为它告诉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自我的救世主,都是拥有独立平等人格的人,只是因为自觉的环境不同让我们处于不同的阶段。而每个人的经历都可以成为其他人救赎自我的扶助,同时你扶助他人也会更加自觉于己,而那也是在救赎自我。从来没有不可救药的人,因为不可救药的社会造就了处于黑暗里的人。如果你忽视任何一个这样的人,就是在推卸社会责任,而只会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坏。我们的社会责任不是空空的口号,而是确实的一个又一个挣扎、抗争于黑暗中的心灵,扶助他们就是救赎自己,就是改造社会,社会永远是一个又一个个体构成的。
当你处于这样的境地:你的祖辈是贫穷的黑人。你的母亲是一个年轻时愚蠢的度过,而没有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的学会爱,渐渐堕落、渐渐扭曲,变成一个利用你和你的孩子骗取社会福利度日,变成一个逃避社会以电视度日沉浸于变态自恋中的人,变成一个为满足性需要而可以让你做任何事的人,变成一个对待强者懦弱无比可对于亲人和弱者却残酷无比,以此来满足自己被扭曲无法舒展的压抑和痛苦。这样的母亲让你觉得自己一文不值,觉得是个累赘,让你除了吃就是看电视,让你感到自己毫无价值,是一个丑陋无比的肥黑鬼,只能听从她的使唤,忍受她的折磨,甚至被继父强奸也不觉得那是什么甚至被她觉得是你剥夺了那个混蛋男人对她的爱。你怀孕了,而且是你继父的第二个孩子,第一个是个唐氏综合症的孩子。你无法学习,你不识字,因为怀孕而被劝退学送往特殊学校。你肥胖但却缺少真正的食物,你被那里的环境所欺凌所忽视所排挤着。
你会如何?死亡,结束这该死的一切,结束这悲剧的命运。一个14岁的自己取名叫珍爱的肥胖的黑姑娘就处于这样的境地。你知道,有一种状态叫麻木的忍受,有一种状态叫自觉的痛苦。如果她没有自觉于此还是坚信着那是爱的一部分或者感知到的痛苦只是一些她那个年纪所烦恼的,比如一个姑娘希望有人喜欢她,可她却相信她的父亲会娶她的鬼话。那么你告知她是否有些残忍?在那个时候,即使有抗争意识,她的精神和现状也无法改变什么。她能做什么呢?走在熙熙攘攘的路上,死亡是必然会出现的,那些美好的愿望也会出现的,谁战胜了谁?我相信,作者相信,我们都相信,人类伟大于永远在黑暗中追寻着希望。她没有选择放弃,她选择了继续学习,这也是她唯一能选择的东西。而在这里又一次体现了教育是改变一切苦难的根本。虽然美国教育也面临着资源分配不均和穷人后代仍然是穷人的问题,但我们看到公立学校、特殊学校、社会志工、社会福利制度给了一个处于这样情况的人最大的帮助。她自己选择了走在救赎之路上,也是那个社会体制让她有可能选择这条道路,虽然前面面对着的是无比得痛苦、无比的艰难。
你知道,这个世上有一种伟大叫永不放弃,叫满怀对苦难的同情,叫救赎别人同时扶助自己。请相信人性的美好,请相信每一个人都是别人和自己的救世主,请相信没有任何人是愿意那样痛苦的生活的。从珍爱的老师和社会福利署里的女职员的眼神里,我看到了,我想珍爱也看到了。每当看到这样的眼神,泪水就会不由的从眼中流出。她们不是在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自己的心而工作。她们在扶助希望时,在面对珍爱不幸的生活时,那些痛苦、那些愤怒、那些感动、那些悲悯是由衷的反应,她们在用心工作。因为每一个人都能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都能感同身受,也都能从对方的希望里汲取力量。她们帮助珍爱自觉、觉醒,而珍爱也在帮助她们更好的理解人生、理解坚强。
直面惨烈的处境是极端痛苦的,当这个姑娘在教育和学习中一点点自觉时,当她得知自己患上艾滋病时,她快要崩溃了。“爱没有给我任何好处。爱殴打我,强奸我,骂我是畜生,让我觉得自己毫无价值,让我恶心。” 是的,如果是你,你能接受这样的过去吗?什么救赎我们?什么把我们从绝望中救回来,是爱,是希望。当珍爱拥有独立的人格,她可以骄傲的在她看不起她的母亲面前说:我现在是7、8年级的水平,我要上高中,我要上大学。那骄傲的眼神告诉我们她绝不会放弃;当她拥有了孩子和责任,当她拥有的爱她的朋友,她不会放弃;当她开始为未来计划,她不会在意什么艾滋病。是的,她没有被痛苦击败,她变得更加坚强。当她抱着她的两个孩子在从走在街上,没有了彷徨和幻觉,而是坚定的希望!
那你呢?你会选择继续追寻美好吗?你会不放弃吗?你的社会有扶助这些的制度吗?也许你不需要面对这样的选择,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国家,处于珍爱处境的人少吗?我想几乎每一个被这个教育体制淘汰的年轻人面临的处境比起珍爱来都要好得多,那么你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追寻希望。可现实是,每个人都放弃了希望,妥协于现实,麻木的忍受,不去或者不敢去自觉。对于中国人而言,死亡是不道德的,那只有忍受或者自欺欺人。觉醒是痛苦,但那却是通向美好的必须。对于我们这个看似充满希望的国家,其实即缺少扶助希望的制度,也缺乏自觉的启蒙,实际是一潭精神的死水。不幸之人忍受,幸运之人自私而且歧视不幸之人(穷人该死,弱者不值得同情,暴政合理,满足于剥削者的快感和阶级的傲慢。),国家被绑架,制度没有建设,穷人没有自觉的资源。处于这样环境的人们如果不去唤醒人们不屑追求美好和希望的心,启蒙自觉;不去改造社会,建立有保障和扶助美好的制度;不学会体验救赎别人就是救赎自己,人人生而平等的真正含义,那我们的繁荣永远只是昙花一现。
最后,对于珍爱母亲的处理,我想还是应该给予希望。但有时候现实多是无奈。感谢《珍爱》,感谢这些演员,感谢小说《推》的作者,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是一部有精神的电影,是一部有意义的电影,是一部带给人力量的电影,尤其是那些处于苦难中的人民。你知道电影里让珍爱启蒙的画面里有我们中国人,在21年前站在坦克车前的画面,我们可以给世界留下精神财富而不只是特权阶层华丽的物质财富。开始做吧,中国人!
收藏 分享
大概是在两个月前,或者更早,海十发给我一张有关precious的海报图,一个超胖的黑人女孩儿充满整张画面,虽然构图比例越出传统审美的范围,但照片中一袭黑色晚装的precious,笑容真是自信甜美。
对于我来说,有关2009年的电影,这部影片在不能不看之列,但又区别于砸钱的大片,抑或创造出奇迹的小成本电影。这类关注生存状况的励志片总能在情感上先行定格出一副印象画,像蚌一样其貌不扬,藏着的泪却能生成美丽的珍珠。
从影片开始到结束,Precious始终走在坎坷的、不同寻常的人生路上。在海报及预告中透露的风光画面不过是她心中的一份憧憬。就这一点,值得送给电影掌声。先不说原著,就影片而言,如果真为故事嫁接了一个扭转乾坤的华丽人生,不能说不好看,但总会有种流于通俗老套的平淡,不会像现在这般深刻,回味起来有希望,却依然有痛。
Precious.Jones(珍爱.琼斯),十六岁的黑人女孩儿,与野兽级父母生活,生了一个女儿却先天愚型,当前怀着父亲的另一个孩子。读中学,却是个不认识“day”这个单词的文盲。在班级从不讲话,暗恋温文尔雅的老师,偶尔用自己的野蛮守护老师的文明。在家里,她被父亲强奸蹂躏,被亲生母亲当女佣使当出气筒用。要忍受饥饿,也要在逼迫下吃掉满盘的脂肪垃圾。她是满足兽欲的工具,也是被用来发泄愤怒的沙袋。这样的历史,这样的曾经,再想象她那肥胖臃肿、一片愤怒的黑色,就能想象出她曾遭遇过的黑暗生活了。
走出电影,还要说主角加布雷.丝迪贝演得好。所有能够暴露演技的细节,加布雷都做到了以假乱真。当Precious从餐馆骗出一桶炸鸡腿满足地吞咽时,当Precious被街边的小混混推到在地时,当Precious神情恍惚被噩梦纠缠时,当Precious抱着刚出生的男婴从楼梯上滚下来时,当飘着雪Precious抱着Baby流落街头时,看到这里,无法想象哪个看客此时不会心生愤怒与忧伤。
Precious的母亲比魔鬼还要恶毒,她对自己女儿实施暴力时完全是非人类状态。我不怀疑这样的事实,多凄惨的悲剧都可能发生在无知与嫉妒的火焰中。莫妮克不捧点纪念品回家,都对不起观众。无论是在楼梯下对着Precious喷粪,还是在社区办公室向Weit狡辩,她对这个角色把握得难辨真伪,太出色了。
十分喜欢片子里饰演Rain老师的宝拉.巴顿,漂亮的脸,散发着独特气质,她的美给人舒心的感觉。或许是Rain老师这个角色赋予的,在整部剧里,有她出现,就有一股暖流通入身体,也有一帧美景映入眼帘。
玛莉亚.凯莉,她饰演的社工weit,得到影迷及歌迷的赞赏,这是意料中的事。本身质朴讨巧的角色可为玛莉亚.凯莉的表演推波助澜,希望她的歌迷不要因我这句话拍砖,我倒觉得她是由才华彰显魅力的女人,是音乐精灵,但样貌并不出众,所以在此片中她其实展现了比舞台更有灵动之美的女人。
剧中所有的人物都接近于弱势群体,靠救济金生活的Precious母女,Precious呆傻的大女儿,被姑娘们拿来善意取笑的男护工John,Precious班级里揣着各种故事的女人,在社区工作的weit小姐,就连向Precious递去救命稻草的Rain老师也属这类群体,Lesbian的身份,有成为优秀教师的资格,却在这类特殊学校释放着热爱教学的能量。而这些人竟然都那么有血有肉,角色性格又精致的看不到一丝敷衍与粗糙。
喜欢导演李.丹尼尔斯处理影片的方式,半生活半梦幻式,不摧毁观者的希望,又不轻视残酷的现实。表现家庭暴力时也呈现了力度与速度,对待人物,对待结局,不拖泥带水,不做涂脂抹粉的假象,这样一部励志影片,堪比一部无懈可击的纪录片。
看完影片,我只想做个快乐健康的好人。不想提艾滋,可这是“珍爱”甩不掉的最大悲剧。我相信有正义之神存在,伤害别人的人总有一天会得到报应,不是有那句话吗?好有好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中国民间有说法,给孩子起个平凡些名字反而可能让孩子走运,而如果一个女孩儿,起个“Precious”这么靓的名字,似乎此生运气就堪忧了,电影《珍爱》的主人公Precious正是如此,历经人生不幸,在黑暗的隧道似乎无望的蹒跚,整部电影给你的感觉很难说是“希望”还是“绝望”,但是这部稍不小心就可能滥情的电影,却平稳的推进,在你的心灵激起一阵涟漪,但是却很快归于平静,或许这也正是面对生活未知的苦难,我们应有的坦然面对的态度。
《珍爱》的故事其实并不好掌握,稍不留神就流于俗套,它看上去颇为“琼瑶”,典型的把人世间一切可能的苦难砸一个人身上。但是,导演以很人文的情怀讲好了这个故事,首先,她承受的苦难并不显得做作,根据我们多少了解的一些美国社会背景,反而可以理解这一苦难链条是多么的“顺其自然”。Precious身为一个身材臃肿的黑人,又生活在贫穷和混乱的环境中,她身上有着深深的自卑,片中有个细节,当她照镜子时,镜中显现的是她幻想的一个白人金发美女的形象,当一个人对自我从肤色到形象都不认同时,这种自卑可谓已经渗透骨髓。而被父亲强暴,甚至因此怀孕产子的经历,更是噩梦一般的加剧了她的敏感和自我保护,也就让她与人群更加疏远,反过来在自闭中,她的自卑只能不断加深。同时,她又要面对母亲的责难,Precious的母亲是片中一个重要的形象,某种程度上,她也是受害者,从Precious所承受的苦难,我们也可以想象这位母亲经历过的日子想必也是伴随则暴力和困苦,其身上也有着自卑和软弱,所以面对丈夫对自己女儿的暴行,她未能阻止,反倒绝望的将忿恨发泄在女儿身上,对其愈加粗暴,打击不断。可以说,在影片的开始,我们看到了Precious的现状,也几乎看到了她的未来,即变成一个她母亲那样的女人,自暴自弃,将曾经承受的苦难转嫁到下一代身上,影片很有节制的表现着Precious的苦难,并没有特别激烈的呈现,慢慢的,我感受到了Precious压抑的人生,希望渺茫,可期的只有无望的未来。
而影片在表现Precious苦难的同时,也有节制的表现了Precious生活的转机,而这种转机并不是命运的陡然光亮,而是对自我的重新认同。本片再一次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心态是多么重要,离开和出走常常是重生的开始,当在家中被母亲以高频率粗口打击的已经没有人形时,Precious在一个问题少女班一般的一对一选修班中获得了重拾生活热情的机会。在这类电影中,良师形象总是让人倍感温暖和激情,本片中,Ms Rain担当了这个角色,当Precious在生活的苦水中窒息时,是她抓住了这个可怜的孩子在水面挣扎的双手,将她拽出水面。离开那个充满暴力,留有惨痛记忆的家庭,Precious与一些同样边缘化的少女一起,体会了人生的快乐,她不再沉浸于痛苦时光的白日梦中,而是真正的享受生活中的欢歌笑语。重新认识自己,找回对自己的认同,不再幻想自己是金发美女,不再拾起被父亲强暴的惨痛记忆,对于母亲歇斯底里的暴怒或哭诉也淡然处之,即使面临又一次产子,也坦然生下这个生命,并去爱他。这部电影正是这样淡淡的表现着Precious的生活变化,表现着一个女孩儿重新坦然面对生活的转变,所以,在这个前提下,最后的艾滋病悲剧都显得不那么悲伤,是的,这个看起来最重的一击,导演把它放在了Precious鼓起勇气之后,而她对之的态度让我并不觉得这是场灾难,而是为她的坚毅和勇敢感到欣慰。
这不是一部要表现生活奇迹的电影,贫民窟走出的百万富翁毕竟太少,而Precious那看上去没有完美结局的结局才更有励志意义,生活没有奇迹,有时候你需要的只是让它走上正轨。Precious的未来眼看就是她眼前的母亲,但是她做到了改变未来,改变人生扭曲的轨迹,回到生活的正轨上,哪怕有更多的人生风雨,也能以更平常的心境对待。片末,当胖胖的Precious抱着两个孩子,步伐显得有些笨重的走出民政大厅时,她的人生反倒显出从未有过的轻盈,因为,她懂得了珍爱自我,也就懂得了珍爱人生。
本片导演的节奏掌控值得称道,避免了过度煽情,更没有让影片滥情。而几位演员的表演更是集体出彩,除了Precious的扮演者Sidibe自然的表演外,更值得一提的是Precious母亲的扮演者Mo'Nique的表演,特别在她那暴躁、无礼、自私的长时间粗口表演后,最后一段,极具情感爆发力的倾诉,极其精彩,也难怪她是本次奥斯卡最佳女配最有力的争夺者。甚至,连曾以高票当选金酸梅影后的玛利亚凯莉都演得那么出色,素颜出演一个政府社工,表演更加生活化,却显得表演更加惊艳。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a8c808e94681f834b90e2d00.html由黑人导演李·丹尼尔斯(Lee Daniels)指导,改编自美国作家萨菲尔(Sapphire)的处女作小说《推》(Push)的电影《珍爱》(Precious)得到了美国最著名的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的鼎力推荐,也如愿以偿获得了2010年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及最佳女配角奖。我没读过小说,不知道李·丹尼尔斯在剧本中是否加入了新内容,但仅就电影而言,影片的情节、表演和画面用色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都名副其实,非常令人震撼。
主角珍爱是个居住在纽约市曼哈顿哈莱姆区的16岁女孩,她肥胖丑陋,庞然大物的身形与肿胀得完全失去表情的面孔带给人的第一印象极其负面,简直不忍卒视。但看看她的生活及成长环境,又有谁还能忍心说出任何一句嘲笑的话?珍爱的母亲无业,靠领政府救济金过活,对她动辄拳脚相加,谩骂侮辱;生父则是母亲不知在哪交到的男友,行踪无定,即使出现,也只不过增加这个16岁女孩的痛苦——他强奸珍爱,让她生下两个孩子,还猥琐淫亵地说“你比你妈强出太多……”
我十分佩服珍爱的饰演者嘉伯蕾·西蒂比(Gabourey Sidibe),对这个首次尝试电影表演的女孩子来说,珍爱这个角色多么令人不堪啊。除了毫无人道压抑残酷的家庭环境,她还要因为相貌丑陋身形肥胖遭受街头男孩的欺侮,要因学习程度落后几近文盲而被迫辍学,要经历未婚生子,要经受疾病的打击,要被凶神恶煞般残暴的老妈逼迫着继续一条毫无希望的沉沦之路,带着智障的儿子和刚出世的小女儿永远挣扎在政府救济的泥沼里……
我简直无法想象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能面对那么残酷无望的人生现实,只能在幻境中逃避,只好在梦境中逃亡;但珍爱终于还是度过了这些看似不可战胜的困境,其原因并非全来自于外界,比如实施特殊教育工作的美丽女老师和对珍爱表示出了真诚关心的女社工,更为重要的,是来自珍爱自己内心的不肯放弃的毅力。这股强大的人生力量简直令人迷惑——从没经历过这些悲惨遭遇的普通人遇到些微逆境还不免叽叽歪歪怨天尤人,破罐破摔自暴自弃的例子俯拾皆是;究竟是什么能让这么一个几近绝境的孩子从泥沼中站立起来,充满尊严地走向新生?
是爱吗?珍爱的两个孩子是让她终于脱离母亲掌控的动因——她不要自己的孩子重复自己的老路,不要他们也生活在一个变态而畸形的家庭环境之中。但珍爱的母亲在生下珍爱之后难道就没体验过这种天然的母女之爱、血缘之情吗?她因缺乏情爱,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当作假象之敌,百般虐待,难道便可全归于愚昧或天性邪恶?
亦或是尊重?我个人的确更倾向于认同这种起于外界,但生长于内心的坚毅与尊严。歌星玛利亚·凯丽扮演的女社工是影片中我最欣赏的人物,她洗尽铅华,不化妆、不做作,素面出境,平视珍爱。这种既不盛气凌人,也不大慈大悲作悲天悯人状的平等视角让我想起了在广西山村支教的德国志愿者卢安克。在央视记者柴静对卢安克的采访片段中,他谈到过孩子们最看重的是一种真诚、真实的态度,一旦成人世界的目的性显露出来,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作祟,教育反成负面推手,使孩子们的性格发展走向暴躁暴虐的黑暗面。
这种平视的尊重,我觉得正是让珍爱积聚起力量走向曙光的最大推动力。它让珍爱在每一次被欺侮损害绝望的时刻,心底始终保留延续生命的小小火种。等到珍爱进入特殊补习学校,遇到亲切善良的老师瑞恩之后,知识与人之间的彼此尊重终才于点燃了她的生命火花,真实的奋斗取代了先前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可以改变”的信号则及时阻止了可能自暴自弃的滑坡,于是才有了影片结尾的全新珍爱——一个在逆境中自立自强的母亲,一个直面命运不肯低头的倔强青年。比较她的母亲,一个从被侮辱与损害境地的受害者演化而来的侮辱者与损害者,珍爱无疑是非常幸运的;但也同时让人不得不再次审视社会救助机制的方式方法,一种机械的、自上而下的简单物质援助,究竟是否会适得其反?
尽管《珍爱》只触碰了美国社会底层严重家庭问题的一部分,也并不能回答社会福利机制的无效盲区问题,我还是很欣赏影片直面社会问题的勇气,它让人看到了重重黑幕中的星星曙光,看到了崇高的人格、尊严,还有爱。
看到珍爱的遭遇,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没说像她那么惨,但是在暴力和粗口的环境下长大,杯具呀,这是我和阿珍的惺惺相惜~
选题很audacious,但处理的有些kitsch并用了太多stereotype和俗套。相比之下,The Wire的对相同问题的处理要现实得多、elegant得多。但鉴于诸多演员的出色表演,还是给5星好了。
最佳女配角一定是莫妮克啦...
这操蛋的生活。
她妈演得好
很不错,不觉得励志,不觉得煽情。特别喜欢其中的一段台词:“爱没有给我任何好处。爱殴打我,强奸我,骂我是畜生,让我觉得自己毫无价值,让我恶心。”
很难说Precious的困境有什么实质上的改变,她虽然摆脱了母亲的压迫,却依然没有工作,要照顾孩子,还患上了艾滋。也依然看不见明天的方向在哪里。没有意外的奇迹,真正改变的是人物自身。在这个过程中,Precious最大的成长,是学会珍视自我的价值。
这个老妈绝对是拿奖的料!一句一个脏字儿!
8/10。gay导演天下无敌,男人的影像创造力,女性般细腻敏感的内心,尽管是畸形人生遇上精神导师的励志俗套,可那些性侵引起床板弹簧的压动、油锅煎炸、猫跳下桌、闷热体液的混乱感,昏黄逼仄的污浊环境,对全家福和走入黑白银幕的幻想寄慰,母亲饭来张口、砸电视追打及片尾自白,着实给予黑洞般震憾。
年度惨片。。。
被嫌弃的“珍爱”的一生。“有些人藏了很多秘密,说出来能吓别人一跳。我想,这些人就好像是在隧道里,也许唯一一丝光亮只存于他们心里。于是,即便在他们走出隧道后很久,他们内心仍会与世人隔绝。”2009圣丹斯独立电影节评审团大奖+观众选择奖;2009第34届多伦多电影节“观众选择大奖”
电影通过大量主观镜头讲述了一个黑人胖女孩与绝望生活抗争的故事。故事不错,演员很棒,剪辑也很好,特别是片头那场强奸戏,仅仅数个镜头却极具视觉和情感冲击力,片中幻想与现实的几次剪辑也颇有亮点。然而摄影有几次画蛇添足的失误,全片过多的旁白和配乐也是弊大于利。
很多地方让我难以想象,但绝不只是心灵震撼这么简单,现在想来,即使我们看过这些电影,激发出一些怜悯,受到了一些鼓舞,但是很多时候都是转瞬即逝,在这样一个忙忙碌碌的时代,我们的感动已经很难走上永久这条道路,更何况是付诸于行动,不论是为自己还是为他人。
万物都是宇宙的礼物.黑暗中仍有红色在飘曳闪动,只是它过于飘渺轻盈,不是轻易就能够抓住.如果不去苛求形式上的完整,或许更能保持完整的意义.对外界的迟缓与漠然也可以解释为对所注视的专著.可以解释为有如接近神邸般的支柱其他都无关紧要.而无论这个支柱过于飘渺或者限于幻象.生活即便充满了磨难也依然
我不黑不胖会读书认字父慈母爱没有智障后代HIV呈阴性 我才该珍爱人生
3.5,牛姐在电影里面的造型疯狂颠覆我,歌手一个样,表演一个样,里面的造型我爱了。表演秀,两位主要的黑人演员都在后面的两场哭戏贡献了教科书的表演,特别是妈妈的演员,念词能力太强。导演很不错,实体化了女主的内心世界,可视化的操作削弱了现实主义,让这种本来卖惨的题材有了一些超现实主义的元素,好看了一些,但是过于强调女主内心,其他的女性角色好像就失去了言语,可能塑造再多一点的女性能更好突出主题吧。
Precious have a dream.有些人就像身在隧道里,一丝微弱的曙光仅仅存在于他们的心中,但就是这一道微弱的光芒,在生活的苦难与残酷中仍是令人不无动容的希望、爱与尊重。平实有力,触动颇深。不得不赞叹莫妮克饰演的暴虐母亲,大段大段的饶舌咒骂与最后的忏悔,都太精彩了。PS:09年最设计感海报之一。
《黑暗中的舞者》+《回文》,典型美国独立制片范儿的片子,1987年的黑人社区故事。然则我觉得今年它要悲剧,女配呼声比较高(Mo'Nique也就是最后一场戏极牛逼),最多也是6中1。然则竟然有Mariah Carey !牛逼~
珍爱她妈的大段rap听起来真过瘾.....收起你们居高临下的怜悯和幼稚可笑的慨叹吧,你看到和感到的从不是真相,真正的黑暗永远不会见光
黑胖丑,被继父强奸,二次怀孕,被勒令退学,感染艾滋,被母亲折磨...打击无休止地来,她却活得比无病呻吟的我们还要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