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看了几分钟,我说,这男的有抑郁症。让人觉得窒息的电影,所谓的生活的美好都成了表象,所有的人不过是被孤独驱赶到一起的动物。只满足最原始的冲动,接着不过是无尽的空虚。
难道一切都美好都是自欺欺人。那我就继续欺骗自己。
看类似这些的片子,总能听到游离于主流价值观之外的一种诉说,寂寞、孤独、抑郁、原始的性冲动、征服欲望,这些其实不过也是隐藏在伪装下真实的人性,没有人诉说他们,他们却一直存在,蠢蠢欲动。让人寂寞的人性,伤感的片子。
喜欢里边的两首歌。除了这部,九歌也是自己认为好看的片子,也喜欢九歌里的歌
《纵情欲海1》最大的噱头恐怕在于它的情欲尺度,男男女女荒淫得一塌糊涂,最终能够形成一个系列,与众演员的倾情奉献是分不开的。它的故事是平庸的,它的人物是迷茫的,它的气氛是低靡的,三个女角色都不算漂亮,当她们纷纷跑到男主角床上的时候,作为观众我也没兴起什么妒忌之心。纵情欲海,还真是只懂得性不了解爱的人物,当影片的绝大多数情节都在阐述片中的人物是如何相互勾搭上的时候,观众必定会感到一阵疲劳;直到故事的结尾,主人公似乎终于找到自己的真爱的时候,像我这样的凡夫俗子也早已做好了关掉播放器的准备了。在此以后,你是仍用下半身思考还是真的打算轰轰烈烈地爱一次,都再与我无关。
芬兰名导阿库・卢希米斯继《纵情欲海》后,2012年再拍《纵情城市》(又译《赤裸港口》)。七个家庭十几个男女纠缠不休的感情故事,在渴望被爱被拥抱之后,却总是冷风瑟瑟后的风雪末路。
虚构下的赫尔辛基,双全与单亲家庭并未有本质区别,情路无依又消化不良。大人在外尊严受损,回家都会找孩子撒气,受气的孩子在学校还会遭顽劣同学欺负。家庭作为社会循环系统的基本单位,无疑受到严峻考验,干涸的心河渴求甘霖,迎来的往往是撬不开的坚冰。
只有一心想出名的女孩,在受到凌辱后终于甘愿过平凡的生活。一心想复仇的孩子也放下了怨恨。可出走的男女,在感情的深渊挣扎后,仍茫然不知所措。
原来傲慢的外表,掩饰不了脆弱又自卑的内心。正如最后罗比·威廉斯所唱的“每个人都想感受真爱,始自内心如家的爱……”
想起2001年秋看到《纵情欲海》的情景,泥岗大道轰隆的货柜车,深夜女工下班后被打劫的呼叫,总会惊醒沉睡的人。而片中开放的性爱,多少还是有点儿讶异。一位牙医穿梭于几个女孩之间,恋情让纵欲有了倾泄的理由,更多的是纵欲人生后的落寞。看似男性主宰着恋情,却是了无所依的匆匆而逝。男女关系,但凡没有尊重,剩下的也就只是情感虚乏之后性游戏。
当然,这是别人的生活,电影只是提供了一个男女关系的标本,让男人在面对女孩真诚告白之后,陷入深深的心理困境,这无所谓道德审视,却让走马观花的恋情如疾风而过。
相较于《纵情城市》的命运交叉的无以回返,《纵情欲海》“粗暴”式的影像,简约的镜头语言,让角色更加细腻而丰富,没有忏悔,也无须救赎,这只是恋人之间的“手拉手”,游走于欲望的世界,却扎根于内心,也更有一种回味悠长的味道。它让人思考何为真正的恋情,何为真正的性爱。也许永远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这是岁月沉淀之后的不忍回望,连同观影者自己的记忆掺杂一起,成为一片永远隐匿的飘舞落花。
2014.6.8
阿里的主要魅力在于颜值及头脑,我想这是处于并是仅处于青春期的这些女孩们愿意屡次跟他上床甚至结婚生子的原因吧。阿里的不主动、不负责其实还是不够成熟的表现,影片最后阿里的自白也印证了这一点:当人走的更远确实看到的明白的会更多。我看电影时,就会一直在想阿里是一个在怎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很聪明,颜值也高。或许从小很多东西得来的太过容易,他不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且为之付出足够能力。当然,由于习惯了被爱,他也不知道怎样去给予爱。
我们都是在不断的经历中成长,多点磨砺或许真的会更好。我们或许就连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也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当世人都以权势和金钱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时,我们会被迫接受一些意识形态,并把这些东西意淫为“这就是我要追求的人生价值”。我想如果不是从小就受过啥不公正的待遇的人,不会天生下来就把这些当做自己的“爱好”并且乐此不疲。可当我们不断去主动追求一些(开始可能也是随大流走)东西时,我确信我们是会找到一些自己真正喜欢的想要的东西。这过程中我们会自己明白金钱等一些物质化的欲望满足是必需,但不太可能成为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全部,我们需要真实的情感,也需要在各方面可能的情况下做自己喜欢的事。当然我更加确信没有主动去经历,接受生活的考验的人,YY出来的一大堆道理最终只是自己作死。
我很欣慰看到阿里最后的成长,这也是影片最后真正升华出来的哲理。如果没有他的这些改变,貌似这部又变成了一种过分宣扬“这是一个看脸的社会”了,哈哈。
我连10分钟都没看完就删了。。。啊哈哈哈啊哈哈哈。。。
"People fear death. They don't want to face it alone. But we are still alone. It's just nicer to be alone together."
芬兰元素+对开放婚姻的探讨,不错。当纪录片看了。可以看出来,性本身太重要了。在一些场景下的诱惑,人之使然。导演的话就是开心就好。比较可笑的认知缺陷是:“我不撒谎,我不虚伪” 被二元化,无意识间被解读为“他不高尚但是很善良“, ”这个都是他的本能,他人还是蛮好的”。。。我觉得男主就是在背黑锅了嘛。花心和无知就是人给自己台阶下的理由,毕竟高尚不是一种文化,只是一些人的向往而已。实际上,口是心非倒是大多数。
男主人公不虚伪,这是他和女牧师相爱的基础。写这片评论的人里,有不少虚伪的家伙。
情色只是幌子,探讨的是女权主义兴盛所带来的都市疾病。
不主动 不拒绝 不负责 ------肉体可以沟通 心灵永远孤独
芬兰语歌真是好听
放肆的美女有如饥不择食的狗!?
口交、集体打飞机、性爱聚会,一个镜头都没有放过。欧洲人最性的开放是一般观众难以理解的,关于一夜情、爱情、婚姻,或许可以带来一些思考。大部分男生或许都能在男主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吧。
性很多时候并不能代表爱 而爱多数时间是孤独的一个人的孤独与两个人一同的孤独都不能改变事实本身
Restless adrenaline.
so上遍女友闺蜜为了寻找真爱?没有说服力的故事。音乐不错。
首先配乐真烂,其次男主角浓眉大眼身材又诱人,女主角和她的姐妹们一个比一个骚,也不怪不得男主一个一个玩过来,他从来就不相信有永恒的爱,所以没有挖不了的墙角,只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横批:你的矜持呢?
tina任性地把爱强加于人 而一旦固执成为信念便是另一种坚定 IIONA喜欢挑战难度沉溺感官刺激 理智孤独的汉娜看到了本质上的荒芜所以努力让自己出离情局最后依然无法逃脱 而ARI看似游戏其中又何尝不是始终魂游在外 所以两个可以在精神上得到暂时的沟通继而产生肉体吸引 这便是所谓的惆怅而惘然的爱情
當時聯影廣告打得蠻兇的,美好的90年代末...
为什么每个女人都想和男主上床,表演和剧本都没说服力呀;为什么每个人都这么大度,出轨行为轻易就被原谅了
勉强及格,前半段有很多外景,光很足,把芬兰拍的很闲适。配乐也很好听,一种新千年的俏皮。男主的性格我挺喜欢了,不废话,该做爱做爱该打架打架,这个爱无能的男人介入五人组之后是对他们关系的一种嘲讽,性轻易就毁了那种假模假式的家人式关系(最后弥合)。最后结尾隐隐表达性和宗教在主张上的协调
好无聊的电影,讲啥咧,一群塑料闺蜜轮流找正主男友ooxx找寻求人生意义和真爱吗,我吧没有那么高的道德标准,那也真的翻白眼。再降低一点标准,这是情色影片嘛,你们懂的咯,不需要意义的,结果这群身材都不错长相差强人气的北欧男男女女拍得朋友圈炮友图鉴~~~一点都不勾人~~~差评
男主刻画不深刻。睡了情人的朋友们,终于睡到真爱。哈哈哈
男主明显就很喜欢牧师妹啊,一开始主动摸腿被打,后来住牧师妹家和牧师妹的男友三人坐一起,他看牧师妹的眼神都深情款款的,尤其是和牧师妹那啥了后,像个小孩似的开心的主动洗澡哼歌,还屁颠屁颠的给人家展示自己胳膊纹身的由来,被牧师妹喊滚出后,他出门就砸了一个电线铁箱等等,都明示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