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子温是日本导演的新希望。如果说我之前还有所怀疑,在《庸才》后,这已毋庸置疑。古谷实的原作避开不谈,在更有原创力的导演面前,原作只是拿来做参考的靶子。电影中,园子温探讨了一个困扰全人类的问题——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应该做些什么。这看似三个问题,实则都是一个“自我认知”的问题。住田君因为荒唐的父亲和母亲,加上地震的背景,开始怀疑生存的意义。他不相信有什么出类拔萃的人类,他觉得一切都再普通不过。
换言之,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惊喜或希望之类的东西存在。在自认的残酷现实中苟活的住田最终拿起石头杀死了父亲,他杀了人,杀人后的时光对其来说都是上帝附赠的日子。他决定用这附赠的日子去当个“路魔”,但只杀那些危害社会的渣滓。这是无数人都会偶尔犯的一个错误,你期待社会能够和谐友爱,但和谐友爱的对立面是混乱与罪恶。混乱与罪恶反过来催生了和谐友爱,如果混乱与罪恶消失掉,和谐友爱失去参照物,而变成了另外一种东西(而不再是所谓的和谐友爱)。况且混乱和罪恶不可能被消灭掉,一个不足10平米的房间任凭你每时每刻都在打扫,尘土也不会消失,反而它们会因为相对的洁净而更明显更肮脏。
住田君在茶泽的守护下,渐渐明白了这一道理。住在租船社院落中的老人为了住田所做的一切,和茶泽所做的一切都出于一个目的,要让住田的疑惑和彷徨持续下去。他们在电影中并非想要住田获得永恒的宁静,住田自杀是会获得永恒的宁静的。但他最后也放弃了这一行为,因为在地震后的日本(心灵创伤普遍的当今社会),一个总是对现世抱有疑惑的人是绝对的正面力量。他比那些都市中要求让座儿的人们更具有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反之在既定社会规则里行动而津津乐道的人们沦为了行尸走肉。住田当然不平凡,他为此会付出遭受痛苦折磨的代价。他的人生选项里永远存在着“崩溃”、“发疯”、“死”的按钮,但同时他也随时可能大彻大悟,发现真义。更多的时候,他会像电影中表现出来的那样,在两极之间摇摆。他一方面想要洗涤自己的丑陋,一方面又乐于在身上扑满污泥……
电影中的配角几乎汇集了园子温的爱将军团,其中既有《爱的曝光》中的男主角(街边卖唱的少年)以及男主角的继母(片中住田君的母亲),也有《冰冷热带鱼》的全体主角,甚至很少再见的洼冢洋介也露了一面。园子温对演员的选择自有一套,这次出演住田和茶泽的两位日本年轻演员实在是良才,尤其是住田君的饰演者。唉,感叹日本年轻导演势头强劲的同时,不禁对天朝年轻一辈导演和演员的提不起气而摇头顿足。
“我们的罪孽顽固,我们的后悔无力;我们想让我们的忏悔获得厚报, 我们快活地走回泥泞的小道, 以为廉价的眼泪会洗尽一切污迹。” _《恶之花》波德莱尔 “我们到底谁才是庸才?”
这部片子两级分化略微严重,讨厌的人可能讨厌的是片子从头到尾让人喘不过来气的“丧系”,一部不园导的园导,又很金基德很古谷实(原作)也很寺山修司,真正意义的虚无主义者的狂欢,直接点燃我想作为一个cult电影编导的幻想。满目疮痍的灾难背景下更深层的绝望,两个破碎的原生家庭的父母都期待着自己的孩子可以早点死去,甚至毁灭了男女主渴望“平凡”一生的梦想。
影片中后期提到了“无差别杀人”问题,无差别杀人的意思就是某些极端分子为了报复社会而上街随机挑选目标杀害,犯罪学者认为,这些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多是年轻人,大多内心孤独,和他人缺少沟通,一旦在情感或工作方面遭遇重大挫折,便会出现作案冲动。片中男主也一样,但是当丧念爆发后杀害了恶毒的父亲后,将各种颜料涂抹在脸上还抱着杀坏人的念头想发泄欲望带刀四处乱走如同行尸走肉般的男主马上也要走上这条路时在公车上遇到另一起屠戮就属于无差别杀人事件,间接激发了男主重新苏醒的英雄主义,阻止了心中即将堕落的恶魔,成为了一个救人者。
在2008年6月,日本东京秋叶原发生凶案。一个叫加藤智大的男子,开车冲进行人专用道。撞倒、碾压多名行人后,又下车用匕首攻击无辜的路人。这就是无差别杀人的起源,甚至前一阵在奥运会期间,在行驶中的开往新宿的快速急性列车中,有一位不明男子,拿着尖刀对陌生乘客,展开了无差别砍杀事件。
包括前一阵“杭州敲门杀人事件”的传言,在高犯罪率的国家,屡见不鲜,推理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交换杀人”诡计,这种诡计还很讲究杀人动机,杀人目标,但是无差别杀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动机、没有目标、不从中收益、强烈的报复社会倾向。犯罪凶手一旦脱逃,便很难找到。”犯罪地区很容易发生“群体性恐慌”,让各路公安陷入倒悬之急。
在影视作品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比如前一阵爆火的台湾犯罪剧《我们与恶的距离》,就是以一起无差别杀人事件来拉开序幕的。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再说下最近的藤本树老师的短篇漫画《lookback》与京都纵火案。
图片是藤本树的这段,漫迷很容易就看出来这部分剧情的原案矛头直指“京都动画纵火案”的犯人青叶真司,而青叶真司对待自己犯下的罪行也只是用“他们抄袭了我的小说。”来做杀人动机,而漫画中的犯人也用此当做籍口,直接杀害了一个未来的漫画之星。然而经过警方调查,青叶真司从未发表过任何小说,而他的童年性格也与《庸才》中的男主角类似,家庭破碎导致性格扭曲。
回来再谈《庸才》,电影里写了无差别杀人,但是用一个性格更为扭曲的男主的实际行动来强烈的否定了这种行为,而不是加入到这个极端组织当中。“走着瞧吧!谁也改变不了我的未来!我永远不会成为像你们一样的人渣!我会成为优秀的人!” 在男主还钱回家的路上又看到了芸芸众生怪相直接把电影艺术推向了超现实主义的队列之中。
最后镜头转向男女主没有目标的奔跑,bgm响起。
“去自首吧,去赎罪,然后做你想做的事情可以吗?但首先要拯救自己啊!”
“加油!为了平凡,也要活下去。”
“我都知晓,苍蝇掉进牛奶,黑白一目了然;我也知晓,我都知晓。凭借装束便知身份,这点我也知晓;天气好坏,我也知晓,我都知晓;看到苹果树就能识别苹果,这点我知晓;勤者与懒者一看便知,任何事情都了然于胸,除了自身以外。总而言之,我都知晓。健康的脸色和苍白的脸色大有不同,我也知晓;死亡会给万物带来终结,任何事情都了然于心,除了自身以外。”
T T
凭弑父这一段长镜头,完全可以给四星。奔溃后往脸上涂油彩这一段,会想起戈达尔《狂人皮埃洛》,陈英雄的《三轮车夫》。二阶堂富美这女娃真漂亮,有些宫崎葵的感觉,可以期待。
加入了大地震的背景之后,为影片赋予了新意,为此几个配角也与原作做了修改。不过,新意未必是好的,尤其是结尾的变化,未免有些太应景了。仍延续很多园子温元素,重叠画外音,晃动与不安、家庭关系等。说到遗憾,竟然没有惯用的很黄很暴力。
园子温这厮绝对是戈达尔脑残粉
园子温的“命题作文”。早期的癔症狂躁,中期的荒诞幽默,现阶段的极端人格与色情暴力。三个时期皆有,借古谷实漫画的壳与东日本大地震之机,回顾反思影像诗的道路。对形式美无抵抗力,步步击碎人心。我们需要童话世界里的粉色城堡,也需要精神病人的冰冷刺骨,园子温帮我们圆梦,望威尼斯柏林好运。
大地震面前园子温也从善了
《庸才》的拍摄,或许称得上是世界上对重大事件反应最迅速的电影生产过程。3月11日,9级大地震沉重打击了日本,随之而来的福岛核电站泄漏威胁让全世界昼夜难眠。也在那时,圆子温刚刚改编完这个剧本,他决定尝试着加上这场特大国难以作为新的故事背景,于是住田佑一和搭建帐篷的邻居被赋予了灾难生还者
以为他死了。他却突然走出来说,去警署吧。有女人等的男人不会死。
从觉得染谷将太根本就是液化版杨臣刚到完全接受他的好看(过)并且会停下来仔细截他睫毛长长的侧脸,花了差不多一年时间。菅田将晖,菅田将晖可能需要十年吧。
开篇是我的type,为了开篇几乎都要打五星了,中间部分有点“庸才”了。男女主角的气质好像小一号的绫野刚和宫崎葵,表现都超龄的精彩,前途不可限量。
几巴掌打出感情来
在大地震和孩子面前,就连园子温都变得光明且温情起来,相信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孩子永远都是未来的希望。这个残酷且具象征性的命题,像篇命题作文,结局在道德和价值观上有先入为主的必然,即使边缘、犯罪、绝望和弑父等一贯的情节和一贯的风格细节都在。园子温变了,值得鼓励。★★★☆
你看着这世界满目苍夷满眼绝望,可是你拒绝不了别人爱你,生活未曾绝望。实现一个不平凡的梦想:平凡的活下去
多年过去窪冢洋介还是那么标准的菜。
1、看过最好的一部园子温。2、洼冢洋介还是那么帅。3、二阶堂富美怎么那么像宫崎葵。
在园子温的电影中真的是很难看到希望的存在。正因为导演是园子温,很难去打五星。原声方面,希区柯克之后有两个人让我拜服,一个是与胖子同源的诺兰,另一个是园子温。这部的原声真是.....!!!!!!!!!!
我都知晓,苍蝇掉进牛奶,黑白一目了然;我也知晓,我都知晓。凭借装束便知身份,这点我也知晓;天气好坏,我也知晓,我都知晓;看到苹果树就能识别苹果,这点我知晓;勤者与懒者一看便知,任何事情都了然于胸,除了自身以外。总而言之,我都知晓。
口味变淡了嘛园子温,我好喜欢两人互扇耳光的桥段。结尾不喜欢,不过也没办法,既然引入了大地震的背景,也只好加入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色彩,园子温也不敢在国民痛苦上表演黄赌毒的重口味戏份。两个小孩都表现不错,看好。
苍蝇落进牛奶,黑白一目了然。一切我都知晓,除了自身之外。
还是很厉害的,很烂的励志的立意被石头和诗句组织起来,获得了一种形式上的美感。然后这部电影一半的愉悦在于看到所有的老面孔(其实之后一直想起这部片子,终于在161015重看,感觉是スルメ神片,果然老了;杀人变救人是对出租车司机的致敬对吧;后面二阶堂哭着说教的特写用得和爱的曝光的满岛光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