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看过这么烂的片子了,导演的初衷也许是想效仿一些蒙太奇的手法,不过搞成邯郸学步了,非常差的表现手法,剧情一塌糊涂,完全没有看点,影片演了一半,观众也走了一半。我是很久没有看过这么烂的一部片子了,所以坚持把它看完了,果然很烂!
莫少聪,吸毒, 找他拍,可能是他便宜.
这好像是用电视摄像机拍的电影,摄像水平太差了,色彩太电视.
一个大龄未婚女青年走上社会之后必然会被隔壁王大妈、楼下李大嫂、办公室张大姐轮番盯上,物色对象或者安排相亲似乎是她们天生的使命,单身好像是个人人得而诛之的罪过。敌不过全厂职工像关注工资多少一样的关心自己的终生大事,或者扛不住“你是不是那个什么玩意?”的流言蜚语和猜测,只能向着现实低头。但凡撮合成的爱情都有其不为人知的阴暗面:帅气的医生有前妻,富有的钱总有外遇。在一个憧憬爱情的女青年眼里,这些都是魔鬼。
影片在关于爱情和魔鬼的探讨上展现出一种颇为荒诞的效果,关于爱情的解读并无新意,而将爱情的负面因素斥之为魔鬼倒是很能收拢人心。影片其实并不想过问爱情,真正目的在于表现手法的探索,因而导演在表现女青年的情感经历上手法花样百出、层出不穷,效果很让人惊艳。这也使得整部电影在故事主题上弱化给了表现手法,而导演足够分量的艺术功底也让影片成为难得的精品。
故事的设置上就非常的童话,爱情经历变成了一张白纸,女青年遇上爱情问题后就可以把过往擦拭掉,重新来写。而每段故事人物略有不同,情节大体相似。同一个拐、同一句“都站着别动”,可以在三个不同女人身上发生;同一场结婚酒席,女青年可以有不同的理由喝醉;同一场见义勇为救也可以有不同的结尾方式,类似于循环进行的效果。实质上是三段式结构的爱情故事在这种精巧的设置下变得趣味十足。
结构型的故事带来的喜剧效果也是结构型的,剧情在相似的环境中极易发生冲突,人物态度在相同环境中多次出现,只要稍有偏离都能带来喜剧效果。更别说导演颇为恶趣味的通过赵忠祥解读《动物世界》中“一年中只有一月份雌狐才会进入发情期”这样的台词来营造两个人暧昧,并且还用动物发情交配过程的解读语句来推动剧情发展了。此类通过剧情冲突和场景营造带来的笑料,才是文艺青年式的喜剧该有的效果。
而在剧情表达上,导演似乎借鉴了很多漫画的表现手法。一个白炽灯放在中间,遮蔽住医生和女青年接吻的画面,同时灯泡电压过大熄灭,饶有趣味的画面简直神了。在医生和住院女青年关心病情更关心你的时候,为了表现出医生和女青年谈论病情时情感的发展以及附近病友的嫉妒,导演天才一般的设置了三个投射在窗帘上的影子,通过影子之间或亲密或痛苦的状态来暗合当事人的心理。相似的手法还体现在二人饭店约会时,窗外来来往往的情侣们或拥或抱或撒娇,医生和女青年爱情的甜蜜也就从侧面表现了出来。这些侧面表现的手法也都来源于漫画,影片对这些手法的移植是十分成功的。
以沙画开头的影片在影像表达的多元化上有着诸多的创造性举动,片头片尾的沙画创作、女青年轮大锤呐喊时的粗线条漫画,甚至在临近结尾时来了一段两分半钟的黑白默片。这些多彩的艺术形式近乎于完美的镶嵌在故事当中,增加了影片的艺术效果,这对消弱的故事主题多少有些弥补。
我希望
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
画出笨拙的自由
画下一只永远不会
流泪的眼睛
一片天空
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
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
我想画下早晨
画下露水
所能看见的微笑
画下所有最年轻的
没有痛苦的爱情
……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涂去一切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不知怎的,欣赏完《关于爱情和那些魔鬼》这部影片,我的脑海里竟然闪现出朦胧诗人顾城当年这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歌。《关于爱情和那些魔鬼》讲述的是一个大龄女青年(杨童舒饰演)的恋爱故事,从故事情节推断,她很有可能也是位高学历的技术人才,至少应该是硕士研究生。因此,她在单位的一举一动,尤其是她的婚恋状况自然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在日常生活中,想必很多人都见过高学历或者一般学历的大龄女青年,而她们和我们谈论的话题往往是:“以前曾经有个多么英俊、多么优秀、多么有钱的帅锅多么执着地追求过自己,但还是被自己拒绝了!唉……”可是这样的讲述怎么听怎么像是在用过去的“辉煌”掩饰今天的“苍白”、“泛黄”。
《关于爱情和那些魔鬼》中的大龄美女却没有这种令旁人手足无措、无言以对的举动,她怀着一颗童心来讲述、描绘自己的恋爱故事,就像影片开头和结尾的沙画一样,画完一幅,抹掉,然后再画,就像顾城诗歌里的孩子一样。而在影片中间,她则用录像带倒放的方式、重新播放的方式演绎着自己的爱情经历。当然重新播放后,接下来的故事会和以前有所不同。尽管在一次次的重新播放过程中,大龄美女有激情、有欢欣、有惊诧、有尴尬、也有痛苦,但她还是怀着一颗童心,一次一次的重新演绎着自己的爱情经历。在这个过程中,她没有小女人式的自怜自爱,也没有用昨日的“辉煌”掩饰今天的“苍白”,甚至也没有故作洒脱的自我调侃——尽管影片中充满了轻喜剧式的搞笑桥段。最终,她收获了自己期盼已久的爱情。
因此,我觉得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大龄女青年如何怀着一颗童心去面对自己的情感历程。而《关于爱情和那些魔鬼》这部电影的编导显然认为一个大龄女青年也是会有、应该有一颗童心的,影片编导是了解女人的。这部影片也让我们觉得:大龄女青年,原来也可以如此可爱!而这种童心,也感染了我、以及我们七翼独立影评联盟的其他很多人。我们一直同意将这部影片作为《电影一周酣》2012年度最佳影片候选片之一。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童心,我认为是一种生活态度。有了童心,也便有了诗意,让我们都有一颗诗意的童心吧!
最后按惯例附上《电影一周酣》全国观众交流群群号:182802673,以及《电影一周酣第十五期:香港北上导演的全军覆没》视频链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c0MTg0Nzg4.html
在“众目睽睽”中生活得太久,好像觉得所有事情都必须在阳光下挑明。想在月光下?没门。 (田园牧歌)
怪怪的,又没做到极致。
江汉环球电影城 2012.4.6 18:55
有些瞬间让人觉得它有潜质做到更好,但整体仍很低劣,故事讲得不伦不类,男女主都很傻相。
荒诞
文艺而搞笑
宇宙超级无敌烂
虽然大龄未婚女青年的问题已经成为了时下电影的热门题材,本片的叙事手法略猎奇啊,搞得跟实验片儿似的。但是吧,我感觉导演的想法太多了,一部片里什么都有,成杂烩了反而讲不清楚故事。
片子有点像罗拉快跑,一次次回档重来,只不过这一次不是救人而是嫁人。女主角选的不错,看起来就象个大龄文艺女青年,年纪不小,相貌尚可,单身且对男士有向往。可惜三次重来,最后也没捞到好,到处都是坏男人。片头片尾的沙画不错,而且挺符合这个片子。
我觉得有那么点小意思,虽然前半段很闷,但多结局角色乱串的想法确实还蛮独特。
零零散散,太杂乱。
简直不知所谓
也可以叫做《我的每个故事里都有你》。
理念还挺好的片子,好多元素有点没太串起来,杨童舒实在是老了啊。
太装了。我仿佛看到了〈天使爱美丽〉〈罗拉快跑〉。只看前十分钟和后十分钟足矣。一直觉得杨童舒挺漂亮,虽然她老得很明显,但是下垂眼的女人总容易引起别人的怜爱之心;莫名觉得她很腹黑。莫少聪在最后的太监里连刘天王都要给他跑龙套,如今…唉…依旧很帅
不管是实验爵士、实验噪音、实验电影,我都不大来的动。
感觉莫名其妙的样子,hdtv
作
原本向工厂逆向进发还略带惊喜,但导演真不是拍电影的,旁白尤其多余,结构做成这样只能说是混乱以及创作的毫无头绪。如果做成多幕剧,或许还行。
拍摄剪辑都很不错。开头和结尾的沙画让人不忍转移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