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电影最大的毛病是对“类型”的界定不清晰,这不是最大的毛病也是很大的毛病。但就算在好莱坞,对类型无法驾轻就熟的人也大有人在,只是这些没有掌握商业时代电影真谛的“物种”,很快就被好莱坞星球淘汰了。然而,就在类型片大行其道的年代,却常常有人剑走偏锋且收获颇丰,我愿意指名道姓点出来的,首先就是格里高利·霍布里特。
当年颇为抢眼的《一级恐惧》、《哈特之战》、《黑洞频率》都是其作品,从这些影片中我们能发掘出甚为丰富的元素:科幻、犯罪、战争、家庭、惊悚、灾难……如果一个元素成为一部电影的关键词也就无甚称奇,但是如果数个元素同时抢占一部影片的情节走向,未免让人有些情绪失调。很多时候,霍布里特更像是一个不同类型的跨界者,在失调与协调之间,成就了其独特的叙事美学。
先来看《黑洞频率》。
它是科幻片么?也许是。是灾难片么?算是。是犯罪片么,是啊。是家庭片么?当然是。
那么,它到底是什么?
夺人眼球的首先是它科幻片的外衣:当惯了科幻影片制片人的托比·艾默里奇亲自操刀编剧,讲述了一个电波在不同时空互动的故事。但是,如果深入看片,时空穿梭也好平行宇宙也罢,科幻在这里与其说是噱头,不如说是幌子,撩拨到一大帮科幻迷们的神经,却犹如隔靴搔痒。助推情节前进的,不是“改变了的过去如何改变未来”,而是忧郁的詹姆斯·卡维泽饰演的警察约翰,如何游走在对父亲深深的爱和侦破南丁格尔凶杀案之间的暧昧不明。由于没有在电波时空传递的前因后果上过多着力,很多喜欢扯相对论淡的硬科幻迷们不屑下嘴去咬破绽。相较而言,艾默里奇领衔制作人的另一部影片《蝴蝶效应》似乎更得人心,它祭出“混沌理论”的大旗,立刻迎来硬科幻迷们的热烈讨论。晚于《黑洞频率》四年之后成片的这部《蝴蝶效应》中,关于“不同的决策带来不同的结局”的命运大分割,对故事的走向的划分更为清晰,虽然生硬但却绝不失协调,它似乎以《黑洞频率》为起点,在命运大挪移的光转流离之路上,走得更远。
再来看《黑洞频率》的灾难片元素。“灾难”本不该成为《黑洞频率》的关键词,但为拍摄火灾而烧掉的25000加仑丙烷、主演丹尼斯·奎德在仓库大火中收获的缝了16针的头部创伤,显然不是闹着玩的,这一切只因为丹尼·斯奎德饰演的是一名消防员。当我看到影片开头火场一幕,几乎认定这将是一部灾难片:丹尼斯·奎德临危受命,穿越火海,在千钧一发之际,救人于阴阳边界。但这场开篇大戏不过走一个过场,剧情很快归于平淡,我们的目光随着主人公年轻时对棒球的迷恋,又过渡到极光照耀下高耸的天线,最后——几乎令人疑惑地——转而投向年少主人公与消防员父亲的父子情谊。直到主人公发现电波穿越时空的惊天秘密,谷仓火灾大戏才重装上阵。虽然大火激动人心,但明显是在主线剧情外的一次用力过猛,因为接下来的线索,突然转向“南丁 格尔”连锁杀人案。
这就引出了影片的第三个属性:犯罪片。对于导演霍布里特,犯罪片可谓信手拈来。他曾因指导《纽约重案组》(NYPD Blue)的部分剧集而荣膺艾美奖,而其大荧幕出山之作《一级恐惧》,也是一部犯罪心理片。《黑洞频率》显然是他放手一搏的另一次机会。影片中,30年后的儿子与30年前的父亲联手断案:儿子靠父亲收集的证据找到嫌凶,父亲靠儿子指点的线索亲手擒贼,并且,二人与罪犯数次巷战肉搏,最后一场客厅遭遇战可谓经典桥段:在不同时空的同一时刻,父子两人居然共同遇敌,随着镜头的来回切换,观众的视听也遭受了双重压迫,为了两个场景中的人物共同揪心。父子两人靠电波携手出击的段落,几乎是整部影片的亮点所在。
另一些无法忘却的片段就是卡维泽忧郁的目光和深情的泪水。目光所向,写满了痛失父亲或母亲的悲伤,泪水无声,仿佛说尽对无法挽回过去的遗憾。影片真正感人之处,是渲染至深直抵人心的父子亲情和家庭温暖。30年后的小约翰尼已经成为一名警察,但父亲却死于火灾,当他发现电波的秘密如获至宝,不断地唤回父亲的重生,经历过几次失败:谷仓大火、吸烟导致的肺癌……父亲终于出现,而母亲也由于约翰的不断地改变时空,遭受了生死几重天。我们看到约翰永不放弃地挽回再挽回,而几起几落的剧情跌宕,也使得催泪观众成为必然。很多看过影片的观众说:哪个经历过痛失亲友的人,不想通过一切机会挽回他们呢?《黑洞频率》成为最方便的弥补过失的救命草和后悔药,结结实实地发挥效力,让观众一诉衷肠。
跨界者面临的问题,往往是造出或是顾此失彼或是厚此薄彼的“四不像”,但《黑洞频率》虽然有旁逸斜出,但却绝不芜杂。比如,各种元素在马上就要失调的时候点到为止,像两场大火的戏还有关于棒球的几场戏等。另外,各种元素始终保持着前后呼应和随时互动,比如消防员父亲的职业设置,为改变命运提供了方便,也为警察约翰挽回父亲生命提供了感情支撑;护士母亲的职业设置,与父子携手侦破的“南丁格尔”连锁杀人案息息相关,甚至母亲成为某个时空中的被害人;棒球不仅是维系父子感情的道具,也成为后来证明父亲清白的证据。这些元素环环相扣,不露痕迹。
在经历了“科幻片”的时空感和未来风、经受了“灾难片”的千钧一发和扣人心弦、经过了“犯罪片”的层层悬疑和深深恐惧,影片终于通过宣泄家庭情感尤其是父子亲情,到达了数个类型元素锦瑟和鸣的巅峰。
可见,导演格里高利·霍布里特很乐意在一部片里同时玩转各种类型元素,真可谓跨界达人啊,但稍有不慎,便有马失前蹄的危险。之前有《一级恐惧》就有节奏拖沓和“到底在探讨心理疾病还是法理公正”疑惑的弊病,之后有《哈特之战》的战争和法律元素孰重孰轻的失衡问题。看来,唯一的办法,可能就是戒掉“贪心”二字,把一两个关键词讨论清楚,其他的,再说。
发现不少质疑《黑洞频率》漏洞和逻辑的影评,说篡改历史有违科学精神,或者是影片中时间推导欠缺严密云云。那么按照这些人的逻辑,这部片子最大的败笔和漏洞是什么?答案:导演给出了确切的结局——这大约便是最大的缺陷了。
一些所谓“烧脑”电影:诸如《记忆碎片》,《蝴蝶效应》,亦或者是《黑客帝国》之类,普遍喜欢采取开放式结尾——导演和编剧对于影片中的悬念不给于充分解释,“留给观众一片想象的空间”。于是乎,才有了关于“脱离matrix的人”来到的世界真实与否的大讨论,才有了对于莱纳•谢尔比记忆拼图是真实还是受其心理影响而篡改的思考……
其实任何一部含有开放式解释的影片,观众根据剧情推导出的“真相”,很容易被其他细节推翻;而如果用这些细节作为依据推导出的“真相”,往往又缺乏剧情依据。
《盗梦空间》收尾的陀螺引起影院内阵阵疑惑,网上解释不下十种,而且大多言之凿凿。原因为何?
其一,观众对于真相和细节的认知存在差异;其二,影片不太可能是“完美逻辑”,不排除自相矛盾(可能不明显)的纰漏;最主要的一点:信息不对称——我们只能接触到导演展示给我们的部分。
扯远了。
因此,这部作品多少让一些怀着看科幻片探讨哲理反思人类的人大失所望——居然把真相明明白白地摆在面前,没有了跌宕冲击的震撼和纠结困惑的悬念,甚是不爽。
其实看完《黑洞频率》,多少让人想起《蝴蝶效应》。只不过少了许多纠结和迷思,增添的是温情和感人——尤其是当John在一些列曲折的“跨次元交流”后父亲重回身边时着实催人泪下。
一部用科幻手法描写亲情的经典之作。
一张特殊的父子合影感动了无数人。同样是父子题材的电影也感动了无数观众,两人通过电台得到联系,改变了双方的时空,使历史的人和事发生转变。很值得一看,你会感觉即使改变历史你认为好的也并非有好结果 。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蝴蝶效应,缜密的逻辑构思成为了影片引人入胜的张力,而扣人心悬的亲情羁绊,则编织了电影温情的脉络,这是一部科幻、悬疑、亲情交融于一的佳作,电影即让人为之屏息,也在最后动人于心。
我喜欢片尾曲。
蹩脚的科幻,只是裹了一层亲情的外衣
开始以为是个科幻片,后来发现是个悬疑片,最终才知道是个亲情片。。不管怎样,万圣夜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成年John好帅气!
我特别激动地哭了。
从科幻到亲情到罪案再到亲情。不过亲情还是很感动
神奇的科幻披上温馨亲情的外衣,直接秒杀观众的肾上腺和泪腺;结局太美妙了,老爸那神奇的一枪再次出现在画面中是如此的华丽和潇洒;和《蝴蝶效应》相比,此片更加温馨、更加缜密、结局更加美好。
漏洞太多,看得人极崩溃
俺先看的《蝴蝶效应》后看这部,蝴蝶系列都太惨了,而此片让“改写历史”展现出另一种可能性,虽然作为科幻电影BUG是有点多,但结局超级完美赚人热泪,亲情牌打得太好了,那深沉的父子情,就足以让这部片飙升到五星了吧。
16.3.13 不喜剧的《回到未来》遇上不上天的《超时空接触》。如果结尾的视野能放得更大一些,而不止步于家庭的表现,我可能会给五星。大团圆的好莱坞式结局在本片里达到了让喜暗黑的我都猜得到还想看到的境界。
因为和亲情有关多加一星。若以科幻电影的眼光来看,本片各种逻辑问题
“Thank you dad.You're always here.”一次莫名出现的北极光,一部能联络过往的老式无线电,一段真挚感人的父子情。相对于《蝴蝶效应》,我更喜欢这部。从始至终一直扣人心弦,温情系的结尾配以动听的片尾曲绝对足够赚人热泪。★★★★☆
算是高潮迭起的好莱坞科幻动作片,这个概念后来被别国借用过,不过还是没有这个好看。该有的都有,煽情、责任感、英雄主义,凑在一起蛮好看滴。而且有无数当年跑客串的明星,还有童年的Michael Cera。。这孩子现在基本上都没变化,就是头比以前大了一圈
时空穿梭题材,还是更喜欢《回到未来》甚至《蝴蝶效应》,原教旨是过去是无法改变的,硬要逆天而行,只能带来更恐怖的未来,有种宿命般的悲剧色彩,开弓没有回头箭,不管发生了什么有多痛苦,move on
确实偶尔让人想起美剧《迷失》,平行宇宙理论的片子里,这部是最温暖呢,充满了正能量的价值观和亲情维系,节奏也绝对堪称好莱坞商业片的范本,很值得反复观摩。编剧专业的孩子看什么蛋疼的文艺大导大都是浪费青春,真该多看看这类文本起承转合情节跌宕起伏的标准的好莱坞商业片。★★★★
很好的一部片子。值得一看。
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带这样玩弄时间的啊...不过拯救父母的感觉好棒!
此片结局如果不是烂俗的”大圆满“,格调显然会更高一些,但这时候格调还有个屁用。
扯犊子的故事也能如此感人哦买噶!
平行宇宙概念融入了亲情救赎令人动容。多年以后我才晓得,《黑洞频率》和《蝴蝶效应》,乃至包括后来的韩剧《信号》(应该受此片影响很多),通过改变过去来改变现状的科幻题材,其实所印证的无非是——珍惜时光,珍惜眼前人。可多数是基本上人生节奏照旧,因为你应该想到,今天的样子就是你10年前选择的结果。且行且珍惜。8.1
比《蝴蝶效应》缜密 好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