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妈妈刚把女儿送到大学,爸爸就提出离婚。
当年妈妈为了生下孩子而辍学,所以完成学业一直都是她的心愿。
没了家庭之后,中年老大妈决定重回学校读完学业,与女儿成为同学。
这还真是很需要勇气。
最近看了两部关于妈妈的电影,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管你岁数多大,关键是你有多么热爱生活。因为只要你热爱生活,真的会创造很多奇迹。比如《犯罪女王》中的乡村老大妈可以破获惊天大案,而《趴体生活》中的肥胖中年妈可以在被离婚之后重回大学取得学位并收获鲜肉爱情。
妈妈被刻薄女孩嘲笑老古董。老师是20年前的同学。
女儿告诉妈妈要用派对生活找回自信。
妈妈第一次参加派对,也觉得自己太老了与大家格格不入。但是女儿给她自信,亲手改造。当晚她就交了一个鲜肉男友。男友建议一起休学出国旅行,但妈妈说自己走不动了。后来两人还是在图书馆嘿咻了一番。
妈妈成了女孩们的心灵导师,鼓励大家要相信自己,认可自己身上的优点,并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多么励志啊!
在80年代派对上,妈妈成了全场焦点,并戏弄了刻薄女孩。
之后妈妈还被允许进入了姐妹会。
但是妈妈也有弱点,她害怕在公众面前演讲,结果期中论文展示糟透了。
最有趣的是,妈妈的小男友居然是破坏她家庭的小三的儿子。狭路相逢那场戏,最抢戏的是妈妈的闺蜜,太疯狂了!
误食了大麻巧克力的妈妈和女伴们大闹前夫婚礼,这就有些扯了,肆意破坏难道餐厅不管吗?
为了完成学业,妈妈举办派对筹集学费,她的古怪室友还请来了著名歌星助阵。这便是作为一个好人,所收获的幸运。
喜剧可以说是一个很神奇的电影类型了,因为基本上任何评价电影好坏的标准放在喜剧片中都可以无限降低,只要你搞笑,这就是个好片!而喜剧也可以说是最简单也最难拍的电影了。说他简单是因为纵观中国电影,随便来个阿猫阿狗,不管是干什么的,只要他出名,只要他有钱,只要他想拍电影,那么十有八九肯定是要拍喜剧。为什么国内的喜剧这么好拍呢?因为我们有喜剧四宝啊!“说东北话,装娘炮,扮鬼脸,讲网络段子” 有此四宝,真的,只要你在镜头前面不哆嗦你就能在国内拍喜剧。至于说喜剧是最难拍的电影就更容易理解了,一张鬼脸出现一次“哎呀我擦”,出现两次“哎呀我擦”,出现三次还是“哎呀我擦”;但是一个段子出现一次“哈哈哈”,出现两次“呵呵呵”,出现三次“额。。。”十年前我们看郭德纲可以前仰后合,如今看郭德纲和“驴谦”真的尴尬的不得了就是这种感觉了。
一个不小心就吐槽了一下国产喜剧。下面来说本片,剧情什么的就不说了,反正这就是典型的梅丽莎麦卡锡电影,总结起来就是叨逼叨,叨逼叨,耍个宝,叨逼叨。我称此类电影为靠着一个接一个的冷笑话黄段子推动剧情发展的“嘴炮片”,代表人物就是女有白胖梅丽莎,男有白胖塞斯罗根!
纵观喜剧的发展史就可以发现,由于梗的不可重复性,人们对喜剧的审美真是变化的飞快。二十年前,茱莉亚罗伯茨,金凯瑞,亚当桑德勒等等一众大笑脸一同打造了一个“爱情轻喜剧”横扫一切,就是稳赚不赔的年代,然后随着桑德拉布洛克“假结婚”的回光返照,爱情轻喜剧彻底淡出了历史舞台。与之同一时间的美国派帮和贾德阿帕图帮一波性喜剧又横扫了我们广大大学生的硬盘,时至今日“护航父母”也来了一拨回光返照之后让人感慨,真的是没什么好拍了。至于嘴炮片,凯文史密斯“店员帮”打开一片天地后似乎在最近几年迎来了事业的顶峰。但是说实话,站的越高摔得越惨,就单说塞斯罗根和梅丽莎麦肯锡,真的真的是有点审美疲劳笑不出来了。
对于商业片来说,能赚钱的就是好电影,那就来看看我们的男神女神这两年都干了些什么,我们只考虑典型的“嘴炮片”好了:
塞斯罗根:一夜大肚(2007),太坏了(2007),菠萝快递(2008),情色自拍(2008),我要当警察(2009),青蜂侠(2010),保罗(2011),新邻里街坊(2012),纠结之旅(2012),世界末日(2013),邻居大战(2014),采访(2014),圣诞前夜(2015),邻居大战2(2016)
梅丽莎麦卡锡:伴娘(2011),四十而惑(2012),辣手警花(2013),塔米的旅行(2014),女间谍(2015),老板(2016),超能敢死队(2016)
不讲不知道,一讲吓一跳有没有,简直就是贺岁片一样,一年一部甚至更多,但是电影的评分真的已经越来越难到达6分以上了。为什么呢,审美疲劳嘛,至少就我来讲,看这两个胖子笨笨的样子,真的是已经毫无萌点了!换句话说,嘴炮片,笑不出来了!也许对于我们可爱的男神女神们,真的是时候该放慢些脚步,沉淀些底蕴,不要再花着这些老本消耗着自己的“基本盘”了!请不要让我喜爱的嘴炮片这么快就死于流水线一般高效的电影工业!
说着说着又想吐槽国产喜剧了,一说国产喜剧好多人就说周星驰,但是说实话,周星驰和王晶真的共同给我们的喜剧开了一个很差的头,因为时至今日我们依旧在打着“无厘头”的名号拍着并非喜剧的“闹剧”!什么“三笑才子佳人”“大闹天竺”,这也能叫电影?会讲笑话请去说相声,会翻跟头请去耍猴好吗!我们的国产喜剧现在真的离不开“喜剧四宝”了吗?电影是一门艺术,他需要专业的艺术家来完成,各位大咖们不要再自我感觉良好的当导演当演员了,并不是会用手机自拍就可以拍电影,会说东北话会讲冷笑话酒能拍喜剧的!赵本山能拍出来“落叶归根”并不意味着笑星就都是好演员,请尊重各位大咖自己的名气,尊重电影,尊重观众,尊重喜剧!
???你以为大妈做主角,观众就看不出这是玛丽苏了吗?
有时刻站在她这边的最好的朋友,一进大学和女儿姐妹会的朋友打成了一片,第一次去趴体就遇到了年轻力壮一夜n次的小鲜肉杰克,当年的同学如今的老师把她当成最喜欢的学生,怪室友一不找她麻烦二还带来了明星表妹帮她,年轻的明星二话不说就来到了现场……
全片最大的挫折不过是那两个与她针锋相对但没啥卵用的女生,以及废柴老公和他的新妻,新妻虽然又瘦又有名还强势,但是,有一个超级爱女主还和女主在图书馆野战的儿子,早就输到外婆家了。
不过,谁让它是喜剧呢,喜剧就是这样子,让人快乐就好,人生那么惨了,看一下电影里顺利的人生过把瘾咋地了。
那种带有悲剧内核的喜剧,让人想打五星的好片,不带有这种功能。
美国的大学校园是什么样子?有一个系列电影叫做“美国派”,专门讲述美国大学校园的生活,看完的观众就一句话“美国人啥都敢拍”。
(“美国派”是很多人的青春启蒙)
今年5月份,又有一部讲美国大学校园的喜剧片上映,不过,这次是以一个40多岁中年妇女的角度讲述的。
40多岁的迪安娜离异后,跟女儿进入了同一所大学,补修自己当年没有修完的大学课程。她在校园里发生了很多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还跟女儿的同学发生了不可描述之事,美国人真是什么都敢拍。
但是,搞笑过后,电影也启发人思考:人到中年,应该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
迪安娜是一个中年母亲,她肥胖、慵懒,遇到任何不顺心的事情,身边的人都会给她做个三明治,通常这个三明治就能解决她的所有问题。
(中年妇女迪安娜)
但这一次,即使母亲用各种三明治诱惑她,也无济于事。
因为:老公丹抛弃了她,在把女儿送到大学,他们回家的路上,老公丹对迪安娜提出离婚,他爱上了一个房地产中介玛西,而且已经受够了迪安娜。
(丹和房地产中介玛西)
离婚就离婚吧,虽然迪安娜哭得很伤心,几天都缓不过劲儿,但生活还得继续。
她去爸妈家找安慰,爸妈都坚定地支持她。爸爸甚至拿出了手枪,差点走火打到宠物狗。
(迪安娜的爸妈家)
迪安娜也去找自己最好的朋友,朋友带她去打球喝酒。
从朋友家回来以后,迪安娜一把火烧掉了房间里前夫丹的所以东西,准备开始新的人生。
(迪安娜烧掉了前夫丹留在家里的所有东西)
最后,迪安娜做了一个决定:她要去上学,当初因为大学怀孕而辍学,等于是她为了前夫丹牺牲了自己的事业,现在,她要弥补自己。
说干就干,一个40多岁的大龄女学生来到了校园,还跟自己女儿做了同学。
(40多岁的迪安娜在大学校园里)
影片这时候才进入重头戏。
大学生活当然要有趴体(派对)呀,酒精、音乐、迷醉的肉体,这才是青春呀。
很快,迪安娜加入了女儿的派对。在女儿帮她略做打扮后,她焕发出新的活力。
(打扮之前)
(打扮之后)
好戏这才刚刚开场,在喝下几杯纯威士忌后,迪安娜彻底放开。不仅跟得上年轻人喊的口号,还跟兄弟会一个帅哥杰克对上了眼。
(兄弟会的帅哥杰克)
第二天一早,迪安娜和女儿麦蒂同时从兄弟会的宿舍出来,女儿麦蒂一路上忍不住抱怨,并做出恶心发呕的姿势……
当然,大学也不仅仅是谈情说爱。
迪安娜不得不面临学习的压力,毕竟,她已经是40多的人了,脑袋也没有年轻时那么灵光。期中测试,测试题是上台做一个主题演讲,而迪安娜因为过度紧张,最后晕倒在讲台上。
(迪安娜晕厥在讲台上)
除了学习的压力,迪安娜还有和同学相处的压力,女儿的同学当然都很好了,但总有一些爱慕虚荣、欺负人的女孩,她们视迪安娜为怪物,处处与她作对。
(爱慕虚荣的女生与迪安娜作对)
到底是过来人,迪安娜经受住了这些考验,同时还帮助自己的小闺蜜(比自己小二十多岁)们建立了自信。
(迪安娜几句话就帮助自己的闺蜜们建立了自信)
最后,迪安娜也因为自己的好人缘,女儿的同学们都很喜欢她,而被吸收进了姐妹会(对应于兄弟会,就是女孩子们在大学校园的小帮派)。
(迪安娜被吸收进姐妹会)
影片的高潮部分:迪安娜进入姐妹会以后,当晚她跟女孩子们决定去庆祝,结果在一个派对上误食了含有大麻的饼干,纷纷产生了幻觉。
因为这股冲动劲儿, 她们去了前夫的婚礼现场,大闹一场。
(迪安娜带着闺蜜们大闹前夫的婚礼现场)
不仅把婚礼现场搞得一片狼藉,在此之前,迪安娜还告诉丹的现任,也就是抢走她老公的房产中介玛西:“我跟你儿子发生了关系,很多次”。此时,不管玛西再炫耀自己跟丹的感情,都被秒杀了。
(迪安娜告诉玛西,他跟玛西的儿子杰克发生过关系)
大闹一场的结果是:前夫丹不再负担她的学费,她面临辍学的窘境。
关键时刻,姐妹会的姐妹想了一个办法:搞一个卖票的派对,说是歌星克里斯蒂娜会来现场。
于是,在网上看到消息的各路学生、歌迷纷纷赶来,门票收了不少,但克里斯蒂娜却来不了。
车到山前必有路,迪安娜的室友帮了大忙,这个平时从不出宿舍门,怪异、怕光的室友,竟然是歌星克里斯蒂娜的表姐,像亲姐妹一样的表姐,她把克里斯蒂娜请来解了围。
(关键时刻帮了大忙的怪异室友)
学期快要结束了,迪安娜也毕业了,影片在欢乐氛围中结束。
电影告诉观众:在现代社会,女性应该独立自主,追求自己应有的幸福。
谁说40多岁的女人不能有快乐的青春,疯狂的派对?不对,不仅可以有疯狂派对,还可以有比自己年龄一半都小的帅男友。
(迪安娜参加的大学疯狂派对)
(迪安娜在热闹的派对现场翻滚鱼跃)
美国的女权主义已经有了很成熟的体系,而这部电影则是对女权主义的进一步倡导。电影评分虽然不高,但剧情很搞笑,也能发人深思,这就足够了。
这是一部能快速调节心情的喜剧片,想看的留言给我。
↓↓↓↓↓
作为好莱坞为数不多的,能够独当一面的喜剧一姐,梅丽莎·麦卡西凭借亲切而又goofy的人设,自《伴娘》之后迅速走红,在星途上早早就超过了其他“伴娘”们:克里斯汀·维格,玛雅·鲁道夫,甚至是萝丝·拜恩。尽管客串出演影视作品获得的评价,总是要比自己主演的高上那么一点,但这并不妨碍北美观众对她的喜爱。
尽管如此,她与丈夫本·法尔科内的夫妻档,却很难算得上是相辅相成。纵观梅丽莎·麦卡西主演电影,更具可看性的往往是由《伴娘》导演保罗·费格执导的(《女间谍》《辣手警花》),更平淡的往往是由本·法尔科内自己上阵(《女老板》《谭米》)。既不如贾德·阿帕图,也比不上保罗·费格,从这些电影中,可以发现本·法尔科内在剧本创作上有着巨大的短板:缺乏能够从头贯彻到尾的戏剧冲突,角色和故事弧光极其平淡。这就让有着一定潜力的点子,在扩展成90分钟的电影长片时,变得捉襟见肘,只能用段子填充起来。
就《趴体生活》而言,出发点是近年流行的“中年女性重返职场寻找自我”的woman power,只不过将职场换成了学校。从这一设定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方向,比如与前夫的角力,与女儿的沟通,不同年龄段的代沟,甚至是如何克服困难重拾时隔多年的工作/学习。但很遗憾地,本·法尔科内在故事的展开上显得非常乏力,没有充分发挥梅丽莎·麦卡西的喜剧特点,反倒成了靠着寥寥几个亮点,就妄想在所有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嘛的架空世界里寻找地气。
本·法尔科内电影作品中在叙事上存在严重的去中心化问题,这让《趴体生活》是如此的缺乏特点,我们也很难对这部电影进行分类。是《四十而惑》那样的女性中年危机电影吗?好像是,也好像不是;是《重返17岁》那样的(伪)大龄校园电影吗?好像是,也好像不是。在本质上,《趴体生活》是一部宣扬了姐妹关系和跨代尊重的电影,是《邻居大战》的对立面,虽然同样夸张,但要更加温和——甚至过于温和了(真正的大学喜剧往往比这更残忍,愚蠢和低俗)。隔代之间的人物关系严重缺乏可信度(当然这在喜剧电影中并算不上什么大问题),四场不痛不痒的大学趴体串起了一年的时间,但是除了点出“睡服前夫新老婆的儿子”这一剧情要素,似乎也并没有什么其他作用,根本算不上“趴体生活”:女儿和亚裔男友的关系可有可无,几位小闺蜜自己的青春苦恼可有可无,emo舍友的存在更是可有可无。
就观感而言,本·法尔科内似乎并没有什么意愿为电影添加什么细节,而是主要依靠各个演员的临场发挥。当角色和情节存在的最大作用,不是为了增进角色关系和推动叙事,而仅仅是为了服务几个段子的话,这就很可能会是一部非常令人失望的电影了。
但恰恰如此,《趴体生活》也体现了以梅丽莎·麦卡西为首的一干喜剧女将们,将牵强附会的零散段子演绎得啼笑皆非的非凡能力。除了梅丽莎·麦卡西这一绝对担当,来自SNL的老将玛雅·鲁道夫和新生海蒂·加德纳都是各自场景里的绝对主角,几乎瞬间就能吸走观众的注意。前者富有能量的喜剧演出卓有成效,而后者作为SNL现役卡司中最具潜力的女演员之一,有着极强的塑造力,精确地把握了每一个段子的时间和笑点,假以时日,她在电影方面的前景,甚至有可能会超过像克里斯汀·维格,蒂娜·菲,凯特·麦金农等几位才华更加出众的师姐。
由此,《趴体生活》就成了一部两极分化格外严重的喜剧电影。一方面,大量过度脸谱化的角色层出不穷,很少有内心变化或者任何微妙的东西,也没有任何严肃和超越预期的内容(克里斯蒂娜·阿奎莱拉的客串出演毫无悬念)。但另一方面,这部电影也没有试图为观众带来什么紧张情绪,而是充分信任梅丽莎·麦卡西的个人喜剧能力(当然,她也的确很有能力),让她也能够像史蒂夫·马丁和金·凯瑞一样,在荒腔走板的设定里大刀阔斧,仅凭个人魅力和肢体语言,就能在票房上有所斩获。
但对于她个人而言,梅丽莎·麦卡西还是需要一部概念清晰的电影,如《女间谍》和《超能敢死队》,与同样出色的喜剧演员们产生更多的化学反应,甚至是一些更低调,也更有现实色彩的尝试(比如《圣人文森特》)。与本·法尔科内的合作,总是令人感觉是在浪费她的时间和我们的时间。梅丽莎·麦卡西远远值得更好的合作伙伴,也需要一个更好的合作伙伴。
早段时间在影院看了本片的trailer,印象深刻,一直记挂着等影片上了要去看。之所以印象深刻,倒不是因为我有多喜欢这类美式喜剧,也不是因为我是Melissa的粉,尤其光看trailer就已经能脑补出整个片子的套路,而主要是因为这部片子的题材——女儿前脚刚进大学宿舍,后脚就被出轨丈夫甩了的女主,没有火辣身材没有惊人美貌更没有学历工作积蓄,硬着凭着自己乐观的精神、超群的亲和力和十分有趣的性格在大学里认识了一群和自己女儿年龄相仿的好朋友,加入了姐妹会,拿到了毕业证书,还睡了个对自己念念不忘的小鲜肉。请问国内如果拍四十多岁的女人,谁敢这么拍?
现代剧的就演苦情妈,或是恶婆婆;古代剧就演皇太后、太皇太后,演玛丽苏大女主;留给中生代女演员的角色选择真的是少之又少,而这些角色中,将她们塑造成追求自我、追求梦想的女性几乎没有。《我的前半生》脱胎于师太亦舒的小说,笔下的女主原是从事事依赖丈夫、不过问身边事的糊涂主妇在经历了离婚打击之后从头活起,最后靠自己获得惬意生活的独立女性,结果在剧中反而成了一次又一次靠着闺蜜和闺蜜男友的关照,到头来还恋上了闺蜜男友狂遭观众吐槽的角色。就那么一次,观众等着一个可以独扛大旗不靠男人的女主,一个能向观众证明离婚不可怕、被甩不可耻的女主,一个能为观众展示嫁人生子不是做人的意义,爱自己、提升自己才是永恒主题的女主,编剧为什么非要给她安排一个男人来“救”她呢?
电影的主题各种明喻暗示都非常清楚了,那就是:女人要靠自己,更要互帮互助。从女主DD的女儿,到她女儿的好友,再到DD的闺蜜,以至于最后关键时刻救场的也是两个女人——一个是她暗黑系生不见光死不见阳的室友,另一个是则是欧美DIVA千万人崇拜的擦妈。男性角色在这部戏里基本沦于陪衬:渣男丈夫、存在感极低的女儿的男友、闺蜜的老公以及戏份较多的鲜肉,但就算是鲜肉的存在也只是为了反衬DD的前后变化以及关键时刻气死小三的武器。
【以下有剧透 慎点】
剧情再简单粗暴不过了——中年女主因离婚打击决意追求当年的梦想回归校园,并经历了一系列美国大学生的典型生活:拥有一群姐妹会的好姐妹,每间大学必有的mean girl,奇葩室友,趴体上喝大+隔天早上的walk of shame,在图书馆学(啪)习(啪),普通的jazz night上吃了太多叶子巧克力结果嗨过头,以及由于学费太昂贵无法承担不得不考虑退学……
但DD的校外就没那么典型了:年迈但固执的爸妈,一个烂到渣都不剩的前夫,一个不仅贱而且精的小三,好在还有一个人人都需要的好闺蜜,以及永远向着老婆的闺蜜老公。在学校要对付期中考的oral presentation,校外还要对付令人焦头烂额的离婚程序,甚至是前夫和新欢的“升级版”婚礼。好在DD不矫情,被甩后冷静下来第一件事就是把前夫的衣服用品甚至结婚照和婚戒通通扔到院子里一把火烧掉,二十年前怀孕时被前夫哄退学未能毕业的心愿现在完成也不嫌晚,趴体上被小姑娘呛完,让女儿替自己从头到脚重新收拾,回到趴体上一样大放异彩。最难能可贵的是,她没有变得自怨自艾,还是一样真诚待人,并变得更加了解自己,在面对小鲜肉的示爱时,选择了坚持自己的追求(啊但美好的肉体还是难以抗拒)。
人物的设定是看得出编剧的心思的,首先是好姐妹里的姑娘们,性格长相各有特色;其次是照顾各色人种,努力做到各个大洲都有代表。她的女儿,一个漂亮的白人女孩,date的是其貌不扬的亚洲男生。她的闺蜜,则是N多国家血统的混血——反正长得不像白种人。趴体上和姐妹会里也都能见到亚裔、非裔、拉丁裔——倒是剧中的“反派”,两人都是白种人。
戏里人物塑造最成功的应该就是DD了。原本是一个天天带发箍,打扮土里土气,身材圆滚滚的中年家庭主妇,她在剧中的转变并没有按大部分电影的剧情走向相应地带来身材上的变化——印象中的失恋带来的似乎都是运动瘦身、变美变辣。DD是变美了,抛开nerdy的眼镜、老气的卷发和妈妈派毛衣,至少从打扮上她比原来年轻也好看了。更重要的是她从里而外变得自信也更加快乐,她的吸引力来自于她的性格和自我的提升。曾经她为了当时的老公抛弃学业,成为全职主妇,没有太多朋友,除了抚养女儿更无自己的事业,也无爱好。而重新拾起学业的她热爱自己学习的课程、享受着友谊和聚会带来的快乐。婚姻失败,不代表她这一生就一事无成。她不会去哀求丈夫回心转意,也不会将怨气和压力转到女儿身上。想做什么就去做呗,我可以,你也可以。
但也许是编剧太想照顾到所有人,除了闺蜜之外,其他配角的线都显得七零八落。尽管人设在,但没有时间去铺垫、去塑造他们的故事线。比如女儿的亚裔男友——露了几次面。也说了几句台词,但从来没有安排他俩之间的故事线;又比如女儿——也算得上女二了,但是对母亲的态度和情绪转变却是无迹可寻,为了剧情推动而推动,加之女儿的演员演技还需提升,使观众代入感下降;女配二,COMA GIRL,一个存在为bug的角色,原本可以有更多挖掘和展现的空间,但从头到尾并无太多亮点,唯一的用处是作为“网红”为最后的趴体打了一次广告;男配一,小鲜肉,长相身材都很好,就是对DD的感情来得莫名其妙,简直有一点玛丽苏了;奇葩室友,女配N,可以说是全剧最大bug了,有种“哎呀编到结尾不知道怎么收场,干脆把她写出大BOSS拯救全场吧,反正也是女人帮女人,呼应主题妥妥的”编剧心理活动产物既视感,以至于她们和擦妈在台上唱stronger的时候,instead of 受到鼓舞,我感到了一丝尴尬……
就如本评论标题所写,我有点可惜电影没能拍得更深刻一些——但从电影的定位来看,原本就不是走深刻喜剧路线,至少从他们的定名来讲就闻得到爆米花的味道。这种用趴体酒精尬舞解决一切问题的故事实在是太美式了——换句话讲,与其是拍一部如何展现中年女人当自强的电影,不如说是拍一部疯狂大学趴体为题材的影片,只不过载体不是一名年轻大学生,而是年轻大学生她妈——总体上换汤不换药。此类电影还可参考Neighbors,主妇也好奶爸也好,同一个轰趴道具可重复使用。
查演员表想找室友是不是神烦警探里的那个,结果并不是(我从不脸盲这是怎么了!!),然后发现壁球室外的两个老头居然是梅丽莎夫妻俩的爸爸们本尊。。???虽然电影一般但意外发现的这事有点好玩~
不好看啊,妈妈瘦了不少,女儿像我喜欢的姑娘样子
笑点还不如一集摩登家庭。
麦卡西演的片子还真是完美飞机伴侣啊,挺搞笑的;那个新男友的演员真是又嫩又帅,迷倒众生哦
“Are you the girl in coma?” “Not anymore.” “I followed you on Twitter.” “I don’t date fans.” 好想有Jack那樣的男友😭😭
女权infused, realistically unrealistic
笑点不够,姐妹情来凑。为啥一夜之间美国中年女性都开始啃鲜肉了...
硅谷Jian Yang最无聊的角色之阿宅有春天;摩登家庭Claire妻随(前)夫业卖起房子;家庭妇女回归大学的题材挺好,但各种情节尴尬过头;Melissa McCarthy参与了编剧,水平有待提高……
婚姻失败,不代表她这一生就一事无成。她不会去哀求丈夫回心转意,也不会将怨气和压力转到女儿身上,想做什么就去做。这样的中年主妇很棒呢。
烂成这样也是难得。。确认过眼神,它在黑考古学
这也好意思叫喜剧?
用“美国(电影界)的邓超孙俪”类比最近几年频出流水线烂gag喜剧的Melissa和导演老公Ben Falcone并不为过。而形容她的事业困境用“人瘦了,但角色没‘瘦’。”同样是比较贴切。此次对准中年女性自立、人生第二春等俗烂话题,搭上擦妈惊喜客串+一众黄金配角能逗笑,但更多的也是俗套。
希望每个人人生都有这么多护航和助攻
在“你抢我老公,我搞你儿”这个反击法上,本片绝对第一。年度最劲爆餐桌戏,我觉得应该不会有竞争者了。
EMMM,我想上大学年轻美好的小鲜肉
这片名字起的太差了,如果叫,我和女儿一起上大学,老妈四十上大学,估计观看量能比现在多两倍吧…………
喉咙都笑痛了哈哈哈哈哈
主要笑点都在预告片中有所体现,Melissa McCarthy依然表现不错,不过剧本碎片化,看得出没花太多心思,当然既然是喜剧,也不必要求太多,但和小谢尔顿一样剪辑和音效像是业余水准,使电影看起来像是半成品,喜剧尤其单镜喜剧,非常需要音效和配乐,来帮助场景的切换以及渲染笑点,应该向同类型的《龙虎少年队2》学学怎么把烂俗的路数玩到花样百出,不过本片也有不少可取之处,除了女主角之外几个女配角也都表现的不错,不管是老姐妹还是新生代姐妹,都给女主角增色不少,80s派对最精彩,不知是不是麦当娜的歌太贵还是不随便卖作影视插曲,于是本片选择了向麦当娜致敬的片尾曲,以及中间用上了类麦当娜的Cyndi Lauper的名曲girls just wanna have fun,将复古风和派对推向高峰
想起了意大利姐说在他们国家姐弟恋时候会称女方为school teacher..
梅丽莎还要为自己那个毫无才华的老公买单到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