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快的印第安摩托
导演: 罗杰·唐纳森
编剧: 罗杰·唐纳森
主演: 安东尼·霍普金斯 / Iain Rea / Tessa Mitchell / Craig Hall / 艾伦·墨菲
类型: 剧情 / 传记 / 运动
制片国家/地区: 新西兰 / 美国 / 瑞士 / 日本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05-10-13
片长: 127 分钟
又名: 向极速出发 / 超速先生 / 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印第安人
IMDb链接: tt0412080
这是一部简单到有点单调的片子,一般只有像我这么帅气的人才会把它看完,但说实话,看完心里会充满力量。
观看地址:
http://www.acfun.tv/v/ac1713154 如果你觉得你不太可能会喜欢这类片子,那么好,可以看完我的影评再决定看不看。
这个片子让我觉得自己并不年轻了。
当然事实上我很年轻很健康,但和片子里这个老头比起来,我是老人,他是年轻人。
68岁,心绞痛,耳朵不好使,这么一个孤寡老人不好好在家养老,却花掉所有养老金、抵掉房产,女朋友还资助了700美刀,绕过半个地球,从新西兰跑到美国去参加世界上最牛逼的改装摩托车大赛。
皆因他打小就痴迷于一样东西——速度。
儿时梦想这个东西,一旦没有高房价、高物价、老板、丈母娘等等社会因素的阻拦,就会像爬山虎一样沿着南墙疯长。
我也曾有过儿时梦想,但现在已经不记得了。
对,没错,我只记得我有过,但具体是啥不记得了。
不记得皆因儿时梦想这个东西对我不重要。
那什么重要呢?没有儿时梦想,对我很重要。
所以我干脆忘掉了。
这句话是不是耳熟?没错,张麻子对黄四郎说,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丫的就是个祸害。
全片看下来,我惊叹老头的单纯。
单纯的就像他的印第安老摩托,一个时速200公里以上、在茫茫盐地上划过一条红线的的纺锤体。
线条越单纯,风阻越小,跑得越快;人越单纯,意志越坚定,走得越远。
一个新西兰乡下土老帽,来到大美利坚这个花花世界,遭遇光怪陆离的人和事,他惊讶,但不叫苦喊冤,轻轻地埋怨几句,继续干他该干的事。
因为他知道离比赛没有几天了。
这老头就像孩子一样,为了得到心爱的玩具,你骂他几句拍他几下他都当没事儿。
林语堂形容我最敬仰的文学家苏东坡有一颗“赤子之心”,我觉得也适用于这个老头。
心怀赤子之心,追逐儿时梦想。老头一辈子干这一件事,大道至简,终成传奇,电影中他68岁那年(1967年)创造的纪录,时速295.453公里,至今无人能破。
最后,还是要谈谈梦想这个东西。
马云成首富那会儿,网上流行一句话,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然后各种电商赚钱、各种APP软件拉到风投快速做大的消息在各个媒体猛蹿。
我不是说赚钱不可以是梦想,但我觉得奉为圭臬就不好了。
马云赚钱了,或者小一点,超级课程表的90后CEO赚钱了,社会就都疯了似的去干同样一件事,我觉得这样不妥。
幸福的本源在于参差多态,梦想也是。
给那些小众的梦想成长空间,尤其是儿时梦想,这样等这些梦想逐一实现,或许我们的社会会变得更美好。
让喜欢玩泥巴的孩子去玩泥巴,让喜欢养牛的孩子去养牛,让那些奇怪的癖好都成为整个社会的一个因子,一个让我们能感觉到美好的因子,那样幸福可能会来得更全面一些。
影片结束,老头带着他的印第安老摩托回到老家,邻居们都出来友好地迎接他(俺们这只有大官或者大壕来了才会出现夹道“欢迎”的盛况),本来不理解他,甚至当面说他必败无疑的人们,听到他说明年还要再去时,虽然一脸怀疑(老头就你这身子行不行啊?),但至少能接受了。
我想从此以后,邻居们再也不会因为他清晨在后院拉缸闹出震天巨响而威胁他要报警了,也不会埋怨说自己的房子因为他后院疯长的杂草而贬值了。
一个顽固的儿时梦想,一个简单得像孩子的老头,改变了这么多人,改变了人们的想法,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潜移默化之下,更改变了下一代人对梦想的看法——老头的忘年交,邻居家那个还在上小学的孩子,可能就会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直到长大,然后竭尽全力实现它。
欢迎关注本订阅号“野评人”,公众号搜索goodtobewild或扫描二维码。
更多文章请回复关键词如影片片名、导演主演名字等。也可以到主页点击“历史记录”查看所有文章。
奥斯卡影帝安东尼霍普金斯新作。印第安其实是一辆1920年的老摩托车,他陪伴他的主人度过了一生。他的主人是新西兰人伯特芒热,他在60年代起着这辆老摩托车屡破世界最快纪录。这是真人真事。影片主要描写八十多的伯特前往美国盐湖城参加比赛创造世界纪录故事,叙述方式更像是一部公路电影。
比赛过程中,伯特因为裹着毛毡的腿伸不进去狭小的摩托,果然去掉了毛毡,忍着被排气筒烤灼的剧痛创造了世界最快速度纪录。当他最后把腿拿出来时看着差点烤焦的小腿说:“我终于把自己烤熟了。”
伯特的话:“如果一个人不为自己的梦想去奋斗,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这句话献给天D会的朋友,献给我的弟弟林涛,献给所有的影迷。
四星级推荐。
我曾经问过很多人,
我们为什么来到世界上?
我们来到世界上有什么目的/目标/要完成的事吗?
而我越来越坚定的相信,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成为自己。
离心中的那个自己越来越近,最终成为心中的那个自己。
不管在你的心中,你觉得自己是会成为一个百万富翁,还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还是一个为他人提供专业服务的医生。
正是因为你相信,你相信你是这样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的流逝,你会离心中的那个自己越来越近,最终与自己紧密贴合。
有梦想不可怕,最重要的是你发自内心的相信,你可以成为你的梦想。
新西兰人伯特·马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创造了1000cc摩托车的最快速度纪录,该记录保持至今。创造记录时他年近七十。圣人不是一天造就的。电影以老人离开新西兰前往美国参加比赛打破记录为主线,但从各个角度提到他与20年代的indian侦察摩托痴心为伴,终身以赛车为梦想。
从新西兰前往美国的道路十分漫长,先要造一辆好车,然后凑够钱,人和车坐船越过太平洋,获得入境签证,自驾车长途行驶到盐滩地,获得迟到的参赛资格,反复练习直至最终破记录。电影不厌其烦地讲述他在路上遇到的人与事。邻居小男孩帮助他一起修车,爱上他的老妇人和爱上飞车的小混混贴钱给他,有易装癖的男人帮助他克服初到美国的困难,同为赛车爱好者的美国人给了他有力的帮助,感觉上马诺就是一台吸水机,一路上尽最大可能吸取别人的能量,最终成就了他的一番伟业。片中的马诺缺乏语言天赋,口齿略含糊,表达欠激情,生活简单贫乏就是赛车一件事,但不打紧,他在做的事和他相信的事本身非常容易理解。容易被理解的事也就是容易获得支持的事。马诺的成功在于,他是一位容易被理解的简单朴实的好汉。
人们理解了什么呢?影片似乎已经交代清楚了,但又没有花什么力气去说明。这是一部有点点与众不同的励志片。
虽然这个真人真事拍得太“心灵鸡汤”化了,但还是被主人公那种乐观而执着的人生所折服。Burt Munro,Bravo!
老爷子演坏人就坏到骨子里,演病人就混乱的像个病人,演这样一个为了梦想追求的人就把他的单纯与愉悦都表现出来,令人无法不动容。
可爱的倔强老头,富有人情的小镇,秀丽风光,热血剧情。伟大的人伟大的电影。ps,两个赛事工作人员很漂亮啊。
一个坚强豁达普通的老头,尤其喜欢那个小娃
极速的梦想
不太喜欢「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这句话!→→→因为我始终觉得:真正的「梦想」是需要拥有者长期坚持不懈、努力拼搏才有实现的可能,而不会是「万一实现」这种情况?!→→→ 空有「梦想」而不为其行动,它怎么可能「万一实现」呢?!→→→这应该是我爱上你近3月以来最轻松舒服的一天了!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没想到安叔还拍过这类电影,赞。
if u don't go where u want and if u didint ull find urself gone
会看这片完全是因为汉尼拔爷爷!!!一部有爱的片子,现实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使我们放下梦想的理由变得合理化,在你决定追不追的时候它可能已经死了!!
值得看好几次的电影,梦想就是支撑人活下去的动力!
光动嘴的人并不重要,他们只能看到别人犯错,告诉别人如何改进,而荣耀只属于真正上场的人。——罗斯福
哪怕人生中只有一次超过了所有人 那也比平淡一生有意义
人不能没有梦想,也并不是不再年轻就不能再追逐梦想,梦想不在乎远近,不在乎岁月长短,只要有信念就可以!
当汉尼拔卸下面具,骑上飞驰的摩托,就再也停不下来。小时候,坐在爸爸的摩托车上长大,难割舍的摩托情结,让一个老头子展现的淋漓尽致。当他来到那片盐田,眼角含着泪悉数英雄时,真心被他打动了。
荣誉不属于评论家的分析,也不属于那些指出强者、实干者的错误的聪明人,荣誉只属于那些有行动的人。
新西兰赵本山远赴美国破纪录。前半段公路片后半段体育片,过程中少不了淳朴乡亲、艳遇、热心人以及小小的恶意,对年代的还原挺粗糙的,我完全看不出来这是个讲60年代故事的电影,好在全片风格特别清亮,流程中有些没来由的人物和没动机的尬聊,霍普金斯在这些时候演法类似赵本山。
绝赞!老头子的纪录保持至今
梦想是一辈子的事情,强力推荐!
7.20 “荣誉不属于评论家的分析,也不属于那些指出强者、实干者的错误的聪明人,荣誉只属于那些有行动的人”“做人如果没有理想,还不如当植物”这老哥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很能鼓舞人感染人,怪怪的老头往往都特执着~固执又糊涂,开朗又乐观,真实而有趣的人总那么难以让人忘怀。
【130510】★★★☆公路+励志的混搭效果还不错。前半段打的“文化差异”喜剧牌让我想起德尼罗的天伦之旅。感觉最后的冲击稍微弱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