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是枝裕和的<幻之光>和河濑直美的<沙罗双树>,是心沉日本映画以来看过甚为凝重也颇喜欢的两部作品。正应了那句话:森罗万象,莫不缘起性空、转染成净。<沙罗双树>镜头下奈良寻常人家的平淡生活,似若片名寄寓了导演的佛性暗语。沙罗双树是释迦牟尼涅磐时卧床四边的树木,“沙罗双树者,一方二株,四方八株,悉高五丈,四枯四荣”,回想昔日释迦世尊在菩提树下敷座而坐,夜睹明星,大彻大悟,悟世间诸法。此处片名意指超然于涅槃人生。 佛宗古都奈良是河濑直美的生诞故里,尘封著这位女性导演在孩童时代田野粟麦佛事鼎盛的追忆。当年角逐金棕榈的日本电影人寥寥数位,她作为为数不多的女性导演,区别于黑泽清这个男性导演奇思冥想黑暗王者般的尖锐风格,<沙罗双树>流露出东方女性特有的细腻、含蓄。生命之钟是影片的主题。片中圭毫无征兆的神秘消失,神隐一般,在淡淡墨痕浓浓乡情的奈良县遽然而逝、无迹可循,生命之轻实在令人隐隐不胜。另一方面,生命又沉重的无法拂手抹去。对失去挚亲的俊一家,时钟恍若停止了转动。每个人的情感都堵塞在过去,无法找到出口,遗忘原来如此艰难。 <沙罗双树>没有馥郁夺人的剧情,五味俱全的叙述方式使它更像是生活本身的自然投射。但河瀨直美亦并不以之为记录片。包括记录好友西井一夫最后时光的<追忆舞蹈>。影片开始讲述双胞胎兄弟追逐游玩,其中一个仿若人间蒸发突然神隐,另一个沉郁数年。没来由的失踪,将平淡生活中潜伏的动荡表露无疑。此中,暗合沙罗双树的一枯一荣,对常与无常交织的漫漫人生投注了深情一瞥。 如果说不但欣赏画帧整体效果,那数个片段细腻朴实的质感是传统日本影像特有的,民俗与趣味兼顾。俊一路踩著单车,夕站在车后,二人飞驰穿梭在狭仄而曲折的栉次鳞比木居间,越陌度阡,深巷重门。幽幽柑柚树下的淡定里舒展著令人心动的默契。与兄弟奔跑相逐的运镜相类,这段也采取了长时间的跟随拍摄,寄予著导演对生活纯美一面的忘我留连。带著草帽的夕和妈妈来到菜园子里,搀著俊的妈妈摘茄子。当捏到少见的白茄子时,感慨“是啊,只要孩子健康,再多也不怕”。还有一幕:俊的爸爸围著白头巾在后花园打理花草,俊问要不要帮忙。爸爸嘀咕了半响说“我、我也不知道,我只会浇水”。话毕,递给俊一颗枣儿,说“这是早餐”。^_^ 在影片春花秋月、暮去朝来的叙事节奏中,有一段众人欢庆沙罗节的街景赫然得很。这段洋溢鼓噪的舞乐,一反通篇恬淡的风格。对于那些没有排解通道的隐忍众生,华服艳彩的尽情狂欢,这场大雨倾盆的盛会恰恰点破了那圈缭绕不散的哀愁,渲染了短暂虚无的幸福和惬意。俊的父亲高呼“沙罗节要展现出我们的辉煌”,昂扬中显露出自我修复的无穷韧度。<幻之光>片尾民雄教孩子在渔村的家门前骑单车,呆滞的老爷爷静静地坐在门廊上望著眼前的潮涨潮落。由美子来到他旁坐下,说“天气真好”。隔了片刻,老爸也呢喃著“是啊,真是个好季节”。嬉戏耍闹的镜格与末了窗口幽深静祥的海平线一动一静,相映成趣,也祝福著重生的生命力汩汩涌现。 <沙罗双树>是河濑直美对生命和时光的体验。对生命,她既肯定它残酷的意味,又不乏超然的凝视。轻飘与沉重,在时间的流动里得到了不同的阐释。在影片中,俊的父亲手书“阴光”二字,沧桑遒劲的笔体间蕴含著时间的无限可能。可至摧毁,亦可达重建。就如同俊的母亲,在丧子之痛持续五年之后身怀六甲,生命在斗转星移中得到重生。母亲生产之日,当婴儿落地啼哭,一旁的俊泪流满面,见证这场生命的奇迹后,或许他会从深重的阴翳中走出。某种角度讲,适逢事业低迷家庭解体的河濑直美重回故乡,拍出这样一部影片,何尝不是她希图找回自己的隐喻。就是这样,时间流淌,所有的哀伤、痛苦、困厄与快乐就衍生在那里,也最终绵绵不绝。于此,也便没有理由不去达观释怀。 回念寻思,<幻之光>里由美子之前接受不了郁夫的离去,一度揣测他是因为看不透想不开对生活不满的绝望弃世,想不到他极可能是带著一种庄严一种宁静一种幸福的憧憬、像民雄父亲口中唱说的那道光芒感召下的温暖归宿--对应开头祖母要叶落归根返乡终老的企盼,无遗憾地离去。或许不是她常理中的凄惨弃世。可能,他根本不需要人去明白,所以也就不留片言只字。如此体会理解,他的猝死不会是一个谜团。由美子最终平静接受他的自杀,不再纠缠于过往的痛苦与不安,她身边的世界自然变得澄明通透,那时节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远离大阪的海边轮岛找到了对他人、更是对自己的宽容与珍视。 其实一直很流连<幻之光>江角真纪子的那个童年梦,秋月微阴,夜色浓幕散淡著薄绿光的水泥桥面上,执意只身回四国津云乡下终老的祖母、渐行渐远的背影。莹莹路灯、隆隆电轨,在夜的静谧下台湾大师陈明章冷洌煽情的配乐怎不使人潸然泪下。 生如夏花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忧伤的日式寓言。
这部电影有一个漏洞,当妈妈听到俊说卓丢了,她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一脸笃定的相信以及相信以后的愁眉,她的第一反应应该是存疑甚至怀疑卓和俊做游戏躲起来了,因为我见过真正的走失家庭(一群孩子在一起玩一个孩子丢失的案例),在这些案例中,父母通常都是到很晚的时候才知觉事情的严重性。
所以我一直觉得很多电影的合理性存疑。
河濑直美最有生活气息与影像生命的电影之一,将奈良古城的韵致拍得如此鲜活迷人。1.手持长镜贯穿全片(但没有达内兄弟那么紧贴身体咄咄逼人),全程自然声(零画外配乐),气调朴实清淡。2.几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手持跟拍长镜实为多镜拼接而成,却予人时时在场一气呵成的感觉。开场往昔回望段落镜头运动如若魔法,又似游魂视角,这才是电影的终极魅惑之息!结尾更与此呼应,神隐的哥哥恍如回魂重生,抑或涅槃飞升。少年少女一起骑单车与奔跑穿街过巷的跟拍晃镜涌溢着青春年华的激跃。3.全片表面恬静冲淡,内里却心潮起伏,恰似生活的本来面目,甚少炽烈的爆发,而是任忧伤苦痛渐渐融入心底。拒绝戏剧化处理,一如警察来访只以画外音暗示,哥哥下落悉数留白。4.沙罗节雨中狂舞&漫长分娩艰程。5.不断复现的法事铃声,花草、屋檐、寺庙、猫咪。(8.5/10)
和阿彼察邦很像从生活从逐渐挖掘出生命的律动,这部很闷的片子在河濑直美以琐碎现实为主添加了亦真亦幻的辅料后开始有了“神性”,两点:一是沙罗节上震撼的舞蹈俨然民俗风情,醉心于雨中的舞动摄人心魄,二是众人用共同的音律帮助生产见证新生命的诞生,俊在哥哥圭神隐后看到新生的弟弟流下了泪水
生子有些太长,毕竟但凡出现孕妇的电影,总有产子戏。庆典结束后的关于城市的讲话也稍稍有些多余。我从前看的时候心想,如果我开了咖啡馆,我要循环放这部电影,让它成为背景,听听有一搭没一搭的对话,听听奔跑的脚步,偶尔也会被庆典和争吵吸引过去目光,它是一部太好不过的情绪电影,它的开阔之处像是可以直接走进电影里。我今天又泡了一杯咖啡看它,在这部电影里从人的消失开始讲起,你不知道它会收获什么,与喝咖啡能品尝到的收获不同,咖啡的味道散去就好像这部电影,余韵悠扬的飘走。
只看了节庆游行那完整的一段。河濑直美压根儿一点都不会讲故事
分镜头,摄影,美工,调度都次的一逼。
十年前哥哥失踪后以及十年后警察带来噩耗时这种看似应该最悲痛的时刻,导演都以戛然而止的手段跳过或省略,她意在以迂回的方式表现一种渗透进生活的悼亡状态,因而利用自己所擅长的纪录片手法极力去展示真实和日常化,这种日常化展现和人物内心微妙的异样形成了自然且不露痕迹的对比。自始至终的摄影机亡魂视角又为电影本身赋予了一层新的独立意义——摆脱摄影机,也暗合了文本主题——走出阴霾,带有窥探属性的镜头(哥哥视角)如同魔咒一般始终“缠绕”在家人身边,直到结尾新生命的诞生(象征轮回),摄影机终于退向屋外穿过走廊升上天空,同时影片结束。
“幽冥影像”是精准的描述:不以人,而以人化视角作为电影的核心。运动长镜头与自然主义的结合并不多见,其实两者本是天作之合,可以做得更好:最后的镜头应当直接从窗口旋出去呀,断了就差了口气儿。
某个瞬间突然懂得长镜头代表的就是穿越,从行走到奔跑,一种焦点逐渐模糊的浪漫。从消失到新生,平淡顺遂又痛苦隐忍,这种情感偶然爆发几场争吵,又移回交错纵横的巷子里,奈良稀疏平常的夏日光和蝉鸣之中。沙罗节一场野性狂放的舞蹈尤其洗脑。
河濑直美像是纯粹的雕刻师,她用尽身体的每个细胞来说明人类世界情感的自然性,她的影像在翠绿之间饱含着对于生命的情感,她也时常缺乏解释,这使得她的影像有些隔离,需要调动人的情感结构并且去忽视那些与现实逻辑不符合的微小之处,意图挖掘平凡人生背后隐藏的某种神秘性,是一种对于生命的直观感受,却又能将着眼点投入简单现实背后复杂的深层结构,如果说是枝裕和的电影是关于生活的痕迹,那么河在濑直美的电影中常常能看到生命的痕迹。
7.8/10。①奈良:哥哥圭意外死亡后一家人陷入了各种痛苦以及他们逐渐走出阴霾重新向前看。②充满生活感的轻盈而有活力的诗意氛围(正如同影片的小镇的风貌与人情给人的感觉)的营造:朴素的影像质感+实景拍摄+自然光;美而诗意的高水平摄影(光线/构图等);各种如幽灵般轻盈而诗意的高水平手持长镜头(圭作为幽灵的视角与运动);舒适的音响;零画外配乐。③作为角色导向的主情绪电影本片叙事太散(角色太多,问题同质于《不散》)太浅,本想扣2分,但由于叙事似乎也没那么浅,故暂扣1.7分。
“沙罗双树的花朵,昭示着胜者必衰的道理”。奈良的古老小镇,很有风情。长镜头让我头晕目眩,从电影开始气氛就一直压抑着,直到最后,新生命的降临才冲破这种窒息感,那样的生产场面是日本特有的吗?许多人围坐着陪伴,一起呼吸,说鼓励的话,故事的结尾,一如开始。
河濑直美的日式乡情,亲人羁绊。开头的奔跑长镜头太魔幻了。bd版出的话,值得回看。Bucketlist:去奈良住民宿
手持跟拍,在这里显然要被允许,因为每一步都那么踏实地被看到,每一步之间都昭示着细微的变化——房梁的柱子划过整块银幕,这运动中有着无限秘密,像个雨刮器,突然间你就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1.多年前一个慵懒的夏日午后,他的哥哥在一场追逐里,消失在他的前方,懵懂的他不明所以然,渐渐封闭了自己;2.沉默寡言的他,看着大家都在加油打劲,而他只是在一旁看着,等到新生命终于诞生,他安静的流下泪水。
或許是部好電影.輕微感受到一點.可惜共鳴不大.發覺我不太喜歡過多的紀實長鏡頭.特別是那種晃得很不杜可風的手提拍攝.毫無美感可言.數年之後,有機會或要再看.
戛纳宠儿有点over the top,这些电影哪有那么好
河濑直美:拍电影就像生活一样艰难,克服这些苦难的力量不是车,也不是钱,而是风、阳光和走在我们前边的人们。
03的沙罗双树比97的萌之朱雀好,不过同样喜欢这四个四个近乎唇语的词,那是释迦牟尼涅磐时卧床四边的树木。奈良是河濑直美的故乡,除了灯全片没有出现过带电的现代产物,镇民们趿拉着木屐进出于神社,在沙罗节的街道上肆意舞蹈——做翻译的又省力(对白很少)又头痛(乡音太重)。圭在街道的尽头凭
河濑电影里的绿,连结生死。喜欢电影琐屑的生活感,虫鸣鸟叫、树林里飒飒的风声、木屐拍打路面的声音,雨声,声音其实从未离场,却又异常静谧。喜欢电影里穿堂入室来去自如的长镜头。
88/100,格局虽小却意境悠然。手持摄影赋予了灵魂活力,让他一直以一种追逐者,监视者的姿态萦绕着家庭。但河濑直美来自奈良的眼睛又是如此的善良多情,温润如水的家庭生活,一花一草的禅意,还有自始至终柔和的光晕。 但生者对于死亡始终是困顿和执着的,少男少女的感情似乎也因此无处安放,双生子一如沙罗双树,一枯一荣,哥哥的“神隐”始终带着献祭的意味,以求达到了佛教中“四无”的境界,但导演依旧赋予了哥哥以生命,最后灵魂以退出者的姿态离开了房间,孩子出生,既是生命的轮回,灵魂的涅槃,亦是对夕的一种超度。禅意顿浮于光影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