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单易懂,且前人都梳理过了,我从星期四才是真正主角的方向整理几个铺垫或者说暗示:
1.小凯伦第一次出门上幼儿园是在周四。故外公说明外面的行事规则之后,星期四是第一个亲身实践的,看似巧合却是主角暗示。
2.30多年唯一一次同时外出的事故发生在星期四身上,直接导致姐妹七人断指。可以看出她从小便有个性(小女孩玩滑板)和叛逆(背着外公偷偷出门)——从长大后的发型上也能鲜明的看出这一点,其他所有人都是中长发和女性装束,只有她是短发和中性装束。
3.餐桌上她提出相比现状“被冷冻也不错”,可以看出她是最不满个人和社会现状的,并因此和星期一争吵起来,为她以后勇敢反抗当局做了铺垫。
4.星期一失踪后是她一直在指挥着星期二和星期三去分别在后面两天去调查各种蛛丝马迹,面对危机很明显所有人中她最思维缜密、头脑清晰。
这里有两个细节更能佐证一点:
第一、星期二出门前害怕说假如我们已经上了黑名单怎么办,星期四说不可能,因为如果已被通缉,那他们的住处早就会被搜查过了。并以此线索在后面推测出,当局没有公开通缉是想通过杀手秘密除掉他们;
第二、星期天死后星期六坐不住了,想要一起逃出去,但是星期四立刻反对说一起出去在满街监控摄像头下过不活两分钟。
这两个细节都说明很多情况下她都比姐妹们能多想一层,心思细密、处事冷静。
5.计生局的打手找上门,星期五从监控看见后第一反应是喊“星期四”。当时屋子里五个人,三六七她都没喊,唯独喊了四姐。可以推测姐妹们在紧急情况下第一个想到的都是星期四。下一条便说明了为何如此,因为她值得信赖。
6.计生局破门而入,其他四人都按照儿时习惯躲进衣柜,只有星期四进卧室找枪。后来枪没找到,也是她操了一根棍子率先反击救下一众姐妹。主角光环尽显有木有?
看了一圈评论,发现很多人都忽略一个点。就是这里头的超生,相当大一部分是多胞胎,跟二胎三胎这种的不一样。造成多胞胎的原因,又是因为为了粮食增产,使用了转基因技术。然后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要对多胞胎进行处理,只留一孩。为人父母,这种情况要怎么选?我肯定选全留着了的。而且要是我是星期一,在最后全曝光情况下,我肯定枪口对准的是卡曼而不是星期四。这部电影不仅是科幻片,还包含了一定的伦理道德。
圣经中的开篇,伊甸园中的亚当、夏娃因偷吃禁果而让世人受到惩罚,是电影主题一;耶稣作为亚当的承继者,要以自己的献祭,将人从罪恶的深渊救赎出来,是电影的主题二。以上是电影的格调:
1、人类的贪婪无度,过度生育,使得孩子(禁果)成为罪恶的根源。
2、星期一与生育局探员偷吃禁果(怀孕),因未出生的孩子滋生出天然的私欲。
3、七姐妹周日的聚餐,预示了《最后的晚餐》中犹大的出现,然而祖父(主)已不在,
4、所以星期日,在“复活日”最先被杀,暗示出了人类的罪恶,已经混乱颠倒了轮回
5、星期一通过背叛得到了庇护
6、星期二因贪食大麻,而受到了挖去眼睛的惩戒
7、星期三死于忠诚的献祭
8、星期六的死,筌释了偷吃禁果的审问
9、星期五为了保存希望,依然走向绞刑架,如耶稣般看透了因缘,一如祖父对她的器重
10、星期一死于惩戒,犹大依然是自食其果
10、结尾的对白:星期四:“星期一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她希望他们平安”,星期二:“是啊,他们应该会平安”。
11、星期四活下来了,而下一天就是受难日,面对没有正视的罪恶根源,面对育婴仓中星期一的两个婴儿,人类的惩罚还没有正式开始。
12、罪恶是因为什么?因为未曾出生的懵懂无知的婴童?因为人类的自私纵欲?因为来自邪恶财富的诱惑?
13、人性的拷问仍在继续,世人应受的审问也在继续,惩罚也会继续。
故事没有交待的人物的悬念身份,以及最终的姐妹对话情节,都有要出续集的套路。
影片的主题,及故事动机过于单纯,情节也多落入俗套;
但是,画面的写实,人物内心的隐喻刻画,深入内心对白台词,是看点。
邪恶势力的反扑,平民英雄式的觉醒与力挽狂澜,折扣了片子的艺术性。
综合下来,给六分。
看到豆瓣上网友译名:超生游击队,简直不要太贴切,在抖音被安利,但是明显过于夸大了故事的美好程度,这部电影看起来的感觉就是,从开头吐槽到结束,无法理解故事的思维逻辑性,如此之不严密的逻辑,是怎么被忽视的的,
首先,情节设定在近未来人口暴涨,地球无法承受,这点没问题,女主角们的父亲超生,也可以理解,毕竟漏网之鱼嘛,问题是,如果想将7个女孩成功存活到成年的设定合理化,至少应该在细节或者故事的编纂上点功夫,就说说我觉得吐槽的及几点吧。
1、一个屋子住7个孩子,可以理解,问题有外人时6个孩子需要躲到柜子里,那么小的柜子应该只够孩子站立吧,我就想知道,7个孩子平时都是睡榻榻米吗?屋子里有7个床,这么多年别人没发觉?浴室也应该7套刷牙工具吧,没人看到这么多年?
2、7个孩子每天是对应名字的孩子出门,那周六和周日岂不是从来不用上学?只要玩耍?周一到周五悲催到每次都上学,我就不信那时候周末不歇班。
3、7个人轮流去上班,咋还能有资产转移这么重大的事情不知道?每周同一天其中一个人私自行动,其他人一无所知?被男职员骚扰也是发生在每周的同一天?这个男职员,周一到周四斯文,周五败类?7个人约会过什么人,有任何事情就算没有每天的会议沟通,我觉得都应该相互知道,而电影里,简直一出事都一脸懵逼,搞笑呢?
4、7个女孩一起生活30年,从没讨论过,如果有一天其中一个人被发现或发生意外,其他人的对策?这一家人心是多大啊,一边冒着风险超生,一边貌似严谨的教育者女儿们的生存之道,但是却不曾想过,事迹败露的对策,虎头蛇尾的感觉。
5、貌似父爱无疆的人,却连孩子起名字都这么草率,试想每一个孩子对外只能用一个名字也就算了,形势所迫嘛,在家就以星期称呼,一个连自己名字都不曾拥有的人,如何在密闭的环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当然,也有可能美国人不在意名字问题。
所以这部电影,算不得猎杀星期一,应该是星期一背叛了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后,星期四复仇星期一,为星期三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报仇,带着星期二走向未来每一个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虽然最后小温情一下,星期一是为了肚子里的孩子和自己的妹妹们,但总觉得这样一个设定,其实有点转的有点牵强,而且地球的人口问题没有解决,再放宽生育,行了,地球不爆炸都奇怪了,温情的结果就是回到最初的问题所在,摒弃说伦理纲常是非对错,故事就是从问题的最初,一番挣扎牺牲,回到问题的本源,意义何在?
反正这部电影,我真的不喜欢,槽点太多。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控制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计划生育政策就被列入基本国策,即一对儿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
同样,在未来的欧洲,为了解决人口过剩和饥荒,欧盟也不得不采取了相同的计划生育政策:配额生育法,也是一对儿夫妇只可生育一个孩子。
就这样,一个孕育了小半个世纪的巨大IP,轻轻松松被Netflix做成了电影:《What Happened to Monday》,中文翻译《猎杀星期一》。
实事求是的说,这部电影没特别好看,但也有其值得一看的理由。咱们先说好的。
计划生育这种事儿,对欧洲人来说可能很艰难。要么不生,一生必须得一家好几个的,不然家庭都算不上完美。
但政府的理由很诚恳:整个地球都快100亿人了,资源有限,食物短缺,咱们欧洲不得做个榜样吗?况且又不是禁止你生育。
搭配政策发布的,还有一套无痛冰冻休眠的技术。没忍住多生了,或者生了双胞胎多胞胎的,政府帮你先将孩子们冻起来,等将来人口问题解决了,再给他们解冻嘛。
可由于食物短缺,人们不得不大量使用转基因或人工合成的食品,这使得人们生下多胞胎的几率大大提升了(别往深了想,听编剧的)。
于是,由威廉·达福饰演的外公一下子就有了7个一模一样的外孙女。
外公先是买通了医院的人没有上报7保胎的数据,接着,他想了个办法,用星期一、二、三等等给7个孩子命名,好让这7个小丫头不会被政府拖去冰冻。
办法是:7个人只能按照自己名字的那天出门,其他时间都必须待在公寓里。每天回家后,出去的这个人必须跟其他6个分享一天的见闻。
记忆力差也没事儿,反正是遥远的未来,她们身体自带投影仪...
外公要求她们在外必须扮演同一个形象,在家随你便。于是,除了“星期一”的外表、性格几乎等同于她们扮演的那个人,其他6个妹妹的性格、打扮、爱好都各不相同。
在此必须要大大夸赞女主角劳米·拉佩斯的演技。
劳米·拉佩斯各位必须得认识啊。很多人都喜欢2011年美版的《龙纹身的女孩》,更因为那部电影喜欢上鲁妮·玛拉。
但其实美版是翻拍自2009年瑞典的原版《龙纹身的女孩》。而且我必须要说,09年的瑞典原版真是比11年的美版好看太多。劳米·拉佩斯不管是演技还是形象,都比鲁妮·玛拉更适合。
在这部《猎杀星期一》中,劳米·拉佩斯一人分饰7个长相一样但性格完全不相同的姑娘,难度可想而知。她的表演简直完美。
星期一完美又谨慎,星期二抑郁且胆小,星期三热爱健身,星期四泼辣果敢,星期五是个学霸,星期六当自己是白富美,星期天则是个乖巧的小妹妹。
女主角在这7个形象中转换的游刃有余,她逆天的演技可能是这部影片除题材之外最大的亮点了。
夸完了优点,下面我要开始吐槽了。咳咳。
首先,各位编剧不能仗着自己有个好故事好IP就完事儿了,就懈怠了。毕竟漏洞百出的剧本只会给观众留下坏印象,没有例外。7个人每天上学、上班得遇上多少事儿,就靠晚上那一个小时聊得过来不?7个人既然性格不同,做事儿的风格也完全不同,这30多年身边人没一个发现的嘛...
星期一某天出门上班后一去不返,剩下的6个人得想办法找到姐姐并生存下去。我就想问,当政府的人打死公寓的门卫并破门而入,在机枪一顿扫射之后楼里的其他人都原地消失了吼?
就算有爱健身的星期三和星期四,我也不信她们能徒手掰弯一个身强力壮特种兵的胳膊...
影片中的两个幽默也设置的非常尴尬。当星期三冒着生命危险获取到情报后,三个妹妹在家通过高科技电脑协助她往家跑。
由于报告了错误信息,星期三先是从二楼跳出砸进了空无一物的铁垃圾桶...然后竟爬起来接着跑了??????又由于报告了错误信息,在星期三打算此楼顶跳到彼楼顶的途中,有了以下这张剧照:
由于剧本的不走心,我看到星期二出马的时候就猜到了结局。而我没想到的,是除了威廉·达福和劳米·拉佩斯,其他所有人的演技都不在线...反派均不招人恨,甚至到最后还有点儿情有可原。
看到这里你可能要问,既然多胞胎控制不了,需要被冷冻的简直数不过来,那政府就必须很有钱咯?不然怎么维持这数以万计的冷冻孩子的生命?有这钱难道解决不了人们的食物?就不浪费资源吗?
别担心,这个坑编剧倒是自己填好了,咱们就只需要靠女主角的演技撑到最后,一切便能真相大白...
至于你要不要看这部电影,我觉得还是可以看看的~
毕竟这个夏天也没几部令人印象深刻的片子,别给我说《某狼2》,别。
晚安哟☺
-END-
这片子开头就讲了是因为地球环境变化所以负担不起人口,不是因为人口太多不够吃,大部分短评不知道在骂什么。
中文片名翻译为“超生游击队”简直碉堡,还以为是宋丹丹、黄宏演的
我国多年国策笑而不语。剧情漏洞百出(反乌托邦的通病),但所幸整体节奏还是控制得不错。会电脑一定能活到至少第二幕结束。一人分饰多角够拼不过完全达不到黑色孤儿那种逆天水平,倒是威廉达福突然变正常之后迷人得一塌糊涂。
人口问题的确没有太好的办法,否则我国也不会有自我阉割的计划生育,其实人类社会的一切杀戮矛盾也是源于生存资源的争夺,如同影片最后姊妹间的你死我活,哪怕是细菌过度生长后,也会释放毒素限制自我繁殖,而高等细胞生长也有接触抑制来控制生存空间,确保群体的存活和功能,否则就成为恶性肿瘤。
简直是大写的“坑你妹啊!”!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抛去那些扯淡的剧情,我对反乌托邦电影最大的不解就是,为什么科技那么发达,却不会种地。
中文译名是最大的剧透
结尾很引人深思。好人做的事情结果可能导致地球的毁灭
还真不一定是科幻。
太搞笑了了。三流反乌托邦的幻想和现实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没有利用好七个角色的个性,比较可惜。结尾的设置也很弱~
烫斗哑铃朝头抡,借指机枪垃圾桶,自爆火化双子杀,计划生育硬核敌托邦,《死亡之雪》导演Tommy Wirkola不让人失望
行剧通畅节奏紧凑。这部电影的最精彩之处在于它远不止作为一部电影看着精彩而已。在这部电影里,允许被讲出来的人伦悲剧再次上升到了一个新的个高度。但愿我们献给这虚假故事的眼泪能些许慰聊那些现实世界中的亡灵吧。最后,看看周围,问问你自己,谁来继续做出那些虽然艰难但能让你们生存下去的决定?
能当盲流也不做人流
结尾什么意思?Monday 到死时良心发现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存活?然后剩下的两姊妹还一脸欣然地觉得帮 Monday 完成了夙愿?其他姐妹死了就死了?
看了一个小时被各种糟点都气乐了,屋子里那一帮人你不抓,满大街开枪了还好意思说低调行动呢
可能是作为中国人对于计划生育这种题材太敏感平添了不切实际的期待,也可能是美国人对这种事情其实没法想象——无非就是个好莱坞式的动作片。
葫芦姐妹大战计生委。女主角演技神爆发,应该拿七份片酬。
民众不就是这么好骗吗?都不知道短评在说些什么。你应该质疑的是一段烧小孩子的视频就能让盘踞顶端三十年的领袖下马,毕竟这才与我们这个世界的规律不相符合,不是吗??
据说上班族和学生党对本片十分感兴趣,纷纷表示猎杀星期一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