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何,待我打下字,要发表时竟然说社区审核不过,却也没帮我保存 ? exo me ?!
小众电影,观影人数不多,不知为何这样的电影竟没有人看,大概是不符合商业的气质和节奏吧。近来疯狂刷政治题材和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先是戒咖啡,或许也该戒了电影。大多数求生片里,不做作,真实,有主线,且在两小时内能够调动感官的影片这算是一部。我给4.5分。
1932年,乌拉圭橄榄球队赴智利,于安第斯山脉坠机,8天后政府宣布不再搜救,72天后,44名乘客,16人生还。
人类如此渺小,无法与大自然相抗衡,在那种情况下,人类社会的规则不再属于他们,山中的规则由大自然决定,为了生存必须适应这一规则——吃到已逝同伴的body(为何打这样的字都莫名的让我觉得恐慌)。我想,如果他们活着出去,是否会被告上反人类罪,又或者,余生充满罪恶。这并非一道容易过得去的坎。
但我又想,我不认为我可以站在人性的角度来批判或者是谴责他们,我们从未经历这样的绝境,根本无从假设what will you do ,don't be silly.当人在25度的恒温室里去假象零下40度的绝境下你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我也一定会说得很圣母。因此,实在不想探讨他们是否是道德的沦丧,人性的毁灭。
愿余生平安喜乐。
第一眼看到《天劫余生》,就知道这是一个冰天雪地的灾难片,而“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便更加让人好奇,好奇这样的天际冰原之下,究竟怎么做,才能生存下来,好奇心,在入目的第一瞬被成功勾起。
意外,往往毫无征兆,飞机初坠之前,机舱里完全一派欢乐,爱运动的小伙子们那洋溢的激情和欢乐,很有感染力,随着意外的发生,大家情绪的变化,很能让人感到空气中的紧张,这种短时间里出现的前后对比,让作为观众的我,也能很快进入到剧情中。
坠机后,有秩序的救援让人感觉到这是一只虽然突遇灾难,但是精神未崩的团队,而既然还是一个团队,团队的领导就有话语权,在这段时间,队长以威信领导着大家,但他能做的,也只是等待救援,而当这个希望破灭,他精神的崩溃,可以说将剧情带到了一个高潮,当领头羊不能领头了,谁该是下一个王者?
在灾难中“有用”的人,约什·汉密尔顿饰演的医学生小卡,在坠机后的一次次为大家服务中,建立着自己的威信,人们,或许不仅是在陷入泥沼时,会对“有用”的人更加信任,但一直默默服务于人的他,在生存还是死亡这个世纪难题面前,任然无法抉择,这和我们常见的主角不一样,主角都该是无所不能的,当困难在小卡这里寻不到答案时,命运的罗盘指向了曾经一度昏迷,醒来后发现母亲去世,妹妹病重后又离世的南多身上。
南多提出食用去世同伴的尸体,来解决饥饿带来的衰弱和死亡,但对于有着宗教信仰的众人,这可能意味着背叛和下地狱,但生死面前,哪有那么多道理可讲,一个个的屈服和妥协,让我慢慢意识到那句“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你想要捍守文明,捍守宗教,捍守你心中的天堂,行,如果你愿意为之去死,那么,轻便,如果你还想活着,就先做个茹毛饮血的人,哪怕原始得远离了文明,至少你还活着。对于一群片头还在想着世俗快乐的热血青年,死亡、饥饿、对信仰的考验,对人性的挑战,像寒风一样瞬间扑面,除了活着,还能作何选择。
影片有两次主角光环的位移,劫难初始,球队队长的原始威信,帮助这只队伍建立秩序,当他的希望破灭,小卡便带着大家活下去,而当大家面临没有食物只能等死的局面时,主角光环再次位移,南多强烈的求生欲,让他成为了影片的主角,也成为了人生的赢家。
对于人生,我们总是有很多的期待,但是如果深处绝境,毫无被救的希望,再加上没有食物,究竟有着怎样的毅力和信念,才能绝境逢生?如果是我,我怕我做不到。
有时候,主角,可能并没有惊人的光环,只是个生活中的无名小卒,但是,当他拥有着坚定的信念,并勇于行动,可能全世界真的会给他让路。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多么脆弱、普通,但是,思想又赋予了人区别于万物的坚强。愿你我,都有一些坚强,可以好好地行走于世,热爱生活。
感觉这部比较冷门欸 讲述一支去往比赛地的球队所坐飞机坠毁,幸存者不得不在茫茫雪山熬过数十天等待救援。
电影基于真实事件,由于经历的事情太过痛苦,幸存者们约定好谁都不将关于食物的过程说出去,电影团队在数十年后费心记录幸存者回忆,才有了尽可能真实还原的《天劫余生》。 最有争议也是最让观者痛心的就是幸存者得吃死去同伴的肉才能存活,电影最优秀的也是对这个过程的刻画。 第一个拿起刀的人不是忍不了饥饿,是以余生的煎熬为代价来开这个可怕的先例;在亲人尸体不受践踏和活着的人解决饥饿之间的抉择;对信仰的忠诚、对人类底线的坚守……破损的机舱内,幸存者们一一立誓:
“我死后,大家可以吃我的肉。”
在伟大的生命面前,谁能站在高处批判呢?谁也说不准天劫降临到自己身上是会如何抉择。我只能在看完电影后表达对自然、生命和信念的敬畏。
哦,影片还有超嫩的伊桑霍克
坠机后,飞机前半部分从雪山上滑行下来,能够有人生存下来,已经是奇迹了。
在发生灾难后,要第一时间确认人员伤亡情况,要有基础的医疗知识,保持相对的冷静,确定现有资源,明确想要做的事情,保持理想,有效控制局面。获取活下去的机会。同时,要有人能够配合照顾轻症病人。
1.拥有活下去的信念很重要,要保有期待。
2.当我们还有家人需要守护时,就会有巨大的活下去的勇气。
3.绝境时,善良的人也会为了求生,作出自己平时绝对不会做的事情,因为只有活下去,才有其他可言。例如吃人肉,当看到为了活下去,开始吃同伴的尸体,真的很难受。
4.领袖往往比我们有权利、有渠道知道更多的消息,选择性的公开,有助于稳定局面;全部公开,需要巨大的勇气,但有助于团队全力投入,有助于人民当家做主。
5.团队能够给予已有的信任,产生更多的可能。
生命与道德,究竟该如何抉择?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令狐空
若你身陷绝境,严重缺少食物,你愿意吃同伴的尸体活下去吗?抑或是当你去世后,愿意把自己的身体贡献给同伴吗?
今天要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事隔48年,有无数人称它为“奇迹”,而它的全名叫“1972年安第斯空难”。
当飞机坠落雪山后,幸存者们被迫吃同伴的尸体维生。当他们获救后,引发了巨大的轰动和争议。
1993年,好莱坞将这起事件拍成了电影《天劫余生》(Alive),准确还原了当时幸存者们面临的种种困境。
影片对于人性赤裸的写实描绘,再度激起了美国社会的激烈辩论:生命与道德,究竟该如何抉择?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回到1972年,彻底了解那场空难。
1972年10月12日,为了前往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参加橄榄球比赛,乌拉圭的一支19人的业余橄榄球队包下了空军571号飞机。
这支球队叫老基督徒球队。出发的前一晚,队长安东尼对大家说,飞机上还有不少空座位,可以带家人或朋友坐免费飞机。
上世纪70年代,坐飞机还是一件稀罕事,更何况免费。故事的主角纳多·帕拉多,便带着母亲和妹妹共同开启了这趟旅程。
然而,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决定成为了他一生最大的遗憾。
当这架飞机飞到安第斯山脉附近时,因为天气糟糕临时降落在阿根廷。第二天早上,他们再次启程,但由于山脉上空云层叆叇(ài dài),在不知不觉间偏离了航线。
下午3点多,飞机出现了轻微的颠簸,队员们并没有在意,反而相互打趣。却不料飞机颠簸不停,突然撞向了一座山峰。
在猛烈的撞击下,飞机尾部瞬间折断,坐在后排的乘客接连掉落。机身前半部分从山体向下滑行,最后停在了厚约1米的积雪上。
“最初的几个小时里,我几乎没有什么感觉。后来天渐渐亮了,意识也随着血液慢慢流回我的大脑,我听见周围有人声。我慢慢伸出手去摸自己的头,发现头发被干了的血块粘在了一起。”
当昏迷的帕拉多醒来后,才发现飞机失事。自己的两个好友已经去世,母亲也进了天堂,19岁的妹妹遍体鳞伤,虚弱地躺着。
坠机之后,队长安东尼迅速恢复了冷静,他把未受伤的人召集起来组成救援队。两个学过医的队员卡内萨和古斯塔沃,主动担起了照顾伤员的职责。
虽然全力施救,奈何天意难违。飞机上包括机组人员共45人,11人当场死亡。主驾驶员丧命,副驾驶员奄奄一息,不久后也死去。
然而他们根本来不及悲痛,因为安第斯山脉的顶端,简直不是人待的地方。
冰天雪地,空气稀薄,严寒虐待着身体,鼻子吸不到足够的氧气。连阳光都充满了紫外线,照得他们嘴唇和皮肤起泡。
白天还算温和,夜晚才叫致命,温度降到了零下30℃。为了腾出机舱内的空间,他们把尸体搬到外面,然后用行李和木椅堵塞漏洞,使机舱内比外面高5℃。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虽然他们挤在一起睡觉,并用缝合的座椅皮套盖在身上取暖,但零下25℃的低温,还是让5个重伤的幸存者在第一夜死去。
为了更好地生存,他们在白天制订了严格的分餐计划。每人每天喝一小杯红酒,吃半块巧克力。然而一天又一天,他们依然没有等到救援。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直到第4天的时候,一架飞机出现在天空。他们高声呼叫,飞机倾斜了一下翅膀。
幸存者们顿时沸腾起来,都以为是对方的回应。他们憧憬着请大家吃披萨的场面,激动得把剩下的食物全部吃完,以慰问多日来的饥饿。
但是,他们失算了。由于浓厚的云层遮挡了视线,飞机根本没看到他们。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有天夜里,向来坚强的队长突然崩溃:“我不是上帝,我救不了你们,我是因为队长才试着做,但是谁做得到?谁有这种力量?我控制不了,我想念妈妈。”
一位女士也哭着喊道:“我想念孩子。”
在第8天的时候,帕拉多的妹妹去世。在接连失去了母亲和妹妹后,再见父亲一面,成了支撑他活下去的唯一信念。
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抓住一根稻草就不会放弃。虽然没有等到飞机,但他们彼此激励,与其说是安慰别人,不如说是安慰自己。
第10天的时候,队长从收音机中听到政府停止救援的信息。当这个信息公开后,大家不得不面对现实。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与此同时,另一个问题也迫在眉睫。所有的食物都见底了,连行李箱上的牛皮和座垫下的稻草也已经吃完。
在饥饿和伤心中,帕拉多对身边的人说:“我想把飞行员吃掉,毕竟是他们害我们受难。”
如今弹尽粮绝,想要活下去必须吃东西,而身边的食物只有同伴的尸体,他们不得不考虑这个残酷的提议。
▲当年的老照片 当帕拉多把所有人召集到一起商议时,遭到了多数人的反对。
“我做不到,这好恶心。”
“我宁死也不要这样做。”
“为了求生吃人,怎么保持清白?”
“我恐怕狠不下心,回去如何面对亲人?”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但也有少数人异常冷静,试图说服大家。
“你相信人死后,灵魂会离开躯体吗?如果灵魂离开了,那剩下的只是一具尸体。”
“我们与世隔绝,就好像在月球上,最早的人类一定遇到过这种情形。”
在一番激烈的争论后,大家在傍晚再次聚到了一起。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多日来照顾大家的卡内萨说道:“如果我死了,我的躯体能帮助你们活下去,我希望你们吃它。”
在他动情的讲述下,许多人默默称许,共同立下了一个恐怖协议——如果我死了,你可以吃掉我。
只有一位女士,由于宗教信仰坚决不肯吃人肉。
第二天的时候,卡内萨第一个走到尸体边,费力割下了一片肉,慢慢放进了嘴里。
吃完后他颓然倒地,将刀片递向前方。在他的引领下,幸存者一个个走上前。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从此他们开始以人肉充饥。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生存还是道德,这同样是一个问题。
“你的亲人想再次见到你”,这个信念最终战胜了道德的羁绊,成了所有人活着的理由。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句台词:“万物之中,希望最美;最美之物,永不凋零。”
但世间有些希望,会像气球一样破灭。在知道政府停止救援后,他们决定展开自救,主动创造机会。
他们从中挑选了3名强壮的年轻人组成冒险小队,去寻找飞机尾部的电池。只要能够找回电池,就可以用机舱里的无线电机求救。
▲ 在外过夜的冒险队
在熬过了一夜的严寒后,冒险队在第二天找到了机尾残骸和失踪者。他们带着遗物,兴奋地返回了机舱。
寻找到残骸他们群情振奋,推断机尾就在附近。一直不肯吃人肉的女士,也因为对生命的感悟想要一个小孩,在丈夫的劝说下开始吃人肉。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但灾难却仿佛商量好般,再一次降临。
他们在夜里睡觉的时候,突然发生了雪崩,机舱完全被大雪掩埋。又有8人去世,包括那位刚刚决心生小孩的女士。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频繁的死亡,已让人麻木到不知伤悲。
在经过50天的雪地生活后,天气渐渐变暖,他们再次组建了冒险小队寻找电池。令人意外的是,机尾离他们竟然只有3个小时的路程。
但是面对着错踪复杂的线路,没有人能够把电池连上无线电机。功亏一篑的失败最让人心痛,但他们仍没有放弃。
第61天,他们用机尾中的物资做成了睡袋,同时又一个人离世,只剩下16名幸存者。
帕拉多、卡内萨和另一名同伴再次组队,进行最冒险的探路:翻越西边的高山,直抵智利境内。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险峻的峰峦,湿滑的山石,使他们在攀登时差点摔下。好不容易登上了山顶,却看到更高的山峰矗立,仿佛在向他们挑衅。
有次卡内萨想走小路,没想到前方竟是断崖,踏上后就滑了下去,还好用手抓住了峭壁。帕拉多一点一点地下挪身体,小心翼翼地将他救了上来。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在与死亡擦肩而过后,他们继续前行。在经过9天的跋涉后,他们终于看到了森林、湖泊和骑马人的身影,兴奋得跳入了水中。
当他们再次归来的时候,是坐在救援直升机上,所有的人都欢呼不已。这16位最后的幸存者,终于得救了。
从坠机到得救,历经整整72天。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电影的画面,停留在了他们被救时的喜悦。
然而回归现实中,他们在获救后却遭到了极大的争议。当时报纸上登载着一篇文章《靠同类相食生存?》:“16名幸存者是靠吃亲友的尸体活下来的。”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对于没有经历过那种灾难的普通人来说,吃人是一件不能想象的事,哪怕吃的是尸体。于是,这群幸存者背上了“食人族”的恶名。
对此两位幸存者认为,虽然过程痛苦,但是结果值得。
▲ 现实中的卡内萨
卡内萨曾说:“靠吃人肉活下来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经历,我问自己这样做是否值得,答案是值得。这样做是为了活着的人继续生存,如果当时地上是我的尸体,我也希望你做同样的事情。”
帕拉多则认为:“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人类社会的规则不再属于我们,山中的规则由大自然决定,我们为了生存必须适应这一规则。一开始我们有27个人从坠机中生还,我们将手全都搁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圆圈,然后我们立下了这个协议。”
▲ 现实中的帕拉多
站在他们的角度来看,真的很难谴责这种行为。
在那种生存状态下,已经不能用简单的人类道德来衡量。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就像最初登上陆地的鱼类,如果按照鱼的生存方式要求它们,那么进化将被阻断,陆地上的生物根本不会存在。时移势易,必须调整对策。
与其说他们靠吃人存活,不如说是因为“再一次见到家人”的信念。
他们用主动代替了抱怨,才赢得了生存的机会,成就了所谓的奇迹。
▲乌拉圭蒙得维的亚市为坠机者和幸存者设立的博物馆
生活在阴沟里,也要抬头仰望星空。坠落在深谷处,切勿自怨自艾地认命。
无论是新冠疫情,还是人生中遭遇的各种意外,信念都是人类最强的武器。
就像帕拉多说的那句话:“要丧命,也要丧在征途上。”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回到开头的问题,亲爱的读者,你赞同他们的做法吗?
文章版权归世界华人周刊所有,其他平台转载规范请于公众号后台回复【转载】查看,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没什么奇崛的剧情,就是记录空难幸存者在雪山上挣扎求存,最大的挑战也就是吃人肉。可能他们是教徒所以各种扭捏痛苦,我们上去顶多生理不适作呕,心理上倒很容易想通的。细节不写实,衣着无多暴露皮肤也没啥冻伤,坠机过程特效也假。最后看到其实走没多远便森林还是蛮可惜的。和父看末片,悉横折前夜。
“你认为人类有灵魂吗?”“有!”“你认为人们死后,灵魂会离开肉体吗?”“当然”“那么,灵魂离开后的尸体,只是一堆肉,应该可以吃!”《天劫余生》台词,很强大的吃人肉逻辑,比鲁迅《药》华老栓吃人血馒头强大多了,同样是吃人肉喝人血的人,西方人先解决了道德问题,东方人总是在偷偷摸摸。以上并非批判,而是感慨良多。
不得不想到曼联的那次灾难
2009.4.22.17:00...Ethan Hawke.93年的片子.真实的残酷.安第斯空难.45人.生还16人.他们坠机.他们遇雪崩.他们遇暴风雪.他们吃死人.他们被认为都死了.他们坚持了72天.他们要活着出去.他们说要死.也要死在路上...
如果发生了糟糕的事情,请把我吃掉然后坚强地活下去,前提是你们要把我喂胖……梅西不是踢足球的么?还有结尾的时候我真担心伊桑千辛万苦的翻越了安第斯山,结果因为太兴奋而从直升机上掉下来。
中间一度有些枯燥。但当结尾直升飞机的螺旋桨声传来时,才明白这些枯燥和片中那些绝境中的困顿融为了一体,也只有这时,才让这场灾难有了更真实也更深入的体会。不知不觉,眼角竟有泪滴划过……
虽然是二十多年的老片子,没有太多的特效,但看完还是足够震撼,毅力和信仰的力量有时候真的能够击退死亡。直升机的声音从远处逐渐清晰时,真是令人激动万分!
坠机、雪崩、分食人肉,在夜晚零下三四十度的恶劣天气下他们坚持了72天,他们说要死也要死在回去的路上,看到幸存者最后得救的时候,真的是热泪盈眶。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虽然有些场面不够逼真,但足够抓住观众的眼球,没看过的一定要看看
信念
勉强及格。本片导演主要身份是制片人,和电影小子一代人一起成长。画面的胶片感很浓郁,全片基本是雪山的白背景,但看着并不单调。故事改编自一支乌拉圭球队坠机安第斯山求生的真实故事,细节营造充沛,起码在山上的这72天里,真的能感到他们生活留下的痕迹(机舱外的空地越来越黄,而且散落了些血淋淋的人体残肢)。剧情主线也算起伏有致:坠机、静待救援、吃人肉求存、雪崩、寻路直到获救,在每个事件里都填充了群体内成员的冲突合作与性格特征(虽然塑造人物整体上还是单薄),另外这群男孩身上有种中产式的优雅:弹起一根弦的吉他,注意仪容等等。这片子扔给观众的争议点就是吃人这件事了,片里是通过阐述上帝的旨意和用服从多数的友情来带过,但人体对饥饿的反应这个生理层面的角度缺失了,疯癫技师跟唯一中年乘客这俩角色也没起到拓宽主题的作用
吉他。野蜂飞舞。雪蛋糕。漫画还有内裤。小红鞋。以及,吃死尸,最先吃的应该是臀部。年轻的Ethan真好看,头发油腻腻的不洗都好看
梅西雪山大冒险!1993年拍出这个,还不错了。真实程度没得说,但叙事和情节稍显平淡了点
我希望你们都来看看这部电影,因为不同的人看,感想都不一样。信仰只能引导你,但抉择还是在你手里。一个朴实的求生故事。我并不觉得他们靠吃人肉活下来,就是多残忍的事,因为他们是吃已经死去的人,并不是为了生存而杀人,杀完去吃的,这个区别很大。站在道德上批判这些人的人,你们会怎么选择?
霍克先生好帅 话说总觉得一开始说话那个好像马尔科维奇君…… 2小时完全不觉得久啊~话说那翻山越岭二人组简直是英雄嘛,不知现实里的二人最终得到怎样的爱戴
半夜看这个电影,飞机翅膀掉了我好紧张,他们没有食物了我也好饿,他们开始吃人肉我开始恶心,他们遇到雪崩我心急如焚,他们用吉他燃火开玩笑说为什么没带大提琴我跟着笑,他们爬到山顶看到一望无际的高山我有点绝望,他们翻越了雪山看到草地并搬来了直升机举起了小红鞋我露出欣慰的微笑……
豆瓣的译名还能再矫情点儿不!大多数人既失去信仰也失去信念,若非两三个还在不懈努力的人,他们根本就在坐以待毙。死亡面前,信仰算个屁。这一点,完全和刚看完的《人与神》不同。可电影根本没针对信仰,只针对信念。你啥都可以抛弃,就是不能抛弃活下去的信念。好吧,we die walking。
大半夜看这个也太恐怖了……以后坐飞机要多带点巧克力还有钱,但别带硬币,可以烧纸币来取暖。还好里面大多是男的,要全都是女的,估计一天下来没人能继续活着。
史上空难生还奇迹,太煎熬了,六、七十天,困锁安第斯山雪峰,眼看有些伙伴逐一死去,活着的人必须吃人肉活下来,在绝望中寻找出路。
201频道刚放完,真实还原坠机事件,最后16个人在雪峰存活70天,他们早已吃完人类的食物。印象最深的是,面临绝境时,人的意志力差别如此之大,就像伊森寻路,爬上山巅看到的是远山后的希望,而同样面对此景,“南度”却绝望倒地。导演虽有刻意升华的意图,但不可否认,人和人的异同,大体如是
那个背着死人肉翻阅了安第斯山脉的两个人,实在是厉害,信念和使命感救了他两,也救了大家.相较,意志不坚定的人真是脆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