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是半个月前,当时自己的内心正陷入一片污浊的泥潭,有迷茫、有失落、有羞恼,结果力不从心的我即刻就被片中深邃却细腻的平凡所击垮,思绪纷飞,直至天边已亮。昨日重温,看得格外细致,生怕遗漏片中任何一处细节,就像在夜色之中担心海上的航灯熄灭一样。我深知无法以对一件艺术作品的感动程度来衡量其价值,所以我为之感动的,只是生活,以及其间流露的乐趣与希望。
1.
吉尔伯特,他关住自己,照顾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温柔体贴,善解人意,乐观豁达。他从未为自己描绘过理想的模样,只想如此在一个小镇上,平凡的生活,安静的度日。如果给任何女人这样的男人,或许无人可以抗拒。只是在我眼中,以一个还未成熟的男人和内心纠结的病人的角度去审视吉尔伯特的一切,他并不完美,甚至再普通不过。但他又着实让我感到亲切,他是我、甚至一代人的缩影。他的成长历程,也一如我们对自己的渴望。
“我希望艾伦能快快长大,希望妈妈能跳健身操,希望亚尼不再如此。”吉尔伯特的善良和无私在贝奇来到小镇以前,几乎没有得到任何人的认可。而唯一发现他这些品质的卡华太太,也正利用此点与吉尔伯特彼此填补着对方空洞的情感和欲望,因为她知道吉尔伯特一直在这里,他永远不会离开。她要依赖他,就如吉尔伯特依赖这个家和这个小镇一样。
吉尔伯特不得不超时工作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他还要照顾智障的弟弟亚尼,而叛逆的妹妹艾伦从未能理解哥哥为这个家所付出的一切,妈妈似乎也觉得这理所当然,只有姐姐是他唯一的帮手。无力逃脱的环境之下,吉尔伯特一点点的束缚着自己的内心。他害怕改变,也似乎无力改变。
家孕育了一切,但也能毁灭一切。吉尔伯特为此错失了很多美丽的风景,和贝奇一同欣赏日落之时,还依旧需要操心家里的亚尼,回去替他洗一把澡;他也无法理解朋友对未来简单而平凡的设想,即便那只是一个做汉堡包的工作。就是这个在远处看着“渺小”,里面却是如此之大的家,深深占据着吉尔伯特的心,也牢牢的框死了他生活的方向。
年轻时我们拼尽一切想要逃离家庭的束缚,似乎这样就能躲避家里的诸多烦恼和那些你本不该承担的责任。家总是这样,让你又爱又恨。吉尔伯特开始也曾说,有时甚至希望亚尼消失,因为这样无尽的付出却无法得到理解的生活必定充满艰辛和屈辱。他“拼命”的同时,母亲的堕落和消沉,又让他深感羞耻,他甚至主动让邻家的孩子们瞧一眼那个如“沙鲸”一般肥胖的母亲。他不在乎母亲成为笑柄,就如同母亲不在乎如此了却余生一样。
茫茫人生路,贵在知己,若遇心灵导师,更是一大幸事。由于经验和见识的所限,我们常会满足在自己的世界,体会不到更多人生的真意。贝奇的意外到来,使吉尔伯特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活。他生平第一次如此专注地凝视着凄美的日落、如此尽情地放开自我下水戏耍、如此释怀地敞开心扉试着去表达内心,这让他开始向往一片不一样的天空。贝奇年少经历了父母离异的现实并四处漂泊,但也却是这个似乎缺少关爱的女子鼓励了奶奶摆脱封闭的自我;贝奇不认为会有恒久不变的事物,即便那是美貌。贝奇顺应天命的乐观和洒脱恣意的生活态度在一点点渗入吉尔伯特的心里,令他开始意识到母亲并非自甘堕落,她仅是被命运失宠一时找不到自我;对人的认识也不该抱着表面的、绝望的、一成不变的观念,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些沟通和理解、信任和鼓励。
因为亚尼被拘留,视亚尼为其生命中的“阳光”的母亲,亲自去警察局要回了儿子。离开警局,群众的目光,唤醒了母亲内心的消沉,其也开始反思自己这7年的逃避。而吉尔伯特也在一点点的理解着母亲,并鼓励其战胜自己内心的阴影,最后母亲同意吉尔伯特带贝奇去见她。就在两个身材悬殊、都经历过痛苦往昔的女子目光交汇的那一刻,母亲完成了最后的重生。吉尔伯特也不再为母亲感到羞耻,全力保护着母亲的尊严。直到母亲死去的那一刻,他也不惜一切地保护着这个给他生命的女人,不让她成为众人的笑柄。
吉尔伯特曾有机会离开这个其生活了一辈子的小镇安多拉,但最后他还是回到了家中,但却不再是缘于依赖,而是一种责任。他有责任让家里的每个人生活的美好,并帮助他们走出自己的世界。而最后连同母亲的遗体一起,吉尔伯特烧毁了这个世世代代居住的房子,就如同烧毁过去一切陈旧的回忆。此时的他,挽救了母亲最后的尊严,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并获得了一片不一样的天空。
淡淡的情愫,真挚的感觉,含蓄婉约的表达,吉尔伯特的故事被轻轻地道出。他的无私和责任心、对家人的理解和奉献、战胜羁绊超越自我的勇气、对新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对于我们渐渐“失语”的一代,有着指引作用。就如同他在最后道出的真理:
We Can Go Anywhere, If We Want.
2.
当初欣赏这部影片,完全是出于想了解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出众的表演才华,擅长饰演边缘人物的他,也的确将亚尼这个角色演绎的出神入化,但发现最后能引起我共鸣的却是约翰尼·德普饰演的吉尔伯特。因为这个角色触碰到了我的内心:想逃离却又无力逃离,想沟通又无法沟通。这,或许也是当代年轻人的精神气候,他们渴望体验别处的生活,却无法逃避种种责任的束缚;他们试图沟通,却找不到沟通的方式。这是患上了“失语症”的一代,精神的压抑、理解的缺失、未来的迷惘和现实的焦灼,形成了封闭的自我,“宅”由此成为了时尚。
但这部片子并未多着油墨去描画如此深邃的精神面貌,导演更关注的是生活,即一个普通乡镇家庭平凡而琐碎的生活。家庭里的一切均是那么平凡,平凡得让人看不到希望。而导演却抓住了这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情感,描绘了一幅含情脉脉的柔美画卷。家庭的所有元素:误解、争吵、理解、温馨、信任、沟通,在吉尔伯特成长的历程中,都被一一展现。影片中还特别将一部分故事的重心,放在了卡华先生一家上,并通过卡华先生和孩子逗乐的几个场景,把其无力处理感情生活,无法深入沟通的现状挑明,同时也在暗指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漠化。然而导演独具一格的慧眼也体现在了出色的摄影上面,并为这部影片抹上了一层温馨感人、秀美隽永的色彩。
影片伊始,便是一处长达几分钟的长镜头,暗示着这个小镇寂静甚至有些守旧的生活。最后又以同机位同景别同角度的镜头收尾,委婉的道出即将踏上新旅途的吉尔伯特背后那段令人难忘的回忆。与贝奇观看日落时的几个主观镜头对准了落日余晖下的美景,而吉尔伯特的家与景色融为一体,唯美却震撼。导演在构图上也是精雕细琢,特别是拍内景戏的时候,门框常常被用做表意的元素,把母亲和子女共处的场景做封闭式处理,将艾伦、吉尔伯特和姐姐准备早餐的情景拘束于门框构图内,含蓄的表现出家庭角色间的紧张关系。同样出色的还有剪辑,特别是吉尔伯特掌掴亚尼那段戏,每扇一次剪接一回,无形中放大了巴掌的力度和角色间的冲突关系。而最让我佩服的,是导演对于细节叙事作用的熟练运用。导演尽可能利用第二叙事空间的细节来压缩叙事时间,并做到前后剧情天衣无缝的串接。比如亚尼第一次爬水塔时在后景用几个镜头勾勒了贝奇奶奶修车的情景,并暗示了贝奇只会在小镇上停留7天。再如朋友和吉尔伯特谈论汉堡餐车的时候,镜头移向了窗外的贝奇,表明吉尔伯特对于朋友所谓的“机会”并无法予以理解。
不必一一细说,仅此就足以让该影片细腻至极,感人肺腑,并犹如暗夜中的明灯,指引了我内心的方向。
吉尔伯特和母亲邦妮、智力迟钝的弟弟阿尼及两个姐妹一起生活在父亲生前建造的破旧房子里。吉尔伯特和恩多拉保险代理人之妻贝蒂带有暧昧关系,吉尔伯特经常给她家送货上门。有一天,弟弟阿尼偷偷地爬上了小镇中心的煤气塔。吉尔伯特赶来哄他下来,与围观人群中的外地青年女子贝基结识,交上了朋友。吉尔伯特的日常生活全部被贝基的到来打乱了。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是他再也不那样重视他和贝蒂的关系了。贝蒂的丈夫莫名其妙地突然淹死在水塘里之后,贝蒂告诉吉尔伯特她将离开本镇去外地生活。阿尼全家也准备庆祝他的18岁生日。贝蒂和她的祖母打算翌日即离开小镇。吉尔伯特也想离开这里,陪伴了贝基镇整整一夜。阿尼生日的前夕,母亲邦妮安详地死在睡梦里。一年后,吉尔伯特和阿尼又来到大路旁,等待贝基的野营车从这里路过。
最喜欢看的是人性在高压下的爆发,以及扭曲的,极端的,黑暗的,不可告人的东西。不是因为丑恶而美,而是因为真实而美。我大概是个性恶论者,但又折服于最原始的善意。然而所有的矛盾却在这里达到了统一,这是让我吃惊的地方。
基拔“关心着每一个人,却忘了自己的存在”。汉堡店开业的时候,碧姬来告诉他,汽车已经修好,她马上就要离开。他只是呆呆地看着她,仿佛什么都没听见,已经没有余力为这告别而悲痛,没有力气挽留甚至不想再抱怨。生活塞给他什么他就接受什么,他已经习惯。周遭圆满,唯你离散。这一处对比,处理得真残酷。
另一处印象很深的对比是在葬礼上,艾伦对着汉堡店大声欢呼尖叫,而牧师在朗诵着冗长的经文。宗教的超度,对生死的敬畏,瞬间都变得很可笑。
碧姬反复问基拔,你想做什么。最后他说,我只想做个好人。他希望房子能修好,艾丽能长大,妈妈能跳健美操,艾伦能健康地活着。
“那你呢?你就不想为自己做点什么?”
“我只想做个好人”
他两次对碧姬说:“我要走了“。他也不知要去哪儿,但是要走。直到最后才承认自己无处可去。那摇摇欲坠的木房子不能给他庇护,那辆破烂颠簸的旧卡车也只是从一个现实逃往另一个现实的冰冷工具。在人前的夸口与提防,总是在无穷的黑夜中陨落。然而他很幸运,遇到的是碧姬。
他们站在远方的田野上眺望那栋小小的房子时,他说“它那么小,那么不起眼”,而却在天地之间成为了一幅壮阔美景的一部分。太多时候因为太靠近或者太投入,才变得厌恶和冷淡。总是要走过很远的路,再回头,才知道自己曾经经历的是一场怎样的事。是可悲之处,也是奇妙之处。活着的人永远不知道活着是什么。
眼见生活对你挑战施压,你恨不得一把火把它点燃,就像气球越吹越大,你知道它要破的,你希望它破掉,它破掉的时候你甚至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就像是去赏一朵花期短暂的花,反而是在它凋谢的时候才觉得心安。
我很喜欢里面对于争吵情节的处理,混乱嘈杂,再加上毫不掩饰的艾伦,每一次崩溃都如此自然。有时我想,艾伦大概就是真实,我们每个人都想过爬上那座高高的水塔,但是我们都太过恪守于活着的规则,不能尽兴。
基拔的妈妈像鲸鱼一样,庞大丑陋而且懒惰。她对谁都刻薄,唯独对艾利百般疼爱,因为她知道他们都是没希望的人,都是等着终结的那一刻降临的人。他们不会说再见。
基拔带着碧姬见了他一直不屑同情的妈妈,这一见完成了太多事。他对妈妈的嫌恶与爱达到了统一,妈妈的过去与现在也合而为一,他对碧姬终于坦诚相待,这一见的重要性并不亚于雨中那一吻或者黑暗中的那一夜。
见过碧姬后,妈妈一步一步挪上楼梯,就像在完成一个盛大的仪式。她的愤怒与脆弱,她用肥胖的身躯遮掩起来的硕大伤口,都在那条窄窄的楼梯上得到了超度。
这世上总有一个人温柔地帮你克服恐惧。
在基拔失手打了艾伦的那个晚上,艾伦却在温和的水塘边遇到了碧姬。他跳进水塘的时刻,我看得十分感动。这世上的事有时难免留下心结,但总会有那么一个人,温柔地在水中等你,告诉你不是所有人都会把你独自留在浴缸里直至下一个黎明降临。你终于还是会相信,爱以及一切美好的事情,从而不再憎恨恐惧,然后达成原谅。
我以为,就算活得再艰辛,能遇到这样的人,都该庆幸。
”艾伦在哪儿,我弟弟在哪儿,我找不到他了。“
”是他们!碧姬回来了。“
活着是一场回归,从起点走到相同的起点。在这场旅途中,崩溃然后解脱,每个人。那场火烧掉的不是一座房子也不是一具无法搬运的尸体,它不能让肉体升华也带来不了一片不一样的天空。它一个清算,一种象征。它烧掉的是牵挂和负累,是活着的人能为自己所做的最后的解救。
万火归一,愿你安息。
或许很多人碰到过这样的情况,你忽然发觉自己的生活平平淡淡,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事情,遇上同样的麻烦,周而复始,你心情郁闷,你发现你的生活混乱的令人沮丧。在上映于1993年的《不一样的天空》中,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个家庭,主人公吉伯特,一个平凡小镇的男青年,他的生活在我看来,不沮丧倒是怪了,他的父亲自杀了,母亲无法面对这样的打击暴食暴饮,一个曾经的美女变成了胖的惊人的有可能压穿地板的大胖子。他还有个弱智的弟弟,时不时要爬上高高的水塔而惊的警笛长鸣,让他疲于奔命。还有他的姐姐因为母亲胖的不能自理而在家担当母亲的角色,妹妹一天到晚不懂事的只知道打扮,还时不时发发脾气。而他本身要忙于小超市的工作,应付跟他偷情的家庭主妇,生活显得一团乱麻。
本片的故事就这样开始,进行的波澜不惊,平平淡淡,却又不时涌现一出高潮打动我。像这样发生在小镇的故事,往往都是通过几个典型的人物来展开故事。片中让我最为触动的是吉伯特那胖的惊人的母亲,她需要拐杖才能行动,她甚至无法迈上楼梯走会卧室。在她出场时我也惊了一下,笑了一下,由此也可以想象,她在剧中的小镇是个怎样的笑柄。但是,她在片中的渐进似的表现也带动着观众的情绪,先是一次家庭的纠纷引发她对亡夫的痛苦记忆而不顾肥胖的身体歇斯底里让人对她心生同情;接着当亚力被带到警局后,她又不顾他人的嘲笑勇敢的走出屋子,步履蹒跚的走进警局要回心爱的孩子,那一幕相信不少人会对她心生敬意;当吉伯特在亚力生日前夜因失手打了亚力而愧疚一夜未归,第二天当她看到吉伯特的那种内疚和对孩子深深的爱令人动容。最后,她终于迈开了步子,艰难的走回了卧室,那时,她已经太累了,她的一生都太累了,丧夫之痛让她美丽不再,肥胖的身形让她尊严不在,他人的羞辱又让她觉得亏对孩子们。她深深的爱着她的孩子们,当吉伯特带着天使一般的贝琪出现在她面前时,她似乎对孩子们放心了,她终于做了最后一件事情,她安然躺下,离开了这个世界。
吉伯特是本片的核心人物,这部电影总是展现着各个人物的平稳的变化,吉伯特就是这样,父亲的离去让他找找承当起家庭顶梁柱的重任,他做的很好,他极力维护着他的弟弟,同姐妹们周到的照顾母亲。但是,我们可以从片中的那有些压抑的气氛中感受他的心情,他难见快乐的笑容,生活显得似乎不会再有改观的希望。直到贝琪的出现,贝琪是这个显得沉闷的家庭的“闯入者”,她美丽,善良,善解人意,给吉伯特的生活带来一股春风,当一个人长期生活在一种环境中时,他往往会产生“惰性”,哪怕生活再混乱,再郁闷,他也只是难受一阵之后继续周而复始的生活。所以,这时,一个外来人的到来让一切显得与众不同,贝琪带来了另一种生活方式,一种阳光般的生活。片中,吉伯特家中的镜头总是显得阴沉黑暗,而有贝琪的画面总是显得亮丽而轻松,最后与吉伯特母亲相见那一幕,自卑的吉伯特母亲打开了窗,一缕阳光洒在她的身上,就像贝琪,入一缕阳光温暖吉伯特的心灵,让他寻求不同的生活,让他尝试改变,寻找生活中不一样的天空。
尽管整部电影显得有些阴郁,有些沉闷,但是这并不是一部让人看后心里一沉的电影。相反,片中时时展现着温情与希望。所以,尽管生活显得不易,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吉伯特的家庭仍然显得温暖,特别在对弱智的亚力的态度上,这个家庭显得充满了家庭的幸福,吉伯特不厌其烦的处理着亚力制造的麻烦,当失手打了弟弟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愧疚令人感动。当一家人来到警局带出亚力走出警局时,面对围观者的嘲笑,一家人坚定的围在母亲身边,那一刻,这个家庭显得充满了尊严,甚至在围观人群的嘲笑中显得有些高贵。当母亲死后,为了避免死去的母亲成为她生前不愿成为的笑柄,他们让母亲与她生活的屋子一同燃烧,火光照亮了天空,同是他们生活的小镇的天空,此时已经是不一样的天空,他们以火光向过去的生活告别,他们开始了新的生活道路。
以今天的眼光看,这部电影可谓星光灿烂,那时的约翰尼.德普还没成为史上最酷的海盗――杰克船长,而是小镇上青涩的青年,他将坚强的承担家庭重任,同时又内心阴郁的吉伯特表现的很有魅力,特别那眼神和不时露出的微笑都含蓄的现露着人物的心理变化。而那时的朱莉叶.刘易斯还要在一年后才变成生猛的杀人狂,在该片中她饰演着为吉伯特一家带来清新空气的贝琪,她的表演确实给人以天使般的感觉,特别与德普在夕阳下观望天空,抚慰受惊的亚力几场戏将一个善良女孩的心灵展现的自然而亲切。那时的迪卡普里奥更是还没有登上泰坦尼克号营救美女,而是小镇上那个弱智的孩童亚力,应该说,迪卡普里奥的表演也是本片中最为出色的,亚力的那种天真无邪让人怜惜,而时不时的率性胡闹也让人好气又好笑。片中的画面和音乐很不错,从画面上就往往可以看出人物的心灵,比如贝琪出场时总是亮丽的,那时的音乐也往往轻快,吉伯特的家里却总是阴暗的。
这是一部温情而不煽情的电影,起初或许你会觉得有些沉闷,但是看着看着也沉入片中,伴随着片中吉伯特一家的故事或感到,或欢欣,最终为片末展现的希望而会心一笑。确实,生活有时混乱的令人沮丧,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发现其中的温情与喜欢,寻找到不一样的天空。
欢迎关注公众号:关于电影两三事,ID:aboutfilms
德普年轻的时候莱奥纳多还是个傻小子,现在,他们俩同步了,莱奥纳多看着比他还老且富态,这是对岁月不饶人的最好诠释,德普在这里最美,莱奥纳多的表演天赋惊人
生活有时令人绝望,但我们依然可以发现其中的闪亮和温存,寻找到不一样的天空。不完美才是人生。
李奥纳多里面白痴演的真不错
Depp把Gilbert这个平凡的小镇青年演得宛如自己。质朴,真实。
永远也不要指望可以一把火烧光你的旧生活。
好电影。不是因为强尼德普,而是确实好。人生琐碎,情感真挚。
不得不承认leonardo比depp出彩太多太多了,leonardo真是个天才演员!!...and what's eating you...其实电影本身可以更简短和有冲击力些的
小李演技超赞,超过戴普
狗眼!我的狗眼!!!全片就看见他抱他,亲他,给他洗澡,为了脱他衣服而揍他,被他骑乘揍(唔噗!)…………他和他分别是强尼德普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当然,这真的是一部温情乡村家庭剧。
李奥纳多表演最好的一部电影
小李太厉害了,感觉他一直在努力退步。
天啊!leo!!演的太牛逼了!
苦逼娃与傻逼娃火烧老宅的故事
好不容易德普和路易斯都正常了一回,哪知是李奥这厢出状况
雋永溫馨的小品電影,看導演就知道,當時的李奧那多演的真好, 真是可愛極了!還有帥翻了的強尼戴普,那時候的演技就已經很棒了。
多年以前,小李演的是德普的弟弟,现在,努力一下我觉得小李可以演他哥
早在1993年,李奥纳多19岁时就贡献出让强尼德普都逊色的天才演出
年轻时代的Leonardo DiCaprio和Johnny Depp演技大赞!两位巨星未成星之前的自然演技融汇在这部电影中,虽然电影总体剧情较为缓慢,但是不能掩盖两位男主的强大演技。推荐!
鲸鱼妈妈、弱智弟弟、已婚欲女、殡葬员朋友、房车流浪女友。。。小镇生活like hell,非常的超现实主义~最后一把火烧个干净!(foodland和汉堡车,象征侵入“田园小镇”的工业势力。抱着超市买来的蛋糕被自己的boss——杂货店老板撞正着~怎个尴尬了得!)
他们那时候,都貌美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