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看到好多人说我误解了导演的意思,拜托,是你们想太多了好吗?我特地搜过导演和演员的采访,电影讲的就是两个精神不正常的junkies的故事,不信自己去搜。
看完第一遍我最大的疑问就是Isabel这个人物究竟是不是真实存在的。粗略看了第二遍后我才发现电影对Isabel的真实身份一直都有非常明显的暗示。
Greg是一个磕处方药上瘾的人,他可能还患有精神分裂等疾病,电影一开头在他开始嗑药时镜头转到窗外,出现了戒毒诊所的广告牌。
之后Greg被老板开除了,两人应该发生了小冲突,所以后来两人遇到时老板要同事去叫安保人员,而Greg却幻想自己误杀了老板。离开公司后,Greg在酒吧遇到了Isabel,Isabel告诉他Kendo是其前男友,Kendo的真实身份应该就是个毒贩。
老板“跳楼”后,两人离开了酒吧,两人离开的路上又出现了戒毒诊所的牌子,这也是Greg最后去的那个诊所。
两人去快餐店的路上,Isabel突然离开去跟车上的人搭讪,其真实身份应该就是个有毒瘾的站街女,为了有钱买毒品而去接客。
在接完客后Isabel闷闷不乐回到了快餐店来找Greg,两人身后再次出现戒毒诊所的牌子。
接客有钱了的Isabel赶快带着Greg去Kendo那里买了毒品,之后的两人都是高知分子的美好世界都是嗑药后的两人幻想出来的,两人参加的晚会什么的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是人们在举行游行,这一点电影里也早有铺垫。
药效过后,两人不得已回到了现实世界,毒瘾发作又没钱的两人走投无路,决定去找毒贩Kendo. 回到快餐店那里,Isabel和站街女们要辣椒喷雾,她们很明显是互相认识的。
分不清现实与虚幻的Isabel用抢来的车里的枪打死了毒贩,抢走了毒品。最后Isabel被警察抓获,Greg逃了出来,逃走后的Greg径直走进了前面一直铺垫的戒毒诊所。
从科幻片角度来看这部电影无疑是很失败的,它实质只是披着科幻外衣来讲了两个瘾君子的故事,而这个铺垫由戒毒诊所的广告牌贯穿了整个电影始终,其实电影的立意不错,就是剧本太单薄了,把一个本可以拍得更有意思的故事拍的如此无趣。
吸毒者,在虚幻的世界里,得到的不是片刻的愉悦和享受,这是我们很容易忽略的。假如一个东西,吃的时候有快感,然后很快快感就消失了,那么我们很难成瘾。
所以,电影其实展现了一个成瘾的世界。能够真正让我们体验到吸毒者为什么对毒品那么迷恋。主人公是个倒霉蛋,他因为失败的婚姻,一双子女都不在身边。事业方面也不顺利,因为他执迷于梦境,热爱绘画,所以工作不专心,被老板逮了个正着然后开除掉。又因为一时愤怒,一拳打死了老板。很明显他活在一个失控的世界,一个不属于他的世界(主宰的是别人,幸福的还是别人)。
就在他把老板挂在窗帘后窗玻璃前,然后逃离公司,来到对面的咖啡厅。他遇到了一个神奇的女人,她让他帮她拿到倒在厕所里的男人,夺走那家伙身上的蓝水晶(其实就是高纯度毒品)和钱包。然后她就可以用蓝水晶的能量控制世界:结果她那么一比划,主人公的老板就刚好从窗户上掉了下来,大家都认为他是自杀,主人公不用受到任何怀疑。而后,神奇的女人居然带着他,示范如何在滑冰场任意控制那些不喜欢的人摔倒。其实,很明显,她给了他毒品,然后引导着他进入一个“他自己控制一切的世界”。不仅如此,她还带着他进入一个纯粹的“真实世界”,用《黑客帝国》那种方式(大剂量吸毒后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但影片把它处理成有专门的负责人在连接处接待,需要从睡眠仓中醒来)。
那个世界,不仅美好,关键是高端大气上档次:那个世界非常干净整洁,到处都是天堂的模样。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是绅士淑女,都是智者,都是思想家,都是科学家。大家不用干脏活累活,每天做的事就是搞搞科研,研究一些比如把心灵环境投影到屏幕上,或者沉浸式体验“暗黑生活(其实就是我们现实世界)”并以此来获得“幸福感”(始终没有对比就没有幸福感)。而且在这个世界的获得感,就是创造发明,所获得的荣耀。
这样一来,他其实是她的爱人,他之前就是个伟大的科学家,而现在他的凄惨遭遇,仅仅是自愿作为她的实验小白鼠,去体验“虚幻的”痛苦世界,来感受“现实生活的幸福”。
正如,刚刚读到的文章中,阿西莫夫对人工智能带来人类毁灭的一种理解:因为什么活都是人工智能干,人类无所事事,失去了意义。假如人类身处这样的极端环境,要保持清醒,那么还得不时体验下人类没有获得解放之前的“蝇营狗苟”还有“不得意十之八九”。
所以,电影的构思相当符合逻辑。也真切地展现了为什么吸毒者毒瘾深重,就是因为他们沉浸在幻境中获得的“完美体验”:天堂般的环境,对外界完全的控制,无需承当任何责任,甚至承当极其高尚的使命。而这些都是现实世界无法给予他们的。
因为只要有毒品接力,他们就可以在那个世界里一直呆着。所以,在毒品断供的时候,如何急切地获得毒品,甚至不惜杀人,都“理直气壮”。
那么如何解脱呢?主人公因为自己的女儿,尽管神奇女人告诉他,那是虚幻的影像。但是主人公始终相信女儿的真实性,而女儿对他的关爱,即便父亲不仅没有来参加自己的毕业典礼,还消失了好几年,但是女儿没有放弃寻找他。因为即便在吸毒的幻境中看到女儿(其实应该是现实世界里),他才挣扎着从困境中醒来。
最终神奇的女人因为杀人被警方逮捕,而他则选择接受戒毒治疗,回到女儿身边。
因为直接面对吸毒后的幻境,真正让我们感受到吸毒者的问题,我们也自然能够理解导演指出的“用亲情,打破幻境,拯救亲人”的思想。2021/2/17
豆瓣真的是,区区几个字就算影评?
导演拍的是关于精神健康题材的电影,硬生生给分到科幻里去了!
当然,说科幻片也没错,因为其中长达几十分钟的片段,都拍的很像科幻片。
从一开始,男主想要续处方药,到后面被女主下药,还有广告牌的不断暗示,都能看出这是一部戒疗教育片。其中借以黄色,蓝色水晶呈现的科幻成分,给观众展现了吸毒或者精神病患者的精神世界。而且展现的科幻景物,实物,都在现实世界有具現,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其中部分感觉有点像《闪回》《死亡幻觉》的手法。
绝对是2021年上半年最佳电影之一,真不知道这么低的分是咋打出来的。光是那科幻部分做的动画就非常费神了吧!更别说其中于情节推动的社会性问题。另有,片中一直出现女儿的片段,寻找父亲,语言暗示,诱导。和儿子的行动形成鲜明的对比(ps:儿子对男主不管不顾的原因交代有点少)。一边是对吸毒或者精神病患者不离不弃,一边是不管不顾,放任自流。告诫我们对吸毒或者精神病患者,亲情是不可忽视,也不能缺少的。让我想起了《美丽心灵》这部电影。
总而言之,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精神教育片。真的不知道现在的豆瓣都是什么人在评分。……
这部片子可以说是21世纪的,或说疫情后的《骇客帝国》!
1999年的尼奥是自我意识刚觉醒但心智还不太成熟,自以为被动的、还需要反抗着外界时的状态;而在《极乐》里的格雷格则自己手握着选择权,他不是被迫害被操纵的,他因为想要逃避现实所以创造出另一个世界出来,他主动的选择了不再清醒。
尼奥是年轻的朋克的,格雷格是中年的消沉的,他们的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同时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不同的地方是一个被动一个主动。
影片中的格雷格,控制不了家庭破裂,于是躲进画画里重温家的温馨;控制不了身体不适,就逃往一瓶瓶处方药里;控制不了失业,索性想象出超能力。之后在那些寓意明显的“水晶”赋予的能量下,他最终得以逃离现世的一切,成功跳入他的极乐世界!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每个人都如草芥般渺小。没有人希望有贫穷、战争、苦难,没人希望有这场f**king疫情!但事实是任谁都无力阻挡。确实,头脑里的幻想,改变起来是最简单的。
“你必须要在这两个世界当中选一个”。不管是对于尼奥,还是格雷格。
这部片子场景朴素,视觉效果黯淡平实,但故事看着看着,会觉得脑袋里有种爆米花般噗噗炸开的感觉。
极乐,是一种心态,是很主观的感受。为了保护头脑中以为的这种感受,落魄颓丧的格雷格,面对所有他不喜欢的不愿接受的东西,都大喊着:这是假的!那样子就像高举着想象中的盾牌御敌似的。
片中女主有句话说,“你要体验过好的,才会懂得珍惜坏的”,格雷格说你说反了。
她真的是,说反了吗?
剧透。故事大纲(现实世界角度的版本)
首先要说明,整个故事和科幻完全不着边,虽然我也是被“科幻”这个类型给骗进来的......
男主药物依赖,估计是成瘾性药物(多次服药后,再要求补药被拒绝),已经产生轻度幻觉(钱包消失)。在被老板炒掉后发生了争执,臆想自己误杀了老板,并且伪造了现场(其实并没有发生)。男主离开公司,到常去的酒吧喝酒,这个时候遇到一个毒瘾女(女主),女主借助男主的药物成瘾幻觉,伪造了一些能控制周围事物的假象(女主应该是广撒网,这次刚好碰到男主也有幻觉倾向),然后诱骗男主把厕所里毒贩的毒品偷来,之后又趁机把毒品(黄水晶)放入男主饮料中,男主喝下毒品产生幻觉,看到老板的尸体坠楼,解决了他被追究杀人的问题,于是男主开启了与女主一起的幻觉生活。
在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黄水晶毒品作用减弱,感觉开始不那么美好,此时女主提议升级为蓝水晶(劲儿更大),于是两人用鼻吸器吸食了蓝水晶,产生了更美好的生活幻想(高知人群的上层生活,男主曾经幻想的生活环境——绘画,在这里都变成了现实),在药效逐渐过去之后,美好幻想逐渐崩塌,他们又回到了现实(大雨淋湿两人,其实他们一直在长椅上,处于迷幻状态)。此时为了再次回到蓝水晶的美好幻觉中,女主带着男主抢夺车辆,枪杀了毒贩,抢夺了蓝水晶,逃离后准备嗑药,但是此时被警察追捕,他们逃回了起居场所。男主因为嗑药不深,现实记忆中的女儿还在吸引他重回现实,他放弃了嗑药,这时女主吸引了警察、磕了药;同时男主逃走,回到了戒毒所,正常之后见到了女儿。
评论:
药物成瘾之后,人类的意识开始不反馈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况,而是开始按照人类的愿望去扭曲和塑造想象中的幻想,来满足人们的需求。此时在吸毒人的世界中,真实世界混杂着幻想;当进一步更强烈的致幻药物使用之后,幻想世界多于真实世界,这部影片比较准确地反映了药物成瘾者的感受。
歌名:勇敢说不(拒绝黄赌毒)
导演:俞伟祖
词:步博
歌词:
风雨的洗礼
我从不怯步
再多的挑战
我从不认输
就算孤独和无助
一定要闯出
再难再苦再迷路
拒绝黄赌毒
啦 啦 啦 啦 ……
拒绝黄 拒绝赌 拒绝黄赌毒
精彩的舞步
靠自己领悟
男儿的志向
比谁都清楚
默默承受的付出
累计你幸福
不管代价怎么估
拒绝黄赌毒
啦 啦 啦 啦……
拒绝黄 拒绝毒 拒绝黄赌毒
啦 啦 啦 啦……
拒绝黄 拒绝毒 拒绝黄赌毒
啦 啦 啦 啦……
拒绝黄 拒绝毒 拒绝黄赌毒
拒绝黄赌毒。
想了一下,还是愿意给这片子完整的4星,后劲也是很强。太悲伤了,不仅是里面的角色,还有这部电影本身。从《另一个地球》到《I型起源》再到这部《极乐》,导演在悲伤的气氛和情绪的塑造上每次都能与我产生极强的共鸣。
有些人疯了之后整个人都开心了很多,有时发疯能使一些人得到解脱
这是个讲junkie决定come clean的故事吗 Mike Cahill的个人风格还是很突出 跟I Origins一脉相承 用科幻超英的类型外衣包裹了一个重新拾回生活中美好的内核 但叙事和表现手法甚至selma hayek的角色没有很好的融合到一起 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如果是从科幻角度解读,我给满分
Salma Hayek真的已经不适合这个角色了,不管是扮相还是表演方式,都让这个味同嚼蜡的故事雪上加霜。
很可惜的一部科幻,主旨挺好,缺乏好的执行。这个拍过《另一个地球》的导演,绝对不会只是拍一个戒毒片,其中对于真实与虚幻的探讨是很深刻的,只是拍得太迷糊了。先说说我理解的科幻故事线:未来人们不再为生活劳苦,有更多的时间金钱想干嘛干嘛,但却失去了“幸福感”,于是这对科学家夫妻就开发些新奇玩意,女博士搞了个“脑盒”,就是神经接入式体感“模拟人生”,弄个“冷灰色调世界”,给男主一个离婚失业的卢瑟人设让他苦不堪言,然后女主也进入剧本扮演“先知”告诉他“黄水晶”开发超能力,“蓝水晶”紧急退出~男主玩爽了之后“回到现实世界”,“顿悟”世界如此美好,大屋泳池泡澡,美女香槟葡萄~可为什么老有一个自称自己“女儿”的“黑妞”找自己回到那里?到底何为幻何为真?画面拍得极含混,所以更多人会选择相信“毒瘾致幻”这个结局~
我覺得這部片應該叫《上勁後的世界》 說是科幻片 其實很真實 在你工作上的不利 情場上的失意 種種不幸時 遇上了錯的人 碰了不該碰的東西 也許一時極樂 但終將回到現實 因為愛你的人在那裡等你 遠離毒品珍愛生命吧
反毒品片
6.5/10,讽刺的是,电影中的两极世界真实的存在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
戒毒片
塞尔玛海耶克已经变成油腻大妈啦
沉浸式,大型沙盒RPG网游。参考影片《阿瓦隆》
重看一遍才明白 原来讲得就是两个junkies的故事 rehab的牌子多次在电影里出现 整个电影与科幻无关 由快餐店那一段可以看出来Salma演的角色其实是一个站街女
齐泽克老师成就了全片。
原来是i型起源导演的……看着为什么有股莱姆未来科学大会或是pkd那种类型的
这两年看过最牛逼的电影之一
小巧完整的故事,但科幻味和現實性都有點弱。
又一个嗑药磕到异世界的故事,唯一亮点是曾经在现实中尝试自杀的 Owen Wilson 和故事角色有一定互文?溜冰场大屠杀是直接抄袭《泡沫人生》吧?行星开发人类齐发财啥的也是尴尬,居然还能请到齐泽克作为全息幽灵出场吹两句牛。这导演拍的几部所谓科幻片,大概就是把新世纪迷幻风的东西炒下冷饭,不太行啊
太难看了,中年危机又一部,怀疑编剧是磕了药嗨完之后又痛苦,想戒毒又下不去手,在这么一种晕晕乎乎的氛围中,干脆编这么一部电影出来,剧情毫无可信度,没有任何逻辑,也感受不到真实的痛苦,太自以为是了。PS:亚裔药贩子是钱信伊啊,我一眼认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