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宴之歌

正片

主演:艾玛·汤普森,艾伦·瑞克曼,Andi Soric,肖邦·哈里森,约瑟夫·朗,Georgina Sutcliffe,Christopher Grimes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剧照

午宴之歌 剧照 NO.1午宴之歌 剧照 NO.2午宴之歌 剧照 NO.3午宴之歌 剧照 NO.4午宴之歌 剧照 NO.5午宴之歌 剧照 NO.6午宴之歌 剧照 NO.13午宴之歌 剧照 NO.14午宴之歌 剧照 NO.15午宴之歌 剧照 NO.16午宴之歌 剧照 NO.17午宴之歌 剧照 NO.18午宴之歌 剧照 NO.19午宴之歌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午宴之歌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他”(艾伦·瑞克曼 Alan Rickman 饰)是伦敦一名默默无闻的图书编辑,经历了写作生涯的惨痛失败后,只能在工作之余写写诗,一边唾弃着他平淡无奇的工作,一边为曾经的失败爱情心怀遗憾,渐入颓唐中年。  “她”(艾玛·汤普森 Emma Thompson 饰)是“他”的 旧情人,离开他之后嫁给了一位极负盛名的作家,在巴黎过着光鲜滋润的生活。  分开15年后,两人再度相约在以前常去的餐厅共进午餐。满怀期待赴宴的“他”却发现,餐厅已面目全改,曾经熟悉的一切无迹可寻。“她”依然亮丽,却少了他记忆中的样子,食物依旧,话题却不尽人意。这一切只是他沉溺诗歌的幻想,还是他真的已经随着那老去的一切被遗弃了?  本片改编自克里斯托弗·里德(Christopher Reid)的同名叙事诗,诗人携该诗于2010年获柯斯达文学奖(Costa Book Awards)“年度代表作”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人生五个相扑的少年1992禁婚令裂痕第一季王子复仇记美眉的野心衣袖红镶边耶尔玛夺命营救雾都孤儿1968刺猬的优雅新世界电影版你不是诺米一起单身第二季奥斯汀与艾丽第三季大杀特杀魔法师第二季南极大冒险龙兄虎弟粤语南方黑暗之星:H.R.吉格的世界绝爱嫉妒的女孩律政英雄 新电影版生存直播

 长篇影评

 1 ) 句句有力

Now, according to my logic, the Eurydice that you're trying to rescue with your brave little song must be yourself, your inner self, your soul.

But you've not been in touch with that in your entire life, which puts you in a hole, strategically speaking.

And who was it dumped you there in the first place?

The kidnapper i was talking about whom i can now reveal to be the Lyric Muse, who should have left you alone to work out your problems in some healthier fashion, and not led you on, not made you confuse poetry with therapy.

It's not just that you're stuck in the past.

You're stuck in your poems which have their merits. They're nicely written. They're clever and so on.

But they're misconceived, false, hollow, wrong.

You should never gone there. Yet you did. That's the catastrophy.


Ever the escape artist, ever the clown.


特意从巴黎跑来吃一顿午饭的女人,说这么些话是为了讽刺还是责骂么?

Emma演的真切,Alan对的自然。真实生活的结尾,往往如此。



 2 ) 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犹旦暮

用了这句词做题目,苏轼一生作品甚多,我喜欢的也不少,但是只有这两句,我觉得自己永远需要反复咀嚼,才能期待在某一个瞬间和它背后隐藏的心情相遇。

另一个原因是江南的同名卷首,2006年5月,我在高考前读到这篇色彩清丽的文。事实上整部午宴之歌给我的感觉和这篇文也极其接近,我脑海里不断回响它的某些字句,和AR独有的念白重叠在一起。

先要赞一句AR的声音很适合这首诗的氛围,唇齿间摩擦的音节如同大提琴的弓在琴弦上来回,弥漫开一片厚实、温暖的光芒——略略泛黄的,有着旧时光独有的、微微发苦的香。

这是一个失意的老男人的故事,一个事业和爱情上都很难说是成功的老男人十五年以后突然某根神经搭错了想要找回点儿旧时的感觉,于是他写了邮件约见自己的旧情人,那个女人离开他以后嫁了一个远比他要体面的作家,戴精致的金手环,友好而有分寸地对餐厅的年轻服务生微笑,刀叉碰在盘子边缘发出令人愉悦的轻响。某个瞬间她伸出手去摩挲他的手,即使经历了15年时光,她的手依旧纤细柔软,只是多了些细小的皱纹,而他的手却发胖、饱经风霜。经过15年我们重聚,我的鬓角已经花白,我的脸上有了岁月的刻痕,我的眼睛已经混浊,再难看清你的模样,你或许还能随着当年的音乐起舞,而我已不再能逐你的舞步轻唱。

何必再叩我的心呢?我的心已是朽木。

而那个女人,她温柔、优雅、知性、善良,她对文学和美食都有着独到而优秀的品味,她在适当的时候谈论这些话题,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不会有任何不自然的感觉。

可是……

她不懂坐在她对面的那个男人的心。

她谈论那个男人的诗歌,那个男人的生活平凡而无望,在狭小逼仄的办公室里对着无止尽的文稿,使用一支简陋的圆珠笔,穿一件起皱的外套,没什么钱,甚而他的缪斯也弃他而去。女人知道这一切,或者说她的睿智足以让她在这段短暂的交谈中洞察这一切,她真的读懂了男人写的那些诗,其中的每一个意象、每一个人物都有着特定的意涵,因为她有着那么好的鉴赏力和文学修养。她是认真读了那些诗的,我们知道,男人也知道。

可是,她读懂了一切,却唯独没有读懂那些诗背后一颗逐渐老去的心。那个男人曾在巴黎的街道上她的房门外徘徊,却始终没有勇气去按响门铃,鸽子在巴黎的天空下四散飞翔,而他转身离去,巴黎的风吹动他两鬓的白发。他为一次午宴而欢欣,本来已经衰老而尺水不波的心略略泛起涟漪,他翩然出门,一跃来到伦敦的街道上,在那里邂逅弗吉尼亚·伍尔夫和T·S·艾略特,他穿过成群的游客,抄一条小道,步履轻快如同年轻人,我想甚至他会觉得缪斯女神的光辉再度照到了他的额头。

但是她终归不懂。他在饭桌上用流水般的语言描述他的自传,而她说自己的近况,巴黎很好,丈夫要出新书了,一切都遵循常规,没有惊喜,没有想象中久别重逢的温情脉脉,不,或许本该有的,是因为男人的笨拙抑或是放不下的骄傲而使一切都付之东流了么?对于重逢,我们怕的不是爱或恨或“纵使相逢应不识”,我们怕的是平庸。你好么?我很好。巴黎好么?美妙的城市,你也该来玩玩。你丈夫呢?他很好,而且也问你好。对话还在继续,但却是无意义的,当事双方的心不在一个宇宙空间里,他的目光游离,他的意识超越光速在另一个空间去追寻她远去的影像;而她认真地对待当下这场对话,只是老友叙旧而已,难道不该谈这些么?生活中的琐事,平凡的点滴,这些她觉得很重要的,却恰恰让他深恶痛绝。

我想男人应该是厌弃着自己的,无名编辑,写几首没什么人看的诗,工作环境让人窒息,厌倦现实而沉湎于过去——典型的一无是处。他想通过一次午宴找到一点旧日的光芒,然而从进入那间餐厅,看到服务员陌生的脸和礼节性的微笑时,这一切就都已花落水凉。

 3 ) 不如叫失落之歌

1.面对平凡的现实。能力与理想的差距,成就了平凡又带有落魄的人生。又因为心怀,或者怀过梦想,所以不能心甘情愿过这样的生活,因为能力不足,所以只能自怨自艾。这就是现实的失落。
2.面对曾经盛开却又不能拥有的感情。Found a treasure and threw it away。本应是自己的,却被别人抢走,而自己竟然放任他人抢走。感情的失落。
3.演技。为什么能让我看别人一个落魄小编辑吃一顿饭,听他内心这些自怨自艾的话,忍受他的无所作为。只因为男主的演技。其实,看你的眼睛,看你的嘴唇,看你的双颊,就足够了。

 4 ) 相见不如怀念

睡前看了这部短篇《午宴之歌》,接下来仿佛整晚的梦里都是关于这部电影,醒来后再也无法入睡,所以干脆爬起来把由此引发的感触付诸于文字,于是有了以下这篇观后感。

影片一开始,那独特的旁白便深深吸引了我,它细腻的捕捉到了男主人公每一个细微的心理变化,并用精准而富有诗意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从影片开篇的铺垫已经能猜到电影的主题,男主人公来到十五年前最爱的一家意大利餐厅,原本想找回藏在心里多年的记忆,而却发现很多东西已然物是人非:餐厅周围的街巷,内部的装饰,忙碌的服务生,用餐的客人,桌上的桌布,以及简易的菜单,所有这一切看起来都是如此陌生。对着满屋子陌生的男男女女,他不禁感慨:“时间虽如白驹过隙,对这群充满生机的年轻人而言却如此悄无声息不为人知……”

在我们的生活中何尝不曾遇到类似的场景——当你来到某些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地方,虽然多年未达,却在梦中常常神游至此,但看到眼前的景致,你不得不感慨时过境迁,在你的记忆里它永远是那个样子,而在现实中却一点一点被时间改变着,直至面目全非……每当这样的时候,你会发现,它的变化带给你内心的震颤,要远远大于那些不变的——或说你以为未变的带给你的惊喜……

随着女主人公的出现,这种物是人非的陌生感便继续升级——“熟悉的唇唇相依,却还有些什么不同。每处变化,都使他的记忆越发清晰。”她的相貌变化或许并不大,但当她开口称赞这间餐厅的变化,并称之为“改进”时,着实刺痛了他的心——她竟然对那些他难以接受的改变表示欣喜,这一细微的意见上的冲突让他感到不悦,甚至有些气急败坏。其实这一细节已经暗示了后面更多的冲突,也揭示了造成后面的尴尬和悲伤最本质的问题:She was moving on, but he was still there ——她已经随着时间向前行,而他却始终被困在过去,或者更确切的说,困在自己的回忆之中。

然而这只是开始,因为这一差异,接下来所发生的一切更加让他更加感到心痛。他所期盼的在经历了多年之后仍然留存在感情中的温存,逐一被打破。这或许是最让人绝望的事情:朝思幕想的人就在眼前,你们之间只有一张桌子的距离,然而四目相对,你却感觉到她如此遥远,前所未有的遥远。因为这距离不是空间上的距离,而是时间上的。

由此,他们的谈话很难谈得上投机,这一切对他而言似乎是那么的难以接受,于是他将对她的依恋转化到对杯中的酒。“酒与舌之间有一种亲密联结,一种强烈的相互吸引,它们彼此互补,它们深切相爱。当两者相遇时,瞬间产生出极值的快感……”于是他渐渐喝醉了。于是后来的情形越发不可收拾,原本期待多年的一场会面,竟然以如此悲惨而尴尬的方式收场。

影片的最后,那已经年迈得让人几乎辨认不出的餐馆儿老板Massimo,为整部片又增添了几分戏剧性。他的变化仿佛也同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感情一样,变得面目全非。

不得不赞叹导演对男主人公的情感细致入微的而又极其到位的把握,将其心情的跌宕起伏、期盼与失落表现得淋漓尽致丝丝入扣。倘若早知道这样的结局,大概他一早便不会发出这样的邀请,约她见面。两人早就说好不再回首往事,但他禁不住诱惑——来源于美好回忆的诱惑——而主动约了她。对于已经翻过那一页的她而言,这不算什么,于是便欣然接受邀请,并能够在席间表现得足够优雅得体。而对于他而言,就没那么容易了,他始终沉浸在过去中,或说他自己营造的世界中,走不出来。有谁曾经说过,最美的爱情其实是一个人的故事。对此我表示认同。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没有两个人的冲突,没有人会冒出来打破美好的意境,没有在对方说出不尽如人意的话语时带给人的刺痛,没有爱情变质带来的失落,有的只是基于某个人所产生的美好想像,而这种想像——只要想像力够丰富的话,可以无穷无尽。因此——在看过这部片后再一次得出的结论:相见不如怀念——让那些美好的过往永远埋藏在心底,而不要轻易拿出来将它撕破。

 5 ) 《午宴之歌》剧本分析

简介:
<The Song of Lunch>改编自Christopher Reid的代表作,获得2010年Costa文学奖“年度代表作”奖的同名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位图书编辑与多年未见的旧情人在曾经约会的餐厅见面,虽然他极其怀旧,但老地方已物是人非,两人聊天也并不投机。他努力克制自己,掩藏自己对她念念不忘的事实。餐厅人去屋空后,他在角落的餐桌旁出乎意料地看到了一张陌生而熟悉的脸:十五年前他们曾经熟识的餐厅老板。

      本片是以爱情为主的现实题材,改编自长篇叙事诗。中年时的怀旧之情以及往日恋人再见,这大概已经不新鲜了,但本片用极其意识流的手法用一顿多年后再见的午餐表现了旧爱无法重合的过程和人事变迁,并且在最后用一个回忆中的配角一笔点睛,让人意外并且慨叹。

      这是一部用来在国家诗歌日播出的电视影片,由BBC制作。兼具着传播文学作品的意义。其主题在于表现旧爱与现实不合时宜,以及时过境迁之后男主人公对旧事物的怀恋。类型为以爱情为主的时装戏,全片从一开始男主人公的叙述就是怀旧并且有种对生活的无奈,这其实也是源自生活所赐。本片风格看起来比较文艺,充斥着大段的第三人称叙述与男主人公内心独白。通过这种风格来展示文学文本无疑也是非常可取的。人物的叙述与独白完全取自原著,比较忠实于原著,而同时也删减掉了一些不那么适合影像化的句子。Christopher Reid的语言生动准确地直击最细节的部分,并且十分犀利,带着些自嘲的幽默,充满趣味性。因此,虽然有大片独白,并不会让观众感到太过晦涩或难以接受。整个剧本的走向趋于平缓,并没有太多的跌宕起伏,毕竟只是午餐前后的时间区间,着重描画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

      这个故事的前提是男女双方皆已有了各自生活,女人已婚,男人却怀着一颗敏感多疑的心念念不忘。男人发邮件给女人约了这样一顿重要的午餐,女人欣然应允。这些都是重要的背景,但片子却未过度着眼于这些,将重心放在男主人公内心细微的观察和每一纤维思绪的飘飞。

      作为影片文本的诗歌是非常重细节的还原甚至是有些神经质的,因而电影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仿佛喋喋不休的中年男人在和自己的潜意识努力搏斗。记忆中故意模糊了是谁开启的这场相会,是他,而他却更愿意记做是她。他观察她像观看一株多姿的植物,除外观外还揣测心内变化了多少,在她那里是否有些情愫一如往常呢?

      在午餐的过程中,从她的出场开始是有种轻松的氛围,但是随着谈话的进行以及内容的深入,气氛开始变得紧张起来。从点餐开始,二人方式迥异;然后喝酒、谈论现在自己的情况。他言语间充满了自嘲意味,这正是让她有点愤怒的地方。到了菜上好时两人互品菜色,此时气氛微缓,他们又仿佛回到了分手前耳鬓厮磨的美好时光。然而他的不专注,直视她迷人的手腕以及另外一位年轻女服务员,这又让她难以忍受。最后她谈论起的是他的诗歌,这变成两人最无法调和的矛盾。他虽然以种种自嘲开脱,但作家的尊严和解释的权利都欲凌驾于她的评论之上。他以为她能懂,可到最后她开始以此为缘由指责他的生活状态以及写作目的。尽管他已经喝到有点醉意,在这一点上却是非常认真并且不容置疑的。

      他借着醉意去了厕所,却意乱情迷地想要找到那位年轻女服务员并向她求婚。他走到了屋顶,却昏睡在了那里。待到醒来后,意识已经略为清醒的他飞奔下去,却发现已经是人去店空。她付了钱,已经离开。男侍应将包递给他。就在他准备离开之际,蓦然发现在餐厅
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小角落,也有一位男人在独饮,死气沉沉的面容。他思量之后才想到,原来这就是当年餐馆里炙手可热的老板,Massimo.

      Massimo这个人物第一次出现是在男主人公回忆过去时,而Massimo这个名字也是片子里唯一出现的一个确定的角色名字。对于男女主人公,始终未提及姓名,连片尾字幕都只打出了“He”、“She”,更不用说两位服务员和旁边坐着的“noisy boys”了。但相反的是,只对人物姓名做出了省略,相较之,在午餐这个大主题下,对食物却是娓娓道来。不仅告诉观众他选了哪种红酒,连价格都跃然纸上。但对于主题而言,确实食物的细节远比人物姓名重要。再说回Massimo,男主人公的回忆中已有陈述,这个十五年前在Zanzotti’s餐厅呼风唤雨的老板。那时一切充满人情味,Massimo会亲自出来招呼客人们。男主人公称之为“他和他的海盗们”,那真是美好时光。因此,这个人物象征着过去的美好,同时在片尾出现在已经人走店空的时刻,对比往日,同时投映在男主人公心中。往日的雄心豪情、一手遮天与今朝的孤寂独饮。透过Massimo的现状让人对命运的变迁浮想联翩,他又是如何经历这些年,现在又碰巧也回到故地来追忆过去呢。他们两人间有种相似的衰落和哀怜,或许对酌更好吧。

      男主人公是个已经跨越了中年的怀旧人物,仍梦着往日的梦不放,因而现实反像他游离其中的梦境了。他心不在焉,思绪到处游走。他曾经到巴黎找她,就站在大门口只差一步之遥,却没有按下门铃,他随着一群飞起的鸽子被唤醒到现实,彳亍着离开了她的住处。但是在她面前他又在努力掩饰,以自嘲来讲述所有故事,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女主人公是清醒、理性,并且懂得节制的。从两人的性格上形成一种对比和冲突,即从前两人相互的认同感已经不复存在。虽然互相品尝菜品的时候气氛缓和冲突弱化,但这并不持久。而且两人的境况已经大不相同,用成功来形容她大概是足够的。而他呢,碌碌无为么,至少是在空耗着度过每天。也写些抒发忧懑的文字,到最后结果讨得了她的追问。

      刚开始的冲突表现为:对餐厅的态度。他处处不中意,甚至看起来像是在有意刁难侍者;她却非常知足,认为还不错,并且劝他别生气。在他眼里她似乎也没怎么变,每一处举止都有旧凡例可参考,每一句话都像从前那样直击内心。继而冲突发展为她为他的心猿意马,思绪游离而愤怒,并且第一次离席去卫生间。他们最后谈论的焦点落在了他的诗歌上。答案很明显,她并不喜欢他以此将生活中的不顺用这种方式演绎的结果。她批评它们无意义,这让他感到受到侮辱般难忍。

      在要了两次酒之后他开始发些诳语甚至唱了几句歌儿,然后他去了卫生间,再回来时餐馆几乎已经空了。他的近乎醉的状态更加重了其内在和外现的不一致,好像游离的两个灵魂。如果非要说出剧情疏漏的话,首先应该是关于酒的。要了第一瓶,第二瓶红酒,仍觉不够,又要一小份Grappa酒。尤其是在要Grappa之前男主人公应该已经认识到自己有点醉意,这里的动机不太明确。另外一点就是,他去到卫生间之前向邻座几个吵闹的年轻人中的一个送去了一个杀人般的眼神,但此前叙述中并未明确提及他对年轻人高谈阔论的反感,这里也并没有作其他解释,因此作为一个小插曲,与前面的对应并不太好。作为醉意的表达,他清醒的陈述又显得不合时宜了。

      总而言之,这部片子具有鲜明的文学特征,虽然情节性不强,但人物心理刻画出色,角色性格突出,作为一部以电视为载体播出的影片,效果还是很棒的。而且重要的是,它将文字以影像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且独具风格,实现了传播文学内涵的目的。这实在也是值得赞赏的。


(2013春故事写作结课作业,写到3k的人们我是被你们逼的【怒)

 6 ) 午宴不成歌

  因为哈利波特中的斯内普教授,开始迷上Alan Rickman,因为迷上Alan Rickman的声音,开始看更多的英国电影。似乎大部分打着“英国制造”标志的电影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沉静,一如英伦淑女绅士见面时的点头致意,再浓烈的情感也多半只保存在一个人心中,隐忍而无声。《午宴之歌》在众多英国电影中可谓代表了典型的英国性格。但将【电影】这张名片加之又略微牵强,因为它只是一部45min的drama。取材自Christopher Reid柯斯达(costa)文学奖获奖诗歌,用制作者的话说,它展现了“Christopher Reid的全部智慧,诡计和人道”。这话的确是句一针见血的概括,由百分之八十的诗朗诵般独白支撑起的45min,细节的描摹可以精致到变态,跳跃的思维亦是一种冷静的神经质。

  这并不是一个复杂的故事。男主角——天命之年却庸碌的无名编辑— —在昔日的餐厅约会15年前旧情人的一次午宴。一如那句烂俗的情话:分手后,你是不是过得比我好?15年后的女主角,贤妻良母,养尊处优。于是本应互诉衷肠的午宴变成宴无好宴的闹剧,只能以男主角的狼狈仓皇而黯然收场。而两位老戏骨,Alan Rickman和Emma Thompson,绝对称得上英格兰国宝级影星,虽然演的只是连姓名都不知道的“他”和“她”,从眉宇到嘴角的不着痕迹,讲述关于时间与情感的哲学命题。

  不得不承认,诗化的影像总是太过细腻而凌乱,连看两遍《午宴之歌》,能让我记住的都还是只言片语的画面。

【His trusty blue pen can snooze with its cap on.】
这是个颇有点“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句子,画面里的他脚步匆忙而不急促,满心渴望辉映故作姿态的矜持,还有那么一星心虚的惶恐,仅凭这点,他绝对不是个可爱的老男人。

【How long has it been? Five years? Six years? Ten? Fifteen.】
光阴似流水这话不假,Massimo和他的pirate crew连影子都找不到,从前熙熙攘攘的意式餐厅如今整洁的更像医院,面无表情的侍者更像看惯生死的医生护士。他想要一份酒单,面无表情的侍者直接翻到纸张粗糙的菜谱反面。一开始确实有些讨厌老男人的矫情,转念又觉得凄凉,15年光景已经把过往的情调侵蚀到仿佛一张薄薄的菜单,上面写满毫无温度的快餐名字。

【He commands-nice word-a clear view of the entrance, lit contre-jour so that each new arrival, new candidate for his notice, appear to step from brightness to bathos with an tacit apology. Sorry I’m not…】
不过他还是在嘴唇与红酒的亲吻中错过她从阳光走进阴影的瞬间,于是他惊惶、手足无措。像个孩子,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等待露天演出,然后突然来了一场倾盆大雨。他们点菜,他照旧一脸厌烦的开始抱怨,而她则更圆滑与老练的请求侍者为她推荐。他小心翼翼让她高脚杯中的红酒与自己的持平,他们像从前一样互相品尝对方的午餐……他透过酒杯和红色的液体,偷偷望向杯底,那双藏在他心底的“精灵之眼”。

【Skulking at dusk in her prim grey square, address folded in his raincoat pocket, with no real intention of ringing the doorbell, yet unable to depart. Until the horrible shock of the pigeon, an entire flock rising at some scare into the diminished light, like a thousand umbrellas simultaneously opening, and tell him to go.】
他称这是生命里唯一一次“疯狂”,当巴黎的街景渐渐湮灭在暮色中,脑海里挥之不去一个想象的、被细密的雨打湿肩头,睫毛间夹着水珠,倒映眼神中落寞与无奈,最终踽踽独行在陌生的街区,游离而空洞。承认这是整部电影中我最爱的一分钟,灰白喑哑的色调,安静的钢琴一个音符一个音符闲逛,时间黏稠到几乎停滞,或许真的停下了最好,这样他就可以伫立在她的窗前,一眼万年。

  作为一个理想主义的观众,我没法记住他和她的争吵,太过杂碎而现实。或许人到中年,浪漫就变成了奢侈品,即便是15年未曾谋面的爱人,她也会毅然宣称自己的手腕已经有了主人。她埋怨他精神涣散、话语刻薄、心智消沉,可她自己又何尝不是?为他多看了女侍应的玲珑曲线忍不住发起牢骚,纠结在他的回忆录里她是怎样的角色。之于他,是缺失家庭感而精神上歇斯底里的老单身汉;之于她,是衣食无忧但掩盖不住岁月带来灵魂衰老的中年女人。总之,他和她都不可爱。

  犹然印象深刻结尾那个面无表情,呆滞的坐在打烊餐厅里行尸走肉一遍的那个人,Massimo,十五年前他还是觥筹交错间穿梭如鱼的店老板,十五年后已然脱了人形如同灵魂被抽离身体。相比之下,他和她,是不是也算命运的幸运儿了呢?电影名为《午宴之歌》,中国亦有古话“无酒不成席”,只是他的两瓶红酒与一杯白兰地,并没有让十五年来的故事化作从喉头缓缓滑向胃里的一缕温润,也没有浓烈到引爆一切、吞噬万物的助燃剂,而是愈沉愈无味,愈久愈嘶哑,直到呕哑嘲哳,颓唐而残破,唱不出一首完整的歌……

 短评

他不确定究竟是意志力还是红酒的作用,老狗终究还是不情愿的服从了,缩回它孤独寂寞,气味难闻的小窝,沉入另一个冗长的梦中。

3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终极银幕情侣档,就是AR+ET

4分钟前
  • Mlle.61
  • 推荐

诗居然可以拍成电影,太神奇了。人真是复杂的生物,就算面对面坐着的两个人,其实也各有各的世界,沟通实在不易。

5分钟前
  • 灿烂千阳
  • 推荐

费那劲拍电影做啥,直接录成有声读物不是更好。

7分钟前
  • 菖蒲河沿
  • 还行

这两只怎么不管到哪儿都这么来电

10分钟前
  • 伊蒂克
  • 还行

多么精致的故事,多么成功的改编,多么过瘾的对手戏!

12分钟前
  • 安迪·张不正经
  • 力荐

感性优雅,冷静又舒缓的旁白,意犹未尽。老戏骨对决,好有味

13分钟前
  • 彌張
  • 力荐

英伦的靡靡口音绝对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听着Alan Rickman的旁白,几乎可以将人融化。Christopher Reid的叙事诗耐人寻味,两位实力派的演技同样让人惊艳,一部几乎完美同时又很无聊的电影,除非你感性敏感热爱诗歌。好吧,也自恋一回,我想我是。★★★★

1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诗很好,兴奋和期待开头,难堪和沮丧中场,怅惋收尾。改编真特别。想想这的确是最合适的改编方式。"cajoling english, caressing french".

19分钟前
  • 苗儿
  • 力荐

"but he might have died and be returning as a ghost." 15年后,你约到了曾经的亲密恋人,你们在老地方共进午餐,你压抑着、遐想着、冲动着、尴尬的遮掩着,试图在她眼睛里找到一些过去的影子,但最终确只能承认:爱如云烟。

20分钟前
  • 7酱™
  • 推荐

两位是演技的保证,艾玛头一次如此美丽。

25分钟前
  • 凌奥幸
  • 力荐

妈的 为了这俩人 我直是生肉也要啃了

30分钟前
  • kiminimuchu
  • 力荐

我喜欢这种絮絮叨叨的电影。

35分钟前
  • 珍珠大爷
  • 推荐

Christopher Reid 的好诗啊,很喜欢这个调调

39分钟前
  • Cedrick
  • 推荐

太棒了,这两人放一起绝配啊~AR是神啊~

42分钟前
  • aicbgyihai
  • 力荐

擦 明天就播了啊 有爱的逼逼西啊!诗歌改变成电影电视 创举!!AR磁性的嗓音就着苦逼的银生显得格外地沧桑且深沉!Emma婶一改Mcphee的扮丑 回归了优雅!绝对的Amazing!

43分钟前
  • 考拉赵小胖☂
  • 力荐

但凡未得到,但凡是过去,总是最登对。

45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斯内普磁性的声音让人难以自拔 细细长长的生命之河 怀念过往 或 许真的不快乐 却又能够让浮躁的心安静下来 真快我们在老去 四周的亲切的事物都已消失 一切都是物是人非一切也都改变 或许我们真的不应该来赴这场午餐之约 只在夕阳缓落的傍晚在记忆里 一遍又一遍重温和你走过的美好

46分钟前
  • 炑玉
  • 力荐

女人喜欢的老男人和男人喜欢的老女人

49分钟前
  • Mumu
  • 力荐

AR的表演课,ET负责喂招。电影的发明让illusion和reality变得不再泾渭分明也没有道德评判,可是电影工业却朝着消解现实一路狂奔过去。但它应该是这样,未完成,不彻底,混沌又有照见人心的真实。想到叶芝的饮酒歌:当我们还未老,未死,我举杯,看着你,叹息。

51分钟前
  • 北溟鱼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