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无论在西方还是我国都在八分以上,这实在让我吃惊。谨慎地说这片儿一点儿也不get到我。
古龙曾有部武侠小说,叫《流星蝴蝶剑》,里面刻画了一位可以呼风唤雨的江湖大佬,有一个情节是:江湖大佬遭小人暗算,危在旦夕,从暗道偷跑,他逃到一条暗河边,河边有条接应的船。问题是,这条船知道这一天这一时刻有人会暗算大佬而专门在此等候吗?不,事实是,船和船夫不管有没有人暗算大佬都会一天到晚等在这里,一直等到船夫死。也就是说,一个船夫这样的小角色都会心系大佬的安危,死心塌地地尊从大佬的意志,用自己的整个人生来换取对大佬可能的服务。可见大佬的威望之高,对人的影响之强。
但问题是,这样的事情有可能发生吗?这个船夫不是人吗?没有人的七情六欲吗?不会累吗?不会烦吗?不会怀疑吗?不会变心吗?大佬到底使了什么手段让他成了一个机器人,程序设定一般坚定不移地尊从大佬的意志,以至于主动承受大佬也许永远也用不上他使他一生没有意义的风险?
古龙没有写清,至少没有说服我。他只是用这种情节刻画大佬神一般的影响力或说威望。
类似的情节黄易的武侠小说中也有。黄易描写美女经常用到一种套路,叫做“古井不波”却心旌荡漾。常见的情节是有一美女出场,本来修为极深已至古井不波之境的老僧见到此美女忍不住心旌荡漾,以衬美女之美。但我经常想:若真是枯井一口又怎么生出波动呢?所以是美女之美战胜了老僧的百年修为还是老僧本就是人老心不老,欲望强压如暴晒的干柴只等一点火星呢?反正黄易没说服我。
这部电影对马修饰演的米奇的刻画用到了相同的套路:人精明极点,永远料敌之前,与他为敌者都被他斗得大败亏输、狼狈惨败。然而,没有细节,没有能说服我的理由。我所看到的米奇总是没来由的精明相,只是动动嘴,一切都搞定了。
影片片名叫“绅士们”,不由得让我想起另一个称呼“贵族”。我们印象中的贵族都是风度翩翩的,如中国古代的贵族,身穿大袖长衣,走路和缓端庄,身上纤尘不染。以至于我们现代有人想复古古装,也搞中国贵族那身行头。但事实上是:贵族的那身派头其实都是用钱堆出来的,不是天生的,不是没有来由的。贵族的大袖长衣其实是不利于行动,尤其不利于干活。比如,你用贵族的穿着下厨,是什么菜都作不出来的,你甚至都摘不了菜。贵族做不了菜,只能花钱雇人来做,这才是保证贵族永远走路和缓纤尘不染的根本原因。
“绅士们”也是这样,好吧,你总能风度翩翩料敌制胜,我相信,但具体是怎么做到的?你怎么获得的情报,你怎么打入敌人的内部,你怎么周密布署,你有没有应变的计划,你有没有长时间的筹划细密地思考,聚众讨论,以至于夜不能寐,紧张不安。
影片没有表现相关的情节,只是表现一群风度翩翩、睿智强大,能轻松制敌,如神一般的人物。这,说服不了我,它太像古龙、黄易的武侠小说了。
而且,影片废话太多。表现了太多的小聪明和无聊的小幽默。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感,我相信,很多人就喜欢这一口。但我必须忠实于自己的感受:这片儿太糟了!
故事中的故事。
差点认不出大叔,带了个墨镜太模糊了。
把结构跟人说得清清楚楚。我先给个背景。我切个镜头。我来解释画中音。我在设置悬念。我来推到多米诺骨牌。
设置一个叙述者真的是个险招。不觉得盖盖玩得好。虽然大叔一直给角色设计很搞笑抒情的台词。不愧是记者,内心戏和脑洞都很大。节奏有点慢啊主要是。看得人有点累。
画面还是美的。好吧并不是都很美。但是人物特写还是美的。
情节反转确实很多。但是反面人物太简单太蠢了导致不好玩了。还是怀念UNCLE里的女王。野心智慧和美貌都有。不像Dry eye,野心和美貌是有了,但是也太蠢了吧。
OK, now supervillians are Chinesen and Russian. That's typical.
这几个角色里面我最喜欢raymond,上半身优雅衬衫马甲,裤子我细看了一下是牛仔裤,好英的配搭!
室内抽烟他会跟你急,但是还会给你烤牛排吃,如果要求他跟你搭戏,他还会配合你。同时也是他大老板忠心耿耿的下属,贴身保护英雄救美,真的是good wife raymond!
查理湖南真的太帅—————了,就很英式优雅但发威起来又很猛,他把我迷倒
虽然是二把手但胜似大佬,很有安全感,carry全场,爱上了呜呜
之前有一段时间,电影院会放一个马修麦康纳代言的酒的广告。因此这一次当我听着他用标志性的嗓音在那叨逼叨,看着他耽起一杯啤酒(青普教学,跟我念:d-u-an, dan)的时候,我以为是正片前面的广告还没放完,心想这伙计身上怎么有这么多酒的代言,是不是酒商都看重他一身迷迷瞪瞪的醉汉气质?
直到酒杯里溅满血,我才反应过来,故事已经开始了。海报上站C位、演员表里排第一的主角一上来就这么让人干死了?这层悬念会被一直捂到电影后半段,在此之前,观众要先在狗仔休格兰特的带领下回顾黑帮老大马修麦康纳的一生。
休格兰特来到马修麦康纳的副手查理汉纳姆的豪宅,向他兜售自己写的剧本,其中的主人公就是马修。这个所谓“剧本”其实是休混杂了实锤与脑补整理出的一份黑道秘辛,他索要的也不是版税,而是封口费。为了证明自己的剧本值得他开出的高价,休当场就念了两句。他是无所谓剧透不剧透的,因为作为听者的查理本身就在剧本中扮演重要角色。至于那些还没看过本片的观众,请谨慎选择是否继续阅读。
马修麦康纳是一个有着高学历的毒贩。他把自己的青春全部贡献给了大麻产业。同样是能带给人快感的玩意儿,大麻天然健康,不容易上瘾,比海洛因不知高到哪里去。这种专注的匠人精神让他可以把事业做大做强,但也让他树敌无数。终于他为了与爱人过上平淡的家庭生活,决定金盆洗手,把生意打包卖给一个犹太商人。与此同时,一个华人黑帮也对他的生意表现出了兴趣,强硬地提出了合并请求,双方谈判不欢而散。
对于那些厌倦了好莱坞电影里政治正确桥段的观众来说,本片展现出的对于少数族裔的冒犯和挑衅一定很对胃口。从亚洲人到犹太人,在影片当中形象都不怎么光彩。亨利·戈尔丁饰演的反派角色“干瞪眼”,又蠢又坏、爱耍狠又没什么脑子。他之所以没什么脑子,是因为他习惯用下半身思考——这个角色登场的几场戏差不多都跟戟拔有关。先是在休格兰特脑补的商业谈判中被马修麦康纳爆了蛋,虽然这不是实情,但也为他后面的表现埋下了伏笔。干瞪眼在职业生涯的重大转折点上,总是第一时间先掏出戟拔——成功完成下克上,立刻掏出来尿上一泡;眼看着就要成功绑架对手的老婆,立刻就想掏出来干上一炮。反正那玩意儿一共就这么点儿功能,他不时常操练一番,就浑身不得劲。
观众其实早就习惯了负面的亚裔形象,而本片让我比较意外的是导演居然连犹太人也黑了。虽然本片的故事发生地放到了导演的英国老家,但影片的拍摄资金可是来自美国资本大佬的。犹太人把控的好莱坞投资给一个英国导演拍了一部黑犹太人的电影,这就跟中国公司投资昆汀拍了一部丑化李小龙的电影一样充满反讽意味。本片着重刻画犹太人精于算计、见利忘义的一面,最后还用上了《威尼斯商人》的梗。年轻时的我一直觉得世界历史名人里,除了希特勒以外,就数莎士比亚对犹太人最不友善。终于英国人开向犹太人的地图炮在四百多年以后被盖里奇继承了过来。
本片与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主流商业片的另一个突出差异,还在于其展现出的“不宽恕熊孩子”的价值取向。通常好莱坞电影里桀骜不驯的年轻人最后总会受到感化,浪子回头,以此彰显创作者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而本片却反复出现像苍蝇一样窜来窜去、惹人厌烦的青少年,导演也丝毫不掩饰对他们的鄙视。那几个偷拍坠楼尸体视频的青少年还是有色裔,这又与上面提到的本片的种族主义倾向结合了起来。总之本片导演就是一副完全不在乎世人眼光的dio样儿,怎么爽怎么来,冒犯了就冒犯了。
以我之见,片名The Gentlmen可以直接意译成《老炮儿》。故事中只有老一辈的黑道人物还保留了些绅士的体面,年轻一辈都是不守规矩的野生动物。片中跟熊孩子们打交道的主要是查理汉纳姆和科林法瑞尔这两个老炮儿。前者作为重要性仅次于马修麦康纳的角色,前半段的一直在家里听故事,通过他在家居和饮食方面的品味,彰显他身为老炮儿的绅士气度。直到出手摆平贵族千金离家出走事件,才展现了该角色的手腕。追手机的时候,体面又不失威严,起初看似疲态尽显,突然间的拔枪又有种老而弥坚的豪迈感。
科林法瑞尔这次的角色有点像导演早期作品《偷拐抢骗》里的布拉德皮带——一个身手不凡的外来搅局者,看似与主线关联不大,却起到扭转乾坤的关键作用。由于我前一个周的睡眠状况不好,本片又看的是晚场,导致前半个小时我好几次都快睁不开眼了。直到科林法瑞尔登场,我才精神一振。他那几巴掌把电影里插队的熊孩子扇懵了,倒是把我给扇醒了。科林法瑞尔饰演的教练,其绅士气度或者说老炮儿属性主要体现在对于江湖规矩和个人承诺的注重,这让人想到李白《侠客行》里歌颂的古代义士。不过我总觉得教练帮助查理汉纳姆不只是出于江湖道义这么简单,毕竟他自己也有足够的实力称霸一方,何必看人家的脸色。我猜他十有八九是对查理汉纳姆一见倾心,馋人家的身子,这才不计代价地赴汤蹈火。这样的设定也比较符合盖里奇导演近年来盖里盖气的拍片方针。
上面提到的这两个角色面对的都是没见过什么世面的一般熊孩子,而作为黑道大佬的马修麦康纳,主要应付的却是干瞪眼这个熊孩子之中的霸主,简称熊霸。其实从年龄上来说,干瞪眼已经算不上孩子了。但他代表的是一股想要把老一辈帮派人物拍死在沙滩上的后起之秀,相比马修麦康纳那一辈而言,他就成了熊孩子。新一辈浑身充满无处发泄的精力,眼中没有规矩,只是一味地追求更狠更残忍。而老一辈往往情绪平稳,讲究和气生财,不得万不得已不会撕开绅士的伪装。可是一旦撕开了,那就只会比小字辈的更加肆无忌惮、更加心狠手辣。
在新旧帮派人物的交锋中,导演站了老派;而涉及新旧媒体的竞争,导演却又更看好年轻一代。在背后指使休格兰特挖掘马修麦康纳黑料的传媒大亨,最后被几个油管Up主塞进了面包车,还发生了一段不可描述的奇妙情缘。影片一直在展现黑道与媒体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缠关系,整个故事就是通过一个媒体人的讲述展开的,过程中又不断受到来自个人或组织的媒体力量的侵扰。最后二者不得不互相妥协:查理汉纳姆接受了教练手下年轻Up主们的帮助,代价则是被迫观看了他们拍下的辣眼睛视频。那个传媒大亨的遭遇很难不让人联想起《黑镜》第一季的首相,为什么英国人对于操猪这件事都有如此高涨的热情?
休格兰特作为新闻工作者或是编剧,是传统媒体的另一个代表,他也跟黑道人物达成了妥协与平衡:虽然没有勒索成功,但是他的剧本卖到了美国,而且他还自信满满地表示要拍续集。话说他去推销剧本的那间办公室里,墙上还挂着盖里奇导演前作《老舅的男人(The Man from U.N.C.L.E.)》的海报,看来后面几年要有续集的电影似乎不止这一部。
盖里奇导演在本片中展现出了对新媒体乐观包容的态度,那段格斗小子突袭大麻生产基地的油管MV算得上是本片的一大亮点。周星驰早年在《少林足球》里对铁头功大师兄提出过“少林功夫加唱歌跳舞”的创意,如果能好好执行的话,大概有希望达到本片这段说唱MV的水平。不知道盖里奇导演在网络短片拍摄方面有没有向他上一部戏的主演威尔史密斯取经,众所周知后者现在的主营业务是拍短视频当网红。
本片能聚集起现在这样强大的阵容,自然得益于盖里奇导演的金字招牌。不过我觉得这一班主演中的男性,除了看中导演的实力,更看重的应该还有他旺男主的特殊体质。威尔史密斯前些年因为强捧儿子,结果把自己整个人都整过气了,一遇到盖里奇,立刻又能凭借《阿拉丁》在全球砍下十亿票房;马修麦康纳自从当上奥斯卡影帝之后,也是流年不利,烂片一部接一部,这次演了盖里奇的《绅士们》,不但打了翻身仗,还有望就此手握一个商业前景不俗的系列电影作为长期饭票。还有前几年因为秃头发福而被质疑年老色衰的裘德洛,也在盖里奇的电影里重回盛世美颜。我猜已经有不少欧美男明星的女粉丝们在祈祷自家偶像能有机会演上盖里奇导演的盖片了。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能愿望成真吧。祝大家新春快乐。
影评第554话《绅士们》——大瘾帝国的鸦片战争
影片《绅士们》于1月24日在美首映。
本片是盖伊·里奇自编、自导、自行监制,跪舔美国人的一部黑帮悬疑片。
曾经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曾有着日不落的风范。
鸦片战争的炮响轰开了中国的国门。
大批大批的鸦片涌入国门,吸食着鸦片、上了瘾、终日浑身无力的国民还被英国鬼子称为“东亚病夫”。
风水轮流转,如今英美的很多青少年沉迷于吸食大麻。
于是,大麻的种植就成了一个利润颇丰的行当。
导演故意选择南方口音沉重的马修·麦康纳来出演片中的美国佬。
在美国待过的人都知道,操持南方口音的人常被嘲笑为“乡巴佬”。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美国乡巴佬暴发户,
用现金买下了一个又一个英国贵族曾经拥有的庄园。
这一行径无疑是对日不落帝国昔日贵族的无比鄙视。
影片只是一味的跪舔美国人,
影片中的华人、犹太人和战斗民族俄罗斯人无疑都是导演所鄙夷的对象。
但不得不承认,导演对各个民族人民的特点都很了解。
中国人以龙(Dragon)的传人自称,导演将影片中华人黑帮年轻骨干起名为“干眼”(Dry eye)。“干眼”Dry eye无疑是对Dragon的蔑称。
影片一开始,美国乡巴佬就幻想着能够用枪打爆“干眼”的小弟弟,然后“干眼”在地上打滚求饶。
导演的思维是:中国人打不赢一百多年前的“鸦片战争”,同样也打不赢现在的“鸦片战争”。
导演还似乎知道中国人擅长窝里斗(“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导演安排“干眼”打死了长得极像“傅满洲”的老年华人黑帮老大。
导演还告诉各位观众,美国乡巴佬种大麻都是为青少年好,华人黑帮合成海洛因才是真正害死英国年轻贵族的罪魁祸首。
这种居心实在虚伪,恶心。
导演选择将影片安排在1月24日大年三十首映。
影片中,犹太人和美国乡巴佬指着“干眼”的尸体一遍遍地不停称其为“Chinaman”。
我只是想问为此影片猛劲点赞的中国人,知道“Chinaman”是什么含义吗?
Chinaman在英文中是对中国人很深程度的蔑称,其蔑视程度仅次于“Chink”。
导演选择在大年三十首映,犹太人和美国佬一起指着华人的尸体谩骂,导演居心叵测。
当然犹太人也是导演所鄙夷的对象。
绞尽心思想把4亿英镑的生意压成1亿英镑的犹太人,最后被美国人割下了1磅肉。
本是400 million pound的生意,去变成了1 pound肉的买卖,影片充满了对奸诈狡猾的犹太人的讽刺。
英国佬也是导演讽刺的对象。
休格兰特出演的私家侦探,整日想着如何赚取2000万英镑,还想着从俄罗斯人和美国人两边赚钱。
老年的休格兰特也真的是缺钱了,如此贬低英国绅士的角色也接。
在电影史里,华人男演员敢在影片(《英伦对决》)里扇007(詹姆士邦德)耳光的也就只有成龙。
布鲁斯南虽是退役的007,但他仍代表彬彬有礼而又潇洒骁勇的英国硬汉。
成龙之所以被称为大哥是有原因的。敢扇007耳光的只有成龙,而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像“干眼”这种自损形象的角色,亨利·戈尔丁还是不接为好。
影片从头到尾,导演将美国乡巴佬舔了个遍。
影片中,英国人、华人、犹太人、俄罗斯人都不如种大麻的美国乡巴佬。
舔完之后,导演说了一句,“真香!”。
①
本质上这是一个中年男人重振雄风的故事。
大毒枭人到中年,再向上爬多少有点力不从心,于是萌生退意,这时候他跑去找自己妻子求欢,被随意拒绝。
后来各色人马登场,心怀鬼胎一通操作,接盘侠机关算尽割肉离场,倒是老狮子重振雄风,引得性感娇妻关上门来眉目含情风情万种了。
②
《两杆大烟枪》是初生牛犊的生猛无畏,二十年一转眼,到《绅士们》就已经是沉沉暮气的颓丧了。
《绅士们》当然也精彩,盖里奇也还是很有票房号召力的名导,可要是被评价一句「出道即巅峰」,人到中年,盖导大约也是不服气的吧?
③
米奇吩咐手下尽快查出幕后黑手,台词还没讲完,镜头一转,美国佬马修衣冠楚楚粉墨登场。
米奇吩咐手下把马修的肉割下一磅,镜头一转,雷蒙德为弗莱彻烤起了牛排,滋滋作响,喷香。
「你需要的不是结局,而是续集!」
到处是花里胡哨的盖里奇式小聪明,还不错。
④
对那个美籍亚裔反派牵扯出来的种族歧视云云无感。去年的《好莱坞往事》涉嫌丑化李小龙,其实我也无感。
已经硬不起来的米奇对着年轻气盛渴望上位的亚洲面孔倒是老神在在尚能夸夸其谈,「一条龙来找狮子,问他怎么占领地盘,狮子让它滚,龙不识趣地接着问,然后你猜怎么着?狮子把龙领到野外给弄死了。」
狮子,早就垂垂老矣。巨龙,尚在磨砺爪牙。
按键政「入关学」来说,我蛮夷也,我建奴也,所以你要丑化我,污蔑我,随你啊,可是我志在入关,志在天下,志在蓝星,所以你那一亩三分地,我还真不放在眼里。
什么叫资深影迷(此处应有战术后仰)?
就是你看一部电影,不只能看出大毒枭硬不起来了,也能看出盖里奇硬不起来了,甚至能看出大英帝国,也硬不起来了。
(为什么写着写着感觉自己成了男科圣手,呸呸呸,什么鬼。)
在The Gentlemen里看到了《两杆大烟枪》的影子,电影接近尾声的时候我想说盖里奇值得,这部绝对是开年最佳,直到我在片尾听到“What you need is a sequel”并且还看到了U.N.C.L.E.的海报!!!盖里奇果然不配吃烤鸭!
盖里奇是不是暗恋湖南
我觉得很一般哦,毫无惊喜,玩梗的桥段也生硬做作,最后竟然也没有想要解构黑帮的意思还在不停塑造黑帮白男英雄 ,最后自反本人 出场也没用,从手法到价值都有点过时的盖里奇。
盖里奇这部《绅士们》真的只有到英国之后才能对有些隐晦的点感同身受:比如狗皮膏药一样躲不起甩不掉的teenage gansters,比如在贵族家种大麻(因为不受管制),比如极大运用想象力的媒体,比如黑美国人(不过这次美国人是亚洲面孔),比如全民YouTuber……挺隐晦的,英国的绅士之道不是敌对势力动摇的,而是新旧媒体,nobody cares about your business, they only care about your story! 有的时候虽然也救你一命,但也不是为了救你,而是为了拍YouTube哈哈。总的来说盖里奇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最初《两杆大烟枪》的套路,多线网状叙事,虽然没有处女作那么惊艳,但是骚死了,他画面拍得太漂亮了。
兜兜转转又重回“两杆大烟枪”的盖·里奇,故事虽然有话痨之嫌,但原创剧本拍得很炫。毒品大王收山引发黑帮火拼,最终丛林依然是丛林法则,绅士们就算披着树叶也要有范儿。盖·里奇终于没有刻意卖腐了,但休叔给里给气的表演让我一个爆笑~~~~~(强行出镜的U.N.C.L.E.海报是有多自恋啊)
亚洲人好惨
盖·里奇还是那个盖·里奇,拍了一部大家希望他会拍的那种电影,只是这个剧本有点诡异,根本不把人物当人写,一切都是为了反转和爽来的,好在它确实挺爽的。
2020第一次观影献给盖里奇。盖里奇真香……【我发现,我看电影上头的一个标志就是:出电影院开始搜原声然后一路听回家……
4.5/5,这种商业片多一点好吗?虽然让Hugh Grant在大叔局海报前对电影公司老板说“欲知后事如何,你需要个续集”简直不能更过分。盖里奇回归老本行gangster film,得心应手。相较于给迪家拍的阿拉丁,这部可谓放飞自我。Grant老师越老越能,就算三男主都强他还是亮。整个剧情就是黄雀在后,在后,在后,在后......不过我好奇电影最终拍出来算不算最后一个twist?
英国人,对艹猪是不是有什么情结?
片子还是挺切题的,绅士们。属于那种好看的电影,盖·里奇回到了早期风格:多线索、多人物,出色的节奏控制,各种黑色幽默与讽刺,过瘾的暴力场面,以及对情节与观众的玩弄。再加上几个男演员都特别帅,可看度还是很高的。查理·汉纳姆演了一个特别讨好的角色,真讨人喜欢。科林·法瑞尔与他的团队更是强到不行。还各种恶搞小青年与互联网一代,配乐也很赞。
回到两杆大烟枪和偷抢拐骗风格的盖里奇,在叙事上玩起双线交叉并进,但话唠程度也升级了,好在拐了英国新老影坛歌坛一干巨星,故事还是讲得很生动。不过姜还是老得辣啊,休叔把油滑劲儿演到极致力压群雄,努力再证自己是演技派。湖南依旧帅到让人抖腿。
北美都还没上映,所以在澳洲算是全球首映吗?观众笑声不断,段子很黑很有梗。马修又回到了正常的节奏,盖里奇还是很擅长群戏的,所以DC不如让他来导试试?
贩毒黑帮片,玩电影玩得老到,仅此而已。
烦这种装腔作势“快来看我的剧本多牛B”的片子。电影人应该少点自恋,少拍点手捧红酒大放厥词的嘴炮段落,少带货烧烤餐桌,多关注这个世界,比如在贫民区追逐青少年那段就拍得很好。“Black cunt不是种族歧视,他骂的是你,不是所有黑人。”这话很有道理。“我卖大麻所以盗亦有道,你们中国佬卖白粉是发黑心财”就是瞎掰了。马修·麦康纳 的气质真是宜正宜邪。
“I quite like it when you talk dirty to me”“Getting out of what? My closet?”…骚话真是一套接一套,结尾消费过世电影报警了,盖里奇我看你需要被Co2 Laser好好电一电。
Charlie Hunnam看得我快怀孕了。
YOU DONT NEED AN ENDING, YOU NEED A SEQUEL!
弗莱彻想敲诈米奇,结果反而米奇被利用。他只知道他在调查米奇,不知道雷蒙德早就知道他在调查米奇了。反过来说,雷蒙德早就知道他在调查米奇,却不知道弗莱彻还把情报告诉了老阿斯兰。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无所不知,但每个人都只能看到整个事件的一部分。马修利用干眼压低米奇的农场的价格,自己却不用承担任何风险。至于他承诺让干眼当二把手,干眼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还不一定呢,妥妥的空手套白狼。干眼知道马修在利用自己,所以要单干,结果加速了死亡。教练主动要帮米奇收拾残局;老阿斯兰要报复米奇,被小混混们解决了;弗莱彻“主动”把情报送上门来……所有好事都被米奇遇到了。所有人都煞费苦心想分一杯羹,但结果往往都是遭到反噬;米奇没做什么反而笑到了最后。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完全不讲道理,这就是盖·里奇的黑色幽默。
我发现英国人是绕不开日猪梗了,英国人日猪,阿拉伯人艹羊,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