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最让人大开眼界的是,兰博的丛林特种游击战战法。美国那时候在越南部署过,海豹突击队,绿色贝雷帽,SOG等各种特种部队。
兰博属于美国绿色贝雷帽特种部队,曾经在越南的丛林中和敌人艰苦的周旋。
绿色贝雷帽在越南的主要任务是,作为军事顾问训练南越的政府武装,建立主要据点,展开武装巡逻,引诱出敌人,并且指导南越军队作战。
很显然,在丛林中,那些小镇上的警察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见识过丛林特种游击战。
虽然,特种部队都是一些“斯巴达300勇士”一样的英雄,但是他们也是照顾自己生活的专家。
他们认为想要打赢深入敌后的游击战,首要任务就是要安排好自己的衣食住行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第一,影片中的地点似乎位于北方针叶林地区,冬季严寒。所以,兰博自己制作了一件帆布衣服以抵御寒冷,料子是从垃圾堆里找的。
雨水和大风会降低人的体温,如果暴露时间过长,就会死亡,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暖。
我在寒冬常常会注意路边的乞讨者,他们是天生的野外生存行家。晚上会用报纸裹紧双脚,会用衣服垫高地铺睡垫,用大雨伞遮挡风雨。
第二,因为从悬崖上跳下,兰博的手臂划伤,用针线缝合伤口止血。
在野外不能让伤口一直出血,最简单的止血方法是:按压止血法。首先应该把伤口清洗干净,用消毒针线缝合伤口
第三,我们常常吃猪肉,但是根本不会在意猪肉的部位。最多也就是五花肉用来红烧;里脊肉用来炒肉丝。
兰博在森林里猎杀了一头野猪,选取的猪肉部位似乎是肩里脊靠胸部一块。称为梅花肉,用来做烤肉风味十足。
第四,特种部队选择扎营的藏身之所,非常有讲究。
兰博选择的地方似乎住过人,岩石可以吸收篝火的热量,所以他可以背靠岩石,并且不觉得寒冷。
如果你喜欢野外生存,推荐你看贝尔·格里尔斯的《荒野求生》,里面会介绍怎样建造藏身之所。
第五,大多数人对于未知的洞穴会胆怯,但是兰博有着绝对的自信。也许他是学过初中物理,明白洞穴空气流通的原理。他依靠手中的火把指明方向,穿越了洞穴。
上校看了看隆起的土堆,明白他还活着,因为他教授过空气压强与流速的原理。
在初中物理有这样一道题目:下面非洲草原犬鼠横截面示意图,犬鼠的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一个是隆起的土堆。风吹过平坦的表面运动速度小,压强大,风吹过隆起的表面运动速度大,压强小。这时候,洞穴中就会有习习凉风。
在另一篇对战士帮的影评中写到,我是随意从图书馆借了一本书,也写下了很主观的观后感:Every Frame a Rembrandt: Art and Practice of Cinematography.
Andrew Laszlo作为摄影师最著名的作品便是这部第一滴血,讽刺地是,邀请他做此片的制片人Andy Vajna之前没有制片过电影,所以并没有引起他的兴趣,再加上导演Ted Kotcheff也是无名小卒,Andrew的加入是因为有大名鼎鼎的Sylvester Stallone做主演。
这本书分享了他在打光,拍摄时的小技巧和创新,总结如下:
1. 他坚持在黑暗中的光源只有火柴或火炬。这并不是常规的,因为黑暗,其他摄影师可能会用灯普遍性照亮set(毕竟搭建set花很多劳力财力)再用orange gel。他坚持观众会看到Rambo看到的,而且也用了一些技巧,比如用两根火柴,一根点燃另一根,屏幕上显得一根有足够的时间,还有拿火柴或火炬的距离,确认不挡脸。
2. 拍直升机内的Closeup, 是将直升机放在悬崖边,放在一个大的可摇晃的木板上。如图
3. 拍摄警长在直升机上的Over the shoulder, 团队摄影师不敢上,总监亲自上去拍。腰上绑带,不过他被自己的衣领刮了满脸血??……
4. Rambo挂在悬崖上,背景是直升机的镜头,是建了一大块人造石头,给摄影机造了个平台。
5. 拍爆炸场景,因为是一次性的,为了确保,一次性用了五个摄影机,表示有更多更好。
6. Rambo开车撞的镜头,导演和制片觉得要加个Close up, 他就倒腾了这个……抢车跑的closeup也是这么搞的,就是一个在晚上拍,一个在白天拍
7. 最后一个景,Rambo在断电的警察局里的自白,他挑战性地让史泰龙站在黑暗里,从没这么拍大明星的。但事实证明这个artistic choice十分出色。
8. 拍Rambo挣脱警察打警察场景时,史泰龙先是用武功的招式,Andrew觉得不对,该用更直接的武力,来表达本能的挣脱和武功早已溶于内。
以上就是来自摄影师的技术性分享,私以为,7和8不是更应该是导演管的吗,摄影师提出来特别棒,但不应该和导演讨论下来吗,但是他全篇没提到导演,除了开头说:我根本不认识这个人……他还花了一定篇幅来描述和史泰龙这个伟大的人有多么心心相惜……
如果您真要把导演的部分加到自己头上,怎么不把中间拍得有意思点有脑点?只有影片最后一段话有内容。
作为一部独立电影,剧本的确和好莱坞的套路不同。以悲开,以悲收,中间没有人物发展。
制片人的发售渠道也不同,电影分布到欧洲各个小国,比如匈牙利和前苏联下的小国。
恭喜Andrew Laszlo在此片取得了进步,得到了名誉认可。
对了,本书其他章节的问答环节他回答到,在大名鼎鼎的A. S. C. American Society of Cinematographers, 从杂工到second再到first assistant不知多少年看机遇,从first assistant到operator需要五年,然后再有5年才能当director of photography.
很久之前就听说过这部电影,近几天上网查,发现原来有好几部,在看过他们的简介后,我决定只看第一部,因为觉得第一部除了动作片的热血,还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我在网上找了百度云资源,下载完一看,发现居然只有英文字幕,心态有点崩。不过也就这样将就着看了。
主人公兰博,其实我更愿意叫他彩虹(“Rambo”和“rainbow”的发音相近)。他真是个彩虹般的人,被按着战争机器的模子训练,却没有染上战争机器的冷酷。
兰博一开场那种饱经战场的退役老兵的淡淡的忧伤着实令我动容,他一身风尘仆仆来到战友的家,结果发现战友已罹患癌症逝去,自已已成队伍里最后幸存的人。没有人接济自己,只好到附近的小镇谋生。他的愿望很淳朴,仅仅是找口饭吃。可无奈镇上的警长看他不顺眼,执意要把他赶出去。最后,一番争执下,兰博被捉回警局。此时的兰博正饱受越战造成的心理问题的困扰,总是魂不守舍,对警方的工作十分不配合,更让其中素质败坏警察有了暴力执法的借口,借机对兰博万般凌辱。兰博不堪重负,被逼上梁山,一人与警方对峙。尽管警方咄咄逼人,兰博也总是一再忍让,在搏斗中也不给对方留下致命伤,这也是我始终坚信他是一个善良的人的原因。
兰博有错吗?我觉得这是个无解的问题,从他对小镇造成的破坏和对警员的伤害讲,他已严重违法社会安全的相关法律,可这又是他在经受严重的心理问题以及外部的推力因素趋使下作出的行为,就像现行法律一样,精神病人发病时杀人不负刑事责任,所以很难定责。
影片接近尾声时,兰博心理防线崩溃的自白让我的心情无比沉重。
群众对老兵的不理解、蔑视,让本就伤痕累累的老兵的心更加疼痛。战士们只是执行命令而已,无论他们愿意与否,他们也只能成为国家意志操纵的兵器。纵使民众再反对这场战争,也不应该把错误归责于战士。当那个孔武有力的战士最后竟柔软得伏在自己上司的胸膛嚎啕大哭,战争之殇不言自明。以往研究战争造成的伤害的主流角度,主要是着力于民众的流离失所,家园的断壁残垣,沟壑里的坟冢累累,可是这部电影却是落脚于战争对老兵现实境况的冲击以及心理健康伤害,令人深思。
这让我想起,高三那会儿就做过一篇语文阅读,讲的是一个美国的越战老兵精神失控,在街区杀死了几个人后饮弹自杀。
片子的现实意义就此打住,我再试试从电影手法技术的角度讲一下感受。若站在现在的角度看,这部电影的特效做得是挺差的,开枪的声音简直就像街边买的玩具枪的配音,警员也个个都是窝囊废,人人都是光头强那样的枪法,警车也不赖,开在直道上都会打滑,而且过弯道必飘移。但要仔细看看片子的年份,1982年,这就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这电影的清晰程度可能还要胜过21世纪初的一部分中国电影,而且爆炸的效果放在现在也没差多远……
讲真,豆瓣8.1这个评分还是低了,如果把他单纯当作动作片来看,这部片子固然是有点粗糙,可若加上它赋有现实意义,这无疑是部非常优秀的作品。
失敬了,第一部居然是很正经的文艺片啊…对战争PTSD、老兵如何融入社会的主题,探讨得非常深刻。建筑在一个“不断被排异的弗兰肯斯坦”的叙事之上,在越南用着几百万的杀伤设备,回到美国后却找不到给人停车的工作。当兰博缝合自己的伤口,第一滴血就成了时代的悲泣。
好老的片子,很经典
在电影院看的第一部外国大片。
其实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动作场面,然而仅凭兰博最后的悲怆独白便足以使其成为无可替代的经典。PS:配乐大赞~
这电影演完第一幕,通过跳崖坠机缝针设伏,展示了兰博的惊人战力,狠狠教训了当地警察,宣誓过势力范围之后,其实就已经结束了——当然仅凭此段也足以位列影史经典。接下去还能怎么发展?你不能真对警察大开杀戒,这不是终结者;又不能找个等量齐观的对手,进入亡命天涯的模式……所以后半部分,兰博的能力观众已充分了解,失去了第一幕的惊奇;他又不能中途被杀死,民兵百人围剿的阵仗和火箭筒的威力都成了摆设;终局对手还是那个曾经轻松击败过一次的小镇警长,无法在第三幕达到高潮。……三星半
最怕的不是战争,而是对战争的遗忘
当了特工的人就是有一个缺点,不善言谈,这绝对是所有悲剧的起源
屁大点事都能搞成这样..
(8/10)很多人喜欢拿《第一滴血》和《战狼》作比较,但这两部片的主题是完全相反的。《第一滴血》最大的控诉对象,恰恰就是美国自己。没有激昂,只有悲凉。没有战狼的精神,只有战争的创伤。没有强大的祖国,只有不爱自己的祖国。兰博早已被战争毁掉了,无法回归到和平的世界里。他痛苦、无助、像一个被抛弃了的孩子。影片表面看上去是兰博如何不停反杀美国警察的故事,但真正的主线,却是战争对兰博深深的伤害。战争年代流尽鲜血,和平年代寸步难行。片尾兰博和上校的对话,既是在谴责警察,更是在谴责美国。
片子太老贵在经典,充满男性荷尔蒙纯男人片
今夜,重温第一滴血1,好看到哭泣。“镇上你称霸,山中我为王。”战争的性质与人的性质相冲突,唯有生存才是正义。系列的首作,比后面几部少了火爆场面,却是悲情色彩最为浓重的一集。人们抹掉偏见与歧视,人们从战争中走出来,人们真正理解战争——这是一条漫漫长路。而此时,战神还未诞生。
个人强大才是硬道理
退伍军人做错了什么,平白无故就遭受到局长的歧视,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啊。
当官僚体系遭遇为国家而战的英雄本身就是一个悖论,本该保护公众的力量变身迫害和发泄私欲的工具,越南战场所锻造出得杀人技能被激发为本能,在杀人如麻和被折磨之后难于融入社会 你是那丛林中死亡的闪电 蔑视法律欺骗媒体蒙蔽公众知情权 当兰博扛上一整扇野猪肉时我笑了 MG42威武 配乐超赞
“你是镇上的霸主,我是森林之王”
經典的藍波!
好让人心疼.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战争年代流尽鲜血, 和平年代寸步难行".
越战伤痕,失败的士兵回国后还要受到民众的白眼;要是能按兰博自杀的小说结局来拍,那就更棒。
战争不该被遗忘,我们珍爱和平的同时,也应铭记战争带来的惨痛代价。
片子最后那段对白很感人,战争留下的伤害无以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