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敏这个名字,光芒闪烁。在动画界人才辈出的日本,他也堪称天才中的天才!
今年8月24日,是日本动画电影大师今敏导演去世十周年的日子。台湾最近也会在影院重新上映今敏导演的长片处女作《未麻的部屋》,作为纪念。
作为动画片导演,今敏作品不多,长片只有《未麻的部屋》、《千年女优》、《东京教父》、《红辣椒》四部,还有一部剧集《妄想代理人》。然而这四部动画长片,每一部都是极具天才性的经典之作!
今敏的动画片,与大友克洋、押井守、宫崎骏等日本动画宗师都有所不同。他的作品全都是面向成人的,角色或者在诡异的梦境与模糊的现实之间穿梭(《未麻的部屋》、《红辣椒》),或者化身不同的影视形象穿越千年追寻旧梦(《千年女优》),又或是几个奇怪的边缘人抱着一个婴儿行走在迷离的东京大都市(《东京教父》)……其想象力之奇崛,对现实批评之大胆深刻,对世界本质与人心之挖掘呈现,让观众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的是这些动画片精致细腻,叙事流畅,故事峰回路转;惧的是其主题深邃,直指人心,于无声处听惊雷,看完影片,往往觉得现实世界的青天白日忽然变得阴晴不定,恍惚中不知是庄生梦蝶还是庄生即蝶……动画片有此抽骨拔髓、惊心动魄魅力的,实在没有几部!
所谓出道即巅峰,今敏的处女作《未麻的部屋》已经将其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影片前半段不过是个娱乐圈新人试图从偶像转型到演员,遭遇奇怪粉丝骚扰的故事。随着故事深入,主角未麻越来越陷入幻觉之中,似乎自己成了分裂的玩偶,一举一动都被别人掌控着。
今敏自己都承认,《未麻的部屋》是一部艰涩的动画片。它的主题和意向都非常丰富。
首先,影片通过艺人未麻、成为经纪人的过气明星留美、未麻的粉丝马脸怪人等人,展现了娱乐圈中偶像—粉丝的关系:留美通过扮演未麻,控制了极端粉丝马脸人;经纪公司又通过“培养明星”的名头,让未麻接大尺度的强奸戏,拍裸体写真——这实质上是对艺人的消费和控制;极端粉丝则以跟踪、威胁、建网站曝光艺人隐私等等手段,对艺人进行精神上的控制和道德绑架。经济公司/制作方、艺人、粉丝之间,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环,互相依赖,互相控制。其结果,就是人的本性迷失、扭曲,变成了某种社会符号,成为了资本或他人的附庸。作为一部23年前的动画作品,不得不说其认识深刻、超前。
影片还涉及到了多重人格以及人的扮演性问题。留美曾经是个偶像艺人,年老色衰只能当起经纪人,她内心渴望扮演未麻的角色,重新体验一次当红偶像的感觉。于是,留美人格分裂,自以为自己是真正的未麻,而现实里的未麻已经放弃了偶像的身份,慢慢成为留美想要消灭的对象。同时,转型演员的未麻也面临着双重生活的困扰:她内心里还是想唱歌,但在现实中却只能不断接大尺度的影视作品,精神世界不断受到挤压和侵入,最终接近崩溃的边缘。在娱乐行业中,明星/偶像本来就是扮演出来的,具有虚拟性的形象。未麻正是不断在虚假的外表和真实的内心之间纠结,无所适从。
《未麻的部屋》以大量戏中戏的形式来展现角色的多重性格。比如影片一开始,就是一段影迷见面会:电视剧《电脑战士》的现场表演,有的影迷认为现场跟电视上演的完全不一样。这就带出了表演与现实的关系、观众对角色的想象等等话题。另外,未麻在影片中拍摄的影视作品名为《Double Bind》(下面简写做《DB》),这个片名来自心理学上的概念“双重束缚”,指的是一种无所适从的两难境地,例如母亲一边对孩童说“我爱你”一边扭过头去不理睬他,孩子就会感到“双重束缚”。这也是造成精神分裂的重要原因。在拍摄《DB》时,未麻及其他角色说出的台词和故事情节,与影片本身的现实形成一种互文的关系:拍摄DB时,未麻的第一句台词“你是谁?”即暗示出了她的迷茫心态,越来越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谁,在做什么;《DB》中的未麻,饰演一个多重人格的女孩高桥阳子,杀死了自己的姐姐高桥里美,取代姐姐变成了模特,自己的人格则消失了——而在动画片中,未麻开始说的台词,不是DB剧中名字,是自己的真名“雾越未麻”,交代的身份也不是剧中的模特,而是现实中自己的身份:演员。这种现实与虚拟模糊交织的手法,令影片产生了极大的惊悚吸引力,也令影片信息量剧增。今敏的作品,影片中的内容往往只是冰山一角,隐藏其后的背景、线索、角色的真面目等等,才是令人痴迷的内容。
在今敏的访谈中,他曾提到过,自己非常喜欢对立性的概念,比如黑与白、幻想与现实、真与假等等。《未麻的部屋》用到了很多镜像的手法,去展现这种对立和统一。影片中出现了大量的镜像画面,比如镜子中的自己、凝望窗外的角色、车窗中映出的倒影、鱼缸前的自言自语等等。这些镜像,往往同时意味着真实和虚幻的存在:它即是未麻内心时刻的真实投射,是她孤独的自我;同时也是幻想中能够摆脱束缚的另一个我:更本真的“本我”能够释放出来的机会——更有意思的是,未麻的本我,同时也是留美扮演的人格角色。原本应该更真实的本我,就这样在镜像中被留美的邪恶与疯狂取代,导致未麻“自我”痛苦不已,“本我”又被篡改和污染。影片的结尾转折有些过快:留美疯狂地想杀掉未麻,失败后准备投向开来的汽车寻死,却被未麻所救。影片结尾,映射在车子反光镜中的未麻对着观众说:“我可是真的哟。”今敏通过又一个镜像镜头,去提醒我们,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大团圆结局。未麻并未因为抛弃过去的自我,变成真正的大明星,就得到了救赎。这也是本片英文片名的多重寓意所在:《Perfect Blue》既可以理解为“完美的蓝色”——影片结尾出现了全片中唯一一次晴朗完美的蓝色天空;同时,它也可以被翻译成“非常忧郁”,象征着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分辨自己是身在现实还是情陷幻境!
《未麻的部屋》写的是镜中之镜,梦中之梦,窥视中的窥视,幻想中的幻想。这是今敏导演留下的伟大遗产。然而,我们真的能从梦中醒来吗?从镜中窥见真实吗?影片中有句台词“幻想是不可能变成现实的”,这难道是今敏的真实想法吗?
PS.达伦·阿罗诺夫非常喜欢本片,他把未麻泡澡的片段以同样的镜头用在了自己的影片《梦之安魂曲》中。但今敏曾在节目中表示,他并未收到过达伦付给他的版权费。达伦后来拍摄的《黑天鹅》也与本片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未麻的英文是Mima,黑天鹅主角的名字是Nina;两部影片都涉及到多重人格、幻想与现实的模糊、表演舞台与真实等等内容。
豆瓣大神们的评论已经分析了很多了。我就再补充一点。
借用《盗梦空间》的totem概念,totem是用以区分现实和梦境的工具。那么,在《未麻的部屋》里,区分现实和梦境(或者幻觉)的totem,就是未麻房间(以及最后留美房间)里的日历。
以此为基准,我们可以做出一份正确的日历,作为参考备用。
接下来,我们就看几个例子。
warning !: 现在再看自己几年前写的东西,只觉得当年功力不足而有很多地方过度解析,导致非常偏颇.现在看起来确实是很蠢.但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回复. 我想说的是,这部片或者还有另一个解释。 或者是经过大卫林奇的洗礼,我觉得我好像看懂了这部片。原来,大卫林奇并不是第一个拍《穆荷兰道》的人,我的意思是,这同样是一个关于弗洛伊德的释梦故事。这样理解的话,Me-mania实际上是未麻寻求心灵上的解脱而幻想出来的一个狂热fans。 首先重新交代一下主要角色的潜意识意愿 1.未麻:其实一直想当偶像歌手,但迫于事务所压力和不想给别人带来麻烦,甘愿转变形象成为电视剧影星和写真女郎。潜意识的未麻一直想继续当偶像歌手,听观众的现场喝彩声。 2.留美:同样迫于事务所的压力甘愿让未麻转型,人格分裂者,表面上是未麻的经纪人,内在人格是疯狂变态的偶像歌手未麻狂热fans。建立“未麻的部屋”,监视未麻的一举一动。最后内在人格觉得无法复原偶像歌手的未麻,于是自己取代偶像歌手未麻,把真正的未麻杀掉。 3.me-mania :未麻根据现状推测与潜意识意愿塑造出来的变态fans,实际上生活在未麻的幻想与梦境中。未麻对这个虚构的精神寄托越来越依赖,以致最后幻想“我宁愿被他强奸或杀死” 4.三人组艺评人:除了在露天表演出现的三人组是真实的以外,其余都是未麻幻想出来的,象征未麻所受的观众压力。 故事一开始,未麻在露天活动公开演唱,不良少年骚扰现场交代了偶像歌手地位的低下,未麻迫于种种压力而要从偶像歌手转型。今敏故意把机位放在勇敢憨直但有点丑的男青年背后,凸显他左臂的黄袖章,不良青年说了句“只是个打工的,拽什么”,这一切,交代了他只是个治安管理员而已。在事件结束后,这个治安管理员与未麻四目对视。 我认为这一段非常重要,从这段之后,治安管理员的形象成为未麻潜意识得以解脱的幻想对象,或许与很多人理解不同,这个治安管理员其实是未麻从影之后的精神寄托。 回到家中,收到莫名其妙的影迷信,拆掉自己乐队的海报,与母亲通电话的时候其实已经开始不安,但表面仍若无其事。然后收到“背叛者”的传真,这时未麻的不安膨胀,镜头向窗外拉远,导演巧妙地把这个人与早上的治安管理员发生联系。 接着发生爆炸案,然后留美若无其事教未麻上网,那封fans信,同样是内在人格的留美写的。留美是未麻的助理兼经理人,理所当然对未麻一举一动了如指掌。未麻的部屋的日记理所当然记录了未麻生活的一切。 然后在碟片铺,这一段实际上是未麻的幻想,三人组艺评人对未麻电影的不满,其实就是透露了未麻fans们对未麻的态度。这些消息当然就会被未麻知道。为什么说ME是未麻幻想出来的呢,导演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分镜。ME出现的时候,是三人组艺评人说“谁来救救未麻啊”的时候。就是说实际上,未麻在看到影评时想“谁来救救我啊”的时候,她潜意识想到了那个治安管理员。就是说,碟片铺的场景是未麻的白日梦,下一组镜头交代了这一切只是未麻在地铁中发呆幻想出来的。他看到地铁上的日文“homepage”的广告,看到在她对面看书电车男模样的男人,自然联想到上述这一切,于是开始不安,于是可以理解她为何狂奔出地铁。 回事务所看到charm的新歌上榜,表面上波澜不惊,实际上已经后悔得不行。而且,留美也是。。。 然后那场戏中戏,me出现在旁边拿着DV拍摄,实际上这是未麻逃避摄影机的借口吧。她的潜意识想,这样被摄影机拍着,真象被偷窥的感觉。潜意识对镜头深深的抗拒,于是幻想偷拍者的出现。“这样,我就要充足的理由逃离讨厌的摄影机了,逃离讨厌的电视剧!”me又一次成为未麻的精神寄托。直到知道要拍强奸戏,未麻在地铁发呆,潜意识极度抗拒,偶像歌手的未麻终于分裂了出来。这个分裂并非发生在未麻身上,内在人格的留美知道这个消息后或许比未麻有更剧烈的反应。留美在看那段强奸戏的试片时眼神非常邪恶,充满仇恨,但是内在人格绝不可以在这个时候表现出来啊~于是巨大的情感量通过另一种途径宣泄出来了。 回到家中,未麻深深不忿。me在借未麻的口打字的那一段,“我不想演连续剧了,编剧又色,还是在歌迷面前唱歌最好了”实际上未麻已经熟睡了吧,结合临睡前浏览“未麻部屋”的印象,在梦中幻想me在帮她说话。实际上,未麻的理解中,me虽然是个有点变态的狂热fans,但是他理解所有未麻的心情,对于未麻来说,他现在是未麻唯一的精神寄托了,在潜意识中,未麻对me有深深的依恋。me,实际上是导演交代未麻潜意识想法的一个有点晦涩的载体,表面上他也是误导观众的桥梁。 然后未麻接受访问说对于自己来说是演员必须跨越的障碍之类应付媒体的话,其实内心深深不忿。后来三人组那段也是为了满足未麻潜意识愿望编制出来的白日梦。三人组猥亵地翻她的写真,这时,她的英雄Me出现了~,撕烂了所有她不想公开的杂志写真,并把它们全部买下了! 回家看网站,那个飞在空中的是留美的内在人格,同时未麻也觉得自己被玷污,“回去当偶像歌手多好,可惜已经不能回头了“。偶像歌手飞走了。 现在明确了,三人组艺评人与me同样是未麻虚构的,只要三人组与Me出现,这就是在说未麻的潜意识愿望。三人组是挖苦未麻的反面角色,三人组象征了未麻所承受的所有观众压力。而每当这个时候,她的英雄me-mania就会出来支持她,下一幕cham的演唱会,她开始幻想”如果我的me在场,而又可以看到我的表现该多好,什么狗屁爆炸案,什么谋杀编剧,如果我继续当偶像歌手根本没有这些事。“ 然后,未麻拍裸体写真.后面cham演唱会那一段同样是未麻潜意识愿望,在厕所那一刻短暂的白日梦,她希望出现在舞台上,幻想me关心我的演出,希望有观众的欢呼。。。回家泡浴缸。浴缸又是弗洛伊德式的固定视觉语言了,母体和逃避现实。回家看网站,对于留美来说,这一段的意义是留美放弃演员未麻,“那个冒牌货一直在阻碍我”,而开始把自己变成偶像歌手未麻了,而对于未麻来说,希望成为偶像歌手的潜意识愿望开始崩溃,那一段可以理解为未麻在梦中实现愿望,“现实的那个拍三级写真的女人并不是我”,“me-manian啊,帮我解决吧,我能依靠的只有你了”。这一段同时满足3个功能:1.留美的背叛。2.未麻的愿望。3.毫无破绽欺骗观众。下一句戏中戏:“我越来越不了解我自己了”。上一段的梦境总结,下一段的现实开始。 me又出现,未麻又找借口无法入戏,意识既阻挡机制不允许潜意识的愿望冒出来,但是潜意识逃避镜头的愿望过于强烈,于是意识的阻挡机制就会把它粉饰后表现在意识中。。。(照搬教科书)me的出现就是这么回事。下一幕同理,但是发生在梦中,未麻去看cham的电台直播,表面上很想见她们,潜意识里极力逃避自己的后悔与嫉妒,意识阻挡机制要找一个充分的理由来满足强大的潜意识,于是虚构的歌手未麻出现了,最后梦到被汽车迎面撞来,为什么呢?潜意识愿望,“现实中演员的未麻死掉算了”。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伏笔,这是下文严重迫害妄想,被me谋杀强奸的伏笔。 多层重叠的梦,留美彻底背叛未麻,开始取代她,同时交代未麻开始分不清梦,现实,镜头前这三者的关系。摄影师被杀。如戏中戏所说,“分离同一性障碍”(??)出现。但是今敏把应该表达的两个词换了位置,就是“偶像歌手”与“演员”这两个词实际上互换了。 电视剧杀青,但是,下一幕交代了未麻的厄运尚未完结,留美问未麻的下一个工作是什么,“是个大工作,录影带电影的演员”。留美微笑,笑得很诡异,镜头凝固了一下。电视剧杀青缓解了紧张感,但这一段告诉我们,噩梦尚未完结,也名正言顺地带出下一段未麻的迫害妄想。继续做演员演三级片,不如被me-mania强奸然后杀掉算了,这样就可以永远地离开电视剧了。于是她撕破了自己的衣服,疯狂幻想自己遭到迫害,目的是逃离电视剧界。留美说“你不是在做梦吧”,事实上就是在做梦,现场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下一幕留美追杀未麻就很好解释了,就是现实的戏,之后交代全片结局,剧终。 《穆荷兰道》全片三分之二过去后大卫林奇才交代这只是黛安的一个梦,然而《未》里面,梦境与愿望是穿插在现实戏份里的,更加令人迷惑。《未》的剪接与分镜难度比《穆荷兰道》还要高,而且还要很诚实地欺骗观众。即使现实发生的事林奇一样把它拍得像梦,然而《未》的全片都写实进行,要完全塑造“开放的作品”,这样解释可以,这样解释也行,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值得再三玩味的天才之作。我觉得比《盗梦侦探》还要出色。 (最后一段的总结现在会看起来实在太肤浅。大卫林奇的艺术性还是要高得多,其实没有直接的可比性。真正玩弄潜意识和梦境的大师。《穆》算拍得比较照顾观众,《内陆帝国》与《兔子》才是真正的艺术实验)
豆瓣主页:
//www.douban.com/people/julianjulian8/
现在网上广为流传的是40分钟的版本,实际上这个视频完整版为110分钟。目前没有哪个字幕组把他翻译完全。于是我请教了一位日语大神的好友,一起来把这个完整版的视频重译一下。由于这类访谈拉片的形式翻译起来难度较大(今敏说话还文绉绉的好讨厌),我就让小伙伴先过一遍把主要的地方和我说一下。 看今敏拉片觉得他的作品不单是一部耐人寻味的电影,而是一部让人沉浸其中让人觉得美好的艺术品。闲话少叙,上干货。
在片头这场戏,今敏想表现未麻在演唱会和日常生活之间的相互切换,她的生活包括在粉丝前演出这种华丽的部分,也有日常普通的部分。在地铁这里,今敏用未麻听歌时比划拍子的动作,切到另一个场景——未麻在演出时类似的手臂舞蹈动作,即利用相同动作进行画面转场。这样的方式让镜头衔接非常顺畅,这种剪辑方式(顶针镜头)也是今敏标志性的风格。 回到家中的未麻,在她看自己养的小鱼时的这个镜头。今敏强调了一下这个构图。画面一分为二。画面左边的未麻看着鱼缸中的鱼,而同时也有人在外面观察着未麻。这种构图方式用了很多。你在看着别人,而别人也在看着你。
另外,这个房间的layout今敏十分重视,因为未麻的房间其实是这部电影的第二主演了。未麻不大的房间东西非常多而且杂。看见可爱的东西就随手买来,fan送来的东西也都在屋中摆放。今敏说自己的屋子也是这样,很乱。只留出一小块工作的地方即可。
下面这一镜,今敏着重说了一下表达不安的方式,主角看向窗外。
这个窗户今敏设计成4:3的比例,也就是以前老电视机的比例。窗户也像是电视屏幕一样,人在其中被观看着。 另外今敏提到,这部的剪辑方式有参考《五号屠场》,利用动作顺势转场(匹配剪辑或叫顶针镜头)。 下面是未麻参演的第一部剧,double bind(这个名字起得也很厉害啊,双重缠绕,正好符合未麻的处境)。今敏特意去拍摄现场观察,在拍摄中工作人员的状态。
下面这一幕又是涨姿势的地方。虚拟未麻和未麻的对话。这里这里的光影设计的很讲究。未麻这面为逆光阴影中的一方(未麻的衣服也为深绿色),而虚拟未麻的一面则是向着光。
画面构图上,虚拟未麻高高在上,真实的未麻蜷缩在矮矮的床上。“强弱”对比。
第一场杀人的戏。这个地下停车场的出口处(画面中央),今敏也做成了4:3的比例。象征这里每天也像电视一样,上演着一幕幕。
注意刻意被标注的三个字母 D I E 。今敏说这里他有借鉴到《蝙蝠侠归来》蒂姆伯顿1992年那版。(应该是猫女家里“hello there”在她黑化后变为了“hell here”的这一幕)
这里也是设计的很巧妙的一场戏。脚本家打开电梯时,出现一个CD播放器放着音乐,结合前面的铺垫,观众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会紧张的觉得这是怎么回事?等电梯再打开时,脚本家已经被杀害了。而且受伤醒目的地方是“非眼睛不可”。
今敏同时说,表达悲伤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先表达一些日常的东西,然后通过反差来营造悲伤。要比一开始就渲染悲伤来的好。 接下来也是很棒的一场戏。今敏说这里是他最中意的地方。虚拟的未麻再次出现,未麻慌张的追向她。 这里今敏解释说,虚拟的未麻一边跳跃着逃开,但同时也有一重邀请未麻的意思。这里是本田雄作画的(本田雄非常牛的画师,年纪轻轻被称作“师匠”的天才),今敏赞赏他作画非常棒。把女孩子可爱的一面、各式各样的形态画的非常流畅自然。 这里我特意多截了几张,这样全身奔跑的作画确实相当有难度(千年女优中同样有很多,大家可以回想下动画中这样全身奔跑的镜头其实很少见!)大家也感受一下。
下面是一些未被采用的分镜。今敏说当时只有三万张原画纸。而一部剧场版动画通常是需要十万张左右。今敏的制作经费一直很紧张,但他都用自己的智慧来想法来弥补经费的不足。
觉得下面这张很棒,今敏讲到这里时还模仿“咕噜咕噜咕噜”你声音,今敏真是位可爱的导演!
觉得这里没有被用上很可惜!很有想象力,表现力的很棒啊! 哪个好心的字幕组接锅啊!这个很有意义啊!下面回复中有下载链接,也可豆油我。
这绝逼不是给小孩子看的动画
惊艳,这片子夏天看可以降温。
今敏大师导演的第一部动画,原来就如此牛逼!与之相比《黑天鹅》简直如同一个拙劣的模仿者。人格的分裂,梦境、戏剧和现实的混淆如此诡异、出色,只有动画……不,只有今敏的动画才做得出来!凌厉的剪辑令80分钟里观众时刻紧张万分。不停的思考情节和人格的真假。浑身冒冷汗。黑天鹅弱爆了!//20180923SAME法文展映。时隔多年再刷,买了原画分镜设定集,又看了今 敏的书了解了制作的来龙去脉。在影厅里依旧看得头皮发麻。除了因制作问题在作画方面有瑕疵,在剧情、分镜、音乐上堪称完美。梦境与现实,真实与虚幻,人格分裂、戏中戏……环环相扣,大师处女作即展露出尖锐的锋芒,已能看到后来作品的影子
《黑天鹅》《梦之安魂曲》轮番借鉴本片。在日本做idol真是不容易,总是在理想和现实中挣扎,被大量地消费色相,想起了也曾被剥削过度的天地真理、冈田有希子、南野阳子、酒井法子、小泽夏希、宫泽理惠和泽尻英龙华……也许这样的悲剧还会一代接着一代地进行下去
边看边起鸡皮疙瘩,但看到结尾为什么觉得很励志……电影海报是神作
看今敏解读,他自己提到《梦之安魂曲》里浴室镜头的模仿:“什么致敬,明明就是抄袭!那个坐在浴缸里的女主角就是詹妮弗·康纳利。后来我还和她坐过同一架飞机,结果她在头等舱,我在经济舱。”哈哈哈哈哈哈
片子结尾将一切坐实为留美所为不能不说有丝遗憾,其实我个人更赞赏影片60多分钟时的那个剧情构思和说法,即,之前所发生的一切只是一个名叫高仓阳子的平凡女子的人格分裂,把自己幻想为偶像歌女雾越未麻,把自己不堪回首的遭遇幻想成在演戏,藉此得以解脱。
最好看的今敏。一个细节,所有被杀的人都是被刺了眼睛。
又是一个精神病,ME-mania长得吓人啊,恐怖..动画不是给孩子看的.,,
好的剧本就是就算你猜到了结局也猜不到全部
97年的创意极度了不起,真实和幻觉之间的转换迷人而可怕。比较苛刻地挑一个刺是人物性格的塑造较为粗糙,题材选择太过梦幻,减少了“真实得可怕”的力度。
惊悚得头发梢都立起来了,今敏就是动画界的大卫·林奇啊!虚实切换得让人叹为观止~
日本人真会扯,日本偶像文化之变态写照。虽然今敏这部动画各方面还算可圈可点,但由于悬疑类书籍阅览过剩,这个结局在片子中段就被我猜透了。
谁说今敏不牛b我跟谁急
強姦戲可以理解,拍裸體寫真就絕對是敗筆(雖然是留美發瘋的關鍵),這樣一來未麻的演員定位就有問題了,到底是實力派呢?还是三級片明星呢?
这就是那种即便导演给有一个看似“封闭”了的结局,也依然完全“开放”的片子。任何一种诠释都可以成立,也都无法彻底成立。
达伦,你到底从今敏那里偷了多少灵感,这和《黑天鹅》的设定有很多相似之处啊!镜子的割裂,心理暗示,散碎的剪辑,真他妈牛逼。
梦境 现实 虚幻 穆赫兰道的感觉
想想看这才是1997年的动画电影!今时今日很多真人电影仍然无法比拟它的用心良苦、诚意、和所达到的效果。为了扑朔迷离,今敏用尽心思。
浮生暂寄梦中梦,世事如闻风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