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艾萨克·阿西莫夫的这部《银河帝国》系列曾在1965年获得过雨果奖最佳科幻小说系列,并于1966年被世界SF科幻小说协会评为史上最好看的系列小说,经过50多年的沉淀,它已然成为为科幻界的经典,影响深远。
当得知《基地》系列要被改编成电视剧时,我也很期待,并一口气把《基地七部曲》看完了,构思之宏大令人叹为观止。
但在看了剧版前两集之后,我却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先不说出现了原著中从没提到的克隆人概念,但就瑞奇和哈里·谢顿的父子关系魔改我就产生了一万个黑人问号,原著中作为谢顿的养子,瑞奇一直与谢顿亦父亦友,互相很信任,一直都保持很好的父子关系,并在谢顿的授意下,瑞奇帮谢顿做了很多力挽狂澜,拯救叛乱的事,而这一系列的举动也恰恰保证了谢顿心理史学的发展和基地的建设,所以这二人父子关系可以说在基地建设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关键作用。
在瑞奇决定离开川陀前往圣塔尼任教时,太空航战父子依依不舍送别的场景描写,看的人心碎。原文写到:“我知道,芮奇。我们相处了将近四十年,这是一段美好的时光,遇到你是铎丝和我的运气。” 而瑞奇双眼满含泪水回答“幸运的是我。”别以为我没天天想到母亲。”短短几句对白,直接升华了父子二人情感。但剧中居然魔改为两人有深仇大恨,更离谱的是瑞奇居然手刃谢顿,我以为编剧再怎么天马行空改编,也不会对这一段对情节有重大推动作用的父子关系动手脚吧,结果大跌眼镜。
另外,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地方,原著首先发现谢顿方程式不完美的是他的孙女,瑞奇的女儿婉达·谢顿,也正是如此,谢顿发现了这个孙女具有的与众不同的精神力量,也因此开创了以婉达为先锋,以精神力学为核心的第二基地,而第二基地的设定也是阿西莫夫整部银河帝国埋下的让人大吃一惊的悬念。
阿西莫夫用了整整一大章长达30多个小节塑造这个人物,在婉达首次指出方程式不完美后,原文写道:“那不可能是巧合。”谢顿喃喃道。他随即陷入沉思,好一阵子之后,他问出一句话,推动了这场由婉达所引发的心理史学革命。所以这是一个角色分量不亚于哈里谢顿的二号人物,可见阿西莫夫对婉达有多重视,剧中居然把这么重要的,一个可以影响剧情的人物改为一个原著只三言两语提到过盖尔·多米尼克,并把婉达的功劳移花接木到她身上,我大为震惊。而关于盖尔·多米尼克,原著并没有浓墨重彩的进行描写,甚至连角色性格塑造都没有,她连给婉达提鞋的资格都没有,让这样一个原作者根本没多重视的人物反客为主取代婉达·谢顿,并把她刻画为首位发现谢顿方程式不完美的人选,简直太过本末倒置。这伤筋动骨的改编估计连阿西莫夫看了都大为迷惑。
经典科幻小说有它根深蒂固的影响力,在影视化改编时可以加入编剧自己的想象,但也请稍存一下敬畏心,不要求百分之百与原著对应,但对推动关键情节发展的几个人物的人设请务必还原小说,一是致敬经典,二是尊重作者,三是可以让观众能大体了解原著作者想表达的人设和剧情构思,否则就很容易沦为仅仅借用原作创作出来的人物姓名,但又与原作人设毫无关系的二次创作,这不是改编,是赤裸裸的剽窃行为。
—补充—
2021年10月1终于等来了第三集,我一直祈祷第三集能让稍有改观,起码别再像前两集一样在偏离原著人物情节设定的基本大框架愈行愈远,结果又被狠狠打脸,第三集完全是电视编剧在自由发挥,有1/4的时间花在交代克隆皇帝更新换代的安排上,毕竟银河帝国皇帝的人设对原著关键剧情进展的影响并没有太多干扰性因素,这暂且忍了。
剩下的剧情主要把焦点对准基地和塞弗·哈定,但接下来每多看一分钟怒火就多增加一重。
要知道塞弗·哈定可是端点星有名的政治家,是与侯伯·马洛齐名的稳定端点星局面的重要人物,他可看不懂什么复杂的心理史学方程式,更离谱的是继给盖尔·多米尼克和瑞奇乱点鸳鸯谱之后,又给原著八杆子打不着的塞弗·哈丁和雨果安排了感情戏,老美编剧动不动就喜欢来一出make love的思想已经深入骨髓,无药可救了,编剧在放飞自我的路上渐行渐远了,完全就在借着原著人物胡编乱造,也不指望后面能有什么符合原著人物设定的情节了,太诛心了。
这是对经典的践踏,电视剧编剧欠阿西莫夫一个道歉。
基地第一季看完了,恨家里没有电视机,用手机看这样的史诗剧白瞎了。看着豆瓣的评分,不到7分,心里真是为它叫屈。一定要和原著吻合就是一部好片子?那就不用拍电影了,直接看书就可以了。而往往人们喜欢看剧不喜欢看书,是因为人们对文字的想象力很大程度上受限于作者的文字功底,尤其是科幻小说,但是镜头语言的门槛要低多了。或者,如果不是基地这部片子,我压根就不知道还有这样一部科幻小说。 川陀故事线的确比端点星线以及盖儿线好看。有无垠的太空、有异域星球、有宗教、有权谋、有男欢女爱,有我们当下社会的种种投射,有人情味,就好看。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李佩斯饰演的白昼大帝,当然首先是颜值和表演俱佳。有一幕是他在少女星赤脚走朝圣路。他的表演不仅骗了教会的长老,也骗了观众。然而最让人震撼的还是,在返回川陀的飞船上,丹摩尔泽既无比艳羡又无比感伤地跟他说,一万五千年前,当她抵达朝圣路的终点,自以为和人类一样拥有了信仰和灵魂的她并没有看见幻象,因为她没有灵魂。最后一句话刺中了白昼,因为白昼和她一样,没看见任何东西,也就是他本质上和丹摩尔泽一样,都是没有灵魂的活体,区别只在于他是克里昂一世的复制品,克隆人,丹摩尔泽是机器人,高级AI。 再想想谢尔顿说的那句话,同一个葡萄藤只能结出同一种葡萄,酿出同一种味道的葡萄酒。没有进化就没有进步。得多天才的人才能想出这样的设定?一个皇帝为了让自己永久地统治帝国,克隆出一代又一代和自己一模一样的皇帝来。这些皇帝没有父母也没有兄弟姐妹,甚至都不能走出宫殿,并且眼睁睁地看着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出生、老去。对Z制、J权的讽刺莫过于此了。 不过纵然如此,依然难逃命运的捉弄。事实上,克隆的源本,克里昂一世的DNA已经被人修改了,经历了十几代,每一代可能都已经发生了细微的变化。或者可以说,在某些方面一代不如一代,不过,在某些方面,也可能一代强于一代。还有在快完结时提到的银河理事会,这个组织也许就是第二季的大boss。又或者是克里昂一世为防止后代发生Z变而设置的更高权力机构。 黑暗兄弟来到地下室看即将出生的婴儿克里昂时,丹摩尔泽正对着熟睡的婴儿唱着摇篮曲的曲子,和最后一集白昼兄弟班抱着被丹摩尔泽拧断脖子的黎明兄弟的尸体“火化”响起的背景音乐,有着同样的空旷、苍凉。不由地想起庄子的“野马也,尘埃也,万物以息相吹也”。如果没有灵魂,世世代代稳坐江山又如何?生命的可贵正是因为时空无垠而生命有限。 所以《基地》也是一部哲学片,一部拷问人之所以为人的局限与短暂,而恰恰是这局限与短暂,才让人的一生充满意义。
《基地》第三集里黄昏大帝临终前的几场落幕中,一直侍奉着大帝的人工智能女侍者Demerzel,在看着外太空第一任大帝的影象轰然湮灭的瞬间,安静的流下眼泪,我便开始诧异于这个改编角色的塑造,据说在原著中她的性别身份是位男性。而后她在深夜对着还在孕育箱里新生的大帝唱着温柔的夜曲,苍老不堪的黄昏大帝寻声而至,那份虚弱与箱中的婴孩有种对称的气息,但又呈现出完全相左的结局,一生一死,所以Demerzel的转头也给出了两种不同的态度,前者像是可以无尽回应的温柔,后者却在温柔里多了一份严厉拒绝,“这不是你该来的地方”,大帝黯然,但又像个听话的孩子,转身离去。这时,我对于Demerzel前剧目中还在落泪的那份“人性表现”,产生了自以为是的理解,她果然是个“铁石心肠”的非人类。可当黄昏大帝体力不支倒地而卧的时候,还是Demerzel悄然出现,像个女神般的母亲一样,抱起了浑身冰凉的大帝,安顿在塌,柔声嘱咐道,“睡吧,明天见”,好吧,这个角色在与大帝的关系中,“母亲”一职,真是做到了尽善尽美,心中对她之前的严肃便有了些理解后的松动。但接下来的对话,来的猝不及防,来的让我一阵哽咽,明明是科幻大片,关乎大情大爱人类大命运的主题,为什么要这么细腻的处理?我的心再一次变成了小柿子般,不禁揉捏爆出万千感触来…知道很多原著党反感于改编剧的面目全非,好在,没读过原著的我,并不知道其中利害,也许也只是由着自己太过烂漫的心,还是在这样一出科幻剧里被爱触及。
大帝虚弱地问道“这就是你想念他的原因吗?”
Demerzel摸着他的头,低声回道“不是的,亲爱的,有你就足够了”,说罢,附身亲吻了大帝的额头,大帝闔然闭目。
一声隐隐的抽泣,Demerzel轻声道“只是你们总会离我而去”。
此刻,我必须按下暂停键,平复自己的心绪。
顺便擦擦小眼泪儿
想起另一部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情感互动的电影《她》,结局虽然令人思绪万千,但主要还是强调了在这样的互动中,人类会承受更多情感上的失落与伤害,但在这幕剧里,却给出了不同的视角,正因为人工智可以记住一切,也因她日夜与人性相处,那种细细慢慢的积累,就像个黑箱里的记录,一无所遗,终究是会有“涌现”的完成,是程序上掌握了情感的规律还是真正拥有了人性的完备,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试着去开放的理解,而不是努力去证伪或是证明。
因为,人心也不过如此,既是完整也是时刻在变化和流动,除了自己,再无另一个人能清楚所有细节和隐晦,可说不可说。Demerzel也有她自己深沉的爱和孤独,侍奉了一代又一代的大帝,从婴儿到老去,她的欢喜悲哀都被掩藏在那些机械的组织里,这时,是怎样的容器装蕴着灵魂都不重要了,我们的处境是相似的,那一刻,我们就拥有了一样存在的意义。
每一任复制人大帝都会在临终之时困惑于自身存在的唯一性,特殊性,这是他一生,万千分身的万千生都无法挣脱的轮回之苦,没有一次能逃脱。而Demerzel看到的却是“关系”,一次次,一场场相遇又别离的宿命,她不是在反抗,而是每一次都在用自己的爱去接纳。此刻,一种能被理解和看见的伟大,朴素而沉默地展现了,近似于揭示某种“真理”般,每一个拥有爱而又失去爱的人,不就是这样的无助而又坚强的么。
努力拥有与快乐失去,是人生的一条有趣曲线。
拥有需要靠智慧与毅力,失去则需要勇气和爱心。《孤独管理》王浩一
其他什么开着星际飞船用弓箭打架,星际时代海平面上升搞不明白咋回事,得靠封建迷信之类的玩意我懒得说了,我当你是设定,我忍。
但是,现实中技术明摆着有参照的,还这么胡来只能证明这剧编剧太拉跨。
第五集,
一个被银河帝国打的毫无还手之力的星系势力残余,都能三艘护卫舰在轨,往地面投送好几百人。
你一个帝国中枢最精锐的什么暗影大师什么什么的开着跃迁飞船,带着一队精锐士兵,
结果你告诉我登陆行星投放兵力得自己落地,发个联系得靠村口的大喇叭喊,
然后让地面动能高射炮给揍下来了???!!!
对动能武器的近场主动防护20世纪的主战坦克都能做到,结果你一超空间跳跃的牛比吊炸天星舰做不到??
我引用一段,让大家看看20世纪70年代的坦克主动防护系统能做到什么:
苏联的Drozd(鸫)系统——
“雷达可以在300米的距离上检测到在炮塔正面80°扇面、20°仰角上,以70m/s~700m/s速度飞行的物体,并在130m距离上从搜索模式切换到跟踪模式。之后EMU会根据雷达的跟踪数据计算出拦截弹的最佳发射数量,发射时机和预计交汇点。最终,拦截弹会在距离车体6~7米处引爆来袭弹药,对坦克形成保护。”
这玩意装备在早就退役了的T-55A主战坦克上。
而21世纪俄罗斯“竞技场”系统能够拦截速度高达1200/秒的来袭目标。
所以,你一个跃迁星舰,从发现来袭到被击中,中间指挥官和女秘书们还来得及打情骂俏一个来回,我数了数少说五秒钟,看距离这能轰下星舰的高炮初速有没有1000米/秒都难说。
结果,
来不及防御,
来不及放,
来不及,
来不,
来?
我跟马老师学个闪电五连鞭反应也比你快啊!!!!
——————————————————————
看完第六集
心理史学家不能预测个体 ,这么基础的设定,
开篇嚷嚷的全世界都知道,现在让编剧嚼吧嚼吧咽下去当喂狗了嘛?
因为俩小年青的谈个恋爱就撑不住了?
还有那个大帝,你去人家教会想改变形势,扶个自己人,结果继位大典上让人截胡?
你好几百年传承的政治智慧传狗身上了嘛?
如果你扶的继任者,在这么关键的时间点连对手都控制不住,或者最起码给她造成点什么障碍都做不到,那你争的什么权,夺的什么势?
幼儿园大班选班长都比你溜儿好不好?
还TM非得自己亲自去,这点把握都没有你去干嘛去了?自取其辱嘛?
还银河帝国皇帝?结果就会给人家建自来水厂?结果到最后还让人指着你鼻子臭卷一顿?
现在随便拎出个县长,把他放那个位置都能玩的比你漂亮。
你这不是阿西莫夫作品,你这是拉稀莫扶手纸的水平吧!
作为一部科幻题材的电视剧,《基地》的视觉好吗?很好。这个宇宙的观感绝对属于科幻作品中的第一梯队,有钱真好啊。
表演好吗?部分演员演得很棒,Dusk老皇帝演得很对味,Day丰富的心理活动也表现得很好,Seldon和我小时候脑补的基本上吻合,看到会有些亲切,Gaal可能也把编剧给她的反逻辑纯上脑疯批形象演绎的很到位,Salvor线的演员表情或者台词感觉都有点用力过猛,会有些出戏,总体来讲说得过去。
剧情好吗?不少情节、对话比较突兀,机器人大战剩了个信教的皇家保姆、赫利肯周文王能算银河系的命却因为养子和爱徒谈恋爱不得不让养子把自己弄死(你造个机器人替你死,让养子处理的干净点,自己回老家偷着乐不行么?)、塞佛忍着蛮子头头好几集,结果趁观众不注意一箭给射死了,然后蛮子部队毫无波澜,带带站在那看别家救世主嬉皮笑脸的投影。不过,三条故事线同时进行,处理得很清晰、不混乱,导演的功力还是在的。
作为一部美剧,《基地》还是不错的。
但我难以喜欢。
因为明明有这么宝贵的机会,班子有,资金够,从组建班子的消息流出一来,我一直期待着它能成为一部像原著一样,给人一种窥见哪怕是虚构的「宏大」的震撼。如果说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是太空版的《罗马帝国衰亡史》,我认为「太空」的设定几乎是天然地适合这种史诗,太契合了,以至于我在读的时候内心的波动远超过它的经典模板。浓烈的个人主义远远盖过了「计划」「帝国」本身;第一次危机的解决,三股势力不可思议的联合,却被拍成了三人行动,以至于从第九集salvor拿起谢顿球,我脑子里就全是“蛮子头儿怎么还不来领死”。电视剧视角的个体逻辑,极大地削弱了某个重要的「场面」「事件」出现时,带给观众(可能这里要用“读者”)的震撼。
因为我难以避免被Gender Swap, Race Swap所体现的意识形态主体吸引,这使得我难以得到沉浸感的享受,这对于一部科幻剧无疑是致命的。当然,如果你没有看过原著,或者你看过原著,也可以接受对人物形象的修改,那么完全可以忽视这一点。但我不认同,也不喜欢这种改编,因为我认为这是对原著欠缺尊重的行为,即便是原作者的女儿以亲人的名义,代替原作者表示认可。Snowbrown, 黄龙马,孟姜男哭长城?
因为我不喜欢这个gaal。即便她的行为总体上还是遵循着同一套逻辑,即我愿意让你控制我,但是我不能让你控制我让我愿意被你控制,要不我就死一死。可以理解、可以接受,但不喜欢。既然你解数学难题都是靠预感直接预判答案,你对数学预测的结果一点都不认可,那你紧张的时候搁那念什么质数呢?
因为我不喜欢全都是爱情戏。谢顿给银河系算命没啥可看的,你泳池热吻怀孕拍片子应接不暇,既然他们谈个恋爱都威胁到人类命运了,你拍的这么入迷这么浪漫这么细节是啥意思呀,穷途末路都要爱,人类不灭绝不痛快。
我一向对以豆瓣评分论作品的习惯不以为然。如果一星是底分的话,那我愿意给两星。多出来的一星给我喜欢的穹顶造型和皇家小园丁线。穹顶大致跟书里的感觉一样,但我更习惯脑补成一个环状的漂浮物,剧里这个视觉上很棒,替代了我的幻想。皇家小园丁刚出现的时候我以为是第二基地的人,结果是什么反叛组织还被帝国抓了,那大概不是了,不过第九集突然翻脸还是有些惊喜的。
看完美剧《基地》第二集,我就想看《第二基地》了,不是指书或本剧的续集,而是妄想有另一批人在默默做另一个版本《基地》,从而完成对阿西莫夫致敬的伟大行为艺术。
先亮明观点:我承认影视剧与原著两者是不同的,一般而言,看剧死揪着原著不放,是无聊的。但是,放在《基地》这里,我看的时候都在满心嘀咕——编剧有些舍近求远。
因为,即使我已经不记得七本《基地》小说具体故事和人物都在讲啥了,但有一个印象是非常深的:阿西莫夫这批小说本身就是无比精彩的电视剧剧本,呈现出以下特点:
特点一:基地系列故事是碎片化的,跳跃性很强,有时几个章节就是一个完整故事。一段段有趣的冒险,最后组成了跨越不知多少年的银河图景。
特点二:易读、好读,特别通俗,通篇找不到大段的晦涩描写,全是生动精彩的对话推进,对话对话对话,动作,对话对话对话,动作。
特点三:大部分故事与其说是史诗,不如说是轻型推理剧,险情奇景当然也有,但大部分情节看得非常轻松减压,有阅读快感。
阿西莫夫成为宗师是有原因的,你读的时候,有时觉得“这小破文我学学也写得出来”,有时又无比相信这是他信手拈来四两拨千斤倾泻出来的东西,肚子里好玩有趣的货太多了。
总而言之,《基地》系列看似大部头作品,读起来毫不费劲,愉悦得很,像是没有注水的优质网文。大师的思考、深度,全藏在行云流水里。
这就是《基地》原著让人心心念念的原因。一直流传着“《基地》是最难改编的科幻”的说法,我其实是不以为然的。
在我眼里,电视剧版《基地》,就直接按照阿西莫夫写的拍,让文本视觉化,就足够好看了。学学《权游》前几季,避免掉进它最后魔改的几季的坑,很难吗?
————20210930更新1————
其实我对角色多元化倒挺支持,在现今好莱坞情势下,你不多来点有色人种,不多设计点女性角色,这剧估计都拍不出来,这方面不仅可以理解,而且处理得算是恰当。何必自己找麻烦呢!回到十多年前,《黑客帝国》续集里锡安人就这样五彩斑斓的黑了,当时大家也觉得够酷,也没啥吐槽。换做现在大家意见很大,无非也就是被更多场外因素搞恶心了而已。其次,在议题设计上,帝国的朽塌、后代的繁育、十进制与非十进制(其实是文明的基底)的讨论等,大家也忍忍吧,这种贴合时代的表达论谁都无法置身事外的。当年我读小说,就觉得在阿西莫夫眼里,自由贸易的地位真是高啊!
————更新第三集———— 黄昏兄弟变成黑暗兄弟了,川陀皇家也搞楢山节考?虽然挺喜欢这个设定,但看到第十四代目看到自己的培养槽,这么绫波丽的感觉我真被整笑了。
更震惊的是,《基地》会有这么多床戏。连同第二集,这些床戏之平庸乏味,感觉就是为了水时长。激情戏都拍不好,怎么指望能拍好基地?
全集最有“我真的在看《基地》”的亲切感的,竟然只有一处、“谢顿在上”这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台词。
————更新第四、五集———— 这两集之难看,击穿底线。未来的战斗场面怎么拍成这个样子啊?即使是帝国边缘,但再怎么着也是具有星际穿越科技的文明之间的战斗,想象力之贫乏,场面之混乱,战术之低幼,都没《地道战》精彩。已经实锤,苹果把一部超有趣超好看的小说拍成了无趣干瘪的糖水剧,而且这糖水还是代糖。
——————更新第六、七、八集——————
谢顿在上,这剧已经令人匪夷所思地陷入了万劫不复。
第一基地都还没正儿八经做什么事呢,来个女弓箭手就成为最大危机了?就需要把第二基地抬出来了?骡的排面呢?
你倒是告诉我,这个爱数数的小黑妹,她啥事都没做,啥事都不知道,然后就一个劲地反复被弹出飞船进行冬眠,她到底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还有,没、有、一、个、人,会对李佩斯有没有灵魂感兴趣。简直不敢相信,一个堂堂银河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会对一个星球卑躬屈膝、自我摧残到如此地步,编剧对政治、对官僚体系是如何运转的真的是一无所知。
——————更新第九、十集——————
第九集的端点星最后的情节颇有来场五军大战的意图,结果拍成了啥样?几个人来了控制住了场面,然后另一波人来了又重新镇住了场子,然后又有人来了砸场,最后又有谢顿来了。。。这不是决定银河命运的历史性会面,这是居委会班子开述职大会。这部分戏拍的节奏水平是整部剧节奏垮塌的缩影。
第十集,客观来讲,把印象分往回拉了一些,还是有亮点的,比如机器人的自戕,比如哈定的“我是你女儿”,好嘛这剧就是个家长里短的太空歌剧是不。
现在第一季看完了,可以综合整体来讲一下我个人的感受和看法。 一开始大家争议比较大的,剧把各个人物线和故事线都转换重组了,以符合当下的价值观。这个我觉得问题不大,是可以做的,毕竟阿西莫夫时代的想法和现在比有历史局限性,直接照搬得顶住很大的舆论压力。关键是“破后而立”做得好不好。种族、性别等等,本身不是失分点,失分点在其他方向上。我其实不是原著党,我生气,主要还是成品太次。
重组后的故事和人物几乎没有魅力可言。我对里面任何一个人物都无法做到共情。你仔细分析里面的人物对白,基本上只有立场和观点,没有逻辑推演,也没有激烈交锋。观众是没有机会得以情绪带入的。哪怕是人物塑造相对比较扎实的皇帝们,我都只是吃瓜看戏的心态。他们的过家家游戏中没有体现出一丁点治理的智慧,也自然无法引诱出我的喜爱和认同。
节奏实在太凌乱,三四五条故事线交叉剪辑,相互间又没有交融,几乎是失控的,让人无法相应这是苹果能拿出的最强班底干的活。
没有主线逻辑所产生的最大问题是,每一集都抓不好自己的分集主题,导致了每当新的一集放出后,前一集所探讨的问题和得出的结论不是递进和累积的,而是消散和扯皮的。十集,十个小时,基本上是《指环王》三部曲白金加长版的时长了,但是《基地》到底贡献出了什么?猴子掰玉米,掰一个扔一个。
团队似乎是有很强的表达欲,但所有人物都在走过场中无病呻吟,最后你能回想出这里面有啥出彩的观点吗?皇帝1:“原来我么得灵魂。”皇帝2:“原来我不纯。”哈定:“原来我是她的女儿。”谢顿:“其实我都是在骗你们。”观众:“???”
一句话:不太有水平。
无意冒犯,但是黑人真多啊
完美照进现实,预言帝国毁灭要五百年,这剧能让我看到残暴的川屯屯长狗带的那一天吗
《基地》看完第一集,太空电梯和911的灾难记忆相互呼应。大概是阿西莫夫有了一个叫本拉登的粉丝,然后911的记忆又在这部苹果剧里重现,这种绵绵不接的集体记忆和创伤的交互回响相当震撼,也佩服主创的表达和反思的勇气。Psycho history现在看来不如被理解为一种大数据的文化史,可矛盾在于企图用科学的方法表达,但核心的精神却又那么精英主义和诗学化。不过我觉得暴风中如朽木折断的大树,不大会是美国的预言,毕竟美国不会只有两个数学家算得出先知一样的公式,即使只有两个人,也不会把他们流放或封杀了。[doge]另外女主在打光暗的时候其实很耐看,以及Apple TV垃圾app差评
当初阿西莫夫写《基地》的时候没想那么多,30年后他才决定写前传和续集。剧集是反过来的,才出第一季,甚至第一集,就在想续集、衍生剧了。比如第一集开头就提到了《基地2》的骡。再比如将德默泽尔拍进来。德默泽尔并没有出现在《基地1》中,而是出现在《基地前传》两部曲、《基地7》《机器人》五部曲中。导演之所以把她拍进来,就是在为《基地前传》《基地后传》,以及《机器人》衍生剧做铺垫。你连《基地》本身都没拍好,就开始想着为衍生剧做铺垫了,未免有点本末倒置。盖尔、德默泽尔、塞佛·哈定都被改为了女性,而且其中盖尔、塞佛·哈定都是黑人。小说中瑞驰是有老婆的,导演却安排瑞驰和盖尔谈恋爱。意思是之所以把盖尔改为女性,就是为了让她和瑞驰谈恋爱、生孩子?谢顿算到了未来1000年的事,却算不到人们会把他的剧集拍得这么平庸。
谢顿在上,心理史学能梦见跨银河疫情吗?
不是原著粉,至少电影级的银河尺度罗马衰亡风视听是合格的。讽刺的是,在这样一个史诗级科幻巨著再次影视化改编之时,《迪迦奥特曼》竟然被禁……
非原著粉,单纯观影体验非常推荐,想看该剧别被评论左右了,小说就是小说。电影就是电影,两者有着天然的差别,电影制作需要具象和可视化需要视听呈现,小说有些东西是无法可视化的,就像电影拍不出柠檬是酸这个本质一样,需要借助外界来体现它的酸,原著粉有原著粉优越感不必理会,观影是比较私人的事愉悦自己就好,每个人感知也不同。
李佩斯年纪这么大了,身材还这么好。
非常有意思的想象。
就这么说吧,看完《基地》(剧),我仿佛没有看过《基地》(小说)…
不知何时开始,科幻改编都洋溢着浓浓的权游感,科幻未死,科幻改编已死
我去,为啥杀了哈里博士呀呀呀呀呀
就差把主角改设为跨性别精神障碍黑人女同了……(PS:本人酷儿,同属少数群体,看完没觉得被尊重,感觉有被冒犯。)
看完第一集了!
有Apple TV这么好的制作,书剧分离不香么?抛开原著,剧情其实很顺畅,故事节奏和悬念设置都在线,性转的主角在目前的设定下也并不违和。另,李佩佩这位失踪多年的德州老农终于回归主业了,追剧多了很多动力。
把原著改的面目全非,格局下降了好几个层级,还塞了一堆令人反胃的爱情戏。apple tv原创组能不能赶紧倒闭?
的确让人失望了,就算不看原著,当成一部全新的科幻剧来看,剧情、人物、剪辑都是失败的
美国科幻最不缺的就是令人惊叹的特效画面,就怕惊叹的多了,也就稀松平常了。然后下次仍然不免惊叹。故事也得能跟得上才是硬道理。这可不分国家。
群星在上,谢顿在上盖尔·多尼克性转,塞佛·哈定性转,伊图·丹莫刺尔性转,克里昂是克隆人,谢顿不留在川陀搞第二基地,去端点星,芮奇和多尼克谈恋爱,又杀死谢顿,这部剧,你也配叫《基地》?条条大路通川陀,群星尽头,此之谓也艾萨克·阿西莫夫克里昂大帝一世伊图·丹莫刺尔哈里·谢顿切特·夫铭铎丝·凡纳比里雨果·阿玛瑞尔芮奇·谢顿婉达·谢顿塞佛·哈定侯伯·马洛贝泰·达瑞尔骡史铁亭·帕佛艾嘉蒂娅·达瑞尔葛兰·崔维兹史陀·坚迪柏宝绮思奴比雅蕊拉詹诺夫·裴洛拉特菲龙机·丹尼尔·奥立瓦
会数质数就是银河系数学扛把子,会背圆周率10000位是不是最起码大学数学教授了?会背元素周期表是不是就是化学教授了?脑残文科只能靠这个来吹逼了,因为他真的不懂数学,在他们有限的数学知识里,质数这个名词,就代表了他能知道的最高深的数学知识。好莱坞现在净是这种屁都不懂的脑残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