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看过预告,所以观影前有料想到这将是一部横亘的道德极端点上的作品,对于与电影本身三观不合的观影者会极难共情。但还是没有想到,实际观影体验竟然能差到这个地步。
不知道该电影的最初立意是否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想诠释特殊群体中的小人物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抗争和妥协。但是在道德参考系上,实在不能把故事主线中主角一家怀孕女找冤大头的行为披上“善”的外衣。
在一个崩溃的道德框架里构建善良像是在马桶里放上上等的食物,抛开马桶的框架去体面客观的看待食物本身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人物是否贴合实际,行为是否自洽,结局是否讨喜都被影片的劣根性弱化了。以至于影片最后,生活给予“善良”的人的补偿已经起不到任何正反馈的作用了,让我观影全程表情扭曲。
影片可以让人绝望,可以让人疯狂,因为这种爆裂的负面情绪很容易在结尾正向转化。但不能让人郁闷,让人很恶心,因为这种情绪只会累积,而且塑性很强。以往的小角色第一视角电影都是让主角站着哭,这部电影却让主角跪着幸福。我没有看到主角在生活面前的坚强,只看到了他们的屈辱。
不符合普世价值的电影必然遭受票房和评分的双重滑铁卢。我个人还是很喜欢任素汐这个演员的,以后接电影的时候但愿她斟酌。
躺了一天,还是爬起来看了最晚一场的《寻汉计》,整个影厅只有三个人,全是汉子。
没想到电影很轻柔,像片中的任素汐,是那种能小声说话绝不大声嚷嚷的感觉。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影片的价值观可能不大好接受,一个大龄女青年因为怀了前夫的孩子,所以要赶紧找一个接盘侠,好给孩子上个户口,全家出动,集体寻汉,结果还真找着了……
用荒诞来写真实,这是很难的。对比那些油光水滑的城市爱情片,《寻汉计》里的人物状态,以及他们的挣扎与选择,毫无疑问,更接近我所熟悉的人类——每个人心里都装满了偏见和苦涩,却不轻易说出口,自己消化,自我解嘲。
片中的北京,煦日和风,那些疲惫的、失败的、厌倦了的人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面对这阳光闪耀的生活。就像堵车,虽然堵着,但你还得向前努,不能彻底停下来。
这部影片关照的就是大城市里的这群普通人,他们对生活没什么过分的要求,也会在一些崩溃的时刻产生一个卑微的想法:能不能给我一次机会,让我把日子过下去,不管别人怎么看。这种赤裸裸的,蜷曲的,不好意思和外人袒露的声音,让我觉得很动人。
在这个昂扬的时代,我们熟悉的正能量是:不可以!不接受!不妥协!但这个电影说的是,就这样吧,就这样我们也能把日子过好,并且不伤害任何人。这是有些危险的方式,因为在处处都要对立,处处都要战斗的当下,告诉大家还有人选择温和的妥协,这本身就是一种反动。
并不是所有人都想成为战士,大多数人会在一次次地妥协当中保护自己觉得重要的事情。在生活的缝隙里,还能有一些温热的东西渗透进来,这就足够了。
这部电影具体有什么价值,有多大价值,我说不好,但能够这样去表达的,太稀有了。尤其是最近这几年。
我住过那片儿房子。就电影里王招和她姥爷住的老楼,在凤凰汇对面,临街,得钻过窄长窄长的,只容一个人穿行的走廊,摆满了邻居家的花和花盆儿,往来一个人就得错肩,邻居往往都是老人,错肩的时候客气的问,“中午吃什么?”“酱油汆儿!”
楼下是一排破旧的沙发和椅子,摆在太阳地儿,太阳好的时候,坐满了老头儿和老太太。打牌,聊天儿。
出来就是东三环,三里屯,北京最繁华的地界,他们和他们的生活交错融合,彼此不相干似的。他们的生活安静,自足,小区里那种小蔬菜店,挺实惠的。电影里有一个镜头,压得很低的仰拍,王招从一条这样的胡同往外走,头顶就是大裤衩,赛博庞克似的,我没有在其他中国电影里看过一个类似的镜头,这么去拍大裤衩。
包括那种京郊的农家乐,骑马,打气球,包括杜微那种男人,胸无大志的见天儿跟老头儿在公园呆着,打打游戏开开三蹦子,其实挺敏感挺自卑的但是脖子梗着脸仰着,穷横穷横的,也不知道他骄傲个啥,但得骄傲着——这些我都见过,也熟悉,但是这些其他电影里没有。大概他们觉得不配吧。
王招好像也不配做一个女主角,一点儿女主角应该有的自主意识,主观能动性都没有。她被挤得,压得,揉搓得多低,多卑微呀,就像我前男友说的,“五分钱的水萝卜,谁都能拿一把,”她说,“别心疼我,我有的是力气。”她不心疼自个儿,但是我们心疼她。看着她自取其辱简直是恨铁不成钢,但是这种牙痒痒的恨没有爱哪儿成,我们不知不觉的疼她,爱她。因为我自己,多多少少,也他妈是个不争气的王招。
这么一个懦弱的人,在她最可以软弱的时刻,你只要顺应着,躺下去,圆下去就可以了,她做不到,她就这么个不合时宜的人,她要讲真话,她骗不了人。这时候见的是人性,人性里最可贵的那部分。
电影最好的一场戏当然是农家乐宾馆里那场大戏,写得有多好,演得有多好。这么尴尬的一个情境,眼看就要水到渠成了,杜微偏偏也不傻,那点底牌一点一点的翻。看起来王子川控的场,把握的节奏,一起一伏的就那么带劲,其实任素汐秤砣似的压着戏,爆发与不爆发都动人。
看两个好演员飙戏,太值得了。看几个好演员演戏,太难得了。每个演员都好,每场戏都好。场与场之间,停顿和空白也好。
我特别喜欢那些小戏,碎戏,过场戏。要都是大戏接着大戏,就特别像话剧,电影之所以是电影,正在于这种部分。草威写这部电影,写得多好,他说,“生活的缝隙里,有温热的东西流淌出来”,那些小碎戏,就是生活的缝隙。
是王招跟前夫那里受辱,回家,一扭脸儿看见车棚里,曾经的自己和曾经的他,热烈亲吻。是王招自己去买套儿,出来小超市,对面两个卖羊肉串的,她孕吐弯下身来,卖串儿的以为熏着她了,赶紧换了一个方向扇。我太喜欢这场戏了,就这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给了一点点关照一点点暖,尤其让人绷不住,王招哭了,回去了。扭转她的是什么灵魂的重击?不是,就这么一点点陌生人的情分。纯属生活的偶然。
下一场戏也好哇,回去哭嘛,别哭了,缝隙里洒点眼泪得了,回去歪床上看综艺,还能笑笑,没心没肺的哄哄自己。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一些苏联早期的电影,还有我心爱的一些日本电影,山田洋次那种,矢志不渝的写普通人,写普通人的生活。都是充满瑕疵的人,谁也不比谁更高贵,但是山穷水尽的时候,他们身上灵光一闪似的,绽放出,“朴素的人情美”,如果叫爱情有点太酸了,如果非要叫爱情,这爱情里有体恤,有义气,有理解。对就是理解。最难最难的是理解。
他们不讲爱情的,只有“日子往一起过”。“我觉得就这么着吧跟你凑合着也行”,傲娇傲娇的心甘情愿。
看电影已经是深夜,排片太差了,一天一场还是深夜。我看的时候一直在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电影?什么样的是好电影?什么样的人物,什么样的生活,配出现在我们的银幕上?在我心里,《寻汉计》就是一种理想。并不是观众没有见过的东西才配出现在银幕上。我们的生活,以如此的面貌,诚恳的流淌。
影厅里人不多,后排几个女生后半程都在笑。我好喜欢她们的笑,都在点儿上,笑得轻快也好听。电影结束了,我好想上前给她们拥抱。
昨天刷微博看到这个片子票房垫底,就想着要不去瞅一眼吧,眼看五一假期马上结束。
我最期待的《秘密访客》跌成玻璃渣,我也不想去看张艺谋,就觉得,要不就这个片子吧,万一它是遗珠呢?
事实证明,票房低是有原因的。
不是因为这个片子上映在了五一档,面临所谓的大片绞杀,它没有排片。
而是这个片子看完之后,你就找不到它的传唱度。
如果单纯从故事简介看还是很可以的:
公司里元气满满手气好好,连续三年都拿年会一等奖的王招,是一个三十五的离异女人,为了害怕姥爷不能接受这个消息,一直和前夫假装没离婚,扮演月度夫妻,但渣男前夫只当他是免费酒店妹,结果一不小心,怀孕了。
前夫不认这是自己的孩子,她就想办法找一个接盘侠。
如果只看到这里,大家是会有期待的,因为这里涉及到了道德伦理,甚至是纯纯的爱情选择。
但事实是,我去了电影院,看了后半段才发现,这里另有乾坤!
这个事情最后被姥爷知道了,于是爷孙一合计,找了老爷子的好朋友,一位摩的师傅杜微。
至于杜微以前是干嘛的?家里还有几口人,为什么变成摩的小爷,这些影片都匆匆带过,唯一给的线索就是,杜微爱打游戏,是个处男,一直很佛系,不会谈恋爱。
他和王招是游戏里的情侣档,结果见面发现王招开的宝马【她的一等奖,宝马一年使用权】,就有点怂,觉得自己配不上人家,但不管配得上配不上,见面就拿指甲刀剪指甲,崩的哪里都是,这个的确有点说不过去。
总之,有了一面之缘,再见面就是杜微送脚崴的老爷子去医院,俩人就再次认识。
之后杜微就很凑巧地,王招找人约,他刚好在楼下,王招相亲不成功,最后想起他来了。
老爷子做局,带着他们三个一起去京郊玩,灌醉杜微,希望俩人生米煮熟,但杜微没醉,王招则受不了内心的谴责,告诉杜微,自己怀孕了,以前堕胎两次,这次再拿掉,就不好怀了,她想生,需要一个男人给孩子当爸爸上户口。
杜微当然是不干,一顶绿帽子妥妥来袭,换谁都不干啊!又觉得被老头坑,气半死。
最后杜微貌似一竿子跑类似大理那种酒吧,被一个有点娘的老头搭讪,上台唱了首歌,就悟了!
这个绿帽子,老子要带!我为什么要用世俗的眼光看这个事情呢?
我要这个孩子!!!
看到这里我是着实觉得……有点说不通啊!
这个片子里的用色,打光,演员的表演,都是OK的,但如果按照这个走向,这应该是一个【电视剧】吧!!
就感觉杜微的觉悟,应该中间差着36集的说明和高潮部分,不是么!!!
不然为什么唱完一首歌,你就懂了??你懂了啥?
你觉得这个妹子是个好人,和你要娶她,这是两回事啊!
你什么时候爱上她?招子又是啥时候爱上的你!??
最后招子用了IP定位,查到杜微住的民宿,带着爷爷给她道歉来了。
结局就是杜微愿意和招子结婚,俩人去产检,看着新生命,俩人都哭了!
之后画面黑字,告诉我们2016年之后,非婚生子也可以上户口。
全片完!!
嗯……就这??
自从被《缉魂》和《秘密访客》烧脑,不断告诉你,什么不让说的,什么被剪辑的,什么压抑的背后的线索!!!
所以,我们如果套用这两个电影的模式,好像一下子就说得通了呀!!
【于是我开了一个相同模式的脑洞】
【以下谨慎观看】
早年父母离异的杜微是姥爷抚养长大的,后来姥爷去世,他继承了姥爷的房子,也带着对姥爷的思念,成年之后他发现,原来他喜欢老年同性。
但是他的内心很痛苦,他一直都在摇摆,于是他一边享受和公园里老头们欢欢乐乐的时光,又一方面在游戏里打嘴炮勾搭妹子。
他内心一直都很矛盾,但又一直觉得,这样很好,我可以两边都占。
没想到,游戏里的媳妇见面了,他发现自己很慌,他发现他还是接受不了,对女生只是网上撩可以,现实还是老头更讨他的喜欢。
然后噩梦来了,他最喜欢的老头,居然做局,希望他收了自己以及怀孕的外孙女!
天啊!他内心真的是汹涌澎湃!!
想想他和他喝酒之后对饮翘起的兰花指,想想他带他回家路上,他听的铡美案!!这些都是导演语言的控诉!!
你这个老东西,你就真的是陈世美么!!你怎么可以!!辜负我!!!
最后他跑到了旅游胜地的同志酒吧买醉,一个老头过来搭讪,很像他!
他真的很想他!
最后他就唱了一首歌,上次他唱的时候,他还为他鼓掌,如今鼓掌的人众多,却都不如他一个。
尤其是前排那个穿西服戴假发的汉子,你不是我的菜!走开!
老头希望带他去开房,杜微却回答说,你知道汤姆和杰瑞是什么感情么?老头说,我以为你是一个动作片,原来你是动画片!老头失望的离开。
是的,他以为他是汤姆,才发现,他是杰瑞,一直被老头牵的死死的!!!
第二天,房东太太送来当年老头住院他送的礼物,他这是要和自己断交么?
还记得我们一起面对面吃面,还记得当时他说,给我一把钥匙,我来照顾你呀!
你到底要什么?要这么戳我的心?
然后一转眼,他就看见了阳光下的他,慈祥,暖暖,散发光芒。
唉!算了吧!认了吧!
老头告诉他,如果他同意,就答应他。
最后他告诉孙女,他同意。只有这样,大家都幸福。
【嗯哼!是不是这样解读之后,你会觉得这个片子一下子缉魂起来,或者秘密访客起来了呢?】
【编剧什么的!!给老夫好好学着点!!!】
哎妈呀,写了这么多,我只想说,如果有人用这个思路剪一个视频,我还满想看的~~
哈哈~~~
最后,我查八卦新闻才知道,原来剧里那个弟弟,就是任素汐网传的出轨对象?
妈呀!所以听到那句,如果她不是我姐,我都想和她结婚,这句话是男生自己加的么?
惊呆!!
总之,李保田的表演很到位,任素汐的表演只能说是类型化的自然,她就是另一个版本的白百合,演绎一种类型的角色,很到位。【没有贬低白百合的意思】,不信你看看《半个喜剧》,任素汐也是这个表演模式,看久了,就发现好像都差不多。
剧情上,在开头的矛盾起点太高了,中间解题的部分有喜剧效果,但最后真的是差强人意,男女主为什么在一起,感觉真的缺少了20集电视剧来补充,也许是因为导演用力太平均,因为时间有限,给了姥爷时间多了,再交代一点女主,感觉就没时间给男主了,如果重点都放男女主身上,或许会更好。
女主的包子性格,的确会让人有代入感,但最后大家并不想总看到,老实人被欺负,我们希望给老实人一个好的结局,而这个结局就是需要,我们要认清她结婚的那个人,是值得托付的。
是的,俗世观众的共情,只是因为,自己在现实里得不到的东西,最后在电影里得偿所愿。
所有男男女女看爱情电影,是因为我们现实里的爱情不满意,但我希望像我的主角,在电影里可以有情人终成眷属,希望他或她遇到的那个另一半,是有魅力的,是懂她,爱她,呵护她的!
而面目模糊的男主,我们不知道他的背景,没看到他的魅力,甚至他和老爷子的互动,都多过和女主,所以我们充其量觉得这是一个毛绒绒的男生,他可爱,有趣,但还没爱上的时候,他的顿悟,结婚,甚至是不离不弃,都有一种空中楼阁的不真实感。
我宁愿你是因为爱上了我姥爷,爱屋及乌的爱上我,我也不乐意相信,我们只是因为见了两次面,共同吐过一次,然后就因为这,私定终身!!
虽然吊桥效应老套,虽然考验对感情老套,但撒糖,人人都是乐意嗑的!
这个电影里,我没看到男女主撒糖,除了最后产检的那一刻。
好了,最近的电影扎堆来用什么隐藏线索和脑洞来做爆点和推动,我觉得,你要做就做的好一点,不要给我用玄虚当噱头,弥补桥段不足和剧本漏洞!
好了,写完了!
下午场一个人看完《寻汉计》走出影院,我好像才能理解推广曲里面唱的“你看十里繁华长街长,看满荒唐写纸上”,才能跟随那稍纵即逝的谎言去细数那破碎的过往。在我看来,电影里充满着戏谑,也暗含着各种意向。任素汐塑造的王招离婚后发现自己怀孕了,为了让自己还未出生的孩子在京有个户口,她开始频繁寻找各种男人来充当“冤大头”,最后真真正正成了那个同事眼中的“王招君”;在公司的年终会上,她几乎年年中奖,但也同时应了同事们那句“中的奖越大就会倒越大的霉”,她也确实悲催的可以,被公司裁员后沦落到每天戴着个红色大眼镜在公园蹬脚踏车,以至于电影最后她和杜微结婚后还在担心“自己又中奖了”,婚后会不会又要倒大霉;那盆缺了个角的芦苇反复的在电影中出现,在杜微和姥爷间辗转,大概也真实反应了“王招君”并不是很完美的前一段婚姻,她缺少了那组成温馨家庭的一块碎片,但杜微的出现让它的生活也如那缺角的芦荟一样,纵有不幸但也生机盎然;“汤姆对杰瑞到底又是什么感情”,酒吧里的杜微曾盯着电视这样问道,影片最后给出了答案“就是要找一个弱的,一直霸着,只能它们能互相欺负彼此,杰瑞只能给汤姆玩”,杜微就要和别人不一样,就算王招怀了别人的孩子也要在一块,即使扣一辈子“绿帽子”,他也享受那种一进门就管自己叫爹的感觉。身边的走过了无数的人,他们也是学着大人们的样子生孩子养孩子,但杜微在谎言过后决定走一条与别人不同的路,就像影片里越过田垄一脚踩进泥沼里一样,也还是快乐着。
龙应台在《寒色》中曾这样描述家庭变质后的情形,“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却可以更寒冷。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杜微和王招没有这般“其实跟谁都一样”的去凑活,面对都不怎么完美的对方、面对起初的谎言与欺骗,他们在十里长街谱写着属于自己的“荒唐半生”。
1.
人到了中年,除了无尽的生活烦恼之外,似乎开始会沉下心来怀念和反思一下过去。
可是很奇怪,我记得的似乎全都是快乐,年轻时那些曾经撕心裂肺的经历,如今想来,竟然都只是变成了嘴角的一抹微笑。
人呵,始终是趋利避害的生物,那些让自己难过的、痛苦的、磨折的,最后都只会慢慢淡忘,记得的,还是快乐的东西。
2.
王招其实是一个挺可怜的女子。
工作里,她处处低声下气,连帮人拿快递这种破事她都做。
可末了,还是被公司无情的辞退了。
生活上,被亲妈踢去跟姥爷住,就为了那不大的房子不让小舅给抢走了。
这亲妈跟亲弟吧,好像还真不是亲的,隔三隔四,不是来姥爷家抱个电视就是拿个电饭煲。
你说这倒霉孩子吧,还帮着她亲妈和亲弟打哈哈呢。
而最主要的是,在这之前,她还怀孕了。
怀的还是,她前夫的。
可关键是,这渣男,还不承认是他的孩子,王招苦笑着告诉他,是谁的孩子我会不知道吗,我就只跟你睡呀。
渣前夫说:我还不知道你呀,遇到个男人讲个话都抖得不行,浪透了吧。
最后还加一句,你叫我过来不就是干那事么,早知道这样,还不如酒店里找个小姐呢,我这级别,能住四星的。
王招的扮演者,任素汐,这孩子演戏是不错,可私底下,做人挺不实诚,搞个婚内出轨。
她敢接这戏。是真敢。
但一码归一码,她是真演得好,不用台词,你光看她那一脸苦得都快流泪的脸,你戏里就恨不起她来。
3.
跟东北那喜欢作践自己娱乐大众的流氓脾性不同,北京爷们骨子里的那份痞气和看淡一切的作态,我是永远都恨不起来。(地图炮回避)
我甚至还一度很想成为这样的人,风轻云淡,笑看人生。
就因为成为不了这样的人,年轻时,我还一度想找个北京女子做媳妇。
都是过往,不提也罢。
杜微,北京男子,当然,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平时开着个破三轮,每月领着低保,北京胡同巷子里随便拉拉客,没事了就往网吧跑,打打网游,网上找媳妇,游戏里结婚。
也不图啥,线下和王招准备奔现了,一看王招开着的红色宝马,三轮远远地离着,倒也没临阵脱逃,更也没想着是不是勾搭上哪家有钱妹子了,进了去,点了饮料,聊不了几句就掏出指甲刀自顾自地剪起指甲,搞得指甲壳滋了一桌。
回去就在游戏离跟王招离了婚,电话里不痛不痒地一句“咱们不合适”就草草结束了。
这就是我厌恶不起来北京人的原因,他们不好穿金带银围个貂,顶多就是叼点中南海华子啥的马路牙子上喝冰啤跟你吹牛逼。
不虚。
4.
三十几岁的王招。
在那个非婚子女连户都落不了,连个幼儿园都没法上的时代,无疑是悲催的。
你说她要不急,那肯定是假的。
心急不会死,可肚子会一天天大起来的。
法也想完想尽了,先把眼睛瞄上了公司里的同事,想着趁请客吃饭的机会,顺水推舟生米煮成熟饭吧。
衣服都快脱完了,男的来一句,吃药了吗、准备套了吗。
啊,合着现在时代变了,约炮还得女的准备工具了哈。
王招一脸“是我错了”跑去便利店里盗窃似的悄摸摸买了套子,出来冷风一吹,妊娠反应上来,一阵干呕。
看着街道,无声地坐在角落里默默流泪。
我不知道她为啥流泪,我想,可能是她觉得这男的忽悠不了吧。
又吃药又带套的。能怀上,见鬼去吧。
但我更愿意相信,是她为自己流泪吧。
毕竟,还是太善良。
这破事,还是做不了。
5.
人家说,最浪漫的爱情就是拐角遇到爱。
杜微和王招没这么浪漫。
他们没能在拐角遇到爱,而是崴脚又相遇了。
王招的姥爷不留神崴了脚,说巧不巧,老爷子和杜微这对忘年交没曾想早认识了,常在公园里下棋呢。
王招跑去医院就这样又遇到了杜微。
说实话。
现在这世道,天上飞机飞来飞去的,地上汽车跑来跑去的,大家都太匆忙了,有时候迎面走来你一小学同学没准都没留意。
换做是我,遇到这样的,我都觉得这肯定是上天的安排了。
上天安排的最大嘛。
紫霞仙子都说了。
6.
最能坚守到后来的,往往不是那轰轰烈烈的爱。
反倒是润物细无声般的坚守才能到最后。
而杜微无疑也是真的喜欢王招这丫头的。
这从他在宾馆里从王招设的局里醒悟后向他摊牌后他歇斯底里的话语里能够强烈地感受出来的。
啊,就该我做接盘侠,这绿帽子就戴得妥妥实实的?
发泄完了,跑卫生间里。只留王招一人,尴尬又无奈地静静关上房门离去。
王招也无疑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
活了这么多年,经历过各种形色的女子,就算不敢说完全懂女人,但我至少能明白,王招这样的女子是哪样般的女子的。
跟前夫离了婚,怕刺激姥爷,还求着巴着前夫时不时到姥爷家演戏,这样的女子,为何能在工作上和生活里都这般卑微,完全是顺理成章的一件烂事。
这也明了,为啥这样的女子还要怀上前夫的孩子。
这种女人,可怜的时候,也很可恨。
她们的可恨就是拿不停地唯唯诺诺来伤害自己,也伤害最爱自己的,亲人。
要不然,老爷子也不会最后联合亲弟弟一起跟她设了这么个局想把杜微套进去。
可是,这样的女子,可怜之处在于,她们的痛,甚至无人可以倾诉,所有自酿的苦酒,打落的牙齿,都只能自己苦闷地吞下去。
是啊,姥爷看到她包里的套子,都恶狠狠地抛下了“不自重”的狠话。
世道好像就是这样,男人出了轨,似乎就是天经地义人之常情的,多少家庭,最后本着为了孩子、反正自家男人没吃亏的借口,自我安慰、自我催眠,隐忍了、原谅了,把所有的委屈生吞活嚼了。
可女人呢,一旦出了轨,第一个跳出来指着你鼻子破骂的,往往可能就是你的亲妈。三从四德、相夫教子,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这世俗的传统道德观,成为一道利剑,从过去一路架到当代,不但让女人活得憋屈,男人也怕得要死。
女人呃,你是天生悲催的弱势群体。
男人呃,你是活在阵营里最悲哀的守护者。
7.
杜微,他是很痛苦的。
一方面,他是爱的。可另一方面,他也是世俗枷锁的被封锢者。
后来,他看着来来往往的众生,他说:
“你看那些人,他们傻不傻,他们也是学着他们爸妈,学着人家大人,生孩子养孩子,在一圈里活着,假装给他们画条线,从这头到那头不许出圈了啊。其实到底怎么回事呢,都他妈不知道,咱都被骗了,还以为丫生下来就是大人呢。我以前觉得呀,其实跟谁都一样,但好像还真不一样,就是就算怀了别人的孩子还愿意在一块,就是不一样。”
“我干嘛跟他们一样啊,他们都不知道怎么一回事,我再跟他们一样,我不是更傻吗,我偏不跟他们一样,我就想一进门就有人管我叫爹,买一送一,天天双十一。挺好,赚了!”
“我就想找一弱的,我霸着,只能我欺负,别人还甭想。”
你品品,你品品,这他妈就是北京爷们说出来的情话,透着十足的痞性和霸道,一点都不动听,可又让你感动得稀里哗啦。
镜头里,杜微斜靠在电线杆子边,双手撑着腰,跟个孕妇似的,王招斜面着他,端坐着。
阳光洒在遮阳棚前。
小成本的电影,没啥灯光。
可这一刻。
透着无限地爱和期待。
然后他们双双将目光朝向阳光,画面慢慢淡出。
咱虽然不是电影专业科班出身的吧,但我也懂,这叫镜头语言。
好的镜头语言。
8.
有人说。
这部电影直接颠覆了三观。
甚至有人说,这电影女主扮演者任素汐完全就是洗白自己的。
我不做更多评价,活了40年。
我早就习惯了不去争论。因为我懂,那些不愿意也不会做接盘侠的,他们永远不会去接盘。
而那些愿意的,我也不觉得非要认为他们伟大。
活了40年,我晚熟但是明白了两个点,第一个点是我母亲告诉我的。
老人家一生就进过三天学堂,几乎目不识丁,可她坚定地跟我讲了一个道理。
当年,我正年轻,属于“我要改变这个世界”的时候。
第二个点,是我的父亲告诉我的。
母亲说:
“最爱的人,到不了最后”
父亲说:
“老人说的话,能做药”
做什么药?
治心病的药!
当年我对母亲的话嗤之以鼻。
现在,我以亲身经历证明。
确实如此。至少在我身上。
我不会把这句话传给我女儿。
因为我希望她有一天能在天上告诉我:
“老爸,最爱的人,是能到最后的。”
9.
一部2小时不到的电影,我看了差不多4个小时才结束。
其间,不停地停顿。
不是网卡,是每每在一些桥段里总忍不住暂停下来,想一些事情,和,过往。
小学语文课的时候,老师就教我们,写作文,要前后呼应。
这算是不是结尾的结尾吧。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慢慢淡出了一群人的狂欢。
更愿意几个人的小聚。
甚至一个人的独处。
这样一个雨水绵绵的季节,看了好多电影。
有时候,遇到好电影,开一瓶酒,一边喝,一边看,看到一些情节,暂停一下,缅怀一下过去,回望一下过去的种种。
成了自己最快乐的事。
感谢科技。
看电影,比处人生好得多了,电影好不好,起码在豆瓣上看打分可以估个大概,而与人相处,毕竟ta头顶上没有别人打的分。
有时候,你以为你遇到了一个好人,可ta就是个屁;有时候,你以为你遇到了一个好人,可他就是个渣。
之所以如此喜欢电影,是因为电影可以暂停,甚至终止,然后再度从来。
可人生不行。
人生只有过往。
没有未来。
所有的一刻,都是过往。
而所有的未来。
只是未知。
0.
看完电影,酒已下了大半瓶。
我竟不知该怎么去短评这部女性电影。
思前想后,用了苏老先生的一首定风波来做评。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PS.片尾曲很赞,这堆该死的冗长的文字就是听着这首歌一气呵成的,推荐一听:年少时候谁没有梦。
——是为记录
一个看了让人觉得女主何必呢的故事。何必在公司受欺负不反击,何必怀了渣男前夫孩子前夫不负责还给前夫找理由,何必为了生孩子非要找接盘侠。比起剧情,这部影片最有意思的地方是一群话剧导演演员从舞台走到荧幕。李保田压卷的演技,张本煜渣得活灵活现。王子川第一次在大荧幕上出演主要角色,酷爱把自己往糙里整的王子川,电影里小脸看着还挺嫩。任素汐的肢体表达表情细节比她的台词更有戏,已经很久没在舞台上看到她了,偶尔也回归一下舞台吧。
导演还活在90年代。求求求史航别客串电影了
执行上是合格的片子。任素汐真该改改戏路了,女屌丝,大傻妞,大龄女之类演太多,看似没心没肺洒脱,其实憋着一股气,都是受害者,父权社会、男权社会、传统观念的受害者,长得就苦演出来更是那个苦啊,牺牲自己也没成全别人,还常常不自知,又把别人也拖进去。北京的老胡同、老街道是拆完了吗,老北京的人都被外来人口稀释光了吗,京味生活远远没有8、90年代电影电视里那种亲切朴素动人了。PS:大理不是治愈天堂,相反一些东西比北京还庸俗无趣。
难得的京范儿喜剧,不愧是唐大年,对白写得有趣儿,虽然价值观有拧巴的地方,结尾去大理有点儿崩。我是觉得王子川这小伙儿挺不错,表演最舒服。话剧出身,到电影里收放自如。杜微刚一出场,就显出副邪性劲儿来,乍看上去毛茸茸的,逐渐就透出股机灵活泛,久违的北京土著糙老爷们的新京味儿,亲切自带萌点,举手投足能感觉到他的气息。据说,好几段表演都是他的信手拈来,估计露腚沟子和跨沟踩空都是他的即兴时刻,妙。
不知道到底想说啥,说不通啊,好多角色立不住,好多事情没说清楚,甚至英杰出来的时候我以为是她客户,住她家以为是她朋友,睡一张床以为是情侣,她来了句你女朋友不介意吧我以为是炮友,结果告诉我是前夫
前半段很好,老百姓过日子没有绝对的价值观和跌宕起伏,有的只是鸡零狗碎和一地鸡毛。后半段收不回来了。
京范儿喜剧,很少见了
再一次证明,现在不缺好演员,缺好剧本。王子川演得真带劲~
电影里的人别吐了,电影外的人也快吐了。
卖羊肉串的阿达西见女主吐了 立刻逆风扇烟 这种陌生的善意最动人
非常喜欢王子川的表演,每一个特写镜头都无可挑剔。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导演在处理招子向杜微坦白的一场戏,导演放弃了对演员面部表情的追逐,而是给了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完美诠释了什么是少就是多。最后许久未见的李保田老师让我想到了今年奥斯卡的影帝。
那些说人物不合理的真的看懂了吗?王招从小到大怎么过的,父母离婚,母亲再婚,她和姥爷生活在一起,她就是不停地付出付出,期望获得别人一点点好感的那种人,自尊极低,存在感极低。她为啥和前夫纠缠?老爷子是老脑筋,骂王招她妈一女不侍二夫,而且说自己脾气不好,不好惹,你就可以猜想王招是不愿意姥爷生气,不愿意被唯一关爱自己的人抛弃,所以求英杰一起演戏,怎么还性瘾了?!现在看电影评电影的门槛这么低这么离谱的吗?!
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又一部完美匹配“三如”评价的国产奇葩片。片名是谐音莎翁的《驯悍记》?都2021年了,还光顾着学人家的时代糟粕。每个桥段都写满了对女性的歧视,根本是男权社会的结构性压迫,最后还要让被工具化的女性感恩戴德、痛哭流涕,任素汐真的看不出这故事的崩坏吗?李保田这样一个能在《有话好好说》里爆发出先锋艺能的演员,愣是大材小用、心甘情愿地委身于封建老头的躯壳。节奏和笑点也是全然失效的,唯一的价值在于揭示出社会的厌女现状吧。这片要能在五一档“中奖”,那才邪了门儿了。
就很喜欢,真实的北京,真实的人物,真实的家长里短,真实的坏心思以及真实的无解人生,你说是拍的爱情吧,其实拍的是生活。把一个这么尖锐甚至有争议的话题拍的这么妙趣横生,编得这么水到渠成真的是非常好的功力。肯定会有人说本片三观不正,但是哪有怎样呢,和生活谈三观,生活理你吗?要那玩意儿干嘛?带着真情糊糊涂涂过了呗。
从头尬到尾,真的太莫名其妙乱七八糟了,如坐针毡如鲠在喉如芒刺背……任素汐的片子真的一部比一部差了,再也没有《驴得水》那么好的剧本了。
这个鬼片子把我血压都看升高了……就是你很难想象2021年了,还有人会如此刻板的塑造人物,一开始我以为创作者厌男,这片子里真的没有一个男的是“正常人”,后来发现这片子还很厌女,然后我就在想,那结尾一定会有反转或者讽刺吧,结果他妈的居然还是个happy ending,就这么没了,真的是看到我如坐针毡……就是一个女性编剧写出这样一个故事,我是没想到的,最后恍然大悟,原来是宣传鼓励大家去生娃,反正男人不负责也没事,单亲妈妈也能给娃上户口,是这个意思吗?另外,这片子表演也很有问题,话剧腔太重,感觉大家都不在一个频次,鸡同鸭讲。任素汐老师,请问这就是您认为的现实主义吗?
看的点映,非常非常温柔,那种松弛的都市男女的爱恋感觉,只有当年的《志明与春娇》给过我。
整个观感拧巴。王招这角色没啥同情点,她姥爷说得对:懦弱,太懦弱了。不结婚不能生那就别生了,在“做人”的根本问题上,该断就要断,毕竟,所有的人都不会考虑过孩子将来的感受。(DS大龄女找接盘侠)甚至可以说,此片里的寓意也太看不起女性了。6
是个好题材,讲了特殊政策下的女性选择,但是很不合理,一通瞎编,单身母亲寻找接盘侠,理由是为了孩子上户口……感觉编剧和导演因为没有经历过这个事情,看了一两个新闻就打算为非婚生子这么个政策拍了个电影,所以拍得轻描淡写,没有一处深入,其实去采访几个单身母亲都比想当然编要好。加上拍得很陈旧,要说比起故事不可信人物不合理,最直观的还是视听太一般了,室内戏,中景,很多你劝我我劝你的戏,明明可以演出来的地方让话剧演员直白抒情说出来,整个一家庭伦理访谈剧。
保证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性,确实是必要的。但是在女主只是给孩子临时找冤大头爸爸,没有反思,没有抗争,甚至“当牛做马”都愿意,包括对弟弟和母亲都是那么懦弱听话,甘于现状只有在电影里才能happy ending ,不过此电影也就是当一个故事会看看而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