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杀案件频发,多名死者具有相似之处。为此,刑警队探长邢敏(黄璐饰)与省厅老侦查员老周(谢钢饰)组成连环杀人案专案组。为了破案,邢敏将自己作为诱饵,打扮成凶手欲杀害的下一个被害者。凶手终于浮出水面,邢敏却命悬一线。
托尼欧敌后英雄命运航班第四季纳粹猎人 第二季旧墨西哥一夜爱你,维克托 第一季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2016坏爱情娱乐圈内二三事不死废人腐花之雨我们毕业的夏天大刀王五镖行天下之瞒天过海疯狂丑小鸭2靠谱英雄朱莉娅晚上不约会谈恋爱前先吃饭51区侠盗团沙滩鼠复合大师字典情人长安妖奇谈封家村之荒墓围城电影版美好的世界冒牌高手克拉伦斯之书异乡情愁南方女王第四季诡探双城记1935下半场2019法律与秩序:组织犯罪第四季新寻秦记出来战斗火线追凶2之同名为仇鬼吹灯之牧野诡事红官窑深夜的Hello!20夜1雨天比得兔2:逃跑计划老爸有招第一季临床犯罪学者火村英生的推理特别篇弃卒白昼如焚耶稣会士西部世界 第四季槽点多的像星星。看的我尴尬癌都要犯了。以为是一部学生练习作业……
我完整看到40’30”,也就是女主推断出15年的连环杀手已经来到本市时,实在忍无可忍,开始跳看。 (警察原来推理能力和逻辑能力可以这么差。15年后出现相似的犯罪方式、15年前犯罪凶手在逃,这两个条件是怎么推出的“我们可断定这个作案长达十五年的连环杀手已经来到本市”的?Are you kidding me?)
总的来说就是:剧本本身就不好,导演也没能化腐朽为神奇(剧本不好,导演的驾驭能力也不太行,创作团队找的也很奇怪)。
1、人物: 人物设置:因家庭被妓女破坏而“不想正视”案件的女警官“队长”(是的,女警官是“不想正视”,而不是“难以正视”);没啥作用还晕血的痴情男警员;因“过失”自责而固执办案顺道“教育”女警官的老警察;官腔又不作为的局领导;因爱人堕落而癫狂的杀人凶手……
存在问题:每一个都是有故事但无趣无法吸引人的人物。但如果非要说这些人物,大可合情合理些。
尝试更改:女警官 → 保留导演想突出女警官的人物成长,但将女警官“主观的不想正视案件”塑造为“客观的难以正视案件”(估计导演也是想塑造后者,但呈现出来的却是“主观的不想”),让女警官在破案前有一个巨大的障碍需要克服,而在破案的过程中逐渐克服,最终破案实现真正意义的成长(释怀过去、平等对待案件)。
人物亮相:目前的人物亮相都太平了。
尝试更改:杀人凶手(柯正华) → 提前亮相,通过其犯罪过程亮相,但只给特写镜头且不出现/只透露一点模糊的相貌特征 → 抓人眼球,制造悬念,制造紧张的气氛;老警察(老周) → 延迟亮相,通过跟女警官在会议上的冲突亮相 → 老警察的经验、对案件的执着;男警员(梅硕)、女警官(邢敏)→ 改第6场戏(片名后的第一场)
2、台词和表演: 总的来说,台词差。无意义的台词太多,对人物的塑造作用也没啥帮助,对故事情节的推动也没啥作用。主要就是“陈述”,陈述人物的前史,陈述人物的行为动机(杀人凶手的杀人动机,老警察的办案动机,女警官不想办案的原因)。这种陈述完全剥夺了观众持续观看这部电影的欲望。
女主的台词怎么听怎么难受,像是无时不飘在空中。 女主的表演,不穿警服我是真不知道她是警察,而且是探长。演员的状态是不对的。我好奇“演员体验生活了么”。
女导演李聆聪、女编剧胡涂、女主演黄璐的剧情片《血十三》,是一部极其特别而有力的电影,女性叙事作为整部电影的核心,向观众讲述着女性在特殊的视界中的痛点。毕竟过往的中外犯罪电影,绝大多数都是男性视角,以《七宗罪》《杀人回忆》《踏血寻梅》《追凶者也》等为例,导演和主人公都是男性,天然带有男权的底色,社会性剖析往往超越电影里女性本身所遭受的痛楚。
《血十三》这样一个惨痛、震惊又高度真实的故事,在女性编导的镜头呈现中令观众不寒而栗。无论是正方代表即将退休的老警察,还是对受害人略有些不忿的女警,前者提着一个头颅满世界寻找线索,后者为了破案不惜将自己化妆成潜在的受害者,这无疑是有一种献祭的潜意识,当然粗疏一点说,是要以最后PK的方式会一会那个深藏不露的反派连环杀手。刑警老周的执念和通达(特别是对受害者的宽容和尊重)让观众感到一些温暖和宽慰,而凶手则是自己制造一种扭曲的价值观并戕害他人,邢敏作为“中间人”则起到平衡作用。黄璐饰演的女警察邢敏,既是优秀的侦查员,更是完美受害者,正是她具有的这双重身份,才让戕害他人的凶手彻底暴露出残忍的本质,而编导在故事的最后,更是揭穿了他一贯谎言的伪装。相信《血十三》主创参考了著名的白银案,当然也有更多不为观众熟悉的案件,雨夜屠夫的都市传说再来一部电影,主动的加害者总是有太多的“理由”来实现对他人的伤害。
奸杀作为最严重的案件,在自然法和社会法的二元框架内具有无可饶恕的可能性。与此同时,这个世界上拥有更多的轻微的甚至是模棱两可的“侵犯”。从著名的哈维·韦恩斯坦开始的“ME TOO”运动,就充分证明了从好莱坞山庄到纽约纽约、香港、东京、巴黎,再到看客并不熟知的十八线城市,跨越所有的职业、国家和宗教,每时每刻都有类似的侵犯发生。从影后到文员,从富二代到无名女,都有可能受到各种大人物、小角色的滋扰,这是一种密布在人类社会的具有集体属性的无区别的性别侵犯,毫无意外,韦恩斯坦、摩根·弗里曼、高云翔,等等等等,都在辩解和否认。说到底,这也是《血十三》的社会基础。
《血十三》更为残酷,是因为凶手惨无人道到极点,因为青年时期的一次遭到反对的爱情而仇视整个社会,特别是将无关系的女性加以囚禁、改造、杀戮以满足变态复仇。这与名流百态的带有“双赢”(当然也有很多只是一时兴起)特点的“高端”性侵犯有着诸多的不同点,即使当年的受害者打出“ME TOO”的标签,大多数也因为时过境迁和并无直接证据而无法定罪(更真实的原因则是权力、金钱和“法律”制度的不可能完美所导致),但是从歌德所说的“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来说,即便某些人能够逃脱法律上的追责,其被社会舆论的抨击也是一种迟到的矫正。《血十三》则必须做到“杀死”那个残忍的凶手,至于是法庭上的审判还是追捕中的意外,那是必然中的偶然。人民对于实质正义的求索,是人类社会得以进步的动力。
看到这部电影都没有评分,想着来写点东西。文章为作者自己的观点,不喜勿喷
一直觉得小成本电影挺可怜的,没有有噱头的明星加持,也没有超级特效,自然做不到一些大成本电影的效果,这部电影从上映到下映都没有出现在我的视野里,我也是意外才在昨天晚上看到了这部电影的资源。被电影的剧情描述所吸引,迫不及待的看了。有剧情没市场是小成本电影最大的悲哀,在这里想要点名提一下《毛骗》。
讲一下内容吧,影片开始就没给我什么特别大的好感,标题来的很突兀,很快的就开始了,好像是赶不及的要给你讲这个故事。不知道是因为穷还是故意安排,全片男女主几乎没有化妆(除了女主假扮妓女的时候),给人一种冷冷淡淡的感觉。故事前期很吸引人,红裙子妓女,15年在逃连环杀手,受小三影响家庭破裂的女警,一直追踪杀手的老警察,很多细节的感情处理都一般般,比较隐晦,甚至可以说是根本没有处理到,关于演员的演技我在这里不是很想说,因为昨天刚刚看完《梅尔罗斯》,两者差距比较大,可能会出现比较偏激的看法。
结局烂尾是我看到很多人写到的,其实我对结局的要求一般般,也没有觉得烂尾,只是处理的不够恰当,导演还是处于一种想要快点吧故事讲完的状态,确实会比较影响观众的观影态度。
总的来说,电影故事情节还是值得一看或者说值得一听的,其他的一般般,无功无过。
文 / 赤叶青枫
6月15日上映的多部新片之中,有两部影片非常值得一看。一部是《侏罗纪世界2》,另一部便是《血十三》。前者是好莱坞著名科幻大IP的最新续作,无数影迷翘首以盼的“星爵大战霸王龙”;后者是根据多起现实社会案件改编的华语犯罪悬疑电影的异色之作,二者看似关联不大,实则有一共通之处:都是嗜血惊魂!只不过,前者“出动”的是恐龙怪兽,而后者则是变态杀手的另类犯罪直击人性痛点。
《血十三》讲述了一个香艳血腥、诡异惊心、极度烧脑的犯罪故事。
市内凶杀案频发,多名死者皆具有相似之处:都是卖淫女,遇害前都恰好身穿红裙,都是被放干鲜血遭虐杀而死,而且除此之外现场再无其他半点对破案有利的蛛丝马迹。为了破案,市刑警队探长邢敏(黄璐饰)在省厅老侦查员老周(谢钢饰)的协助下,不惜将自己作为诱饵,深夜打扮成红裙性感女子诱敌上钩。后来凶手终于浮出水面,而邢敏却命悬一线,分分钟都有可能成为第十三个被害者!
就题材和剧情而言,《血十三》是典型的大女主戏,而且极为大胆地将焦点放在了卖淫女这一特殊边缘群体身上;就画面而言,片中不仅有多位无辜女子被连环杀人案凶手残害的镜头,更有裸体艳尸出镜,尺度之大,在近年来的华语片中甚为罕见;就影片台前幕后主创而言,此片是80后新锐女导演李聆聪的处女作,编剧胡涂也是位女士,再加上女主角是凭借在《演员的诞生》第一季中人气飙升的演技派“文艺片女王” 黄璐,鲜明的女性视角昭然若揭……
要知道每年华语犯罪悬疑电影虽然层出不穷,但里里外外如此这般明显极具“女性”这一性别意味的此类电影近年来并未在内地的大银幕上出现过,故而《血十三》问世,无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意义非凡,而譬如红裙、鲜血、红唇等红色元素的大量反复运用以及不时摇晃的写实镜头亦进一步凸显了此片的先锋性与探索性。
更为难得的是,《血十三》噱头十足不假,但并非徒有其表。它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剧情的扑朔迷离与悬念的环环相扣令人惊心动魄之余又烧脑不断:影片伊始,第一个被害者生前最后接触的多名男子一个个皆有重大犯罪嫌疑,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却又陆续分别洗脱了嫌疑;也许某些“老司机”观众观影看到一半时已能猜中谁是真凶,但是变态凶手的犯案动机,老周随身携带木匣里所装的骷髅头的真实身份,郊外小院内女植物人的瘫痪隐情等依旧惊悚成谜;等到邢敏以自身为饵诱敌上钩后更是一度神秘失踪,那段时间她到底身在何处?最后她又能否成功逃离魔爪并成功抓获凶手?……
一切的一切,唯有看完全片才能陆续解开谜团。否则,就算你猜中了开头,也很可能无法猜中结局。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并没有单纯只是为了破案而破案,它借讲述诡异离奇的连环凶杀案的侦破过程客观呈现了在当今看似“笑贫不笑娼”的现实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对特殊边缘群体实质上的漠视与歧视——就连同样身为女性的执法人员邢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亦不例外,变态杀手的另类犯罪则是将这一人性暧昧痛点极致放大,不禁发人深省。而老周十五年锲而不舍的人海追凶,邢敏从例行公事地查案到为抓获凶手不惜以身犯险,再到终于学会真正尊重生命的心态转变,亦不仅仅是为了尽忠职守的伸张正义及铲奸除恶,更是一场血与罪的人性救赎。
生命可贵,善恶一念,且行且珍惜。
我看了一半都不到就看不下去了,摄影不该晃的时候一个劲晃,晃也晃不到点上,一会晃一会不晃,构图也很迷。还有黄璐不适合演这种角色吧?虽然满脸写着不屑但是警察该有的样子一点也没有啊?整个片子也没多少悬疑的气氛,想弄杀人回忆的感觉?香奈儿限量版的红裙子也出现太多次了吧?还有就是,几位主角前面交代了剧情接下来就有人冲进来证实了?也太快了吧?还有每个临退休的老警察都得有点遗憾要弥补?很迷,很尬,整理来说,还不如重案六组。
虽然能看出努力,细节上还是感觉亏着一口气。
开篇其实还是挺吸引人的,年轻女子被杀,尸体全部血液放干,留了一条红色裙子。
如果不是事先知道这是刑侦题材,完全可以认为是个恐怖片设定……
场面略显凶残,配角男警察狂吐不止,主角女警非常淡定,远道而来的老警察认为这是个连环杀人案,和自己多年悬而未决的案子相关。
前1/3围绕这个案子的展开还算可以,死者身份是站街女,案发当晚出现的人包括出租司机、邻居、妹妹的男朋友、局长和局长找来的打手……
一层层抽丝剥茧,怀疑这个案件只是谋财,牵扯出死者和局长关系暧昧,局长买凶杀人,还非常不靠谱地网上找了个假打手,打手甚至敲错了门。
不过这部片子,不能算黑色幽默,还是奔着写实风格去的。
紧接着连环凶案一一展开,从血腥度来看,尺度还是有一点点的。
紧接着凶手暴露,因为逐渐放弃了既有模式,也开始激情杀人了……女警自己穿上红裙子化好妆去诱捕了,就,被抓走了。女主角扮演者黄璐,接的多是文艺片,嗓音很细,声音还是容易出戏,不过这个角色多少有点傲娇,所以倒也不至于全崩。
如果说写实呢,剧情又不是很严谨。诱敌抓捕,连窃听器都不带。只有一个临近退休的老同志配合,而且女警除了胆子确实大,拳脚功夫并不能算很出挑,第一个案子差点被嫌疑人空手勒死……
后来就继续抓捕凶手……以为女警遇难了,结果没有。
后半部的风格,如果说按写实来走,细节上又有抖机灵的嫌疑。很多人的台词调侃都有些无节制,有文艺风出租车司机,和警察一起看月亮。有关心员工的妈妈桑,担心秋天来了员工穿着裙子着凉,不能赚钱不要命。
本片凶手暴露得有点早,如果是这样,想要出色,就全靠展示凶手心路历程了……
也没有特别深入,虽然重现了杀人场景,道具血浆用量可以算是很足了。不过,也不能说是个形象特别立体的反派。会让观影的姑娘们对红裙子有些阴影,但因为不能算是特别出彩的反派,就还不至于对红裙子有噩梦。
相对而言,可能老警察一腔热血坚持不懈追凶十五年稍显抢眼一些,和反派塑造一样,如果再补充一些细节会更好。
主要可圈可点的,大概是雨夜穿着红裙子撑伞的女主角,走在桥边还是很美的。
明显可以看到国产刑侦悬疑电影整体水平,仍需努力,还是更多一点精神支持吧~
欢迎关注五十七线自媒体土匪撸剧,一起愉快看剧吐槽。
有点可怕的心结
中国文艺片女神黄璐的新作[血十三],红衣女尸、血液被放干...噱头十足。黄璐的声音绝对是一把武器,戏感十足又不缺辨识度。编剧胡涂曾经是一名公安局警官,88年出生的新锐导演李聆聪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亮点:黄璐饰演的刑警队探长如何巧破连环杀手案
本来是挺好的视角和切入点,拍出个不伦不类的玩意,真浪费了。明明是探案片,非要刻意营造出恐怖片的气氛,而且剪辑太烂了,真的一点悬疑感都没有,看到三分之一就猜到结局系列。
失败在细节太经不起推敲,包括中间就泄了底。但是大方向其实挺好。
这叙事也太差了吧,情节也经不起推敲…
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故事性支离破碎吧,当然到后面好了很多,还有实在搞不懂怎么杠上出租车司机的。女主太嫩,还是老一辈靠谱,整体ok
故事差,但导演叙事能力更差,把一个犯罪故事拍得毫无悬疑感也是服气的。
哪个沙雕打的“文艺”tag!可去你妈的吧!沙雕编剧、沙雕导演、沙雕演员、沙雕剪辑、沙雕摄像,整个剧组有不沙雕的吗?哦,还有从日本请的沙雕音乐~这什么沙雕片啊!(ノ=Д=)ノ┻━┻
导演对于视听语言的掌握可能还停留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无论是故事台词还是演员表演和摄影剪辑,几乎全线都在垮,更尴尬的是,类似的案件已经在无数的日韩欧美犯罪片中见过太多了,但像这部一样拍得这么平庸得也是少见,以及,黄璐真的不适合这样的电影,还是回去专心拍好文艺片吧
河南地窖囚禁案?有点突破的犯罪片
女主角打伞在雨中等待罪恶侵蚀自己的一幕极度浪漫,非常喜欢这一段配乐,让我不得不回想起莉莉周。整个故事与其说是悬疑片寻找谁是凶手,到了后半段已经变成了讲述各路人马为自己内心赎罪而作的努力。虽有不足之处但也让人看到了满满的诚意。导演处女作可以想象在经费周期的限制下实属不易。
沉醉在自我营造的恐怖氛围中 剧情很乱
导演对于视听语言的掌握可能还停留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无论是故事台词还是演员表演和摄影剪辑,几乎全线都在垮,更尴尬的是,类似的案件已经在无数的日韩欧美犯罪片中见过太多了,但像这部一样拍得这么平庸得也是少见,以及,黄璐真的不适合这样的电影,还是回去专心拍好文艺片吧
典型的大女主戏 极为大胆地将焦点放在了卖淫女这一特殊边缘群体身上 就画面而言 不仅有多位无辜女子被连环杀人案凶手残害的镜头 更有裸体艳尸出镜 尺度之大 在近年来的国内片中也甚为罕见 此片是80后新锐女导演李聆聪的处女作 编剧也是位女士 再加上女主角“文艺片女王” 黄璐 鲜明的女性视角昭然若揭
北影节踩雷还是头一回,可能看了场假电影,就像取景生怕人不知道是北京还非把车牌改成亭字头……槽点多到一开始我还数着后来就自暴自弃葛优躺了,记住人民警察对死者一句话:这姑娘看样子也是卖淫女……这也能看出来?女警察全场面瘫拽到底在拽什么,口条跟红海女记者有一拼,大银幕需要配音那种……
黄璐为什么会接这玩意……
拉不到什么投资的青年导演都喜欢用手持摄影,虽然本片的题材和故事都适合这种“简陋”的技巧,但演员的微表情完全撑不起来大量的近景镜头,桀骜小女警、真爱痴情郎、知心老专家,角色性格都写在脸上。不过单薄的角色形象和法制节目一样的故事倒是有些般配。
普法栏目剧质感。
并不是拍了罪案片,就可以称为新锐导演。导演的第一部作品,生涩;曾经女警做编剧,故事不算新鲜、念白非常幼稚、胜在国内少见;黄璐没有了大导演指点,演技非常浮躁表象;谢钢钱波两位老师很好,很努力挽尊了,但输在导演和剧本...很不满意的情况下也要评论,是对罪案题材仍旧寄寓希望,两颗星。
几分钟弃,简直放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