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一:认真的男生真是性感啊
齐景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注意到屠小意的呢?
大概是那一天他打完篮球后,回到已经放学、空荡荡的教室时,发现屠小意正在黑板上画画。
数学课上留下的板书被屠小意一点点修改成一幅雨后初晴的风景,抛物线变成了彩虹、圆形变成了阳光、直角变成了树木……夕阳的光从窗外跑进来,围住清瘦干净、眉清目秀的屠小意,把他脸上的绒毛映成金边,齐景轩有一瞬间恍了神。
认真做事情的男生,可真是性感啊。
从小到大没有对女生酝酿过什么异样情愫的齐景轩,那个瞬间发现自己,“糟糕,是心动的感觉。”就像是站在三分线外投篮,手感奇佳,“哐铛”一下子,篮球精准入框,长呼一口气,从心底升腾起一股喜悦。
他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不一样的事情,在大部分男生都把目光聚焦在班花姚哲恬身上的时候,只有他,觉得大家眼中肤白貌美的姚哲恬不过尔尔,不都是一样的人类吗?
那天晚上,齐景轩开始认真审视自己的情感史。
小学时,有一个玩得很好的小男生,自己老喜欢揉他的头、拦他的肩膀,甚至是捏他的脸,小孩子打闹之间没有嫌隙。
初中时,一起打篮球的小伙伴,每次自己投篮入框的时候,啦啦队的女同学疯狂呐喊,而他只想看到小伙伴的笑容。那个小伙伴,家里做生意发达后移居到了大城市。
他未曾注意过别人说的女生头发的清香,却对一起运动的男同学身上散发出来的荷尔蒙触觉敏锐,直到这天看到认真画画的屠小意,他才明白,原来,他跟其他男生不一样。
而这种不一样,在那个年代、那个小县城、那个年纪,是一种禁忌,齐景轩那时候甚至不能给自己的这种特质下一个定义,他想,可能屠小意刚好长成了他喜欢的样子而已。
挠挠头,齐景轩在床上翻个身,辗转睡去,梦里,屠小意还在画画,只不过,这次画板变成了齐景轩的手臂。
片段二:找到目标
学校运动会,齐景轩循例翘课。明明运动是他的强项,但他就是不想参加任何班上的集体活动,这是他对父亲专制的一种抗议,在父亲不顾他的意愿、执意抛弃妈妈带走他的那一天起,他在心里暗暗发誓:再也不会向这个人低头。比如父亲要他好好读书考上名牌大学,他偏偏天天逃课无心向学;父亲让他业余时间上补习班,他退了补习班把钱拿去买飞机模型……
高中的齐景轩,经济不独立,还没有能力去抗衡父亲对妈妈的不公,叛逆是他唯一能给父亲的生活造成一点小困扰的事情。父亲不喜欢他做什么,他偏要反其道而行,这样,想到乡下孤苦的妈妈时,他心里会好受一点。
齐景轩高中以来从来没有正经上完一节课,然而翘课的他也并不快乐。他表面看起来嚣张,内心实则非常虚弱,眼看着其他同学一个个有目标地学习,自己却仍未找到高中毕业后的方向。
直到看到了画画的屠小意,这种有坚定热爱事情的人,相当迷人。齐景轩虽然喜欢飞机,但从来没想过要做什么与飞机相关的事情,买飞机模型不算……
在屠小意身上,齐景轩找到了以前没有的东西——为热爱的事情而努力。这让他觉得自己也应该为热爱的天空、飞机做点什么,比如说,去机场做地勤?做空乘?
运动不是屠小意的强项,他早早结束后,路过篮球场,和齐景轩打了个招呼。齐景轩熟练转身上篮,结束这一天的运动,打算和屠小意一起回家,在路上聊聊人生。
两人推着自行车,走在回家路上,齐景轩问屠小意:“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画画的?”
屠小意认真思考了一下:“大概是…小学二、三年级?或者是更早?小时候,上课很爱走神,唯独美术课听得最认真,很喜欢拿着画笔的感觉。交美术作业时,有的同学一张画纸都画不满,而我经常要画好几张画纸……再长大一点,发现自己对光、影、颜色、画面非常敏感,黑板、地板、墙壁,觉得哪里都是我的画板……”
听到这里,齐景轩想起在梦里,自己的手臂成为了屠小意的画板,看着认真讲画画的屠小意,齐景轩又恍了神。
“你呢?你最喜欢的事情是什么?篮球?”屠小意反问齐景轩。
“我最喜欢翘课……哈哈哈,开玩笑。我也不知道,打篮球是我的兴趣,但我也没想打进NBA,最喜欢……飞机?”齐景轩翘课的时候,经常去河边、公园躺着,可以呆呆看着天空看一下午,期待有飞机飞过,看着它在空中划下尾迹云,就觉得很美。
“那你以后想做什么呢?”
”可能做空乘?“齐景轩有点不确定。
“空乘?为什么思路不再开阔一点,你可以去考飞行员啊。”
飞行员!这个思路果然很大胆,齐景轩从来不敢往这个方向想。屠小意这句话让齐景轩精神为之一振,飞行员,这是不是代表自己可以上天了?
话题展开后,屠小意和齐景轩去了河边聊未来。
屠小意展示了自己画的满满一本画本,上面有兰溪这个小镇的风景,有同学们上课的即景,有人物肖像……翻着翻着,画本掉下来几张画着一个女生在趴桌、写笔记、画板书的不同姿态的画,屠小意”啊“大喊一声眼疾手快地捡起这几张画藏了起来。但心明眼亮的齐景轩看出来了,这是画的姚哲湉。
齐景轩心里有一丝说不出的感觉,不过他看破不说破:”这是画的谁?“
屠小意:”没画谁,照着漫画书上乱画的哈哈哈……“
那一天,齐景轩隐约摸到了自己的未来,也察觉到了屠小意的心意。夜里,齐景轩梦到了自己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在看屠小意在悄悄画课堂上专心的姚哲湉……还梦到了自己坐在飞机驾驶舱准备启动飞机。
(未完待续……)
和友人A一起看的,去的午场,人寥寥。
接着是作响的闹钟,伴随清晨的广播,顿时令我联想到无数中国青春电影,比方说《我的少女时代》。
可以说是相当平淡不出彩的回忆杀开头。
接下的走向……怎么说好呢,男主男二打球时莫名其妙的燃走向和忽然而来的叙旧配乐,有点像正好好吃着广式清蒸,旁边的人忽然给你劈头盖脸地撒了一盘子花椒粉……不伦不类,还有点小尴尬。
我安慰自己:“国漫开头嘛,你懂的。”
万万没想到,随之而来的爬铁塔才是真·尴尬,不是,你要来段剧情推进三人友谊我理解,你要来点美景丰富回忆我也懂,不过也不至于用“登高”这种用得烂大街的梗吧?而且用得格外生硬,就像是“为了登高而登高”。讲真,我以后要有阴影了,在听到无论主角or配角来一句“带你们去个好地方”,我就要有拉一个广而远的镜头、发一段脱俗不做作的感慨、对着天空喊上一嗓子的心理准备了。
和影片清新日常的风格一致,来点平平常常的,像是结伴回家路上瞎侃老师、讨论点八卦、对着街边卖的小零食发呆……就算来一句“卧槽我自行车丢了”“卧槽我钥匙不见了”然后发起的寻找失物之路也好啊。
看完电影之后,我回去跟一个强推我来看的人在网上聊天。
我:“我看完了。”
我:“男二喜欢男主啊?”
我:“影片在疯狂暗示啊,友人A还笔直笔直地说我想多了。”
他:“你能有点普通大学生的看法吗?”
我:“整体感觉还行吧,除了男主动不动就抒情感慨整得像个吟游诗人、女主动不动就‘我妈……’、日漫风格依然彰显存在感这些。”
他:“……”
他不再谈了。
我后来想起有些后悔,这个人是我高中同学,暗恋一个女孩,他曾经说:“在课堂上经常看她,一颦一笑。”
这样说着,他不好意思地笑。
影片里那些男主静静看着女主做作业、听课、画板报的镜头,是不是都在让他忆起那些美好但是已经彻底逝去的日子?
什么是“普通大学生”?我认真想着这句话。
大概这是这部电影做得最好的地方了吧。
全部影片都在努力地还原曾经的时光,无论是红绿灯路口拉起的横幅、垃圾桶上的标语、黑板报上的“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都在强烈地宣告着这是我们真真切切存在过的生活,也是我们已经远远离开的时光,偶有回头,中间也隔了条叫做成长的河流,河流上起了雾,那对岸便朦朦胧胧,美得梦幻。
说回感情,男主男二女主这个闭合三角形里,没有轰轰烈烈,就算是表达心意也不过只是一句“如果你不想上大学,我也不考了。”就算是决定放弃也不过是一句“可能是杂志附送的吧。”就算是永别也不过是一句“加油”。
是啊,那些单纯的时光里,我们还不太懂感情的时候,往往没有太多勇气去说一句“我喜欢你”,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自信去留住那人。很多时候,也不过是如男主那般带着伞却犹豫不决,便让她离开了,离开了的,有时就再也不会回来。
我想,大多数人的青春或许如此,宽大的校服、黑板槽里断了的一支粉笔、桌椅拥挤的教室、奄奄一息的老风扇、她的轻轻一笑、他的一句玩笑……这些不连续的意象却圆满了我们对青春的回忆,而充作串起的红线的,被国产青春电影反复刻画的轰轰烈烈的喜欢、刻骨铭心的爱恋都不一定有,最多的还是那些猝然生起而又默默隐忍的悸动了吧。
那些悸动,不算深刻,却记了多年。
十六七岁的青春啊,无论是讲述哪个年代的,都能轻易产生共鸣吧。因为想起青春总是能想到夏日的碧空,午后带着青草味道的衬衫,攀到高处所见渺小的群山与城市,对未来惶恐又朦胧的期望,以及暗恋一个人只有自己知道的小小心思。
因为微博首页一直有人在安利《昨日青空》,所以今日便与好友一起前往观看。没看《昨日青空》之前,我还认为是日漫,看到片头时才知道是国漫,还是蛮惊喜的,画面感觉确实很唯美,色调也有一种怀旧的感觉,确实是青春的漫漫夏日啊。好友觉得美中不足的是有些画面有一些卡,可能是帧数问题。
《昨日青空》的故事其实很简单,根据我一同观影的好友说,这简直是完美三角恋嘛。他爱她,她爱他,他爱他。如果整部电影围绕着这个三角恋(伪)来展开争吵撕逼,那就落于俗套。整部电影其实只是借着这个三角恋(伪)来讲了一段青春的故事,有跟家长老师斗智斗勇,有青春玩伴间肝胆相照的友谊,有少时最为懵懂纯真的爱恋,有对未来梦想的憧憬与追逐,有青春的茫然,有以青春叛逆来对家长无声的谴责。
十六七岁啊,一个人,走进了一个班级,与三两个人成为了很好的玩伴,高考结束后,四下分散,又成了独自一人,去了不同的大学,去了不同的城市,又认识三两朋友,分分合合,聚聚散散,便是人生常态,关键是在这些悲欢离合中我们能不能变成一个更闪耀更优秀的人。每个人,每件事,在漫长的岁月中都是无可取代的。
甚至很多伙伴没到高考,已经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分道扬镳。有缘也许会再见,无缘也许便再也不见了吧。就像屠小意选择放弃高考去深圳的漫画工作室去追梦,像齐景轩选择飞行员既圆了自己儿时的梦想又早一点独立出来挣脱父亲的桎梏,而大部分人还是跟姚哲恬一般参加高考走最常规的道路,但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去尝试自己喜欢的专业。
我很喜欢这部动漫对于暗恋的刻画:那是四十五度角侧头能看见的侧脸;那是满怀忐忑画出来却被大雨模糊的情书;那是漫天大雨之中没有递出去的雨伞;那是没有说出口的“我喜欢你”……
再美好的青春也有殆尽之时,岁月永远不会为谁停留,最后终落于残酷的现实。
屠小意、齐景轩、姚哲恬离散之后再未见面。
选择理想的屠小意注定为理想漂泊无定(离职),而选择现实的花生也抱怨自己的人生再无改变的平静。
姚哲恬既没有嫁给少时自己爱的人,也没有嫁给少时爱自己的人。
关于友情、理想、爱情,也许到了最后都非当初所愿,面目全非。
但是,在年少的约定下,我们最后都变成了更闪耀更好的自己。
这就够了。
如果喜欢我的文字,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苇生抱柱”,里面大多是书评影评时评,最近在看油管上的心理学相关内容,也会有一些搬运~感兴趣的可以关注一下~
受友人的邀请去看了《昨日青空》的点映,对于这一部国产动画电影,确实有太多想说的东西了。
既然是号称最美国产动画,那么自然先从画面来说了。可以说本作的背景刻画确实是用心的,这一点从预告就可以看出,正片的背景也确实达到了预告片的水准,这一点确实值得称道。相信影片一上映,势必会有不少人拿他和诚哥的作品,尤其是前年上映的《你的名字》作对比。老实说,背景作画确实很用心,但是细节上和诚哥的作品还是差距比较大的,比如风吹动树叶等场景其实是使用的3D技术,植物建筑的虽然看起来很美,但细节经不起放大。所以说吹是可以吹的,但是别吹太过就好了。
接下来说说人物作画。可以说人物作画大部分时候是略崩的,表情不自然的情况也是常有的,动作连贯性也不强,应该是原画质量和数量不足导致的。尤其是女主跳舞的一段戏,虽然动画较漫画有大幅度改动,但是也应该是全篇中女主最出彩的部分,可惜动作僵硬的实在看不出来在跳舞。这点对比诚哥《你的名字》中三叶在祭典上的舞蹈来说还差的太多。人物走动的时候,尤其是半身出镜,像是在飘,这一点也是国产2D动画的通病,《昨日青空》也没有免俗。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制作组的用心,不然也没有最美国产动画的美称,然而国产2D动画要走的路依旧很长,不能因此自满。
接下来说剧情,可以说影片前半的剧情还是不错的。日常的生活,想要画漫画的愿望和高考的冲突,自己无法察觉的,对一个女孩子的憧憬等等。然后,因为一个很日常,但是只有两人独处的事件,发现了这一份憧憬,用原作的话说,就是青春被惊醒了。刻意关注这个女孩的一切,找寻自以为不会被别人发现的各种借口去帮助她。这确实就是青春,这一点的处理,要比很多所谓国产青春作品真实太多。除此以外,有一个可以一直胡闹的朋友,一个看上去很凶,但是接触起来意外不错的哥们,可以说为故事的发展做足了准备。
然而,后半狗血的剧情着实让我吐槽无力。相比较于漫画中通过细节刻画的女主喜欢男二而言,动画中则感觉女主更喜欢男主一点,至少也是友人以上的关系才对。在一段冲突剧情后,女主莫名向男二告白,而被男主看到的剧情简直让小鱼我直接变黑人问号脸。
之后的剧情,男二出走,女主沉默,男主装蠢的桥段虽然符合发展,但由于前面的狗血一幕,也变得索然无味。在最后,男主放弃高考,离开城市,去深圳的漫画工作室时,才发现一直鼓励他,给他各种帮助的不是女主,而是男二。男二特么的也做了他对女主做的大部分事,而且由于双商比较高,男主还没发现……最后的离别,男主狂奔穿过一整辆列车,居然是为了去跟男二告别???而男主要把这个故事画成漫画,居然也是为了当年和男二的约定???
这就是社会主义兄弟情么?
人物和剧情是相互依托的。最重要的三人,男主,女主,男二,我们一个一个说。
首先先说男主。喜爱漫画,也确实有些天赋,成绩很差,除了这些部分来讲,这个人物和大部分人一样。没有特别大的特点,放在班中不算起眼,也不是特别受老师关注的那种。可能毕业之后,很多人会忘记自己曾有这样一位同学。可以看出,这样一个角色的设定,是希望通过他的普通来获得观众的共鸣。确实,如果没有女主没有任何铺垫地向男二告白这样的剧情的话,男主做的很多事都是大部分会做的,帮助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因为热血,可以在雨中穿越半个城市给她送书包,也因为怕尴尬,在到达剧场门口后犹豫而放任女主离开。画了告白的图画却没有勇气投进女主信箱,被男二丢进去后,又总在破坏锁的瞬间犹豫,然后放弃。只能说,一手好牌,让一个狗血的剧情打烂了。
接下来说女主。女主的家庭环境跟男二比较像(一个是教授的孩子,一个是教育局长的儿子,未来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这也就意味着其实她跟男主不是一路人。从这一点来说,她喜欢上男二,喜欢上他那种想要冲破枷锁的生活方式也说得通。然而毕竟是没有铺垫,使得整个影片看起来,让三人命运转折的告白都是她的错一样。女主在文艺表演上跳的舞与漫画原作非常不同,漫画中的舞是在展现她的闪光,而在动画中,尤其是结尾的姿态,则展现了她被枷锁束缚的人生。然而之后原作的雨中之舞被删除,不仅删掉了她最美的一段戏,也删掉了她最努力反抗牢笼的一次表达,这里我是不太理解为什么要删除这段戏份。不过话说女主是有多不敏感,男主自以为掩饰住的喜欢表现的都那么明白了,尤其是在男主家那里抢夺漫画的时候,她居然不懂……所以究竟是女主不敏感,还是人物设计的时候为了剧情要如何如何发展而忽视了就不得而知了。
再来说男二。其实男二从某种意义上算本作的男主都不为过,所以小鱼对他也多说几句。按照他妈妈对他的评价,就是太懂事了。武力值MAX,双商不低,对在意的人好,做的一手好饭,换个剧组绝对主角。第一次出场就显示了自己对于老爹是教育局长的不在乎,看穿了男主对女主的感情(你这么能个,为啥看不穿女主对你的感情)。动画也有意加重男二的戏份,增加了原作中没有的打篮球剧情,带着完全不会打篮球的男主打赢了另外两个孩子。制作方买来了《SlamDunk》的OP《君が好きだと叫びたい》作为BGM,也确实让人回忆起只属于那个年代,那个年纪的运动热情(不过对不起,四斤大豆,三个皮带依然很出戏)。而动画版的男二,造型也确实比较像流川枫,而男二的外冷内热,我行我素,但是又有自己的坚持这些点也确实和流川枫有一定的相似,应该是人物设定时也有参考。
虽然动画版中并没有说明他究竟是因为篮球赛还是一不小心破坏的黑板报被男主救回来而把男主当做特别的存在的,但漫画中的一句话我认为也可以套用在动画上,他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废物,直到发现有人可以把丑陋的东西变美好。看着他们涂黑板报可以让他平静。
在经历了和男主等人半年的生活后,他也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做的事,就是成为飞行员,并最终实现了这个梦想。从这一点来说,他的结局似乎比漫画要好,冲破了桎梏的他,飞翔在蓝天之上,也是对于抗争的青春,最好的回答吧。
所以女主你知道你为什么告白失败了么,就是鼓励他去当飞行员啊!之前有两个鼓励喜欢的人去当飞行员的最后结果是啥?为啥就不知道学习一下他们的人生经验呢!
再来说说其他角色。老实说除了三个主角外,其他角色比较脸谱化,即便是出场次数仅次于三人的老师和男主最开始的朋友,也并没有给人留下太多印象,这一点有可能是顾此失彼导致的。相比较而言,漫画中,看似懦弱的朋友说我会为男主挺身而出,男主嘲笑他会逃跑。然而在街机厅面对小混混的时候,真的挺身而出确实颇感意外,也将这个人物立住了。动画改动了这段剧情,让朋友一直是智障担当确实比较失败。
至于漫画中,在所有老师否定男主,还认同男主绘画之路,给与他支持的聂老师,则被删的只有一个镜头的戏份。不错,青春中会有这样那样的碰壁,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老师,但我相信每个人的一生中,一定会至少遇到一个,肯定你前行之路的人。所以我个人是不太理解动画为何删去了这么重要的一个人的戏份。
最后再说一个人,就是男二的父亲,教育局长。在动画中他只出场了一次,就是视察高中情况,除了比较脸谱化的定位,并没有太出彩的地方。对比漫画,虽然他在漫画中一次都没露过脸,甚至还在某场考试中找枪手替男二考试。但在男二发现后,大闹了一场,把事情捅大。最终他那个最在乎自己前途的父亲一力承担全部,才让事件不了了之。而男二,也通过这件事,达成了他其实渴望亲近父亲的愿望。这段剧情没有被改入动画,着实有些可惜(不过如果该进来了,男二恐怕就当不了飞行员了)。随着这段剧情被删除,男二有一句名台词(预定)也被删除了:凭什么你们用苦心两个字就想主宰我们一辈子!
这里再来说一些其他方面的吐槽。
关于配音,配音质量整体还说的过去,老实说光合积木把控的质量确实在国内还是可以的。不过男二的配音比较出戏,平时的戏感还好,然而情绪一激动就比较脱离角色了,最后的声优表没注意到是谁配的,有知道的也欢迎告诉小鱼我。
关于音乐。音乐的质量其实是很不错的,主旋律也很好听,不过不算抓人吧,听到知道是主旋律,出了门就忘那种。可以说全片音乐最大的惊喜还是《SlamDunk》的OP了。
关于线索,比起主线3人之间朦胧的感情,动画比漫画新增的暗线“try your best”本来应该是亮点,可惜这里没有处理好。tyb第一次出现是男主想给女主介绍大学的专业而做的黑板报,然后男二记了下来。第二次是女主给男主的杂志上,上面的漫画招聘下写着tyb,小鱼我还以为是凑巧。这里个人觉得如果男主读出来可能会更好一点,加强记忆。在经历了大量剧情,快到结尾时才出现第三次,也就是学弟学妹们传播这个词。第四次则是结尾揭露托女主送他杂志的其实是男二(果然是真爱)。关于线索的使用,小鱼建议制作组去学习学习《声之形》中“下次见”和“我想和你做朋友”的手语,以及漫画中跳水的线索。线索一定要在恰当的地方露出,才能加强记忆,在最后达到点睛之笔的作用。
关于有象征意义的意识流内容。片中大概出现了3-4次(具体记不太清了),女主前面的形象基本都是握着纸飞机或者坐在纸飞机上,可以说这时候的女主对于男主就是憧憬的对象,对于自由,美好的象征。而最后一次出现,则是在灰暗的场景下起舞,最终的姿势则是被禁锢,这时的女主在男主心中的形象已经发生了变化。可以说运用这种手法的想法是好的,不过很多次意识流的出现很突兀,并不觉得在这里插入会比较好。这里依旧横向对比《你的名字》,全片中最大的一次意识流就是泷喝了口嚼酒再度和三叶互换身体,从彗星坠地,到孩子诞生,再到结的连接,一切都非常自然。想起高中数学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想法都是好的,关键是怎么实现。运用有象征意义的意识流是值得称赞的,希望能在以后的作品中用的更加恰当吧。
关于细节。想用1999年的时代感来勾起观众对于青春的回忆,想法是好的。然而,剧情中还是出现了bug。1999年的北冰洋汽水已经基本停产了,作为本地汽水,在北京都很难喝到,更不要说一个江南小镇了。虽然北冰洋是童年回忆之一,但确实不适合出现在这个年代。另一个出现的健力宝就不错。
可以说《昨日青空》这部动画电影,确实让我看到了国产动画想要改变的努力,然而问题依旧很多,很多的通病还依旧存在。一个好故事,没有讲好,一手好牌,也打的稀烂。 有一些戳到人的点,但又被后半的狗血剧情毁了。给个两星吧。不知道这部作品上映后评价会怎样,但无论如何,希望每一个中国动画的从业者,都能看到这部作品的尝试,也看到这部作品的不足,从而为我们带来真正值得我们喜欢的作品。
本长评与b站个人专栏同步更新,更多内容也可关注我的个人专栏。
几乎每年都会有一部爆款动画电影,比如《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大护法》,如果《昨日青空》有幸成为今年动画电影的爆款,那么,最大的理由应该是因为它的“小”,“小”细节、“小”场景、“小”人设、“小”美好。
影片里的每个小细节都让人想哭,丑陋肥大的校服、喧闹的高三教室、噗着热气的早餐摊、小卖部的可乐、永远无法通关的游戏机、班主任的唠叨……铺面而来的不是回忆,是真实可触摸的生活。
除了随处可见的丧心病狂的小细节,《昨日青空》里每个场景都真实的令人以为穿越。影片以朴实细腻的画风描绘了这一切,小城的街道、四季的风景、风雨雪不同的天气、河流湍急、果子成熟,这是真实的南方小城。永远只卖老三样的早餐摊、飞驰而过的单车、小卖部里放的《灌篮高手》、几乎人手一个的游戏机,这是真实的1999年。课本堆满桌面、永远喧闹的教室、苦口婆心的班主任、不远处伺机而动的高考,这是真实的高三生活。这一切真实的描绘,给了我们一个闪回青春的机会,在一帧一帧的闪回过程里,这些普通的瞬间都成为最美好的镜头。
是的,《昨日青空》讲的就是你我曾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青春,没有复杂的角色和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设定,没有残酷青春、狗血爱情,有的只是简单令人回味的真实,却能一击而中观众的心。
在大部分人的青春里,“高考”这个词就如同日语里的“夏天结束了”一样,有着其隐晦不可明说的含义,这是一个代表青春结束与新的人生开始的时间节点。
电影一开始便将观众一秒带回那个紧张喧闹的高三教室里,不多久前我们也曾坐在那样的教室里对未来有着茫然和希冀,看到花生奔跑着跳到屠小意自行车后座,两人迎着上课铃声充满跑进教室,看到成绩平平的屠小意和优等生姚哲恬因为出板报成为朋友,看到一次偶然的“篮球较量”,屠小意、姚哲恬与叛逆乖张的齐景轩开始慢慢走近,看着四个性格迥异的高中生一起骑车游玩,一起讨论大学,观众的心也跟着一点一点变得柔软。当年,我们也曾这样躲避着班主任溜进教室,我们也曾一起在寒暑假骑车经过小城的风景,我们也曾和自己的死党一起憧憬过未来,最后又各奔前程。
青春里的爱情,是想触碰却又收回的手,《昨日青空》真实再现了青春里不疾而终的爱情。看到屠小意暗恋姚哲恬却不敢说出口,好不容易齐景轩帮他把画稿丢进邮筒,他却又在姚哲恬发现前遮掩过去,看到姚哲恬拉着齐景轩衣角小声地说“如果你不想参加高考我也不考了”,黑暗中,观众在小声的抽泣。这场青春里的爱恋终于落下帷幕,观众也在心底怀念起青涩的初恋。那些年的爱情,就像大雨后的那碗姜汤,入口是辣的,回忆起来却是暖暖的。
这大概就是《昨日青空》不同于其他爆款动画也不同于其他青春片的地方,它描绘青春,是用最真诚的方式;讲述失恋,是用美好的笔触;事关友谊和爱情,却不追究结果。比起架空的世界观和看似精彩实则狗血的故事情节,我更愿意在这样一部讲述“小美好”的动画里回忆青春。
突然插播灌篮高手插曲和情节时,极度不适,嘴里的汉堡差点喷出来……
一直到最后看完整部(M)电(V)影,也不觉得男女主感情线的重量足够支撑起他们彼此看对眼…反倒是俩男主……额…遗憾吧,画工进步的国漫变成了自怨自艾的烂调。
现在再看海报标题,问最后在一起了吗?当然没有……男二这么真心的爱着男主,可能是碍于性别相同吧……
氛围挺小清新,但情节太平淡了,看开头猜到结尾系列。高考前后的爱情线,细节处理有时代感,加入了灌篮高手、萌芽等怀旧元素。画面日漫风,想学新海诚,有些《你的名字》的影子在里面,但差距还是挺大的。我把你当兄弟,你却想泡我,三角恋BG画风瞬间变成了BL画风。
5。腐女的养成。制作还可以,剧情太寡淡了一些。还挺无聊的。
灌篮高手和你有毛关系!不知是什么人在投资这样的动画!
女主功能:过审。
3星半。“预告更好看”系列。日漫风国漫。1.剧情寡淡单薄,大多都是靠怀旧元素+小细节在撑。2.俗套的三角恋模式,男主爱女主,女主爱男二,男二爱男主?(已经很赤裸裸了吧?)3.强行抱《灌篮高手》大腿。4.男主太怯懦了,不过青春期嘛,都有遗憾的。5.同名主题曲好听,推荐。“青春有你出席,不是为了让你缺席,你好吗?为什么长大就要走散啊。”
同一座城市,同一所高中,情感滤镜太重了!动画里出现的每一个场景都能牵连出一段故事,最扯的女主住的地方就是初恋的家。好啦,去过那么些城市,兰溪还是最美的!#南方没有北冰洋;那个时代的电话数字是7位数,开头是8!#那天采口袋,聊了很久,全在偏题聊家,有一丝丝想家了
前面剧情其实较为平淡琐碎,但一些年代情怀细节处理得很好,最让我惊喜的是结局,给整部电影打了高光,大胆的精神让人沸腾。歌和彩蛋也很加分。如果你勇敢一点,我们就会有故事,想写男二和男主的同人文。
音乐烘托氛围不错
一点私人化的感受:其实和全片有些无关,上一代的青春就算完全还原也没法让我代入进去,不过世纪之交的小城,尤其是那绿色木框的窗户,也确实勾起我一些回忆。然后渐渐的,大约十年前的中学经历开始脑内浮现出来,那么模糊而不真切,让我怀疑这些年来的自己是真的吗。于是又开始有些痛苦,并不是单纯地患得患失,只是感觉我失去了一些什么,就算最近半年人生的巨大变化也开始混乱。“哦哦其实我只是遗憾最终变成了当初所讨厌的人吧”,然而当年真正拥有青春的自己,面对人生的迷茫,究竟能向现在的我说些什么呢?不知道,我只能狼狈不堪地逃出了影院,眼眶终究还是湿了....
一个有关青春也是有关孤独的故事,结尾的分别看得眼睛发酸,作画配乐加分,虽然男一男二基情动人,但女主后半部分的戏份却也让人共鸣,非常优秀的动画,时间会为它正名
屠小意:我后知后觉地发现,原来齐景轩才是我青春的男主角呀。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什么鬼哦。 正经一点,还是非常羡慕男生的友谊。
画风新海诚,内容郭敬明
开头真的惊艳,拍出了江南小镇的美和生活气息,故事也很青春,真正的国漫,不容易。
恍惚想起1999年,也是一个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毕业季。伤感的不是跟屠小意那样怂着葬送一切可能,而是日后竟也见识过三人间回环般的爱慕,以及明白,你永远不知道谁要从身边消失。尽管也有尴尬与矫情,但《肆式青春》没做到的,《昨日青空》都做到了。而且很奇妙地,同性间那种怕是当事人也说不清的情愫,竟然抓住了,而彩蛋中,竟能有一个追悔的gay。另,最燃那段居然是打篮球,感觉马上就要究极进化了。而且姚妈妈也太潮了,1999年就有这款眼镜。看到发生在金华,很惊喜。
最后居然是个gay片啊!结尾还有男性主创跟当年的男同学告白?话说2014年的网剧版《匆匆那年》就是主角骑着车听着朴树的New Boy 去上学,这片搞个一样的开头也不知道换首歌,只能说中国人的青春太廉价批发了
想沿着回忆狂奔向你,可是我们早就中途失散——艹!原来后面结局齐景轩去找屠小意了,你们是真的!!!!
和好些国产三维动画一样,背景、空镜制作蛮优良,看起来挺优美,然而人物的形象设计、动作流畅度、肢体语言等却存在好多瑕疵让我挺不满的。虽然略显平淡无趣的故事发生在高三,但勾起的回忆却是我有出黑板报的初三,以及陈老师也让我想起那个不喜欢的班主任。另外,「屠小意喜欢姚哲恬,姚哲恬喜欢齐景轩,齐景轩喜欢屠小意」这个三角恋转折真是意想不到!P.S.:使用朴树的歌《New Boy》惊喜一下!
这么好的画面被矫情到死的台词和二逼到不行的剧情毁了……
小规模小制作的青春动画电影,观众群体就是高中和大学生吧。大概就是讲“爱是想触碰又收回手”这么样的故事。剧情偏弱,像是高中流水账。整部电影深陷自我陶醉的煽情回忆里,难以自拔。但还是给5分吧,一个团队三年的心血不易,希望今后能用质量打动观众,而不是配乐。
接下来是飞行员和漫画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