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只有当你们都是loser时,才会彼此拥抱取暖,当生活变好了,你变普通了,反而没有人相拥了,反而不被欣赏了,帕垂克只是喜欢想象中的女主,没想到女主和其他人也是一样的,不知性没内涵,只有matt和jill才能互相看到彼此的闪光点也包容彼此的缺点,有时残缺的身体对应的是一样残缺的内心,表面的拜托并不能改变内心的习惯,所以他们只有被世界抛弃时才会寻找到爱情
影片后面有一个场景,派对上的女孩对拒绝化妆的男主说:我不会喜欢你,因为你太平凡。男主于是抠下假眼狂欢,女孩一边叫来朋友围观,一边露出不屑的表情,转而对男主说,我依然不喜欢你,因为你太卑微了。
所以,女孩到底在做“作”什么?这让人疑问,我们到底怎样才能融入这个世界,怎样才能达到"别人们"的标准。首先这个标准就是,什么是怪人?影片里出现的大都是世俗中的"怪人",他们都有着和其他人不同之处,一个独眼侠,一个胖妞,一个长相丑陋的双性恋,一个隐藏的阳痿患者,这些不同潜伏在生活里,让他们内心痛苦,被欺凌,无法融入周围的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男主和女主,两个内心孤独的人相爱了,他们发现彼此的闪光点,在他们两个人的世界里,他们变得既平凡又独特,不再需要被外界的标准衡量。可这份美好被女主的成功减肥打破了,女主开始收到其他男人的关注,她的世界开始趋于"正常",不再是和男主独处的小世界了。男主的内心世界平衡被打破,他甚至强迫女主吃高热量,希望她回到肥胖的状态,做那个和他一起对抗世界的女孩。无疑,两个人的关系从美好走向了黯淡,在两个人宿舍门口的互相谩骂就看得出,他们不认为彼此能够被主流所接纳。这种不自信表现在,外表变得正常的两人,在遇到不同问题时依然表现的格格不入(拒绝称体重以及为摘下假眼证明自己的独特)。
前两者是外表的怪,后两者则是内心的怪。然后说说,男主的双性恋朋友和女主的暗恋者。这两个人没有表面的缺陷,内心却有巨大的缺失。一个因为性取向和长相而极大的不自信,一个无法遵循自己的内心做事。他们都笼罩在世俗标准的阴影下,不敢表达出真实的自我。双性恋不敢向喜欢的男人面对面表白,甚至反过来骂别人臭基佬来掩盖自己的身份;阳痿男明明喜欢女主,却偏要装作走肾不走心的样子把女主带到cattle party。这种憋在心里的与众不同更加孤独,他们必须鼓起勇气,冲破世俗的观念,接纳真实的自我,才有机会有底气爱别人,被人爱。
我们常常渴望变得与众不同,却担心不被理解;也有人希望变得合群,却担心变得过于平凡;最终人人都渴望被爱,却忍不住在某一刻用曾经受到最恶毒的言语互相伤害。这是无法避开的矛盾,在这个孤独星球里,每一个人何尝不是别人眼中的怪人,他们抱着不同的价值观彼此打量,然后寻找战友,抱团取暖。所以,不要试图去迎合这个世界,而是永远接纳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离七夕节还有两天。
备受煎熬的日子,派爷为单身婊婊们准备了一部励志爱情片。
一个两百斤的胖子,照样能找到真爱的故事。
放心,这不是狗粮——
《一些怪人》(2016)
Some Freaks
这是一部美国青春片。
这几年的青春片都变着法的高能。
年度重口恐怖片《生吃》,本质上是一部青春期少女性觉醒实录。
变态伦理大戏《往事如河》,关注同性恋男孩的成长心理。
《一些怪人》顶着个不太正常的片名。
拍的当然不是普通人的青春。
影片聚集了一群「怪人」。
女主,120公斤的体重,传说中两百斤的胖子。
男主「独眼龙」,算是一位残疾人。
男二,同性恋,不敢抬起头做人的LGBT人士。
男三,白天是校园男神,晚上则要面对难以启齿的隐疾「不举」。
各有各的不正常。
故事开篇发生在高中阶段。
独眼男主一直饱受歧视,性格孤僻。
生物课实验上,他和胖女主碰巧分到了一个小组。
两个外形有「缺陷」的怪人,光是坐在一起就惨遭围观。
除了受到「正常人」有意无意的白眼;
怪人们还擅长——互相伤害。
男主和好友男二聊天,提及当天认识的胖女主。
还开起了恶意的荤玩笑。
一转过头,女主就出现在眼前,给他带来庞大的心理阴影。
原来她是男二的亲戚。
道歉和解后,男女主开始熟悉起来。
两个不容于「正常人」的怪人,渐渐靠近,发现了彼此的优点。
聊天,约会,推倒。
(推倒的方式比较特殊)
成为情侣后,他们要面对1加1大于2的白眼。
恶毒的同学点评道——
如果世界上只有两个人,他们可能也不被允许有后代。
然而对刚陷入爱情的男女主来说。
外界的刺激越大,他们越爱出了一种与全世界为敌的气魄。
男主决定放弃毕业典礼,追随女主去往她的城市。
哪怕付不起房租,只得辛辛苦苦打零工挣钱。
谁都没想到,感天动地的真爱,毁于减肥。
半年后重逢的男女主都有所改变。
男主装上了义眼,看上去与正常人无异;
女主减肥卓有成效,从讨人嫌的胖子,变成了微胖的性感美女。
两个人都从「怪人」,拼尽全力把自己变得「正常」。
减肥后的女主走在外面,会有男人对她吹口哨。
曾经自卑的她,变得美丽,自信。
男主这就不答应了。
一段始于「你胖,我瞎」的爱情;
怎么能「说好一起到白头,你却偷偷抽了油」?
他动手打人,强迫女主放弃节食,吃冰淇淋,奶油等高热量食物。
女主气到暴走,让男主滚蛋。
两个人一言不合,把对方往死里伤害。
你骂我是残废;
我就骂你大肥猪。
谁都看得出,男主之所以愤怒和吃醋无关。
他们走到一起时是两个异类,一对被世界抛弃的可怜人。
在「同等可怜,甚至更可怜」的对方身上,找到了安慰和优越感。
然而——
女主的胖是暂时的;
男主的独眼却是永恒的。
他无法接受,自己成了那个被落下的人。
那个唯一的怪人。
临近影片结尾有一段平行蒙太奇。
男主破罐破摔,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独眼。
女主想和男三上床,无奈男三还是心有余,力不足。
男二终于约到了自己心仪的男生,却会错了意,偷吻后惨遭毒打。
三条线交叉剪辑,不同的经历,同样的悲剧。
一个比一个丧。
这些怪人,终究不能被其他人所接纳。
他们的安慰依然只有彼此。
爱情只能存在于「同类」之间。
与其说这是一段怪异的爱情故事。
影片更接近对青春成长的探讨。
和女主分手后,男主参加了一场变装派对。
一位美女对他说:
我不想跟你上床,因为你太平凡了。
男主一气之下,抠下了自己的义眼。
但美女再次刺伤了他:
你的确不平凡,但你很可悲。
这段情节揭示了青春时期,乃至整个社会的矛盾之处。
无数平凡的人,想尽办法使自己变得独特。
但如男女主这样真正与众不同的怪人,却受到大多数人的排挤,冷落。
而男主自己也很清楚:
我们永远无法成为那些正常人的一员。
因为你一旦这么想,事先就把自己归入不正常的行列。
否决了自身的价值。
更何况,这个社会的规则荒诞无比——
拒绝平凡,又不能出格。
其中微妙的界限谁也说不清楚。
活着,真特么累。
Matt是独眼男孩,皮肤苍白,身材瘦弱。
Jill是超重女孩,身材肥硕,五官扁平。
在“正常”的同学们眼里,他们是校园里的“异类”。
影片开头,Matt被同学强行摘下遮住伤眼的眼罩,只能用手遮住可怕的伤痕,在模糊的视线里挣扎,慌乱间他被推搡倒地,用旧的眼罩被揉成一团丢弃在角落里。这是他的日常。
Jill仿佛是隐形人,独来独往。青春期的少女心思无处安放,没有男孩愿意望向她。有趣的灵魂被困在超重的身体里,女孩们对她释放敌意,男孩们避开她庞大的身躯。
两人意外地认识了彼此,被生活折磨得疲惫不堪的他们,第一次感受到生活的魅力。Matt脾气温和,善解人意,重感情。Jill活泼有趣,喜欢唱歌和艺术,笑起来和其他女孩无异。
他们间的爱情既有普通少年的懵懂和纯粹,也有害怕被现实打败的恐惧与彷徨。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Jill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两人开始了异地恋。距离虽远,依然甜蜜。
到了重逢这天,Matt意外发现Jill变瘦了,成了其他男孩会望向的那类女孩。两人之间因为Jill的变化,逐渐有了隔阂。现实的毒素渗透了进来,很快腐蚀了这段爱情。
Jill努力靠近曾经厌恶的生活,试图变成“正常“的女孩。Matt装上了义眼,踏入五光十色的酒池,尝试抓住一抹欢乐。他们看起来变好了,脸上的快乐却消逝了。曾经他们抛开了世俗的一切价值观,真诚以待。如今缴械投降,迷失自我。
生活依旧混沌不堪,有价值的灵魂,慢慢沉沦在现实的压迫里。心疼Matt的善良,心疼Jill的个性,他们被推搡着走着,离真实的自我越来越远。从他们的视角里,“正常”的人类张衡跋扈,无视他人的感受,带给他人痛苦却不自知。
生活的残酷,个中体会因人而异。但现代社会的特殊性,决定了绝大部分人不得不生活在他人的影响之下。即使你不热衷于社交,也有必须要接触的家人、同学、同事等一系列群体。而价值观的差异性导致了主流价值群体与某些个人价值观间的激烈冲突,正如男女主人公的故事。
所谓的“异类”,是人为后天赋予的标签。影片从“异类”的视角出发,反观这个世界的某些固有价值观念,荒谬又偏执。标签存在的意义,是让白眼、嘲笑、排挤、恶意变得洋洋得意。
结尾处,Matt与Jill相互依偎的画面,既温暖又悲伤。他们间破镜重圆的情谊温暖了我,而他们只能互相依靠的现实让我觉得悲伤。生活总是在沉重与轻松间交替。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DING(DING0612_),谢绝转载]
人与人之间最值得欢喜之事,莫过于找到“同类”。
也许是有相同的兴趣爱好,也许是三观一致,也许是有相似的理想和目标,也许......正在遭遇相似的经历,有着相似的感受。
这种感受或许是美妙的,也或许是糟糕的。
Matt和Jill就是这样。
Matt是一个独眼男孩,儿时由于调皮失去一只眼睛,在学校的日常就是被戏弄,被戏弄,还是被戏弄。
Jill是一个200多斤的胖女孩,尽管一直默默无闻地活着,但她的日常仍然是被嘲笑,被嘲笑,还是被嘲笑。
他们都同样不被人喜欢,同样都是别人哗众取宠的对象。
同样都很孤独。
某一天,两个孤独的人相遇了。
他们的世界仿佛完全变了似的。
不仅摆脱了孤独,而且还收获了爱情。
他们就是来自电影《一些怪人》。
一些怪人
Some Freaks
导演:伊恩·麦卡利斯特·麦克唐纳
编剧:伊恩·麦卡利斯特·麦克唐纳
制片地区:美国
主演:托马斯·曼,马琳·爱尔兰 ,莉莉·梅·哈灵顿 ,拉奇兰·布坎南,伊利·亨利
片长:97分钟
看这海报小清新的画风,再大胆猜测这剧情走向,应该就是一部两个怪人互相依靠互相取暖的治愈片吧。
那我只能遗憾地告诉你,真的不治愈。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的确是互相温暖的对象。
互相欣赏对方身上的优点,互相倾诉各自的心事,再也不用在意周围异样的眼光,仿佛全世界只有他们自己最重要。
当人们以为就算是处于异地恋的他们都可以一直甜下去的时候,再次见面的他们,仿佛有些一样了。
异地恋人们的见面是什么感觉?
见面前的每一分一秒都值得期待,脑袋里早就上演了一百种拥抱的方式,早就想好了要给对方的惊喜,巴不得见到以后就再也不分开。
嗯,他们的确一直在期待,也的确要给对方一个惊喜。
Matt的惊喜是:
装上了能让自己的帅气充分发挥出来的“假眼”。
Jill的惊喜是:
从一个200斤的大胖子成功蜕变成一个丰腴迷人的微胖女孩。
爱你,就是要让你看到我最帅气的样子。
爱你,就是要为你坚持瘦身,减去身上的赘肉,成为更好的人。
这种逻辑,没毛病吧?
Jill感觉很好,但是Matt却开始有小情绪。
他俩去餐厅吃饭,Matt想用自己辛苦打工赚来的钱为心爱的女孩点上一大桌好吃的,而Jill却只点了一份沙拉;
他俩漫步在大学的校园里,Matt只想好好享受与女友独处的时光,却发现女友竟成了男生们百分百回头的对象;
Matt精心准备了一份特别的“大餐”等着女友,却遭到女友的抗拒,两人不欢而散......
互相温暖一下子变成互相唾弃。
曾经为对方小心翼翼护在心口上的脆弱,一下子却成了拿在手上攻击对方的利器。
为什么会这样?
曾经的惺惺相惜都是骗人的吗?
不,只是Matt的心态出了问题。
准确来说,Matt打从一开始就不是用端正的心态对待Jill,对待这一份感情。
在他们还未相爱前,Matt也跟任何其他男生一样,打心眼里嘲笑Jill的肥胖。
Jill也怨恨过Matt。
只是她太容易心软,当Matt带着楚楚可怜的目光来祈求她的原谅时,Jill一下子就选择了原谅。
他俩之所以相爱,纯粹因为都是孤独的“怪人”,一个独眼,一个胖。
既然都是孤独的个体,不如凑成一对相互抚慰。
Matt是这样想的。
但Jill不是。
她心里很明白,她的胖给自己造成了很多困扰,一定也会给Matt造成困扰,所以她下决心一定要有所改变,努力改变成正常的样子。
于是她真的在改变。
她坚持锻炼,控制饮食,努力社交,努力融入正常人的圈子。
当她的一切努力带来了一些成效时,她以为Matt也会为她高兴。
Matt会吗?
他不会。
因为当他发现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的“怪人”不再和他一样“怪”的时候,他是恼怒的,甚至是失控的。
说好的一起做“怪人”,怎么可以违反约定?
胖,可以变瘦,但眼睛不可能再变回光明。
当同类不再处于相同的境遇,心灵当然不会再相通。
所以,一切都是Matt的错吗?
并不是。
Matt是有错,他错在不该自私地想把Jill拉回“怪人”的圈子里。
而影片最后的蒙太奇画面告诉我们,他们想要努力摆脱“怪人”、努力融进正常人的圈子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徒劳无功的。
Jill以为自己的改变真的可以受到正常人的尊重,殊不知所谓的“尊重”只不过是一场笑话;
Matt以为自己的“与众不同”真的可以得到尊重,其实,也不过是一次变相的“戏谑”罢了。
别人的圈子,挤不进去就别挤了,何必硬要热脸贴冷屁股,给自己添堵呢?
谁都有缺点,谁都不是完美的人,谁又能保证自己一定是最正常的那个?
所谓“怪人”,不过是社会大多数人固有的标签化定义罢了。
你跟我们都不一样,你就是“怪人”;
你总是独来独往,不合群,你就是“怪人”。
错不在个人,而是所有个人连起来的整个社会。
这种错,不是光靠个人力量就可以消除的。
得靠每一个个人,得靠全社会。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自己遭到祸害呢?
找到适合自己的圈子,做一个合适的人。
身体残缺的独眼龙,被世俗审美所不容纳的胖子,性取向少数派的gay,以及活在帅哥面具下的阳痿者,四种边缘人不同的孤独困境,相互温暖却又自我挣扎,想要融入才发现根本不可能,看清自己与自己和解。愈看愈发喜欢,摄影也很棒,片尾曲是女主唱的,叫《something warmer》。
怪人还是应该和怪人在一起,一起怪,一起丧,一起美。
所有人都想得太多看得太少了额,想也是瞎想,更别提交流这回事,然而要自称怪胎还未够班啊。片尾曲居然还真的是女主自己写自己唱的,倒是没想到。导演小旁友so gay。
这部片子里讲了四种怪胎,一种是男主Matt为代表的身体障碍者,一种是和女主Jill一样被社会标准审视的被观察者,一种是像男主的好基友Emory的LGBTQ群体,还剩下一种极其不明显的是灵肉矛盾的万人迷Patrick。如果你是个怪人,其实从头到尾都不会美,直到你认识到“你永远无法成为别人”的那一天。
Cyclops、胖妹、Queer、阳痿,怪人与怪人的社交友谊,你能感受到他们暖暖的情愫在发芽、在成长。直到其中一个想要摆脱怪人的属性,而另一个认识到自己却永远摆脱不了……男女主角的表演还不错,有几段配乐和蒙太奇剪得很耳目一新,6天6周6月,最后的镜头让我想起《迷失东京》,挺喜欢的片。#20th SIFF#
怪人们在各种奇异的地方寻找认同和自我价值。但问题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寻找就会得到同样路径下的反馈。并不是找到同类就能令人宽慰,而应是与自己和解,之后再与世界相处。
你当真以为生活会如愿反转吗?你夸耀自己的不普通其实是可悲,你以为的帅哥爱胖妹其实只是因为他想让自己感觉良好,你以为他也是gay迎来的是一棒子后的ICU。接受自己是个怪胎吧,正如接受这操蛋不如意的生活,要知道总有身边人视你如瑰宝,在你难过时给你一个拥抱。陌生人,祝你有个美丽的一天。
看完之后太难过了. brutal but real. 我太能体会他们的心情了,weird af拼命fit in,但是事实就是你瘦下来frat boy也不会对你起生理反应(oh how hypocritic),你挖出假眼展现自己的"酷"也不会得到大家喜欢,semi-homophobic的sporty cutie也不会因为和你相谈甚欢就接受你的爱意。怪胎永远是怪胎,这是永远都改变不了的事实,self acceptance b4 self realization is what really matters. :')
确实很怪
75/100 聚焦“边缘群体”,但拒绝灌输心灵鸡汤,也不过分营造悲观气氛,戏剧张力十足、台词真诚可信,配乐也很出色。电影表面上谈改变,但实际上还是在讲渴望被爱的主题,男主Thomas Mann和女主Lily Mae Harrington对手戏非常精彩。导演很棒,推荐!
怪人与怪人相互吸引,是因为彼此身上都散发着同样需要怜悯的气息。当其中一个怪人改变了,这种平衡就被打破。“你永远也无法成为她们!”这像是诅咒,其实更是残酷现实一种。尽管你努力去改变,面临的恐怕还是其他圈子的嘲笑和假模假样的善意。丧吗?很丧。不过你至少还拥有怪人的肩膀可以依靠。
四个所谓怪胎,和一群所谓的正常人,就像那个女人说的可悲一样。认清自己,一定要变成那些所谓的正常人一样吗。人生啊,有一个怪胎朋友就够了不是吗。
表意不明
Some freaks just want to be loved, 想改变自己,改变不了自己的时候希望别人也不改变,太肤浅鸟。像我这种本身就是freak的,也许更喜欢看到some freaks just being freaks的故事吧
故事底子不错,观赏度其实也可以。后面部分弄的很拧巴,新导演普遍的缺点,总想搞点深刻的东西,结果弄的很刻意。
前半部尚能让人感受到独立电影的别致和锐气,但下半部的故事如果称不上失控,至少也是过分松散和缺乏条理了啊。
这电影太丧了,怪人拼命想融入普通人的社会却依旧看起来像个笑话。我并不觉得这个电影是什么治愈类的喜剧片,怪人们的一番尝试不过是让他们更清楚自己的处境,不被社会接纳的怪人最终只能互相寻求慰藉罢了。
各自寻欢的日子,难以僭越各自知
有的人太胖,有的人太丑,有的人独眼,有的人跛脚,有的人走路很怪,也有的人性格过度内向,有的男生性格像女孩,有的人性格懦弱容易被欺……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上的“不正常
前半段簡直有些小驚艷,後半段flop了,三條線都不知該怎麼收尾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