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金融的人,做大盘的人真的很容易人性扭曲,因为钱是这个社会上最有力的武器。 承受的压力也是你所不能承受。
2、所有的经济政治,只要从利益的角度来看 就变得特别好理解
3、所有的东西只要沾上利益就可以被操纵
4、站在上帝视角去看市面上的人,你是 技术派,我就给你做K线,你是道听途说派,我就给你看新闻,
没有新闻我就造新闻出来。所以你看到的股市真的是所谓的股市么?
金融,俯仰之间处处金钱,这是利益最集中的地方,也是人性最扭曲的地方。
本剧就像是披着金融的外衣,讲着俗套的恩怨情仇。对于金融,股市,危机的涉及,只是转述一些既定的历史事实,连一个金融参与者的深刻感悟的经历都算不上,更没有不同寻常的真知灼见。就像是水面上漂了一滴油,一直悬浮在表面,浸不下去。
人性,多么复杂的一个东西。可是在剧中缺被一刀切了。非好即坏,非黑即白,非善即恶。试想如果面前放了一百万,你能做到看都不看就走开,或是在第一个念头就去寻失主?这是反人性的,我想人都会一瞬间浮现自利自私的想法,而后又被理性的判断所否决。这是人性,人每天总是在善恶之间不断切换。一千年前这样,一千年后还是这样,历史变迁,科技进步,但人性永恒,古人贪名好利,今人贪名好利,后人依然贪名好利。所以华尔街没有新鲜事,金融危机不知疲倦地来了又走,走了又来。
简单和肤浅,是我最直观的感受。
我理解的金融:失败者在失败前除了贪婪还有自信,在失败后除了绝望还有希望;胜利者在胜利前除了睿智还有恐慌,胜利后除了兴奋还有不安。他们在利益和道德之间权衡得失,在希望和恐惧之间变换角色。他们是一群复杂的人,他们是一群活不明白的人。他们的人性扭曲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华尔街之狼》、《大空头》、《利益风暴》,这才是真正的金融,一个杀人不见血的地方。
东南亚的“高云城”,一个并不真实存在的地方。不过观众看了就会明白,《东方华尔街》所讲的或者说所影射的,其实就是发生在香港的故事。
在评价《东方华尔街》之前,我想先说一段并不久远的历史。
2010年左右,有一帮香港电视人曾经掀起过一场不算成功的“电视革命”。这些人里有导演、有编剧、有演员,他们加入大张旗鼓招兵买马的HKTV(香港电视),誓要打破长久以来香港本土电视节目被TVB一台垄断的局面。
无奈的是,HKTV多次申请的免费电视牌照被政府一拖再拖,导致这期间HKTV制作的《导火新闻线》、《选战》、《警界线》、《开脑儆探》等多部不同类型的电视剧,迟迟无法与观众见面。直到2013年,HKTV只好将这些作品先放到网络平台,开播后当属《选战》获得的反响最为强烈,这部剧的导演叫黄国强。
同年底,香港政府终于做出公布,但否决了HKTV的申请。这一令人咂舌的结果,引发了极大风波,包括电视台员工、演艺界人士在内的上万人更来到公民广场参与集会,继续为HKTV争取电视牌照。
在这场众人支持、希望香港电视可以百花齐放的活动当中,让人意想不到也令人鼓舞的是早已不再涉足电视领域的刘德华也站出来发声:“这一周,我见到职工会、台前幕后的同业,努力向政府争取你们的诉求,我见到你们非常克制但又非常团结,令我非常感动,我希望职工会能尽快得到一个交代,加油。”
后来,人们没等到什么交代。再后来,HKTV电视节目制作全面停止,台前幕后工作人员也陆续离职。
《东方华尔街》和HKTV毫无关系,我只是不禁猜测当年这场HKTV的风波是促使刘德华在2018年以幕后身份带着这部新剧重回电视界的契机。他可能看到了香港本土其实并不缺有想法、有才能、希望有一番作为的电视人,缺的只是一个平台。
于是,刘德华的映艺集团成立了专责电视节目制作的公司,拉来FOX和腾讯的投资,刘德华亲自担任总监,由黄国强导演与几位新人编剧,打磨出了《东方华尔街》。
《东方华尔街》虽然算作两岸三地的合拍作品,在看过第一集后,我觉得还是把它定义为港剧最合适。(在香港、台湾等地通过电视台播出也不应该算网剧)。长久以来,以TVB为主导的港剧一般在30集上下,这个数字是TVB节约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算计。加之面对高水准的海外电视剧,TVB模式化的合家欢港剧早已在香港本土、大陆、东南亚地区丧失了原有的市场竞争力。以集数定价的国产剧近年也都越拍越长,大多免不了变成情节拖沓的注水剧。但放眼世界,紧凑精短的迷你剧才是大势所趋。
《东方华尔街》只有五集。单考虑篇幅,就足以赢得观众的期待。涉及金融政治犯罪,是国内罕见又相对敏感的题材,所以由原定的“香港华尔街”改为《东方华尔街》,将地理背景虚拟化,最显然的目的是为了能顺利播出,而把它定义为港剧,不仅因为核心主创源自香港,更因为这部取材于亚洲金融危机的电视剧,实际上讲述的仍然是一个散发着强烈香港本土特色,内里充满侠义情结的故事。
*以下内容涉及前2集剧透
张孝全饰演的男主角韦航,出场时的身份为仰光交易所的创办人,然而他却不遗余力告诫穷人们:“不要再碰股票”。另一边,吴镇宇饰演的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叶抱一,在同僚面前毫无顾忌坦承自己收了几千万:“大家同坐一条船,我一旦出事,整个城市都出事。”
几年前,地产、建材两家大鳄文启山、霍坚与发展部陈部长勾结,投资30亿拿下“数码金融城”合约,然后转套给20多家承包商左手倒右手,从政府拨款中取利。现在项目超支,他们准备利用立法院批准政府再拨款继续捞钱。于是,韦航与叶抱一一明一暗联手配合,为他们设下了一个局。
通过叶抱一牵线搭桥,韦航利用谣言效应和大众跟风心理,半天时间炒高了一家饮品半新股,取得大鳄的信任,随后又下套放黑料,让他们赔掉了整副身家。叶抱一也将顶头上司的受贿证据送到反对派手里,卖人情的同时将陈部长拉下马。最后叶副部长撤回拨款议案,金融数码城被无限期停工。
如果说侵吞纳税人血汗钱的大鳄们倒下是罪有应得,那么小承包商和工人们因项目叫停而付出赔钱失业的代价则该由谁买单?于是,突然失去饭碗的工人们与抗议官商勾结的群众之间发生了冲突。叶抱一本想借机上演一出好戏平息事件赢得双方民心,不料却被执法部门暴力打断。
显而易见,叶抱一不择手段打击私吞国有资产的金融大鳄,并不是什么心系劳苦大众的当代海瑞。之前我们就从他与廖启智饰演的财政部首长的对话中得知,其实最低工资这件事已经拖了两年,只不过这次他为了能让立法院延迟拨款投票,才出手解决。
原来这次叶抱一和韦航二人联手对付文、霍这两个大鳄,是为了报十年前的私仇。而韦航复仇的下一个目标,也就是叶抱一。
翻开世界经济危机史,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都是不可不提的篇章。
随着不断的闪回交代,《东方华尔街》的故事也将这两段真实历史融入进来,叶韦二人之间的前因也越发清晰。
1997年,以美国索罗斯为代表的对冲基金公司瞄准亚洲,相继做空了马拉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国的汇率从中盈利,而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刚刚回归祖国的亚洲金融中心,香港。在《东方华尔街》的世界中,1997年的叶抱一,在大学任教的经济学教授,韦航是他的学生之一。师徒二人与谭耀文饰演的卓意宁、张可颐饰演的章秀颐这两个金融管理部顾问一起,临时组建了金管部心战室,利用政府资源,成功抵抗了索罗斯的狙击。四人因打赢这场城市保卫战而结下深厚友谊,并抱着同一个理念成立了一间脱离政府体系和干预的公司“CASH”,立志于专门对付像索罗斯这样扰乱金融市场的资本大鳄。
可是这个世界上哪有绝对的黑白对错?有的只是相同的利益与不同的立场。资本大鳄靠吸食普罗大众的血为生,而CASH的所作所为,在打击资本大鳄的同时,也同样少不了拉着散户们一同陪葬。
转眼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房产泡沫引发全球性金融风暴,香港也未能幸免。此时,罗家英饰演的通信大亨张融请来以打败索罗斯为名的叶教授,希望他出手帮助他与文启山、霍坚三人避免这次金融海啸的损失。然而就是叶抱一的这次出手,间接导致了章秀颐、卓意宁一死一伤。从此叶抱一开启了从政之路,而他也和文启山、霍坚等大鳄一起,成为韦航眼里为CASH成员的报仇对象。
要搞垮叶抱一,韦航组织人马,锁定了一个叫百传媒的传统报业公司。韦航通过以股权换片酬,画饼拍电影的方式,大肆炒热百传媒股票,再拉投资赚钱。韦航计划将叶抱一的黑料通过百传媒公布,让他身败名裂。意想不到的是,叶抱一反而扶摇直上,被任命为新的金融部总裁。
以上就是前两集的大致情节,《东方华尔街》追起来并不轻松。它并不只单纯的讲了一个“韭菜割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故事,官场更是人情买卖的交易所。在这个虚幻的背景下,《东方华尔街》直白赤裸地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可以被轻易操控的股票市场,一个充满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的政治环境,几个自以为正义的救世主,以及一群乌合之众。这也许才是最真实的世界。
就前两集来说,如果对比同期的港剧、国产或合拍,《东方华尔街》无论在演员表现、还是拍摄制作等方面都称得上高水平。但是要以海外迷你剧作参考标准,《东方华尔街》显然存在差距,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少。比如开篇表现不同时期人物状态在衔接上有些突兀,所有反面人物均比较单薄,市场博弈的部分也略为浅显。另外创新不足,第一集出现的由于饮料产品污染使市民入院导致该公司股价大跌的段落,和同类题材美剧《亿万》在去年播出的第二季曾出现过的重要情节十分相似。总而言之,看得出《东方华尔街》是一部难得用心同时也有野心的作品,我也看好这部剧未来的上升空间。
2018.05
致敬或者说模仿美剧Billions的痕迹是肉眼可见的——人物结构上都是金融世界的双雄对决,一官场一商场,亦敌亦友,时和时斗。差距也是明显的,叙事上看得出试图努力加快节奏,多线索叙事加上伏笔与反转,但有时还是会突然脱线,张孝全的感情戏部分坦白讲非常拖沓,过分煽情。王菲的《暗涌》是港乐的不朽之作,但在这里反复出现和整剧的气质实在是违和,看得出是剧作者苦心经营的“泪点”,当然让人真的哭不出来。
作为一部职业剧,看得出主创在金融的相关情节、台词、机制设计上是下了硬功夫的,在专业程度上至少不会像很多国产职业剧(xx官)之流让人出戏。但瑕疵在于,主角光坏过于强大以至于损伤了剧作的现实感。剧中张孝全基本是上帝附体一般在操纵全局,韦航可以以一己之力轻松操控媒体、证监会、大财团、民运组织,打几个电话开几个会就能让整个股市猛涨或猛跌。这种金融业的个人英雄叙事,大多数时候只是局外人对于这个行业的浪漫想象。舆论的走向、企业的活动、政策的变幻、市场的波动,最终反映在股价的变化,这种种变量之复杂之难测,远远不是一个人甚至一个机构能预测的,更遑论控制。但在东方华尔街里,股市似乎是完全可控的,精准到纳米的可控——只不过拿遥控器的人可能是韦航,可能是叶抱一,可能是政府或财团。
但这一点反过来讲,却又是这部剧和Billions不同的创新之处。东方华尔街的世界观里隐藏着非常尖锐的批判眼光——在这高云城里,股市、政府基金都不过是权贵们宰割平民百姓的工具,股市的涨跌起伏不过是权贵们撒网捞网的往复操作;而百姓之所以总是会被权贵成功宰割,是因为他们愚蠢而又贪婪,他们让人可怜又可气。东方华尔街的最终价值观是悲悯的,这与亿万不同,亿万是成王败寇天地不仁,彻底的精英叙事,平民等于是不存在的。
东方华尔街,在这个意义上真的是“东方”华尔街,主创加入了更多东方式的“文以载道”的关怀,这是一部在价值观输出上有野心的作品。第一季看下来,遗憾有很多,叙事的节奏、风格还有待统一,人物线索线头放出去很多,但不知道收不收的回来,这都是跟“西方”的华尔街剧作们相比差的地方。但我肯定会期待第二季,我也真心的希望第二季能拍的更好。希望它能填补国产网剧中高定位、精细制作、职业剧、季播剧这些领域的空白,像韦航说的那样,成为众人皆输之后的Restart.
1,你活了那么多年,竟然还相信人?当然是相信钱啦。把他喂饱就信得过了。
2,你知不知道炒市,不单要当一个市商,还要做一个会说故事的人。
3,只需要用谣言和假新闻,就可以炒热一只股票,还人人都信。
4,我记得一本书里说过,一个强势的政府,喜欢它的人一定比反对它的人多。
5,其实没有输赢的。股票市场就是这样,一旦输了钱,就找人借钱,以为可以赢回来。赢的人想继续玩,以为可以赢得更多。结果又都输掉了。所以,输和赢是没有分别的。
6,这些年在江湖,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赢的人通常不是靠本事,而是靠拼到底。
7,有故事就有股市,还能赚到钱。
8,股票不是你们能玩的。你不要以为我们是在炒股票,其实我们是在搞经济。你不懂股票,就会被股票玩死。
9,只要不违反法律,那么人人都有绝对的权利,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利益。
10,我们没改变任何东西。金融海啸,经济风暴,这是自然现象,十年就是一个循环。要改变人?就连身边的勤姐……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有人为金融海啸跳楼,但也有些人等着金融海啸储备子弹,发国难财。在CASH这十年,我只学到一句说话,就是我们没办法改变任何东西。
今天国产剧的片长已经到了让人望而却步的地步了。
动不动就五六十集,全集追下来少则一个月,多则一两个月。
集数多我也忍了,但问题你注水啊。
各种无意义的对白,各种无意义的镜头,各种无节操的广告植入。
明明十集可以讲完的故事,愣是给你拉扯出三四十集来。
以前说“用生命来追剧”是对一部剧的最高评价。
如今的国产剧也能“用生命来追剧”形容,只不过那是浪费时间而已。
但这个局面被一部剧打破了,就是它——
东方华尔街
留意海报上两个很有意思的名字。
出品方一栏上的:FOX传媒。
熟悉美剧的小伙伴肯定知道,就是出品过《越狱》、《豪斯医生》、《24小时》、《识骨寻踪》等等经典美剧的FOX。
这是FOX进军中国市场的第一部剧。
制作模式完全按照美剧走,按季播出,第一季只有五集。剧情紧凑,信息量大,基本没有废戏,所以注水什么的根本不存在。
构图、色调、灯光都是美剧的质感。
另一个要说的是监制:刘德华
作为演员的刘德华大家不会陌生,但作为监制,不得不佩服他挑剧本的眼光,而且偏爱扶持新人导演。
《疯狂的石头》让大家知道了宁浩,还有兼具人文关怀气息的《桃姐》。
这是他第一次监制电视剧,坊间有一个说法:
没有刘德华不成事。
因此他找来了一水TVB好戏之人,吴镇宇、谭耀文、张可颐、廖启智、罗家英。
随便一个都在港剧史上留下过浓厚的痕迹,光是能够再看到他们一起同台扎戏,老港迷真的是泪流满面了。
美剧的外衣、港剧的内核。
题材是香港最拿手的金融商战。
说到金融商战的港剧,《大时代》是无论如何要不能绕过去的名字。
《大时代》的背景,是香港金融史上风云际变波澜壮阔的三十年。
《东方华尔街》的背景,从97年的金融风暴,到08年的金融海啸,再到18年的经济衰落,横跨二十年。
既有金融市场的明争暗斗,也有个人恩怨和社会责任的精彩博弈。
一切的故事都要从97年的金融风暴说起。
地点:高云城(一个虚构的城市,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香港)
叶抱一(吴镇宇 饰)当时是一名大学经济学教授,政府金融管理局的人希望请他出山救市。
最后叶抱一成功救市,高云城得以在金融风暴下平安无事。
这个结果让他意识到:
自己过去的理论太不切实际,这个世界根本没有自由市场,应该要有一群懂经济的人主动干预市场,维持市场平衡。
因此,他和韦航(张孝全 饰)、卓意宁(谭耀文 饰)、章秀颐(张可颐 饰)四个人组成了一个名为“CASH”的组织。
这个组织的目的就是要消除金融大鳄对市场的垄断,给散户和小市民创造一个公平的投资环境。
很快十年过去,08年几个商界巨贾找到了叶抱一,希望他再次出手救市,帮助他们度过即将会爆发的金融海啸。
叶抱一不想成为金融大鳄手下的洗钱工具,没料到却换来章秀颐被枪杀,韦航和卓意宁被放逐到缅甸的下场。
CASH小组从此崩分离析,叶抱一辞去教授职务,踏入从政之路,之后平步青云,最终坐上了金管局总裁的位置。
时间去到了2018年,叶抱一召回了在缅甸十年的韦航,希望他回来帮金融大鳄洗钱。
作为职业剧,专业是根本。
身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深厚的底蕴和氛围让香港先天就适合拍摄令人信服的金融剧。
就拿第一集来说,短短十几分钟,一连串专业术语(尽管你都听不懂),几场商战,就勾勒出官商勾结、控制股市的浮世绘。
熊试图用通俗点的话讲述究竟如何控制股市。
要想股票升,需要有故事可讲,故事怎么来?靠造谣。
用新闻令到广大散户相信这只股票一定会升,制造一种“不买你就损失十几亿”的假象。
于是散户就会一窝蜂地入市,此时庄家再入场,哄抬股价。
到达最高点时庄家全部抛出,全身而退。不明不白的钱就变得干干净净,不留痕迹。
最后牺牲的只是那些散户。
巨头要是被爆出黑幕怎么办?
收买新闻媒体为其洗白即可。
洗钱除了操控股市,还可以利用电影圈钱,风险更低。
怎么做呢?
空手套白狼。
电影公司根本不需要资金,只需找些当红明星,用股票当片酬,拍什么不重要,只需制造一个热点,让大家都知道这事,制造票房会大卖的假象。
票房高股票就会升,电影公司一分钱没花反而赚了好几倍。
怎么让电影大卖呢?
一来是有明星参演;
二来弄些9.9特惠票;
三来弄点明星见面会;
人们自然就会走进影院;
并且这些渠道都完全合法。
我仿佛知道了现在烂片横行的原因了。
“双雄”一直是港片很中意的设定,刻画大时代下个体的命运,也是港剧最擅长的。
两人的明争暗斗成了本剧最大看点。
吴镇宇和张孝全两代男神对戏,连一场简简单单的吃馄饨面都被演绎得剑拔弩张,火花四溅。
我喜欢把主菜留到最后再吃。
你这么喜欢吃馄饨面,你有没有想过,馄饨是主菜,还是面是主菜?
今天我请客。我这次回来就是要帮你买单的。
这里的买单真的只是买单的意思吗。
吴镇宇身上兼具斯文和癫狂的气质,特别适合演那种外表斯文实则冷酷残忍的角色。
《无间道2》里的倪永孝绝对是他塑造过最成功的角色之一。
吴镇宇擅长用眼神演戏,越是人畜无害的眼神,越是暗藏杀机。
这一次他饰演的叶抱一教授比倪永孝还要内敛和不动声色。
不到最后都不知道他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从目前来看,韦航认定叶抱一就是坏人。
解散CASH,害死自己的至爱,逼自己沦落异乡十年,这个仇不得不报。
本剧在三条时间线上平行叙事,有条不紊但又相互关联,慢慢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还存在很多灰色地带。
在98年到08年这十年,叶抱一深知自己什么也改变不了,市场还是有钱人说了算。
只有自己变成有钱人,才能制定游戏的规则。
因此他不惜沦为权贵的工具也要走上权力的顶峰。
韦航从开始深信自己可以改变世界,
到后来发现单凭自己,什么也改变不了。
为了报仇甚至不择手段,他也始终变成了自己最初讨厌的样子。
这两人你能单纯定义谁是纯粹的好人,谁又是纯粹的坏人吗?
熊十分喜欢第二集结尾叶抱一背对西西弗斯那副名画时的一幕。
西西弗斯是古希腊神话人物。
众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让他终日扛着巨石爬上山顶。
石头太重太大,每每接近山顶就会滚下来,扛上去、滚下来、再上去、再下来……西西弗斯就在山顶与山脚间周而复始的攀爬中耗尽生命。
戏里所有人是西西弗斯,在欲望的驱使下,所有人都想爬上山顶,所有人都希望叶抱一帮助他们登上山顶。
可惜叶抱一不是神,他也只能帮他们举起石头往上爬,却不能改变石头滚落山下的宿命。
从来都不是我们改变世界,而是世界改变了我们。
金钱不是万恶之源,欲望才是。
文/五十公斤熊
电视剧质感不错哎,剧情和演员都喜欢。准备继续看完。
节奏快!剧情曲折有趣!还蛮好看的!这种片子还是要看tvb的啊!
太棒了,完全就是电影的节奏,顺便表白张孝全,真是太帅了
好看,我大学专业是经济学,看这个还是没什么压力,但要仔细看,不能放过每个细节。看完涌现在我思想中的主题,面对陈腐,是温良改革还是革命,重新洗牌,是长痛还是短痛
这不还是“天凉了,让王家破产吧”型商战片吗?剪辑太乱了,看着根本不像迷你剧,更像是从五十集电视剧里剪出来的超长片花
难得遇到剧情和卡司都满意的剧。
卡司满意,看着挺爽,无聊刷一下还挺有意思
开头很吸引人的一部网剧,很像以前看的窃听风云。很有紧张感,而且都还是老戏骨,演技都在线。香港hk能登陆腾讯视频,我也是蛮开心的。又是一部神剧。
把余男、张孝全、桂纶镁的角色全换成香港本土演员,这部剧的整体观感会好很多。
“我地救佢地唔到噶!”——永远不要以为你能看透股票。再牛逼的精算师也没有估值的能力。每一个代码的价位都因为市场、人性、情绪而千姿百态,但无一例外的是:杀人如麻,见血封喉。儿戏的《大时代》已成历史。我们需要一部更当代的作品,告诉我们:投资是不可能的,股市就是赌场。
迷你电视剧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的时间短并且剧情紧凑,所以说在看这部剧的时候相信会让你有不一样的感受。
张孝全吴镇宇荷尔蒙爆棚,节奏很快,港剧在这方面真的不错,会继续看下去
fox进军华语剧的野心之作。放在港剧中,确实难得的精品之作,无论是演员阵容故事格局,还是视听风格,都堪称难得的华丽之作,一帮香港的老戏骨加上大气磅礴的摄影,冷色调的风格与美剧式的片头表明了该剧在制作上的诚意,然而空有噱头,剧本平庸,节奏混乱,剪辑生硬,对于金融斗争的表现也非常幼稚
电影级别的画质,蒙太奇剪辑手法,故事线交错密集,近几年难得一见的港剧,可惜余男演什么都是一样腔调,太出戏,这部剧男人演技都很好,女人除了张可颐,没一个能看。这部戏精彩的不只是金融战场,还有涉及舆论操控、议会抢票、工人讨薪,主创团队的野心极大,糅合多个社会尖锐命题,完爆内地的情感剧
好看!
以前没看过港剧,看了之后发现以前那句现在的中国不会拍电视剧是错的,是内地不会拍!
香港老一套的内容了!
剧情紧凑烧脑,卡司很满意
开头剧情真的有趣,拯救我的剧慌症。
开篇画面就挺有质感的,吴镇宇演的真不错,情节也挺紧凑的,很期待接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