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至少經歷一次靈肉合一的真愛來發掘自我。
90年代的故事背景,加上成長在宗教的家庭環境,還有自己的職業,卡密爾的自我認同是未完善的。即便有相處三年、即將順理成章結婚的男友,大好的升遷機會、光明的未來和物質上的優厚也沒能給平淡的生活帶來真正的快樂,或許她根本不知道什麼能令自己真正快樂。
邂逅派翠亞,對方的美麗、大膽,絲毫不掩飾的愛意令她恐懼又渴望。派翠亞的出現讓卡密爾開始完善對自我的認同。
在自我完善的過程中,起初總是模糊而矛盾的。卡密爾起初想找到一種平衡,她對派說,我們可以做朋友。此時的派翠亞已經對自我有清楚的認識,她直截了當表達了自己對卡密爾的愛情,在卡密爾發友情卡的時候說for what 。這讓我想到OITNB中Piper對Alex說maybe friendly again時,Alex回答We were never friends,not for a secend,因為Alex愛她,愛她的人和身體。所以這種所謂的平衡是根本不存在的平衡。愛情和友情,一點兒也不模糊。所謂平衡是卡密爾不想失去派翠亞,亦沒有勇氣接受自己是gay的一種妥協,但這對派來說是一種傷害,但派仍然愛她。在矛盾中,卡密爾一邊維持著和男友馬丁的肉體關係,一邊控制不住自己去找派翠亞。就像派翠亞說的,她在exploring,探索自己的兩段關係,她才能逐漸了解、接受、並追逐心之所向。
與派翠亞的相處是卡密爾的心之所向,因為在派翠亞的面前,她可以是自己本來的模樣,最自在、不需要偽裝。開放包容的馬戲團帶給她的與嚴肅的宗教環境大相徑庭。
結尾卡密爾面臨著離開還是留下的抉擇,在她決定向馬丁坦露真相的時候,已經了解一切的馬丁的一席話又令她陷入困境。馬丁愛她,同時那一席自私且狗屁不通的話背後隱藏著社會規則的偽善,看似合理、毫無傷害、讓他人小心說話的方法,實際上是自私不想被真實打破已經成形的教條的社會道德規範。
自我和社會的抵抗中,卡密爾無法找到平衡,於是想到赴死。
開頭出現的,極具象徵意義的場景開始發揮作用——赤裸的卡密爾沈浸在水中,這是她思維的幻境。隨著她身體逐漸被冰雪覆蓋,在寒冷中,幻境亦結了冰。
我沒想到導演給這部電影一個具有浪漫主義而又理想化的結尾,我總覺得悲劇更具有現實意義。結尾派翠亞用溫暖融化幻境的寒冷,卡密爾醒了過來,與派翠亞遠赴自由的美利堅。
這部95年的電影作品在視覺與光影的敘事上蠻有藝術性,唯在通過愛神丘比特的故事表達電影主題時,詮釋不夠徹底,故事講述的藝術性還能再提升,但已經是高質的,討論同性之愛的作品了,更何況是95年拍的。
最後,因為席老師在採訪中提到了這部《夜幕低垂》所以才來看,發現與燒女的架構有相似之處,用對神祇故事的詮釋作為主人公行為的驅動,同時也側面象徵著主人公,席老師也算是踵事增華了,這個散發魅力的女人!
我对爱情片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就是是否交代清楚爱的来龙去脉和爱的参差百态。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的爱情交代是最为懒惰的。爱情没有万能公式,不等于可以省略论证过程。
对Camille来说,爱是丧失爱犬后,公共洗衣房里陌生人递来纸巾的善意与温情;是穿上你的黑色上衣,戴上你的红色帽子,变成另一个自己;是在诡谲怪诞的马戏团里,欣赏你在幕后表演的人影舞蹈;是明明害怕、讨厌滑翔伞,却很开心“I did it”;是从 “I’m not much of a drinker ”和 “I’m not much of a dancer”到夸口说自己擅长cherry brandy,和任由你把blingbling的金粉洒在自己头上。
而对Petra来说,爱是你说switcheroo的声音,是你片刻突然悲伤的眼神,是你一时兴起后的惊慌失措,是你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的口是心非。
但爱从来都不是只需要心潮澎湃,勇往直前就够了。爱还需要试探、畏缩、进犯和却步。只有经过审视过的内心,才值得尊敬。
大学老师,校长候选人,神学教授,每一个称谓都给Camille上紧一圈紧箍咒。在冲动的第一次kiss后,Petra的兴奋写在她的三个侧手翻里时,而Camille坐在不断旋转的转椅上,仰头望着天花板,与从高压电线塔内旋转仰拍的黑色线条剪辑在一起,隐喻蒙太奇准确传递出Camille的困顿与为难。
从人物的变化弧光来看,Camille和《末路狂花》里的Thelma一样,是影片当之无愧的第一女主角。Petra心直口快,古灵精怪,在感情中似乎处于主导的一方。但故事真正需要讲述的是Camille如何从瞻前顾后、进退两难中觉醒和重生。如同她死去的狗狗Bob一样,从冰箱中被取出,在雪地中复活,抖落雪尘,然后向前奔跑。
仔细想想,影片的人物设定和Desert Hearts太像了。。。
还有三组镜头特别喜欢。1是Petra吹灭蜡烛,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紧接着同样的运动轨迹,一只绑着信的箭射进Camille屋内,开启下一个段落。2是表现时间推移时,太阳光照射出树的投影,在墙上慢慢地移动。3是Martin在Camille家中向她求婚时,透过玻璃窗,后景里室外的Petra正蹭蹭往上爬树,窥探究竟。
实在是不好下的片,尤其是字幕,呵呵。不过看完真的挺喜欢的,喜欢那片有雪的场景,在天空上看下面的房屋,马戏房里的手影戏,女人的歌声传来。觉得黑人mm演得更好,身材真是完美啊(片子实在露得有点厉害- -)马戏车队……真的感觉好像自己印象中的吉普赛人,热情、开朗、幽默、活泼有节奏的音乐、灵活扭动的身躯,一切都让人觉得有趣,房车啊……太口水了,里面的装饰也不错。如果哪天可以和你这样一起去天涯海角,无论什么都再不会重要了
三星半。前面不错,两个女人之间互相吸引难以抗拒的感情表现的很到位,初吻那段镜头构图拍的美,还有自我挣扎中到意识觉醒穿插的几段女主幻想和蒙太奇,只可惜后面节奏就乱了,最后收的比较快,还好结尾的超现实处理挺有趣
导演痕迹相当重,转场的方式和剪接的内容无时无刻不让观众感觉到导演的在场。然而就是这样,这片子在情感的描绘上仍然真挚而动人。在性及含有性暗示的场面的拍摄上非常唯美。
和谐的经典电影。种族,宗教,性别,如果再加上年龄,可以颠覆全部传统爱情观。两个对立的女子和谐到了一起,刺激到了我所有的潜在百合细胞。
小黑我怎么看到了苏珊赖斯的影子?演LES就如油画。
拍呢隐晦了 或者是被删的重要镜头啦
喜欢派翠亚的笑容,喜欢她夜幕下神似安吉丽娜朱莉的侧颜,羡慕她们如月光般美好的爱情故事~当卡蜜儿一开始逃避的时候说“我们又不是动物,不能只靠本能吸引”,我想说的是不管爱的是异性还是同性,那都不是本能吸引,而应该是灵魂的共鸣~
两个女人之间爱欲流转,胆大惊动
Pascale Bussières像Wino Ryder吧,越看越像......熨斗舞是迄今我看過最SM的舞蹈!
看的是法语版,好像是第一回看魁瓜法语片
“好景总是不长”“因为我爱过,我又失去。”我已经不知道该相信我的直觉还是神奇的命运。我已经不知道要坚持什么了。那些指引,我真的读懂了么。余下我显得万分愚蠢。终于来到了故事外,意料之外的平静。歇斯底里的疯狂念头在三秒内被潜抑,我不知道后果会怎样。完完全全的置身事外感。我要遵循哪个我
“为什么神学家不喜欢摇滚乐,因为那些节奏和鼓点都和做爱类似。”教义只是让她们爱情矛盾性增加的一个点,卡密尔很漂亮,也很聪明,她心里有一团火,一旦被激发就会出现常人难有的大胆勇敢。反而派翠亚,看似大方冒险,内心则是小心翼翼患得患失。生活中也是这样
神學老師跟著馬戲團走了。她說我抽大麻你干什么。她說那我喝櫻桃酒。哈里路亞。
很不錯,值得一看。韓國的《紅字》有對本片致敬。
camelle太迷人了!我喜欢里面的隐喻..不过略显沉闷..
炽热的爱情遇上冰冷的天气反而有了更美的模样。
男女主角都不堪入目,剧情也不是我钟意的类型。
呃~后觉者样子是我喜欢的类型~那鼻子有味道啊……大半夜的看拉拉~蛤蛤~
【6.5】所以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不是很牢固的呀,哪有一辈子不变的事情呢?超现实的镜头让我想起了《温蒂妮》,只是《夜幕低垂》稍微克制了点。
保守却又渴望自由的禁欲系老师,热情奔放撩人的马戏团演员,性格截然不同的两人擦出爱情的火花,忘我的沉迷其中,两人的船戏穿插着两位杂技女孩的空中舞蹈的表演,配上优美神秘的bgm,美妙而不失艺术感。结局he,总的来说是一部带有悲情色彩但又十分浪漫美丽的爱情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