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的骆驼

HD

主演:Janchiv Ayurzana,Amgaabazar Gonson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0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哭泣的骆驼 剧照 NO.1哭泣的骆驼 剧照 NO.2哭泣的骆驼 剧照 NO.3哭泣的骆驼 剧照 NO.4哭泣的骆驼 剧照 NO.5哭泣的骆驼 剧照 NO.6哭泣的骆驼 剧照 NO.13哭泣的骆驼 剧照 NO.14哭泣的骆驼 剧照 NO.15哭泣的骆驼 剧照 NO.16哭泣的骆驼 剧照 NO.17哭泣的骆驼 剧照 NO.18哭泣的骆驼 剧照 NO.19哭泣的骆驼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哭泣的骆驼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外蒙古,一望无际的戈壁滩,辽阔深远。牧民们保持着最原始的生活习惯,逐水草而居,对上天充满着敬畏。生活虽然清贫,他们却自足、快乐,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惠,与宇宙洪荒融为一体。  某户人家饲养的的母骆驼产下一头罕见的白色幼崽,母亲拒绝为孩子哺乳。在风沙强劲、气候恶劣的戈壁滩上 ,幼崽的生命受大极大威胁。为了让母骆驼接受孩子,这户人家决定采用蒙古古老的方法——音乐仪式来感化母骆驼……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跆拳道约定2021天之恩赐求职记寻访千利休小直是小学五年级生指定幸存者第一季麦路人(粤语)一路川囧巧妇怨恋爱换乘爱出猫国语照亮我悬崖上的野餐人质2015愿来世为他人终身大事我的孩子杰克园子温这种生物秘岸粤语法律与秩序 第二十二季川流2024刑事ZERO开膛街 第四季当树倒下

 长篇影评

 1 ) 天地人



蒙古大草原,一个更靠自然的地方。自然在那儿就是与天接壤的土地、狂舞的风沙、自由自在的牧群。

美丽的小白骆驼因为在出生时给它的妈妈带去痛苦而遭抛弃。
古老的神奇在此时再次显灵——如法术般的马头琴奏起,母骆驼不再倔强,小骆驼终于舔上了母亲的乳汁。一切是那么出乎“人”的意料,却又在“自然”的情理之中。

关于纪录片本身
没有额外的采访,没有额外的旁白,没有额外的背景音乐。这种被称为“零角度介入”的拍摄手法,像是冷静的旁观者,却不经意挖掘到了最触动灵魂的东西。

孩子与母亲
主人家里有两个孩子,一个小男孩儿,一个小女孩儿,忙碌的父母也是将孩子绑在了柱子上,防止他到处乱走,就像小骆驼一样。与其说这是一种束缚,更不如说是一种牵挂。当风沙来临,小女孩儿得到了母亲的拥抱,而小骆驼却一次又一次的被母亲拒绝,独自面对。
纪录片向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展示母亲像孩子喂食的天职,不断强化母亲的天性,来告诉我们这天性那只母骆驼也有,只是被苦难暂时埋没了,需要被唤醒。
有什么要比同为母亲的歌声更适合的呢?

相信自然
曾几何时,人已经不再相信自然的力量,笃信于自己创造出来“有凭有据”的科技,将那些可能美好的东西归咎于某种同样是人造的理论,并以此为荣。我们开始不相信那些感情化的东西。就像我们不相信骆驼的眼泪,着手寻找“理性的解释”,妄图剥离它的情感权利。
但幸好,那群与自然仍然亲近的人们,并没有忘记她给与人们最原始的震撼,坚信着她,同时将自己奉献于她、与之呼应。

电视机
祖辈的神话故事讲完了。孩子见识了那个极富变化的盒子,盒子里是外面的世界,充满诱惑。
“只会盯着屏幕了。”是的,有太多时间,我们被吸引,从而脱离了自身,背弃了原本。被不停地带向“更高”的地方,而远离“大地”,渐渐忘记自己最初的感激。
当然,既然自然赋予了人类智慧,就没有理由反对进步。偶尔的回首或许让我们不会偏离自己的初衷。“这个星球上不只有我们一个生物。”
最后,接收器被安上,电视还是进了那个能抵御狂沙但不能抵御“文明”的蒙古包。生活会有所改变、人会有所改变、不变的是天与地。

 2 ) 母爱,马头琴,疗愈

这个是一个蒙古的纪录片,整个故事其实特别的简单,是围绕一对骆驼母子展开的,只因为所生的肤色不一样,母骆驼就不肯与小骆驼相认,并且不给它喂奶,我的观感是一个母骆驼有可能在骆驼群里因为生的小骆驼不是同一肤色而受到嘲讽,小白骆驼也特别委屈,后面也不愿意喝母骆驼的奶,感觉都是相互嫌弃,但没有想到一个马头琴的乐师的演奏的乐曲能让母子相认.这也许是音乐的魅力吧,曲子听起来有点悲伤,我的感受导演也是为了展现蒙古人生存在那么恶劣的坏境下积极乐观的心态,他们敬畏自然和神明,也乐与接受现代文明的产物,不过我感觉应该真的要好好保护坏境,不要过度放牧啦.

 3 ) 老师好像又哭了……

    记得还是大二下期的选修课蒙古文化上看的这部电影,老师是个英俊的蒙古族大叔,普通话不太好,时常问我们发音及语法问题。和妻子孩子一起在北京。
    说过有时候自己很心酸,看着孩子一句蒙语也不会说,自己只能和他说普通话。
    说过有些领导去蒙古自治区的时候,草原上成群奔跑的野马是临时找牧民凑的。
    说过以前走在里面找不到人的草原现在已经褪化的只能没过脚面了。
    说过有些牧民已经不再住蒙古包,盖起了红砖的房子了。
    可是他还是颇得意地给我们介绍这介绍那,那达慕、马奶酒、旎人的风光……
    当他在课堂上拿出这部电影的时候,却觉得他的眼神儿怎么那么象那只小骆驼,终于喝到了妈妈的奶,却还是要想自己的祖先一样,眼角湿润着守着远方的地平线,等待自己那双漂亮的角,有点儿怀疑自己是不是还会得到,所以眼神闪烁。
    

 4 ) Look Listen and Record

    我相信任何旁白加到这部记录片里,都将是nonsense。镜头记录了真实蒙古人的生活,虽然它只选取了一个蒙古家庭作为记录对象,但是,够了,足够了。老少三代,每一代人都如此可爱而生动。一家人的两代骆驼,在镜头里演绎了蒙古草原上骆驼与骆驼的故事,骆驼与人的故事,人与自然的故事,也可以说是整个自然状态下人类的故事。

    可是,镜头没有刻意渲染任何一点。

    老少三代挤在一个蒙古包里,他们放骆驼,喂养孩子,挤骆驼奶,剪驼绒,接生小骆驼……他们的生活简单而充满意趣。小孩子的哭声,戈壁滩上的风声,骆驼的叫声,听不懂的蒙语对话,随画面流动,进入观众的视野,让没有到过这里的人也可以细致地观察他们的生活、欣赏他们的生活。

    沙尘的肆虐给蒙古人带来了令人厌恶的尘土,他们的蒙古包里一夜间就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土,他们不能再看着湛蓝的星空入眠,他们的出行出现了诸多不便,但它没有威胁人的生命。在沙尘肆虐时,小骆驼雪白的毛皮塞满了尘土,它不断抖掉身上的尘土,流下了眼泪……关于沙尘的一切都很真实。然而,沙尘前他们和谐的生活,沙尘后人们端着祭品虔诚的祷告以及每个人朴实的对白和面庞,无不让你深思那些在自然面前充满贪欲者的可恶。

    其实,来自自然的声音才是最伟大最动听的音乐。一切都未加修饰。骆驼妈妈因为生小骆驼时难产而一直对她的孩子没有一点爱意。小骆驼嗷嗷待哺,骆驼妈妈却不准她吮吸奶水。小骆驼一天天瘦下去,骆驼妈妈的态度却不见一点好转。经验丰富的爷爷请来了优秀的琴师,琴师将胡琴挂在骆驼的身体上,当妈妈唱起蒙古的古老歌谣,琴师和着她的歌唱拉起琴弦,我的耳畔便充满了博大神秘与空灵,我怀疑这么美的调子真的出自这些普通的蒙古人,可是我又立刻怀疑除了这些朝夕与这片广袤的戈壁相处的人还又谁能创造出这么美的音乐。这不是人创造的声响而是就是这片戈壁的声音,在这样的音乐里,一切事物都可以淡下来,好像一切都可以原谅,一切都变得渺小,一切都在一种莫名的力量的召唤下宁息。于是,我看到,骆驼妈妈流下了眼泪,面对那头她曾经不喜欢的骆驼孩子,开始头蹭头并平静地对待孩子的吮吸了。

    片子结束好久,我的耳边还是蒙古妈妈的歌声。笼罩在片子的意绪里,我的心异常宁静坚定与欢愉,我好像找到了什么,又说不清究竟找到了什么。

    当我再想起那片戈壁,就仿佛看到了一片圣土。它可以给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一些很好的启示,关于我们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关于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

    而这样一部让我产生无尽思索的片子,只是来自于创作者们的look listen and record,方可如此纯净,如此真实,如此耐人寻味。对于学新闻的我来说,这是一个绝好的教材,少一些自以为是的喋喋不休吧,在这个嘈杂的社会里,一定还有很多人象我一样,喜欢用自己的感觉与知觉做出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做一个忠实的记录者吧,当你忠实于事实,关注在你身上的眼睛才会得到最大的满足,因为他们真正关注的只是事实而已。
    

    
        


  

     

 5 ) 纪录片哭泣的骆驼

未经过作者允许,请不要抄袭转载文章🌷

这是德国慕尼黑电影学院的两个学生在蒙古拍摄的纪录片。该片几乎没有音乐,甚至对话也不多,以最原始的声音,风的呼号,骆驼的鸣叫,人的絮语,沙漠里沙子的颂歌。镜头语言很粗糙,并且镜头的过渡不平滑,这样也正好对应了镜头里的环境。粗砺的旷野,淳朴得没有任何修饰,人和沙漠,生与死的磕磕碰碰。第一次在班里看的时候因为觉得没有短视频带来的新鲜刺激,没有认真思考和体会,于是我又看了一遍。

整个纪录片真实得没有一点做作,片头的蒙古男女吟唱就让人觉得一种自然之美。牧人的能歌善舞、善良纯朴的个性,通过镜头呈现给世人眼前,让我们这些生活在高速发展的城市,每天忙碌到停不下来快节奏的生活的人看到了蒙古人民最直白的情感表达。纪录片没有添加任何的音效,但却能融化人心。 片头是传统的口耳递传,祖爷爷讲着老童话。他说:在很久很久以前,骆驼头上是长角长茸的,鹿跟骆驼借了角去玩,再也没有还回来,骆驼就一直看着地平线,等待着……。第一次在班里看的时候我没有懂,“看着地平线”怎么成了故事呢?回寝室又完整看了一遍纪录片时有点懂了,好像说的是,接受与期待,是美德。放在我们的生活中,接受生活带来的挑战,期待未来更好的自己,亦是如此。 该片讲述的是在苍茫的南蒙古沙漠里,一家三代人,爷奶、爸妈、几个小孩子组成一个大家庭,外加数十头羊还有本剧的主角——骆驼,共同生活在一块辽阔又荒芜的地方。这里风沙慢慢,常年不见绿色和河流,没有电脑手机电视,生活单调。 在我看来纪录片中的生活环境是我无法接受的,不是看不起他们的环境,像我们这样从小在楼房长大,与泥土接触是在商场的堆泥人的游戏里的人是没有能力在这种环境生存下去。况且我们生活已经离不开科技带给我们的数码产品。写到这里我在思考文明是什么?仅仅是科技对人们欲望的满足吗?如果我们把纪录片里的人们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当作是落后不文明的话,那我现在在成都的一所高校,我就算是文明了吗?纪录片里没有讲述,只是展现,展现了和谐的生活。

回到纪录片,一件小事情发生了。有一只骆驼妈妈难产,生了两天都没有生出来小骆驼,主人一家不得不手动助产,总算产下了一只虚弱的小骆驼。不知是因为难产得了产后抑郁症,还是因为妈妈是只褐色的骆驼,而小崽是白色的,妈妈拒绝给小崽喂奶,小骆驼饿得很惨,怎么办呢?按照我们的逻辑,应该去找兽医,吃点药或者打针等别的办法。但是信奉宗教、爱好音乐的蒙古民族的逻辑不是这样的。爷爷和祖爷爷商量出一个办法,他们派两个孩子去请乐师。 于是,大儿子小儿子带着干粮水,骑着骆驼踏上了寻找音乐人的旅程。他们遇到了电视机,遇到了电脑游戏,吃了冰棍,终于在遥远的城镇里请来了乐师。他们希望用音乐激发神的恩赐,恢复骆驼母子的天然的爱和亲昵。仪式开始,女主人手轻扶母骆驼,吟唱起来,没有歌词,声音里充满了温柔。乐师的马头琴也奏了起来。让人惊奇的是,母骆驼眼睛越来越湿,终于大滴大滴的眼泪流下来,小骆驼被带到妈妈的身边,人们再次帮助他去俯身吃奶的时候,母骆驼终于不再拒绝他了,而是安静的接纳了自己的孩子。小骆驼得救了,他的名字叫Botok。最后和妈妈一起出现在演员表里。全家人终于释了一口气,并高兴地唱起了歌。如果是谁讲给我这个故事,我是不会相信的,但纪录片这样真实的展现,让我内心也感到震动。母爱,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都是生命最强有力的支撑。

最自然的情感流露往往最容易打动人心,本片的故事很简单,但是很感人。骆驼大眼睛里低下的泪滴,小孩子的哭声通过整个故事情节表现出的蒙古牧家的善良都很写实。在简单的背景下,最真实的生活,恰恰可以慰藉我们这些都市人荒漠的心灵。纪录片给我的还有一点感受是人类应该关爱动物,动物也是有感情的,会高兴、会郁闷,悲伤的时候会痛苦地嘶鸣,流泪哭泣。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说,别把快乐建立在动物的痛苦之上,倡议拒绝动物表演。我们所想象的动物们“咧嘴笑”其实表示恐惧,老虎并非擅长钻火圈,只是害怕殴打…。了解到动物们给人类带来的“欢乐表演”背后忍受的痛苦,我因曾经看他们表演视频进行娱乐,不知有这类情况感动羞耻。保护动物人人有责,他们能体会到人的爱。人和自然本来就是一体的,相依相生。或许我们踏入城市已经太久,早已经习惯了来自动物的、来自自然的各种馈赠,可能不到动物的悲伤,疏远了人和自然那种天然存在的感情纽带,但这样的情感联结的确是客观存在的。

本片给我留下的感触良多,不论一个地方看起来有多么荒芜,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爱,就会有文化,就会有信仰。音乐是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啊,它可以将平庸变得生动,让沙漠富有生机和希望。纪录片带给我的不仅是对现在生活的思考,也使我看到了蒙古牧人最自然、质朴的民风,蒙古人民的勤劳。

 6 ) 是的,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北京,阳光赤裸裸的,彷佛要烤干所有潮湿的情绪与欲望。

静默地看了这部电影。应该感谢那份矜贵的静默心情。

《哭泣的骆驼》(Die Geschichte vom weinenden Kamel),也有译作《骆驼骆驼不要哭》。

更喜欢前者的名字。想到了少女时代痴迷的三毛和齐豫。

一个德国导演和一个蒙古导演,学生时代的合作。一部风格很记录片的剧情片。

作为一个北方人,对于辽远磅礴的景致,总是别有偏爱的。

一个四世同堂的游牧家庭,质朴,温良。也许,有些人没有沾染太多的现代文明,却注定是生活中历练出来的哲学家。

人和动物的交融,人和人的交融,人和自然的交融。都是那么的和谐。

是谁说过,美是一种能量。当你静默专注地看这个片子时,我感受得到了那份能量的传递。

我们在都市的石头森林里桎梏了太久,我们用钢铁壁垒将心灵设防。

温情的电影,让这石头与钢铁发出突兀的声响。

马头琴呜咽,我的心在那一刻醉了。

是的,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29df301009k6k.html

 短评

音乐治愈系,骆驼泪腺失调,乖乖喂宝宝

6分钟前
  • 心有猛虎
  • 推荐

音乐拯救世界啊 骆驼们萌萌哒~蒙古长调好听到流泪 生活在戈壁滩且已有三个孩子的妈妈竟然像个少女 2014/4/3@电影资料馆

11分钟前
  • O
  • 力荐

说实在的开始并不明白哭泣的含义,看到后来感动了.

16分钟前
  • 波雅
  • 力荐

[资料馆]

18分钟前
  • 毛毛怪
  • 推荐

有影评人曾建议:如果奥斯卡真的创造出一个“最佳动物表演奖”,毫无疑问,Ingen Temee和她的孩子Botok应该成为第一批获奖者。=========靠,你和你娘来表演表演试试看??

23分钟前
  • Charles Rosen
  • 还行

邱叔课上看的,那曲子叫什么,这么狠。一唱爱就诞生了,奔放了

24分钟前
  • 2B钢笔
  • 力荐

白色的小骆驼真漂亮,动物、人、音乐好像所有界线都不存在了,只有生命和美。

25分钟前
  • 合纥
  • 力荐

真不可思议

29分钟前
  • 托腮
  • 推荐

【like mother like son;while your heart gently weeps】magnet:?xt=urn:btih:FE039E02693A9FB52E18F75D233B6C6F4D494786&dn=The-Story-Of-The-Weeping-Camel-2003-720p-BluRay-x264-MySiLU-PublicHD-中字延迟5秒http://www.subom.net/sinfo/64300

33分钟前
  • Eden's Curve
  • 推荐

资料馆2014.4.3.7pm 神乎其技的母幼骆驼弥合仪式,琴在风中鸣、人音传天地。小男孩驾驭骆驼的娴熟真是奇观。对前现代和现代的碰触时刻把握(选择)的很准。苍茫天地间的蒙古包多了一个卫星锅。

36分钟前
  • xīn
  • 还行

戴娃目前的三部作品里私心最爱的居然是这部她与人合导的处女作,除了骆驼和小孩子实在太萌之外,与之后的两部相比更Organic,更贴近纪录片的拍摄方式显然提升了景别与细节的丰富程度,同时16mm胶片也意味着更加不受束缚的运镜和取景。剪辑一如既往的无可挑剔,完美联系了牧民与骆驼之间的平行,而若没有发生在动物身上的小插曲,这个关于家庭的寓言恐怕也不会拥有如此的感染力。影片不仅结构和工作方式看得出深受Flaherty的影响,中间的风暴戏更是与纳努克的结尾一模一样。

38分钟前
  • BLTEmpanada
  • 推荐

做蒙古的骆驼好开心哒

39分钟前
  • 茉琉
  • 推荐

课上

43分钟前
  • 米开朗鸡肋
  • 推荐

琴声呜咽,骆驼眼泪直流。

48分钟前
  • 即兴表演艺术家
  • 力荐

太~好~看

53分钟前
  • ᠴᠣᠭᠲᠤ🔒
  • 力荐

摆拍痕迹严重。尤其现代文明。骆驼真心萌,总体来说淳朴还是很动人的。摄影赞,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总之,骆驼上升到草泥马以下的第二位置。此片看完之后有一种top5的感觉,想了想后来变成top10,再后来……总之是个值得看的好片子。

57分钟前
  • 夜游
  • 力荐

到底是神秘还是现代化对生活的影响?摆拍/猎奇都有

1小时前
  • 我要复仇
  • 还行

神奇的蒙古文化

1小时前
  • 艾小柯
  • 推荐

哭了

1小时前
  • 加班的猫
  • 力荐

神迹啊,自然充满了神迹,令人敬畏

1小时前
  • chrissy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