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社会好像一直都认为谁弱谁就要被同情,因为是狗咬狗的事,所以就该偏向年龄大的老奶奶吗?被咬的是狗不错,可是狗也是被疼爱被当做家人的,更何况余家一直都只是想要一个真心的道歉,难道不应该吗?自家的狗咬了别人家的狗,亲自出面道个歉,该赔的医药费赔了,这是正常有道德的人应该做的,又找流氓,又冒充权贵,用被讹怕了当借口来洗白,真让人恶心!流氓小黄,威胁大人就算了,还拿人家几岁的孩子去威胁人,挨打活该好吗?!
警察一开始来的挺快,就是一直想和稀泥,这事如果发生在我身上,我不会接受任何借口,大家就拿规章条例法律法规说事,谁违规处理谁,谁违法就按法律规定处置,哪怕老太太家真的是权贵又怎么样?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难道老一辈拼死打下新中国,就是为了让自己家人作威作福欺负普通人的吗?!
结局更是有种虎头蛇尾的感觉,老太太和狗狗一起死了,还说了一句,老太太生前把大毛和其他狗子都安排的好好的,想表达什么呢?老太太是癌症,生命走到了尽头,可狗狗妮寇呢?本来她可以多活几年的,就这样痛苦的死在了另一只狗嘴之下,到死都没听到那句该有的道歉。
估计有很多人会和警察一样,觉得只是狗的事,不要上纲上线的,更有很多人会觉得,不是发生在自己身子,嘴巴一张就是以和为贵不要咄咄逼人,如果人人都这样,最后真的有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以后,才会发现身边已经没人可以站出来的人了,而自己也早就在这样的心态中,失去挣扎的能力了。
最后,作为一个有狗子的人,如果遇到了同样的事,我一定会坚持到底!因为我的狗也是我的心尖尖,他全身心的爱着我信任我,我也一定会尽我所能为他讨回公道!
整个电影可以说是虎头蛇尾,一开头就被狗狗给弄哭了,但是结尾总觉得不是太好。一开始觉得黄毛太可恨了,真遇到这种人得被恶心死,希望打黑除恶的工作能一直认真落实下去😂,但是到了后面感觉他们好像确实是纸老虎,除了有点儿混不吝的还搞些虚头巴脑的威胁,似乎也没啥实质伤害,感觉到最后是这一家人脑补过度想出来的“上面有人”,也不知道感觉错没,但是这样下来我其实也不太确定整个电影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了,而且威胁人的录音都已经在了,再把从外面打进来的弹珠(应该是吧?电影也没说太清)和碎玻璃取证,其实黄毛在家门口摔一地瓶子渣也是可以录像取证的,还有在居民区养烈性犬也是违规的吧,这些难道不可以走法律程序吗?我本人其实对我国的司法体系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再加上现在大众监督其实途径还挺多的,明晃晃威胁的一般都不敢真上手的,毕竟吠犬不咬人这句话还是有点儿道理的。所以为啥怕威胁啊?有那样的录音和其他证据,家里被人闯入破坏或家里任何人出了事的话他就是第一嫌疑人啊。而且黄老师可能是综艺上出现太久了,感觉有时候让人觉得演技不行。电影里的一些台词让我觉得有点儿愤青或者公知那种味儿,可能跟男主觉得他爸妈那一代的老人都有不讲理用流氓打败流氓的通病一样,可能我们年轻一代也不理解他们那一代特别是部分文人总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工作不被认可就是别人太低端不懂他的那种鄙视感真的有点儿讨厌。可能这就是代沟,这也是我没看太懂整个电影的原因吧?不过狗狗很护主很感人,跟人谈判交涉的过程其实也挺反应现实的,结合这些我觉得电影其实还行可以打三星,如果只看导演或编剧的讲故事水平的话我觉得很差。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题材,但是过于生活化,缺少艺术加工。
闹心,闹心,整个过程就是闹心。这就是我对这个电影最大缺点的整体感受。 由于缺少对事件经过的艺术加工,和思想主旨的艺术加工,导致观众就像站在菜市口看打架,引起强烈不适,好多放大特写,生怕观众不闹心,还不如换成旁白。岂不是变成了吵架放大器?那还看个什么劲。
以一次狗狗受伤事件为导火线,反映了不同人在社会困境。电影通过狗的视角,展现人世间的百态,当然电影中角色的中年危机被放大,与人和狗之间如何更好的相处,如何确立平等关系一直左右剧情的发展。《狗眼看人心》选取了一众实力派演员做主演,更展现中产阶级的现实困境;而宠物狗妮寇的存在更如一团温暖的力量,激发人心中的善意,感化了成人冷漠的内心。尤其在片尾处,催人泪下的场景无疑给电影增加了深度。
这部片子取名《狗眼看人心》是最大的败笔,多少人因为这名字把它想成了是关于狗狗的动物片,然而如果真这样以为,那当然会失望了。其本质顶多是“从狗子被咬了看人心”。
全片最精彩的地方在于黄磊和闫妮两夫妇与何老太太儿子刘博说好了只要狗的医药费和旅行补偿费三万,夫妻俩去见刘博的同学柴女士(汤唯),准备签定赔偿事宜。
地点在美术展览馆,柴女士穿着一袭白衣长裙,见面就是和黄磊聊他的书、聊他的剧本。
那一刻,在无比闹心的全片里,充满了文艺人的纯粹、知性、温润、美好,我恍惚间相信了事情可以顺利结束。
三人坐下聊,一边说具体事项,黄磊一边感慨,“真庆幸我们又回到了这个”——柴女士心有灵犀地和他接上“文明世界”。
然而这真的是文明世界吗?
转眼间柴女士看了协议,说“刘先生跟我说的是两万呀,不是三万。” 假惺假态打电话给刘博,没人接。闫妮说那我们明天再来,柴女士“我明天要出差”。看来这事儿今天解决不了了。言下之意是我和你心有灵犀的老公还会再见面。就这样逼得闫妮“两万就两万”。
柴女士笑了:“你们是好说话的人。”
下一步就指着电脑屏幕说:“这儿得加一个附加条件:此协议待领回藏獒后生效。”
谈判失败。
所谓“文明世界”也不过是欺软怕硬、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而已。到最后尝遍各种方式,经历崩溃和各种身心痛苦,也都抵不过直接“人咬人”来得痛快。
宅男配狗,天长地久
“这是狗咬狗的事儿?这不是狗咬狗的事儿!”
电影跟想象中的不一样,最开始以为宠物片,海报风格明亮,黄磊、闫妮这些比较亲民的演员,再加上片名《狗眼看人心》,听上去也类似《一条狗的使命》那种,但其实则不然。
一起因狗而且的纠纷事件,有点类似路学长导演、葛优主演那部《卡拉是条狗》,本质上二者类似,但内容和角度都不一样。平心而论,《狗眼看人心》的故事很简单,邻里之间的,用沙溢扮演的那位警察的话来说,就是“狗咬狗的是事儿”。终究而言“这并不是狗咬狗的事儿”。
《狗眼看人心》与《卡拉是条狗》,片名听起来似乎只是以狗为中心,但其实故事与狗无关,二者的共同点就是通过狗的命运来表现普通老百姓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人性,或者说人的尊严。
而两部电影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视角。
《卡拉是条狗》中的葛优饰演的老二,一个对外对内都软弱的男人,过着平常却并不如意的生活,养了一只狗,却被警察抓走了,必须交5000块钱办个狗证,才能继续养狗。卡拉对于老二来说,它是主人生活的慰藉,能够填补生活中的孤独,所以这个老实人不顾一切想把卡拉要回来,其实也是在寻回自己最后的尊严,整个事件,普通又耐人寻味的事件。
《狗眼看人心》,黄磊饰演余峰与老二完全不同,最起码体现在阶层之上。
余峰是典型的知识分子,而且家庭条件不错,虽然住在郊区,但一家老小起码有房有车,有司机有保姆,典型的有钱也有闲,这样的阶层,在如今的有个词形容他们很贴切:小康家庭,中产阶级。
至此,该片的视角就变了,虽然小狗妮蔻为了救主人,属于“义犬救主”,但归根结底是一个大狗咬小狗的事件,更像是邻里纠纷。余峰家里肯定不缺钱的,如果是他遭遇《卡拉》中老二的事件,这位八成会二话不说就掏钱。
但这次他们面对的不是政策,而是事件。类似当下很多“遛狗不栓绳啊”、“不文明养犬”的社会现象跟电影的时间很像,直接可以上《1818黄金眼》的那种。
《卡拉是条狗》的视角非常犀利,描述的就是小人物被压榨,渺小的个体面对权力机构的无力,突出边缘人士在这个社会中毫无安全感的处境。
但《狗眼看人心》的故事到了后面,你就会发现,中产阶级也没有什么安全感。整部电影,其实就是在描述今日中国中产阶级的生活现状。
倒是让人想起了这几天沸沸扬扬的奔驰车维权事件,当事人也是奔驰车主,典型的中产阶级。最终这件事搞得全国皆知,您就知道隐藏在事件背后的现实问题了。
大狗咬小狗,流氓威胁知识分子,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不要命的怕不要脸的。
余峰和两口子,在这样的事件中,狗狗也没有死,赔点医药费和误工费,要得其实就是一个道歉。老百姓的话叫做“不蒸馒头,争口气”。
但问题出来了,对方貌似是我们口中的“权势阶层”。
余峰家,首先遭遇了对方司机的挑衅,威胁、恐吓、变相勒索等流氓行径层出不穷,冯嘉怡演流氓真是深得人心。而余峰的应对措施,就是寻求“文明、理性”的方式解决问题。
闫妮与汤唯那场戏,也就说明了问题,经过了与老太太儿子顺利的交涉之后,赔偿金额从3万美元,自己主动降到了3万人民币,而在得知对方无故克扣的1万变成了2万人民币的时候,也忍了。但真正让她动怒的汤唯在合约中那些字眼,并不是一个致歉说明,反而是为了要回肇事狗,向受害者索取的一个保证书。
闫妮撂下一句话,“去你妈的理性” 。
这叫“两头堵”,野蛮和文明都无法解决问题,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然而,随着故事的最后,你就会发现,故事最终还是落回到了琐事层面上。因为之前口口声声说得那位老太太,对方的权势和背景,是不存在的。
出事之后丁嘉丽在闫妮面前旁敲侧击,说“我们是有办法的,但也不能欺负人”,其实就是忽悠。冯嘉怡就是流氓一个,也是虚张声势。老太太途径余家门口时,没有下车,是因为真的不行了(癌症)。
老太太他们家也是中产阶级,也是“被讹怕了”。他们所做的一切,就是打肿脸充胖子,冒充“权贵,为的就是把被羁押的肇事狗要回来。
果靖霖饰演的那个制片人一语道破:“狗屁权贵,权贵住TM六环外!”人家才是真权贵。
而且有个很典型的特征,余峰家和老太太家的家庭构成是非常像的。
余峰与老太太的儿子都是知识分子,用冯嘉怡的话来形容是“读书读傻了”。两家都有一个喜欢夸大其词的老妈子(崔新琴和丁嘉丽),也有一个痞子气十足的司机(桑平和冯嘉怡),再加上闫妮与汤唯,妮蔻与老太太的结局,这样的对账明显有意为之,为的就是这俩家都是同一阶层,谁也别吓唬谁。
所以《狗眼看人心》并不是一部讽刺社会的电影,而是反映现实。但即便如此,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依然没有改变,这跟你所处的阶层没有关系,大家都是同样的身份,甭吹牛逼,谁最后横,谁就吃定谁。
这也应该是导演最开始的出发点。
余峰这个角色,在外人看来,应该算是成功人士了,但遇到这样的事情也是束手无策。因为这种纠纷,过多的人为因素在各个环节施加影响,固然使事情的执行变得复杂。同一个问题,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却有无数种新异的解决之道,尤其是在这个家庭之中,这个现实世界里。
德国社会学家达伦多夫认为,权威的分享和排斥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主要矛盾,说白了,就是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狗眼看人心》中余峰一家,跟《卡拉是条狗》的老二,在事件之后的共同点,男主角处理事件的方法,都是到处找人。先找朋友帮忙,朋友再找朋友帮忙,如此转了四五层关系,但这些关系还是没能解决本身的问题,因为他们都是跟事件本身没有直接关联的人。
尤其是两口子为了应对“权贵”,也找了一帮到“认识”的人,在手机里挑选,但最终也没有解决任何事情,看似荒谬吗?实际让人心酸。
办什么事都得靠关系,这就是现实的写照。
更为现实的是,实际上人们在遇到问题时,最终并不是选那个最符合原则性的解决方法,而是选择一个当时当刻最合适的方式。
电影里,余峰是一个编剧,身上有着知识分子的执念,在他的观念中,就是要一个道歉,而且非常理想化。
这个特色,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他跟制片人掰扯的剧本中书生,就是自己的映射。这跟《武林外传》中的吕秀才别无二致。
制片人让他改戏,让书生最后“独闯大帅府,大战袁世凯”,这是作者无法接受的。然而到了最后,他在“过多复杂的人为因素”中,最终向着现实妥协,变成了“独闯大帅府”的书生,上演了一出非常荒诞的戏码。
所以该片让人联想起了奔驰车事件,都是不能和平解决的事情,只能把文化人给逼成了"泼妇",坐在引擎盖上控诉。
但黄磊这个角色,连哭得地方都没有,他只能硬撑着,因为他是一家之主,全家所有的希望,而理想主义者与现实和人际的冲突在后半段的矛盾尤为突出,他只能放下尊严。
当然《狗眼看人心》跟现实事件不一样,该片就是诉说了一起纠纷事件,没有过多的升级到维权方面的问题(可能考虑到审查原因删了点东西),最后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很荒诞。事件平息,问题得以解决,但终究跟最初的诉求有一定差距,但这一切,都是把书生逼成刺客之后换来的。
《狗眼看人心》中虽然有着一定喜剧元素。但电影却不是喜剧,甚至会让人感到了一种不可言说的悲哀。不管你是否养狗,是不是爱狗人士,都无法从这样的故事中抽离出来。因为这样的纠纷事件,大家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都会遇见。因为你处于这个世界中,难以割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矛盾、纠葛。
想起了一则故事,羊在旷野中,牧羊人对羊说,来,到我的笼子里,把你的自由交给我,我给你安全,在这个笼子里,你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不会有狼来吃你。从此,羊的自由仅仅是笼子内的自由,羊的安全只是某种比旷野中几率更大的安全。从此,羊羔们忘记了旷野的生活,只记得争辩笼子的好坏。
然而,这个辩证的矛盾的关系,只有真实,只有存在,却没有胜利的一方。它只是现象,像沙漏的一端向着另一端,没有褒贬,没有解决之道。
无病呻吟
喜欢本作中的那种极为浓厚的真实感,丈夫与妻子、铲屎官和狗子之间的关系都描述的很真实,虽然剧情之间略带一丝荒诞的气味,但这种真实显得尤其勇敢。影片的内核得益于导演和编剧的高超技巧,虽然影片在讲述着家庭成员和狗狗之间的情感连接,但却不仅限于人狗情的这个概念,而是从中聚焦于夫妻关系、中年危机等社会问题的思考。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犹如坐上了一辆过山车,在迫害者的利己主义、受害者的维权之路以及两者之间博弈之路的轨道上颠簸飞跃,使得整部戏的节奏非常紧凑,极具吸引力。
妮蔻你值得5星,但是电影只值得2星。
中产阶级版“卡拉是条狗”,有缺点但比想象中的好,有别墅有车有狗的小康家庭,也别吹牛逼,到头来还得遵从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吗:大狗咬小狗,流氓灭书生,书生刺杀大帅,就是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不要命的怕不要脸的。“狗屁权贵!权贵住TM六环外!”这台词笑死我了
诚意不用钱用什么表达???
蛮讽刺的,当事人到最后都没有出来道歉,该被道歉的人各种碰壁。唉……——小镇做题家,看完,前来打卡
以一次狗狗受伤事件为导火线,反映了不同人在社会困境。电影通过狗的视角,展现人世间的百态,当然电影中角色的中年危机被放大,与人和狗之间如何更好的相处,如何确立平等关系一直左右剧情的发展。《狗眼看人心》选取了一众实力派演员做主演,更展现中产阶级的现实困境;而宠物狗妮寇的存在更如一团温暖的力量,激发人心中的善意,感化了成人冷漠的内心。尤其在片尾处,催人泪下的场景无疑给电影增加了深度。
预告看的眼泪稀里哗啦的,但是.....正片总觉得少点什么
实在无法打及格分…倒也不至于像有些朋友说的:有黄磊必烂…但这部剧里,黄磊演的是真烂,性格从忍让到决定大干一场,毫无过渡,各种所谓的反转都没有任何逻辑,可能比黄磊演的还差的,是编剧的水准吧…
集荒诞、无奈、义愤于一身的为爱狗讨公道故事,邻里纠纷步步升级为婚姻危机、家庭危机和人生价值观危机,难以找回的尊严、幻灭的文明社会秩序成为压垮自我感觉良好的中产阶级主角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狗咬狗以人咬人的闹剧收场,用狗的视角讽刺了互殴的人俨然成了一群野蛮的动物。而又是怎样的社会现状让讲理行不通,又闹又动手就能解决问题呢?影片主角糟心的经历让人联想到漏油奔驰女车主的崩溃维权路。不讲规则的社会,人和狗都不得安宁
不知所云,黄磊太差了,角色不讨喜,演技负数,拉入观影黑名单。
<狗眼看人心>非常不错的选材,可以往深里挖掘啊,我想看中国版《杀戮》呢。可惜剧情散乱、整体有气无力、讽刺流于形式。6.2分
多少大事到最后都不了了之了。后半段越来越闹剧了,不是这么回事,后面故事没写好,也实在没有质感。
黄磊已经成功晋级为华语电影的烂片之王,毫无打磨的演技已经和你的体重一样无法回头,还是好好的回去接综艺吧,电影这碗饭你真吃不了。
冲闫妮先码三星
结合奔驰女车主事件,可以看作是导演对现实的一次神预言。台词尤为戳心! “你知道什么是认输吗?跟你这么个男人过了十年,我认了,还努力往更好了过——这叫认输!这个输我都能认,还有什么输我认不了”
黄磊的演技,我真是受够了
我是来看汤唯的!!!
导演大概很明白自己想讲什么,常常用台词在现实题材的边缘试探。令人怀疑这家人卡通舒适的大宅像是某种美丽泡沫的象征,其实一戳就破。然而还是被浮夸又套路的表演及配音、智障桥段共同搞成了粗糙国产电视剧风。作为电影编剧的主角在高达的电影海报下摆的是韩寒和从全世界路过的书,不知是刻意还是巧合。小狗真可爱。
小狗护主人的部分真的让人鼻子一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