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摘星的你》,最大的感受是:性格决定命运。平行时空下,同一个主人公,一个自负,从小天之骄子,一帆风顺,更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一个自卑,从小软弱自闭,尝尽苦涩,没能力没信心和人交往……直到命运的转折到来,主人公遇到平行时空下的自己,才开始改变。自负的人开始明白,脚踏实地才能完成梦想,还有要学会珍惜身边人;自卑的人开始明白,有胆量的人才有资格做梦,还有勇敢不害怕受到伤害才能追寻到幸福。电影的情节永远是短暂而又巧妙的,主人公自带光环,不管之前发生什么,一定都有那样一个人亦或一件事去改变他,然后走向人生巅峰。可是我们每个实际生活中的人都是普普通通的存在,大多数人都不可能奢望像电影那样一夜之间突然发生蜕变。正确地认识自己,不断地修行,性格不可能完全改变但可以修正,使自己越来越圆润而不是越来越圆滑,使自己越来越成熟而不是老成,使自己越来越热心而不是冷漠,相信自己这个世界大有可为!PS:夜空中最亮的星真的很好听。
因为《夜空中最亮的星》这首歌看了由五百导演的微型青春励志电影《摘星的你》。 整部影片以主人公桑榆自述为线索,将寻“星”路上的挣扎与彷徨一一展现开来。 平行时空里“你我”不期而遇,彼此不同经历塑造“我与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影片虽短,但无论从情节、音乐,还是主题、细节处理上都是相当不错的。 情节的设置相通, 表现手法的有力感染。 影片中的主人公桑榆,一个是自负轻狂从小到大一帆风顺,偶遭打击事业友情爱情轰然离去,欲轻生……一个是自卑懦弱自小至大重重挫败,面对深爱女子叶子却无勇气,想自杀…… 平行时空里的他与他。情节设置上而言,二者具有相通性。同处绝望悲伤人生低谷期,就表现手段来说,平行蒙太奇的运用加强影片的节奏,同时两条线索平列表现,相互烘托,形成对比,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效果。 音乐适时转换, 人物心情的间接表达。 影片开头《共产主义接班人》欢快而轻盈 、此时幼年的桑榆被光环所笼罩,音乐渲染轻松愉悦氛围亦为主人公的志得意满作铺垫;平行时空里另一个桑榆则是寥落与荒凉。 叶子弹奏那曲石进的优雅却伤感孤独而宁静的《夜的钢琴曲五》,闪亮舞台下是渺小的桑榆,叶子与桑榆的画面对比,强烈表现主人公内心反差,袭来钢琴声与人物心理是声画的一体,宁静中的不安定无法追忆的忧伤,那是再次回忆时拼命找回被年月丢弃在无人照料的尘芥中最真实灵魂的疼痛气息。 细节处理细腻, 故事主题的微妙升华。 在镜头转换上,《摘星的你》中,事业崩塌的桑榆依然自以为是的在和女朋友叶子不断抱怨,刀光叉影与桑榆的喋喋不休镜头快速转换不容缓停,烘托紧张氛围使观众心入其中。 在景别上,全景与近景结合、云层的翻涌内心的矛盾,近景与特写并存,雨幕中石头的掉落在特写镜头推动下如同一颗星石陨落,暗含主人公内心星石的堙没。 在镜头拍摄角度上,俯拍雨幕中天台上欲轻生的桑榆尽显其渺小无助。对寻“星”成功有情人成眷属后蜕变的桑榆拍摄则是仰拍显其高大光辉形象,漫天的红霞下,给人一种'拨开云雾有青天,守得云开见月明'之感,亦是对青春励志这一主题的升华…… 桑榆,桑榆,想起刘禹锡那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也许此名字自身就暗含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叶子,叶子,心若有光,一叶倾城…… “我找到了那颗星/它一直都在/我却从未真正拥有/因为一个没有胆量的人是没有资格做梦的/所以我要改变自己/” “我找到了那颗星/但那颗星从未真的的属于过我/因为一个未曾脚踏实地的人是没有资格弹跳起飞的/更别说是摘星了/所以应该说是我找到了自己” 你是你梦想路上唯一的高墙,越过去全世界都能看见你的光亮——科鲁兹青春箴言
貌似微电影远远要高于传统电影的煽情。感染力。
还不错 有触动我 音乐真不错
拍得跟电视上卖烧烤麻辣串小车广告一样。
要不是因为歌,简直就是一星都不值...
挺燃的,一个水瓶座网友推荐的
演技是硬伤呀。
两星,毫无故事。唯独美术和idea还算不错,多给1颗。
115---自负 自卑----2013.09.29
歌好听
生命
导演节奏控制感很好,结构玩得新颖。《罗生门》这样的颠覆法的剧作技巧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罗生门》之后再难看到玩这种手法的人,最近的《全民目击》倒是玩这个手法玩得有条不紊,《阳光灿烂的日子》也只玩了一小部分就得了这么多肯定。导演还把平行时空玩得那么励志,天台的电影语言运用得很有力!
不炫技就不会死
这种双线隐形剧情玩的还好,就是这车的广告太明显了点。
为了主题曲专门看的,四星全部给逃跑,哈哈~
如果不是因為夜空中最亮的星,還真不會看,看完連分都不想給......把歌都糟蹋了!
为了那首歌,多一星
最烦这种磨磨唧唧的片,台词一大片没一句有用的。
有被感动到。
胜在插曲
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