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虽然不是羽毛球迷,但对于李宗伟和林丹的史诗级对决还是有所了解的,因此看到李宗伟的传记电影便非常感兴趣。
这部电影做的最好的地方就是主角的选取,外貌、气质、打球水平,完美契合现实的李宗伟,可能演员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吧。
另两个精彩的地方是父亲对小宗伟的阻挠和教练米斯本偷看坤成和宗伟的方块对决。父亲对宗伟的阻挠表现得矛盾激凸,家里的贫困状态使得父亲的阻挠十分可信,而父亲本身对于羽毛球的喜爱,与他的阻挠形成很强的戏剧性。但很可惜这段父子的矛盾收尾得很尴尬,父亲态度的转变不具备说服力,同时把之前的阻挠归结为自己过往的经历,把剧情的可信度彻底摧毁,也把父亲这个人物的弧光消散。而米斯本偷看宗伟时默念的技术动作和宗伟实际使用的技术动作完全一致,以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体现出宗伟的羽毛球天赋,同时展现出普通大众对于羽毛球技战术不了解的部分。但很可惜,宗伟的天赋和技战术没有更多的展现,大大降低了影片内容的丰满程度。
影片一个令我十分感动的地方是小宗伟因为身高问题未能入选国家队,晚上偷偷摸高的情节,表现出宗伟的精神力量和一个孩子执着追求梦想的人性光辉。
但是,就整个影片来说,问题还是太大了,没能应用好这么出色的题材。其一,过多的矫揉造作的情感宣泄。之所以矫揉造作,是因为人物情感的爆发显得极不真实,或者缺乏根据和剧情支撑。具体来说,小宗伟得知自己因身高未入选国家队时,一秒哭,实在令人出戏,这不是正常人的反映,情绪应有酝酿的过程;同样的,宗伟没能参加全英赛,回家一秒哭;宗伟跟对象的分手情绪可信度不够,因为看起来两人并没有情感基础,剧情没有体现;宗伟多次败给林丹后,盲目狂练体力时,米斯本两句话就说得二人抱头痛哭,既缺乏酝酿,又缺乏基础,因为比赛过程的艰难的体现近乎为零。
其二,配角过于空洞。球拍店老板、赌球掮客、郑教练、米斯本等都有这个问题,出现得莫名其妙,与宗伟的关系进展得莫名其妙,最终与宗伟的情感就显得莫名其妙。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缺乏对这些人物背景的完整设计,以及缺乏对细节的讲述。例如球拍店老板为什么帮宗伟,赌球掮客为什么找到宗伟,郑教练和米斯本对宗伟的认可是为什么。配角实际上是电影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们引领着剧情发展,如果他们过于空洞,会使得整个电影变得不可信。例如郑教练和米斯本与宗伟的深厚感情,让人觉得难以信服。
其三,反派林丹的设计形同虚设。林丹作为宗伟一生之敌,是发挥宗伟体育精神的重要一环,宗伟有多伟大很大程度上要看林丹有多厉害。然而影片对于林丹的描绘可以说就一张纸那么薄,仅仅几场比赛的结果罗列,林丹带给宗伟的压力完全没有体现出来。影片最终爆发出的力量因此而弱得可怜。
其四,对于羽毛球项目本身的展现过于稀少。不是说因为这是一部体育电影所以一定要讲述更多体育项目的细节,而是说关于体育项目的故事,很大一部分是由体育项目本身支撑的,没有这部分,就会缺乏支撑。其实就算羽毛球是很普及的体育项目,大众对于职业比赛的很多东西都不了解,讲述起来反而容易将观众引入剧情。而影片中,小宗伟为什么有天赋,为什么能赢冠军,后来的宗伟为什么没参加第一次全英赛,为什么能赢比赛,输林丹输在心态上而不是技术上等等,都因为这个问题没有进行很好的回答。将这些问题一笔带过是致命的的失误,使得故事的负荷价值变化难以成立,从而整个故事难以成立。而宗伟参加的各种国际赛事也没有仔细演绎过,包括与林丹的终极一战,都非常草率,就算加一个解说也会好一点。但终究是因为对于羽毛球技战术、运动员心理等方面的研究或者表现太少,使得比赛没什么实质内容可演绎。
真的非常喜欢传记题材的电影,尤其是体育传记题材,可以看得出《败者为王》是想要认真制作的,但最终呈现的作品,实在是可惜可惜。
首先以肯定的态度肯定运动员的伟大,李宗伟也是个运动员,都是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运动员之一,每个运动员都值得敬佩,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以下仅针对影片本身。 拍摄手法,真的一言难尽。 前期放的几场比赛,突然反败为胜,几句突然的鼓励,步伐技术就突然上涨。 剧情父亲这个角色就是个迷,父子配合双打更是个迷,爱情爱的莫名其妙,讲述的也很莫名其妙。 演员某些镜头真的和李宗伟神似。 凌丹就很迷,还以为后面会用多次林李之战呈献给观众,没想到以06的大马来结束全片,如果作为一个马来人,估计这片相当能煽动民族情感。 不过是李宗伟的自我安慰。他最大的对手一直是他自己,没有过自己这关。可能童年的成长和马来的国家队,训练环境等形成了最终的李宗伟。以我们的视角看,只可惜生在了马来,以他的视角看,他一生都在为国家而战。
败者为王是否真的可取,一直都说成王败寇。如果都信奉败者为王,那胜者又是什么,胜者胜利难道不应该了吗。败者值得尊重,值得认可,但败者不值得为王。
抱歉这部电影我只给了3分。李宗伟我是很喜欢的,从懵懵懂懂的15岁,到现在将近而立之年,我看他打球看了十几年,我自己打球也打了十几年,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羽毛球迷。没有他,世界羽坛真的没有那么精彩。 但是对于我们羽毛球迷来说,李宗伟最精彩的不是电影内容里他的成长经历,而是他成长后成名后的经历,长期占据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横扫多国名将,却连续三届在奥运会只拿到银牌,两次输林丹,一次输谌龙,无论多努力,却成为一个悲情英雄。李宗伟个子不高,身体条件并不好,但是凭借自己对羽毛球的热爱与刻苦努力的练习,成为羽坛的一颗明星,成为林丹的一个强劲对手。没有羽毛球没有李宗伟,那我的少年时代该会少了多少激情与乐趣。 这个导演是真心没有拍好这部电影。李宗伟最动人的地方,在于他的坚持不懈,努力成才,第一次奥运决赛,输给气势磅礴的林丹,他遗憾但是没有多大失落,因为他还年轻,奥运赛场后继续拼搏,继续成熟;第二次奥运决赛他再遇林丹,一直打到决胜局(尤记得那次我是上班请了几小时假看的决赛),2分憾负,就差那么一点点。千万球迷都还记得他输了那一分后坐在场边低着头的情景,刺痛多少人的心。下场后继续拼搏,一拼又是四年,四年后再来,这次是半决赛遇到林丹,看得我心脏都快跳出来了,终于在奥运赛场上赢了林丹,却在决赛输给了谌龙,仍然是银牌。
三届奥运会,十几年,期间他对阵陶菲克,战盖德,克朴成焕,每一场都是那么精彩,每一场都带着我们多少喝彩。羽球四大天王中,我想,只有他是和其他三大天王打过最多次的。一步步从大马一哥走到世界排名第一。也许,不是羽毛球迷真的是很难懂。他背负着整个国家的期望,因为马来西亚国家在所有奥运会上至今仍然没有拿到过一面金牌,他是最大的希望,破零的希望。他背负千万世界羽毛球迷的期望,因为我们希望这一位给羽坛带来无数精彩的李宗伟能够完成他自己一生的愿望。因为他值得。
导演把这部电影的重心放在了他的成长经历,只是把最后一场胜了林丹的球放在结尾,来了个皆大欢喜的大结局。这是完全没有拍到李宗伟一生的精髓啊。无疑,李宗伟对于马来西亚人和对于世界羽毛球迷来说,都是一种精神。但是这种精神,电影并没有拍出来。整部电影脉络只是流于一种烂大街式的流水式的套路:兴趣——努力——成功。李宗伟那么真实那么精彩的羽坛故事那么悲情式的期望甚至负担你却不拍出来?那么感人励志的球技与心灵磨炼你却不拍出来?羽坛那么多激动人心的精彩大赛下的李宗伟你却不拍出来?无可奈何的既生瑜何生亮情怀与林丹亦敌亦友你却不拍出来?你真是巧妙地避开了所有的精彩点。
听说这部电影要上映,我早早就买好了票,第一天上映就去了看,没有约女孩子,没有约好基友,独自一个人,因为这是我青春的情怀,也算是我青春的告别,我只是想自己一个人静静地看。但是,它却成了我最期望却又最失望的电影。
我很喜欢李宗伟,但是我不喜欢这部电影,不喜欢这个导演。
中国人有句古话叫,“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寇者,贼也。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要当第一名,要拿冠军,要做到最好。
因为人们总说,只有第一才能被铭记。
事实确实也是如此,胜败不过一个词,历史只歌颂胜者,却不见为了梦想而付出的汗水和血泪。
但今天这部电影却告诉我们——
败者也能为王,第二名也能当英雄。
《李宗伟:败者为王》
李宗伟,马来西亚羽球一哥,世界羽毛球界四大天王之一。
但作为中国人,我们了解他,更多是这样的印象——
“这个人好像是林丹对手?”
“对对对,总是输给林丹的啊”
“emmmm……就是千年老二?”
而这部电影,就是以他的真实经历改编的故事。
事实上,在胜者与败者之间,小猩更喜欢看到关于失败者的故事。
很多时候,我们都充当着“失败者”的角色,毕竟这世间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第一。
拼了命的努力,却依旧赢不过别人;一次次奋起直追,却依旧只能当第二。
当我们置于这样的境遇时,该怎么办?
李宗伟,或许是最有资格说出答案的人。
1
这部电影可以被分类为传记,因为故事是从他小时候讲起。
李宗伟从小就爱打羽毛球,但是贫困的家境和父亲的反对,让打球的梦想成为一种奢望。
于是,他背着父亲偷偷练球,却被地下赌场利用。后来他开始了正规的羽球训练,并被选入国家队。然而幸运的日子没有多久,打击接踵而来,队友排挤、落选、失恋,他更是在国际大赛中遇到劲敌(嗯,就是林丹),频频落败。
直到2006年,他终于战胜林丹,登上了羽毛球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
是的,从故事选取的时间段来看,影片最后还是不免落入了成功结尾的俗套里。
但我们都知道,接下来连续三届奥运会,他都拿下羽毛球男单亚军。
而前两届冠军是林丹,2016年冠军是谌龙。
可那又如何呢?
因为知晓他从前的所有经历,即便他是“千年老二”,马来西亚人仍然以他为英雄,为他摇旗呐喊。
2008年奥运会,李宗伟再一次败于林丹之手,获得羽毛球男单亚军。
但马来西亚人依旧欢呼雀跃,热爱羽球的首相夫人罗斯玛亲自为李宗伟受封“拿督”称号。
在马来西亚和文莱,“拿督”是荣誉制度下的一种称号,不具有世袭和封邑的权力,是一种象征式的终身荣誉身份。
李宗伟创建了运动员册封“拿督”的先例,更打破了“拿督”头衔只颁给30岁以上的人的规定。
由此可见,马来西亚对李宗伟的痴迷已经不在乎他是否能拿冠军。
我不爱你第一,只爱你坚持不懈的努力。
而这,不正是对一个运动员最好的认可吗?
2
回到电影本身,事实上,这部电影并不算出色。
中规中矩的叙事,中规中矩的煽情,中规中矩的美术制作。
不好,也不差。
或许是文化不同,父亲对于孩子态度的转变、面对他人挑衅时的转折,都显得有些刻意。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里的母亲,她由马来西亚著名女演员杨雁雁饰演,曾凭借《爸妈不在家》拿下第5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
在电影里,她贡献了足以撑起整部片子的演技。
此外,影片的选角也是亮点。
少年李宗伟和青年李宗伟简直就是李宗伟的翻版,无论是神情或动作都演绎得十分贴切。
而李宗伟本人?最后当然也以特别出演的方式出现在了影片中。
电影最后那场李宗伟与林丹的终极大战,无疑是全片高潮也是描绘得最好的一部分。
小猩认为,评判一部体育竞技电影优秀与否,比赛场景的激烈传染度是最重要的因素。
当荧幕前的观众都为电影里的人物提心吊胆、为比赛的过程揪心、为最终的结果舒一口气,
即便你早已知道历史的结局,却依旧为之触动,那电影就是成功的。
而这部影片特别的是,主角最终大战的对手是中国的羽球英雄——林丹。
于是便有人说,如果我们心疼他、希望他能取得成功,那就是三观不正。
但小猩却想说,这才是最无脑的道德绑架。
人类的感情是复杂的,我们会因爱国之心希望自己国家的选手获胜,我们也会因感动希望对方能获胜。
于是当结果出现时,不论是哪一方胜利失败,都能赢得所有人的尊重。
而这不正是体育竞技本该有的精神么?
我们喜欢的是坚持不懈的拼搏,而非金闪闪的荣耀。
当越来越多的“道德绑架”赋予选手和观众后,这部电影,又带你找回那种为了梦想不懈付出的纯粹——
即便失败了又如何?
屡败还愿意屡战,才是英雄。
冠军站上领奖台,接受大众鲜花和掌声的礼赞时,很少有人会去想象,通向冠军的道路上流淌着无数汗水、泪水、甚至血水。亚军、季军则更加少人关注,他们的付出一点不比冠军少,然而大量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在冠军的阴影中销声匿迹,直至无人问津....
中国的林丹,马来西亚的李宗伟,两位闪耀世界羽坛的同时代名将,一对充满话题,宿命中的对手良才! 林丹之于国人,无非是在邓亚萍,田亮,姚明,刘翔....那些成就非凡的中国体坛名人堂里新增个名字。而李宗伟之于马来西亚人民,是国家英雄般存在的骄傲。
奥运会期间,马国首相曾发出“如果李宗伟拿到金牌,全国庆祝,放假一天”的言论。从未拿过奥运金牌的马来西亚人民,将全部希望,寄托在了李宗伟身上。
遗憾的是,竞技比赛残酷规则决定,冠军只能存在一位。马来西亚羽毛球一哥代表国家参加的四次奥运会比赛,最好成绩均止步于银牌。 如果说拿到金牌才算胜利,那么李宗伟,确实有些失败。
电影镜头从李宗伟的童年时代追随他的成长历程,我们看见,一个马来西亚再普通不过的贫寒家庭中,一枚闪亮的羽毛球天才少年,仿佛掩埋在沙砾中的金子,努力放射自己的光芒。
他酷爱打羽毛球,却屡屡遭到父亲的阻挠; 他从小没受过正规训练,最初打羽毛球全靠野路子自学; 他买不起球拍,于是帮球拍店家绑拍线,换来自己第一个球拍; 他请不起教练上不起羽毛球课,幸运的是被启蒙教练伯乐相中,免费授课....
各种不利条件带来的重重障碍,都无法阻挡少年拼尽全力,顽强走向国家队的脚步! 片中有两段最振奋人心: 由于家境贫寒,少年李宗伟营养不良,个头明显比同龄人矮,第一次选拔因此错失进国家训练队的机会,小宗伟难过的躲在家里哭。 内疚的妈妈天天给他做据说能长个儿的土豆根汤喝,小宗伟自己更是每晚刻苦锻炼,跳高击打家里的横梁。 划在墙上量身高的粉笔线、持续不断拍打在横梁上的手掌,激昂励志的音乐声中,二者镜头交互切换,最后定格在长大成人的李宗伟脸上!
2006年马来西亚锦标赛,李宗伟再度面对林丹————那个屡次对战自己负多胜少的宿敌。 终场比赛的每个得分都被镜头展现出来,技术和体能方面,二人早已难分仲伯,拼的就是心理素质和临场发挥。
主场作战的李宗伟在决胜局落后7分、几乎已经输定的境地下咬牙追赶。沐浴着全体马来西亚国人的巨大鼓舞(压力),他一分一分艰苦赶上,最终战胜心魔,击败林丹!
弱者受挫,弃拍,黯然离场! 强者受挫,奋起,挥拍向更强者!
制作方面,这部马来西亚电影中规中矩,谈不上多么优秀,但胜在人物和故事朴实无华。难得的是,主演的外型、神情、打球动作都像极了李宗伟本人,故事中间主角一段感情戏也不失细腻有看头。虽然林丹的扮演者外型与本人相去甚远,但无损电影的观赏度。
李宗伟虽然从未拿到奥运会金牌,“败者”如电影标题,但从某种程度上讲,他比运动场上其他“败者”幸运很多。马来西亚对李宗伟仍保有极高的尊重,他受封“拿督威拉”称号(国家终身荣誉的象征),并赢得了为他度身定制的个人传记电影。
《败者为王》讴歌的,是那些虽未摘下冠军奖牌,却仍在不断拼搏的运动员。
屡败屡战,虽败犹荣,马来西亚人称这种永不言弃的精神为————李宗伟!
选角很不错,少年李宗伟长得很像本尊,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地方。
说回剧情,从小时候到宗伟进入国家队之前,我会认为它是一个不错的电影式的李宗伟的纪录片,他开始对羽毛球感兴趣,打小学级别的羽毛球比赛,打黑球,以及最后在郑炳发教练的门下训练。然后入选国家队,最后去打比赛,遇见一生宿敌林丹。在这之前的剧情我觉得确实不错。到后来,打了几场比赛都输给林丹,最后在自己国家赢了林丹,然后就是说了败者为王,感觉转折的比较生硬,如果我不是一个看了多年球的球迷,知道了林李大战,我觉得我会很难理解李宗伟的败者为王所谓何意。不过既然是马来西亚拍的电影,许多中国人都知道他的故事,更何况马来西亚人呢。
现在李宗伟退役了,我希望继承拿督衣钵的李梓嘉能拿到属于马拉西亚的奥运会男单金牌。
On my left,Lindan,from China.On my right,Lee Chongwei,Malaysia.
跟“天才之击”相比的话实在太过寡淡了
基本上基于李宗伟的传记《败者为王》,林丹被处理成了“凌丹”,而且作为电影后半段的大boss出场,也算是对超级丹的一种认可吧。本来可以算作一种特殊的粉丝向电影吧,起承转合中规中矩。马来西亚人看这个特别有触动,参加首映全场多次鼓掌,足见拿督李在国民心中的地位。
一开始还以为「林丹」写成「凌丹」是不小心写错别字了,结果整部电影都是写成「凌丹」,我也是醉了。然后在网上搜了一圈也没见到解释具体原因的?呃呃。。至于电影本身,拍得实在是太平庸了,故事就是李宗伟生平事迹的七拼八凑(还和百度百科的介绍有很多出入),很多情节缺乏前因后果、起承转合让我感到突兀和莫名其妙;导演功力也有限,生活部分乏善可陈、差强人意,比赛部分没气氛、平淡无奇、镜头散乱、没有评分、缺乏过程,还不如真实赛事转播来得精彩……蛮多演员的表现也生涩/生硬得时常让我出戏……不过,各种各样的瑕疵不满反倒时常把我逗笑,马来西亚闽南语的发音也挺有意思,所以观影过程还是有些欢乐的。
知道这个名字是因为他和林丹几十次大战让人记忆深刻,每次都与冠军插肩而过,不放弃不气馁也确实叫人钦佩。是一部很励志的电影,每个运动员都会有一次不服输,以及相当第一的心。P.S.小演员的表现赞一个,妈妈第一眼很像张艾嘉。
有点出乎意料的一部找对了角度且制作用心的励志片,不对应该是反励志片(可惜结尾大战落入俗套),尤其是摄影剪辑和音效设计上可以说是将马来西亚电影拉高了一个水平。PS小演员太可爱!
发球时脑海里闪过那么多画面,应该下网才对
7分,中规中矩,又见杨雁雁老师。有一幕让我想起昨晚读的《回归故里》,当身为草根华人的李宗伟进入国家羽球学院时,首先受到了来自中产华人队友的排挤,而主动跟他站一起的是两个少数族裔,阶级啊阶级。
运动片来说非常励志,值得给4星。
王皓看了想报警
删掉的15分钟,导致让人完全看不懂李宗伟和国家队教练米斯本的关系变化,接续到病房里的教练妻子那就非常莫名其妙。传记片节制地选择到千年老二第一次拿下林丹那一瞬,而没再往其为人熟知的职业生涯高峰发展。选角不错,燃情简单直接,但也就明显看得出缺乏创新努力。调动情绪基本成功,能让中国观众在银幕前,期待着敌手干掉自己的超级丹,哪怕一次。
【C】一部超长的微电影
高一的时候疯狂地喜欢李宗伟,每一场比赛都追着看,会因为他的每一次倒下而流泪,会因为在晚修看他的自传而狂喜那时候的我没有想过,三年后我会坐在马来西亚的电影院里,看他的自传电影时间真是奇妙啊,悄无声息地改变每个人的际遇“Datuk,你永远是我的王啊。
2016年里约奥运会,当李宗伟面对谌龙的时候,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真的很期望李宗伟能拿一个冠军
整部影片旁观了一部“败者成王”的奋斗史 传递出一种这样的价值观 成败固然重要 却从来不是梦想的终极意义 一心去做真正热爱的事 无论成绩如何都感到释然与欣慰 就像影片中教练对李宗伟说的那样 “不要忘记梦开始的地方 当你不再只看到胜负 才能走得更远” 一个人只有超越成败 才能真正立足于不败之地
主演还真是像李宗伟 眼神都像
哈哈哈哈哈哈 宿敌啊 感动也励志 对了 电影名字是他自己自传的名字 自己取的 所以不要再拿名字说事儿了
27比12,当我为李宗伟感动后,不由得为中国导演感到遗憾
李宗伟他哥哥投拍的,就是打算在他国立个牌坊而已,搞不懂在本国公映的意义。从电影的角度,也是完全不合格的,运动场面一般,故事完全公式化,失败之后消沉一阵加几句旁白马上满血复活,骗鬼呢,对角色内心和情感的描写一点也没有。看在符合史实和“凌丹”的噱头上,两星不能再多
巨型mv。情节简单画面精致。第一次希望国际大赛中歪果仁能赢中国人。另外少年演员真像啊!
两星给两位小演员,他们从哪里找来这么像李宗伟又会打球的孩子!他们甚至找到了有点像林丹又会打球又是左撇子的男孩。一星给马来西亚风味的场景,一星给马来语福建话华语和英语对白。所有星星都给我的拿督李宗伟。电影手法语言什么就不计较了,不是冲着那些去看片的。林丹写成凌丹是为了版权,并非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