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就是说作为一个审美低级、笑点低级、泪点低级的三低观众。必须墙裂安利这部电影给大家!
在看到婴儿穿越回难产母亲的肚子里,企图用脐带绕颈的方式拯救母亲生命时我笑了。
在枯坐了两个小时,数完了影院的一共有108个座位,把61块钱的影票丢进垃圾桶时我哭了。
在看到豆瓣一众5星好评,直呼年度喜剧大片,达到了喜剧内核就是悲剧,营造了笑中带泪的温情效果时,我审美低级了。
家人们,如果你在家躺着不得劲,嫌这九月秋风微燥,钢镚在兜里硌得慌,觉得人生已经失去了全部意义,世界上已经没有你在乎的人了…就带上你最爱的TA去看这部电影吧!
我愿将脐带绕颈、蒙眼电焊、徒手液压、重返青春称之为本片四大文明奇迹~足不出户感受神奇世界 有谁能抵挡这种诱惑呢?
毕竟有的大片一转身就是一辈子,拍这样一部毫无笑点泪点却有10086个土味尬点的电影真的很难。
挺着大肚子参加电焊比赛,气的我都不想看了,太弱智了,而且那个场景没人关心,真的不知道编剧咋想的,导演也敢拍,演员也敢演,不好找不好看不要紧。剧情不合理不要紧,关键是让人感觉舒服,本来就没有穿越,但是看着舒服也就可以了,还有莫名其妙的保大保小,我就严重怀疑是她自己嘚瑟的,其他的也都还好,如果换个编剧和导演从新安排一下最起码大家不会讨厌,严重浪费的演员的表演空间,而且一点不搞笑。
忍了好久看了下手机,过了40分钟。哦,天呐,为什么还剩一个小时,太煎熬了。全程逻辑不通,演员个人表演生硬搞笑,但凡有点可笑的地方绝对是演员的个人体现,与本片无关。剧情上狗血至极,2202年了保大保小的剧情还要搬到大屏幕上。强制抒情,驴头不对马嘴。媳妇买的票,不让提前走,不让看手机,不让睡觉,一句话发呆也得看完。个人观影史黑暗111分钟!!
电影《哥,你好》终于上映了,终于和大家见面了。我一直都在说这是一个给大家造梦的电影,很多人都有穿越回过去的幻想,我也有,但现实虽不可能让我们回到过去,可在电影里便有这个可能。
前几天有人给我出了一道题,一共是6个幻想的选项让我选,有什么给你5000万,有让人变瘦或者回到10年前又或者让父母健康。我当时选了回到10年前,要是有机会回到10年前再回到现在,可能我都不会有现在这个工作了,也不会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我还是想着,要是能回到过去去改变一些东西,弥补上那些遗憾,那些没来得及做的事情,没来得及说出口的话,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
前段时间我还翻到1979年父母在中山公园的合照,也幻想了一下如果可以穿越回去的话跟他们一起逛公园多好。但是又仔细思考了一下如果真的穿越回去了,我应该不会去跟他们见面,只是在远处默默的看他们一眼就行,看看年轻时的父母到底是什么模样。首映礼的时候,我也请了我的父母去看,这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带他们回到过去吧。
打我记事起,我与父母的相处模式就跟传统的中国式家庭一样,真诚勇敢的母亲和沉默寡言的父亲,这也是《哥,你好》中陆春丽和伍红旗的角色翻版。中国式家庭有一个最大的特质一家人都不善表达,特别是不善表达爱。因为不善表达出情感,也就都不容易去释放情感了。我的父母对我或者是他们本身之间的爱情也是一样的,他们总是习惯把爱、关心等所有的东西都放在事情上,落到非常实在的生活细节上,然后可能永远都不会说句“我爱你”,永远不会说句“你辛苦了”。你能说这不是爱吗?他们的爱永远都是用最实实在在的方法爱着对方,然后念着对方。这种情感是我在电影《哥,你好》中想要展示给大家的,虽然不善表达,但它依然很结实,依然很有力量。
这几天也有很多记者问我,在拍摄《哥,你好》时印象最深刻是什么时候,深刻的瞬间有很多但非要说最深刻,只能选择一个的话,我会选择工厂婚礼的那场戏,我记得在监视器面前拍的时候,我就已经热泪盈眶了。那个时候我也在幻想,如果主人公是我,我能经历和参与父母的婚礼,那是一个多么美妙,多么动人心弦的事情。所以我特别感谢电影,电影最美好的瞬间就是能把我们的梦放进去,能带着观众做一个梦,希望这一次大家能跟着小伍尽情地去感受,尽情地去沐浴在这种幸福里面,即使是在这种我们假设的幸福里面,也能感受到那些爱和美好。
最后,还是希望大家能和自己的父母、孩子一起走进电影院去看《哥,你好》,去做一场美妙的梦吧!
借一个友邻的评论,哥好不好我是不知道了,我看完是真的不好了。
四字总结:烂片,别看!
人生中第三部看了开场五分钟就蠢蠢欲动想要跑路的电影,前两部的男主现在可能还在看守所踩缝纫机。纯粹是冲着开心麻花的卡司来的,但是笑点没有戳到,哭点完全不知道在哪。硬要说笑中带泪,可能是被自己的愚蠢和浪费的两个小时气的。
一开始搅黄了父母的相遇,想要回去,拿着白板又画又算不知道算了个什么劲?男主明面上是个五千块结婚钱都拿不出来卢瑟,但背地里是天才数学系教授吧!然而算半天,完全没用上。从这里,开始埋下了一些“不要细想剧情,这段并没有什么用的”伏笔。
马丽伤了眼睛开始盲焊的时候,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脑子或者眼睛,这是真实存在的世界吗?这时我又联想到了,她的笔记在他出生前十天就断掉,是因为失明了吗?她的去世是因为一生要强,接受不了自己失去光明所以自我了结了吗?得,看下去又发现自己想多了。保大的保小的?保儿子!妈妈爱你!看到这里天雷滚滚近乎失语。蝴蝶效应的导演编剧要是看到自己的经典片段被如此拙劣地模仿了,不知作何感想。
中秋出去逛街,无聊看了部电影。
《哥,你好》是开心麻花出品,马丽、魏翔主演,购票界面写着“笑翻中秋假期!”我想过节看个喜剧电影也算是应景。
没想到我还是高估了我的忍耐程度。
故事很简单,常远饰演的儿子小伍穿越回了八十年代,见证了父亲伍红旗(魏翔饰)和母亲陆春丽(马丽饰)的爱情。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与自己的父亲和解,并且想拯救因难产而死去的母亲。
、
这部电影里面有三个女性角色,要是归类的话,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贤妻良母型,像是老伍的老婆陆春丽,还有小伍的老婆花花;另一类是不可以做老婆型,老伍的前女友秦时雨。
在这种女性角色配置的电影中,男人总是得先爱上“不可以做老婆”型,然后被坏女人抛弃,再在“贤妻良母”型这种好女人的怀抱中获得安慰,最后明白,这种好女人才是真爱。
我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总想起《夏洛特烦恼》,同是开心麻花出品,甚至连马丽在里面的人设都是一样的。隐忍的付出的伟大的妻子。秦时雨是才女人设,喜欢读《泰戈尔诗选》,为了钱愿意和暴发户强哥在一起,离开伍红旗;秋雅是校花人设,却在当夏洛一举成名后,抛弃初恋嫁给夏洛,而后又在婚内出轨旧情人。
不管是秦时雨还是秋雅,都可以看出,她们要么拥有才,要么拥有貌,但是这并不是做人家老婆所必须的特质。甚至有时候这种特质是碍眼的,需要丑化。所以秦时雨在小伍的婚礼上读泰戈尔的诗的时候,婚礼主持人问她,“你没有自己的话要说吗?”
在男性视角下的良配,首先要在男人受挫时候鼓励他,伍红旗在被秦时雨抛弃,被强哥用酒瓶砸脑袋的时候,陆春丽得为他出头;然后要在男人失落的时候安慰他,伍红旗失恋意志消沉的时候,陆春丽献上了他的爱……女人要看到男人的优点,谅解男人的软弱。他们的恋爱关系是由陆春丽来推进的,而男性角色则是被动的,他们在等待着女人对他毫无保留的爱。
陆春丽是八级焊工,南河子一厂的工人标兵人物,在临产的时候仍然去参加了焊工比赛,并且在防护罩碎掉的情况下,通过盲焊仍然获得了第一名。这个女性角色是技术工,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做到了足够优秀。这一设定显然是比念诗的秦时雨更接地气。隐含着某种实用性。果敢主动的女焊工,看起来就像是会过日子的女人。
她获得了奖品,是一块特级铜,她用来做了两枚铜戒,而这两枚铜戒也是小伍能够穿越的能量源。后来小伍知道了他妈是难产,为了他而死,他又要穿越回去,阻止自己的出生,救他妈妈一命,却没有成功。
医院又问出了那个经典又老土的问题,“保大还是保小?”伍红旗哭着要保自己的老婆,陆春丽说爱自己的孩子,要保小的,然后伍红旗就哭着看他老婆难产而死。
老伍和小伍都在妻子和母亲的爱中获得了感动与成长,唯独那个女人丧了命。
影片的结尾小伍也结婚了,和他的女朋友花花。小伍之前,也没什么出息,甚至连准备求婚的5000块钱都拿不出来,花花说他什么都没有计划。后来小伍穿越回去,为了父母的事,也冷落了花花,花花却自动找上门来,说愿意陪他共同面对一切。这个女人又包容了男人,所以她就变成了值得娶的女人。
总体上来说,做男人心目中值得娶的女人是有风险的,成长与感动都是他们的,而你得受得了累,说不定还得丢了命。
无语了,怎么又是女性牺牲那一套。《哥,你好》就像是《你好,李焕英》的东施效颦版,可有一点它绝无可能学到。《你好,李焕英》的精髓是贾玲对母亲的回望与缅怀,戏里戏外的真情涌动着巨大的情感能量。这是不可复制的。两相对比,本片只会显得油腻、廉价、不真诚。
和朋友逛街无聊去看的,没想到还挺搞笑的,欢乐爆米花电影,另外每次看到马丽都想到马冬梅
大六让头上绿光发亮的伍红旗感受到了最纯粹、真挚、热情的爱,女强男弱,性格也互补,所以伍红旗才怪罪儿子的出世带走了妻子,一生都放不下。电影用一本日记、两枚戒指和n次穿越来完成一家人的和解,父子间的隔阂融化进了久违的亲情和爱情里。
为什么2022年了还在保大保小去母留子,最后对母亲的夸奖也很讽刺。人类什么时候能明白任何时代被男性所欣赏和歌颂的所谓女性的“美好品质”都不应该是身为女性自己所应当追求的,既然再伟大的女性也摆脱不了男凝,那我只希望每位女性做自己就好。
小品被搬上大银幕什么时候是个头,仅代表我个人极其厌恶这类电影,以及,现代人是不会拍喜剧了吗?非得搞什么“笑中带泪”恶心死了,怀念周星驰那些让人从头笑到尾的电影
可以不要再宣扬这种所谓的“母爱”了吗?求求了。我宣布,保大,全剧终。
男性凝视版的《你好,李焕英》,非常可怕,救孩子还是救母亲的时候,选择前者时的对话是,孩子是儿子。
完全不是喜剧类型的拍法,甚至有的时候像悬疑片,整体氛围是冷的,本身梗也不多,都不用标成喜剧片。制作也有问题,比如在吵闹的地方大声说话背景音不吵,手持摄像没意义无构图有时还切头,还有那个日记字没了都不给个镜头?第一次穿回去看到妈妈都不激动都不抱一下的吗直接跑?第二次回去也没明白动机。常远怎么演技那么差了啊,魏翔可以的。泪点也没哭出来,从开头就知道结尾但还没我预设的好哭,我以为会是回去劝妈妈不要生孩子,妈妈一点点告诉他看到你有自己的人生就幸福了,死之前表现出已经见过未来的儿子了足够了什么的。不要蹭李焕英!李焕英好太多了!笑也大笑哭也大哭的!
如果结局是跟《蝴蝶效应》那样,儿子穿越回母亲肚子里用脐带把自己缠死,让自己彻底消失,换回母亲该有的人生,我会打个及格分。
故事很感人,一段发生在父母年轻时代的朴素爱情,同时用时空错位来完成跨代的理解,感慨世上还是妈妈最好。发现自己近一年里居然看了马丽四部电影和一部剧,真的是越来越喜欢她,看得到她的用心和努力,孕期拍怀孕的戏也真是不容易。
请给马丽一个正常的导演和编剧 她值得好本子
为什么呢,想阻止自己出生为什么是穿越回去打你妈的胎,而不是去阻止你爸射精呢?综合了回到未来,蝴蝶效应,难兄难弟等很多片子的梗,三个演员演得都很好,常远和马丽尤其惊喜,就是价值观太陈旧了,2022还在保大保小。同样是写一个死去的母亲,李焕英介绍了一个凡人,女主回去只是想和母亲快乐度过一段时间。这边虽然是要去拯救母亲,最后还是把母亲做牺牲了,咱们什么时候才能停止献祭女人。喜剧该有的优点全都有,但看得太生气了。
剧情虽然有点通俗,但质感并不差,服化道布景都没有露怯。父母的感情其实是孩子爱情观塑造最好的榜样,小伍通过穿越回过去撮合父母,渐渐理解了父亲,也切身感受到了从小到大渴望的一家三口团团圆圆的亲情,父母给孩子上了最好的一课。
掀床垫那个场面简单来说就是浪漫至死
今年看完马丽和魏翔这两部,有一说一,已经从沈马CP渐渐嗑向了魏马CP,俩人以前好像没怎么搭档对过戏,没想到这两次合作下来莫名地搭。常远饰演的儿子也和以往的角色有很大不同,少了很多戏谑,事实上这部戏让观众看到了更多三人在严肃表演之下的表演功底,一般的演员很难将情绪渲染得这么到位。中秋只能自己看了,如果不是疫情的话,估计我会带着我妈在电影院享受这部电影吧。
希望豆瓣出一个“不想看”,“负分”,开心麻花能不能不要拍电影了,如果还要拍,拍一个《你好,沈马玩意儿》…喂(魏)妈(马)尝(常)翔…
朴素的亲情片,包裹在喜剧外壳下有淡淡的忧伤——哪怕穿越再多次也没办法把爱的人带回来,往者已逝,重要的依然是活在当下。与其说歌颂母爱,不如讲是两个男人的成长。魏翔的喜剧感中和了中年男的不适,常远为小伍添了一分真诚,作为中秋档电影,还不错的。
开心麻花的口碑算是烂完了
2022了,我去电影院看电影居然还有保大保小、难产去母留子的情节,我真的要闹...
现在的喜剧电影是尴尬传染病吗?《你好,烂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