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看过两个版本,应该是前半段,直接到阿due出车祸就没了,这个我给四颗星。其实按道理这个桥段只能三颗星,因为有点强行催泪的感觉,并且死亡是一件很极端的例子,为什么四颗星呢,因为两个演员的化学反应特别好,两个人饰演的少年感以及两个人感情的诠释,都让我觉得特别棒。
第二版就是完整版了,其实再看之前,就无意看到一些评论的,说性转啦,后面乱七八糟的吧啦吧啦的。其实让我对后面的剧情是有担忧的,知道看到最后一跳之前,我看着都有点难受 ,因为另一个男主(我居然忘记叫啥了),他伤害了她的女朋友,直到两个主人公最后桥头一跳,将我心中的压抑全部释放了,第二次主人公殉情是这么支持,上一次应该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吧,其实梁山伯与祝英台更多的是难过,然而这一对完完全全是欣慰。
太晚了,下次有时间继续写吧。
如果说人的记忆太过厚重,那么把它撕开,会是怎样的感受呢?
这是我在观影过程中的直接想法,因为有太多熟悉的感觉和回忆涌上心头。
自从2007年的《暹罗之恋》后,楚卡似乎没有再带给大家太过惊艳的作品。而这部作品其实让我有对他改观,他尝试了更多我意料之外的东西以及走得更远。
当然,东南亚的电影作品很难达到得了很高的艺术性和完整性,就如暹罗也只不过是在日常化的基础上更深刻一些。但即使是那么一点点,也已足够感动世界。
年少之时,我们似乎总想着逃亡这世界,每一次计划离开都带着那样浓厚的仪式感,那么地踌躇满志。仿佛我们可以对抗全世界,可以一步步走近我们想要去的未来。
#我们一起离开吧,没有目的地也无所谓。
只可惜爱太沉重,生命赋予我们的爱不只一种,于是我在故事未了的演唱会上唱着“某夜你离开,某天你走来。”
再次经过你家时,视线仍无法从那座空房子移开。
直到你再次出现在我面前,我才突然想起所谓的“转世”和“命运”。
当你问起他去了哪里时,我只能说“应该就在这附近”。而“他”其实就在我面前啊!
而你再次展开话题时,我最后还是忍不住问了你,“你相信转世投胎吗?”
“看我这一脸傻泪语言忘了,表情如何延伸,世意赞叹某种缘分”。
“你送赠的非积蓄买得到,你远去目光非广阔眼光可望到”。
离开的时候,校长对我讲了一句很感动的话。
我没想到她仍然记得你,就像我记得你那样。
P.s 我有个公众号Water森,会写一些我很喜欢的音乐/电影的一些乐/影评,欢迎你前来拜访。
另关于如何正确地去爱一个人,拥有爱人的能力,可以参考我写的这篇文章。
两世未能同行:第一世的同性之恋,第二世的师生之恋;火车上,少年的他们望着窗外对话,好似从未分离,从未长大,一切停留在美好的时光里;桥上,现在的他们相拥对话,“下面应该不是终点吧?”“不是,未来一定会有我们的路”,一跃而下,带着对未来的期许一起离去。
结局虽然是BE,却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不分性别无差别的爱,何时才能获得平等的对待呢?就像海滩边那段BGM所唱的:“我看到彩虹在天空的另一端,我们一起爬到梦想里,希望最后可以梦想成真,我们一起期待”。
导演的《暹罗之恋》结尾的无奈分手,这部影片的相拥投河,都给观众留下思考的空间。导演利用镜头的切换,将两世的故事穿插讲述,最终的镜头停留在投河后的他们,变回了当初的少年奋力向上游。也许第二世只是一个梦,而少年的他们将携手同行不再错过——这是他们期望的未来吧。
本片台湾上映版于网络上线后,因导演名气、同性题材,受到不少关注(尽量看英翻,中翻有时候加戏偏离了原意,即便是对比3.14 Netflix TH上线的版本,不懂泰语还是会有疑惑,或许再等等导演剪辑版吧)
原作:韩影《Bungee Jumping of Their Own》(爱的蹦极) 我从去年9月开始关注本片,为了满足好奇心,先看了原作,看完久久不能回神,故看本片时已无惊喜,且我认为未超越原作,但我想把我了解的和大家说说。豆瓣用户提议译名《譬如朝露》,我一直觉得这名字很美。
观众不解之处: 1.为什么有转世,还是男转女? 原作有转世情节,前世男主和女主自由恋爱(我太喜欢原作此处的设计,一个雨天,男主对走进他雨伞下的女主一见钟情,殊不知是女主从窗外看到男主,特意制造的相遇),女主转世成了男生。翻拍在框架上没有太大的自由吧,但本片改成了前世两名男生相恋,转成女生也只是情节设定。
两部影片都是前世吸引我,一生只爱一个人的灵魂,恋爱情节青涩纯情。我也不相信转世,艺术创作就由它吧。
2.结局为什么要殉情? Pob:你会长大,我会年老,你会遇到比我更好的人。Liu:那我不要长大。 原作结局中,女主说:下一世我还要当女生,男主问:如果我也投胎成女生呢?女主回:那就再等一世(比起泰国,韩国是更不能认同同性恋的)。不同于原作,本片的侧重点不在于社会是否认同,而是Dew和Pob已错过了太久的时光,只愿一同赴死,转世再相爱。本片标签为喜剧,多数观众也认同是happy ending。
3.Dew告诉Pob如何看3D画图时,展示的图片是什么? 一颗爱心(观看技巧:闭眼,将图片贴近眼睛,睁眼,慢慢移开图片,同时专心盯住图片)
4.片尾In Memory Of Nappadon Khanart(1989~2019)是谁? 导演男友,影片制作期间因癌症去世。导演剪片时感叹,正如海滩戏一幕,Dew跑在前面笑着回头等Pob,Pob却有点累了而停下。
5.少年Pob离家一年多后,是他两位亲哥开车载他回家。
本片泰国元素过多,上个世纪很多国人移民到泰国安家立业,中式家族仍保留传统风俗习惯,尊卑有序,家庭气氛压抑,对泰国人有刻板印象。
*恰恰舞蹈课上,老师说男生配男生、女生配女生,才不违反传统。可能指的是避免男女早恋。
**Pob的故事不知是否为真实事件改编。
我认为本片的不足之处: 1.Liu骑摩托接续Dew骑摩托居然是个strech转场,找个物体遮挡转场不好吗(硬切也行啊)?Dew车祸和Liu车祸的镜头可以模仿原作,以同一地面从前世接续到现世(我很喜欢原作此处的手法)
2.Pob离家又回家妥协,后娶妻,在外经商失败又回故乡,发现Dew转世成Liu(通过言行举止来确认的设计并不流畅,让Pob想起Dew的一句话应该是“只要不是Pang Noi”,而不是“serious”;Before到底是谁翻译的?Dew趴着自己翻译的作业睡着了,最后得奖的是Pob的作业,抄袭?)不管不顾地招惹Liu(同原作一样,男主娶妻了,又回故乡招惹真爱的灵魂)
*其实还有很多细节问题,Pob打电话要Dew和他一起走的场景,Pob手指在电话柜上随意地敲击,不严肃不紧张;Pob不出声时,Dew拿下话筒看话筒,弟弟这不是手机哈(别深究,再写下去,我怕是要改分了。影片要传递的内容是引人思考的,但真的没表现出水准)
**切场景做的一帧透明度变化还不错,不易发现又有交叠。
我喜欢的镜头: 晨会时要求有性别偏差的学生出列与恰恰舞蹈课上找舞伴,这种无序流动的俯拍镜头我觉得是种呼应,比两次落水的强行呼应要自然得多。
我喜欢的场景: 1.Dew把校服还给Pob(拿衣服的慌张,被同学揭穿的傲娇)
2.黑板上写字(无声的交流,被吓到的委屈和爆发)
音乐整理: 1.预告片 Zach Holmes & Neny - I'm Not Alone 2.特别版MV Room39 Feat.โป่งปฐมพงศ์(โป่งหินเหล็กไฟ) - บอกตัวเอง 3.Dew初来Pang Noi时随声听中播放的歌曲 Smile Buffalo - ดีเกินไป 4.恰恰舞蹈课 Suntharaphon - เริงลีลาศ 5.在清迈逛街的插曲 ทาทา ยัง - รบกวนมารักกัน 6.在英语辅导班翻译的歌曲(听不出具体出现位置,根据片尾标注整理) ปฐมพร ปฐมพร - ...ก่อน 7.Dew朗读翻译作业的插曲 Modern Dog - ก่อน acoustic 8.沙滩嬉戏 OMD - รุ้ง(Rainbow Song) 9.主题曲 Pchy - ก่อน *原声带已发布,作曲:Chapavich Temnitikul (已创建云音乐Dew the Movie歌单及播客)
比原作篇幅还长,却没达到原作讲故事的水平。前世的相恋不够水到渠成,离家又回家妥协和成年经历没有表现出真爱设定。我为本片也找了一些资料,希望尽可能解开疑惑,但一千个观众有一千部《Dew》,本片没讲清的部分只能靠自己去填补。
我以为失去了你,再见面,Dew,一起走吧。 我以为我的爱没有结果,但这一次不再错过你。
中文译名太棒了,譬如朝露。他们青春年少的感情,就像朝露一般美好,晶润饱满。可也像朝露一般,在他们的那个时候年代,见不得阳光,也无法得到一份俗世认可的缘分。最后去“爱的蹦迪”,两世累加的苦楚很难再活下去了。不如再来一场同生的约定。
泰国和台湾拍初恋电影,总是很清透的调子,蓝绿色调,稚拙而又清新。记得2011年看《初恋这件小事》时,一下子看了好多遍。马里奥饰演的阿亮学长,帅气又可爱,小水也可爱又憨厚,为了喜欢的人,一点点变漂亮,一点点挑战自己。至今,我最常听到的泰语词汇就是“水”(他们好像动名词,都不分)。
后来看《谁先爱上他的》,邱泽饰演的美少年,像头小驯兽一般,楚楚可怜。他们排练,演一场夏日剧。就想冥灵场景一般,同生活对照着。我们也许都置身事内,可总也够不到自己。
再后来看《蓝色大门》,桂纶镁像一个青李子一样。酸涩而又动人,小小的口角抿起来,留着清爽的短发。骑着自行车飞驰而过,就像含着一个不可示人的梦境。
而在这部片子里,阿波娇气可爱,带着一点点稚嫩的成熟,眼泪说来就来,扑闪着,想必演员心里也是柔软到极致。可阿嘟又全然是另一副样子,有着少年特有的横冲直撞,但也隐忍克制,像一块钝钝的青石。坐着不吭声,但就是像有千言万语诉说,也许这就是赤诚吧。
我总是倾向于看这类底性如石的演员,如胡军、如柯佳嬿、如晏紫东、如汤唯,他们总是一站着,就是一幅画。
成年的阿波也是刚柔并济,有迟疑,有怯懦,但不受控制地去靠近娜塔莎(阿嘟的转世)。到后面,阿波带着他们去清迈参加比赛时,那样一个房间。往世的一幕幕,电影一般回放。那又是一种怎样的痛苦,或许最近的感觉都有了答案。可她毕竟只是一个初中生。
就这样两段所谓“背德”的爱,都无法在世人面前坦坦荡荡。虽然爱只是爱,没必要让别人知道,或参与。可这样无声沉默的现实里,却有可能包裹着一切毁灭的力量。
当爱不被允许时,因观念和道德环境滋生的暴力,就会潜藏在其中。在沉默中杀戮,或许血痕都不会留下。最近有一股风气,说性少数是西方人搞出来的,是对中世纪性压抑的反扑,又说我们如何包容。但殊不知,这种包容不过是文化及权贵分子婚姻之外的闲情浪事罢了,又与普通人何干啊。
好友前段时间同我说,自己关注的美食博主自杀了。他回顾了自己的一生,20多岁,为自己打上怯懦的标签后,永远地离开了。
恰好最近在看《自杀论》,也许并没有自杀这回事,而是他杀。与社会联系过密,期待过多,就会变得讨好。别人一旦没有了期待,便没有了生存的动力。但不与社会联系,独身同样也是危险的处境。文中有一章说到了“利他主义的自杀”,提到了奴隶为奴隶主自杀和妻子为丈夫离世自杀,并非是情感意愿,更多的是一种道德要求。他们已经被要求了自杀,而自杀恰恰是他们保存尊严的唯一方式。
而这无声的沉默里,和伦理道德里,不知已要求了多少受害者自杀。或许会有止境?或许我们永远也无法摆脱。毕竟文化或伦理,都是前代政治的遗物。
2022/08/11
这部电影有好几个译名。《这一次不再错过你》(台)/《同行》/That March/Dew/《Dew,一起走吧》。 而所有的译名,我认为都没有“譬如朝露”好。 《这一次不再错过你》,聚焦于具体的剧情,完全是以片中Pob的身份对娜塔莎的身体和Dew的灵魂说出这句话。平淡。 《同行》,更平淡。用这个当关键字去搜怕是都搜不到楚卡这部评分不高的电影。而且在我看来,Pob实际上并未真的和谁同行过,或者说不论是Dew还是娜塔莎都只是他身边的陪伴。他从青少年到中年,走的一直是一条自己与自己纠缠的路,没有同伴,没有人与他分担。 《Dew,一起走吧》,和直接用Dew的名字当片名这两个,我甚至都不能认同……因为在我的感受里Dew完全不是主角,焦点就不应该在他身上。不是说篇幅决定地位,多的是篇幅少但份量重的角色,但Dew实在是——各方面都少。 不论是《这一次不再错过你》还是《同行》,还是以角色名作为片名,都是在讲[具体的事情],在信息传递上很高效,但总觉得语境过于寡淡。That March稍微好一点,但March不论翻译成“三月”还是“行军”都一般。翻译成“三月”,这部电影的重点也不在于某个时间段发生的事情,片里的“灵魂转世”设定反而是颠倒/模糊了时间和空间,在时间跨度较大的剧情背景面前,也没有在讲述上给予主角的某个年龄过重的倾斜;翻译成“行军”就更让人摸不着头脑了,一个比喻?那挺……没水平的,而且全片整体来说没有那么沉重。指代片中的那什么营?那占比也太少了。剩下两个就不说了。 不管怎么比,我都最喜欢“譬如朝露”这个译名。乍一看好像脱离了这部电影,但实际上它和电影里每一个主要人物以及他们所遇到的事情,产生的情感都息息相关。Pob和Dew短暂的爱情;Pob和妻子短暂的婚姻,同时也是他短暂的正常人生;Dew短暂的生命;娜塔莎在和Pob相遇后极为迅速的两个或三个灵魂之间的碰撞。一切都像清晨朝露,于无人的深夜里滋长,颤颤巍巍,悬挂于某种危险的边缘上,无法圆满,因为太满就会坠落、消失。它并不虚无缥缈到远离主题,它是具有包容性的,只是其展现的方式较为轻柔,不是金光大佛咣地一下镇压下来,囊括所有草木,而更像是寺院里的钟被撞了一下,厚实、低调、平静——像朝露蒸发时一样平静的声音一圈一圈扩散开,逐渐传至每个角落。 同时它又足够轻盈,足够诗意。如果[在撇开作者写这首诗其实是为了求贤的前提下]追溯原文,“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当然也是合意的,与我前一段所写的也很契合。但我并不中意于这个解释,更确切地说,我不想就在这里停下,我觉得这与那扇刻着名字的木门所在的山给我的感觉并不彻底对路。原本的诗句意在对着日月发出荡气回肠的感慨,以这部电影来说,气势太宏伟了;相比之下,它拥有的应该是在群山环绕中某个默默无闻的顶峰上,面对溪水潺潺,沉默不语的清幽意味。它不应当是广阔的海面。如果它也面对某种无限,那应该是线状的河流或山峰的侧面,绵延至极,最后如泛舟于湖的小船缓缓离开视线一般悠悠然收尾。 譬如朝露的还有什么?是Pob那段即使时移境迁也反复出现的生命体验。它的确无法圆满,但每一个出现又消失的今天,像细细密密的针脚,织就了绵长的岁月。而人是朝露笼罩下不变的大地,看似依然脆弱的中年男人,内里的脉络早已在岩浆中翻腾无数回。于是,总有一次,对于新生的渴望会越过死亡,他会走到可以去的地方。
拍得真的挺扯的,反正看到最后我是没有被这个轮回转世的设定所感动,反而心疼那位妻子,同妻真的很可怜。多一星给校园时期纯纯的爱情,少年时期的阿波真的是我的理想型。其实看下来也是有收获的,后悔没有经历轰轰烈烈的爱情,还是在心里抱有一份期待。不过说回来,“譬如朝露”这个名字翻译得真的挺好的,比那个略带杰克苏的名字“这一次不再错过你”好不知多少倍。
???前五分钟露出了姨母笑,然后我他妈经历了什么???神经病啊能写出这样的剧本?还能拍下去?
bl变bg,好感度暴跌。结局烂尾,为了虐,强行be。
少年的爱,成人的爱,不论你前世的你是谁,来世的你又变成什么样子,爱的仅仅是你,不是别人。没看过导演的名作“暹罗之恋”但惊喜的是他这回摒弃所有世俗对爱和道德的界限,把同性、家庭、转世、师生恋、老少恋讲述得多么一意孤行……只为爱一个人。前半段所有的发生和铺垫,在后半段一一变成因果和轮回。结尾残酷而美好。Dew是男主的名字,意为露水,片名中文译为“譬如朝露”太恰当,短暂而美。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似曾相识故人归来。 前半段马天宇王大陆后半段林允郭晓东。6.1分也是那些哭喊平权的人打的,所以这些人在乎的还是性别并非感觉,不要自欺欺人。所有的美好似曾相识,但是有可能只是你不配。
一起跳舞的时候,一起在雨夜吵架又和好的时候,再电话亭接吻的时候,我走了却不知道再也见不到你了的时候
看到后面起鸡皮疙瘩
车窗的剪影里,还是从前两个青涩、勇敢的男生。但对这前世今生可不买账,这就好像少年时代自我认同做的努力,身为“异类”的抵抗不留余地的,统统失败了
补充:译名譬如朝露真的很美,但「一起走吧dew」可能才是这个结局的解释,如果有来世,那么死亡就不是终点,既然如此,两世都未能同行的错过,不如相约来世一起走。//比起原版的黏稠,更喜欢翻拍后蓝天白云的小镇故事;如果说原版用「女生转世成为男生来讲爱不分性别」,那么泰版颠倒过来的性别以及最后的结尾就像被人狠狠砸在心口上。校长说,我记得你最好的朋友;火车上,两个少年面对面,仿佛二十多年未曾过去,他们不曾错过不曾死别,明明早就猜到故事走向,可一想到如今的平权建立在了多少人的血泪上,就开始哭,哭到不行。遗憾会过去,伤口会愈合,时间会带走最爱的人,而他们拒绝这样的终点。P.S.泰迪哭戏还是有些不够自然,但演技肉眼可见的进步。
weir真的越来越有魅力了
2020.1.5 台南 一个人看完已经深夜 一个人走回民宿\ 实话说 本来想去电影院感受甜甜的恋爱 但是没有想到剧情的推进会是这样 爱到底是什么模样 无关性别和外貌 在堆积成我爱你的每一件事 每一刻回忆
以佛教的轮回转世来解释人与人之间奇妙的缘本属独具泰国文化色彩的创意。但导演最大的失误在于把一个异性恋的故事强行拼接。如果让转世的dew继续做男生,后半就会看起来比较舒服自然了。或者如果能找到一个与前世男生有着共通气质的女生,阿波的行为还可以泛性恋作为解释(所谓泛性恋,是指会被某种特定气质的人所吸引,这种吸引与性别无关,因之不是双性恋)。可惜这样的演员也不是想找就能找到的,毕竟性别不同。ps:我是相信冥冥中的轮回的,下一世如果真的能和自己最爱的人走在一起,我还是希望我们是两个男生。同志曾经遭遇的无人理解或者众叛亲离,也只有再做一回才有获得自我救赎的可能。
很好的剧本,借同性恋和师生恋来拓展爱的多元性,当时导演对剧本的处理太失败了,前一半故事太赶,以至于后一半又显得莫名其妙,把前后两个时间线双线交叉并行,如同两条河流汇聚的结尾,至少不能有这么灾难的割裂吧。ps爱上这个连词条都没有的小男生,很有灵气
同性学生禁恋转变成异性师生忌恋,这剧情走向真是在我预料之外。1.Pob初遇不认识的Dew,就直接开车载他一起去上学,这邂逅挺耽美向的;2.阿波家人竟然和他讲汉语普通话,他们一家是华人的设定?3.两人一起逛商场时,阿波穿米老鼠的衣服,阿嘟穿刺猬索尼克的衣服,而后上课,阿波穿了瘪四与大头蛋的衣服;4.前半段恋爱的两人都单身,后半段恋爱的两人各自都有自己的情侣;5.若不是励志姐提醒说《譬如朝露》是《爱在暹罗》导演的新作,可能我一时也没什么观影冲动。现在看后,略显失望。—— 看豆瓣评论说是翻拍自韩国电影《爱的蹦极》,找来观影后还是觉得《爱的蹦极》故事编排更棒也让我更喜欢,尤其是结尾,同性恋师生在那个年代不容易被接受,所以他们最后才选择去“蹦极”,相较之下,《譬如朝露》里的异性恋师生就有些缺乏去“蹦极”的必要了。
不行✋🏻
譬如朝露日苦多,似曾相识故人来,前世今生不买账,性转重生死绝恋
我也没想到,为泰迪疯狂心动竟然是他的古早风腐剧。片头那段跳舞可以列入我个人最爱跳舞片段TOP10清单了。笑容简直不要太干净明媚。鬼晓得清明时节和两小无猜我都没被泰迪圈到啊。//泰版《爱的蹦极》。第二世全程代入泰迪和nont,然后看得太好哭。nont演技也是好过成年太多,之前看仇恨标签就一眼记住。改四星,完全是因为泰迪和nont。心疼泰迪。
改编自韩国电影《爱的蹦极》,和《爱在暹罗》一样,后劲巨大,胖导的作品总是能化骨绵掌一般戳中痛点…
四星。很久没有小胖导的电影了,刚开始,看预告,非常期待,后来知道是改编自韩国电影爱的蹦极,还是一样的期待,因为这部韩国电影,是一部非常有意义、有素质、有深度也很虐心的电影。期待着胖导要如何将这样一部沉重的电影注入青春的元素。终于,昨晚看了。电影的宗旨依旧,还是“我爱的人就是那个你,无关性别”。可是,在这部电影的后半部,后来的转世成了女生(应该是导演故意设计跟原作相反)的力量和力度,真的被削弱了很多,可惜。喜欢年轻时候POP的设计,小POP最后其实是选择与社会抗争的,但不解为何现代了,大POP反而回到原点?另一个喜欢的设计是,那位超极严肃的恶女校长对于过去的POP和DEW的往事的包容和接受,真的很感动。最后,我觉得,导演在改编时,要是转世后依然是男学生,电影会更扎实更有意义更加分。实在可惜。
同志片莫名其妙变师生异性恋片,还搞了个转世投胎,看在男主的颜上,勉强给三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