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年》,终于抽时间拔草了。每一集都会带来不同且强烈的感受,尤其是每个人各阶段的横向&纵向的对比,无比现实。
他们7岁时,觉得每个孩子都好可爱好活泼,对世界和未来充满希望。
14岁时,则发现多数人有了青春期的抑郁,部分孩子表现出明显的内向和自卑,逃避镜头。
21岁时,有了鲜明对比,顿觉得阶级固化好严重,一个人太难摆脱ta的原生阶层了。
28岁时,终于领悟到人生的掌控者模式多么重要。
1、掌控者模式
当你一直把自己当成是受害者时,那种将失败归于他人及环境的逃避措施,很轻易就能做到,却对现实没有用。
当你选择了当自己人生的掌控者时,你会看到现状不满的同时,努力去改变它,然后变得越来越好。
同样是出生在条件一般的家庭,有人抱怨和安于现状、乃至徘徊或放弃,长大了靠救济而活;而有人却一直努力做出改变,明确目标和方向,长大后突破阶级固化,变得小有成就、跻身上流;
同样是14岁面临父母离异,有人说自己还是个小孩、很难接受现实,而有人却说我已经长大了、父母离异对我的影响很小;
同样是长大后当老师,有人是不知道该做什么、最后被动地当了老师,没有热爱;而有人则是遵循了从小到大的梦想轨迹,为理想而选择教育事业,满满动力。
2、明确目标的重要性
片中多数在长大后过得更好的人,都是明确目标和未来发展方向的人。
而如果目标太泛,或者一直在摇摆不定,则很难集中往一个方向去努力。
3、论伴侣的重要性
一个积极向上,且对你好、能包容你并愿意与你并肩成长的伴侣非常重要,ta能协助你去改善原本并不太好的生活现状及性格缺陷,让你的人生轨迹整体都往好的方向去拉动。
4、长大过程中思想一致在变
7岁、14岁、21岁、28岁,我们的想法常常会变,或许会互相矛盾。比如恋爱、比如结婚生娃,都有可能发生“真香”定律。然而这才是意外的有趣之处吧。
5、自我安慰和知足模式
处于底层的人,也许是因为视野不够,看到和感受到的都太少了,同时也会对自身不太好的背景和经历进行自我安慰,所以他们通常都会更加知足和稳定,对未来不会有太多的期望和突破。
看到这些就想到了自己,灵魂拷问:我的目标是什么?我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我喜欢和擅长什么?
从他们人生各个阶段来看,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的对比,他们的人生不断向我们提出问题,让我们去解决问题
自我深思:
28up上我看到了他们不同人对人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有些人就是安于现状,他们不会去过多的思考问题,也许就是应该存在,萨特说:存在即合理。然而我自己的观念是,人是有限的,我们只做自己觉得是对的事情,然后接受它的事与愿违。但是前提是自己不断的进步,不断摆脱自己,不断摆脱生活的控诉
联想感悟:
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的变化是缓慢的。今天和昨天似乎没有什么不同;明天也可能和今天一样。也许人一生仅仅有那么有一两个辉煌的瞬间——甚至一生都可能在平淡无奇中度过......不过,细想过来,每个人的生活同样是一个世界。即是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
看到21岁第三集,我就觉得我些像尼尔,7岁的时候活泼,14岁慢慢变内向,21岁不适应大学系统退学打工,28岁...我还没到28呢,我还在奔二,但我的确特别不喜欢我的大学,不同的是,尼尔读的是全球顶尖高校,而我只是个普普通通二本学校的学生。 并没有像很多人一样觉得尼尔把一副好牌打烂,年轻人一时没有目标,感到迷茫,去流浪,去旅行,寻找寻找生命的真谛,感受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这也将会成为一段人生中浪漫的回忆。 或许英国的阶级贫富分化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三姐妹认为她们的机会并不比生活在上层的人少,只要足够努力,还是可以获得想要的生活。 下层出身的托尼、西蒙、保罗,上层出身的苏西,都已经结婚生子,过着幸福的生活,感觉他们的人生在已经大致定型,之后的几集或许没有那么多的看点,祝幸福(^o^)o 大幅度跨越阶层的尼古拉斯,小时候的就是很普通的样子,长大就完全长开了,整个人的气质都是很帅的样子。但是感觉他和他的妻子嘛...慢慢看吧。
上一部21岁的时候,Neil辍学去工地当临时工,让人唏嘘并且好奇七年之后他的境况。
28岁,他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拿不错的收入,没有结婚没有生子。他拿着救济金生活,到处打零工、搭便车流浪。
他是所有人物中最让我心疼的一个,不是因为物质或者感情方面的缺失。而是,能感觉到没有任何东西能让他快乐,就像他放弃了自己一样。
他说小时候自己在智商平平的人群中长大,一直被称赞聪明。但等换了大的环境,周围人比他更优秀的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不过如此。有的人能接受自己的平凡,有些人难以面对,比如他。于是要么牛津,要么辍学。既然没有办法达到自己理想的高度,那么就随便什么吧。失业也无所谓,反正已经是最坏的境遇了,还能坏到哪儿去呢?
我并不觉得Neil差劲,不论是对自己对父母的教育方式还是对整个社会整个国家,他都有自己的思考。在我看来,他是很棒的人。
不知道35岁的Neil会怎样?如果他能接受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活得开心。那对于观众我来说,也是一种希望和安慰。
1、首当其冲的是suzy,从21岁叛逆、迷糊的状态,一跃变成了孩子妈妈,虽然不是大富之家、自己的工作普通,但是从访谈上来看,有孩子及先生宠爱带来的幸福。可以体现出遇上好的伴侣、婚姻,能为自己带来非常大的改变,相信如果suzy的先生对他好不出轨、孩子听话健康,Suzy的生活在下一个7年内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即使有突如其来的家庭经济危机,我相信以suzy以前成长环境所经历的家庭经济状况,也不会对她做成大影响,幸福感满载的感觉;
2、农场出生,屌丝逆袭的nicolas,毕业后开始感受到金钱的压力及留在英国的学术瓶颈,毅然背着背叛祖国的名声去到美国。节目中他一直都在说服导演自己并没有背叛国家,所以,他应该还介意身边人对他的说法。Nicolas已经成为了大家公认的高智商人才,对于大家夸奖他,他只会心一笑。所以对比之下,Nicolas应该对于身边人关于他不忠诚国家的看法,心里应该是在不停说服自己。另外,Nicolas的太太是牛津商科毕业的同学,直觉告诉我这段婚姻可能会有问题,逻辑思维、工作方式不太一样,对于彼此的理解,可能会慢慢出现危机;
3、高富帅三剑客有两位没有参加访谈,口词不清者从过往几集来看,应该是除了Nicolas及Andrew以外最接近预设成长轨道的人,的确如节目所讲,他已经成为知名的律师,也可能是这个原因,自己的遭遇、性格没有太大的变化,因此不参与分享。而BBC先生,可能是因为偏离成长轨道而暂时未获得幸福,因此也拒绝访问。Andrew从本集来看,虽然行业名声上比不上口齿不清者,但是生活、工作、婚姻都很好,让观众也感受到幸福;
4、Neil为什么要流浪呢?想不明白,一手好牌自己乱出,浪费光阴并把责任推到环境变化的身上。继续下去,相信下一个7年依然是朝不保夕。
虽然良好的家庭环境基本上决定了孩子未来人生的方向。但是英国的穷人,长大了当出租车司机或者水泥匠,小日子还是很滋润堪比小康,资本主义国家的腐朽生活就是好啊~!每7年一部纪录片,一路看下来,非常震撼~!第3,4集 没有字幕,可以跳到第5集。地址:http://my.tv.sohu.com/pl/6524102/
这不仅是起跑线的问题,是每个孩子的跑道都不一样。但是整个系列带给人的思考,又不仅仅是阶级那么简单,无常、心态、自立、健康、家庭、婚姻、教育……每一个维度都烙印在生命里。希望几年后还能看到63岁的他们
一直不敢看这一集,因为心里预估到几个小伙伴的人生会发生的变化。看完发现果真如此,《21 up》里人物的青春朝气今犹在,大家都宿命般的走向了各自的人生道路。阶级从未消失,它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趋于稳定。越来越佩服导演当初的慧眼,这几位小伙伴的履历都是社会人类学里的范例。
28就是人生的定型了吗?觉得Neil有自己的影子,还是说我会变成Neil?那样子太可怕了,不要啊,真的要很留心,稍不留神就走错了长歪了
中产阶级的未来真是一线之间,差距越来越大。为Neil捏一把汗。
不怀超出实际能力的欲望,不做大于知识水平的思考,有目标,脚踏实地。这是过上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点,不管什么阶层。
28岁,尼尔流浪英国,尼古拉斯在美国成了教授。查尔斯进入BBC,和约翰一起退出拍摄。有些人结婚生子,大家的脸上少了愤怒的表情。
托尼真是有活力的小伙子,人生目标都完成了,不知道他下一步会干嘛!出人意料的有三位,布鲁斯,苏兹,保罗,还有为什么感觉尼古拉斯要离婚。。。
穷人阶层在28岁之后已经没有梦想了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生活在自己的舒适圈,不想动,觉得钱也够用。问simon还有什么梦想,他说,让孩子好好长大。 这解答了我们一个问题,穷人阶层安于现状,对自己人生没有期望的时候,生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富人阶层不同,他们也生孩子,但是他们依然有自己的人生目标。
多数为人父母了。顶层人士在成功的轨道上依然很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中低层有些变化太大。 9.2
英国作为创世鼻祖 探讨的还是龙生龙凤生凤问题。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穷和富掌握的资源不同。里面钓丝逆袭成功的 印象有两位。男生是智商一流,念了哈佛数学 转去美国任教。(神奇的是他七岁就有独立意识:主持人问你有女友吗,他道我不想答这个问题。)另外的女生是情商高,不起急,虽然离婚独立带孩
看的纯英文字幕版,看懂了大概。正如我在看完21岁篇的时候想的,很多人生活发生了变化。Tony已是一个潇洒的出租车司机。Bruce放弃高薪职业去教书,Nick去美国当大学助教…当然也有除了结婚变化不大的Paul和黑人symon。最让人唏嘘的是Neil从开朗活泼小男孩到患有精神疾病的流浪人。女孩们除了苏西都没变
我正在走向的 距离我最近的一个7年 你以为21岁是最动荡最迷茫的时刻就错了 因为28岁的时候可能跌的更惨…… 印象最深刻的是Sue的那句话“不管现状变成什么样子,你最终都会习惯的。” 所以每天一问:我还能不能站起来呢?
几个中上层男生基本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Nick的成功和Bruce对底层人的关心帮助仍然让我敬佩。Neil的状态太让人心碎
跟俄版区别在于他们实在没有什么国家民族生存这些话题和牵挂,而他们真的是7岁就确定下了气质,而且大部分的配偶都接受了采访。
看到Neil,我想到了极致的INTP。极度内向,边缘性人格,没有办法很好地适应社会。极度地空想主义。探索人与世界、自然的关系。极度没有计划性。哲学家和流浪汉之间其实也就是一线之隔吧。看评论说很多人为Neil可惜,我觉得他这种个性有他存在的意义。梭罗的瓦尔登湖估计也就是在这么个环境下写出来的吧。
Nick和Neil是最触动我的两位。前者带来希望,没有决绝意味的“逆袭”,His success just so naturally flowed. 而后者,是对挫败感隐隐的共鸣。遗憾的同时,我对他抱以理解。
28岁的尼尔其实比别人更明白自己,也明白自己的处境,他的古怪正是自己对自己的了解却又不想去改变的逃避。28岁在84年代更像一个收获的季节,21岁时候定下的目标,付出的努力,比如托尼为开出租车做准备,比如约翰为学业而努力,等到28岁,这时候的成果就是瓜熟蒂落,而21岁的尼尔也清楚认识到28岁应该有什么,有家庭,有事业,有孩子还有不错的收入,这一切其他人都实现了,但是尼尔却还是一事无成,尼尔只想到了结果,却没有想过其中的过程,这也是尼尔的性格缺点导致的,能有行动的想法,却总是不想去尝试,那不如没有行动的想法,给自己徒增苦恼,这正是托尼和尼尔之间的不同,也是我们普通人最需要警惕的地方,还是无行即无知。
burce真是一个从小心中就有大爱的孩子 并且长大后竟然真的超着自己小时候的梦想一步一步靠近了 真的很了不起!nicholas简直就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案例,一定是一个很聪明很聪明的小孩,而且从小就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基本上是我看的最认真的一集,因为今年25周岁的我,也在面临28岁的我会怎么样。然而我想要的是明年在乡下把老房子推到重新盖新房,然后在家里的附近找个工作,继续看书看电影,期待在40岁之前写一本书。在家种种地,父母健康,我们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不知道28岁之前能不能实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