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小Q》当中的狗狗除了刚出生时萌的让人心化,大部分时候都沉稳安静到让人心疼,只因为它是导盲犬,它要经过专业训练,它要帮助主人出行、生活。
男主人公是一位顶级厨师,患疾病失明,不能接受现实,暴脾气,借酒消愁,甚至想到轻生。导盲犬小Q的出现,帮助他打开心灵,重回工作生活轨道。可以说,小Q给了男主人公新生。
导盲犬,没有宠物狗的活泼,没有警犬的神勇,但它们却是盲人最信赖的伙伴,它们是盲人的眼睛。希望社会上能有更多的导盲犬,服务盲人,走出房门,感受这个多彩世界,也希望社会给予盲人、导盲犬更多宽容与便利。
电影本身就不多评论了,但我想说的是这部电影成功地引起了我的反感!
从任达华坐着车去看徒弟,镜头特意给了福田口岸那个路牌一个强调,我就感觉不太对劲。果然,前半部分展现的香港,是繁华又整洁,温馨又博爱的天堂,一跨过深圳河,整个城市就变得脏乱差。突然出现的深圳人一脸阴险凶恶,见到盲人第一反应是把人家的导盲犬偷去准备卖去狗肉节!
拜托,我承认深圳的确有坏人,但就算是坏人也不会这么傻,这么好品相的拉布拉多,就算偷了也不至于拿去卖肉啊!要这么编,直接把这个盲人绑了去卖肝卖肾不是更值钱?香港电影一定要抓紧所有机会丑化大陆吗?大家DNA这么接近,为啥你那里有爆棚的人性光辉,我们就都是吃狗肉的人渣?!
我不是杠精,这是我近些年出入香港无时无刻体会到的深深的恶意。即使是一部想来大陆扪金的商业片里,也很容易立刻嗅出这股习惯性的恶意。持着这种“同胞不如狗”的态度拍出来的电影,即使得了奥斯卡奖,在我看来还是恶心
提前看了点映,身边来看电影的几乎都是爱狗人士,电影开头,狗狗小时候的身影在银屏上刚展示出来,很多人就开始惊呼,太萌了太萌了,好多小女生还在说想要一个。小时候的小Q确实很萌,像个让人爱不释手的玩具狗狗,奶油色的皮毛,耷拉的耳朵,软乎乎的肢体,睁不开的双眼,软萌软萌的,让人只想抱走。电影结束,灯光打开后,很多观众站起来开始离场,但当银屏开始播放小Q小时候的照片时很多人又都不约而同地停了下来,站在过道里都静静地盯着屏幕看,小Q萌萌的魅力真是让人无法抗拒。
一本《再见了,可鲁》感动3亿亚洲读者
电影《小Q》改编自日本非常著名的书籍《再见了,可鲁》,摄影师秋元良平跟踪拍摄了一只 “导盲犬”普通的一生,他用镜头跟踪导盲犬可鲁从出生、长大、训练、工作、生病再到死亡的短暂一生。刚出生时的小可鲁很特别,一般来说拉布拉多猎犬的毛发都是纯色的,多数是纯黑色或黄色的单一色,几乎不会生出有混杂色的下一代,但小可鲁身上却有一个像海鸥飞翔时张开翅膀的黑色十字形斑纹,让它非常与众不同。可鲁很可爱,它会像个孩子一样打哈欠,小表情时而欢欣时而忧郁,明亮的双眼专注忠诚,黑暗中沉思冥想的侧脸都让观者的心萌化,苍茫烟雨中与主人一起渐行渐远的弱小身影,还有逝世前对主人、对尘世恋恋不舍的那一瞥都让人难忘。
日本作家石黑谦吾看到秋元拍摄的这些充满深情的可爱照片后,被照片中可鲁的故事深深感动,他决定用语言把照片背后人与狗的故事表述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可鲁,让更多人知道导盲犬的故事,他为了这些照片谱写了文字,最后照片和文字一起编辑成书在2001年出版,此书在日本畅销了200多万册,后来被改编成日本电影《导盲犬小Q》,感动了上亿观众。该书语言用词简单,笔触很淡,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是平实的陈述,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但是人与动物之间互动的诚挚情感却感动万千读者,一只不会说话的狗用自己的一生诉说了什么是真正的爱、责任与忠诚。
一部《小Q》温暖治愈了全国观众
改编电影《小Q》也从本土出发,做了很多契合本土的改编。缘分是一件很奇妙的东西,很多事情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某天,香港城中著名的天才糕点师陈宝庭在相识的医生家救了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小Q,此时他还不知道这只小狗会给他以后的人生带来多大的安慰,彼时他已经患上了眼疾,医生预计他将在三年内失明。两个月大时,小Q被寄养在陈楚乔小朋友家里,一岁时被送往导盲犬训练基地进行训练,训练合格后,在2岁时成为合格的导盲犬,被分配给有需要的新主人。小Q则被分配给了已经失明的糕点师陈宝庭,只能说缘分天注定,小Q在幼时早早就认定了它的主人,在今后的狗生中它会用自己的爱心、坚持和勇气帮助因中年失明而颓废、脾气暴躁的主人陈宝庭开启新的生活。
一般来说,导盲犬要经历四个阶段的测试,只有全部通过才能戴上导盲鞍,成为合格的导盲犬,第一个阶段适应与人类生活(两个月大时狗狗要离开原生家庭入住寄养家庭,学习与人类相处),第二阶段场地技能考试(躲避障碍物、工作专注、拒绝食物诱惑),第三阶段道路安全测试(在训练员的帮助下与新主人一起上路训练,要观察路况,引领上楼,下坡平稳等等),第四阶段应急保护测试(躲避危险、主人发生危险时要拼命救助主人)。导盲犬在10岁时一般就会退休,回到原来的寄养家庭,安详养老。
改编后的电影《小Q》跟原书一样,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各种烧脑的反转,平平淡淡故事里人与狗的深情却依然很动人,让人非常感动。自尊心很强的陈宝庭因为失明后,自暴自弃,性格变得很古怪,对人对已都过分严苛,对于导盲犬协会送来帮助他生活的小Q,他完全不想配合训练,他大雨天把小Q扔到街上过夜,忘记给小Q喂食,没有戴小Q去遛狗。面对恶魔般的主人,小Q却展示了自己天使的一面,即使在雨夜被赶出去也没有离开宝庭,而是忠心耿耿地躲在宝庭家下面的汽车底躲雨;宝庭不喂它吃东西,别人喂它时它也不肯吃;主人忘记带她出去溜带她去嘘嘘,她也不吭声,只默默忍耐。在恶魔主人要自杀时,她还拼命救助了主人,最后她凭着自己的耐心、忠诚终于赢得了主人的信任,两人终于成了完美的搭档。
电影中有很多感人的桥段,印象最深刻的是主人要出国做手术,小Q挣脱其他人的管束,跟随主人的汽车一直奔驰,不停地抄小路,不停地追赶,想要追随主人,最后却依然被挡在了围栏之外。主人离开之后,小Q回到了原来的寄养家庭,生活虽然平安快乐,她却依然无法放下主人,无法放下她身为导盲犬的责任,每次都会偷偷跑回到以前跟主人一起呆的公园长椅边,默默等待主人的归来,如此深情简直堪比催人泪下的忠犬八公。幸运的是经过漫长等待,主人终于回来了,可惜此时小Q已经患上了疾病,主人陪伴小Q走完她狗生最后一段年迈之路,背着她去郊外游玩,带她去领略四季的变迁和美好。主人和狗狗在彼此的生命中,谁也不愿让对方留下遗憾,人与狗的故事暖心感人,非常治愈。
电影一共有三首插曲都很契合电影氛围,中间放了一首歌《你是我的眼》,多少年来我一直以为这是一首情歌,没想到放在这部电影中,却是如何地契合导盲犬的这个故事情节,导盲犬的的确确就是视障人士的眼睛,“……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你是我的眼,待我穿过拥挤的人群;你是我的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因为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电影最后响起了梁咏琪《陪着你走》的歌声,真是太感人了:
因为,身边有你紧握我的手
爱,谁说永不会长寿
陪着你一生到白头
都能把心中星星闪得通透
陪着你走
一生一世也不分
导盲犬的爱、责任与忠诚让人落泪
米兰·昆德拉说:“狗是我们与天堂的连结。它们不懂何为邪恶、嫉妒、不满。在美丽的黄昏,和狗儿并肩坐在河边,有如重回伊甸园。即使什么事也不做也不觉得无聊——只有幸福平和。”《小Q》是一部关于爱、责任与忠诚的电影,绝不仅仅是萌宠那么简单。
如同电影里所说狗狗们眼中的世界是黑白的,灰蒙蒙的,黯淡无色的,但他们却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把一个彩色的明亮世界还给了视障人士。在小Q的陪伴与引领下,双目失明的糕点师李宝庭能够再次出入他心爱的厨房,再次亲手做出美味的甜品,再次感受生活的美好,他可以步伐轻快地徜徉在街头,在公园享受清新的晚风,甚至能够远赴广州回乡探亲,他的生活宛若重生,没有沮丧,没有自暴自弃,几乎再也看不出他是位视障的老人。导盲犬的存在,对于李宝庭们来说,意义厚重而伟大。
作为一只导盲犬,小Q身上背负着很多责任,这让它无法像其他小狗一样放肆地嬉戏,而是早早地告别了玩乐撒欢,养成了克制欲望与情感的性格,把全部注意力专注在工作上,出色地完成导盲犬的任务。它所有的情感只在一双深情的大眼睛中无声流露,脉脉眼神一瞥让人了解她早已洞悉世间一切。多么乖巧而伶俐的狗狗!出生后即被被选为导盲犬,在寄养家庭生活了八个月,学会信赖人类,习惯与人类融洽相处;在导盲犬基地训练一年成为合格的导盲犬;从两岁到八岁与陈宝庭一起生活,为宝庭工作服务了六年,为宝庭带来了安慰和欢乐;宝庭生病去美国两年多后,她默默等待,终于再可以一起相处。可惜不久她就患上疾病,12岁时就结束了短暂的狗生。
回顾小Q这短暂的一生,不是在工作就是在训练,或是在为工作训练做准备,她为人类付出如此之多,而自己得到的又何其少。真诚温厚的小Q却从不计较,经历了狗生的各种悲欢离合,她心中又有怎样的哀伤与喜悦?爱、责任与忠诚,小Q们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无私的坚守与陪伴,用它们的黑白世界换回视障人士们多彩的生活。电影没有煽情,而是最简单平实的镜头语言说出一个最深情的故事,足以勾起观众心中最深的感动。
导盲犬的训练和管理行业对大众来说仍是比较陌生,希望《小Q》这部电影会成为我国推广导盲犬事业的一个机会,也希望观众们能够籍此机会多多关注视障人士,给他们和导盲犬多一点关爱,感受人间的温暖。
1.这个片主线剧情很迷,男主从不喜欢狗到喜欢狗的态度转变莫名其妙,同时主线与副线的代理主人之间的剧情根本串不起来,太生硬了,导致影片剧情部分七零八落,又散又迷。
2.演员除了男主之外,片里任何一条狗都是演技担当。基本全员尬演。导致看的过程中,因为演技的尴尬,都代入不到后期的煽情片段。
3.开头男主拽狗下楼那个片段看的我极度不舒适,也是因为这一点给一星。看了这么多关于狗狗的电影,这个片段是给人感觉最不舒服的一个片段,看到这里立刻给一星。为了达到真实效果,绝对是硬拉着下楼的。不要说我圣母或者说拍片为了效果不得不这么做之类的话,基本所有狗狗电影我都看过,为了电影效果也没有这个镜头让我感觉不舒服。还有一个就是狗狗钻到车底下那个片段,明显是被吓了才钻进去的,因为从表情(鼻子皱起来)可以判断。所以没有受伤或者受虐待有可能,但是一直在被吓一跳肯定也是真的。狗心里想:为了拍个电影莫名其妙一直被吓,好闹心啊
4.如果是为了宣传导盲犬,却根本没有把一条导盲犬培育出来的艰辛过程以及对人类的帮助展现出来,明明一条导盲犬训练出来特别难因此也特别珍惜,明明是翻拍的小Q,为什么不学学人家怎么拍的,剧情全都抄下来。非得加点儿原创。
5.最后,宠物类电影绝对不可能完全达到不受伤或者不虐待,那个被抓着脖圈硬拽下楼的镜头真的震惊到我了,估计短期内都会有阴影,不会再愿意看这类电影了。
今天要介绍的是9月20上映的电影《小Q》,一部关于人与狗的催泪故事片。
如果没有7月20日任达华被刺的事件,该片可能在7月25日就和大家见面了。
现在任达华康复,大家也等不及要看《小Q》了吧!
【无关键情节剧透,请放心阅读】
原著《再见了,可鲁》写的是一只真实存在的狗狗,“狗生”12年,摄影师记录下它奉献人类的日子,后作者用了15年完成它的传记,在日本出版后创下惊人记录,被称为 “感动3亿亚洲人心”的超级畅销好书和21世纪亚洲“赚得泪水最多”的一本书 。
你或许没听过这本书,但一定听过它后来被改编成的电影《导盲犬小Q》。
而近日,我们终于可以看到本土版的《小Q》,由任达华、梁咏琪、罗仲谦、杨采妮、 袁姗姗主演。
影帝任达华饰演盲人主角,延续了《破冰行动》的悲情形象,将一个爱狗如命的盲人饰演得真实动人。
看“忠爱告白”预告,是小Q的第一人称讲述故事。
难道是《一条狗的回家路》那样以狗狗视角讲述故事?
那样的话,确实能够将狗狗人格化,形象更丰满。
但其实正片还是以人类视角开展故事,不过小Q依然灵性十足。
是不是迫不及待想要了解它呢?
导盲犬与主人的缘分
狗是人类的朋友,尤其是工作犬,为人类作出了极大贡献。
以导盲犬为例,天职就是服务盲人,出生后,先在寄养家庭适应家庭生活,然后进行训练,和盲人配对,为盲人服务。等到退休了,才能回家安享晚年。
你以为配对是随机的吗?影片里就说了,合适的搭档要看缘分,这就很微妙了。
究竟是人选择了狗,还是狗选择了人?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在抖音上刷到一个视频:
日本的导盲犬Oliver到了11岁要退休,他们家人觉得狗狗可能已经忘掉他们家了。
但当狗狗远远地看到等候在门口的家人,它欢快地跑了过去,一切都宛如昨日。
小Q虽然也认寄养家庭,但是更认定了自己服务的盲人李宝廷。
因为狗有灵性,它也会选择。
可能有的狗只是把盲人当做服务对象,区别于寄养家庭的“家人”;但小Q选择把李宝廷当做至亲至爱。
虽然说盲人失去了生活的色彩,是不幸的;但是如果能够换来一只有合适的导盲犬,难道不是一种幸福么?
导盲犬“导”什么
导盲犬不仅仅是导眼盲,也是导心盲。
一个后天盲人要接受现实,恐怕要走出很长时间的心理障碍。
看本片,任达华饰演的李宝廷刚开始的脾气像极了《我与地坛》作者那样,自暴自弃,抗拒他人的帮助,观众甚至会对他“虐狗”产生愤恨……
然而我们发现,小Q真的可以开解李宝廷,他成了李宝廷的眼睛,成了他的希望。
它真的很忠诚,认定了主人,不管是被大吼大叫,还是被粗暴对待、被“善意欺骗”,它都会等待,它都会跟随,连病痛都可以忍受,只为等待他回来。
他们一起玩球,一起旅游,一起滑雪,一起看星星……
公园里的一张长凳子,成为了一段佳话。
可以不爱,但别伤害
或许有人不理解人和狗可以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影片中还有一个李宝廷和小Q成为“生死之交”的情节,就是小Q被狗贩子抓了。
人人都说人贩子该枪毙,但是狗贩子同样罪大恶极。
偷走导盲犬,等于在盲人遭受重大打击后再次剥夺了他的希望,雪上加霜。
导盲犬可以说是主人的命。片尾的故事分享中,就有一个盲人说分享了一次经历:某日他们在马路上行走,突然驶出来一辆车,是导盲犬用头替主人挡住了撞击……
有人总是说畜生就是畜生,人命最宝贵。
但人之所以是人,不是因为我们天生是人,而是能够有高贵的品格,能够尊重和敬畏生命。
如果人没有道德,那连畜生都不如。
《小Q》“导”的是社会
人与狗的故事数之不尽,但是看到《小Q》,李宝廷和小Q出国游的情节,我想起了一个微博上看到的真实故事:一只宠物狗盲了,主人背着它环游世界,虽然它看不到,但奔跑起来,比谁都欢快。
世界那么大,一人,一狗,足矣。
这样的一生,已经让很多人羡慕了。
并不是人和狗哪一方成就了对方,是人和狗这一关系非常和谐,他们就是一对幸福的整体。
对狗无感的,看了本片,一定也会为之动容;当然,就算是爱狗人士,看了本片,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了解导盲犬的工作。
如果大家在生活中遇到盲人和导盲犬,请多点包容和关爱。
特别是对待导盲犬,可以不爱,但不要伤害;可以喜欢,但不要干扰。
最后,强烈推荐各位喜欢宠物的影迷观看这部《小Q》。
END
【更多精彩】
女友:被《小Q》感动的姑娘都容易遇到渣男
我:《小Q》没拍好的原因,在老舅的《野狼disco》里。
昨天晚上,本着对任达华的支持,我和女友去看了刚上映的《小Q》。
《小Q》还是挺催泪的,整场都能听见有人用面巾纸的声音,当然包括我女友,刚散场,女友擦着眼睛对我说:“被《小Q》打动的稀里哗啦的姑娘都容易遇到渣男。”
我擦,心里暗想我也太冤了,看个宠物片也能……但我还是克制地说道“你是个例外,你只会遇到我,不会遇到渣男。”
她:“呸!你也好不到哪去!”
我:“虽然你素来对电影有深刻独到的见解,但是这……也太过了吧,看个人与狗的感情片,居然能想到渣男!你男朋友可真不容易当啊。”
“切,你应该庆幸,你这水平能找到这么聪明的女朋友。”女友一脸嫌弃。
我:“那你到说说,这导盲犬跟渣男有什么关系。”
她:“《小Q》是根据日本小说《再见了,可鲁》改编的,而同是这本小说改编的日本电影《导盲犬小Q》,就比任达华这版好多了。同样都是动情、感人,使人落泪,你知道《小Q》差在哪吗?”
我:“日版的《导盲犬小Q》我记得啊,主演是小林薰,演《深夜食堂》那个。日版的平和、舒缓,看似平平淡淡的琐碎日常,却给人深深的触动。看那个小Q应该是零几年的事了,我现在还记得,多半是因为它太感人了吧。任达华这版小Q呢,开场的情绪就非常激烈,从头到尾催泪不止,怕是比日版的还催泪,但看完了总觉余味不足,怎么说呢,哭是哭了,但就算没日版的那个感觉。”
我想了一下继续到:“同样都是日本IP,同样都是小林薰主演,同样都是香港人拍,是不是跟《深夜食堂》一样犯了不接地气的毛病?”
她:“不对,同样是感人,任达华版《小Q》与日版《导盲犬小Q》的核心区别在于,任版是情节催泪,日版是故事感人。不断推拉情绪,用情节催泪而不是用平淡却真诚的故事去打动人,这是它的核心症结。”
我:“这有很大区别吗?最后不都是感动了,落泪了。”
她:“区别很大啊,
日版的《导盲犬小Q》像是一个年岁不大却面带风霜的成熟姐姐,微笑着轻声细语的跟你说‘人生可真是不容易啊,但也要好好过下去呢’,
而任达华版的《小Q》则像一个初入社会的青年故意用成人的语气悲伤的说‘生活太不容易了’然后又说‘但是我挺过来啦’。
对于前者,你知道那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而后者你会觉得他只不过是未经世事罢了。你懂了没有?”
我皱着眉头没说话。
她:“你想象一下两个场景:
场景一
在昏黄的灯光下,一个头发凌乱的男人,喝着酒,平静的跟你说:
“没事的时候,我会望向白驼山,我清楚记得有一个女人在那边等我,其实醉生梦死,只不过是她跟我开的一个玩笑,你越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已经忘记,反而记得越清楚,我曾听人说过,当你不再拥有的时候,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让自己不要忘记。”
视频:
场景二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一个满面春风的小伙非常夸张的给你唱了一首歌表白:
“我爱你 i love u,love u,love u,love u,love u,love u,i love u
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你你你我爱你你你你”
曲用的是《威廉退尔序曲》 ,词全是他自己编的,热情饱满、还边跳边唱,情绪丰富,才华四溢,让人惊叹不已。
视频:
你清楚,他们两个都是真爱,不是巧言令色,但是你觉得他们哪个爱的深一些呢,多年之后,你又会因为爱记住哪个呢?“
我:”我懂了,张国荣虽然没说一个爱字,但我能听出来,他句句都诉说着爱,那让我感觉他是个有故事的人。而张学友虽然满口都是爱,但我清楚那可能只是少年初识情滋味的骚动。张国荣打动我的是他背后的故事,张学友打动我的是他夸张但才华横溢的表演。“
她:”对了,这就是这两版小Q的区别,一个用故事打动人,一个用情节催泪。丰富的情感需要含蓄的表达才能深刻,激烈的爆发需要意外的出现(意味着不能多用)才能震撼,任达华版的小Q,像一个未经风霜的少年,不懂得克制 ,情绪推拉一波接一波 ,情感全部外露,而当一切都呈现在表面时,美就没了,余味也没了。”
我:“我知道哈,克制很重要,就像宝石老舅《野狼disco》唱的那样‘时时刻刻要提醒自己,不能搭讪,搭讪你就破功了,老弟。’哈哈哈哈哈哈。”
她:“更重要的是,张学友打动人的情节是真才华,但任达华小Q那些打动人的情节实在是太刻意虚假了。“
我:”这个我看出来了,比如陈芷乔追车送狗玩具那段,明明可以打电话,非要追车。任达华要去美国,小Q追着跑那段,明知道告别不易,还非要把小Q带出来,关在笼子里或者房间里不好吗。还有任达华重生情节那个(一般影视作品主角自杀未遂情节代表着‘重生’),太不合理。,盲人是看不见的,他在整个穿越马路的过程中,没有任何与车辆的身体接触,只靠听觉他能感受到多大威胁,当然,也可以说他通过听觉感到了危险,但这种程度的危险足以让他重生吗?整个电影里太多不合理的刻意煽情了。“
她:”这就跟恋爱一样,一个姑娘真的被这个人的”故事“打动了,自然有长久的基础,那是关于生活的,关于世界的,关于未来的。但如果只是被一时一刻的浪漫”情节“征服了,那自是没有长久的基础,毕竟浪漫的事天天都做,就不是浪漫了。那些惊天动地求爱的要比平平淡淡表白的更容易分开。“
我:”哈,这个我在知乎上看到过:表白是吹响胜利的号角,而不是发起进攻的冲锋号。“
她:”是啊,爱情可以轰轰烈烈,但不会张牙舞爪。所以啊,那些被这版小Q真心打动的姑娘是容易遇人不淑的。“
我不屑:”那你不是也哭了。“
她争辩道:”我……我那是单纯的喜欢小狗,被小Q戳中泪点罢了,识得唔识得噶?你这样的人怎么也有女朋友,上帝真是不公平。“
我假装深沉道:” 上帝要是公平的,那岂不是太无聊了,就是不公平,世界才有了故事,人类才有了电影,男人和女人才能在一起啊。 “
这篇评论,很可能会沉,那些哭的稀里哗啦的姑娘大概会点反对吧。
最后,公众号:流年取次花间
《友情之上》我们也看了,女友的看法在这里
配音太廉价太出戏了,拍摄效果很网剧感,狗狗可爱,任达华演得还可以,整体观感不佳,结局拖了半个多小时。Gigi其实只是龙套了,对于她高开低走,没想到最后低到这么低的电影生涯😂😂😂算了算了。最后片尾的真实采访挺感人的。
改编的可以跟日版的导盲犬小Q相媲美!真是感人,感谢狗狗陪伴视障人士!哭的稀里哗啦
国版的让人惊喜,盲人多了内心世界的描写,轻生被小Q拯救的场景设计好棒;多了小q看世界的黑白视角;最后的30m换成了盲人送别小Q,电影的基调完全是为了小Q,没有盲人的葬礼,有的是家人送别小Q,好想养一只拉布拉多。
片子质量最多三星,但映后听导演和梁咏琪谈到拍摄时对狗最大程度地呵护与尊重,以及主创为了科普导盲犬知识而在内地坚持了很多场路演,还是拉高了不少好感。看完一直在思考作为狗可以领悟到忠诚与责任那么复杂深刻的情感,真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可能这才应该被称作“一条狗的使命”。煽情和刻意难免存在,但只要是狗片,再俗的泪点都哭得出来。
与日版相比,做了很大的改动。立意有了突破,也很好哭。使用的技巧是“人设”的强烈反差,盲人极度的冷与小Q极度的暖来回碰撞,总会有触动人心的一刻。盲人接受小Q,同时也是接受那个内心灰暗,封闭起来的自我。突破之处在于,这段人犬羁绊不再局限在狗的忠诚,人与犬有了平等的情感关系。很喜欢影片为其情感关系的重新定义:搭档。因为,他们的生命合二为一了。任达华可以凭借在此片的表演拿个金像奖影帝。
狗比人老的快
虽然可以理解为什么改编得这么抓马,毕竟抓马国人爱抓马了,但前面看着简直感觉像小姑娘被卖给有钱暴躁瞎老头做填房……狗换成年轻女演员就真的是《遇见你之前》了吧。《你是我的眼》响起来的瞬间我当场爆笑,要不要这么严丝合缝……不过袁澧林实在太靓太灿烂了,快抓紧时间给我演部青春片啊!
因有期待,而略失望。原著书《再见了,可鲁》和日版电影《导盲犬小Q》都很喜欢且收藏多年,然而这版《小Q》的故事只是借用原来的框架,剧情方面则大幅度地篡改:没有「小Q为何能成为导盲犬」的交代,关于导盲犬的训练只是轻描淡写地略过(拍得好像什么狗都能成为导盲犬?)… 反而编排了各种过于戏剧化、刻意煽情的桥段,小女孩追车那段就挺尴尬,李宝庭自杀那段更是败笔(眼盲的他横穿过马路,差点撞到他的司机没留下半句话就走了、后面导致撞车,两个司机也安静地呆在车上,让他坐地上接电话),随后的狗贩戏也是看得想翻白眼…没想到使用了萧煌奇的《你是我的眼》,电影结束出字幕的采访反而更感动我。& 看完《小Q》后回去翻看《导盲犬小Q》的部分片段,最后小Q离世的段落又一次看得我眼眶湿润。
看了这么多宠物狗电影,最让人感慨的还是忠犬八公。
看着挺尬的,没什么深度,感动吗?一点也不
为了支持任达华,特别去看了点映,完全超出了预期,影片拍得十分连贯让人感动,任达华的表演又增色不少,他遛狗经常去的那个公园在哪里啊?下次去香港想去逛一逛。好喜欢片尾那个带有答疑性质MV式的彩蛋哦。罗仲谦好可口,郭晋安我差一点没有认出来。
我朋友说,每个嘴硬说不喜欢狗的预备铲屎官最终都成了最爱狗的那个人。这在本片男主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证。一个沉湎于“失去”的中年男子,生活已经狗糟糕了,还要迎接他人的善意,我都想替他说出那句“我想一个人静静”,可是他终究是个好人,这种“好”,让人分不清是狗在照顾他,还是他在陪伴狗,一起走过温暖的一程路
忘记是哪一年的金像奖说的那句话“唔系香港警察的cutting靓,系任达华的cutting靓。”讲真,不是任达华的身型靓,是狗狗的身型靓啊。
由小说《再见了,可鲁》改编,原著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电影拍得太平庸了,甚至有点烂。影片一味追求煽情和感人,逻辑性、合理性却存在很大问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自杀”那场戏。李宝庭想自杀,导致几辆汽车相撞。你以为司机会找他算账,或者他会赔钱,甚至被刑事拘留……结果直接就没后文了。横穿马路导致车祸,这是犯罪啊,居然就这么完了。你想自杀,你可以去跳楼,不要危害别人的生命。其次,他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同时也是让小Q陷入危险。西蒙那么爱狗,竟然不让小Q离开他,反而还要再给他一次机会。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李宝庭把小朋友的棒球藏起来;陈芷乔追着汽车跑纯粹是为了煽情而煽情,就不可以给西蒙打个电话吗?李宝儿眼睁睁看着小Q穷追不舍却无动于衷,你想把狗累死吗?尤其是李宝庭趴在地上找小Q那场戏,太尴尬了。
1.东拼西凑,特别后面太过于拖沓,强行催泪、煽情。2.李先生闯马路想自杀那段戏以及后面的狗贩子,黑人问号脸。3.李先生内心态度的转变也太生硬,看完后无感觉。
罗永昌还是适合这些温情的小品,华哥奉献了一流的演技,看到整个戏院的人泪流不止,隔壁女生哭完一包纸巾。故事虽然走的煽情催泪向,但是本土化改编做得很接地气,然而还是不忘黑一把狗肉节。袁澧林结尾度加了很多戏啊,《你是我的眼》还有《陪着你走》这两首歌不但带动剧情还增色不少,最后怀念一下我家的德牧,狗古头。番薯昌客串的老师傅,很欣慰看到他,钊锋,小巧,阿kind客串一把徒弟,算是大茄哩啡了。
本来并没有打算看这部电影,但是白天听闻任达华被捅了一刀,立马买票去支持一下这部片。果然,看不得狗狗为主角的电影,轻易一个情节就会被狗狗感动得潸然泪下。当然影片中任达华的演技也非常好,一如既往!
梁咏琪吃了仙丹吗?还这么年轻!
走的是和《幸运是我》《我的妈呀》《黄金花》如出一辙的温情路数,商业属性不太强(注定无法大卖),这年头找个粤语版实在忒不容易了,而配音永远都是挡在港片跟大陆观众之间的一面墙,尤其是这类对演员声音表演要求比较高的电影,配音演员的情绪和节奏一旦跟不上就比较出戏,好在整体拍得算是中规中矩,放国产同类型片里完成度也还行。罗永昌跟了杜琪峰这么多年,结果最让人怀念的单飞片仍是那部《每当变幻时》。
15岁的时候看小Q 和现在看小Q 一样看到落泪 越是这样简单真挚的情感往往越直击人心 在自由和陪伴面前 狗子选择了陪伴主人 不离不弃死心塌地 给予爱最后也得到了爱 情感是相互作用的 哪怕是一座冰川 也有被照耀融化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