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对于《羞耻》的关注是由媒体渲染的限制级情色噱头开始的,同时,无论有佳作《饥饿》在手的导演史蒂夫•麦奎因,还是演技出众上升势头迅猛的迈克尔•法斯宾德,或者潜力正转化为演技实力的凯瑞•穆里根,都让你又感觉这片绝对不会是一部庸俗的“卖肉”电影那么简单。最终感受的影片果然如此,它确实大胆的裸露,以至于法斯宾德达到X级的裸露程度超出我的预料,它也确实有更深的内涵,尽管充满情色,但是却并不是那种给人眼花缭乱视觉刺激的情色,它的内核是孤独,这种孤独让主人公布兰顿本质上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性瘾而感到羞耻,而是更有一种“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之空虚与痛苦。
拍摄过《饥饿》的麦奎因其实在这部影片中,也将那部影片的一些风格带入,那就是一种引而不发的焦灼与冲突。尽管之前就知道这是一个关于性瘾者的故事,但是影片开始,并未直白的就表现布兰顿性瘾程度如何之深。相信二流导演一定会一上来就是一段床戏,然后让布兰顿出入成人录像带商店,再来个他对着电视上的毛片镜头打飞机之类的连续镜头,来直截了当,迫不及待的告诉我们,看,这家伙亢奋的很呢。但是,这不是麦奎因的风格,影片开始于一段时间不短的沉默,透着一种空虚与不知下一步该干啥的无助。特别地铁上,布兰顿与一位乘客的眼神来往,考验着观众的耐心,而这也潜移默化的让我们体会到了布兰顿那种内心的焦灼。整部影片都是缓慢的,甚至沉闷的,因为布兰顿的生活便是如此,他有着不错的工作和业绩,住着不错的公寓,有着看上去灯火酒绿的不错的潇洒生活。但实际上,布兰顿的生活是索然无味的,看不出他有什么朋友,与老板的“友情”更像是一种酒肉朋友的关系,他充满了魅力,足以吸引更多异性,却无法自然的谈一场让自己感到充实的恋爱。
如果说,影片开始一段时间,布兰顿生活的精神危机还处于一种细节暗示的阶段,那么他妹妹的出现则将这种危机逐渐暴露和推向高潮。咋一看,布兰顿与妹妹有一种亲密而暧昧的关系,从片中两人在浴室面对面就表现着两人间一种无拘无束的感情。但是,导演在这里并不是想表现什么不伦的东西,而是更以这个开始与后面两人的隔阂表现一种反差。我们渐渐看到,围绕妹妹,布兰顿的孤独表现的更强烈。首先,他要亲眼看到身为有妇之夫的老板与妹妹勾勾搭搭直到上床,而他反倒只能“逃离”自己的公寓,以运动发泄自己的内心的寂寥和尴尬。其次,他和妹妹本身是矛盾重重的,而如妹妹和老板的关系的事件进一步加大了这种矛盾,而这又进一步让两人渐行渐远。当一个人与最亲的人形同陌路,那么他常常也陷入了孤独的深海。于是,我们看到布兰顿在空虚和寂寞中越陷越深,尽管常有自怨自艾的文字让“孤独”显得是一种很“文艺”和表现自己内心和“强大”的状态。但是,或许张楚的歌说的更真切:“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常常,一个人精神空虚而孤独,因而渐渐丧失真心与人交往的动机和能力,而这回加大他与他人沟通的挫败概率,而又在心中放大这种挫败感,于是,心伤了,人懒了,人变得更“习惯”孤独,却实际上无法习惯这种寂寞。
随着故事的深入,《羞耻》的节奏也有那种缓慢变得急促而焦躁,与布兰顿的内心节奏完全一致,而观众也随着这个过程更能深刻感受到布兰顿的痛苦。正如前文所说,影片开始并未就直接表现他如何的“性瘾”。但是到了他和妹妹矛盾爆发之后,一段他激烈反应,将家中所有色情录像带、杂志反倒很大垃圾袋的场面一下子将他的状态表现出来,这种慢慢铺垫,进而爆发的节奏极具冲击力,再结合之后道貌岸然的老板对他电脑里面很多色情内容的冷嘲热讽,更将他的困境和社会的病态展露。性,给人的感觉是“热”的,而这部影片无时无刻不让人感觉是“冷”的,布兰顿没有表现出性带给他的快感,而更多是无处排遣的精神空虚。布兰顿的几次性都没有那种愉悦的表现,或者在街上的仓促;或者交织试图爱而又无力爱的失败的性;或者带着一种模仿和发泄的面朝大海,窗边放肆发泄的性;直到空虚到极致的呈口舌之快酒吧挑衅而被殴打的自毁式的性;还有那种色情电影中看上去很爽的多人亲热而最后留给他更大空虚的性。布兰顿每次这样的性事之后,都给人一种行尸走肉般的空虚表情,这也给观众提出一个疑问:性只是一种肉体的愉悦吗?或许就如饮酒,挫折之时独自和闷酒与同朋友在欢声笑语中喝酒,哪怕喝同一种酒,同样的分量,你的愉悦也是不同的,精神与肉体永远关联,内心的空虚与困顿永远无法通过肉体的放纵来释放。性,是一种生理行为,是一种娱乐行为,更是一种交流方式,与人,与外在的世界,布兰顿的交流出现了问题,短暂而激烈的肉与之欢后,还来的却是更长时间的懊恼与无助。
不知该说是好是坏,《羞耻》留下了一个特别的结尾,布兰顿与妹妹,这一似乎在他周遭唯一可能不带功利的关系眼看就要破裂。兄妹俩同时陷入绝望,都选择了一种自毁的方式,只是妹妹的选择更加极端与决绝,而那种微妙的亲情终于在关键时刻爆发。当你看到布兰顿疯子一般的奔走要确认妹妹是否安全时,这一刻你能感到的确实布兰顿这段生活中最充实的一刻,他有了真正挂念和在乎的对象。孤独是相对的,一方面没人与你沟通,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你不觉得世上还有什么值得你去在乎沟通的人,而这一刻,布兰顿醒悟了,至少这一刻,他不再孤独,也让妹妹不再孤独。而故事的结尾,又回到一种平缓的节奏,回到地铁,这一日常生活规律化和平淡的象征之中,但是与之前节奏平缓,但布兰顿内心焦虑相比,这一次,布兰顿显得真正平静了很多。《羞耻》从情节上并无特别过人之处,却在情绪上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处理,而法斯宾德的表演无疑对这种情绪的释放起到了关键作用,拿捏得当,无论隐忍的焦虑,还是失控的爆发,都显得时机得当而恰到好处。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590184109597fa21203f2e13.html 之前在《疯狂愚蠢和爱》影评中说过今年最火的两个好莱坞男明星一个是高司令,一个是法叔。虽然高司令凭借《疯狂愚蠢的爱》《亡命驾驶》《总统杀局》这三连杀在全球的粉丝影迷如病毒般猛增,但相比较之下不可否认的是法叔今年的电影“含金量”更要略胜一筹。而法叔今年主演的几部电影中,无论是凭借噱头十足的裸戏床戏,还是威尼斯影帝头衔,都让《耻辱》当仁不让成为其年度代表作。
但想要先暂时抛开这些来说说故事本身,因为《耻辱》在所有这些噱头之前,本身有个非常好的剧本。
史蒂夫·麦奎因从电影一开始就不遗余力试图把男主角Brandon刻画成一个看似极度不正常,“变态”般的社会异类。表面上Brandon有高档公寓和稳定体面的工作,但他却随时都在努力克制自己内心过于旺盛的性欲。这种在社交中压抑隐藏自己内心“变态”一面的角色,很容易令人想起贝尔的《美国精神病人》,两个角色甚至两部电影之间也有一定的共通处。《耻辱》中的Brandon不会半夜杀人分尸,他只是在“忍不住”时会冲进办公室厕所手淫,会一个人在家时沉迷于各种色情网站和视频,会招妓甚至随街勾搭女人来满足欲望。“性瘾者”也许是第一个跳进观众脑中的词,史蒂夫·麦奎因在影片的第一部分用如此负面的视角首先就将Brandon这个角色“抹黑”了,有点欲扬先抑的意思。
然而随着地铁女,Sissy以及Brandon上司等角色的登场,观众会逐渐发现,Brandon其实是最“正常”的一个角色。影片随后开始深入Brandon的内心,而我们随即发现他并不享受于这些性爱,更多的是一种受困状态。他自己意识到体内过于旺盛的性欲是不正常甚至是病态,因此他尽管控制不了,但也极度憎恨这样的欲望并以此为辱。例如在Sissy和已婚上司上床后,他对性产生厌恶感,一怒之下扔掉了家中所有色情杂志影碟甚至手提电脑,第二天就去约秘书。同样后来与黑人秘书上床那场戏也揭露了这一点,Brandon是真的对这个秘书有好感,因此他才没办法接受与她进行“耻辱”行为,从而只能选择招妓来解决性欲。由此我们才发现原来Brandon始终都在这耻辱的深渊中挣扎。然而反观其他角色,如Brandon上司那样的人早已迷失在物质社会的欲望中,压根已不在乎肆意狂妄地追求快感暴露欲望,却同时丢失了人最重要的情感能力。Brandon更像在那个深渊的边缘,努力挣扎往外逃,而当他听到那首关于纽约的歌时不经意落下眼泪,因为在影片中,纽约就是那个最大的深渊。
影片最后Brandon在地铁上再次遇到了那个已婚的风骚女人,不同于之前他满是欲望的表情,这一次他满脸厌恶,但却似乎仍有矛盾和挣扎,影片就这样在地铁门打开时戛然而止。
法叔在电影开始后不到一分钟就露毛,不到两分钟就背面全露,不到三分钟就露大鸟+全身360°裸露,然而他在片中最震撼的表演并不是这些大胆裸露,而是那场3P戏。就在他要喷射前的几秒,法叔用无声的表情嘶吼着挣扎的痛苦和无力的求助,而喷射的瞬间他的痛苦也随之决堤。一场情爱戏居然能让人看得泪目,这不仅是因为法叔的年度最佳表演,更是史蒂夫·麦奎因的优秀执导,他把性爱戏拍的犹如犯罪般让人感到焦虑不安,而片头和临近片尾的地铁段落更是让我下定决心五星狂赞,精彩的剪辑让观众穿梭于打乱的时间线之间,震撼的配乐更是烘托出了悲剧气氛,这两场戏都情感充沛实在令人印象深刻。而凯瑞·穆里根也一改之前的银幕形象,一登场就让人惊掉下巴,但她的角色相对于法叔来说显得有些薄弱,实在可惜。
其实影片并没有传说中那么那么“露”,至少法叔只在片头露了两个镜头,凯瑞小姐只露了一个镜头。但是大量性爱戏还是能让观众心跳加速,而当男主角走进Gay Pub时,我瞬间就High了...
影片存在豆列许久,在看了《为奴12年》后决定也端出欣赏。
依旧是导演拿手的各种长镜头,在《羞耻》中的观感不像在《12年》中那样沉闷压抑。九十多分钟的电影,看完后仿佛过了两三个小时。
很多人对于此片的讨论仿佛在教育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 【别害羞,使劲撸,你没有错!】 掘地三尺的阐述男主旺盛的生理欲望无罪和对自己内心的救赎。
可这电影赤裸裸说的是兄妹恋啊喂!
-----------------------------下面-----------------------------
影片一开始男主的电话响起,开始播放(男主的妹妹)语音留言,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妹妹说的最后一句话 “医生说我得了癌症,活不到一个星期,阴唇癌。” 而此时哥哥则刚从昨夜援交的云雨中醒来。面对电话里这样赤裸裸的挑逗与暗示,而让男主这样一个对性有旺盛需求的人岿然不动,观影者心中不免有一个问号:电话另一头的女人是谁?他和男主有着怎样的关系?
在后来妹妹“热情”的闯入男主的生活,让大家知道他和男主是兄妹关系,解答了一个疑惑,就不得让人思考另一个疑惑:妹妹为什么要挑逗哥哥,并总是死死的缠着他?
因为爱
导演在后续的戏份里也阐述了兄妹两人间特殊的感情。
妹妹爱哥哥无所顾忌,光明正大的追求,想获得哥哥的垂青。从影片中疯狂的打电话、寻求怀抱、突然回到哥哥家中CD机里放的歌曲I want your love 、故意大声的在电话中与他人产生情感纠葛、手臂上的旧伤疤、酒店里给哥哥唱的情歌、和哥哥的上司发生关系试图刺激哥哥、自杀等等都得以体现。
哥哥爱妹妹却无法回避自己兄长的身份,社会伦理道德的束缚。现在就连中学生的生物书都在说不要近亲繁殖。而作为一个在乎平静稳妥生活,惧怕舆论非议,害怕自身内心的哥哥更为不敢触碰。听着妹妹的情歌默默流泪,在上司面前不对妹妹有丝毫的褒奖之词,却在码头边独自苦闷压抑内心。
在面对妹妹“我们其实是一种人”的苦苦哀求时反驳道“我和你不一样,我有工作和生活”。哥哥的内心中走不出伦理道德的羞耻心。
但,男主人公这样的顾忌真的关乎羞耻吗?导演也在影片中为哥哥矛盾的精神自责做出了高下立判的对比作为他解脱的辩词。
影片中有两个闯入兄妹生活的人,男主的上司和他的黑人女同事。
哥哥的上司已有家室却整天逛酒吧求艳遇,活像一只发情期的狗,和男主的妹妹在见面当晚发生关系,第二天却在办公室和自己的孩子视屏对话并冠冕堂皇的指出男主电脑里的色情视频是恶心与低俗。
而男主虽然深陷性欲旺盛的泥沼,却回避愿意付出一切的妹妹,仅通过书籍,色情影片,和金钱换来性工作者的服务,当然,还有自撸。
在男主和女同事的约会事件中,赴会之前再三犹豫,交谈时不疯狂追求,分别之时不过分挽留,即使和同事开房,在看到那条复古的蕾丝袜不由得又想起妹妹喜欢的复古帽子而中途作罢。爱妹妹至深的矛盾感情也由此得以体现。
哥哥和上司,对比之下应该感到羞耻的,到底是谁呢?
有的人金玉其外却做着鸡鸣狗盗之事,有的人不忍心伤害别人却宁愿自己中伤。
导演不是在写童话,本以为片尾病床边的兄妹相依将是个温存美好的结局,可妹妹手臂上的一条条伤疤却像恐怖电影中难逃的梦魇一样,让兄妹两人的人生走入无限的死循环;末尾男主角来到码头失声啜泣,哀叹自己的人生终难逃羞“耻的”折磨。
希西在病床前醒来,发现哥哥守候在身边却责骂愚蠢;妹妹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兄妹两人寻求解脱,用实际行动告诉哥哥:【我要爱,或者死】
男主角布兰登在冬夜寒冷的哈德逊河边抽完一根烟,继续往前走,抬头却猛然看到眼前一座酒店落地窗前,一男一女正趴在玻璃窗前狂野性交,他停下脚步,凝望出神——我想说,其实在整部电影中,无论是男主角法斯宾德一出场便晃来晃去的生殖器,还是他捧着流了一地血水的割腕自杀的妹妹,都不及这个缓慢的有点儿沉闷的场景更让人有所深思。
那座因为黑夜而暴露在人们眼前的透明窗户里,一格接着一格,被安置了不同的角色,我们难道不都是其中的演员?一个看上去疲惫不堪的身着西装的中年男子无聊地从窗前离开,一个看上去正在出差旅途中的身着西装的女子正拉开窗帘。要是你有足够的耐心和不太正经的窥探癖,你就可以守着这座酒店大楼看完许多房客表演的独幕剧。是的,独幕剧,每个人都像被关在一个小格子里,出差、借宿、开会、互相分离,只和自己的孤独留在一起。哪怕此时此刻,你在和另一个人采用多么猛烈性感的姿势在窗前大胆做爱。
布兰登就是其中一个,也许,他就是在这样荒诞而平常的落地窗里,看到了自己。
在这个巨大繁华的城市,在这个被奉为世界之巅的城市,过往的人流甚至并没有像布兰登那样,会再为了窗户里一对交媾的男女驻足深思,感到一丝可怕的伤感。《Shame》就是这样一个弥漫着平静绝望与冷漠调子的故事。
在电影中,布兰登是一个有着对性无法自持的“病态”的人(事实上我无法用“性瘾”这个词汇来称呼,社会心理学可以将一切无法明确解释的行为统一为“某某瘾”,而在不同的个案中,对性上瘾有着不同的区分和背景,这个会在下面详细说到)。在表面上看来,他和任何一个身居曼哈顿的白领没什么不同,衣冠楚楚,举止文雅,工作稳定,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小公寓。唯一不同的是,他的工作间隙以及业余的休息时间,是在任何一种可以解决疯狂性需求的形式中度过的,不断地手淫,洗澡、上厕所,不断地招妓,一夜情,勾搭良家妇女,不断地观看各种色情视频、电影、书籍。他是一个对真正的情感失眠的人,性发泄就是他唯一拥有的安眠药。
时间,对于凡人来说是多么难以征服的一种东西。我们在寻找多种对抗时间施加于我们身上的巨大压力的途径,例如宗教,例如哲学,但短暂地沉迷于某种事物之中,也可以达到类似的致幻效果,这对我们来说更容易,比如创作,比如嗑药,比如不停地sex。作为一个具有时间意识,感觉煎熬的痛苦灵魂来说,忘记了时间,也就可以忘记了自己,忘记了自己,也就可以忘记了痛苦。
布兰登和他的妹妹希西,可以被看做是一种创伤问题的两面。一个无限索求性,一个无限索求爱。希西在打电话中不停地要拽住男友不要离开她,可以为了那个男人愿意做一切事情,可以抛弃一切自尊去换求爱。为什么布兰登看到妹妹时总是如此暴怒?那是因为如同一面镜子,她妹妹沉沦于对爱的盲目需求,就像他无能为力地沉沦于性的景象一模一样。希西不过就是他的镜像,看到她,就照出了自己没有尊严、没有羞耻、没有自我地沉沦在性交中的丑陋面目。一个没有灵魂的人,最害怕的事莫过于在镜子中,看到自己没有灵魂。
“Try doing something .Action count ,not words.”(你能去改变吗?是真的去变,而不是说!)
“I’m sorry. I’m sorry. I fucked up. I’m not perfect. I made mistakes, but I’m trying.”(我错了,很抱歉,我搞砸了。我不完美,我是犯了很多的错,可是我在努力了。)
“Some people fucked up all the time.”(有些人一辈子注定要搞砸。)
影片快要结束之前,兄妹之间进行了以上的一段对话,布兰登用冷漠而不带希望的蹂躏折磨着业已脆弱的妹妹。无论妹妹如何展示柔弱的渴望被原谅的一面,布兰登都会用最绝望的语气判她死罪,不是因为他冷酷,是因为他们俩几乎是一体的(在相处时可以赤身裸体同时不觉得有何尴尬)。不想接她的那种神经质的沉湎性的电话,以免想起自己也在沉湎;不想见他随便就和一个有夫之妇乱搞,以免想起自己每天都在别人乱搞,有夫之妇、同性恋、还是妓女;不想见到她如此没有自我地去渴求另一个人的爱,哪怕是兄长,以免想起自己亦失去了自我。只要他不能原谅他妹妹,他也永远无法原谅他自己。
在这里顺便展开一下,我觉得还是蛮有意思的一种分歧,在刚开始的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因为介绍的误导,我也如同许多观众一般认为其实是因为布兰登有一种无法意识层面接受的真相,即他爱他的妹妹。为了能够逃避掉“爱上亲妹妹”这种不伦道德所带来的巨大羞耻感和罪恶感的痛苦,他用了一系列相对于“轻于不伦恋的痛苦”的痛苦去寄放自己的痛楚,至少和一个妓女做爱,至少在外面搞一夜情,至少玩个3P,至少和一个同性恋乱搞——相对于爱上自己的妹妹,无论如何,还是会让他在自己的道德体系中更容易接受一些。因此,不断疯狂地做爱也成了他自我惩罚的一种方式,用痛苦的做爱方式来让自己焦灼的灵魂更安抚一些,带有赎罪性质,尽管是以十分罪恶感的方式。
这让我想起之前在参加的精神分析案例讨论班中,有人分享了他在一所医院中经验的一则案例,讲的是有一个女人在小时候因为与父亲发生过性关系(似乎是性侵,有点记不清了),长大结婚后,完全无法与自己的丈夫做爱,但在后来,却在外面找许多陌生人发生性关系,再后来,发展成为去当小姐(非出于经济原因),最终感觉十分痛苦崩溃后来医院求助。在这个案例中,其实存在着这样的模式:她与丈夫做爱是具有合理性,合法性的,但是如果从此以后,她一直合理、合法地与丈夫做爱,那么她必然会想起,在早年的时候,她曾做过的一次如此不合理、不合法的重大错误。这是永远无法忘记的,可怕的“判决”。一个“正常”的女性怎么可能做出那样坏事情?那么我们的自我防御机制该怎么反应?——那么就去做个“坏女人”,如果自己是个道德败坏的女人了,之前发生的那件道德败坏的事情也就是情理之中,不至于成为毁灭性的、崩盘式的打击了。为了避免精神崩溃,就让自己去做个“可以做坏事”的坏女人好了。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性工作者去从事性交易,并非全部是经济原因,而有许多是来源于早年所遭遇的性创伤。
在《羞耻》这个故事中,布兰登的情况看上去确实有遭遇过某种创伤而产生后来无法控制的行为的倾向。在性泛滥至病态的案例中,有超过7成的比例是来源于早年的源头。但导演Steve McQueen并不重点着眼于此,因此这与其说是一个关于“性”的电影,还不如说是一个关于“空虚”的电影。性的上瘾只是外壳,一个丧失自我的灵魂才是内核。事实上,只要是可以让我们上瘾、依赖、无法摆脱的方式或者介质,无论它是性、食物、游戏,还是购物,或者是病态地索求某种东西,都可以诉说着这个时代人们失却自我价值感,自我意识的痛苦焦灼。我想观众肯定不会对一个酒精依赖者的落魄故事感到兴趣吧,用活色生香的“性”来表达,更容易传播,也更容易布道一些。尽管电影中出现的那些性的画面,并不会让我们感觉愉悦,相反你可以感受到画面那一端的极致痛苦——如果你也正或曾经沉迷于某种事物的依赖之中。
“如果一个有机体不能实现它的潜能,它就会患病。如果人类不能够实现他作为一个人的潜能,那么他也会在那个程度上变得枯竭和生病。这就是神经症的实质,那个人闲置不用的潜能受到环境中(过去的或当前的)敌对性条件以及他自己内化了的冲突的障碍,转而朝向内部,于是导致发病。威廉•布莱克曾说:‘活力是永恒的快乐,有欲望但却没有行动力的人,必然会滋生恶疾。’”罗洛•梅在描述20世纪经济极端繁荣的现代人时,曾指出了和克伦凯郭尔、尼采、卡夫卡相同的预言,我们在意识到自己存在的同时,也意识到了空虚的存在,一种无法探明却也萦绕不去的愁绪。
你在布兰登的家中,看不到一丝温存情感的踪影,没有任何装饰物,空洞无物的房间,一张灰色沙发,一张白床,一个冰箱,两个细铁书架,其他空无一物,如同他萧索的内心。布兰登工作的地方也无法识别出人们从事何种行业,每个人都像忙碌的工蚁一般,完成着时代交予他们的工作角色。布兰登准备与同事玛丽欢爱的酒店,与他的家中亦看不出有何分别,灰色床单,白色墙壁,没有装饰,望出去则是一个看上去几十年来没有什么变化的纽约。在Steve McQueen描绘的这个故事背景中,纽约褪掉了一切华丽和狂欢的标签,只剩下冷漠疏离的气息。总是因为有一些东西丢失了,总是有一些事情是不对劲的,因为你感到如同深渊一般的痛苦,无论用多少次性情欢爱都无法填补,崩溃到边缘的时候你都只能一个人跪在大雨里冷清的码头边哭。
你说导演有给我们留有希望吗?有的,我想最后希西再一次割腕自杀算是一个偶然又宿命的拯救。当死亡真的要夺取你所有可能性的时候,也许你就会从噩梦中醒来。但这,又多像一个用尽所有方法的绝望的赌徒的最后一注。
布兰登身体中的有一部分确实去死了,通过他的镜像妹妹,割断自己的经脉,想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存在,想看看对自我的惩罚是否可以结束,想看看这究竟是不是一场残酷的梦,只要把刀再切得深一点,时间再久一点,你是不是可以像打了一个盹儿一样,再次回到一切都很美好的人间?躺在妹妹病床前等待她醒来的布兰登,缓慢拂过希西布满伤疤的手臂,像一次次走过的证求自身存在的发问旅程,有某一种愈合,它们终于相遇。
看了前面的一些影评以后,郁闷极了。(难道我们看的不是同一个电影?难道前面那些人都是装逼的写一堆牛头不对马嘴的东西?)本着不能随便喷不同意见的原则,决定写写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这个故事就是兄妹之间对彼此不道德的感情的压抑。
对导演不熟,但是能看出来影片很喜欢用细节来刻画人物,比如男主的房间装饰,招妓时要求慢慢脱衣且很绅士的送走妓女,给老人开门,厕纸擦马桶,……这中间表明的意义,不是我想说的内容,这都被那些写影评的解读的够多了。我主要凭印象说一下女主和男主在一起时候引起我特别注意的的细节,按照时间顺序
1.女主出现。唱机播放的音乐,重复的i want your love(这个细节要到后面才会出现意义,而且男主从浴室出来的时候也有个停留的画面)
男主拿妹妹的围巾,深情的闻了一下(就是这里,让我开始觉得兄妹之间的感情有些特殊)
男主听到隔壁妹妹电话里哀求一个男人时,流露出的伤感。
2.早上出门。给妹妹做早餐,等地铁时候兄妹两人关于衣服上毛发的对话,这都体现出两人的感情是很温馨(这里很有意思,因为和前面男主始终不接妹妹的电话有很强烈的感情冲突。后面里有个场景,男主从冰箱里拿出的简单的食物当晚餐,作为对比,体现早餐里所包含的温情。如果不是这个原因,难道不觉得这个晚餐作为道具出现的很多余吗?)然后还有关于帽子复古的话题,后面也会有重要的意义。
这里还有一个引起我注意的地方,就是吃早餐的时候,男主避开女主先出门时,女主那个停顿了好几秒的眼神特写。(不过这里可理解成很多种意思)
3.酒吧里。我不懂那首歌所包含的意思,这里我特别在意的细节是,男主流泪的时间点。正好是在女主和他唯一的一次对视,女主唱道it's up to you。(唱歌的时候,这是他们的唯一一次对视)
4.女主和上司亲热。男主这时候表现的不安,完全不是那种兄长对妹妹的担心。最最重要的场景,就是半夜女主爬到男主的床上时他得愤怒。(难道这里还不够明显?)
5.撞见男主在浴室。男主赤裸着压在沙发上,发疯的吼着“what do you want?”。(不觉得他一直重复的问这个,有点突兀吗。我觉得这是导演的暗示,前面女主刚出现时候,唱机播放的背景音乐i want your love,)
6.男主和女同事开房。本来气氛很好,可是男主却没法继续下去。(看到前面那些写影评的,解读的令我发笑。说什么这个男人可怜的情感缺失啊,安全感啊BLABLABLA什么的一大堆,说能招妓却没法和那个黑人MM做,关乎到熟悉人和陌生人啊什么的,简直无语到极点。因为女同事复古的衣着,让他联想到了女主。前面在地铁里的时候,他们有谈论过她帽子复古的话题,所以他才无法继续下去。女同事一走,他立马找来个妓女大干了一场,这只是因为那个女同事让他联想到了他妹妹,所以他才要换一个女人。跟陌不陌生,熟不熟悉毫无关系。要知道,他和女同事也才是刚约会而已)
7.男女主吵架。这里是冲突的高潮了,而且对话也很有意思,他们彼此的问答都不在同一个点上。女主问,为什么你这么生气,而女主也说了这与他上司无关。男主没有直接回答她的“我总是让你很生气,而不知道为什么”,却总是以他上司的各种问题来羞辱她。看看他自己的私生活,他却以道德的观念去羞辱女主。(在我看来,这正是他内心里反复的用道德观念来压抑自己对妹妹真实的感情)对话中,女主一直提他们的兄妹关系,以及男主一直强调的是她逼迫的他无处可逃。(男主害怕面对她,害怕面对自己的真实感情,而最后女主流着泪问他是否以后就再也没法联系,也就导致了两个人各自选择的毁灭方式)
8.女主自杀被救。女主醒后,男主在雨中崩溃的痛哭。(本来女主死后,两人都能得到解脱。但是现在,他们仍然要面对这段纠结的感情,没有出路,逃避与压抑)
讲故事的方式很精彩,男女主角的表演无可挑剔,一部很精彩的片子,这里不多说。
关于女主角手腕上的疤痕,以及女主最后的电话留言里,we're not bad people,让我对过去他们的故事充满了好奇。而在影片里,并没有留下很清晰的线索来推断他们过去是否有过不伦的经历。而这,也是这个故事讲得高明的地方。
一只优雅迷人的猎豹,内心却以近乎凝滞的速度在腐烂。中间部分节奏太慢太多长镜,开头和结尾倒是呼应得很妙。微表情加持下的法叔有让人窒息的美,放的几个大招尤其给力,噢,册那,居然还有跟男人的KJ戏...
为什么让一把不特别的小细嗓子从头到尾唱完一遍《New york New york》呢……
对性上瘾,对爱无能。知耻近乎勇,只干陌生人。
巨多正面全裸的镜头,但似乎与情色无关,更多的是现代人的爱情与性的观念。宁愿在陌生人、电脑屏幕前发泄性欲,也不会主动珍惜身边的人。压抑蔓延到最高点的时候鲜血的出现让人目不忍视,音乐配得也超赞。但收尾有点太拖了,最崩溃的时候直接掐断应该更爽吧 = =
我觉得这片说的完全不是性瘾,这说的是爱无能。
小撸怡情,大撸伤身,强撸灰飞烟灭
男主不应该招妓,应该去做男妓,既能满足自己,又能造福别人,还不用看老板脸色,一定能闯出另一番事业!
非3P不能言情?
迈·法的影帝是因为JJ大得的么?发现一个槽点:迈·法在雨中凌乱时穿着亮闪闪的New Balance,跟某大国影帝在新闻镜头里经常穿的一样。。。New Balance看来是各种影帝专属的了。。
装吧,继续
无能为力的爱。影片一直很悲,包括整体的冷色调,伤感的配乐以及孤独的主人公。虽然男主角时刻沉迷于性爱当中:招妓、一夜情、网络爱,却始终快乐不起来,因为那里并没有爱。因此当他真的决定开始一场爱的时候,却非常及时的性无能了,这种指涉就再明显不过了。这片好在很多内容没有完全点透,很含蓄
导演麦奎因毫无掩饰的将主人公的极度不快,彻底以最直接而极端的影像传达到观众内心深处。在网络为人类戴上手铐的可悲年代,很多人只能对着电缆的那一头甚至时尚杂志修片后的美丽假象来释放冲动,让自己在真正面对情感时成为彻头彻尾的废物。
在演员们毫不吝啬的展示身体之时,一抹忧伤的蓝色却早已悄然蔓延开来,再多性愛场面的焦灼炽热也化不开这厚重的冷色调。Sissy那一首New York New York直接把我的眼泪唱了下来,不知为何,歌喉虽然生涩却是全片最触动我的段落。人心再如何坚如堡垒也不堪承受无穷无极的绝望。好悲伤。
好了这片要没有法鲨甩来甩去的大屌我是不会看的了
相当彪悍的主题和表演. 穆里根虽贡献了颠覆性的表演, 但法斯宾德才是真正的主角. 渴望性爱的焦急与痛苦, 宣泄欲望时的兴奋与疯狂, 一切结束后的自责与无助, 他完整地诠释了一个性瘾者. 冰山似的冷漠, 野兽般的爆发. 在麦奎因残酷的镜头下, 法斯宾德的表演完美无暇, 无懈可击. 年度最佳表演, 没有之一.
没有几个当红男演员有勇气敢接拍这样一部电影,电影让人记住的不是那些赤裸的肉体,而是法叔的脸,痛苦悲伤愤怒和羞耻被无限的放大,直到电影的最后一分钟性瘾似乎依旧没有治愈,开放式的结局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一并吞没掉观众的心。片子和【饥饿】很像,建议史蒂夫麦奎因拍个法鲨三部曲。★★★★★
当一个人无法把自己从自我中解放出来的时候,就会以啃噬自己为乐。
凯瑞穆里根的裸体简直就是败笔。
法叔好屌
题外吐槽,他这精神状态怎么可能工作?还高薪厚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