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毒》注定是一部被捧杀的作品,宣传“集港片之大成”,集是集了但没大成。毒品网络,卧底身份,警内争斗,国际背景,古惑仔,兄弟情义种种元素的混杂,有心的不断变换充满特色的场景,但情节上有过重的编作痕迹,无论是煽情还是故事转折都太过刻意,且留下了许多“电冰箱问题”。“电冰箱问题”的概念是指细节上有很多在看片时不会注意,但是等你回家开冰箱时就会突然想起影片有些没交待清楚的地方。“电冰箱问题”是编剧泰德•塔利对自己的作品《沉默的羔羊》提出的理念,他自认为自己在《沉默的羔羊》里有很多“电冰箱问题”的小细节,而我们都知道《沉默的羔羊》是一部经典作品,所以“电冰箱问题”原意上是一个正面的褒义词。比如在《沉默的羔羊》中有一段签字的段落,很隐性的说明了汉尼拔偷走了这支笔,而实际上从头到尾都没说明汉尼拔是如何偷走这支笔。而在《扫毒》里的“电冰箱问题”都是弊端,就是大家常说的逻辑纰漏,一个原因是限制于时长,还有就是故事一直在拼命的把三个角色往死路上逼,令人遗憾的是剧情也被编剧要求往死胡同里钻到最后完全没有回旋的弹性。
不过你不可否认三兄弟的角色编的非常丰满,形象十分鲜明,五年前后三人的身份态度和立场的转换相当有理有据,能够将几十集电视剧才能铺陈开来的角色迅速的两小时的时间里立起来,其实都多亏于影片最大的缺点——“刻意的情节和过度的煽情”,当然还有刘青云,古天乐和张家辉出色的演绎。他们的表现不可谓不出色,只是没有给我们太多惊喜,因为大家多港片的类型元素都太过熟悉,即便三人以很高的完成度演绎出来大家都会觉得在情理之中。按照经典叙事的方法来说,在线性的时间线中,情节和角色相辅相成,互相推动和成立,最后出来的成片是情节还是角色给观众留下印象更深就要看导演自己的侧重点。如此说来《扫毒》的三兄弟形象煽得女观众一把鼻涕一把泪不应该很成功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扫毒》是在编剧过程中就是角色先行(空枪,打电话告密,生命抉择带来的三人互相内疚是创作剧本的原点),再“添油加醋”的添加可以树立人物性格的情节,为了什么而特意去增加什么,那么刻意煽情就毫无阻碍的席卷了全片。
陈木胜在《扫毒》中的暴力场面是退步的,犯的毛病与《逆战》相同,国际背景加大火力武器不能玩的尽兴,出来的效果只是为了满足视觉效果忽略了给观众带来的紧张感,预告片中的直升机扫射只能说是华而不实。用暴力场面来形容是因为陈木胜近年的作品基本以拳脚动作为主,无论是与成龙合作的《新警察故事》和《宝贝计划》,还是《保持通话》与《男儿本色》,即便是《全城戒备》也是拳脚为核心,枪战永远都是辅助性的。在《扫毒》中是以枪战为主,可人物设置上容易联想起《喋血街头》,部分的动态扫射场面会让人不自觉的串联起《喋血街头》。不过懂的人当然明白吴宇森式风格只是观众主观的一种错觉,三位主角从头至尾手枪用到底,在结尾澳门的站位配合以及那些浪漫到让人以为是穿帮的血雾,已经表明了陈木胜是在纯粹的向师父杜琪峰致敬。
全片最满意的还是江湖兄弟情的刻画,这一点我很是满意,当然我也知道有部分朋友会因为影片的缺点而对兄弟情产生厌恶和疑问。在我看来呢片中的手足情很是纯粹,绝对是最简单直接的男人之间的情愫,看上去矛盾全都写在脸上,有意见就会毫不掩盖的抒发出来,然后大吵大闹甚至拳脚相搏,但是打完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又回到了当初的和平,心里头对对方的感情不减反增,这种与女人口是心非玩宫心计截然相反的情感在全片体现的淋漓尽致。除了这点,片子还是有两处神来之笔的,尤其是港口集装箱的撞车摊牌,视听语言运用绝对是简直了。
(涉及剧透)
五年后的重逢,三兄弟立场强弱已经完全转换了,原本老大的刘青云因为内疚已然势微,在与张家辉碰撞过程中先是奋勇然后再逐渐放弃任由张家辉的随意攻击;以复仇姿态归来的张家辉霸气侧漏拼命的把刘青云往死里撞;随后赶来的古天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阻击了张家辉对刘青云冲撞,并逐渐发力反击张家辉。在三人下车之前都不发一言,只有单一的眼神交流,而车子的运动形态反映这三人复杂的心理状态,即便片子有诸多瑕疵,光凭这一场戏陈木胜这部片就值了。
P.S 张家辉炸人那一段真的是帅到难以自勃啊!明年是想要垄断男配和男主(《魔警》)吗?!
看完电影一直在想,假如时光倒流大概20年的时光,这样的故事,三位主角由谁饰演?我心中的最佳选择是周润发(马昊天)、张国荣(张子伟)、梁朝伟(苏建秋)。他们两两互有合作,那时候是香港电影最风光的一段时间,但三人从未在同一部电影里出现过,以后也不会了,抱憾。对于港片来说,尤其在英雄片、男人戏当中,兄弟情义、江湖恩怨、浴血警匪这些,一块砖头下去砸中十个片子有八个半是这种内容。男人戏的路数是香港电影最拿手的杀手锏,《扫毒》是一部标准的港式电影。
而令人欣慰的是,《扫毒》是英雄片一次非常棒的延续。
陈木胜是杜琪峰带出来的,成名作《天若有情》就带有那个时期杜琪峰的影子(其实当年陈木胜虽为导演,但本片之前一直在执导电视剧从未执导过电影,是杜琪峰在一边帮着拍),后来《冲锋队》、《我是谁》的火爆让陈木胜成为香港时装警匪片的代言人。说陈木胜很像杜琪峰一定让人不信服,因为两人电影类型不大一样,但陈木胜的风格受杜琪峰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当年在TVB的时候,在杜琪峰自组银河映像之前,他帮新艺城、大都会拍过不少商业片,有贺岁喜剧也有动作情义这样港片最常见的模式。而陈木胜跟那个时期的杜琪峰很像,像是《阿郎的故事》和《东方三侠》这类,同样是展现情义的电影,不同于吴宇森的江湖气息与岁月痕迹,这些电影的主要基调是浪漫、煽情,这是90年代港片比较常见的方式,在吴宇森远走好莱坞、杜琪峰在银河映像中打通自己宿命的门户之后,陈木胜算是接过了二者的大旗,香港传统的商业电影,多年之后,味道依然没变。
《扫毒》让我想起了不少电影,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两部作品,其故事结构很像《喋血街头》,同样的三位发小搭档的配置,吴宇森男性情谊最淋漓尽致的一次,正好切合本片的主题;另外一部就是《真心英雄》,不仅仅是结尾酒吧大战,《真心英雄》是银河映像在前期几部电影叫好不叫座的情况下,追求自身风格与商业元素并举的第一部作品(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启用了当时如日中天的黎明,正式开启银河商业电影大潮、有刘德华加盟的《暗战》要在一年以后才出现)。为什么说《扫毒》很像《真心英雄》,因为两部电影的共同点在于传统的男人友情在本片中被玩到了极致,《扫毒》中印象很深的一句台词就是“输人不输阵”,《真心英雄》也是如此。在剧情推动下,男主角们被逼到了绝路,到了已经悬崖边上,在强大无比的反派面前,渺小的主角孤注一掷。
《扫毒》很硬朗,三位硬汉大战毒枭,电影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兄弟情的刻画,在这一方面香港电影从未令人失望过。本片在兄弟情方面塑造的很纯粹,三位男主角性格各异,从电影一开始,就刻意强调三位的友情,在随后的线性的时间线中,情节和角色相辅相成,互相推动,从而引发了矛盾冲突,怒目相对甚至拳脚相向,打完之后跟没事一样。即便在经历生死选择之后,在经过了误解、对峙,挑开心结之后,他们关系反而要比从前更加亲密。因此而言,我不知道这部电影对女性的吸引力有多大,她们看惯了《宫》、《步步惊心》这样的宫斗戏,能否理解片中这种属于男人之间的纠葛?
正因为如此,陈木胜在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总是不厌其烦的在细节和情节方面突出三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选择难题”、没子弹的枪,首尾呼应,三人之间自打开场吃便当的时候忆往昔的段落,在随后的情节出现过好几次。所以有人说本片拍得有点冗长,太罗嗦,其实能理解编导们这么做的原因。毕竟《扫毒》假如在20年前就不必这么做,按照那个时期港片的模式拍,观众自然能理解片中人物的内心和抉择问题。但在新世纪老港片的方面恐怕会让新观众造成理解上的缺失,搞不懂他们三人在经历了那种死去活来的事件之后为什么最后还能并肩作战,这就是《扫毒》最后片长达到了134分钟的原因,比如张家辉重出江湖之后,三人在码头的撞车大戏,这是全片最令人激动的地方,非常“港片”。
而之后他们三人一些纠葛,张家辉上来就对刘青云一顿拳打脚踢,这些桥段其实没必要那么长。后来三人在罗兰床前互换身份说出的那些心里话,属于对三人心理活动的解释说明,如果在以《英雄本色》为首的英雄片大行其道的时代,这种解释说明是没有必要的,观众都能理解人物的变化。但毕竟时过境迁,导演就是怕新世纪的观众不理解才这样,不过这样的设置很高明,借别人的话来阐述自己的内心,不但不突兀,反而成了全片最温馨的一段。(这倒让我想起了苏有朋版《倚天屠龙记》,这部电视剧就是给没看过原著的观众准备了,里面解释说明的地方很多很多,比原著还要细)。所以当刘青云像个姑娘一样痛哭流涕的时候也不意外,所有人的内心都写在脸上。
在新世纪,香港电影最会拍时装动作片的是林超贤与陈木胜,不同的是前者在动作戏方面越拍越大,从《重装警察》到《逆战》,陈木胜则越拍越小,有一阵甚至转而拍拳脚功夫,但经历了《全城戒备》和《新少林寺》之后,陈木胜在《扫毒》中再度回归了自己熟悉的题材,显然是令人欣慰的。片中直升机扫射那段足见功力,其余部分也是长短兵器大战一个不少,最后大战的场面调度很棒。
但终究来说这是一部写人的作品,《扫毒》是陈木胜作品中人物刻画最细的一部(就像前面说过的那样),电影的结尾给人的感觉是“有的人死了,有的人活着”,但不要紧,只要情义在,江湖之中,英雄就没有末路。一瞬间《喋血双雄》、《英雄好汉》、《喋血街头》、《真心英雄》这些片的感觉再度出现,这才是香港电影,“输人不输阵”是属于男性的浪漫,也是属于香港电影。
很多评论说该片是在致敬那个时期的香港电影,还是别老抓着“致敬”两字不放了,感觉香港电影死了多少年一样。香港电影虽然日落西山,但毕竟还在,《扫毒》是回归也好,延续也罢,只要港片还有一口气在,江湖情义就绝对不会丢失。
PS:说几则感受
片中三位主角唱的歌叫《誓要入刀山》是1978年香港武侠剧《陆小凤之武当之战》的主题曲,由顾嘉辉作曲,黄霑作词,郑少秋演唱。这首歌在当年入选了第一届十大中文金曲,电影结尾的背景歌曲是三位主角重新唱的,这首歌很多人也翻唱过,徐小凤、叶丽仪等。张家辉是第二次唱,第一次是在《赌侠大战拉斯维加斯》,张家辉唱着歌奔赴赌场,所以在电影里这位一唱我就有点出戏。
自从《毒战》之后,我看古天乐都有“添明仔”的影子,尤其是古仔眼神游移的时候,片中一度以为这货接着要反骨。这样说明了《毒战》这种角色的成功,话说古仔明年金像奖有戏,过了张家辉这关就没问题,后者这几年很猛,《激战》里也不错。
饰演刘青云上司那位是吴岱融,年龄大了依旧很帅,当年的花无缺啊,《替天行道杀兄》里和钟淑慧一块三点全露。
片尾字幕鸣谢里看到了岑建勋的名字,不知道这位老哥为本片做了什么贡献,但有一点很突出,卢海鹏的发型,我看预告片的时候就想起岑建勋,片中还老拿这位的发型开涮,如果说致敬的话,卢海鹏一定是在致敬岑建勋。
卢海鹏的名字“八面佛”,按理说是指释迦摩尼的八大弟子,是八个佛而不是一个佛。不过泰国本土有拜祭四面佛的传统,四面佛就是大梵天,我想片中“八面佛”的含义绝对不是八个佛的意思,而是指比大梵天更猛,双倍的意思。
片中所说的昆沙,是当年缅甸的世界第一毒枭,还在金三角成立过一个国家,96年为避免遭美国攻击而向缅甸投降,“毕业”之后缅甸拒绝向美国引渡,而是将之软禁起来,给他在仰光安排了一套别墅,跟昂山素季是邻居,直到07年去世,活的还挺滋润。
饰演八面佛女儿的演员Poy不是人妖,是变性人。
2013有一些电影上映:《扫毒》《毒战》《寒战》《激战》《心战》《盲探》《制服》《控制》《风暴》。这其中,三部有任达华,两部有古天乐,两部有梁家辉,两部有刘德华,剩下也都是张家辉,郭富城这些上年纪的港产影帝,他们努力了一年,炮制出以上良莠不齐的华语电影,一时间让外国朋友都很好奇我们这里到底今年发生了什么。
拿杜琪峰的《毒战》和他徒弟陈木胜的《扫毒》单挑吧,都是警匪片,都讲缉毒,前者根本不像是杜氏作品,故事在内地,拍摄在内地,演员用内地,完全就是一部内地警匪片,尺度足够大,细节足够真实,这是以前内地警匪片完全没有的。而陈木胜的《毒战》完全没把心思放在毒上,说来说去整部电影两个半小时,看的就是三个大男人用“注意,我要开始表演了”的演绎方法诠释出来的兄弟情谊。坐在小破屋一起吃盒饭,时不时就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唱起郑少秋金曲《誓要入刀山》,高兴了就互相下跪抱在一起哭,这哪里是警匪片,简直就是一小清新。大头马老师说,现在大陆要是风气一转,要扫黄了,改个名字叫《扫黄》,立马就能接上。什么时候要开始打击盗版了,也不是不可以啊。
陈木胜拿手的是武戏,呵呵全香港最喜欢爆破的人,《扫毒》的枪战和爆破亦十分精彩,一场泰国二十分钟的枪战戏,场面大到好像灾难片,直升机扫射,追车,撞车,一气呵成,毫无断层,观赏性绝对值回票价。而文戏如上所述,颇为情绪化,五个编剧,两个半小时,生怕用的不够本。警察三兄弟之张家辉,死里逃生,性情大变,跟了毒枭,潜心积攒五年的仇恨回来报复另外两个,都要把人家妻小从楼顶丢下去了,却在另二人哭天抹泪带下跪的戏码过后分分钟轻松化解,他是不是傻。往后看,更侮辱智商,最后打大boss的一场,张家辉进门撸袖子自己把手砍掉后,发现被人玩儿了,大boss是假的,接下来更闹,大哥又跟玩一样,把另一只手拴脖子上框框框接着打,小鬼打死之后,三位高精冷贵的大哥端坐在敌人枪口地下,抽烟讲笑话吹牛逼长达五分钟,生怕自己比对方死晚了半拍。
你说是江湖,是单纯,还是天然呆。广州的文案写得是兄弟版的致青春,啊一点都不过分,是谁想出来的值得怒赞五十多回。
值得注意的是这群香港影帝队伍里唯一没有拿回家过奖杯的古天乐,他其实很会演戏,他演坏人很辛苦,而且在两部电影里都吐了。
(文/城南草木生)
悬疑动作犯罪片,讲述本来是好兄弟的三人,面对困境和诱惑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从此命运大为不同的故事;但最后三个好兄弟齐心协力,用生命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三个男人一台戏,亦搞基亦兄弟,有种老式港片情怀。
很有诚意的港片,特别是最后澳门的枪战太有九十年代警匪片的感觉,插曲也好听,当然最给力的还是帅哥,古天乐又逆回去了,又有点男神的感觉了,伪黑化的张家辉果然很帅,还有老帅哥吴岱融,够花痴标准了。
我们向往的,我们立志要做到的,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终能达成目标。有三五知己,同进同退,不问前路之艰辛,只为人生之志向,男儿豪气,无畏前行。
看过《扫毒》,我联想到的是《致青春》。这可不是说陈木胜拍得像一部导演处女作。事实上,爆炸陈一扫《全城戒备》的智商蹂躏和《新少林寺》的煽情泛滥,以《扫毒》重现了他在上个世纪就运用到纯熟喜人的动作片技巧。尤其是前一个小时,兼有港产警匪的狂暴质感和促人屏息的节奏,以及谍战片层峦叠嶂的逆转花招,一气呵成,相当过瘾。笔者之所以品出《致青春》的味道,全由于结构。一小时的好戏后,五年之隔,展开另一段叙述,不似前半截渐次升级后的一瞬爆发,变得零碎,片段化,情绪跌跌宕宕,仿佛是一部不同的电影。
而严格来说,三位警校好基友确实从头到尾一直在“致青春”。每逢碰头,就缅怀一下“那些年,我们一起……”,不是“我拿你们当亲兄弟”,就是“踢球时揍人好爽”,保留曲目是秋官老歌的现场KTV,拿来巩固同袍情义也好,反目成仇、怒气值满槽时用作嘲讽也好,搞到不通粤语的观众都能哼起来为止,感染力胜过《同一首歌》。
片长超过两个小时,胜在脉络清晰,并不觉冗长。这故事就像一条被拧过晒干的毛巾,到处都能轻易补充些支线进去,感情复弥,卧薪尝胆,升职加薪,郁郁不得志,卧病老母,返港复仇,搞笑上司,留白多不胜数,每一条都可以大书特书,如果把5年的空白期填满,拍个二三十集的无线剧不是问题,不比laughing哥缺料。主创将其一一掠过,只重点扩展了兄弟情一节,你能从他们叙旧的只言片语里,拼凑出当年的欢乐时光。集装箱码头“撞车摊牌”和病床前“代诉心声”两场,最是叫人感慨。前一场包裹在百感交集中,重逢本该狂喜,却被委屈、误会、愤怒和悔恨打压,三人都像小孩一样使着性子,捂着心声,说着言不由衷的狠话,叫人心酸。后一场表现置之于死地而后生的豪迈,老人已逝,了无牵挂,误会既除,心意既通,便可齐心御敌,老港片里,有很多这样意气风发、预备放手一搏的热血场景,很是激动人心。这两场戏,也相当考验演技。
既是卧底戏,不免故布疑阵一番,一句话归纳,该当卧底的没当成,不该当的却当得很顺利。剧本的重心并不在悬念,疑阵不难看穿。三雄鼎立的卡司,到一半玩假死,瞒不过太多人(当时眼镜仔捐躯的催泪还没过呢,情绪上也不对位),有朋友将之当做剧透利器,未免高估它,还不如后面某阴阳怪气配角之死有力道。至于结局,看多了合拍片,知道过审标准,也能猜出端倪,海报上都打出“三个犯人”的字样了,现在又不兴打字幕自首那一套,答案是呼之欲出的。
片名《扫毒》,却绝非另一部《毒战》。哥仨的故事,与打击毒品、维护社会秩序的警察使命关系不大,倒似《英雄本色2》的兄弟复仇记,把主题相近的《喋血街头》用作标题,也无不妥。陈木胜十年前拍过《双雄》,这回取名《三雄》多好。跟毒品关系最密的泰国行动,只不过为结下私人恩怨做引子,倒可视作《毒战》外传。开头不断强调的“你係差人”,放到后半截也像个笑话,三个通缉犯替多国警方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荡平金三角”之类的宣传词,听过就忘了吧。陈木胜答问时说,最初暂定《扫毒》,拍完就不想改了,也好,取名马虎正有老港片特色。
许多动作桥段旨在表明,中国也能拍超级英雄片。张家辉断着肋骨跟鳄鱼赛泳,古天乐磕爆下巴血槽不降,刘青云抗子弹能力惊人,还有一个打十个的徒手战斗力,对方是一拥而上,比叶问打的日本兵还狠,这种打法,成龙都只吃得住三四个呢。轻易令寻常人脑震荡的撞车,他们玩着如碰碰车一样。这仨最强大的超能力在于心理操纵,八面佛何等人物,宁牺牲女儿也不放过仇家,女婿五年只得见他两次,阴狠机巧,老谋深算到了极致,直至大火并前一刻仍隐藏幕后,掌控全局,却叫他们三两下激成了《疤面煞星》的托尼•蒙大拿,端着枪送死,闹了个无人生还的冚家铲,情势逆转之生硬令人瞠目。犹如截稿期要到了,作家赶紧收的尾。据说有加长版,但要抹掉这份仓促,希望很渺茫,强弱如此悬殊,只有拍成电视剧才能从容扭转。
强劲而爆裂的动作之余,是整段整段的抒情戏,文戏的篇幅多过武戏。我看的是点映场,陈木胜解答,这是为平衡阳刚性,照顾女观众的喜好。但笔者看来,此举颇有失策。影片挥洒吴宇森、林岭东式的兄弟豪情,女角们分明是被晾在一边的。譬如母女俩刚从死亡线上捡回命,惊魂未定,古天乐便头也不回跟兄弟而去,譬如张家辉刚握住亡妻之手,旋即就松开,重回兄弟战场。我旁边两个女观众颇有微词,想质问导演,还好麦克风没递到她手。去年的《寒战》也有“重男轻女”的倾向,但并无这么露骨的镜头表现孰重孰轻。其实,本就是男角主导的阳刚电影,不往柔情上靠也无可厚非,再说钟情火爆威猛的女影迷也不在少数,雄性激素再密集一点,照样票房无虞。总的来说,男同胞看完记得跟女朋友保个证,不会重友轻色到这个地步,就行啦。
这是我头一次在大陆影院里看粤语片,连袁泉也给配了音,在影院里体验如此醇厚的港味(吐槽一下《盲探》,郭涛配成了粤语,高圆圆没配,动机何在)颇为惊喜。更有,居民楼突击,码头抢货,集装箱飙车,天台对峙,娱乐会所枪战,每一场都能让人想起好几部老港片来,反倒是预告里大书特书的直升机空袭,只是炫耀声光效果,还没炫好,爆炸时汽车纹丝不动,感受不到气浪的威力,陈木胜的《男儿本色》也有这个毛病。比较遗憾的是,这版字幕的自由发挥太多,广东话一般有约定俗成的国语对应,整句意译显得古怪造作。很快所有合拍片都将放映原声版,会不会它们的字幕也遭人捉虫呢。(文/方聿南)
我看到你发型就生气
2013华语最佳!老港片的情怀和气势!独自一人看完字幕才走人
很复古的热血电影,英雄本色+喋血街头,倒退25年,主演就是周润发、张国荣和张学友了。作为升级版的《男儿本色》,陈木胜的暴烈风格表现很充分,文戏有点拖,应该删掉20分钟。张家辉角色最讨巧,纯男人戏,戏份最多的女角是个人妖!
张家辉,一级棒!
有些媒体通稿啥的你夸张家辉和刘青云不要太过分,什么事过分就不好了!为什么老子我看完《扫毒》之后,感觉古天乐的演技完爆完胜完压完虐死了中规中矩的张家辉与刘青云呢?或者说如果明年香港金像奖男主角提名出现《扫毒》古天乐而非张家辉刘青云的名字时,那些狗会集体自杀吗?评委TMD不比你懂演技?
前半小时是梦游时拍的吗,拖沓的对话,糟糕的国配、煽情音乐,音响还没调,真是有种想死的感觉。后面好多了,陈木胜还是武比文强。侠骨柔情,港味寻梦。就段落看不乏亮点,泰国枪战败走、重逢三车“厮磨”、老母临终错认,都眼前一亮。衔接有些问题,无论镜头还是情节,结尾画蛇添足。演员还是好演员。
三位男主互相飙戏的感觉不错,在刘青云和张家辉强大的气场下,古天乐又稍微显得弱点。多年前行动的失败造成的影响,张家辉卷土重来之后,他和刘青云的表演都是气场全开,分寸感十足,颇有看点。
喜欢张家辉的戏,他也就是没长陈冠希的颜,要不真的一点不逊他,这部剧结构情节都蛮不错的
杜琪峰是一边拍类型一边想当作者,陈木胜是知道商业片该有啥,但是才华不够拍不出彩。想法不错,估计观众会被感动,但是完成度实在有限。一辈子当老杜的学生吧。文戏比武戏多且重。里面的泰国警长是《唯神能恕》里砍完人就唱K的泰国大叔。
超级好看。超级精彩。剧情紧张刺激而且相当反转。看三大影帝飙戏真不是盖的。全程无尿点。虽然有些地方逻辑不通。BUG太多。主角简直一路开着外挂。但是不影响我观影的心情啊。我已经彻底成为张家辉的脑残粉。。只是我有个疑问:张家辉是怎么亲得下去POY的。。
琼瑶附体,废话连篇,陈导演似乎永远不知道什么叫叙事节奏,不知道怎么将一个简单的故事复杂化,那就多拼贴几个故事吧。港片诈尸,永远活在港片黄金年代的人该醒醒了。★★☆
都是演技派,看着就是不一样,非常好看,光看他们飙演技都觉得特别刺激!
看扫毒,学习如何一点也不娘地求复合。看扫毒,学习如何很酷炫地表达:“我会和你在一起。不过在此之前,我要虐你,虐到你亲口说只要我为止。”
三佬大战爱因斯坦
以前从来不看的类型,竟然意外的好看~场面宏大,节奏把控也很好,看起来超有感觉~还不错的爆米花电影~
老梗大集合,姓马的一落魄就得瘸!有媳妇孩子的就死不了!老实讲,2个多小时老梗真的太长了,完全可以压缩。发型那段是唯一笑点。他们总唱那个主题曲是某部陆小凤的主题曲吧?古龙还是有影响力的。三人探母,每人都替对方讲心事那段是亮点可惜不是拍的那么有彩儿。三人演技还是刘青云张家辉强
相当失望的一部港片,相比早期鼎盛时期,现在的这种谍战片除了场面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可称赞的。故事狗屎,剧情雷人,胡编乱造,演员演技很有问题,导演的细节处理很是差劲,节奏把握也很不到位。古天乐的演技一如既往的毫无突破和长进。倒是袁泉给了我很大的惊喜。
陈木胜再次发挥了关键时刻又臭又长的毛病,到底多看不起观众智商才会非要闪回提示再顺延剧情,以及我真接受不了男人之间的感情戏还要句句说出口,隐忍静默的张力全扔了,是给幼儿园孩子找共鸣吗?煽情的水平拙劣的跟海报上的宣传语一样,仨影帝拍档被调度成这样,到底是有多大仇?
没得黑了,今年看到现在为止最好的华语片,三个影帝基情四射。爱情的终极问题由妈妈和老婆同时落水你先救谁,演变为两个基友只能活一个,你选谁!彻底沦为张家辉脑残粉
古天乐和张家辉的脑残粉顶起,最后哭了,中间部分配乐没跟上